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征象的复杂性阑尾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林芬 汤萍 +2 位作者 李可 陈孝生 王江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复杂性阑尾炎(CA)与非复杂性阑尾炎(UCA)的9种CT征象,筛选C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模型。方法:收集40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93例为CA组,310例为UCA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9种CT征象。以7∶3比例将403例患者随机分为... 目的:通过比较复杂性阑尾炎(CA)与非复杂性阑尾炎(UCA)的9种CT征象,筛选CA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模型。方法:收集403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93例为CA组,310例为UCA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9种CT征象。以7∶3比例将403例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83例)与验证集(120例)。以训练集中CA为因变量,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A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ROC曲线及校准图评价该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在原始数据集采用Bootstrap法行内部验证,验证集行外部验证。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腔内粪石、阑尾周围积液、腔内不连续气体及阑尾周围渗出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30、4.01、5.06和5.97。以上述4个变量构建CA预测模型,AUC为0.88(95%CI 0.64~0.97),校准曲线拟合优度较好(P>0.05)。模型内部验证计算得出AUC为0.88(95%CI 0.84~0.91)。模型外部验证计算得出AUC为0.88(95%CI 0.71~0.96),校准曲线拟合优度较好(P>0.05)。结论:基于CT征象建立的预测模型诊断CA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模型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赵林芬 杨立 +2 位作者 王新江 赵锡海 吴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54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2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HD)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结果,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 目的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72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HD)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结果,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MCA。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管径,记录MB-MCA位置、包绕情况、MCA两端成角情况,并记录MCA本身以及其近、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心肌桥近段、远段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自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6729例患者中发现MB-MCA总计1214例(18.0%),1262处。MB-MCA位于LAD者占90.7%(1145例)。MSCT显示MCA可被心肌完全包绕(39.3%,496/1262)或不完全包绕(60.7%,766/1262)。MCA长度为(18.6±9.0)mm。MB厚度为(2.2±1.7)mm。77.3%的MCA近端或(和)远端成角。MB-MCA近段和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3.3%和2.3%,MCA本身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为0.5%,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载MB-MCA冠状动脉全程和MB-MCA本身,并用于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林芬 杨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5-287,共3页
冠状动脉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但有时部分节段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覆盖在该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B),而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CA或tunnelled ar... 冠状动脉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但有时部分节段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覆盖在该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B),而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CA或tunnelled artery),这一复合体为“MB—MCA”,即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一般被认为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不表现症状。近年有关MB—MCA引起心肌退变、与动脉硬化相关、心律不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与猝死相关联等均有报告,这引起人们对MB—MCA临床意义的再关注。因此需要一种敏感、可靠、客观的方法来确定活体心肌桥的存在,以便对MB—MCA做出早期诊断,并对其是否引起心肌缺血机制及其与动脉硬化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明确MB—MCA临床意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技术在这些方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型与深在型MB-MCA形态学特征及载MB-MC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林芬 许绍奇 +3 位作者 刘兰香 周雪芳 钱卫东 陈天凤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3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浅表型与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和对载MB-MC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MB-MCA患者资料,由2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 目的探讨浅表型与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和对载MB-MCA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经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MB-MCA患者资料,由2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MCA。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MCA狭窄近端、最窄处、远端管径,计算MCA管腔狭窄程度,记录MB-MCA位置、包绕情况、MCA两端成角情况,并记录MCA本身以及其近、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应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两型间形态学特征和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122例CT冠状动脉成像发现138处MB-MCA,浅表型、深在型各占69.57%(96/138)和30.43%(42/138),MCA平均长度分别为22.77±13.97mm和23.07±12.40mm,MCA管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19.94±13.64%和26.62±16.47%,MCA两端单独或同时成角分别占86.46%和78.57%。两型间MCA管腔狭窄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43<0.05)。桥近段冠脉较MCA本身和远段冠脉更易于发生粥样硬化,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型间各节段粥样硬化发生率分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B-MCA形态学特征与其分型无关,但MCA管腔狭窄与其类型有关,即MCA管腔狭窄程度与MB厚度有关。载MB-MCA冠状动脉近段容易发生粥样硬化,MCA及远段冠脉次之,这一特点亦与其分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壁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群定量CT(QCT)脊柱骨密度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和骨质疏松症QCT诊断标准的验证 被引量:70
5
作者 李凯 陈捷 +18 位作者 赵林芬 陈义忠 周军 邵继满 曲海波 郝晓光 姜永宏 吴艳 张郡 汤光宇 张雪芹 张伟 李小荣 王玲 王亮 刘世炜 吴静 马远征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57-1262,1272,共7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就诊的432例骨折人群。腰椎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的定量CT系统,测量腰椎第1~2椎体骨密度(如果有骨折椎体则测量临近的一个椎体),取平均值。采用国际定量CT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即腰椎骨密度>120mg/cm^3为正常,80~120mg/cm^3为低骨量,<80mg/cm^3为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人群采用脊柱侧位定位像,由有经验的骨放射医师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分析法对胸4~腰4每个椎体分别判断为正常(0),轻度(1),中度(2)和重度(3)骨折。每个个体只要有一个椎体≥1,判断为骨折,每个个体椎体骨折的最高值作为该个体的骨折严重程度。脊柱骨折人群均有X线,CT和/或MR检查至少有一个椎体明确骨折。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20~40岁正常青年人的腰椎骨密度男性为(163.26±28.82)mg/cm^3,比女性(174.45±29.24)mg/cm^3低,P<0.001。50岁开始,一直到80岁,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P<0.05)。40~83岁正常社区人群以国际骨质疏松症定量CT诊断标准,人群33.2%为骨密度正常(>120mg/cm^3),38.3%为低骨量(80~120mg/cm^3),28.5%为骨质疏松(<80mg/cm^3)。其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别为7.14%,14.6%和30.63%,呈倍比关系。432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6%脊柱定量CT骨密度低于80mg/cm3,其余14%骨密度在低骨量范围。结论建立了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定量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定量CT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适合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定量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定量CT 骨密度 骨折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对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显示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新江 杨立 +4 位作者 蔡祖龙 赵锡海 李颖 刘新 赵林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2006年5月1日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的CTA结果,共2274人,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者共24例,发生率为1.06%.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36~79岁,平均52.8岁.对患者图像...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异常起源的螺旋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1日-2006年5月1日行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的CTA结果,共2274人,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者共24例,发生率为1.06%.其中男22例,女2例,年龄36~79岁,平均52.8岁.对患者图像分别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结果 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左冠窦6例,开口高位5例;左主干开口高位4例,开口于左冠窦后缘2例;左前降支与左回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5例;左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窦1例;左右冠状动脉共干1例.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结论 64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及行程异常,可为心血管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olan动脉弓的CTA影像表现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新江 蔡祖龙 +4 位作者 赵绍宏 赵锡海 黄辉 赵林芬 杨立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分析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Riolan动脉弓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6年2月腹部大血管病变行CTA检查,合并有Riolan动脉弓显示的病例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80岁,平均52.1岁。8例男性患者有... 目的:分析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Riolan动脉弓的影像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6年2月腹部大血管病变行CTA检查,合并有Riolan动脉弓显示的病例共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80岁,平均52.1岁。8例男性患者有动脉硬化和/或高血压病史,1例男性患者为先天性腹主动脉缩窄;5例女性患者均有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史。结果:14例中腹主动脉闭塞7例,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狭窄7例、正常5例。肠系膜下动脉闭塞6例、狭窄3例、正常5例。Riolan动脉弓直径为4~10mm,平均6.9mm。结论:Riolan动脉弓的出现通常提示肠系膜上或下动脉出现了严重的狭窄或闭塞,多层面螺旋CT血管造影不仅可以清晰的显示Riolan动脉弓,而且可以很好显示相关血管狭窄与闭塞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层厚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新江 蔡祖龙 +4 位作者 杨立 赵锡海 李颖 赵林芬 刘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评价重建层厚对64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50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按1.5、3.0和5.0mm层厚重建,分别计算冠状动脉各段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和钙质量积分,比较3... 目的:评价重建层厚对64层螺旋CT扫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对50例冠状动脉钙化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按1.5、3.0和5.0mm层厚重建,分别计算冠状动脉各段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和钙质量积分,比较3种层厚重建之间积分测量值差异。结果:同一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斑块Agatston积分、体积积分及钙质量积分值于不同重建层厚获得不同结果:重建层厚1.5mm时Agatston积分、钙化斑块体积积分及钙质量积分值分别为(435.3±531.4)、(348.6±418.6)mm3、(89.1±111.9)mg;重建层厚3.0mm时分别为(355.3±465.9)、(304.2±384.8)mm3、(67.8±89.3)mg;重建层厚为5.0mm时积分值分别为(295.9±409.8)、(234.8±315.9)mm3、(54.3±74.6)mg。1.5mm重建层厚钙化积分值高于层厚3.0、5.0mm重建。结论:重建层厚影响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值的大小,薄层重建图像冠脉钙化积分值高于厚层重建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钙化积分 64层螺旋CT 动脉硬化 重建层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9
作者 沈志军 赵林芬 许绍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3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评价MSCTA对头颈部...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3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行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评价MSCTA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113例患者中,动脉狭窄或粥样硬化89例、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3例、动静脉畸形并发烟雾病1例、血管先天性变异42例、正常者9例。MSCTA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血管和颅骨的关系,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MSCTA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等特点,可作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首选影像学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 烟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腱鞘巨细胞瘤影像表现2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贤 赵林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79-480,共2页
关键词 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及其多模式的后处理技术在腰椎弓峡部裂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天凤 许绍奇 +1 位作者 赵林芬 周雪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123-123,128,共2页
关键词 椎弓峡部裂 128层螺旋CT 多种模式的三维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MRI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雪芳 赵林芬 +1 位作者 陈俊杰 许绍奇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第31期78-79,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胆总管结石在MSCT和MRI下的影像表现,统计MSCT、MRI...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0年1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胆总管结石在MSCT和MRI下的影像表现,统计MSCT、MRI和MSCT联合MRI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检出率。结果:28例患者中,MSCT检出胆总管结石21例(75.0%),MRI检出胆总管结石25例(89.29%),MSCT联合MRI检出胆总管结石28例(100%),MSCT联合MRI诊断率显著高于单独使用MSCT或MRI,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和MRI诊断胆总管结石各具优势也各有不足,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胆总管结石检出率,为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多层螺旋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丛佳 张海钟 +2 位作者 赵林芬 王燕一 刘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II类错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II类青少年患... 目的:研究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安氏II类错畸形的成人患者和青少年患者共362例。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及头颅定位正位片。对面高、面宽等19项测量项目做比较分析及t检验。结果:①安氏II类青少年患者与正常青少年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较小,但无统计学差异。②安氏II类成年患者与正常成年人相比,下颌基骨长度、下颌长度有显著性差异。③安氏II类患者下颌骨在青春发育期有向前、向上旋转的趋势。结论:安氏II类错畸形患者经过青春期发育,使面部畸形程度更加严重。本研究得出安氏II类错畸形对青春期面部骨轮廓发育的影响,对正颌外科和正畸治疗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Ⅱ类错[牙合] 青春期 面部骨轮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内耳细微解剖结构的评价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孝生 赵林芬 +2 位作者 许绍奇 包明波 陈俊杰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6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目的探讨内耳磁共振成像(MRI)及后处理技术显示内耳解剖结构的价值。方法对62例124耳进行SE、TSE、3D-CISS序列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VR)、仿真内窥镜(MRVE)等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影像对内耳膜迷路... 目的探讨内耳磁共振成像(MRI)及后处理技术显示内耳解剖结构的价值。方法对62例124耳进行SE、TSE、3D-CISS序列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组(VR)、仿真内窥镜(MRVE)等技术进行后处理,观察影像对内耳膜迷路、内听道神经等内耳解剖结构的显示。结果 MPR清晰显示122耳的细微内部结构,对神经显示优于MIP。MIP能多角度立体观察120耳膜迷路、内听道等细小结构及相互关系。MRVR可立体多方位显示124耳的表面形态及其相互间的立体解剖关系。MRVE可清晰显示120内耳的腔内结构。结论 MRI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内耳、内听道的解剖结构,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检查与3D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诊断胸部外伤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天凤 赵林芬 陈孝生 《常州实用医学》 2012年第6期382-383,共2页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但由于肋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先天变异,常规的X线平片检查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不完全性骨折及无明显错位的完全性骨折常易漏诊,给临床诊治及司法鉴定造成很大困难,有时甚至引起医疗纠纷。随着... 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但由于肋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先天变异,常规的X线平片检查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对不完全性骨折及无明显错位的完全性骨折常易漏诊,给临床诊治及司法鉴定造成很大困难,有时甚至引起医疗纠纷。随着多层螺旋CT检查使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容积扫描及其3D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明显降低了胸部外伤中肋骨、胸骨、胸椎骨折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近年来,本院采用128层螺旋CT检查与3D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诊断胸部外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导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检查 后处理技术 胸部外伤 联合应用 诊断 肋骨骨折 价值 时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垂茉莉的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及代谢产物分析
16
作者 何泽娟 操粮骏 +4 位作者 王燕华 王冬钰 赵林芬 张乃明 谭超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155-164,共10页
目的探究云南丽江西垂茉莉的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及代谢产物。方法以野生西垂茉莉可食用叶片为原料,首先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进行研究,探讨西垂茉莉的抗氧化活性;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目的探究云南丽江西垂茉莉的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及代谢产物。方法以野生西垂茉莉可食用叶片为原料,首先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进行研究,探讨西垂茉莉的抗氧化活性;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orbitrap exploris-mass spectrometry,UPLC-OE-MS)测定样品中代谢产物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测定样品中的矿物质元素含量。结果西垂茉莉中水分含量较高,灰分、多糖和还原糖、总蛋白、可溶性蛋白、脂肪含量较低;西垂茉莉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分析西垂茉莉样品共检出33579个化合物,匹配度大于等于80%的化合物有228个,共计29类;西垂茉莉中共测得25种矿质元素,常量元素钙、钾、磷、硫、镁的含量均高于100 mg/100 g,微量元素铁、铝、铜、锰、铬的含量相较其他微量元素高。结论本研究发现西垂茉莉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为西垂茉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垂茉莉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矿物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沈志军 赵林芬 王江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6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资料行128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其中肠道肿瘤15例、肠套叠5例、粘连性肠梗阻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肠梗阻病例的资料行128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管扩张,其中肠道肿瘤15例、肠套叠5例、粘连性肠梗阻5裂、肠道炎性病变5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肠管内粪石梗阻3例、腹股沟疝2例、肠扭转1例、肠系膜动脉栓塞2例。结论:128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图像对肠道病变显示直观、准确,对判断肠梗阻的部位、程度及原因,有无绞窄性肠梗阻等效果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28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闭合性十二指肠损伤的CT诊断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许绍奇 赵林芬 +1 位作者 邢菲 陈天凤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196-197,共2页
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CT检查资料,探讨十二指肠损伤CT表现及CT在其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30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CT资料,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34~85岁,平均40岁。部分患者仅有上... 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CT检查资料,探讨十二指肠损伤CT表现及CT在其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1资料与方法收集本院诊治的30例外伤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CT资料,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34~85岁,平均40岁。部分患者仅有上腹部腹壁触痛,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殊,部分患者有上腹部疼痛、上腹胀痛、呕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损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石症的CT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绍奇 赵林芬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9年第9期128-130,共3页
关键词 胆石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颈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绍奇 赵林芬 +2 位作者 陈天凤 周雪芳 郑曙 《罕少疾病杂志》 2015年第1期32-34,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颈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128层螺旋血管成像资料,并由两名放射医生分别应用Siemens公司Syng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一致时诊断成立。结果 5...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颈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128层螺旋血管成像资料,并由两名放射医生分别应用Siemens公司Syngo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一致时诊断成立。结果 56例头颈部血管疾病的患者,经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显示颅内动脉瘤5例,其中大脑前动脉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l例,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l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l例;136例患者血管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狭窄,部分病人有颈部及颅内多支血管病变;颈动脉闭塞5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3例;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头臂干动脉瘤样扩张1例;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样扩张1例;大脑大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锁骨下动脉闭塞3例。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颈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颈部血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