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形成机理及含油气性 被引量:42
1
作者 赵澄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7-43,共7页
本文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具有火山岩储层的油气田,诸如胜利、辽河、二连、大港、大庆、江汉、江苏、新疆,以及渤海等,在岩心、分析化验、试油试气、测井和地震大量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火山岩类储集空间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较系统全面地... 本文基本上覆盖了我国具有火山岩储层的油气田,诸如胜利、辽河、二连、大港、大庆、江汉、江苏、新疆,以及渤海等,在岩心、分析化验、试油试气、测井和地震大量资料基础上,通过对各种火山岩类储集空间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较系统全面地总结出了我国岩浆岩储集岩的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储集空间、储集性能、分布规律及含油气性。所建立的火山岩类储层的评价和分类标准具重要推广使用价值。指明自碎中—基性熔岩和具有高含量气孔—溶孔的熔岩是最佳储集岩类,以裂缝型和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为主。断裂破碎带、风化淋滤作用和火山岩相带对优质火山岩储层形成和分布有明显控制作用。结论和建议对我国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和开发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储层 储集空间 火山岩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阿南凹陷中生代储层沉积特征和地质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澄林 刘孟慧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10-19,共10页
二连盆地位于内蒙中部,是中国陆地上11个大型沉积盆地之一。43个凹陷和21个凸起形成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4个高产油田位于阿南凹陷中。有正常湖泊、冲积扇(锥)-沿岸水下扇、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沿岸水下扇)-湖底扇、风暴流... 二连盆地位于内蒙中部,是中国陆地上11个大型沉积盆地之一。43个凹陷和21个凸起形成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4个高产油田位于阿南凹陷中。有正常湖泊、冲积扇(锥)-沿岸水下扇、冲积扇-辫状河-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沿岸水下扇)-湖底扇、风暴流-重力流、湖坪-砾屑浅滩、滨浅湖滩、沼泽化冲积平原-小型湖泊、火山喷发等9种沉积体系。其中沿岸滩坝、扇三角洲前缘和沟道浊积岩是主要含油气岩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矿床 中生代 储层特征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中部地区东河砂岩段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46
3
作者 朱筱敏 张强 +1 位作者 赵澄林 吕雪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5,共9页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段是中国首例获高产工业性油气流的海相滨岸沉积 ,它是石炭纪初期海侵阶段的沉积产物 ,包括底部砾岩、中部块状砂岩和上部含砾砂岩沉积。东河砂岩段主体岩性为中 细石英质砾岩和岩屑质细砂岩 ,具有中等偏高的成份和...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段是中国首例获高产工业性油气流的海相滨岸沉积 ,它是石炭纪初期海侵阶段的沉积产物 ,包括底部砾岩、中部块状砂岩和上部含砾砂岩沉积。东河砂岩段主体岩性为中 细石英质砾岩和岩屑质细砂岩 ,具有中等偏高的成份和结构成熟度、酸性岩浆岩的重矿物组合、海相沉积物的微量元素特征 ,发育不同类型的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冲洗层理以及生物扰动构造 ,垂向上构成河口湾 (河流 )和滨岸沉积序列。底部砾岩形成于受古地形控制的砾质河流沉积环境 ;中部块状砂岩和上部含砾砂岩形成于河口湾和前滨、临滨沉积环境。平面上 ,塔中 1 0井和塔中 1 4井以西地区以前滨和临滨沉积为特征 ,以东地区以河口湾沉积为特征 ,整体表现出自西向东的海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河口湾 前滨 临滨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板块石炭纪沉积层序及其全球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李儒峰 刘本培 赵澄林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28,共6页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 通过对石炭纪扬子板块内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及扬子板块与欧美板块之间的不同级别沉积层序对比研究,编制了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和欧美板块石炭纪的海平面变化曲线。在扬子板块内部,上、下扬子区2级沉积层序可以进行对比,但下扬子区海进和海岸上超滞后于上扬子区,由于资料的限制,3级沉积层序的对比还有困难;华北板块Fusulina-Fusulinela带内的一个3级沉积层序和Triticites-Peudoschwagerina带内的四个3级沉积层序,可以和扬子板块同期的3级沉积层序对比;扬子板块和北美中大陆不仅3级沉积层序可以对比,而且在晚石炭世Gzhelian期4级沉积层序也可以进行对比,但由于它们大地构造背景的差异,导致沉积层序组成内容的不同。上述对比结果被认为是冰川型全球海平面变化所形成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证据。并以冰期与非冰期、联合古陆形成前后等方面对相同板块内和不同板块间沉积层序的数量和级别的异同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消长是控制全球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沉积层序应具全球同时性和可对比性,但局部沉积条件差异也将影响沉积层序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纪 扬子板块 华北板块 沉积层序 全球性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 被引量:66
5
作者 袁静 赵澄林 张善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 ,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 ,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沙四段广泛发育的蒸发岩类与暗色泥、页岩和深水浊积砂体呈现明显韵律层 ,为厚度达千米的盐湖沉积。通过分析了该地区蒸发岩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条件 ,认为东营凹陷沙四段蒸发岩类的物质基础是深层卤水 ;深部古老地层中的盐类物质是其盐源 ;凹陷中北部的同沉积深大断裂是沟通凹陷与地壳深部盐类物质的通道。在此基础上提出东营凹陷沙四段盐湖的深水成因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陷 沙四段 盐湖 深水成因模式 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次生孔隙的三种成因机理 被引量:59
6
作者 陈丽华 赵澄林 +1 位作者 友亮 王雪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79,共3页
我国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分布广泛,其储集性能多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集物性差; 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从实例出发, 论述其次生孔隙的三种形成机制:有机酸及二氧化碳酸性水的溶解,这种机制形成的次生孔隙主要分布在煤系... 我国碎屑岩天然气储集层分布广泛,其储集性能多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集物性差; 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从实例出发, 论述其次生孔隙的三种形成机制:有机酸及二氧化碳酸性水的溶解,这种机制形成的次生孔隙主要分布在煤系天然气储集层中;深部地层热循环对流形成局部次生孔隙, 主要见于我国东部深层碎屑岩中;古风化壳的表生淋滤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形成次生孔隙。研究结果为天然气储集层有利孔隙段及有利孔隙带的预测打下了基础。图1 参3( 邹冬平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天然气 储集层 次生孔隙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碎屑岩成岩作用与有机质演化的关系 被引量:36
7
作者 纪友亮 赵澄林 刘孟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储层在纵向上有三个高碳酸盐含量带和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有机质演化产生的COZ和有机酸造成浅部储层长石骨架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产生第一个次生孔隙带;中、深部长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第2、第3个次...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储层在纵向上有三个高碳酸盐含量带和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有机质演化产生的COZ和有机酸造成浅部储层长石骨架颗粒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产生第一个次生孔隙带;中、深部长石的溶蚀作用形成第2、第3个次生孔隙发育带;深部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蚀构成第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濮凹陷 碎屑岩 储集层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及有利储集层预测 被引量:23
8
作者 崔勇 栾瑞乐 赵澄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7-49,共3页
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以粗面岩为主 ,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构造裂缝、风化裂缝、各种溶蚀孔洞和气孔组成。储集层的性质与裂缝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与裂缝相连通的气孔和半充填的杏仁孔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储集空间 ,因此常规... 欧利坨子地区火山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以粗面岩为主 ,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由构造裂缝、风化裂缝、各种溶蚀孔洞和气孔组成。储集层的性质与裂缝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与裂缝相连通的气孔和半充填的杏仁孔才可能成为有效的储集空间 ,因此常规的测井解释不能客观地反映火山岩储集层特性。针对该区火山岩储集层的特征 ,在进行储集层参数解释时 ,应用裂缝孔隙度表征储集层物性 ,对测井资料进行了特殊处理 ,得到了与试油一致的结果。本项研究不仅在本区识别出 3个新的优质储集层发育段 ,而且为指导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火山岩 油藏 储集层特征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地层流体的热循环对流与成岩圈闭的形成 被引量:28
9
作者 纪友亮 赵澄林 刘孟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16,共9页
本文讨论了地层流体的热循环对流对次生孔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由于地层上倾方向封闭性断层的遮挡、超压带的存在及流体来源的不足等原因,东濮凹陷在埋深4000m以下的储层中,流体的上升运动趋于终止,而以热循环对流运动为主... 本文讨论了地层流体的热循环对流对次生孔隙形成和分布的影响。指出由于地层上倾方向封闭性断层的遮挡、超压带的存在及流体来源的不足等原因,东濮凹陷在埋深4000m以下的储层中,流体的上升运动趋于终止,而以热循环对流运动为主,流体的热循环对流使溶解物质不断迁移,在深部形成局部的次生孔隙发育带和成岩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循环对流 次生孔隙 圈闭 地层流体 石油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桥和歧北凹陷沙河街组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7
10
作者 陈纯芳 赵澄林 李会军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共4页
对黄骅坳陷板桥和歧北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 ,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在横向上受砂体微相控制 ,在纵向上受次生孔隙发育带控制 ,并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在板桥和歧北凹陷中 ,沙二、沙三段深层碎... 对黄骅坳陷板桥和歧北凹陷深层沙河街组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 ,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在横向上受砂体微相控制 ,在纵向上受次生孔隙发育带控制 ,并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在板桥和歧北凹陷中 ,沙二、沙三段深层碎屑岩的有利储集相带与有利沉积相带及碎屑组分的溶解作用带具有明显的一致性。深部异常高压带、烃类的早期侵入和有利的储层埋藏史对于深层碎屑岩储层具备良好的储集空间及含油气性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北凹陷 沙河街组 深层碎屑岩 储层物性特征 影响因素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四扇一沟”沉积体系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30
11
作者 赵国连 赵澄林 叶连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45-258,共14页
阐述了渤海湾及其外围古近系有利于油气的沉积相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它们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沉积相受构造的影响很明显,形成的沉积体可以为油气的勘探提供有利的预测。沉积体系的划分应该概念明确,各分类之间不应有重叠之嫌。渤海湾地区... 阐述了渤海湾及其外围古近系有利于油气的沉积相的特点和分布,以及它们对油气分布的影响。沉积相受构造的影响很明显,形成的沉积体可以为油气的勘探提供有利的预测。沉积体系的划分应该概念明确,各分类之间不应有重叠之嫌。渤海湾地区的沉积体由冲积扇相、湖成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湖底扇相、非扇沟道浊积岩相、滨湖—浅湖滩坝相、半深湖—深湖相(亚相)等组成。研究了各沉积体系的特点,并从生储盖的角度研究各体系的储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及其外围 古近系 沉积体系 构造控制 油气勘探有利区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南Triticites带旋回层序碳同位素特征及冰川型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儒峰 刘本培 赵澄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42-350,共9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黔南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麦粒(竹蜓)(Triticites)带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层序分析和系统的碳同位素测定,识别出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准层序,其可与北美中大陆同期地层中发现的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亚层序对比,是晚... 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黔南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麦粒(竹蜓)(Triticites)带地层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层序分析和系统的碳同位素测定,识别出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准层序,其可与北美中大陆同期地层中发现的2个三级沉积层序和17个亚层序对比,是晚石炭世Gzhelian期存在全球沉积记录同时性的佐证。同时探讨了碳同位素演化与全球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沉积层序内碳同位素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层序地层 碳同位素 冰川型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南浙西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硅岩物源与环境类型初探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国连 赵澄林 +2 位作者 王东安 李任伟 魏俊之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70-376,共7页
通过野外与室内的研究工作 ,认为皖南浙西地区晚震旦纪至早寒武纪的硅岩是复合成因的产物 ,其物源类型比较复杂 ,包括热水来源、生物来源及陆源输入 ,但以热水来源的SiO2 为主。产出的环境属于近洋脊与大陆边缘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岩石... 通过野外与室内的研究工作 ,认为皖南浙西地区晚震旦纪至早寒武纪的硅岩是复合成因的产物 ,其物源类型比较复杂 ,包括热水来源、生物来源及陆源输入 ,但以热水来源的SiO2 为主。产出的环境属于近洋脊与大陆边缘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都证明了上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岩 复合成因 安徽 浙江 早寒武世 晚震旦世 岩石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深部储集层次生孔隙成因探讨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鹏 赵澄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4-46,共3页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主要发育有 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第一、第二、第三发育带主要是由干酪根脱羧及黏土矿物脱水产生的酸性水在压实流机制下溶解铝硅酸盐矿物 (如长石 )等形成的 ,在全区分布较广 ,具可比性。第四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范围...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主要发育有 4个次生孔隙发育带 ,第一、第二、第三发育带主要是由干酪根脱羧及黏土矿物脱水产生的酸性水在压实流机制下溶解铝硅酸盐矿物 (如长石 )等形成的 ,在全区分布较广 ,具可比性。第四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布范围局限 ,不具可比性 ,推测可能是浅层次生孔隙在异常高压条件下保存下来的剩余孔隙。同时 ,在 4 0 0 0m以下深层 ,有机酸脱羧形成CO2 进入孔隙水 ,使孔隙水仍保持酸性 ,在热循环对流机制下 ,砂体中的碳酸盐矿物进行再分配 ,从而对砂体的物性起了微调作用 ,此微调作用对深部天然气储集层横向物性的演变具重要影响。图 4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东濮凹陷 杜桥白地区 深部储集层 次生孔隙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中凹陷地震-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赵国连 赵澄林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8,共8页
主要应用地震 -沉积相的工作方法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老第三纪地层发育及地震相的特点 ,解释地震剖面 ,并转化为沉积相 ,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作出预测。研究工作强调了地质模型的作用 ,并用岩芯的资料及单井的沉积相分析来约束... 主要应用地震 -沉积相的工作方法研究了渤海湾盆地老第三纪地层发育及地震相的特点 ,解释地震剖面 ,并转化为沉积相 ,在此基础上对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作出预测。研究工作强调了地质模型的作用 ,并用岩芯的资料及单井的沉积相分析来约束地震解释。指出地质模型约束地震解释 ,是克服地震多解性、提高解释精度的有效方法 ,更好地发挥地震横向预测的作用。地质模型主要据“四扇一沟”的模式来构建 ,其依据是在渤海湾的沙河街组及东营组 ,其储层砂体主要是由在深湖条件下 ,在凸起的边缘上 ,往往有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组成 ,它们的分布区 ,往往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研究发现 ,区内凡是凸起边缘若发育了断层 ,就有可能促使湖底扇的发育。在渤中的老第三系 ,浊流比较发育 ,因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相 储层预测 沙河街组 东营组 地质模型 渤中凹陷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49
16
作者 王鹏 赵澄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15,共4页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青海油田三大产油气区之一。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E3)到下油砂山组 (N12 )地层中 ,前人认为此地层主要以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为主。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 ,自下干柴...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是青海油田三大产油气区之一。该区第三系碎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E3)到下油砂山组 (N12 )地层中 ,前人认为此地层主要以河流相和泛滥平原相为主。对该地区的地面、井下岩性和岩相进一步研究表明 ,自下干柴沟组至下油砂山组的储集砂体主要为滨—浅湖滩坝亚相和湖泊三角洲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三系 滨-浅湖滩坝亚相 湖泊三角洲相 碎屑岩储层 沉积相 特征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演化模式及其分布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忠民 朱伟 赵澄林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14,共3页
研究了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渗性 ,认为次生孔隙形成主要有浅部大气淡水淋滤、中部有机酸脱羧和粘土矿物脱水产生的压实流体溶解及深部热循环流体的溶解 -沉淀 3种模式 .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 ,... 研究了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孔渗性 ,认为次生孔隙形成主要有浅部大气淡水淋滤、中部有机酸脱羧和粘土矿物脱水产生的压实流体溶解及深部热循环流体的溶解 -沉淀 3种模式 .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分布状况 ,结果表明 ,不同地区、不同层位、不同构造的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不同 ,在常压带、深部构造部位、斜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下第三系 深部碎屑岩储层 次生孔隙 演化模式 分布 成因机理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砂岩次生孔隙的成因及其与异常超压泄漏的关系——以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板中地区滨油组为例 被引量:22
18
作者 崔勇 赵澄林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2,共4页
黄骅坳陷板桥凹陷老第三系埋藏深度超过 3 5 0 0 m的砂岩体普遍处于超压系统中 ,异常超压的形成与油气的初次运移直接相关 ,与断层相关的异常超压泄漏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一个重要因素。次生孔隙是因颗粒或胶结物的溶解而形成的 ,异常超压... 黄骅坳陷板桥凹陷老第三系埋藏深度超过 3 5 0 0 m的砂岩体普遍处于超压系统中 ,异常超压的形成与油气的初次运移直接相关 ,与断层相关的异常超压泄漏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一个重要因素。次生孔隙是因颗粒或胶结物的溶解而形成的 ,异常超压并不是形成有效次生孔隙的直接原因 ;但由于超压在断层处的泄漏 ,导致砂岩体中的溶解物质得以搬运出储层 ,从而形成次生孔隙并伴随着孔隙度的净增加。板中地区深层异常超压的形成和泄漏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孔隙 异常超压 砂岩储层 黄骅坳陷 泄漏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介质的化学性质和流动方式对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9
19
作者 袁静 赵澄林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60-63,共4页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化学反应提供的酸性水介质环境和异常压力带流体的循环热对流是影响和控制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重要因素。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硫酸盐... 对东营凹陷下第三系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有机无机化学反应提供的酸性水介质环境和异常压力带流体的循环热对流是影响和控制深部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的重要因素。有机质热演化、粘土矿物转化、硫酸盐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油田水化学性质和烃类物质进入储层等因素引起地层水介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这严重影响了深部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循环热对流是深部储层流体的主要流动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介质性质 成岩作用 储层 碎屑岩 流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在八面河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晓昌 崔勇 赵澄林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2-154,163,共4页
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是将储层地质学与测井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多信息、完整表征储层三维地质特征的优点。通过对八面河油田GB8X2断块油藏不同井别测井资料的标准化,依据取芯井资料建立了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在此基... 多井测井储层表征技术是将储层地质学与测井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多信息、完整表征储层三维地质特征的优点。通过对八面河油田GB8X2断块油藏不同井别测井资料的标准化,依据取芯井资料建立了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的平面变化特征,并编制高精度的构造图,进而识别出低阻油层。以此为指导,可以在细分储层单元的基础上对储层流体进行动态预测,达到寻找剩余油的目的。应用此项技术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识别低阻油层、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取得了成功,累计新增探明储量248×104t,增加可采储量50×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储集层 表征技术 多井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