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动力疗法对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正霞 张芳芳 赵睿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6期1029-1031,共3页
目的 分析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患者72例,均采用光动力疗法,统计疗效、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 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3%(69/72);72例... 目的 分析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患者72例,均采用光动力疗法,统计疗效、不良反应、复发情况。结果 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3%(69/72);72例患者,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后,照射部位大部分产生红肿、灼热、瘙痒症状,其中灼热56例(77.78%),溃烂1例(1.39%),瘙痒58例(80.56%),红肿55例(76.39%);治疗后每月行1次检查,行1~2年随访,入选72例患者随访期间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12.5%,其中皮肤黑色素瘤复发率为10.53%(2/19),皮肤基底细胞癌复发率为6.25%(1/16),乳腺癌皮肤转移复发率为17.65%(3/17),皮肤血管肉瘤复发率为10.00%(1/10),皮肤鳞状细胞癌复发率为10.00%(1/10)。结论 采用光动力疗法治疗恶性皮肤肿瘤及癌前期皮肤病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多为灼热、瘙痒等轻微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应用安全,且复发率低,预后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皮肤肿瘤 癌前期皮肤病 光动力疗法 不良反应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芳芳 李正霞 赵睿娟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究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面部SCC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42例(行浅表切削联合PDT治疗)及对照组3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 目的探究浅表切削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面部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面部SCC患者80例,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联合组42例(行浅表切削联合PDT治疗)及对照组3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围术期指标、皮瓣局部坏死率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皮损消失时间及皮损缩小50%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皮瓣局部坏死率为2.38%、复发率为2.38%,均低于对照组的18.42%、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表切削联合PDT在面部SCC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清除癌变病灶,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鳞状细胞癌 光动力疗法 浅表切削术 围术期指标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日记式健康教育在皮肌炎伴皮肤破溃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芳芳 李正霞 +2 位作者 纪英 赵睿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7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探讨以症状日记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皮肌炎(DM)伴皮肤破溃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DM伴皮肤破溃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 目的:探讨以症状日记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对皮肌炎(DM)伴皮肤破溃患者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DM伴皮肤破溃患者80例为观察对象,通过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采用以症状日记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知信行评分、心理状态评分、肌肉疼痛情况、两组破溃处愈合有效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知识、信念、行为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VAS评分均较低(P<0.05)。两组破溃处愈合有效率对比,研究组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以症状日记为基础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升DM伴皮肤破溃患者的知信行水平,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病情早日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症状日记 皮肌炎 皮肤破溃 知信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赵睿娟 李正霞 张芳芳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9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OSCC患者75例,均行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统计5年生存率。采用自制《OSCC患者预后效果》调查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化程度、... 目的分析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OSCC患者75例,均行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统计5年生存率。采用自制《OSCC患者预后效果》调查问卷,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分化程度、有无复发、有无淋巴结转移等信息,统计分析预后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75例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56.00%(42/75)。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程和有无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与O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无明显关联性(P>0.05);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无复发、有无淋巴结转移是O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病理分化程度低、复发、淋巴结转移为OSCC患者术后5年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OSCC患者首次根治性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理想,临床分期高、病理分化程度低、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均为OS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据此加强疾病监测和防控干预,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首次根治性手术 5年生存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伴教育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睿娟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4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改变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况及行为改变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4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同伴教育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S)及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出院时,采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患者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皮肤瘙痒、腹泻、患处疼痛、红斑。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SADS中社交回避、苦恼情绪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SADS中社交回避、苦恼情绪及总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DLQI中个人社交、自我感知、家庭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DLQI中个人社交、自我感知、家庭生活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应用于银屑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社交行为,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同伴教育 心理状况 行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矫正结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纪英 何卫芳 赵睿娟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7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矫正结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P)患者搔抓行为、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92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行为矫正结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对老年性皮肤瘙痒症(SP)患者搔抓行为、自我效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92例S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行为矫正结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皮肤瘙痒情况(采用皮肤瘙痒症量表)、自我效能[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生活质量[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结果:干预后,两组瘙痒程度、瘙痒频率、累及部位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PSQI中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DLQI中症状感受、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治疗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行为矫正结合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可有效改善SP患者瘙痒情况及睡眠质量,提升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行为矫正 健康信念 搔抓行为 自我效能 睡眠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纪英 何卫芳 赵睿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523-1526,共4页
目的 探究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银屑病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 目的 探究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6例银屑病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音乐疗法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评价患者自我效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负性情绪,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两组自我效能量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5 d、干预结束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97.7%(42/43)]高于对照组[83.7%(36/43)](χ^(2)=4.962,P=0.026)。结论 音乐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提升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认知行为 音乐疗法 自我效能 负性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8
作者 赵睿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00280-00280,共1页
分析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有皮肤真菌病的人,让他们每天口服伊曲康唑溶液200mg,或给他们注射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坚持服用一个星期或者多几天,然后再观察他们服药后有没有病变。结果:观察现象发现,伊曲... 分析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有皮肤真菌病的人,让他们每天口服伊曲康唑溶液200mg,或给他们注射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坚持服用一个星期或者多几天,然后再观察他们服药后有没有病变。结果:观察现象发现,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有显著效果,可以明显的改善病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对于皮肤真菌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并且作用良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皮肤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临床分析
9
作者 赵睿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3期00280-00280,共1页
分析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有皮肤真菌病的人,让他们每天口服伊曲康唑溶液200mg,或给他们注射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坚持服用一个星期或者多几天,然后再观察他们服药后有没有病变。结果:观察现象发现,伊曲... 分析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有皮肤真菌病的人,让他们每天口服伊曲康唑溶液200mg,或给他们注射伊曲康唑静脉注射液,坚持服用一个星期或者多几天,然后再观察他们服药后有没有病变。结果:观察现象发现,伊曲康唑治疗皮肤真菌病有显著效果,可以明显的改善病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伊曲康唑对于皮肤真菌病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并且作用良好,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皮肤真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