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复方的模糊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赵蔡斌 周鲁 +3 位作者 付超 左之利 苏怡 夏昆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62-63,共2页
根据中药性味归经特性建立了模糊量化方法 ,并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小柴胡汤进行了分析 ,基于方剂中药物的模糊相似关系讨论了小柴胡汤的配伍规律 ,得到了与传统中医理论完全相同的结论。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模糊分析 小柴胡汤 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艾叶多糖的热水浸提工艺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蔡斌 郭小华 +2 位作者 孙妩娟 葛红光 周科 《化学工程师》 CAS 2011年第9期1-3,7,共4页
采用微波辅助热水浸提法研究了艾叶多糖的提取工艺,选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索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微波功率对艾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提工艺为:料液比1∶20(g.mL-1)、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0min、微波功率400... 采用微波辅助热水浸提法研究了艾叶多糖的提取工艺,选用单因素实验法,探索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微波功率对艾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浸提工艺为:料液比1∶20(g.mL-1)、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20min、微波功率400W。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稳定、成熟度较高,在优化条件下艾叶多糖提取率可达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多糖 微波辅助 浸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赵蔡斌 闵锁田 葛红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目的建立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方法采用量子化学的AM1算法计算了12个大黄素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参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构效关系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论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 目的建立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方法采用量子化学的AM1算法计算了12个大黄素衍生物的分子结构参数,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构效关系模型。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论大黄素衍生物抗肿瘤活性与分子体积V、极化率α及C环上净电荷QC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衍生物 抗肿瘤活性 定量构效关系 AM1算法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取代-4-氧-3H-咪唑并[5,1-d][1,2,3,5]四嗪-8-羧酸衍生物抗癌活性的构效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蔡斌 葛红光 +3 位作者 郭小华 王占领 孙妩娟 靳玲侠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方法研究3-取代-4-氧-3H-咪唑并[5,1-d][1,2,3,5]四嗪-8-羧酸衍生物分子结构与抗癌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取代-4-氧-3H-咪唑并[5,1-d][1,2,3,5]四嗪-8-羧酸衍生物抗癌活性与分子疏水性参数logP、8位取代基R1上... 采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方法研究3-取代-4-氧-3H-咪唑并[5,1-d][1,2,3,5]四嗪-8-羧酸衍生物分子结构与抗癌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取代-4-氧-3H-咪唑并[5,1-d][1,2,3,5]四嗪-8-羧酸衍生物抗癌活性与分子疏水性参数logP、8位取代基R1上的净电荷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向8位引入带正电荷取代基的办法来提高先导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取代-4-氧-3H-咪唑并[5 1-d][1 2 3 5]四嗪-8-羧酸衍生物 抗癌活性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研究BBPQ-PC_(61)BM体系的光伏性质(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蔡斌 葛红光 +3 位作者 张强 靳玲侠 王文亮 尹世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03-2510,共8页
探索和制备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PCE)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是有机电子学的重要领域和研究热点。本文利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结合Marcus-Hush电荷传输模型理论研究了BBPQ-PC_(61)BM(BBPQ:7,12-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苯并(g)... 探索和制备具有高能量转换效率(PCE)的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是有机电子学的重要领域和研究热点。本文利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计算结合Marcus-Hush电荷传输模型理论研究了BBPQ-PC_(61)BM(BBPQ:7,12-二((三异丙基甲硅烷基)乙炔基)苯并(g)吡啶并(2′,3′:5,6)吡嗪并(2,3-b)喹喔啉-2(1H)-酮;PC_(61)BM:(6,6)苯基-C_(61)-丁酸甲酯)体系的光伏性质。结果表明,BBPQ-PC_(61)BM体系具有相当大的开路电压(1.22V)、高的填充因子(0.90)和高的光电转换效率(9%-10%)。此外,本文研究还发现BBPQ-PC_(61)BM体系拥有中等大小的激子结合能(0.607eV),但相对较小的激子分离和电荷复合重组能(0.345和0.355eV)。借助于一个简单的分子复合物模型,本文预测BBPQ-PC_(61)BM体系的激子解离速率常数k_(dis)高达1.775×10^(13)s^(-1),而预测的电荷复合速率常数k_(dis)相当小(<1.0s^(-1)),这表明在BBPQ-PC_(61)BM相界面上,激子解离效率非常高。总之,理论研究表明,BBPQ-PC_(61)BM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候选体系,值得实验上做出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PQ PC61BM 理论研究 光伏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QSAR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蔡斌 郭小华 闵锁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索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量子化学AM1算法,计算药物分子结构参数,利用逐步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法建立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建立了2种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论大黄素... 目的探索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量子化学AM1算法,计算药物分子结构参数,利用逐步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法建立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建立了2种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论大黄素类化合物抗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与其分子的水合能H、极化率α相关。2种构效关系模型都具有可信的预报能力,神经网络模型预报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类化合物 子宫内膜癌细胞 构效关系 抽一法交叉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衍生物对口腔底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蔡斌 闵锁田 葛红光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索建立大黄素衍生物抗口腔底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方法采用量子化学的AM1半经验算法,计算10个大黄素衍生物分子结构参数,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拟定大黄素衍生物抗口腔底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建立了大黄素衍生物... 目的探索建立大黄素衍生物抗口腔底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方法采用量子化学的AM1半经验算法,计算10个大黄素衍生物分子结构参数,并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拟定大黄素衍生物抗口腔底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建立了大黄素衍生物抗口腔底癌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模型。结论大黄素衍生物抗口腔底癌细胞活性与此类化合物分子的疏水性参数、A环上的负电荷及第二条最低空轨道能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衍生物 口腔底癌细胞 构效关系 AM1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Fe_2O_3-Al_2O_3-S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赵蔡斌 王占领 靳玲侠 《辽宁化工》 CAS 2008年第5期289-291,327,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和单因素法制备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Fe2O3-Al2O3-SiO2,研究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铁)、n(铝)、n(硅)=1∶2∶1,陈化时间6 h,浸渍硫酸浓度0.75mol/L,浸渍时间40 min,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5 h。用红外光谱... 采用化学共沉淀和单因素法制备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4-/Fe2O3-Al2O3-SiO2,研究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n(铁)、n(铝)、n(硅)=1∶2∶1,陈化时间6 h,浸渍硫酸浓度0.75mol/L,浸渍时间40 min,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5 h。用红外光谱对固体酸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正丁酯的酯化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Fe_2O_3-Al_2O_3-S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蔡斌 王占领 靳玲侠 《四川化工》 CAS 2008年第2期6-9,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和单因素法制备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Fe2O3-Al2O3-SiO2,研究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铁、铝、硅物质的量之比1:2:1,陈化时间6h,浸渍硫酸浓度0.75mol/L,浸渍时间40min,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5h。用红外光谱对... 采用化学共沉淀和单因素法制备新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Fe2O3-Al2O3-SiO2,研究得到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铁、铝、硅物质的量之比1:2:1,陈化时间6h,浸渍硫酸浓度0.75mol/L,浸渍时间40min,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5h。用红外光谱对固体酸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正丁酯的酯化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催化剂 酯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_4^(2-)/Fe_2O_3-Al_2O_3-T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蔡斌 孙妩娟 +1 位作者 靳玲侠 郭小华 《化学工程师》 CAS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O42-/Fe2O3-Al2O3-TiO2固体超强酸。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3种金属最佳配比,陈化时间,硫酸浸渍浓度,浸渍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酸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SO42-/Fe2O3-Al2O3-TiO2固体超强酸最佳制备条件是:n(Fe)∶...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O42-/Fe2O3-Al2O3-TiO2固体超强酸。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3种金属最佳配比,陈化时间,硫酸浸渍浓度,浸渍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酸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SO42-/Fe2O3-Al2O3-TiO2固体超强酸最佳制备条件是:n(Fe)∶n(Al)∶n(Ti)=1∶2∶2,陈化时间3h,浸渍H2SO4浓度1.0mol.L-1,浸渍用量15mL.g-1,浸渍时间20min,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5h。此外,还利用红外光谱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酯化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超强酸 化学共沉淀 正交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_2O_8^(2-)/ZrO_2-Al_2O_3-SiO_2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催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蔡斌 靳玲侠 +1 位作者 孙妩娟 郭小华 《河南化工》 CAS 2008年第6期20-22,31,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2O82-/ZrO2-A l2O3-S 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三种金属最佳配比、陈化时间、S2O82-的最佳浓度、浸泡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对固体酸酸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固体超强酸S2O82-/ZrO2-A l2O3-S ...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S2O82-/ZrO2-A l2O3-S 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三种金属最佳配比、陈化时间、S2O82-的最佳浓度、浸泡时间、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对固体酸酸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固体超强酸S2O82-/ZrO2-A l2O3-S iO2的最佳制备条件是:n(Zr)∶n(A l)∶n(S i)=1∶2∶1,陈化时间5 h,S2O82-的浓度为0.75 mol/L,浸渍时间3 h,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4 h。此外,还利用红外光谱对样品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酯化反应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 催化剂 化学沉淀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大黄素类化合物抗癌活性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蔡斌 王占领 +1 位作者 郭小华 李丽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4-67,共4页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法,计算10个大黄素类似物分子结构参数,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合适结构参数作为网络输入节点,建立大黄素类化合物抗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大黄素类化合物抗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与分子中...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法,计算10个大黄素类似物分子结构参数,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合适结构参数作为网络输入节点,建立大黄素类化合物抗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的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大黄素类化合物抗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与分子中A环电荷和第3条最低空轨道能量相关,神经网络模型经留一法交叉验证,具有可信的预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类化合物 乳腺癌(MCF-7)细胞 构效关系 量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四嗪酮类化合物对淋巴瘤细胞GM892A活性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蔡斌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研究咪唑四嗪酮类化合物对淋巴瘤细胞GM892A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方法计算分子结构参数,利用正交变换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法筛选建模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得到一个较好的构效关系... 目的研究咪唑四嗪酮类化合物对淋巴瘤细胞GM892A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方法计算分子结构参数,利用正交变换和最佳变量子集回归法筛选建模变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构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结果得到一个较好的构效关系模型(R2=0.918,F=25.05,q2=0.788,press=0.820,P=0.000)。结论咪唑四嗪酮类化合物对淋巴瘤细胞GM892A的活性与取代基R1上净电荷Q1、摩尔折射率MR、水合能HE等结构参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四嗪酮类化合物 抗肿瘤活性 量子化学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BTBPD-PC61BM System vi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14
作者 赵蔡斌 唐志华 +3 位作者 郭小华 葛红光 马剑琪 王文亮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68-276,I0001,共10页
Designing and fabricating high-performance photovoltaic devices have remained a major challenge in organic solar cell technologies. In this work,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BTBPD-PC61BM system were theoretically... Designing and fabricating high-performance photovoltaic devices have remained a major challenge in organic solar cell technologies. In this work, the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s of BTBPD-PC61BM system were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 coupled with the Marcus charge transfer model in order to seek novel photovoltaic systems. Moreover, the hole-transfer properties of BTBPD thin-film were also studied by an amorphous cell with 100 BTBPD molecule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BTBPD- PC61BM system possessed a middle-sized open-circuit voltage of 0.70 V, large short-circuit current density of 16.874 mA/cm2, large fill factor of 0.846, and high power conversion effi- ciency of 10%. With the Marcus model, the charge-dissociation rate constant was predicted to be as fast as 3.079×10^13 s^-1 in the BTBPD-PC61BM interface, which was as 3-5 orders of magnitude large as the decay (radiative and non-radiative) rate constant (108-10^10 s^-1), indicating very high charge-dissociation efficiency (-100%) in the BTBPD-PC61BM system. Furthermore, by th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the hole mobility for BTBPD thin-film was predicted to be as high as 3.970× 10^-3 cm^2V^-1s^-1,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its tight packing in solid st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BPD PC61BM Photovoltaie performanc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物[Co(phendione)(SO_4)(H_2O)]·5H_2O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
15
作者 赵蔡斌 郭小华 +1 位作者 孙妩娟 张妮 《化学工程师》 CAS 2011年第2期18-21,共4页
以热重-差热法(TG-DTG)为手段,研究配合物[Co(phendione)(SO4)(H2O)].5H2O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第一阶段热分解为相界控制反应(三维)机理,表观活化能为59.85 kJ.mol-1,指前因子lnA为16.36,反应速率方程为dα/dt=... 以热重-差热法(TG-DTG)为手段,研究配合物[Co(phendione)(SO4)(H2O)].5H2O非等温热分解过程动力学。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第一阶段热分解为相界控制反应(三维)机理,表观活化能为59.85 kJ.mol-1,指前因子lnA为16.36,反应速率方程为dα/dt=Ae-(E1-α)2/3。第四阶段热分解过程为成核和生长机理,表观活化能为203.11 kJ.mol-1,指前因子lnA为27.46,反应速率方程为dα/dt=0.25Ae-(E1-α)/[-ln(1-α)]-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hendione)(SO4)(H2O)]·5H2O 非等温热分解 指前因子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生素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定量构动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鲁 苏怡 +2 位作者 左之利 赵蔡斌 夏昆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 6 1种抗生素进行药物分子结构和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定量结构 -药物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QSPR)。方法 建立了含一个隐含层的反传神经网络 ,输出层为实验获得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 ;输入层为计算获得的药... 目的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 6 1种抗生素进行药物分子结构和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定量结构 -药物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QSPR)。方法 建立了含一个隐含层的反传神经网络 ,输出层为实验获得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 ;输入层为计算获得的药物分子的理化参数 ,量化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等药物分子结构参数。为了验证网络训练结果 ,随机挑选 5 1个药物为训练集 ,进行了leave-one -out分析。结果 最后利用挑选剩下的 10个药物进行预测 ,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预测值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相吻合。结论 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药物分子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同时也证明了人工神经网络功能强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分子结构 参数计算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动力学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种柔性双咪唑和不同双羧基配体构筑的两例镉(Ⅱ)的配位聚合物(英文) 被引量:10
17
作者 卢久富 赵蔡斌 +3 位作者 靳玲侠 史娟 李利华 葛红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967,共7页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新颖的镉(Ⅱ)配位聚合物:[Cd2(μ2-H2O)(1,5-Bip)(Tpa)2]n(1)和[Cd(1,5-Bip)(Oba)]n(2)(H2Oba=4,4′-二羧酸二苯甲醚,H2Tpa=对苯二甲酸,1,5-Bip=1,5-二(咪唑基)戊烷)。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新颖的镉(Ⅱ)配位聚合物:[Cd2(μ2-H2O)(1,5-Bip)(Tpa)2]n(1)和[Cd(1,5-Bip)(Oba)]n(2)(H2Oba=4,4′-二羧酸二苯甲醚,H2Tpa=对苯二甲酸,1,5-Bip=1,5-二(咪唑基)戊烷)。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XRD、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单晶解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是一个单节点5连接(4-6.6-4)拓扑三维空间网络结构,配位聚合物2是一个二维的(4,4)网格层状结构。另外,研究了2个配位聚合物在室温下的热稳定和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配位聚合物 拓扑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重穿插配位聚合物[Cd(1,3-bip)(tpa)]_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15
18
作者 卢久富 赵蔡斌 +2 位作者 史娟 郑楠 葛红光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9-593,604,共6页
以1,3-bip(1,3-二咪唑丙烷),H_2tpa(对苯二甲酸)和Cd(OAc)_2.2H_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二维配位聚合物[Cd(1,3-bip)(tpa)]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线单晶衍射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 以1,3-bip(1,3-二咪唑丙烷),H_2tpa(对苯二甲酸)和Cd(OAc)_2.2H_2O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二维配位聚合物[Cd(1,3-bip)(tpa)]n,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线单晶衍射对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结果表明晶体属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067 71(3)nm,b=1.586 51(6)nm,c=2.026 46(6)nm,α=β=γ=90°.标题配位聚合物中每个Cd(Ⅱ)离子与顺式构型的1,3-bip配体桥联形成一维右旋的螺旋连,通过tpa配体进一步连接形成二维(4,4)网格平面构型,相邻2个二维(4,4)网格面之间相互穿插形成一个二重穿插的二维双层构型.固体室温荧光测试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在波长为330nm的光激发下于424nm处出现强烈的荧光发射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Ⅱ)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定量构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周鲁 左之利 +2 位作者 苏怡 赵蔡斌 夏昆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确定药物分子结构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联关系 ,以得到一种能够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行定量预测的模型 ,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行预测。方法 计算药物分子的理化、量化参数 ,并用神经网络对药物分子的理化、量化参数与药物... 目的 确定药物分子结构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之间的关联关系 ,以得到一种能够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行定量预测的模型 ,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行预测。方法 计算药物分子的理化、量化参数 ,并用神经网络对药物分子的理化、量化参数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进行关联。结果 利用得到的关联关系预测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预测结果令人满意。结论 根据所用的方法 ,利用药物分子的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设计 生物利用度 分析结构 定量构动关系 参数计算 神经网络 苯骈吡喃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中稀土元素及其健康效应 被引量:16
20
作者 郭勇全 肖萍 +4 位作者 李文蕊 张影珍 陈静 卢兴 赵蔡斌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0年第5期65-69,共5页
当前社会提倡健康饮茶,而茶叶中稀土元素(REE)含量直接影响人们健康。文章主要探讨稀土元素在茶叶中的含量及影响,稀土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药理作用和生理基础。
关键词 茶叶 稀土元素 人体健康 药理作用 生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