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抑制剂联合化疗成功治疗肺腺癌术后皮下软组织等多部位转移1例报道
1
作者 张斓曦 车德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38-140,共3页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50%的NSCLC发现时已出现远处转移^([1-2])。皮下软组织转移是晚期肺癌的特殊转移类型,约有1%~12%的肺癌发生皮下转移^([3]),皮下转移在所... 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的85%,50%的NSCLC发现时已出现远处转移^([1-2])。皮下软组织转移是晚期肺癌的特殊转移类型,约有1%~12%的肺癌发生皮下转移^([3]),皮下转移在所有癌症中的总发生率为5.3%^([4])。皮下转移表明恶性肿瘤预后不良,且常伴有全身其他部位转移(如肝脏、脑、骨、淋巴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D-1抑制剂 化疗 皮下软组织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突变指导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车德海 田强 +2 位作者 曹京燕 张华 于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1年第10期2009-2013,共5页
目的:通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厄洛替尼(Erlotinib)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110例NSCLC患者的... 目的:通过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探讨厄洛替尼(Erlotinib)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110例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提取DNA,用DNA直接测序技术检测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31例EGFR基因突变患者中,30例患者口服厄洛替尼150mg/d,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发生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客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OS),无疾病进展时间(PFS),一年生存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10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突变31(28%)例,其中19外显子缺失18(58%)例,21外显子点突变13(42%)例。EGFR基因突变率女性40%、肺腺癌33%、不吸烟者46%,高于男性、非腺癌、吸烟的病人。30例口服厄洛替尼患者,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21例,疾病稳定(SD)5例和疾病进展(PD)1例,客观有效率为80%,疾病控制率为97%,截止随访结束,仍有20例患者生存,故中位总生存未获得结果,无疾病进展时间为11.4个月,1年生存率为78%,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泻和皮疹,多为I-II级。结论:DNA直接测序检测晚期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具有高度敏感性,以EGFR基因突变结果为依据,一线应用厄洛替尼治疗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明显,耐受性好,是治疗晚期NSCLC的最佳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厄洛替尼 一线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美曲塞与卡铂静脉化疗联合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车德海 于雁 +2 位作者 张华 魏海波 卢康平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与卡铂化疗同时联合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MPM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用药:培美曲塞500mg/m2,d1;卡铂(AUC=5)d2,每21天重复;同时引流... 目的评价培美曲塞与卡铂化疗同时联合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MPM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用药:培美曲塞500mg/m2,d1;卡铂(AUC=5)d2,每21天重复;同时引流尽胸腔积液,榄香烯乳200mg/m2胸腔注入,d1或d8。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86.7%)胸腔积液得到控制,10例(66.7%)胸腔积液癌细胞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获CR 4例,PR 6例,SD 3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66.7%,疾病控制率为86.7%,中位无进展时间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1个月,1年生存率为36.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胸痛、皮疹,多为1~2级,支持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同时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MPM合并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胸腔积液 培美曲塞 卡铂 榄香烯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预防肺癌携带 HBV 患者化疗后HBV 再激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车德海 李珍 +3 位作者 徐刚 于雁 张华 刘彦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的肺癌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及恩替卡韦对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0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的肺癌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及恩替卡韦对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60例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预防组80例,对照组80例。预防组在化疗前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 mg/d),至化疗后6个月,对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未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化疗后乙肝病毒再激活、肝功能损害、化疗延迟、化疗的毒性反应等指标变化。结果预防组乙肝病毒再激活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肝病毒再激活与HBV-DNA载量有关,HBV-DNA≥104copies/mL容易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而与肺癌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是否含铂方案化疗及是否HBeAg阳性无关( P>0.05);肝功能损害方面,预防组肝功能损害率为40%,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具体分级中,预防组Ⅲ、Ⅳ度肝功能损害率为5%,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Ⅰ、Ⅱ度预防组为35%,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损害所致的化疗延迟率比较,预防组为5%,对照组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化疗的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疲乏等,多为1~2级,经支持对症处理可以恢复。结论预防性口服恩替卡韦可以降低携带乙肝病毒的肺癌患者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恩替卡韦 乙肝病毒再激活 肝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积液细胞PTEN基因突变与肺癌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车德海 张华 +1 位作者 魏海波 于雁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细胞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 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7,8突变率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组为52例伴有胸腔积液的肺癌... 目的 研究胸腔积液细胞抑癌基因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 基因突变高发区外显子5,7,8突变率与肺癌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组为52例伴有胸腔积液的肺癌患者,对照组为40例伴有胸腔积液的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胸膜炎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对胸腔积液细胞PTEN基因外显子5,7,8进行突变分析.结果 52例肺癌胸腔积液细胞中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7例,均为外显子5突变,突变率为13.5%(7/52);40例良性胸腔积液中未检测到PTEN基因突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肺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中,Ⅲ期突变率为3.4%(1/29),Ⅳ期突变率为26%(6/2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中,低分化癌突变率为31%(5/16),中、高分化癌突变率为5.6%(2/3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型中,腺癌突变率为10.7%(3/28)、鳞癌突变率为14%(2/14)、小细胞肺癌突变率为20%(2/1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胸腔积液细胞中存在PTEN基因突变,临床分期越晚、病理组织学分级越低,PTEN基因突变率越高,但与肺癌病理类型无关.PTEN基因突变可以作为有价值的肿瘤标记物用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腔积液 PTEN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模式探讨
6
作者 车德海 李晓梅 +1 位作者 张华 于雁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551-554,共4页
目的 探讨DSRCT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诊断及治疗模式,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例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DSRCT的诊断和治疗模式... 目的 探讨DSRCT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SRCT)的诊断及治疗模式,提高临床医生对于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例DSR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DSRCT的诊断和治疗模式进行分析.结果 1例男患未经治疗,诊断4个月后死亡;另外2例经过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和顺铂方案化疗后,分别在10~14个月死亡.结论 DSRCT预后差,目前以手术、化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效果有限,因此综合治疗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摸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春颖 王京华 +4 位作者 谢蕊 孙占峰 鞠威 车德海 贾瑞春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588-591,共4页
目的:提高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的认识水平,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实验室诊断体系。方法:报告1例HIT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HIT抗体ELISA检测、肝素诱导的血小... 目的:提高对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的认识水平,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实验室诊断体系。方法:报告1例HIT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血小板计数减少,HIT抗体ELISA检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HIPA)、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微粒(FCM)均阳性。结论:该例明确诊断为HITTS。监测血小板计数、HIT抗体、HIPA、FCM并结合临床表现可以很好地诊断HIT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血小板减少 血栓形成 实验室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曲折靶向治疗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景子涵 冯晓 +3 位作者 吴成鑫 曾媛 车德海 于雁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7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如何高效筛选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实现肺癌的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 1例晚期NSCLC患者,行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化疗八个周期后病情未得到缓解... 目的探讨如何高效筛选出晚期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实现肺癌的精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 1例晚期NSCLC患者,行培美曲塞+卡铂+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化疗八个周期后病情未得到缓解,明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后口服吉非替尼靶向治疗6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对于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选择靶向治疗效果优于化疗;肿瘤组织检测是筛选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金标准,在首次活检结果无诊断意义时,应坚持二次活检或多次活检获取肿瘤组织;难以获取组织标本供基因检测者,液体活检可作为重要补充,但当液体活检结果为阴性时,应考虑到假阴性的存在,反复动态检测基因突变,实现肺癌患者的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ⅢA(N_2)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及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景子涵 车德海 于雁 《癌症进展》 2019年第7期760-764,共5页
ⅢA(N_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异质性较强,生存差异明显,单纯手术治疗的预后不理想。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N_2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肿瘤大小、N_2包膜的完整性等为ⅢA(N_2)期NSCLC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预防ⅢA(N_2)期NS... ⅢA(N_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异质性较强,生存差异明显,单纯手术治疗的预后不理想。多项回顾性研究显示,N_2淋巴结转移状态、T分期、肿瘤大小、N_2包膜的完整性等为ⅢA(N_2)期NSCLC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了预防ⅢA(N_2)期NSCLC患者术后出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术后辅助治疗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术后辅助化疗可以使ⅢA(N_2)期NSCLC患者明显获益,已成为术后辅助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对于ⅢA(N_2)期NSCLC患者术后是否联合放疗、靶向治疗等尚存在争议,因此需要更多高级别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 术后 预后因素 化疗 放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序贯的C225与化疗药物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的抗瘤作用影响
10
作者 刘芳 刘杰 +5 位作者 张华 于雁 钱路静 尚丽华 胡静 车德海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序贯的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与化疗药物联合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寻找治疗胃癌的新方法、新配方。方法选用浓度递增的Cetuximab和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分别按照不同给药方... 目的探讨不同序贯的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与化疗药物联合对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作用,寻找治疗胃癌的新方法、新配方。方法选用浓度递增的Cetuximab和化疗药物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分别按照不同给药方式单药、序贯作用于SGC-790l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不同给药方式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不同序贯给药时Cetuximab和化疗药物的半数抑制浓度(1C50)的变化,及其l卡}I瓦作川的协同系数(CI)。结果Cetuximab和化疗药物联用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受给药序贯影响:Cetuximab先于化疗药物给药,两者的IC50较单用时降低,但cI值均大于l,两者之间为拈抗效应;Cetuximab后于化疗药物给药,两者的IC50较单川时降低更为明显,且cI值均小于1,两者之间具有较明品的协同效应。结论Cetuximab联合化疔药物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化疗药物先于Cetuximab的序贯给药方式能获得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西妥昔单抗 细胞株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甲基胞嘧啶与肿瘤
11
作者 刘双庆 车德海(综述) 孟庆威(审校) 《实用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86-390,共5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与表观遗传学变化紧密相关。胞嘧啶甲基化产物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子。羟甲基化是5-mC去甲基化的重要过程之一,其产物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也...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与表观遗传学变化紧密相关。胞嘧啶甲基化产物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因子。羟甲基化是5-mC去甲基化的重要过程之一,其产物5-羟甲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也参与基因的表观遗传学调控。国内外研究提示,5-hmC表达水平及分布的改变与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密切相关。本文对5-hmC及其在肿瘤中的异常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DNA羟甲基化 5-h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京华 王春颖 +7 位作者 谢蕊 车德海 贾瑞春 鞠威 苗美娟 汪辉 蒋燕 仝东霞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肝素治疗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病情况,探索血小板计数监测HIT的可行性及HIT抗体检测对HIT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在血管外科应用普通肝素(UFH)治疗的14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于应用UFH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血... 目的观察应用肝素治疗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发病情况,探索血小板计数监测HIT的可行性及HIT抗体检测对HIT诊断的意义。方法对在血管外科应用普通肝素(UFH)治疗的14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于应用UFH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血小板计数、HIT抗体ELISA检测及肝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HIPA)等实验室检测。结果145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40例(27.6%),HIT抗体阳性59例(40.7%),HIPA阳性26例(17.9%),诊断HIT24例(16.5%),其中发生HIT并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5例(发病率3.4%,占HIT患者的20.8%)。多数HIT患者(15例,62.5%)血小板减少与HIT抗体阳性、HtPA阳性同时发生。24例HIT患者的缸小板计数均在停用UFH后3~6d恢复到正常或达到用UFH前水平。结论通过动态监测血小板计数、联合HIT、抗体ELISA法检测及H1PA,可以早期诊断HIT,及时停用UFH,换用抗凝剂,HITTS的发生率有望进一步下降,减少致残、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血小板减少 HIT抗体 诊断
原文传递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HIT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京华 车德海 +2 位作者 谢蕊 王宏梅 刘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33-634,共2页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是应用肝素的严重并发症,这些患者很少发生出血,却可能发生广泛的动脉、静脉血栓,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Heparin—induced throm... Ⅱ型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是应用肝素的严重并发症,这些患者很少发生出血,却可能发生广泛的动脉、静脉血栓,称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伴血栓形成综合征(HITTS,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with thrombosis syndrome),后果严重,死亡率达50%。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但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病例报道,尚无HIT实验诊断标准及相关研究。我们采用ELISA法检测HIT抗体,初筛HIT患者,监测应用肝素患者HIT的发生,为肝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肝素诱导 HIT 临床意义 抗体检测 Ⅱ型 HEPARIN ELISA法检测
原文传递
曲妥珠单抗辅助或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临床结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春鹤 李惠艳 +2 位作者 车德海 张帅 于才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32期6332-6335,6363,共5页
目的:比较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HER2+)的患者既往接受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辅助或新辅助治疗后再次接受针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共247例(I-III期170例,IV期77例)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首次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患者211... 目的:比较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过表达(HER2+)的患者既往接受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辅助或新辅助治疗后再次接受针曲妥珠单抗治疗的临床结果。方法:共247例(I-III期170例,IV期77例)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其中首次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患者211例(I-III期134例,IV期77例),再次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患者36例(I-III期)。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首次或提前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的预后的临床结果,生存评估使用Kaplan-Meier法。结果:I-III期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未预先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6个月和预先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组为28个月(危害比[HR],1.45;95%CI,1.05-2.02[P=0.012]);I-IV期HER2+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未预先使用曲妥珠单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7个月,客观缓解率58%;临床获益率77%;预先使用曲妥珠单抗组为25个月,客观缓解率28%;临床获益率37%;调整后的比值比为客观缓解率0.37(9%CI,0.18-0.77;P=0.010)和临床获益率0.28(95%CI,0.14-0.59;P=0.014)。单因素分析没有提前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组中位总生存率较长(P=0.012)。多因素分析发现总生存率没有显著差异(P=0.19)。结论:当曲妥珠单抗用于转移性疾病,没有提前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HER2+乳腺癌患者临床结果优于提前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 曲妥珠单抗 转移乳腺癌 耐药
原文传递
专科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甲竹 张玲 +2 位作者 孙广宇 贾桂贤 车德海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41-644,共4页
目的探讨专科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医护人员40名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后进行分组,2011年1月—2013年2月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2013年3月—2015年3月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 目的探讨专科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应用效果情况。方法选取医院门诊医护人员40名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后进行分组,2011年1月—2013年2月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前,2013年3月—2015年3月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后。观察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前后医护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程度评分,观察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前后门诊并发症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后医护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程度评分均优于实施前,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后门诊并发症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科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医院门诊应用后,可以明显的提高医护人员认知水平,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院 信息化管理系统 医院门诊 应用
原文传递
钾离子通道改变对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6
作者 曹宇星 钱路静 +4 位作者 尚利华 胡靖 刘芳 车德海 于雁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0期656-659,共4页
目的 研究钾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激动剂对肺癌细胞系A-549转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重建基底膜趋化运动和侵袭实验分别研究钾离子通道改变对A-549细胞趋化运动侵袭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从形态学上观察钾离子通道改变对A-549细... 目的 研究钾离子通道拮抗剂和激动剂对肺癌细胞系A-549转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重建基底膜趋化运动和侵袭实验分别研究钾离子通道改变对A-549细胞趋化运动侵袭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技术从形态学上观察钾离子通道改变对A-549细胞骨架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Ezrin和HuR的表达.结果钾离子通道拮抗剂格列本脲(10.0μmol/L)可以抑制A-549细胞迁移和穿过基底膜,趋化运动的抑制率为(57.18±5.46)%,侵袭抑制率为(54.92±3.27)%,同时使细胞内微管结构紊乱,微丝形态趋于规整,且格列本脲组Ezrin和HuR低表达;钾离子通道的激动剂吡那地尔(100μg/ml)的作用则相反.结论钾离子通道改变影响了人类肺腺癌细胞系A-549的趋化运动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钾离子通道功能变化影响了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而改变了细胞骨架的形态结构,从而影响A-549细胞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549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钾离子通道 非小细胞肺 EZRIN蛋白 HuR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