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炉逸散物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
1
作者 信丽丽 车碧众 +1 位作者 武艳虎 郭思梵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99-303,共5页
目的:探讨焦炉逸散物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0.2、1.1、5.5、28、138和688μg/L)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0.006、0.06、0.6、6.2、63和626.3 ng/L)染毒HepG2细... 目的:探讨焦炉逸散物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遗传毒性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0.2、1.1、5.5、28、138和688μg/L)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0.006、0.06、0.6、6.2、63和626.3 ng/L)染毒HepG2细胞24 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和双微核实验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Olive尾矩、尾部DNA百分含量、尾长、微核率、核质桥率和核芽率。结果:焦炉逸散物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染毒后,细胞Olive尾矩、尾部DNA含量和尾长均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除0.006 ng/L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组的Olive尾矩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染毒后,Hep G2细胞的微核率和核质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均在5.5μg/L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对照组的3.6和2.5倍。核芽率随着焦炉逸散物有机提取物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在最高染毒浓度时为对照组的2.3倍。与对照组相比,0.6~626.3 ng/L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染毒后细胞的微核率和核质桥率均显著增加(P〈0.01),63和626.3 ng/L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作用后,细胞核芽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焦炉逸散物和汽车尾气有机提取物均可诱导HepG2细胞内的DNA和染色体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可作为低浓度环境复合污染物遗传毒性的快速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逸散物 汽车尾气 DNA断裂 染色体损伤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技术评估环境污染物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车碧众 董广柱 信丽丽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76-478,482,共4页
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受应激原(高温、重金属和化学毒物等)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种应激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并具有多种与应激相关的生物学功能。报告基因是一种编码某种易于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通过它的表达产物来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 热休克蛋白是细胞受应激原(高温、重金属和化学毒物等)刺激后诱导产生的一种应激蛋白,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并具有多种与应激相关的生物学功能。报告基因是一种编码某种易于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通过它的表达产物来标定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由于报告基因技术和应激基因调控的报告基因细胞系统的构建日趋成熟,热休克蛋白基因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检测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综述其在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估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 报告基因 环境污染物 毒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PM2.5所致HBE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娇娇 车碧众 +2 位作者 罗秋林 翟兵中 信丽丽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0年第2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细颗粒物(PM2.5)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处理因素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溶剂(乙醇)对照组、1,25-(OH)2D3干预组、乙醇+PM2.5染毒组、PM2.5染毒+1,25-(OH)2D3...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细颗粒物(PM2.5)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处理因素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溶剂(乙醇)对照组、1,25-(OH)2D3干预组、乙醇+PM2.5染毒组、PM2.5染毒+1,25-(OH)2D3干预组。溶剂对照组细胞用0.1%乙醇处理48 h,1,25-(OH)2D3干预组用1×10^-9mol/L 1,25-(OH)2D3处理48 h,乙醇+PM2.5染毒组用0.1%乙醇溶剂处理24 h后更换为含乙醇的PM2.5(200μg/m L)染毒液继续处理24 h,PM2.5染毒+1,25-(OH)2D3干预组用1×10^-9mol/L 1,25-(OH)2D3预处理24 h后更换为含1,25-(OH)2D3的PM2.5(200μg/m L)染毒液继续处理24 h。染毒结束后,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GloTM试剂盒分别测定MDA浓度和GSH/GSSG比值,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维生素D受体(VDR)、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M2.5染毒处理后,HBE细胞的存活率降至80.8%,1,25-(OH)2D3预处理24 h后再进行PM2.5染毒的细胞存活率降低至75.8%。与对照相比,PM2.5染毒后,HBE细胞MDA浓度显著增加(P<0.05),而GSH/GSSG的比值却明显降低(P<0.01)。1,25-(OH)2D3处理48 h后可显著改善PM2.5染毒细胞的抗氧化水平(P<0.05),主要表现为MDA浓度的降低和GSH/GSSG比值的增加。蛋白分析结果发现,PM2.5可诱导细胞Nrf-2和HO-1蛋白表达的增加。1,25-(OH)2D3干预48 h后可上调HBE细胞内VDR水平,并可增加PM2.5染毒组细胞内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PM2.5可诱导HBE细胞氧化损伤,主要表现为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GSH/GSSG比值下降和抗氧化蛋白Nrf-2与HO-1表达水平的增加。在PM2.5所致细胞氧化应激效应中,1,25-(OH)2D3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VDR及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而1,25-(OH)2D3所致细胞存活率的降低可能与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促进PM2.5所诱导损伤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1 25-二羟基维生素D3 氧化应激 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 血红素加氧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庆京 马庆华 +9 位作者 张秋 齐娜娜 徐庆荣 陈丽 陈璐 车碧众 沈苏文 张旭光 陈丽华 张永红 《华南预防医学》 2021年第10期1341-134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动态血压指标,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情况,为完善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监测江苏省苏州市白洋湾社区和相城社区2019年4—6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对血压、脉压差、血压负荷值、血压... 目的通过分析动态血压指标,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情况,为完善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方法监测江苏省苏州市白洋湾社区和相城社区2019年4—6月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对血压、脉压差、血压负荷值、血压下降率、晨峰血压和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5例高血压患者中女性服药率为75.84%,高于男性。总体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为70.26%,服用降压药组昼夜节律异常率高于未服药组。不同亚组间动态血压指标有差异。结论本次研究发现社区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异常率较高,动态血压监测对患者给药时间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负荷
原文传递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和新冠病毒肺炎特征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朱正保 郭道遐 +9 位作者 郑小巍 张凯欣 车碧众 沈苏文 臧宇菡 杨嫔妮 王艾丽 许锬 董晨 张永红 《现代医学》 2020年第8期1087-1093,共7页
本文从病原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三个方面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进行了归纳和总结。SARS、MERS和COVID-19都是由冠状病毒(COV)感染而引起的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 本文从病原学特征、临床特征以及流行病学特征三个方面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进行了归纳和总结。SARS、MERS和COVID-19都是由冠状病毒(COV)感染而引起的肺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SARS-CoV、MERS-CoV和新型冠状病毒2019(2019-n CoV)的原始宿主可能都是蝙蝠,主要传染源为患者,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均普遍易感。与SARS和MERS相比,COVID-19多数为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病死率较低。但COVID-19的传播力比SARS和MERS强,其影响范围和死亡人数也远远超过SARS和MERS,已形成全球大流行的趋势,世界各国只有密切合作,才能遏制COVID-19疫情的蔓延和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中东呼吸综合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特征
原文传递
纳米银颗粒对人HepG2和A549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研究
6
作者 张天翊 车碧众 +3 位作者 罗秋林 翟兵中 董广柱 信丽丽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54-857,共4页
目的探讨纳米银颗粒对人HepG2和A549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方法采用稳定转染了HSPA1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pG2和A549细胞株(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作为细胞株,用不同浓度(6.25、12.5、25、50μg/ml)的纳米银混悬液染... 目的探讨纳米银颗粒对人HepG2和A549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方法采用稳定转染了HSPA1A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的HepG2和A549细胞株(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作为细胞株,用不同浓度(6.25、12.5、25、50μg/ml)的纳米银混悬液染毒细胞48h,分别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素酶活力、丙二醛(MDA)浓度和细胞内银浓度。结果HepG2/HSPA1A和A549/HSPA1A染毒组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染毒浓度为50μg/ml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对照组的25.26%和12.30%。纳米银颗粒可明显诱导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内荧光素酶的表达,各染毒组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pG2/HSPA1A细胞内荧光素酶活力高于A549/HSPA1A细胞,前者在最高染毒浓度(50μg/ml)时的酶活力为对照组的138.2倍。仅在最高染毒浓度(50μg/ml)时,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MD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细胞内银浓度随纳米银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且HepG2/HSPA1A细胞内银浓度略高于A549/HSPA1A细胞。结论纳米银颗粒可直接进入细胞并诱导细胞氧化损伤;HepG2/HSPA1A和A549/HSPA1A细胞荧光素酶活力所反映的HSPA1A启动子转录活力可用于快速评估纳米银颗粒所致细胞氧化损伤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细胞毒性 氧化损伤 HSPA1A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运动减重专家共识
7
作者 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 +10 位作者 中华预防医学会行为健康分会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行为健康分会 王友发 孙晓敏 车碧众 苟波 李红娟 彭雯 常春 田向阳 陈亚军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95-405,共11页
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和遏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上升已成为当务之急,包括帮助肥胖患者减重。运动是减重并维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探索有效、安全、可持续和可推广的运动减重方案,是运动干预肥胖研究的热点之... 采取有效措施减缓和遏制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上升已成为当务之急,包括帮助肥胖患者减重。运动是减重并维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措施。探索有效、安全、可持续和可推广的运动减重方案,是运动干预肥胖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整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相关指南,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与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联合其他合作机构,牵头邀请34位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体育学等领域的专家,经过多轮研究和会商,就运动减重议题达成《中国居民运动减重专家共识》。本《共识》共包括5章,分别对现有运动减重方案及效果、运动减重方案的制定原则与方法、身体活动与运动的测量和评估、运动减重目标和策略、运动减重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梳理与总结,旨在为中国居民运动减重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促进全民健身,推广科学运动和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支持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促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减重 运动处方 体重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