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桢翰 杨拓 +3 位作者 李辉 张屹 李宇晟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5期2455-2460,共6页
背景: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其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研究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 背景: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其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研究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3年3月9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泥浴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前瞻性对照试验。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7个,累计研究对象41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准化标准差[SMD]-0.74)和WOMAC疼痛评分(标准化标准差[SMD]-0.30)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泥浴疗法可改善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症状。但此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疼痛 泥疗法 膝关节 骨关节炎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骨骨密度和膝骨关节炎相关性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邓桢翰 曾超 +3 位作者 李宇晟 杨拓 李辉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163-3167,共5页
背景: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是与人体衰老相关的两大退行性疾病,国内外针对其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至今仍未得出统一结论。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影像学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 855名研究对象,同时测量骨密度和双... 背景: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是与人体衰老相关的两大退行性疾病,国内外针对其相关性的研究较多,但至今仍未得出统一结论。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探讨影像学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 855名研究对象,同时测量骨密度和双膝正位片,对潜在的混杂因素进行校正,应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来评估影像学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校正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总能量摄入量、平均钙摄入量、营养素补充剂和钙补充剂摄入量等,发现影像学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呈正相关。在女性亚组中,这一相关性仍然成立,男性亚组则不具有相关性。证实在女性人群中膝骨关节炎和指骨骨密度的正相关性,提示骨密度可能为膝骨关节炎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骨关节炎 膝关节 骨质疏松症 指骨 骨密度 Kelgren-Lawrence分级 校正 亚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51
3
作者 张屹 杨拓 +4 位作者 李辉 邓桢翰 杨烨 曾超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60-3566,共7页
背景:掌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用的钢板置入固定形式,其固定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及手工... 背景:掌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用的钢板置入固定形式,其固定后并发症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有争议。目的:比较掌侧入路与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修复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2年8月25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掌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症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采用STATA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使用RevMan 5.2软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12个,累计952例患者。结果显示,两种入路钢板置入固定后并发症的总体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掌侧入路置入钢板置入固定比背侧入路置入钢板固易发生神经病变[相对危险度=2.19,95%置信区间:1.27-3.76,P<0.05]与腕管综合征[相对危险度=4.56,95%置信区间(1.02-20.44),P<0.05],较少发生肌腱刺激症[相对危险度=0.38,95%置信区间(0.17-0.86),P<0.05]。结果说明,与掌侧入路钢板置入相比,背侧入路钢板置入固定后并发神经病变与腕管综合征的概率较低,而肌腱刺激症则较高,而其他并发症两者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桡骨远端骨折 并发症 背侧入路 掌侧入路 固定 神经性病变 腕管综合征 肌腱刺激症 总体并发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膝骨关节炎性疼痛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丁翔 张屹 +4 位作者 邓桢翰 杨烨 杨拓 李辉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798-1804,共7页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缓解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有效,但其对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确切疗效仍存在争议。且经皮神经电刺激可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种模式,目前关于其分别针对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荟萃分... 背景:以往的研究表明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缓解多种疾病引起的疼痛症状有效,但其对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确切疗效仍存在争议。且经皮神经电刺激可分为高频和低频两种模式,目前关于其分别针对膝骨关节炎疼痛的疗效尚不明确。目的:荟萃分析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与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经皮神经电刺激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检索截止至2014年2月。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数据,2名研究人员独立运用Rev Man 5.2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519例研究对象。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可显著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MD=-0.56,95%CI(-0.98,-0.15),P=0.008];与对照组相比,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并未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MD=-0.13,95%CI(-1.63,1.38),P=0.87];与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相比,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可显著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MD=-0.85,95%CI(-1.32,-0.37),P=0.000 5]。提示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可一定程度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而对比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低频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无明显作用。但由于样本量较小,纳入各研究在参数选择存在差异,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未来尚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膝骨关节炎 关节疾病 关节痛 疼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物理疗法 镇痛 荟萃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杨烨 曾超 +5 位作者 邓桢翰 张屹 李宇晟 李辉 杨拓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SCD 2014年第33期5396-5401,共6页
背景:超声疗法被推荐为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运动能力丧失的理疗方法之一。但其对于治疗骨关节疼痛的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研究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 背景:超声疗法被推荐为治疗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运动能力丧失的理疗方法之一。但其对于治疗骨关节疼痛的有效性在以往的各项研究中尚存在争议。目的:分析研究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所有检索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效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与结论: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共8个。8篇文献中6篇文献同时用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评价超声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效果,1篇文献仅用了目测类比疼痛评分,1篇文献仅用了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将此文献中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评分数值转换成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数值进行数据分析。累计研究对象57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标准化均值差:-0.51;95%置信区间:-0.68,-0.33;P=0.0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可见超声波疗法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超声波疗法 膝骨关节炎 疼痛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华 刘伟 +6 位作者 程洁 徐玉芬 李玲芳 邓桢翰 陈利玉 刘水平 邬国军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病毒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以1 MOI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对体外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该病毒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机制。方法以1 MOI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检测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血管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内与脂代谢有关的基因表达出现明显的异常,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主要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0、11、12、极低密度脂蛋白受体、B型清道夫受体、HMG-CoA合成酶、HMG-CoA还原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及脂肪酶合成酶等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有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M和载脂蛋白H等基因。结论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改变血管平滑肌细胞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而参与As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人类巨细胞病毒 脂代谢 基因表达谱芯片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膝骨关节炎疼痛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谢东兴 王伊伦 +6 位作者 李辉 杨拓 邓桢翰 杨烨 张屹 丁翔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38期6228-6232,共5页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早、中期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有研究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但目前对于其疗效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计算...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早、中期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有研究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但目前对于其疗效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手工查找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关文献的全文,所有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3日。搜集国内外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评分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23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减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0.40,95%置信区间(-1.34-0.54),P=0.40]。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情况无明显疗效。但由于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参数选择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未来尚需大样本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结果做进一步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膝关节 疼痛 经皮神经电刺激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物理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伊伦 谢东兴 +6 位作者 李辉 杨拓 邓桢翰 杨烨 张屹 丁翔 雷光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2期6863-6870,共8页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以及...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12日。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输入数据时采取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858例受试对象,其中自体肌腱组441例,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41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自体与非放射性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总IKDC评分[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0.99-1.06),P=0.21];松弛度[均数差=-0.13,95%置信区间(-0.29至-0.02),P=0.09];Lachman试验[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95-1.13),P=0.37];pivot shift试验[相对危险度=1.00,95%置信区间(0.95-1.05),P=0.96];one-leg hop试验[相对危险度=1.01,95%置信区间(0.96-1.06),P=0.77];Lysholm评分[均数差=-0.64,95%置信区间(-1.45-0.17),P=0.12];Tegner评分[均数差=0.16,95%置信区间(-0.16-0.47),P=0.3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42,95%置信区间(0.67-3.04),P=0.36]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此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前交叉韧带重建 自体肌腱 异体肌腱 非放射线处理 荟萃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基于RNA代谢调节在骨关节炎中发挥作用
9
作者 苏婧玥 陈思宇 +1 位作者 杨胜武 邓桢翰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3-1982,共10页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目前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核糖核酸结合蛋白(ribonucleic acid binding proteins,RBP)作为参与转录后调控的关键因子,可靶向结合核糖核酸(r...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目前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核糖核酸结合蛋白(ribonucleic acid binding proteins,RBP)作为参与转录后调控的关键因子,可靶向结合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并调节其功能和命运。通过对包括转录、剪接、修饰、稳定和翻译在内的RNA代谢过程进行调控,RBP可影响OA的发生和发展。探讨RBP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调控机制,阐述RBP在O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目前RBP研究的困难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对靶向RBP的OA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骨关节炎 RNA代谢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雌激素对软骨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表达谱的影响
10
作者 李永胜 黄泽祈 +3 位作者 赵喆 邓志钦 邓桢翰 李文翠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0期1-6,I0002,I0003,共8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介导软骨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机制。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从髋关节置换术中无菌取出的股骨头中,分离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软骨细胞培养液,其他观察分组除软骨细胞培养液,分别... 目的:探讨雌激素介导软骨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机制。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从髋关节置换术中无菌取出的股骨头中,分离培养关节软骨细胞。空白对照组仅加入软骨细胞培养液,其他观察分组除软骨细胞培养液,分别加入雌二醇(E2)、雌激素受体α(ERα)、雌激素受体β(ERβ)和雌激素受体阻断剂氟维司群(Ful),均培养48 h,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通过GSH-INF-3芯片分析软骨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在DAVID网站(https://david.ncifcrf.gov/)进行信号通路富集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组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阐明雌激素调控软骨细胞表达关键基因与分子标记。结果:观察组中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鉴定出差异蛋白表达,通过蛋白质谱分析筛选得到目的基因,当雌激素介导软骨细胞分泌验证因子时,上调的基因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α、IL-5、IL-1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TNF-RI)、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IL-12P70、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β;下调的基因包括B淋巴细胞趋化因子(BLC)、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7、IL-2、IL-4、TNF-α和IL-8;GO分析示差异基因多富集于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内质网的内腔、信号受体激活剂活性和受体配体活性。KEGG分析示以细胞因子活性、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路参与雌激素激活软骨细胞炎症因子。结论:雌激素主要通过细胞因子活性和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上调IL-5、IL-11、TNF-RⅠ、ICAM-1和IL-1α等软骨细胞分泌因子的关键基因,其可能成为骨性关节炎(OA)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软骨细胞 雌激素 炎症因子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苏婧玥 杨胜武 邓桢翰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骨关节炎(OA)作为运动系统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明晰,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主要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或非AMPK途径发挥其降糖作用。... 骨关节炎(OA)作为运动系统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其致病机制至今尚未明晰,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主要作用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通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或非AMPK途径发挥其降糖作用。在OA治疗中,二甲双胍通过多种分子途径展现出保护软骨和调节骨代谢作用,且对其他运动系统的作用机制也表明了二甲双胍在OA治疗中的潜力。本文综述了二甲双胍与OA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其参与OA发生发展的机制,回顾其迄今为止的临床应用情况,综合分析二甲双胍治疗OA的潜在途径,以期为OA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见解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骨关节炎 药理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产生菌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远都 范志茹 +1 位作者 周毅刚 邓桢翰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12期2257-2259,共3页
[目的]从南方红豆杉韧皮部筛选紫杉醇产生菌。[方法]利用无菌技术从南方红豆杉韧皮部分离内生真菌,并通过TLC和HPLC对其培养物中紫杉醇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南方红豆杉韧皮部筛选出了20种200余株内生真菌,得到一株高产紫杉醇产生... [目的]从南方红豆杉韧皮部筛选紫杉醇产生菌。[方法]利用无菌技术从南方红豆杉韧皮部分离内生真菌,并通过TLC和HPLC对其培养物中紫杉醇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南方红豆杉韧皮部筛选出了20种200余株内生真菌,得到一株高产紫杉醇产生菌,其培养液中紫杉醇含量高达1.003mg/L。[结论]通过对其个体和群体形态进行观察,所分离的紫杉醇产生菌属链格孢属的一个新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分离和提纯 紫杉酚 类似物和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线袢法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中期疗效及移植骨块塑形模式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柳海峰 陆伟 +5 位作者 许鉴 朱伟民 邓桢翰 欧阳侃 梁达强 王大平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目的线袢法固定Latarjet手术效果好,但无中长期疗效的报道。该研究首次报道线袢法Latarjet术后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改良线袢法Latarjet手术患者152例,术后随访观察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Rowe评分、Walch-Duplay评分和美国肩肘... 目的线袢法固定Latarjet手术效果好,但无中长期疗效的报道。该研究首次报道线袢法Latarjet术后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改良线袢法Latarjet手术患者152例,术后随访观察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AS)、Rowe评分、Walch-Duplay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通过X片和CT扫描评估骨块位置、愈合情况及肩关节退变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5.3±5.8)个月,所有患者肩关节恢复良好、骨块完全愈合,无复发。术后VAS、Rowe、ASES和Walch-Duplay评分明显改善。术后三维CT扫描En-face位显示,骨块中心平均位于约4点钟位置。146例骨块正常,2例过高,4例骨块过低。术后即刻CT横断面观察,移位骨块与关节盂相平134例,偏外16例,偏内2例。喙突移位骨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吸收现象,术后平均1年内达到稳定,呈"圆外吸收"现象。全部移植骨块的骨质存在向上、下延伸爬行塑形现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全部病例未出现肩关节退变情况。结论线袢固定Latarjet中期疗效好,可有效避免关节盂退变的并发症,移植骨块随访过程中呈"圆外吸收"特点,塑形呈延伸爬行现象,最终关节盂与骨块融合塑形成正梨形关节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LATARJET 肩关节 复发脱位 线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关节软骨再生过程中的作用与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邓桢翰 黄勇 +4 位作者 肖璐璐 陈昱霖 朱伟民 陆伟 王大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806,共9页
背景:关节软骨退变是导致骨关节炎最主要的原因。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软骨再生和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关节软骨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检索词为“bon... 背景:关节软骨退变是导致骨关节炎最主要的原因。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软骨再生和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关节软骨再生过程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检索词为“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arthritis,osteoarthritis,OA,cartilage,chondrocyte”,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72篇,最终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96篇,对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还有27篇文献为概念类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123篇。结果与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参与了包含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凋亡等诸多生物学过程,在骨和软骨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过与不同的受体结合,参与了多种信号通路级联反应,保护关节软骨免受炎症、创伤等导致的软骨破坏。骨形态发生蛋白单独或与其他细胞因子联合使用能够修复软骨缺损和改善退行性病变,促进关节软骨细胞的分化和再生。但是目前将骨形态发生蛋白广泛应用于软骨再生还有一些实际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缺乏有效的生物支架材料,使用生物制剂的最优剂量和作用时间点及其毒副作用等。今后的研究将围绕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开展,骨形态发生蛋白的广泛应用将为软骨损伤和以骨关节炎为代表的软骨退行性病变的靶向治疗开启新的纪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关节软骨 软骨细胞 骨关节炎 软骨再生 软骨损伤 生物制剂 成软骨分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de-out和Outside-in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钟名金 欧阳侃 +5 位作者 彭亮权 陈康 柳海峰 邓桢翰 朱伟民 陆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41-114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FAI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Inside-ou...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FAI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Inside-out组,由中央到外周;Outside-in组,由外周到中央。Inside-out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9.8±7.6)岁;Outside-in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9.5±9.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侧别、撞击类型、病程、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术后髋关节改良Harris(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非骨关节炎髋关节(nonarthritic hip score,NAH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mHHS和NAH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ide-out组术后4例出现神经牵拉伤,3例医源性损伤;而Outside-in组仅1例神经牵拉伤。Inside-ou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utside-in组(16.7%vs 4.2%,χ^(2)=5.400,P=0.020)。结论:Inside-out和Outside-in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FAI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相对于Inside-out技术,Outside-in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股骨髋臼撞击征 临床疗效 关节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后早期移植骨块微动的生物力学机制: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新枝 覃其煌 +8 位作者 梁达强 邓桢翰 李瑛 丘志河 李盛 吴冰 李皓 柳海峰 陆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72-379,共8页
目的:通过肩关节三维模型构建和有限元分析探讨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后移植骨块微动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采集美国虚拟人网站(Visible Hum)的男性人体(亚洲)数据库右肩数据,根据肩关节复发脱位改良线袢法Latarjet手术技术过程构建有限... 目的:通过肩关节三维模型构建和有限元分析探讨改良线袢法Latarjet术后移植骨块微动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采集美国虚拟人网站(Visible Hum)的男性人体(亚洲)数据库右肩数据,根据肩关节复发脱位改良线袢法Latarjet手术技术过程构建有限元模型,包含肩胛骨、肱骨、锁骨、移植骨块,模拟肱骨在肩胛骨平面外旋,模拟肱骨头与关节盂相对活动,收集相关应力数据、应力图片和位移图片(以骨块中心为基点,分别设置X-骨块沿肩胛骨左侧滑行方向、Y-骨块向肩胛骨下方滑行方向、Z-骨块向外运动方向),分析肱骨及移植骨块应力变化。结果:1)肱骨外旋并与移植骨块撞击开始后,骨块所承受的撞击应力主要集中在移植骨块与高强线连接处。但随着肱骨的外旋角度增大,应力不再集中在移植骨块与高强线连接处,而表现为上下延展向骨块四周扩布,类似肱骨沿撞击中心的扩散分布。2)随着肱骨的外旋角度增大,移植骨块在被撞击过程中于X、Y、Z方向产生位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肱骨外旋角度为0°-10.89°时,Z方向位移几乎没有(小于0.2且增值较小),该阶段中移植喙突骨块主要向肩胛骨内、下位移,其X方向位移最大值为2.05 mm,其Y向位移最大值为0.50 mm;当肱骨外旋角度为10.89°-24°时,Z方向的位移不断增加直至2.22 mm,骨块沿X方向增加直至2.89 mm,而骨块沿Y向的位移不再增加,保持在0.40 mm左右。此时移植骨块位移以向外侧翻转为主,附带向X方向的少量滑移。总的来说,3个方向位移距离随外旋过程增大;其位置由稍外于关节盂关节面,逐渐与之持平,最后稍偏内于关节面。结论:改良线袢固定法Latarjet术后早期移植骨块在肩关节外旋过程中产生微动;且肱骨与移植骨块的接触区始终为最大应力区,总体应力沿撞击中心向四周类同心圆样扩散分布,应力大小则呈阶梯状由内到外层层递减,可能与骨块塑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线袢固定 骨遮挡手术 有限元分析 外旋 微动 应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后注射含类固醇鸡尾酒治疗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勇 朱伟民 +10 位作者 陆伟 欧阳侃 彭亮权 柳海峰 李皓 冯文哲 许鉴 钟名金 陈康 李瑛 邓桢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49-1456,共8页
背景: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止吐及镇痛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的鸡尾酒镇痛疗法可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减少相关并发症,但也有研究认为类固醇可增加术后感染、髌腱断... 背景: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止吐及镇痛作用而被广泛用于围术期镇痛,有研究表明膝关节置换后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的鸡尾酒镇痛疗法可缓解术后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减少相关并发症,但也有研究认为类固醇可增加术后感染、髌腱断裂等风险。因此膝关节周围注射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的安全性和疗效尚存在争议。目的:通过荟萃分析系统评价膝关节置换后运用含类固醇鸡尾酒疗法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数据库2019年4月前的文献,收集所有膝关节置换后局部运用类固醇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分别单独使用Cochrane 5.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对文献方法学偏倚进行评价,提取文献数据并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820例患者;②Meta分析显示:类固醇组术后第1天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MD=-1.52,95%CI(-2.94,-0.10),P=0.04],术后第1,2,3,4,5天的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MD=11.57,95%CI(9.85,13.30),P<0.000 01;MD=9.03,95%CI(6.67,11.38),P<0.000 01:MD=5.73,95%CI(0.85,10.60),P=0.02:MD=5.53,95%CI(0.68.10.38),P=0.03;MD=5.90.95%CI(0.87.10.93),P=0.02],吗啡使用量少于对照组[MD=-7.94,95%CI(-14.35,-1.53),P=0.02],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MD=-0.98,95%CI(-1.25,-0.71),P<0.000 01],直腿抬高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MD=0.65,95%CI(-0.86,0.44),P<0.000 01],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WMD=-4.82,95%CI(7.41,2.23),P=0.000 3];两组膝关节K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结果表明,膝关节置换后关节周围运用含类固醇的鸡尾酒疗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类固醇 鸡尾酒疗法 关节周围注射 镇痛 目测类比评分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Socket-anchor技术重建距腓前韧带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皓 欧阳侃 +4 位作者 柳海峰 李瑛 邓桢翰 朱伟民 陆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52-857,共6页
目的:采用Socket-anchor技术在全关节镜下重建距腓前韧带,并观察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30.3±4.64岁(20~38岁)。通过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评估,判断距腓... 目的:采用Socket-anchor技术在全关节镜下重建距腓前韧带,并观察其临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治疗的20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男18例、女2例,年龄30.3±4.64岁(20~38岁)。通过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评估,判断距腓前韧带结构缺失。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术,距骨侧采用Socket-anchor技术。术前1周及术后第12个月进行疗效评估,评价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和Tegner运动水平评分,并记录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3±5.28月(12~30月)。患者术前VAS评分2.9±0.55分,术后VAS 0.4±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术前73.55±7.52分,术后96.45±4.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ner评分从术前2.6±0.82分提升到术后6.35±0.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踝关节轻度僵硬,无韧带再断裂、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Socket-anchor技术行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重建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技术 重建 慢性踝关节不稳 距腓前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腓总神经损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9
作者 钟名金 耿红荔 +5 位作者 李皓 赵喆 邓桢翰 李瑛 朱伟民 陆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21年第1期88-90,共3页
膝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出现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6%~2.5%[1]。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时多为隐神经髌下支损伤[2-4],而术后出现腓总神损伤罕见[4-5]。现报道1例关节镜下ACL重... 膝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出现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0.6%~2.5%[1]。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时多为隐神经髌下支损伤[2-4],而术后出现腓总神损伤罕见[4-5]。现报道1例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腓总神经损伤的病例,并通过文献复习,总结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总神经损伤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镜手术 并发症发生率 关节镜下 隐神经髌下支 文献复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侧髌股韧带联合髌胫韧带重建治疗髌骨不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勇 陈斐 +6 位作者 杨远 傅子财 谢都 陈康 邓桢翰 陆伟 朱伟民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髌骨不稳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是治疗髌骨不稳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再次脱位。近年来MPFL联合内侧髌胫韧带(medial patellotibial ligament,MPTL... 髌骨不稳是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于青少年。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是治疗髌骨不稳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再次脱位。近年来MPFL联合内侧髌胫韧带(medial patellotibial ligament,MPTL)重建成为治疗髌骨不稳的新方法。本文对MPTL解剖学、生物力学、MPFL联合MPTL重建技术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侧髌股韧带 髌胫韧带 髌骨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