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邱丽娟主任运用蜀葵膏治疗孕妇炎性外痔临床经验
1
作者 吴晴晴 邱丽娟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14-18,共5页
炎性外痔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肛门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痔”的范畴,以肛门肿胀和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怀妊期间发生的炎性外痔,首先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方能选择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当以缓解症状为主,尤其是缓解疼痛,否则易影响... 炎性外痔是妊娠期妇女常见的肛门疾病之一,属于中医学“痔”的范畴,以肛门肿胀和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怀妊期间发生的炎性外痔,首先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方能选择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当以缓解症状为主,尤其是缓解疼痛,否则易影响孕妇的日常生活,甚者可使骶神经反射性收缩子宫而导致孕妇流产。中药外敷治疗具有简单便捷、见效迅速等优点,邱丽娟主任遂自拟蜀葵膏方治疗妊娠期妇女的炎性外痔,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显著疗效。笔者有幸师从邱丽娟主任门下,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现将其总结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炎性外痔 蜀葵膏 临床经验 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邱丽娟用自拟黄葵灌肠剂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分析
2
作者 张佳祥 邱丽娟 《基层中医药》 2023年第1期19-22,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中医学“久痢”范畴,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繁多,虚实夹杂。邱丽娟主任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药保留灌肠法对治疗大肠湿热型患者有独特优势,并以别具特色的黄葵灌肠剂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收效... 溃疡性结肠炎(UC)属中医学“久痢”范畴,以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繁多,虚实夹杂。邱丽娟主任结合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药保留灌肠法对治疗大肠湿热型患者有独特优势,并以别具特色的黄葵灌肠剂进行治疗,在临床上收效显著。本文介绍邱丽娟主任运用自拟方黄葵灌肠剂从湿热论治UC的临床经验,供同道参考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邱丽娟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 名医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邱丽娟主任医师内外结合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经验
3
作者 石婷 邱丽娟 《中医儿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总结邱丽娟主任医师内外结合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经验。邱老师临床重视辨证分期,指出患儿若处于脓肿初起阶段与中期酿脓阶段,此时热毒蕴结于腠理,应及时予葵黄膏解毒消痈,达到脓肿早期消退的目的。破溃后,疮面若鲜红,脓出稠厚,此时热... 总结邱丽娟主任医师内外结合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经验。邱老师临床重视辨证分期,指出患儿若处于脓肿初起阶段与中期酿脓阶段,此时热毒蕴结于腠理,应及时予葵黄膏解毒消痈,达到脓肿早期消退的目的。破溃后,疮面若鲜红,脓出稠厚,此时热毒仍蕴结于内,外敷葵黄膏解毒消痈的同时结合痔疮熏洗液坐浴敛疮。破溃脓净后,服用闽南四神汤加太子参以补益气血、健运脾胃。脓肿愈合后应重视调摄护理,预防感染,合理饮食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婴幼儿 辨证分期 临床经验 邱丽娟
原文传递
打造“乐学”课堂的策略与研究 邱丽娟
4
作者 邱丽娟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8年第3期10-11,共2页
摘要!打造“乐学”课堂,是现代教学的一项重 要指标。打造“乐学”课堂就是让学生通过渐进的知 识掌握,消除知识疑惑,并对所学课程感兴趣,能够 很好地参与课程学习。科学课是一门偏重于实验和 总结的课程,相比其他学科具有更明显的诱发... 摘要!打造“乐学”课堂,是现代教学的一项重 要指标。打造“乐学”课堂就是让学生通过渐进的知 识掌握,消除知识疑惑,并对所学课程感兴趣,能够 很好地参与课程学习。科学课是一门偏重于实验和 总结的课程,相比其他学科具有更明显的诱发和指 导、顺应与表达特点,能满足学生探求未知的心理, 容易吸纳学生的参与。建立“轻负高质”科学课堂,需 要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素养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摒弃传 统“教”与“学”教学模式“要经常换位审视自己的课 堂和学生,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基础上,循循善诱, 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和教学环境。打造科学“乐学” 课堂,要开启“融入、暧心、忠诚”模式,坚持兴趣与实 践相结合、习惯养成和热《专注相统一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科学 “乐学”课堂 科学实验 打造科学“乐学”课堂的前提是要为学生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GmphyA2基因创制大豆早熟突变体
5
作者 张祥 韩佳楠 +3 位作者 于莉莉 周雅 王晓波 邱丽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2-610,共9页
大豆对光周期的敏感性限制了优良大豆品种的推广种植。本研究通过降低大豆对光周期的敏感性,创制早熟且产量稳定的大豆新品种,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范围。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3个大豆GmphyA2基因纯合突变体。创制的GmphyA2突变体由于... 大豆对光周期的敏感性限制了优良大豆品种的推广种植。本研究通过降低大豆对光周期的敏感性,创制早熟且产量稳定的大豆新品种,扩大优良品种的种植范围。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3个大豆GmphyA2基因纯合突变体。创制的GmphyA2突变体由于碱基缺失导致移码突变,均编码无PHY结构域的截短蛋白。本研究比较了GmphyA2突变体和野生型‘Jack’的生育期、株系和产量相关性状。与野生型相比,GmphyA2突变体在开花前期的GmFT2a和GmFT5a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导致其开花时间提前5~6d,成熟期也提前了6~11d。尽管整体生育期有所缩短,但GmphyA2突变体的有效分枝数和单株粒数都显著增加,且单株粒重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这些结果表明,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GmphyA2创制了生育期缩短单株产量不变的大豆新种质,为早熟高产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phyA2 早熟 产量 基因编辑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时序性冠层覆盖度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
6
作者 王琦 白东 +7 位作者 张皓 田宇 车荧璞 李进冬 郑海洋 金秀良 李英慧 邱丽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7-248,共12页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高通量表型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优异种质的挖掘与利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研究利用无人机收集了1129份大豆种质的时序性冠层覆盖度数据,对最大冠层覆盖度和封垄速度这两个分属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新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高通量表型分析技术的发展为优异种质的挖掘与利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本研究利用无人机收集了1129份大豆种质的时序性冠层覆盖度数据,对最大冠层覆盖度和封垄速度这两个分属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不同生态区来源的种质资源在田间的动态生长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在江西省南昌种植环境下,1129份大豆种质资源的最大冠层覆盖度和封垄速度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变异系数分别为16.09%和49.35%。不同结荚习性和生态区的种质在冠层覆盖度和封垄速度上表现不同,有限结荚习性的种质具有更高的冠层覆盖度和更快的封垄速度,来自南方生态区的大豆种质比来自其他生态区的大豆种质具有更高的冠层覆盖度和更快的封垄速度。最终筛选出最大冠层覆盖度在90%以上且封垄速度在0.3 d^(-1)以上的优异种质21份。这些种质适合南方地区种植,在生长发育前期能够快速封垄,有效抑制杂草生长,从而降低田间管理成本,并且在生育前期能够快速积累较多生物量,从而在生育后期实现高产。研究结果为培育具有优异特性的高产大豆新品种提供材料基础,对于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时序性 最大冠层覆盖度 封垄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清消外洗方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42例疗效观察
7
作者 曾琳 石婷 +1 位作者 肖秋平 邱丽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目的:观察自拟清消外洗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与药物安全性。方法:纳入肛肠科诊断为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并在骶麻下行低位肛瘘切除术的住院患者88例,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熏... 目的:观察自拟清消外洗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与药物安全性。方法:纳入肛肠科诊断为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并在骶麻下行低位肛瘘切除术的住院患者88例,每组各44例。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观察组予自拟清消外洗方熏洗坐浴。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愈合率、疼痛、创面肉芽生长、住院总天数、最后创面愈合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创面面积、愈合率、疼痛、创面肉芽生长、住院总天数、最后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疗效:对照组治愈率为61.54%,有效率为100%;观察组治愈率为85.71%,有效率为100%。两组总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停止用药1周后,对照组治愈率76.92%,观察组治愈率95.24%。总体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消外洗方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清消外洗方 肛瘘术后 创面愈合 湿热下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专思创”协同发展研究
8
作者 邱丽娟 王梦娟 《山东纺织经济》 2024年第11期39-42,共4页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做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相关高校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存在的工商管理专业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助力工商管理“专思创...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做为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相关高校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针对目前存在的工商管理专业思政和创新创业教育及专业教育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助力工商管理“专思创”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国内外大豆品种比较的中国大豆品种改良路径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勇 姜思琦 +3 位作者 于莉莉 徐江源 洪慧龙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401,共7页
我国的大豆生产落后于世界大豆主产国,从品种角度看,存在着单产水平低、油分含量低等问题。本文对主产国大豆品种研发应用情况以及美国大豆品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了美国在大豆种质的资源研究、育种技术研发、品种特性鉴定以及环境... 我国的大豆生产落后于世界大豆主产国,从品种角度看,存在着单产水平低、油分含量低等问题。本文对主产国大豆品种研发应用情况以及美国大豆品种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了美国在大豆种质的资源研究、育种技术研发、品种特性鉴定以及环境因素研究等方面对于大豆品种研发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中美大豆品种特性的全面比较分析,明确我国大豆品种在单产、含油量、种植密度等方面的差距,提出了快速提升我国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的路径,即通过对高油大豆资源进行表型精准鉴定,研发全基因组选择、转基因等高效育种技术,聚合产量和其他优异性状,创制优异大豆种质,设计培育高油高产突破性品种,以期为中国大豆品种改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品种改良 高油高产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构建及花色和种皮色遗传分析
10
作者 宋健 熊亚俊 +21 位作者 陈伊洁 徐瑞新 刘康林 郭庆元 洪慧龙 高华伟 谷勇哲 张丽娟 郭勇 阎哲 刘章雄 关荣霞 李英慧 王晓波 郭兵福 孙如建 闫龙 王好让 姬月梅 常汝镇 王俊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75,共20页
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41(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 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41(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亲本组合的RIL群体基本聚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遗传结构。利用该NAM群体亲本间花色和种皮色具有显著差异的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1个主要位点qFC13-1与花色显著关联,该位点与W1位点重合;定位到12个位点与种皮色显著相关,其中9个位点为3种以上方法共定位,3个位点为2种方法共定位,包括4个已知位点和8个新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NAM群体适于进行大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为大豆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和育种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NAM群体 花色 种皮色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方法建立及耐盐大豆资源筛选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欣玥 郭潇阳 +3 位作者 王欣茹 辛大伟 关荣霞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2-2130,共9页
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大豆萌发和生长,筛选萌发期耐盐大豆种质对于耐盐大豆品种选育及盐渍土利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8份代表性大豆种质为材料,蛭石为培养基质,用150 mmol L^(-1)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以水处理作为对照,测量2 d和3 d的大豆发... 土壤盐渍化会影响大豆萌发和生长,筛选萌发期耐盐大豆种质对于耐盐大豆品种选育及盐渍土利用意义重大。本研究以8份代表性大豆种质为材料,蛭石为培养基质,用150 mmol L^(-1)NaCl进行盐胁迫处理,以水处理作为对照,测量2 d和3 d的大豆发芽率和芽长,旨在建立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指标和评价方法。与对照相比,盐胁迫下大豆发芽率和芽长均下降。盐处理2 d不同种质间相对发芽率、相对芽长无显著差异,盐处理3 d相对芽长差异显著,可用以进行不同大豆萌发期耐盐性评价。以150 mmol L^(-1)NaCl对48份大豆种质进行盐处理,3 d相对芽长作为评价指标,将萌发期耐盐性划分为5级,1级为高度耐盐型,2级为耐盐型,3级为中度盐敏感型,4级为盐敏感型,5级为高度盐敏感型。鉴定出萌发期高度耐盐种质5份,耐盐种质12份。同时对48份种质进行出苗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鉴定出3份从萌发期到苗期均耐盐的种质,分别为中黄685、黑农94和东生104。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室内大豆萌发期耐盐性鉴定方法,为耐盐种质鉴定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萌发期 耐盐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茎过渡区弯曲突变体M_(rstz)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2
作者 苗龙 舒阔 +8 位作者 李娟 黄茹 王业杏 Soltani Muhammad YOUSOF 许竞好 吴传磊 李佳佳 王晓波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1-1103,共13页
植物根茎过渡区(root-stem transition zone,RSTZ)将根和茎相互连接,其发育形态决定了大豆的地上部株型和抗倒伏潜力。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一个RSTZ弯曲或旋转的大豆突变体M_(rstz),其形态特征能够稳定遗传,是探究大豆茎秆发育规律的... 植物根茎过渡区(root-stem transition zone,RSTZ)将根和茎相互连接,其发育形态决定了大豆的地上部株型和抗倒伏潜力。本研究通过EMS诱变获得一个RSTZ弯曲或旋转的大豆突变体M_(rstz),其形态特征能够稳定遗传,是探究大豆茎秆发育规律的特异材料。将该突变体和栽培大豆中黄13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群体,对群体中直立和弯曲型后代的RSTZ进行解剖结构比较,发现弯曲型株系比直立型株系的维管形成层较宽、次生木质部细胞层数较多、细胞形状不规则,表明维管组织分化可能是导致RSTZ形态发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对化学组分测定发现,木质素和粗纤维含量越高越不易弯曲。选取RIL群体中弯曲型和直立型2种极端株系进行BSA-Seq,采用SNP-index和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鉴定到调控RSTZ形态的关联区域Chr19:43030943~45849854,该区间共含有319个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注释信息和表达丰度分析筛选到7个候选基因,分别为Glyma.19G170200、Glyma.19G201500、Glyma.19G187800、Glyma.19G178200、Glyma.19G197000、Glyma.19G179100、Glyma.19G196900。其中,Glyma.19G187800、Glyma.19G178200和Glyma.19G196900在大豆驯化中潜在影响RSTZ形态建成。本研究为解析大豆RSTZ组织形成及其遗传基础提供了材料基础,并为挖掘调控大豆茎秆发育基因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茎过渡区 突变体 BSA-seq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黑农84品质性状的环境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婉 刘鑫磊 +2 位作者 孙君明 栾晓燕 邱丽娟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为明确黑农84的品质稳定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了黑农84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的品质性状变异。结果显示:黑农84是具备高蛋白、低脂肪、高亚麻酸、高异黄酮、高蔗糖和低水苏糖特性的优质功能型品种。在检测的27个... 为明确黑农84的品质稳定性,为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分析了黑农84不同年份、不同地点种植的品质性状变异。结果显示:黑农84是具备高蛋白、低脂肪、高亚麻酸、高异黄酮、高蔗糖和低水苏糖特性的优质功能型品种。在检测的27个品质性状中,16个性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蛋脂总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维生素E含量,水溶性糖,γ-维生素E,δ-维生素E,果糖、葡萄糖、蔗糖和水苏糖含量)的变异系数小于10%,较为稳定。两年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分别为1.08~1.98和1.07~1.73,平均值分别为1.62和1.59,其中α-大豆苷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98和1.73),棉子糖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小(1.08和1.07)。黑农84品质性状聚类均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中蛋白质和α-维生素E含量较高,脂肪和异黄酮含量较低;第二类中大豆苷、m-大豆苷、α-大豆苷和m-染料木苷含量较低。黑农84优质性状的环境稳定性为该品种的遗传育种和加工应用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农84 品质性状 遗传多样性指数 聚类分析 环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A-Seq结合RNA-Seq技术挖掘大豆叶片提前黄化衰老基因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世宽 洪慧龙 +3 位作者 付佳祺 谷勇哲 孙如建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9,共16页
大豆产量与其生殖生长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延缓其开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其生理功能,有利于增加植物的粒重。叶片黄化是植物衰老的显著特征之一。关于在大豆鼓粒后期叶片黄化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对鼓粒后期叶片提前黄化突变体ly和野生... 大豆产量与其生殖生长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延缓其开花后叶片的衰老,提高其生理功能,有利于增加植物的粒重。叶片黄化是植物衰老的显著特征之一。关于在大豆鼓粒后期叶片黄化的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对鼓粒后期叶片提前黄化突变体ly和野生型ofc杂交组合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鼓粒后期叶片提前黄化性状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通过BSA-Seq在19号染色体得到一个2.23Mb的初定位区间,经开发标记图位克隆后将区间缩短至1.75 Mb,区间内有219个基因,再结合RNA-Seq分析,得到了区间内12个候选基因,其中有4个SNP变异基因和8个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结果为大豆鼓粒后期叶片黄化衰老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突变体 BSA-Seq RNA-SEQ 图位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子硬实突变体M_(zp661)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苗龙 舒阔 +5 位作者 胡彦姣 黄茹 何艮华 张文明 王晓波 邱丽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65-2078,共14页
【目的】硬实是种子物理休眠的表现特征,也是大豆驯化的一个重要性状。硬实性虽然有利于种子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会严重降低大豆出苗率,同时影响产量和加工品质。采用混合群体分离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 【目的】硬实是种子物理休眠的表现特征,也是大豆驯化的一个重要性状。硬实性虽然有利于种子在不良环境中生存,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会严重降低大豆出苗率,同时影响产量和加工品质。采用混合群体分离测序(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sequencing,BSA-Seq)解析大豆种子硬实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候选基因,为大豆硬实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经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诱变大豆中品661种子获得硬实突变体M_(zp661),将其与栽培大豆中黄13(父本)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对不同株系的种子进行硬实性、吸水率和种皮解剖结构鉴定。选取RIL群体中硬实型和正常吸胀型2种极端材料分别构建混池,利用BSA-Seq技术检测不同极端材料及亲本基因型,结合欧式距离(euclidean distance,ED)和delta SNP-index、delta 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开展大豆种子硬实遗传位点的挖掘,进一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豆不同组织的转录组数据和基因注释信息挖掘显著关联区域的候选基因。【结果】突变体M_(zp661)后代中,吸胀型种子各部位均具有吸水能力,种子体积随浸水时间延长不断增大,然而,硬实型种子浸水36 h内体积未发生变化,随着浸水时间的持续延长,种皮开始局部出现皱缩,并逐渐向其他部位扩散,子叶恢复吸胀能力。硬实型种子种皮表面光滑且结构紧密、角质层呈规则的网状结构、栅栏层较厚,而吸胀型种子表皮有气孔且结构松散、角质层有微小的裂缝、栅栏层较薄,表明突变体M_(zp661)种子硬实与种皮不透水/气相关;ED和delta SNP-index、delta InDel-index关联分析方法不仅鉴定到已报道种子物理休眠遗传位点qHS1,而且检测到1个一致性关联区域Chr.06:45897227—47746047,该区间共含有189个基因,转录组数据及基因注释挖掘到种子中特异高表达的Glyma.06G275300可能为该关联区域调控大豆种子硬实的关键候选基因。【结论】大豆突变体M_(zp661)种子硬实由种皮不透水/气所致,利用BSA-Seq法鉴定到Glyma.06G275300可能为影响种皮结构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子硬实 种皮结构 混合群体分离测序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芽期拟茎点种腐病鉴定体系构建及抗性种质筛选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龙 杨蕾 +4 位作者 许竞好 李娜 王飞宇 邱丽娟 王晓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92-2101,共10页
【目的】以具有拟茎点种腐病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为试材,建立准确快速的大豆芽期室内病害鉴定体系,并基于170份自然群体大豆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快速高通量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方法及材料基础。【方法】选取已报... 【目的】以具有拟茎点种腐病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为试材,建立准确快速的大豆芽期室内病害鉴定体系,并基于170份自然群体大豆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快速高通量鉴定和抗性品种培育提供方法及材料基础。【方法】选取已报道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品种齐黄34、感病品种Williams,以及中作09-560、z13-631-2、ZDD26268、辰溪青皮豆1和通县黄豆,挑选各品种大小均一、种皮完好的种子,经过消毒后于黑暗中发芽,在不同萌发时长后分别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24、48、72和96 h,统计不同侵染时长下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与种子腐烂率,确定评价大豆拟茎点种腐病的最适鉴定时期。随后,以该时期的种子表层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对自然群体170份不同大豆种质进行抗性鉴定,并划分5个抗病等级,筛选出高抗病性品种。【结果】以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评价指标,发现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在萌发96 h后接种拟茎点种腐病病原菌表现出最为明显的表型差异;进一步比较侵染24、48、72和96 h后的发病情况,发现侵染72 h后的不同品种之间抗病差异最为明显,因此,确定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72 h为评价不同品种拟茎点种腐病抗性水平的最适时期,随后对170份大豆自然品种进行拟茎点种腐病抗性鉴定,并划为高抗、中抗、中感、感病、高感5个抗病等级,其中Ⅰ级(高抗)品种30个、Ⅱ级(中抗)品种51个、Ⅲ级(中感)品种71个、Ⅳ级(感病)品种4个、Ⅴ级(高感)品种14个,表明大豆种质资源对拟茎点种腐病抗性存在广泛变异。【结论】以萌发96 h后的芽期大豆侵染病原菌72 h作为最佳鉴定时期、种子表层的菌丝覆盖率和种子腐烂率作为拟茎点种腐病的评价指标,该鉴定体系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为不同品种室内快速高通量鉴定提供有效方法,进一步筛选出30个高抗种质可为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拟茎点种腐病 鉴定体系 抗病种质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GmBADH1基因改变大豆耐盐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宇欣 刘欣玥 +4 位作者 孙建强 李晓菲 郭潇阳 周雅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耐盐基因功能鉴定对于大豆品种改良以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盐害胁迫下作物通过合成和积累甜菜碱作为渗透保护剂,减小盐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BADH基因已在多种植物中被证实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但在大豆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 耐盐基因功能鉴定对于大豆品种改良以及盐碱地的开发利用至关重要。盐害胁迫下作物通过合成和积累甜菜碱作为渗透保护剂,减小盐害对作物产量的影响。BADH基因已在多种植物中被证实调节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但在大豆中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克隆了GmBADH1基因,qRT-PCR显示该基因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尤其在根中的表达丰度最高。通过农杆菌介导的大豆遗传转化技术将CRISPR/Cas9系统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入到大豆品种JACK中,产生了3种可以调控大豆耐盐性状的靶向突变,均发生在编码区,分别为缺失19 bp、插入1 bp、插入9bp替换2 bp。前两者,过早出现的终止密码子,使其均产生截断的BADH1蛋白,后者发生移码突变。在出苗期和苗期分别对突变纯合植株进行盐处理,结果表明,出苗期耐盐性与野生型相比显著下降,苗期与野生型相比无明显差异。这说明GmBADH1基因可能主要调控出苗期的耐盐性状。本研究为深入挖掘大豆耐盐基因和培育大豆耐盐品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BADH1 CRISPR/Cas9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茎秆相关表型自动检测方法研究
18
作者 陈佳骏 刘芝妤 +5 位作者 周婉 李杨 詹炜 黄岚 王俊 邱丽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180,共11页
针对成熟期大豆植株中茎节数和茎粗表型的自动获取问题,将其分解为茎节识别、茎秆区域检测、茎节定位与排序、茎粗计算等若干子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路径规划等算法的茎秆表型自动检测方法。以A*寻径算法和目标检测算... 针对成熟期大豆植株中茎节数和茎粗表型的自动获取问题,将其分解为茎节识别、茎秆区域检测、茎节定位与排序、茎粗计算等若干子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目标检测、语义分割、路径规划等算法的茎秆表型自动检测方法。以A*寻径算法和目标检测算法为基础,实现了茎节自动检测与计数;以类比法、曲率法和最大内切圆法为基础,实现了茎粗自动检测与计算。针对成熟期植株中豆荚遮挡导致茎秆表型检测精度不佳的问题,在以YOLOv5s为基准的目标检测模型上融入坐标注意力机制,以增强对被遮挡茎节的关注,同时,针对豆荚密集导致的茎节误检问题,设计融合位置信息的过滤算法,将茎节检测任务的平均检测准确度(mAP)提升至93.2%,高于基准模型2.4百分点。使用语义分割模型识别茎秆区域,优化后的均交并比(mIoU)达82.6%。基于语义分割后的茎秆区域,对比3种茎粗检测方法,以最大内切圆法准确率最高。在实际植株样本图片上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茎节数和茎粗表型上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33个和0.99 mm,与人工测量的阈值要求基本相符,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74和1.20,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8.96%和1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植株 茎节 茎粗 表型自动检测 A*算法 最大内切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莠去津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
19
作者 李晓菲 高华伟 +4 位作者 广慧 石宇欣 谷勇哲 齐照明 邱丽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9-1709,共11页
室内生物测定是农作物除草剂耐受性鉴定的常用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大豆、棉花等作物对草甘膦、氯嘧磺隆等除草剂的耐受性研究,但莠去津室内生测方法及大豆对莠去津耐受性相关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莠去津对大豆萌发期各单项指标为评价指... 室内生物测定是农作物除草剂耐受性鉴定的常用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大豆、棉花等作物对草甘膦、氯嘧磺隆等除草剂的耐受性研究,但莠去津室内生测方法及大豆对莠去津耐受性相关研究鲜见报道。本研究以莠去津对大豆萌发期各单项指标为评价指标,分析莠去津胁迫条件下大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根长等性状的变化,建立大豆莠去津耐受性室内生测方法,确定3.5 mL L^(-1)是大豆萌发期莠去津耐受性筛选的适宜浓度;对159份大豆种质进行萌发期莠去津耐受性鉴定表明,各指标相对值的变异系数为发芽相对莠去津胁迫率>相对芽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活力指数>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根据T值的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4个莠去津耐性级别,共鉴定出高耐种质9份、中耐种质50份、低耐种质70份和敏感种质30份;黄豆、花色豆、垦丰13、南农99-6等9个种质为莠去津耐受性综合能力优异的种质资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大豆萌发期耐莠去津评价模型Y=–0.155+0.004X_(2)+0.001X_(3)+0.001X_(4)+0.002X_(5)(P=0.000)。本研究为培育耐莠去津育种的亲本选配、后代选择及大豆耐莠去津相关基因挖掘提供了理论依据、材料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莠去津耐性 萌发期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油分相关功能基因分子标记开发与鉴定及优异等位变异聚合分析
20
作者 吴传磊 胡晓渝 +7 位作者 王伟 苗龙 白鹏宇 王郭伋 李娜 舒阔 邱丽娟 王晓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402-4415,I0012-I0020,共23页
【目的】聚合大豆高油基因型旨在育种出更高含油量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为增加农业产出、降低加工成本、满足全球对植物油增长需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Glyma.18G027100所在的C2基因家族在全基因组... 【目的】聚合大豆高油基因型旨在育种出更高含油量的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营养价值。为增加农业产出、降低加工成本、满足全球对植物油增长需求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Glyma.18G027100所在的C2基因家族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鉴定,共鉴定出66个大豆C2基因家族成员,根据染色体位置命名为GmC2-01.1—GmC2-20.2。组织模式表达分析,在66个C2家族基因中共发现7个在籽粒中高表达基因(GmC2-03.6、GmC2-02.7、GmC2-07.2、GmC2-18.1、GmC2-18.4、GmC2-19.1和GmC2-20.2),为分析上述基因在大豆油分含量中的效应位点,从SFGB数据库中获得上述基因在编码区的SNP位点,2年油分含量相关分析表明,GmC2-18.1存在极显著影响油分含量的SNP位点。利用12份极端材料对GmC2-18.1编码区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在Wm82.a2.v1版本编码区2038273 bp处存在G/A变异调控种子油分含量,初步推测这个基因在籽粒发育或者营养物质积累中发挥作用。接着,对GmC2-18.1^(-G)/A基因结合已报道的功能基因GmSWEET39起始密码子上游225 bp的InDel自然等位变异位点、GmST1在编码区8381058处存在T/C自然等位变异位点、GmMFT在编码区在41854422 bp第三个外显子处存在A/C自然等位变异位点开发SNP/InDel分子标记,并通过2年1200份来自全国三大生态区的大豆种质资源材料进行标记验证。【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GmC2-18.1^(-G)、GmSWEET39^(-Deletion)、GmST1^(-T)和GmMFT^(-A)显著增加油分含量1.72、1.95、1.58和2.06个百分点(P<0.01)。进一步对上述基因进行聚合分析,结果表明,携带GmC2-18.1^(-G)、GmSWEET39^(-Deletion)、GmST1^(-T)和GmMFT^(-A)高油等位变异类型(PFAT-1)的大豆种子平均油分含量为22.89%,相较于携有GmC2-18.1-A、GmSWEET39-Insertion、GmST1^(-C)和GmMFT-C低油等位变异类型(PFAT-14)大豆种子平均油分含量增加约4.5个百分点,对油分含量的贡献率约为21.69%。【结论】基于上述所开发标记,筛选出115份PFAT-1类型高油等位变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标记 油分含量 基因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