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
1
作者 邱模勤 杨丹 +7 位作者 于祥远 秦林原 贝春华 王倩倩 谭盛葵 曾小云 仇小强 余红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3-658,共6页
目的 :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1 041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 074例非肿瘤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equenom Mass Array基因分型技... 目的 :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以1 041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 074例非肿瘤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equenom Mass Array基因分型技术检测Hh信号通路基因启动子区的9个潜在功能性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并分析各多态性位点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以及HBV感染等因素后,携带STK36基因rs34237608 AG基因型者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降低(OR=0.67,95%CI=0.47-0.95;P=0.025);GG基因型与肝细胞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显性模型下,rs34237608位点AG/GG基因型可降低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OR=0.67,95%CI=0.48-0.95;P=0.025)。本研究未发现其他候选位点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TK36基因rs34237608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广西人群肝细胞癌易感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易感性 Hedgehog信号通路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碱性磷酸酶与前白蛋白比值对肝细胞癌切除术后总体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梁伟康 莫秋燕 +11 位作者 周先果 龚文锋 黄琼广 林秋伶 刘颖春 邱模勤 梁秀妹 陈佩琴 周运香 韦雪艳 隆美英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碱性磷酸酶和前白蛋白比值(alkaline phosphatase to prealbumin ratio,APR)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 目的探讨术前碱性磷酸酶和前白蛋白比值(alkaline phosphatase to prealbumin ratio,APR)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942例接受肝切除术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PR的cut‐off值,并根据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APR组(APR≥cutoff值)和低APR组(APR<cut‐off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APR组的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时间依赖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CC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ROC曲线可知APR预测HCC患者术后5年预后结局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56,APR的cut‐off值为0.38 U/mg。低APR组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3%、75.5%和69.5%,高APR组分别为76.5%、54.5%和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高APR是影响HCC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6,95%CI:1.323~2.047,P<0.001)。结论术前高APR是HCC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作为HCC患者肝切除术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术前碱性磷酸酶和前白蛋白比值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增强子区域遗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术后总生存期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韦雪艳 林秋伶 +6 位作者 邱模勤 陈佩琴 周子寒 刘颖春 梁伟康 张若昕 余红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3059-3064,共6页
目的探讨超级增强子区域遗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866例HCC患者... 目的探讨超级增强子区域遗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方法以2007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肝癌切除术的866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KaplanMeier法分析超级增强子区域遗传变异与患者OS的关系。结果rs61805159(G>A)和rs4791170(G>A)的A等位基因均可增加HCC患者死亡风险(均P<0.001),rs546220(C>A)A等位基因降低HCC患者死亡风险(P<0.001)。而且,携带多个风险基因型较携带0个风险基因型的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更大,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trend<0.001)。结论超级增强子区域单个或多个遗传变异位点影响HCC患者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预后 超级增强子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肝癌分期Ⅲ期肝细胞癌放疗后预后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丘嘉琳 梁世雄 +6 位作者 黎建绪 邱模勤 隆美英 蒋燕霁 何美玲 韦雪艳 余红平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95-201,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Ⅲ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21... 目的探讨影响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中国肝癌分期(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CNLC)Ⅲ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到2021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IMRT治疗的CNLCⅢ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效能。根据Cox模型风险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图,log-rank检验分析两组的生存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0 HCC例患者。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是CNLCⅢ期HCC患者IMRT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1年、2年、3年总生存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680(95%CI:0.613~0.748)、0.717(95%CI:0.638~0.796)、0.783(95%CI:0.696~0.871),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发生率和实际发生率之间一致性较好。log-rank检验显示,低风险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明显优于高风险组(P<0.001)。结论肿瘤数目、AFP、ALP、PLT是影响接受IMRT治疗的CNLCⅢ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预后做出更准确的评估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中国肝癌分期 调强放疗 预后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遗传变异与HBV相关肝细胞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5
作者 湛世承 陈佩琴 +10 位作者 邱模勤 温秋萍 周子寒 林秋伶 蒋燕霁 周先果 曹骥 郭堑 农村立 余红平 刘颖春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eIF3)遗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发现阶段以广西的966例HCC病例和1 003例乙型... 目的 探讨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3,eIF3)遗传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发现阶段以广西的966例HCC病例和1 003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对照为研究对象,筛选出与HCC发病风险有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验证阶段采用上海的480例HCC病例和484例HBsAg阳性对照人群对发现阶段的阳性位点进行验证。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IF3遗传变异位点与HBV-HCC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发现EIF3G 3′-UTR区2个具有潜在功能的SNPs(rs7401 A>G和rs23057952 A>G)与HBV-HCC的发病风险相关。其中与A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rs7401 G等位基因携带者的HBV-HCC发病风险增加(OR=1.18,95%CI:1.02~1.38,P=0.028);而与A等位基因相比,rs2305795 G等位基因可降低HBV-HCC发病风险(OR=0.74,95%CI:0.64~0.86,P<0.001)。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携带联合风险基因型(rs7401 AG/GG基因型和rs2305795 AA基因型)的数量与HBV-HCC发病风险上升呈剂量-反应关系(Ptrend<0.001)。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eQTL)分析表明,rs7401 G等位基因和rs2305795 A等位基因均与全血中EIF3G mRNA表达水平升高显著相关,并且EIF3G mRNA的表达水平在HCC癌组织中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结论EIF3G rs7401 G等位基因和EIF3G rs2305795 A等位基因均增加HBV-HCC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乙型肝炎病毒 eIF3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发病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肝细胞癌易感性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模勤 于祥远 +8 位作者 秦林原 王倩倩 李强 贝春华 曾小云 仇小强 彭涛 黎乐群 余红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649-1653,共5页
目的探讨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与广西地区人群肝细胞癌(简称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7—01-01—2011-04-30入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17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00例)和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例)的肝癌患者共1017例,以及同期上述医院的非肿瘤患者1060例(分别为360、500和200例)。采用Sequenom MassARRAY基因分型技术检测Met基因4个SNPs位点(rs41739A〉G、rs6566G〉A、rs38840C〉T和rs1621A〉G)的基因型,并运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基因型比值比(oddsrati—OS,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s,95%CI),分析各SNP位点与肝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Met基因rs1621位点上,与携带纯合野生基因型AA的个体相比,携带突变基因型GG的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下降了76%(校正OR=0.24,95%CI为0.06~0.99,P=0.048),但携带基因型GA个体与肝癌的患病风险之间无关联(校正OR=1.36,95%CI为0.97~1.89,P=0.072)。未发现Met基因其他候选位点多态性(rs41739A〉G、rs6566G〉A和rs38840C〉T)与肝癌易感性有关联,P〉0.05。结论在广西地区人群中,Met基因rs1621位点可能与肝癌的易感性有关联,携带Met基因rs1621位点GG基因型的个体罹患肝癌的风险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易感性 Met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发病关键基因和预后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泽文 周先果 +6 位作者 刘颖春 邱模勤 温秋萍 周子寒 蒋燕霁 冯世雄 余红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86-691,共6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索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和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收集了GSE76427数据集,采用GEO2R在线分析鉴定了DEGs。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DEGs进行富...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和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索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和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收集了GSE76427数据集,采用GEO2R在线分析鉴定了DEGs。利用GO和KEGG数据库对DEGs进行富集和功能注释。基于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分析肝细胞癌发病关键基因。通过GEPIA数据库对这些关键基因进行生存曲线的分析。结果共筛选出74个肝细胞癌DEGs,包括3个上调基因和71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下调的DEGs主要参与细胞对镉离子和锌离子的反应、生长负调节、异源代谢过程和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下调的DEGs通路主要涉及视黄醇代谢、化学致癌作用、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P450对异生物素的代谢、色氨酸代谢及咖啡因代谢等。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筛选出10个下调的核心基因:MT1G、MT1F、MT1X、MT1E、MT1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FOS、CXCL12、EGR1、BGN,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有关。结论通过对肝细胞癌芯片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0个关键基因可能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起关键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计算生物学 关键基因 差异表达基因
原文传递
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336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关联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林秋伶 邱模勤 +5 位作者 周子寒 蒋燕霁 梁秀妹 刘颖春 周先果 余红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26-531,共6页
目的探讨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联。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06-01-2013-12-31接受肝细胞癌根治术治疗的3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法对MET基因的4个SNP位点(r... 目的探讨ME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术后患者总生存期(OS)的关联。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4-06-01-2013-12-31接受肝细胞癌根治术治疗的3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法对MET基因的4个SNP位点(rs121 A>G、rs38840 C>T、rs41739 A>G和rs6566 A>G)进行基因分型并利用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SNP位点基因型与肝细胞癌术后患者OS关系。结果饮酒(HR=1.36,95%CI为1.02~1.82,P=0.035)、吸烟(HR=1.33,95%CI为1.02~1.75,P=0.038)、巴塞罗那分期(HR=2.89,95%CI为2.22~3.76,P<0.001)、肿瘤直径(HR=1.77,95%CI为1.35~2.32,P<0.001)、是否发生癌栓(HR=2.15,95%CI为1.62~2.85,P<0.001)和高血压(HR=0.51,95%CI为0.28~0.94,P=0.031)均与肝细胞癌术后患者OS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在单个SNP位点分析时,MET基因各SNP位点与肝细胞癌术后患者OS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关联,均P>0.05。进一步分析SNP-SNP之间的联合作用,发现携带2~4个潜在风险基因型(简称风险基因型:rs1621 AA、rs38840 CT/TT、rs41739 AA和rs6566 AA)的肝细胞癌术后患者比携带0~1个风险基因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S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ST分别为25.83和30.29个月,P=0.017。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携带2~4个风险基因型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携带0~1个风险基因型患者的1.33倍,HR=1.33,95%CI为1.03~1.73,P=0.032,是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ET基因多态位点rs1621、rs38840、rs41739和rs6566的联合作用可能影响肝细胞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结局,其风险基因型的联合作用使肝细胞癌术后患者MST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MET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整合分析肝细胞癌DNA甲基化谱和基因表达谱构建miR-1180-3p相关ceRNA调控网络
9
作者 周子寒 周先果 +8 位作者 周泽文 邱模勤 蒋燕霁 林秋伶 刘颖春 温秋萍 霍荣瑞 梁秀妹 余红平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通过整合癌症基因组图谱中肝细胞癌DNA甲基化谱和基因表达谱,分析肝细胞癌中miR-1180-3p表达水平并构建其相关ceRNA调控网络。方法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180-3p的表达水平,并筛选出差异表达长链非编... 目的通过整合癌症基因组图谱中肝细胞癌DNA甲基化谱和基因表达谱,分析肝细胞癌中miR-1180-3p表达水平并构建其相关ceRNA调控网络。方法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分析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miR-1180-3p的表达水平,并筛选出差异表达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mRNA。分别用LncBase数据库和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1180-3p与lncRNA和mRNA的靶向作用关系,并通过lncRNA的DNA甲基化谱筛选出DNA甲基化介导的lncRNA。用Cytoscape软件构建miR-1180-3p相关ceRNA网络,并用WebGestalt网站对ceRNA中相关mRNA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相比于低表达miR-1180-3p的患者[总生存时间(5.69±0.35)年],高表达miR-1180-3p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短[总生存时间(3.99±0.47)年],提示miR-1180-3p高表达是影响肝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风险比=1.28,95%可信区间为1.1~1.5,P<0.01)。研究中构建的miR-1180-3p相关ceRNA调控网络包含2个lncRNA(F11-AS1和LINC01511)以及37个mRNA。结论成功构建了miR-1180-3p相关ceRNA调控网络,其中DNA甲基化介导的F11-AS1及F11-AS1/miR-1180-3p/C11of54 ceRNA调控轴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DNA甲基化
原文传递
术前血清胱抑素C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叶冬 余红平 +3 位作者 梁秀妹 邱模勤 周子寒 刘颖春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44-1946,共3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对行肝癌切除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行肝癌切除术的940例HBV-H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surv_c...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胱抑素C水平(Cys-C)对行肝癌切除术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HBV-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行肝癌切除术的940例HBV-HCC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surv_cutpoint函数确定术前HBV-HCC患者血清Cys-C水平的最佳临界值,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HBV-HCC患者术前血清Cys-C水平的最佳临界值为0.710 mg/L。高血清Cys-C水平组患者中男性、年龄≥50岁和有吸烟史者的比例分别高于低血清Cys-C水平组患者[男性:高水平组(88.5%,753例)比低水平组(69.7%,62例),χ^(2)=23.150,P<0.001;年龄≥50岁:高水平组(55.3%,471例)比低水平组(30.3%,27例),χ^(2)=19.239,P<0.001;有吸烟史:高水平组(42.5%,362例)比低水平组(23.6%,21例),χ^(2)=11.203,P<0.001]。对巴塞罗那分期、Child分级和甲胎蛋白等因素进行校正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血清Cys-C水平是HBV-HCC患者术后OS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血清Cys-C水平组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的死亡风险显著高于低血清Cys-C水平组(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风险比=1.823,95%可信区间=1.143~2.910,P<0.05)。结论术前血清Cys-C水平升高是HBV-HCC患者行肝癌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预后 血清胱抑素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