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某高校细胞培养实验室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钟伟月 黄海燕 +9 位作者 冯燚 彭远军 廖艳研 王海龙 梁敏莉 林成琳 杨扬 叶力 潘沛江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469-1473,共5页
目的:通过了解广西某高校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细菌、支原体污染状况,为促进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某高校随机抽取8个细胞培养实验室并进行采样,琼脂细菌培养法检测细菌总数,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 目的:通过了解广西某高校细胞培养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情况,以及检测细菌、支原体污染状况,为促进实验室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某高校随机抽取8个细胞培养实验室并进行采样,琼脂细菌培养法检测细菌总数,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支原体污染情况。结果:本研究所调查的实验室各采样点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菌污染和支原体污染,其中房间角落、地面中央、安全柜落脚处、培养箱外侧扶手以及内壁均可检出细菌(样本阳性率100.00%),显微镜旁台面和培养箱水样的细菌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5.00%、12.50%。支原体阳性检出率较高的采样点依次为细胞培养箱水样(100.00%)、房间角落(75.00%)、培养箱外侧扶手(62.50%)和安全柜下方落脚处(62.50%)。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验室房间角落、房间地面中央,以及安全柜落脚处的细菌数目均多于人员相对稳定的实验室(P<0.05)。3个时间点(紫外照射30 min、无人员操作运行30 min与人员操作30 min后)生物安全柜内表面的样本未培养出细菌,但部分能检出支原体阳性。结论: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验室发生污染的可能性更高,生物安全柜隔绝支原体污染的效果欠佳。加强人员管理、建立清洁制度以及加强生物安全柜维护方可有效避免微生物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细菌 支原体 生物安全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CS1-TLR2信号通路探讨HIV/结核分枝杆菌合并感染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雪 廖艳研 +4 位作者 潘沛江 王建 钟伟月 叶力 梁浩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941-1948,共8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Toll样受体2(TLR2)信号通路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促进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HIV-1单感染者、Mtb单感染者、HIV-1/Mtb合并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SOCS1)-Toll样受体2(TLR2)信号通路在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促进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HIV-1单感染者、Mtb单感染者、HIV-1/Mtb合并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中单核巨噬细胞的SOCS1、TLR2及下游Mtb感染相关因子表达。基于巨噬细胞—HIV—Mtb感染模型,探讨SOCS1-TLR2在HIV促进Mtb感染中的作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1单感染组、Mtb单感染组和HIV-1/Mtb合并感染组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tb单感染组IL-1β、IL-12和干扰素(IFN)-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体外细胞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HIV-1单感染组、Mtb单感染组和HIV-1/Mtb合并感染组中SOCS1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HIV-1单感染组和HIV-1/Mtb合并感染组TLR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构建过表达SOCS1的感染组别后,与对照组相比,HIV-1单感染组和HIV-1/Mtb合并感染组中SOCS1、IL-6表达水平升高(P<0.05),加入TLR2激动剂后,HIV-1/Mtb合并感染组中SOCS1、IL-6表达水平下降(P<0.05)。过表达SOCS1的HIV/Mtb合并感染组Mtb菌落计数最高(P<0.05)。结论:HIV-1可能通过促进SOCS1-TLR2信号通路中促Mtb感染因子IL-6和IL-10的高表达,从而利于Mtb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艾滋病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1 TOLL样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手足口病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及发病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6
3
作者 卢振伟 潘沛江 +11 位作者 郑志刚 彭远军 廖艳研 王海龙 钟伟月 陈秋利 林雪 杨雅倩 蓝益珍 蒋俊俊 梁浩 叶力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17-320,430,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2015-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探讨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发病率,为广西手足口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15-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及气象... 目的分析广西2015-2018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探讨手足口病发病与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预测发病率,为广西手足口病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15-2018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及气象报告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手足口病发病率与气象因素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利用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构建2015-2018年手足口病的发病模型,并对2019年上半年手足口病发病进行预测及验证。结果2015-2018年广西共报告手足口病931914例,年发病例数分别为208634、285809、264285、173186例,年发病率分别为435.02/10万、590.76/10万、541.01/10万、351.58/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主要集中在4-6月和9-10月,月发病率介于1.59/10万~161.90/10万。手足口病月均发病率与月均气温、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降水量及月均日照时数成正相关(r=0.645、0.378、0.549、0.492,P均<0.05),与月均气压成负相关(r=-0.502,P<0.05)。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2019年上半年的发病率进行拟合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绝对误差在0.39~19.85,除个别月份外,整体的预测拟合效果比较理想。结论手足口病与月均气温、月均日照、月均气压、月均相对湿度、月均降水量存在相关性,其中与气温关联较为紧密,提示气温的变化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控具有一定指示作用。ARIMA模型对于手足口病发病的短期预测可提供较理想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气象 ARIMA 发病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