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朗普2.0时期美国对台政策走向及其影响
1
作者 钟厚涛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5年第1期157-167,共11页
特朗普2.0时期在对台政策上将与拜登时期出现较大差异,即由“以台制华”到“锁台遏华”,由打“台湾牌”到构筑“台湾陷阱”,由“意识形态挺台”到“经济榨台”,由两面平衡到双重讹诈,由战略关切到利益交换。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将进一... 特朗普2.0时期在对台政策上将与拜登时期出现较大差异,即由“以台制华”到“锁台遏华”,由打“台湾牌”到构筑“台湾陷阱”,由“意识形态挺台”到“经济榨台”,由两面平衡到双重讹诈,由战略关切到利益交换。美国对台政策的变化,将进一步掏空美国“一个中国”政策,加剧台海地区的“闪爆”风险,加速全球地缘政治重组。但特朗普2.0时期的对台政策也面临着结构性困局:“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战略目标与全球“东升西降”的基本态势存在错位;特朗普轻视中国台湾与特朗普团队鹰派“挺台”之间也有较深分歧。特朗普对台政策的交易性和多变性,将加深民进党当局的战略焦虑,进一步催生岛内的“疑美”氛围;特朗普的贸易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也将恶化中国台湾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的边缘化处境。未来民进党当局只有认清历史大势,放弃“倚外谋独”幻想,彻底调整两岸政策,才有可能为中国台湾地区寻求到广阔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 美国对台政策 台海局势 “疑美”氛围 中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塑引领他塑:当代中国人权话语国际传播探析
2
作者 钟厚涛 《人权研究》 2025年第1期54-75,共22页
当代中国人权话语呈现正向国际传播态势,在国际社会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正面认可度稳中向好,但在不同地区认可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非洲地区最高,而在北美则相对较低;在不同议题上也存在认知差异,其中以消除绝对贫困为代表的生存权议题在... 当代中国人权话语呈现正向国际传播态势,在国际社会辐射范围不断扩大,正面认可度稳中向好,但在不同地区认可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非洲地区最高,而在北美则相对较低;在不同议题上也存在认知差异,其中以消除绝对贫困为代表的生存权议题在全球认可度最高。当前中国人权话语国际传播也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如不同国家对于人权概念的理解差异与认知错位,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格局以及我国国际传播“软实力”与“硬实力”不完全匹配等。未来中国应该加强人权话语国际供给,弥合文化价值观差异;推动传播主体多元化,以人权话语的柔性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强化议程设置和分众分区传播;在对美话语争锋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对友好国家的人权话语共鸣共情叙事,与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人权话语 国际传播 经验总结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英文“台湾共同体”分裂话语体系的构建及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钟厚涛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0年第6期98-110,I0004,共14页
蔡英文所谓“台湾共同体”论述,是指在无法对外宣布“台湾独立”情势下,通过对内形塑“台湾主体意识”来完成“内造台独”“心理台独”“事实台独”的一整套观念建构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相较李登辉“特殊两国论”和陈水扁“一边一国论... 蔡英文所谓“台湾共同体”论述,是指在无法对外宣布“台湾独立”情势下,通过对内形塑“台湾主体意识”来完成“内造台独”“心理台独”“事实台独”的一整套观念建构和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相较李登辉“特殊两国论”和陈水扁“一边一国论”,蔡英文“台湾共同体”论述更具隐蔽性、欺骗性和危害性。蔡当局利用全面执政优势,拟把“台湾共同体”打造成新型的“政治正确”,势将大幅挤压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蓝营和以台湾民众党为代表的白色力量政策论述空间。“台湾共同体”论述也将正面对冲和消解中国大陆的“两岸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直接加剧两岸冲突扩散化,并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提前埋下民意陷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两岸关系 台湾共同体 内造台独 两岸共同体 蔡英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共同维护南海断续线的价值意义、主要困境及突围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钟厚涛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南海断续线对于捍卫中华民族在南海的"祖权"、坚守南海的战略价值和资源价值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两岸在共同维护南海断续线方面,也面临着台湾当局意愿不足、岛内民进党等在野势力有意掣肘、美日多方施压等困境。未来两... 南海断续线对于捍卫中华民族在南海的"祖权"、坚守南海的战略价值和资源价值等,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两岸在共同维护南海断续线方面,也面临着台湾当局意愿不足、岛内民进党等在野势力有意掣肘、美日多方施压等困境。未来两岸应当在概念协同、共识凝聚、对外传播、制度创设等方面积极努力,形成两岸同心协力、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合法权益的互动新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断续线 两岸合作 意义与挑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蔡英文的“媚日”政策及其对亚太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钟厚涛 《东北亚学刊》 2017年第6期24-30,共7页
蔡英文上台后,全面奉行"媚日抗陆谋独"政策,在对日关系上进行了全新的战略布局和战术调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意图与日本形成"准同盟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借此来应对大陆方面... 蔡英文上台后,全面奉行"媚日抗陆谋独"政策,在对日关系上进行了全新的战略布局和战术调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全方位推进,意图与日本形成"准同盟关系",构建"命运共同体",借此来应对大陆方面提出的"两岸命运共同体"政治主张。蔡英文此举将为岛内政局走向带来巨大变数,也将加剧两岸之间的战略互疑,并将导致中日关系进一步下滑。未来一段时间,台日关系越发值得各方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英文 对日政策 准同盟关系 命运共同体 亚太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迪斯·巴特勒:性别表演 被引量:2
6
作者 钟厚涛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3期9-12,共4页
文章回顾传统的体制对于女性的压抑,并以之为背景,从巴特勒对于女性本质主义的质疑、对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的挑战、性别表演理论的建构以及其对于德里达解构思想的挪用等诸多方面对朱迪斯·巴特勒(JudithButler)所提出的核心... 文章回顾传统的体制对于女性的压抑,并以之为背景,从巴特勒对于女性本质主义的质疑、对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两分结构的挑战、性别表演理论的建构以及其对于德里达解构思想的挪用等诸多方面对朱迪斯·巴特勒(JudithButler)所提出的核心命题——性别表演理论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表演 朱迪斯·巴特勒 同性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盗火者的心迹——鲁迅“直译”主张的原因探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钟厚涛 胡欣欣 《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67-70,共4页
鲁迅提倡"直译"之法,表面看来是对"近世名人"即林纾等人的反驳,但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原因,本文即从语言、文体、"译经意识"以及时代转型等四个方面进行分别进行论述。
关键词 鲁迅 直译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章取义:意义生成机制合法性的维系
8
作者 钟厚涛 仇爱丽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55-59,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断章取义”的意义生成机制的合法性予以简要论述。一、依据哲学阐释学理论,“前理解”的存在是阐释者不可逃避的宿命所在,因而“此非诗人之情,而引诗者之情也”也即“断章取义”式理解应当是合法的。二、从语义学角...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断章取义”的意义生成机制的合法性予以简要论述。一、依据哲学阐释学理论,“前理解”的存在是阐释者不可逃避的宿命所在,因而“此非诗人之情,而引诗者之情也”也即“断章取义”式理解应当是合法的。二、从语义学角度来讲,“断章取义”之“取”的主要诉求乃为当下的交流效果,只要能够达到此一目的,即“有断章取义而理可通者”那么我们就应当说它是合法的。三、从互文性角度来审视,“断之于彼,而无损于此”此一命题已经表明对于《诗》的断章取义其意义生成也应当是合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章取义 意义生成 合法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2024年选举对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的深层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钟厚涛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22-134,共13页
民进党籍候选人赖清德以40%左右得票率赢得台湾地区2024年“大选”,折射出台湾政治运行机制已经偏离了“多数人共识决策”的良性轨道,正面临着代表性不足和“少数人对多数人暴政”的困境。在台湾地区不断异化的政治生态中,选举作为落实... 民进党籍候选人赖清德以40%左右得票率赢得台湾地区2024年“大选”,折射出台湾政治运行机制已经偏离了“多数人共识决策”的良性轨道,正面临着代表性不足和“少数人对多数人暴政”的困境。在台湾地区不断异化的政治生态中,选举作为落实民主的载体,反而有可能成为限制民主的工具。在“选举机器化”驱动下,岛内蓝绿白三方势力将塑造非对称化竞争的景观,民进党全力扩大绿营基本盘,国民党则试图在泛蓝阵营外拉拢中间力量,民众党在蓝绿夹杀情势下短期可扮演关键少数角色,但中长期则会逐渐式微,岛内政治版图将由传统的蓝绿对决走向“绿营”与“非绿阵营”的博弈。在政治极化、民粹蔓延等多种思潮叠加影响下,台湾政治生态遭遇权力失衡、民主失灵、治理失能、社会失和的恶性循环,自我纠错和修复机制同步退化,逐渐沦为“劣质民主”典范。在“台独”意识形态驱动下,赖清德或将诉诸激进手段,在两岸政策上冒险冲撞,台海和平可能面临重大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4年“大选” 岛内政局 “台独” 民进党 代表性断裂 两岸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世纪80年代美国放弃对台出售FX战机的决策模式考察——兼论美台军售的理性行为体模式及其理论限度
10
作者 钟厚涛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4,共8页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准备向台出售FX战机,但最终放弃。本文尝试以此为例,深度解析在这一议题上美国行政部门与国会之间、行政部门内部、国会内部的对撞和妥协。研究发现,对于美台军售,一方面需要从理性行为体的模式来洞察中美之间的战略... 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准备向台出售FX战机,但最终放弃。本文尝试以此为例,深度解析在这一议题上美国行政部门与国会之间、行政部门内部、国会内部的对撞和妥协。研究发现,对于美台军售,一方面需要从理性行为体的模式来洞察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另一方面也必须结合跨机构政治模式、官僚机构模式等来分析美国内部在这一议题上的分歧和争议,只有如此才能揭示出美国对台军售内部决策过程的全貌,也才能为有效化解美国对台军售难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台军售 理性行为体 理论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思想对于《沧浪诗话》的影响
11
作者 钟厚涛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39-42,共4页
严羽尽管自诩是"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但其实在很多层面上他更主要地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他曾师承过当时的名儒包扬,而且受包扬影响较大;第二,他的很多诗学观点与朱熹以及二程都有着惊人的吻合之处;第... 严羽尽管自诩是"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但其实在很多层面上他更主要地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第一,他曾师承过当时的名儒包扬,而且受包扬影响较大;第二,他的很多诗学观点与朱熹以及二程都有着惊人的吻合之处;第三,他曾大量引用过儒家的经典文献来作为自己的论述证明。因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严羽的《沧浪诗话》就是与"儒家诗论相抗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儒家思想 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亡然后《春秋》作——意识形态真理话语的建构与更新
12
作者 钟厚涛 仇爱丽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1期12-15,共4页
《诗》与《春秋》究竟发生着怎样的纠葛?这一追问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学界,至今尚未得到较好地解决。本文认为二者都是儒家士人为实现王道政治理想的一种言说手段,即通过对先人典籍的当下解读进行话语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 《诗》与《春秋》究竟发生着怎样的纠葛?这一追问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学界,至今尚未得到较好地解决。本文认为二者都是儒家士人为实现王道政治理想的一种言说手段,即通过对先人典籍的当下解读进行话语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是先秦士人与汉代儒士共有的策略取向。孟子所谓“《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说,强调的乃是文化价值功能的衔接与转化,因而有其内在的逻辑链接关系,绝非如钱玄同、顾颉刚等认为的“无稽之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 《春秋》 话语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当局驻守太平岛的现实困境与两岸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3
作者 钟厚涛 《中国边疆学》 2015年第1期154-169,共16页
由于太平岛易攻难守,台湾当局又以不战示人,放弃军队驻守,再加上菲律宾、越南等国的不断袭扰以及美国的暗中施压,目前台湾在太平岛的驻守正面临着多重困境。鉴于太平岛在南海海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支点意义,不容失守,与台湾的现实利益也息... 由于太平岛易攻难守,台湾当局又以不战示人,放弃军队驻守,再加上菲律宾、越南等国的不断袭扰以及美国的暗中施压,目前台湾在太平岛的驻守正面临着多重困境。鉴于太平岛在南海海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支点意义,不容失守,与台湾的现实利益也息息相关,而中国大陆在维护太平岛安全方面又可以发挥隐性但却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未来台湾当局应该打破以大陆为"唯一假想敌"的错误心态,跳脱民进党的牵制和美国、菲律宾、越南等国的施压,充分借鉴1988年的历史经验,早日与大陆联手,推动两岸逐渐由事务性合作迈向机制性合作,共同捍卫太平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岛 驻守困境 两岸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岸关系发展新方向
14
作者 钟厚涛 《今日中国》 2017年第11期24-25,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全体中华儿女 台湾问题 对台工作 九二共识 祖国统一 利益所在 九大 台海地区 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抵抗与理论构建——刘若愚中国古代文论的英语翻译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蒋童 钟厚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9-34,62,共7页
本文从刘若愚当时所处的文化语境考察入手,分析了他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英语翻译研究的三重目的所在:首先,他试图通过译介中国文学理论来对当时英美学界的主流文学理论进行话语抵抗;其次,试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意义阐释空间进行开掘... 本文从刘若愚当时所处的文化语境考察入手,分析了他进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英语翻译研究的三重目的所在:首先,他试图通过译介中国文学理论来对当时英美学界的主流文学理论进行话语抵抗;其次,试图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意义阐释空间进行开掘,从而促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再次,则是要在对主流文学理论进行抵抗和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进行重新阐释的基础上,去构建更加具有解释效力的普遍文学理论。在本文的结尾处,笔者在正面评价刘若愚中国古代文论英译价值与贡献的同时,也点出了他的翻译中存在的一些白璧微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若愚 古代文论 英语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隐喻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童 钟厚涛 《唐都学刊》 2006年第5期73-77,共5页
对中国大陆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隐喻研究进行了宏观审视:文章第一部分从隐喻的概念、隐喻的分类、隐喻的工作机制、语料库的整理、西方隐喻研究史等五个方面对西方隐喻研究在中国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梳理;文章第二部分从对西方单一隐喻... 对中国大陆地区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隐喻研究进行了宏观审视:文章第一部分从隐喻的概念、隐喻的分类、隐喻的工作机制、语料库的整理、西方隐喻研究史等五个方面对西方隐喻研究在中国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梳理;文章第二部分从对西方单一隐喻理论的评介、对西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隐喻理论的对比研究以及对西方隐喻理论的整合等三个层面,从中国本土的学术立场对西方隐喻理论进行了回应;文章第三部分对英汉隐喻对比研究和运用隐喻理论对相关问题的解释进行了探讨。最后,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则简要地点出了目前学界亟待深化的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地区 隐喻 引介 回应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主体间性到文化间性的过程构建——《沧浪诗话》首个英语全译本汉语底本探究
17
作者 钟厚涛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4期93-106,共14页
1996年,中国宋代经典诗话类著作《沧浪诗话》首次被全文翻译成英语,该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与所产生的影响后效,对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的国际传播效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译者陈瑞山在信... 1996年,中国宋代经典诗话类著作《沧浪诗话》首次被全文翻译成英语,该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与所产生的影响后效,对提炼展示中华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升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思想的国际传播效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译者陈瑞山在信息编码、转码和解码过程中,对于翻译底本进行了选择性把关,打破了对汉语权威底本的侍从主义模式,转而刻意强化了与德语全译本的对接。这种版本偏差、范畴重置和译者的主体审美与权力凌驾,有效突破了郭绍虞《校释》本的信息茧房和话语垄断,也为英语全译本对于《沧浪诗话》的译文呈现和义理阐发提供了不同的思索路径,推动该译本成为汉语、英语和德语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与冲突、调和与平衡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英语首个全译本 汉语底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盗火者的心迹:鲁迅“直译”主张的原因探究
18
作者 仇爱丽 钟厚涛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72-74,共3页
鲁迅提倡“直译”之法,表面看来是对“近世名人”即林纾等人的反驳,但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层原因,文章即从语言、文体、“译经意识”以及时代转型等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关键词 鲁迅 外文翻译 直译 原因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渊源考辨与历史生成:论钱锺书“通感”说的多重形态转换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童 钟厚涛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97,共8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通感"的认知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通感"说是钱锺书首创,二是认为"通感"说为异域舶来品。本文在立足于渊源考辨、文本细读、版本参照与语境解析的基础上,对"通感"说的来...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通感"的认知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通感"说是钱锺书首创,二是认为"通感"说为异域舶来品。本文在立足于渊源考辨、文本细读、版本参照与语境解析的基础上,对"通感"说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梳理,进而发现,"通感"说既非钱锺书所"拈出",亦非外来传入之概念。但是"通感"说由一个词语逐渐固化为一个概念,再由概念建构为真理,在这一转换生成过程中,钱锺书却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跨文化、跨学科的系统论证及其近30年的修改完善,使得"通感"说作为一个有着明确内涵与外延的概念开始逐步走向明晰。而当时间达至20世纪80年代,在教材书写等多重文化合力的作用下,"通感"说才真正完成了真理化的建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通感” 渊源考辨 历史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对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的深层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钟厚涛 《统一战线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84-93,共10页
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选举结果“绿消蓝涨”不完全是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信任投票,更多是对民进党“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否定和消解。国民党2024年“大选”仍将面临多重挑战:从党内来看,中心思想不明... 台湾地区2022年“九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大胜,民进党惨败。选举结果“绿消蓝涨”不完全是台湾民众对国民党的信任投票,更多是对民进党“一党独大”威权政治的否定和消解。国民党2024年“大选”仍将面临多重挑战:从党内来看,中心思想不明,团结罩门难解,票源开拓不足;从外部环境来看,岛内民意绿化严重,“钟摆效应”加快,“蓝白合”难度增大。对此,民进党不会坐以待毙,而会从固守大本营、加速派系重组、操弄执政资源等方面入手谋求长期执政,在岛内形塑“一党独大”。岛内民众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台湾(地区)选举式民主给台湾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内耗,正在加剧台湾的社会撕裂和族群对立。从两岸关系看,台湾(地区)主流民意呼吁台海和平,两岸城市交流迎来新契机;民进党继续操弄“抗中保台”牌,挑动台海局势;美国落实“挺绿抑蓝”,加大与民进党当局勾连。未来大陆将深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造福广大台湾同胞,同时也会以坚定意志挫败民进党“抗中保台”与美国“以台制华”联动的图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 岛内政局 两岸关系 “绿消蓝涨” 政治冷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