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e^(2+)-Al^(3+)紫外催化臭氧法降解腈纶废水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于忠臣 张雪娇 +3 位作者 王松 马冬 钟柳波 孙聪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470,共6页
采用Fe2+-Al3+紫外催化臭氧工艺处理生化后腈纶废水,实现废水中有机组分的有效化和矿化作用,使其达标排放。分析了金属离子和紫外光催化臭氧顺序及协同作用,考察了氨氮及有机物的COD去除率,最后通过p H转化特征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处... 采用Fe2+-Al3+紫外催化臭氧工艺处理生化后腈纶废水,实现废水中有机组分的有效化和矿化作用,使其达标排放。分析了金属离子和紫外光催化臭氧顺序及协同作用,考察了氨氮及有机物的COD去除率,最后通过p H转化特征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处理前后有机物的形态演化。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2.0 h时,Fe2+-Al3+和紫外光协同催化臭氧的氧化作用最好,COD去除率达77.4%;氨氮减少缓慢,去除率为8.87%;有机物的去除效率为60%时,BOD/COD提高到0.277,产生大量微生物可接受的小分子有机物。生化后的腈纶废水经工艺氧化后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溶液p H值降低。经红外光谱分析,影响生物降解性的惰性基团减弱或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紫外光 金属离子 高级氧化 腈纶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实验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忠臣 魏震 +3 位作者 董喜贵 刘书孟 王松 钟柳波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69-2574,共6页
采用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研究EDTA浓度、Fe^(2+)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TR)、初始p H对聚丙烯酰胺(PAM)去除率和COD降解效能的影响,探讨了Fe(Ⅱ)络合催化臭氧反应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EDTA浓度为0.050mmol/L、Fe... 采用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研究EDTA浓度、Fe^(2+)浓度、水力停留时间(HTR)、初始p H对聚丙烯酰胺(PAM)去除率和COD降解效能的影响,探讨了Fe(Ⅱ)络合催化臭氧反应动力学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当EDTA浓度为0.050mmol/L、Fe^(2+)浓度为0.050mmol/L和HRT为120min时,PAM去除率为75%;增加水样初始p H有利于提高PAM去除率,同时水样p H随HRT增加缓慢下降;废水COD值在HRT为30min内逐渐增至最大,随后逐渐减小并达到稳定。Fe(Ⅱ)(EDTA)/O_3工艺处理含聚废水的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初始PAM质量浓度在50~100mg/L范围内,二级反应速率常数为2.35×10^(–4)~3.35×10^(–4)L/(mg·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Ⅱ)(EDTA)/O3工艺 含聚废水 催化 聚丙烯酰胺 动力学 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配合物-UV催化臭氧降解含聚污水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松 于忠臣 +4 位作者 钟柳波 韩璐 牛源麟 李转 吴江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986,共6页
采用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含聚污水,以降解污水中的聚丙烯酰胺(PAM)。考察了螯合剂类型对催化臭氧氧化效能的影响,优化了催化剂配比,并探讨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的可生化性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邻二氮菲相比,乙二胺四乙酸... 采用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氧化处理含聚污水,以降解污水中的聚丙烯酰胺(PAM)。考察了螯合剂类型对催化臭氧氧化效能的影响,优化了催化剂配比,并探讨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的可生化性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邻二氮菲相比,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Fe(Ⅱ)形成的螯合物催化臭氧降解PAM的效果较好,在Fe(Ⅱ)/EDTA摩尔浓度比为1的条件下,在水力停留时间(HRT)达到120min时,含聚污水的PAM去除率可达75%,生物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比也从0.121提升至0.423,可生化性显著提高。此外,Fe螯合物-UV催化臭氧氧化反应符合二级动力学反应,PAM初始质量浓度在50-100mg/L范围时,该二级反应速率常数在(2.195-3.052)×10^-4 L/(mg·min)之间,表明在有效的氧化降解时间内,金属螯合物-UV催化臭氧氧化工艺可以产生稳定的·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臭氧 Fe配合物 聚丙烯酰胺(P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和粪便堆肥温度变化及物质组分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于忠臣 钟柳波 +2 位作者 魏震 王松 孙艳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1681-1684,共4页
以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和脱水后的新鲜粪便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探讨含水率、初始温度和翻堆作用对堆体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并分析水溶性有机碳、氨态氮、硝态氮以及耗氧速率等组分在好氧堆肥化过程中的转化特性... 以哈尔滨市生活垃圾和脱水后的新鲜粪便为原料进行好氧堆肥,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化。探讨含水率、初始温度和翻堆作用对堆体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规律,并分析水溶性有机碳、氨态氮、硝态氮以及耗氧速率等组分在好氧堆肥化过程中的转化特性。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对堆体升温影响较大,其值以53.5%~60.0%为宜。堆料初始温度和堆肥初期翻堆对堆肥过程影响较小,经高温堆腐后翻堆对堆体温度影响较大。堆肥过程中堆体含水率和水溶性有机碳变化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变化规律,而氨氮和硝态氮转化趋势相反;此外,堆体耗氧速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最大值为1.58 mg O_2·gvss^(-1)·h^(-1),堆肥过程中嗜温和嗜热微生物种群是顺序演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粪便 好氧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滤料反冲洗技术现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于忠臣 李转 +4 位作者 牛源麟 钟柳波 周颖 张嵘元 孙聪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1期78-80,共3页
过滤是水处理的常用手段之一,反冲洗是保证滤料过滤性能的重要手段。重点介绍了颗粒滤料反冲洗技术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反冲洗方式、工艺优化及工艺理论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并分析了颗粒滤料反冲洗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过滤 颗粒滤料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OPs技术预处理腈纶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于忠臣 钟柳波 +2 位作者 王松 魏震 孙艳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3期642-645,648,共5页
简述了腈纶废水的主要特点及危害,重点及全面描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腈纶废水预处理中AOP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不同AOPs预处理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Fenton法和臭氧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概述以及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 简述了腈纶废水的主要特点及危害,重点及全面描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腈纶废水预处理中AOP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不同AOPs预处理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Fenton法和臭氧法)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概述以及指出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同时分析了腈纶废水预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对AOPs技术预处理腈纶废水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Ps技术 腈纶废水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防治作用探讨 被引量:8
7
作者 钟柳波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5期109-110,共2页
目的:对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4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不对产妇进行产前护理;试验组:对产妇在产前进行专业的评... 目的:对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4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不对产妇进行产前护理;试验组:对产妇在产前进行专业的评估,并对产妇在产前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及咨询等系统性的护理。对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试验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为17.3%,试验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对产妇进行产前护理干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情况明显减少,具有非常好的干预效果,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前护理干预 产后抑郁症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产程不同胎心监护法的效果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5
8
作者 钟柳波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1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使用不同胎心监护方法的效果,同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住院分娩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150)。对照组采用多普勒,安排专人,每隔5min对患者进行一次... 目的探讨第二产程使用不同胎心监护方法的效果,同时观察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7月广州市番禺区石楼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住院分娩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n=150)。对照组采用多普勒,安排专人,每隔5min对患者进行一次胎心监测,每次持续监测的时间为1min,直到胎儿分娩为止。试验组在患者进行第二产程时,使用胎心监护仪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直到胎儿分娩。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阴道助产发生几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发生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第二产程中,对患者采用胎心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测,能够及早、及时地发现胎儿窘迫现象,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有效降低和避免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胎心监护 第二产程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oley's尿管辅助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对足月高危妊娠患者引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钟柳波 麦润金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Foley's尿管辅助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对足月高危妊娠患者引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满足引产条件的足月高危妊娠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治... 目的探讨基于Foley's尿管辅助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对足月高危妊娠患者引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满足引产条件的足月高危妊娠患者1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观察组另给予Foley's尿管。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分娩情况、引产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前,两组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isho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潜伏期时间、活跃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成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ey's尿管辅助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在足月高危妊娠患者引产中应用效果明显,对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妊娠 引产 Foley's尿管 缩宫素 间苯三酚 应用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超高浓度含油废水的测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于忠臣 牛源麟 +1 位作者 钟柳波 李转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3期653-656,共4页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高浓度油含量,以甲苯为萃取剂,探索在长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的可行性。绘制工作曲线并进行相关度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分析硫酸和氯化钠及聚丙烯酰胺对实验的影响,最后与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高浓度油含量,以甲苯为萃取剂,探索在长波长处测定样品吸光度的可行性。绘制工作曲线并进行相关度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分析硫酸和氯化钠及聚丙烯酰胺对实验的影响,最后与传统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选用甲苯作为萃取剂,在波长324 nm处进行吸光度的测定是可行的,测得的数据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油含量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ley’s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用于足月高危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11
作者 陈比娟 黄玉英 钟柳波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6年第12期2245-2246,共2页
选择有引产指征、宫颈不成熟伴至少1个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60例采用Foley's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引产,B组60例采用单纯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变化、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 选择有引产指征、宫颈不成熟伴至少1个高危因素的足月妊娠孕妇12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60例采用Foley's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引产,B组60例采用单纯缩宫素引产,比较两组宫颈Bishop评分变化、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结局、不良反应等。研究组促宫颈成熟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引产至临产时间、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ey's尿管联合缩宫素及间苯三酚用于足月高危妊娠引产安全有效,能明显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对母儿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ey's尿管 缩宫素 间苯三酚 足月引产 高危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Ⅱ)(EDTA)螯合物/UV催化臭氧工艺降解聚丙烯酰胺溶液 被引量:4
12
作者 于忠臣 钟柳波 +1 位作者 王松 吴江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2-376,共5页
采用Fe(II)(EDTA)螯合物/UV催化臭氧降解聚丙烯酰胺(PAM)溶液,探讨水力停留时间(HRT)、单独臭氧和Fe(II)(EDTA)螯合物催化臭氧对PAM溶液粘度和PAM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之比(B/C)随HRT变化的规律,考察Fe(II)(EDTA)螯... 采用Fe(II)(EDTA)螯合物/UV催化臭氧降解聚丙烯酰胺(PAM)溶液,探讨水力停留时间(HRT)、单独臭氧和Fe(II)(EDTA)螯合物催化臭氧对PAM溶液粘度和PAM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生化需氧量与化学需氧量之比(B/C)随HRT变化的规律,考察Fe(II)(EDTA)螯合物/UV催化臭氧体系对PAM溶液可生化效能影响;研究表面活性剂对Fe(II)(EDTA)螯合物/UV催化臭氧工艺降低PAM粘度的影响,并探讨草酸对该工艺降解PAM溶液影响规律。结果表明,Fe(II)(EDTA)螯合物/UV催化臭氧法对PAM溶液降解效能良好,在15min内,PAM溶液的粘度可以降低57%,在120min后,PAM去除率可达75%,B/C从0.121提升到0.423。表面活性剂对Fe(II)(EDTA)螯合物/UV催化臭氧工艺降低PAM溶液粘度影响较小。草酸不利于Fe(II)(EDTA)/UV催化臭氧工艺去除PAM和降低PAM溶液粘度,这是因为草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抑制了臭氧在水中的分解作用,从而导致草酸/Fe(II)(EDTA)/O3体系中PAM溶液的降粘效果和去除率低于Fe(II)(EDTA)/O3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Ⅱ)(EDTA)螯合物 UV 臭氧 聚丙烯酰胺 粘度
原文传递
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钟柳波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1期170-171,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的泌乳始动时间少于对照组,缺乳率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4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试验组的泌乳始动时间少于对照组,缺乳率低于对照组(P&lt;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前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减少乳胀情况发生,提高母乳喂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剖宫产 泌乳 影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