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VDF压电传感器的车辆动态称重信号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政 钟汇才 +2 位作者 李庆 梁艳菊 林蓁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39,共4页
聚偏二氟乙烯(PVDF)是一种高性能压电材料,非常适合应用于车辆动态称重的环境。针对PVDF传感器的特点,提出用阻尼振动模型分析PVDF传感器产生称重信号的过程,给出称重信号的频谱特点,并在自主设计的实验平台基础上对该信号进行测量。实... 聚偏二氟乙烯(PVDF)是一种高性能压电材料,非常适合应用于车辆动态称重的环境。针对PVDF传感器的特点,提出用阻尼振动模型分析PVDF传感器产生称重信号的过程,给出称重信号的频谱特点,并在自主设计的实验平台基础上对该信号进行测量。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低频噪声,称重信号主要分布在高频段,该特点为滤除系统噪声提供了依据。根据该特点设计称重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算法设计的复杂度,提高系统的测量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二氟乙烯压电传感器 车辆动态称重 阻尼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fO_2的MTM反熔丝编程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江洋 田敏 钟汇才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0-363,393,共5页
基于金属-金属(metal-to-metal,MTM)反熔丝技术的可编程存储和逻辑器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制备了基于高介电常数材料HfO_2的铝/氧化铪/铝(Al/HfO_2/Al)结构的MTM反熔丝单元,并对该单元的编程特性、击穿电压、编程后电阻、编程前漏电流... 基于金属-金属(metal-to-metal,MTM)反熔丝技术的可编程存储和逻辑器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制备了基于高介电常数材料HfO_2的铝/氧化铪/铝(Al/HfO_2/Al)结构的MTM反熔丝单元,并对该单元的编程特性、击穿电压、编程后电阻、编程前漏电流、经时击穿(TDDB)和使用寿命等特性进行了研究。测量结果显示,基于较薄高介电常数材料HfO_2介质的MTM反熔丝器件在获得较低击穿电压的同时,依然保持较小的编程前漏电流、非常高的开关电阻比以及良好的可靠性和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熔丝 金属-金属(MTM) HfO_2 击穿电压 漏电流 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D Al_2O_3新型反熔丝器件的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巍颂 田敏 钟汇才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1-45,共5页
金属-绝缘体-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反熔丝器件常被用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互联结构单元.本文使用高介电常数材料Al_2O_3作为介质层,使用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技术... 金属-绝缘体-金属(Metal-Insulator-Metal,MIM)反熔丝器件常被用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互联结构单元.本文使用高介电常数材料Al_2O_3作为介质层,使用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技术,制备了高可靠性,高性能的MIM反熔丝单元.该反熔丝单元关态电阻超过1TΩ,同时开态电阻非常低,满足正态分布,集中在22Ω左右,波动幅度很小,标准差仅为3.7Ω,因此Al_2O_3反熔丝器件具有很高的开关比.本文研究了该器件编程前后两种状态的特性及时变击穿特性(Time 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TDDB).研究结果表明,在2V工作电压下,未编程的反熔丝单元的预测寿命为1591年,同时,当读电流在0~20mA时,编程后的反熔丝保持稳定.这说明该反熔丝单元在低阻态和高阻态都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一绝缘体一金属反熔丝 原子层沉积 开关比 时变击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无线视频浏览的增量学习人脸检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曾定衡 钟汇才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53-1357,共5页
基于人脸检测的视频浏览技术和系统正逐步被接受和推广使用,本文面向无线视频浏览提出了一种增量学习人脸检测方法.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融合Gentle Adaboost算法与增量学习的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在离线学习部分典型样本的基础上,继... 基于人脸检测的视频浏览技术和系统正逐步被接受和推广使用,本文面向无线视频浏览提出了一种增量学习人脸检测方法.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了融合Gentle Adaboost算法与增量学习的人脸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在离线学习部分典型样本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增量学习,从而适应不同的监控视频场景,获得更好的检测效果;2)针对无线视频检索与浏览的应用需求,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人脸检测的无线视频检索与浏览系统,可以对检测出来的人脸建立数据库和视频索引,当有检索和浏览需求的时候根据指定的人脸,快速回溯到原始视频进行查看.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增量学习算法有较好的人脸检测性能,并且可以在无线视频浏览系统中进行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增量学习 无线视频 视频浏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著性引导的低光照人脸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可夫 钟汇才 +4 位作者 高兴宇 翁超群 陈振宇 李勇周 王师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2-584,共13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对低光照环境拍摄的图像进行人脸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图像显著性检测算法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算法,并应用于低光照人脸检测。所提算法将图像的显著性信息与图像原始RGB通道融合,用于神经网络训练。在低光照人...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对低光照环境拍摄的图像进行人脸检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图像显著性检测算法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算法,并应用于低光照人脸检测。所提算法将图像的显著性信息与图像原始RGB通道融合,用于神经网络训练。在低光照人脸数据集DARK FACE上进行了充分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DARK FACE数据集上获得了比当前主流人脸检测算法更好的检测精度,进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检测 显著性引导 深度神经网络 低光照 计算机视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线性插值和池化的尺度可变网络 被引量:10
6
作者 赵巍颂 钟汇才 +1 位作者 高兴宇 崔诗宴 《电子设计工程》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前基本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模型,其输入都是固定尺寸的图片。当我们希望检测或识别的图片大小不一时,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从原始图像中剪裁一部分传入网络,或者将图像缩放成需要的大小然后传入网络。这必然会导致图片信息的丢失... 目前基本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网络模型,其输入都是固定尺寸的图片。当我们希望检测或识别的图片大小不一时,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从原始图像中剪裁一部分传入网络,或者将图像缩放成需要的大小然后传入网络。这必然会导致图片信息的丢失和变形,影响图像识别和目标检测精确度。本文利用可变尺度池化和双线性插值的思想提出了尺度可变网络,使得网络支持不同尺寸的输入。在CompCars细粒度车型分类任务中,应用可变尺度网络后,不同尺寸下分类准确度平均提升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可变尺度池化 双线性插值 尺度可变网络 车型分类 目标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自对准源漏接触技术
7
作者 张琴 洪培真 +3 位作者 崔虎山 卢一泓 贾宬 钟汇才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8-332,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亚微米尺寸以下MOSFET器件的自对准源漏接触技术。这种新型的集成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工艺步骤,即光刻接触孔,然后向里填充导电材料。在形成栅极、绝缘介质侧墙以及自对准金属硅化物以后,通过沉积金属膜层,并各向异性刻蚀以... 提出了一种用于亚微米尺寸以下MOSFET器件的自对准源漏接触技术。这种新型的集成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工艺步骤,即光刻接触孔,然后向里填充导电材料。在形成栅极、绝缘介质侧墙以及自对准金属硅化物以后,通过沉积金属膜层,并各向异性刻蚀以在绝缘介质侧墙两旁形成一对金属的侧墙结构。这个侧墙连接底部的源漏区和上部的互联区,作为底层的金属接触引出。这个方法不仅减小了刻蚀接触孔的难度,且采用自对准的方法形成金属接触也减小了源漏接触的距离,提高了集成度。这项工艺集成技术尝试应用于0.5μm栅长MOSFET器件结构中,并仿真得到了良好的电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对准源漏接触 金属侧墙 集成度 亚微米 前栅工艺 后栅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覆盖层对MgO/CoFeB/Mo结构磁各向异性的影响
8
作者 于涛 刘毅 +3 位作者 朱正勇 钟汇才 朱开贵 苟成玲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55-363,共9页
研究了Mo覆盖层厚度对MgO/CoFeB结构磁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平行磁场生长出来的MgO/CoFeB/Mo样品表现为面内各向异性,并且随着CoFeB的厚度减小,面内各向异性逐渐减弱;在CoFeB厚度减小到1.1nm时,仍可以保持面内各向异性,垂直方向... 研究了Mo覆盖层厚度对MgO/CoFeB结构磁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加平行磁场生长出来的MgO/CoFeB/Mo样品表现为面内各向异性,并且随着CoFeB的厚度减小,面内各向异性逐渐减弱;在CoFeB厚度减小到1.1nm时,仍可以保持面内各向异性,垂直方向的外加饱和场逐渐减少;厚度在0.9nm及以下的情况下,面内各向异性消失.改变Mo覆盖层厚度,当tMo=1.6nm时,垂直方向的饱和场最小.当生长过程的磁场变为垂直磁场时,不同厚度的Mo覆盖层对MgO/CoFeB的磁各向异性影响不同.Mo厚度在1nm及以下时MgO/CoFeB/Mo样品表现为面内各向异性,Mo覆盖层厚度在1.2和5nm之间时样品出现了垂直磁各向异性;并且垂直方向的矫顽力也发生了变化,Mo覆盖层厚度为1.4nm时样品的磁滞损耗会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 垂直磁各向异性 磁死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MTM反熔丝器件的击穿特性
9
作者 龙煌 田敏 钟汇才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93-296,318,共5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高介电常数材料氧化铪(HfO2)薄膜作为核心绝缘介质层的金属-金属(MTM)反熔丝单元结构。基于此结构,使用钛(Ti)和氮化钛(TiN)分别作为MTM反熔丝结构中的过渡层和阻挡层,得到了致密、均匀、无针孔缺陷以及上下电极接触良好... 制备了一种基于高介电常数材料氧化铪(HfO2)薄膜作为核心绝缘介质层的金属-金属(MTM)反熔丝单元结构。基于此结构,使用钛(Ti)和氮化钛(TiN)分别作为MTM反熔丝结构中的过渡层和阻挡层,得到了致密、均匀、无针孔缺陷以及上下电极接触良好的反熔丝单元。讨论了反熔丝单元的击穿过程及击穿现象,并重点研究了该结构的击穿特性和时变击穿(TDDB)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此结构不仅具有良好的工艺一致性和较低的击穿电压(4.3 V),并且工作电压(1.8 V)下的时变击穿时间超过13年。其结构可以进一步应用于反熔丝型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的互连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熔丝 金属-金属(MTM) 击穿电压 时变击穿(TDDB) E模型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和线性反馈移位系统的射频识别系统安全机制
10
作者 朱金香 钟汇才 薛晨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31-234,共4页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技术是当今RFID系统安全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特别是应用于低成本标签制作。就已提出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系统(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系统的仲裁器做出了一些改进,采用两级触发器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利用... 物理不可克隆函数技术是当今RFID系统安全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特别是应用于低成本标签制作。就已提出的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系统(physical unclonable function,PUF)系统的仲裁器做出了一些改进,采用两级触发器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并利用线性反馈移位系统(linear feedback shift register,LFSR)产生的伪随机序列来作为PUF的激励序列。本文对综合和布局布线后的晶体管级的电路做流片前的后端仿真,采用的是Silterra 0.13μm的工艺库。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硬件资源消耗少满足低成本RFID的要求,并且改进后的PUF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ID PUF 仲裁器 LFSR 口令 响应对 D触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稳定性灵敏放大器的电路设计
11
作者 李鑫 钟汇才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8-151,共4页
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进入微纳尺度,微弱的位线电流和较大的器件参数偏差成为制约读取电路速度和良率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基于电流采样技术的灵敏放大器,能够在器件参数失配较为严重、位线电流很小的场合下快速稳定的工作.在Silterra 0... 随着半导体工艺节点进入微纳尺度,微弱的位线电流和较大的器件参数偏差成为制约读取电路速度和良率的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基于电流采样技术的灵敏放大器,能够在器件参数失配较为严重、位线电流很小的场合下快速稳定的工作.在Silterra 0.13μm C13GCMOS工艺下,采用Spectre工具对电路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电源电压为0.8V、位线电流和参考电流分别为150nA和100nA时,读取过程能够在4ns内完成,电路可以用于低电压、低功耗存储器的数据读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失配 锁存 电流采样 灵敏放大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空间聚类的视频人脸数据自动标注
12
作者 王锟朋 钟汇才 《电子设计工程》 2019年第21期164-171,共8页
针对人脸数据标注所需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巨大,标注出的人脸数据集含有较多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聚类的视频人脸数据自动标注方法。首先,将海量视频作为人脸数据的采集来源,以满足多种人脸识别任务中不同的人脸数据需求,然后使用... 针对人脸数据标注所需的人工和时间成本巨大,标注出的人脸数据集含有较多噪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子空间聚类的视频人脸数据自动标注方法。首先,将海量视频作为人脸数据的采集来源,以满足多种人脸识别任务中不同的人脸数据需求,然后使用人脸识别模型将人脸数据映射到特征空间,使用改进K近邻算法把人脸数据划分到不同的子特征空间,最后在每个子特征空间内使用K均值算法分离人脸数据中的正样本、难正样本与负样本,收集难正样本构建人脸数据集。实验在公开数据集LFW与真实待标注数据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子空间聚类法的F1度量得分比传统聚类算法分别提高了10%和7%,数据标注速度达到传统人工标注的10倍。使用该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200个ID、9 500张人脸照片的模糊人脸数据集,可用于多种人脸识别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标注 聚类 人脸识别 K近邻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F RFID系统中并行CRC电路的设计
13
作者 朱金香 钟汇才 薛晨阳 《电子质量》 2014年第5期1-5,共5页
针对UHF RFID系统中的并行循环冗余校验电路进行了设计和详细的分析。首先对基于经典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串行CRC电路进行了介绍,然后在串行CRC电路的基础上采用迭代法推导出了8位并行CRC电路。UHF RFID系统中采用了CRC-16的校验方法... 针对UHF RFID系统中的并行循环冗余校验电路进行了设计和详细的分析。首先对基于经典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串行CRC电路进行了介绍,然后在串行CRC电路的基础上采用迭代法推导出了8位并行CRC电路。UHF RFID系统中采用了CRC-16的校验方法,因此该文着重以CRC-16为例,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实现了8位并行CRC-16电路,利用ALTERA公司的仿真工具Modelsim对其进行了功能仿真,最后在Quartus II 11.0开发环境下烧录到FPGA芯片上进行了板级验证。结果符合设计的初衷:一次处理1个字节的数据,且满足UHF系统通信速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CRC 超高频RFID FPGA LF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MgO Thickness and Roughness on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in MgO/CoFeB/Ta Multilayers
14
作者 刘毅 于涛 +2 位作者 朱正勇 钟汇才 朱开贵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28-131,共4页
The dependence of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PMA) on the barrier layer MgO thickness in MgO/CoFeB /Ta multilayers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est PMA occurs in a small window of about 2 ... The dependence of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PMA) on the barrier layer MgO thickness in MgO/CoFeB /Ta multilayers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ongest PMA occurs in a small window of about 2 4nm with the increase of MgO thickness from 1-1Onto. The crystalline degree of MgO and the change of interatomic distance along the out-of-plane direction may b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change of PMA in these multilayers. Moreover, the roughnesses of 2- and 4-nm-thick MgO samples are 3.163 and 1.8 nm, respectively, and both the samples show PMA. These results could be used to tune the magne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ultra thin CoFeB film for future applications in perpendicular magnetic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A MGO of Effects of MgO Thickness and Roughness on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in MgO/CoFeB/Ta Multilayers in nm TA 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Mo capping layers thickness on the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 in MgO/CoFeB based top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structure
15
作者 刘毅 朱开贵 +3 位作者 钟汇才 朱正勇 于涛 马苏德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1期558-562,共5页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top structure MgO/CoFeB/Mo is presented.The samples show strong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PMA) when the thickness of CoFeB is 0.9 nm and 1.1 nm.The 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magnetic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top structure MgO/CoFeB/Mo is presented.The samples show strong perpendicular magnetic anisotropy(PMA) when the thickness of CoFeB is 0.9 nm and 1.1 nm.The saturation magnetic moment and interface anisotropy constant are 1566 emu/cm3 and 3.75 erg/cm2,respectively.The magnetic dead layer(MDL) is about 0.23 nm in this system.Furthermore,strong capping layer thickness dependence is also observed.The strong PMA of 1.1 nm CoFeB only exists in a Mo cap layer thickness window of 1.2-2 nm.To maintain PMA,the metal layer could not be too thin or thick in these multilayers.The oxidation and diffusion of the metal capping layer should be respectivel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degradation of PMA in these thin or thick metal capping layer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y perpendicular junction annealing annealed thick saturation multilayer responsibility bor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循证医学发展”天津宣言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俊华 孙鑫 +4 位作者 杜亮 钟汇才 李幼平 张伯礼 叶甜春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17-1017,共1页
循证医学强调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是医学领域的思维创新和模式创新。循证医学从诞生至今20多年已被医学界广泛接受,深刻影响了全球医疗卫生决策、实践、教育和研究的各个方面,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和医学生应知应会... 循证医学强调医疗决策的科学化和成本效益的最优化,是医学领域的思维创新和模式创新。循证医学从诞生至今20多年已被医学界广泛接受,深刻影响了全球医疗卫生决策、实践、教育和研究的各个方面,成为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和医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和技能之一。循证医学已成为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大会一致认为:循证医学因需而生,因用而兴,因为真实而不完善,因为不完善而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医学发展史 宣言 天津 医疗卫生决策 医疗卫生行业 成本效益 医疗决策
原文传递
纳米硅粉末的制备及红外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蔡树芝 钟汇才 +1 位作者 王颖 张立德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6期1451-1453,共3页
纳米硅和多孔硅发光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纳米级半导体材料研究的重视.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主要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因颗粒尺寸小而引起能带结构的变化,导致跃迁选择定则改变引起发光,即所谓量子尺寸效应;二是在硅小颗粒表面的氢、氧等杂质... 纳米硅和多孔硅发光的发现,引起了人们对纳米级半导体材料研究的重视.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主要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因颗粒尺寸小而引起能带结构的变化,导致跃迁选择定则改变引起发光,即所谓量子尺寸效应;二是在硅小颗粒表面的氢、氧等杂质与硅化合形成缺陷,悬键所引起发光。目前对这两种解释尚无定论。对于后者,弄清楚纳米硅中氢、氧的存在方式与结构的关系对研究纳米硅的发光机理有很重要的意义。红外吸收光谱作为探测硅中的氢、氧等的手段已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本文利用激光诱导化学气相沉积法(LICVD)用SiH_4为原料制备了平均粒度为10~12nm的晶态纳米硅粉。并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对纳米硅粉末中的氢和表面氧化所引起的氧的存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纳米硅粉末由于表面原子活性大,有氧化现象,在其中存在(H_2-Si)。原于团和HSiO两种类型的硅氢结构。前者是一种不稳定结构,退火温度达到600℃时分解,在红外谱上的吸收峰消失;后者是一种稳定结构,随退火温度的升高,氧含量的增多,向高波数方向移动。这主要是由于氧的电负性对H-Si的影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 粉末 制备 半导体 红外吸收光谱
原文传递
基于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的雾天图像识别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硕 钟汇才 +2 位作者 李勇周 王师峥 杨建刚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680-2690,共11页
目的当前的大型数据集,例如ImageNet,以及一些主流的网络模型,如ResNet等能直接高效地应用于正常场景的分类,但在雾天场景下则会出现较大的精度损失。雾天场景复杂多样,大量标注雾天数据成本过高,在现有条件下,高效地利用大量已有场景... 目的当前的大型数据集,例如ImageNet,以及一些主流的网络模型,如ResNet等能直接高效地应用于正常场景的分类,但在雾天场景下则会出现较大的精度损失。雾天场景复杂多样,大量标注雾天数据成本过高,在现有条件下,高效地利用大量已有场景的标注数据和网络模型完成雾天场景下的分类识别任务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使用了一种低成本的数据增强方法,有效减小图像在像素域上的差异。基于特征多样性和特征对抗的思想,提出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通过提取数据的多尺度特征,增强特征在特征域分布的代表性,利用对抗机制,在多个特征上减少特征域上的分布差异。通过缩小像素域和特征域分布差异,进一步减小领域偏移,提升雾天场景的分类识别精度。结果在真实的多样性雾天场景数据上,通过消融实验,使用像素域数据增强方法后,带有标签的清晰图像数据在风格上更趋向于带雾图像,总的分类精度提升了8.2%,相比其他的数据增强方法,至少提升了6.3%,同时在特征域上使用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相比其他的网络,准确率至少提升了8.0%。结论像素域数据增强以及多尺度特征多对抗网络结合的雾天图像识别方法,综合考虑了像素域和特征域的领域分布差异,结合了多尺度的丰富特征信息,同时使用多对抗来缩小雾天数据的领域偏移,在真实多样性雾天数据集上获得了更好的图像分类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天场景 图像识别 多尺度特征 多对抗 领域偏移
原文传递
A 4-kbit low-cost antifuse one-time programmable memory macro for embedded applications
19
作者 李弦 钟汇才 +1 位作者 贾宬 李鑫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05-109,共5页
A 4-kbit low-cost one-time programmable (OTP) memory macro for embedded application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n a 0.18-μm standard CMOS process. The area of the proposed 1.5 transistor (1.5T) OTP cell is 2.13... A 4-kbit low-cost one-time programmable (OTP) memory macro for embedded application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n a 0.18-μm standard CMOS process. The area of the proposed 1.5 transistor (1.5T) OTP cell is 2.13 μm2, which is a 49.3% size reduction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ly reported cells. The 1.5T cell is fabricated and measured and shows a large programming window without any disturbance. A novel high voltage switch (HVSW) circuit is also proposed to make sure the OTP macro, implemented in a standard CMOS process, works reliably with the high program voltage. The OTP macro is embedded in negativ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The full chip size, including the analog front-end, digital controller and the 4-kbit OTP macro, is 600 × 600 μm2. The 4-kbit OTP macro only consumes 200 × 260 μm^2. The measurement shows a 100% program yield by adjusting the program time and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core area and power consumption compared to the reported 3T and 2T OTP c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P 1.5 transistor cell high voltage switch RF1D size reduction
原文传递
Metal-to-metal antifuse with low programming voltage and low on-state resistance
20
作者 江洋 田敏 +3 位作者 龙煌 赵劼 陈率 钟汇才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82-85,共4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Ti layer, which is embedded between the insulator and top electrode, on the programm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A1-HfO2-AI antifuse. The programming voltage of the a...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impact of the Ti layer, which is embedded between the insulator and top electrode, on the programming characteristic of the A1-HfO2-AI antifuse. The programming voltage of the antiiikse with 120 A HfO2 is properly reduced from 5.5 to 4.6 V with an embedded Ti layer. Low on-state resistance (-19Ω) and low programming voltage (4.6 V) is demonstrated in the embedded Ti antifhse with 120 A H fO2 while keeping sufficient off-state reliability. The antifuse embedded with a Ti layer between the insulator and top electrod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has potential in field programmable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fuse: embedded Ti layer lower programming voltage HFO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