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BYP5导眼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岩心富氢气逸散气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李志明 刘惠民 +9 位作者 刘鹏 钱门辉 曹婷婷 杜振京 李政 包友书 蒋启贵 徐二社 孙中良 刘雅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9-988,共10页
BYP5导眼井是为探索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深洼带较高热演化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含油气性而部署的一口取心井,取心段深度介于4267.0~4338.1 m。为揭示取心段含油气性特征,开展了典型样品冷冻密闭碎样热解和岩心逸... BYP5导眼井是为探索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深洼带较高热演化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含油气性而部署的一口取心井,取心段深度介于4267.0~4338.1 m。为揭示取心段含油气性特征,开展了典型样品冷冻密闭碎样热解和岩心逸散气的收集定量与组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取心段总体是一套富有机质、富碳酸盐矿物的优质烃源岩,成熟度(Ro)约1.2%,热演化过程中应曾发生了高效生排烃作用,导致其现今游离烃(S1)和氢指数(IH)均较低;岩心逸散烃气含量总体不高,主要介于0.001~0.01 cm^(3)/g,均值为0.005 cm^(3)/g,逸散烃气相对高值段与热解游离烃(S1)相对高值段基本一致;逸散气组分主要由CH_(4)、CO_(2)、H_(2)、C_(2)H_(6)组成,其中H_(2)摩尔百分数介于1.08%~19.23%,平均7.09%,具有富氢气特征。H_(2)与CO_(2)具有明显正相关性,与CH_(4)具有明显负相关性;逸散气应属原位滞留的气体,氢气的形成可能与有机质热解过程中异质键的裂解和去甲基化作用有关,建议加强有机质热裂解成因天然氢气的形成机制、地质勘查与评价研究,为该类型天然氢气的勘探部署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氢气 岩心逸散气 沙三下亚段 古近系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油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2
作者 姜龙燕 钱门辉 +4 位作者 何发岐 齐荣 尹超 张毅 占小刚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95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段具有埋深浅、油质轻、油井产能变化大、资源潜力大的特点,明确油藏的富集主控因素是进行高效勘探的关键。根据富县地区长7页岩段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岩心、测井、地...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段具有埋深浅、油质轻、油井产能变化大、资源潜力大的特点,明确油藏的富集主控因素是进行高效勘探的关键。根据富县地区长7页岩段铸体薄片、物性、扫描电镜等测试分析结果,结合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区长7段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主控因素展开讨论。研究区长7段广泛发育灰色—深灰色—灰黑色烃源岩,其岩性为泥岩和泥页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Ⅱ_(2)型,源岩的镜质体反射率(R_(o))值为0.81%~1.1%,生烃能力强。砂岩储层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以粒内孔、残余粒间孔、溶蚀孔隙和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致密,孔隙度主要分布在2.0%~16.0%之间,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1~1.20)×10^(-3)μm^(2)之间。砂岩夹层的物性以及距离断裂的远近影响储层的含油性:储层粒度越粗、物性越好,含油气性也越好。储层物性受控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物性最好,河口坝微相次之;二是成岩作用,早成岩期绿泥石强胶结及方解石弱胶结有助于物性甜点的形成。断层的发育和断层性质对富县地区长7页岩油的富集至关重要。统计发现,当断层断距超过10 m且井筒距断裂在1 km以内时,难以获得工业油流;当断距小于7 m且井筒距离大断裂超过1 km以上时,容易获得工业油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成岩作用 断层 延长组7段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页岩不同赋存状态的可溶有机质定量表征 被引量:50
3
作者 钱门辉 蒋启贵 +4 位作者 黎茂稳 李志明 刘鹏 马媛媛 曹婷婷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8-286,共9页
湖相页岩中可溶有机质可分为游离态、吸附态以及互溶态。不同赋存状态可溶有机质定量研究对油气资源评价、页岩油可动性、烃源岩生烃机理及油气赋存机理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极性溶剂的组合,对中国东部2种不同岩相的湖相页岩进... 湖相页岩中可溶有机质可分为游离态、吸附态以及互溶态。不同赋存状态可溶有机质定量研究对油气资源评价、页岩油可动性、烃源岩生烃机理及油气赋存机理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同极性溶剂的组合,对中国东部2种不同岩相的湖相页岩进行了逐次分级抽提,获取了游离态、干酪根吸附—互溶态以及矿物表面吸附态等3种不同赋存状态的可溶有机质含量,并对不同赋存状态的可溶有机质进行地球化学组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湖相页岩中干酪根吸附—互溶态可溶有机质占有较大比例,其次为游离态有机质。游离态可溶有机质主要以轻质组分为主,压裂有利于轻质组分的析出。干酪根吸附—互溶态可溶有机质主要以中—重质组分为主,同时含有部分轻质组分。岩石矿物表面吸附的可溶有机质主要以含氧杂原子化合物为主。相比纹层不发育的块状页岩,纹层状页岩中游离态可溶有机质占有比例更高,更有利于页岩油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烃 赋存状态 逐次抽提 页岩油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页1井风城组页岩含油性与烃类赋存状态 被引量:18
4
作者 钱门辉 王绪龙 +3 位作者 黎茂稳 李志明 冷筠莹 孙中良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93-703,共11页
页岩含油性评价以及烃类赋存状态是页岩油甜点评价与优选的关键,以玛页1井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多温阶热解、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开展页岩含油性评价以及烃类赋存状态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城组页岩油甜点层优... 页岩含油性评价以及烃类赋存状态是页岩油甜点评价与优选的关键,以玛页1井下二叠统风城组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热解、多温阶热解、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开展页岩含油性评价以及烃类赋存状态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风城组页岩油甜点层优选。研究表明,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主要为3类岩相组合,风二段烃源岩品质相对最好,风一段烃源岩品质一般,风三段烃源岩品质相对较差,有机质显微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处于成熟阶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油物质基础,纵向上风城组页岩可划分为6个含油性较好的甜点层,风二段顶部以及中部纹层状长英质页岩发育段的含油性最好,烃类赋存状态主要为游离态,游离油占总油80%以上,游离油主要赋存于粒间孔和层理缝中,呈连续分布状,具备较好的含油性基础和可动资源前景,研究成果为风城组页岩油下一步的勘探部署与有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玛页1井 风城组 页岩油 含油性 烃类赋存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岩心样品烃类散失特征与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钱门辉 黎茂稳 +3 位作者 蒋启贵 李志明 陶国亮 鲍云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7-504,514,共9页
游离烃含量是页岩油资源评价中最关键参数之一,但由于烃类散失的影响,实验测得的游离烃含量往往与真实含量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含油性评价结果“失真”。为研究含油泥页岩烃类散失过程,获取烃类散失量及校正系数,本文利用成熟度相近、不... 游离烃含量是页岩油资源评价中最关键参数之一,但由于烃类散失的影响,实验测得的游离烃含量往往与真实含量差异较大,从而导致含油性评价结果“失真”。为研究含油泥页岩烃类散失过程,获取烃类散失量及校正系数,本文利用成熟度相近、不同岩相的新鲜含油岩心样品,对不同放置时间后样品的烃类残留量及残留组分开展实验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认为,页岩样品烃类散失分早期快速散失和后期缓慢散失2个过程,挥发组分主要为C_(13)—C_(15)以前的低碳数烃类,中质—重质组分受影响较小;储集物性条件及原始含油量共同控制了烃类散失量及散失过程。原始含油量越高、储集物性越好的泥页岩样品烃类散失量越大,因此,在评价储集物性好的高含油的页岩油“甜点”段时,更需要注意原始烃含量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散失 轻烃恢复 游离烃含量 含油性评价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钱门辉 侯读杰 +1 位作者 蒋启贵 郑伦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2-185,共4页
以黄岩14-1-1井为例,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类型一以镜质组为主,类型二以壳质组+腐泥组为主。2种类型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类型一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液态烃为主,类型二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气态烃... 以黄岩14-1-1井为例,西湖凹陷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可以划分为2种类型:类型一以镜质组为主,类型二以壳质组+腐泥组为主。2种类型煤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类型一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液态烃为主,类型二烃源岩生烃产物以气态烃为主,2种类型的煤系烃源岩纵向和横向上差异性分布导致了西湖凹陷油气藏表现为上油下气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组分 生烃母质 煤系烃源岩 西湖凹陷 东海陆架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体系下页岩生烃组分动力学研究:以渤南洼陷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钱门辉 蒋启贵 +4 位作者 李志明 黎茂稳 马媛媛 申宝剑 仰云峰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9-157,共9页
页岩生烃组分及气油比演化特征对页岩油资源评价及可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单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结合Kinetics生烃动力学专用软件,对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低熟泥页岩进行了开放体系条件下生烃组分动力学模拟,对该区页岩不同演... 页岩生烃组分及气油比演化特征对页岩油资源评价及可动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单冷阱热解气相色谱仪,结合Kinetics生烃动力学专用软件,对渤南洼陷沙三下亚段低熟泥页岩进行了开放体系条件下生烃组分动力学模拟,对该区页岩不同演化阶段生烃产物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干气(C_1)、湿气(C_2~C_4)、轻质烃(C_5~C_(14))及重质烃(C_(15+))组分动力学参数活化能E_i和频率因子A,并将页岩动力学参数进行地质过程外推应用,结合渤南洼陷埋藏史与热史,对该区页岩油生烃史,气油比等生烃特征进行了计算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色谱 烃源岩 组分动力学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页岩三维定量荧光分析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钱门辉 蒋启贵 +2 位作者 黎茂稳 李志明 刘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1-318,共8页
泥页岩含油性评价是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基础。利用三维定量荧光分析,可以对泥页岩样品的含油性进行快速评价。而由于轻烃散失及泥页岩低孔渗特性的影响,以往针对常规油气建立的三维定量荧光分析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泥页岩样品分析... 泥页岩含油性评价是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的基础。利用三维定量荧光分析,可以对泥页岩样品的含油性进行快速评价。而由于轻烃散失及泥页岩低孔渗特性的影响,以往针对常规油气建立的三维定量荧光分析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泥页岩样品分析。通过溶剂萃取时间、粒径大小及超声辅助等因素的对比条件实验,确定了泥页岩三维定量荧光分析技术的前处理方法及分析流程,并在江汉盆地页岩油专探井取心段进行了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井潜江组三段四亚段(潜34)10韵律及潜四段下亚段(潜34)6韵律和15韵律整体含油较高,是有利的页岩油目的层段。对比岩石热解结果,两种方法反映了一致的含油性变化趋势,说明三维定量荧光分析是一种快速、可信的含油性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处理 三维定量荧光 含油性评价 页岩油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定量表征技术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18
9
作者 蒋启贵 黎茂稳 +5 位作者 钱门辉 李志明 李政 黄振凯 张彩明 马媛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2-849,共8页
页岩中滞留油存在着多种赋存形式,其中只有游离油才是天然弹性能量开采方式下页岩油产能的有效贡献者。但是,如何对页岩中游离油与吸附油含量进行定量表征以及如何明确它们与周缘介质的相互关系,目前并没有现成的研究方法。该文通过对现... 页岩中滞留油存在着多种赋存形式,其中只有游离油才是天然弹性能量开采方式下页岩油产能的有效贡献者。但是,如何对页岩中游离油与吸附油含量进行定量表征以及如何明确它们与周缘介质的相互关系,目前并没有现成的研究方法。该文通过对现有Rock-Eval热解和热解色谱方法进行改进,结合样品溶剂抽提前后热解对比实验和不同类型样品的综合分析,建立了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油热释法定量表征方法。利用新建立的方法对济阳坳陷页岩油专探井岩心样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页岩吸附油含量与有机质丰度成正比,而干酪根吸附—互溶能力随热成熟度增加而降低;同时,页岩体系内游离油/吸附油比值与有机碳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表明干酪根不是液态游离烃赋存的主要场所。因此,建立的方法可以作为页岩油赋存机理研究和页岩含油性快速评价的实用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释烃 游离油 吸附油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探井现场地质评价实验流程与技术进展 被引量:23
10
作者 蒋启贵 黎茂稳 +7 位作者 钱门辉 鲍云杰 刘鹏 陶国亮 马晓潇 李志明 曹婷婷 吴世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1-582,共12页
页岩油勘探钻完井过程中需要及时对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的可动性进行快速评价,而已有的现场评价技术主要适用于常规砂岩储层,难于满足页岩非均质性描述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针对性的实验技术序列。根据页岩油探井现场快速地质评价客观需求... 页岩油勘探钻完井过程中需要及时对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的可动性进行快速评价,而已有的现场评价技术主要适用于常规砂岩储层,难于满足页岩非均质性描述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针对性的实验技术序列。根据页岩油探井现场快速地质评价客观需求,结合实验仪器的客观技术指标,提出了现场实验项目、取样保存和实验技术流程,并开展了现场技术方法实验和应用研究,研制磁流体变密度岩石总体积测试装置,解决了易松散形变页岩难于取柱塞样而无法及时获取物性参数的难题,建立了无固定形状页岩物性分析技术;采用液氮冷冻密闭粉碎制样技术避免轻烃损失,岩石热解分析数据更为真实;优化现场测试项目之间以及现场和实验室分析项目之间的衔接,实验支撑更为高效。新技术在江汉盆地潜江组、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和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七段应用效果显著,为陆相页岩油勘探快速地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需要指出,中国目前页岩油勘探现场实验技术还不完善,还没有相应的规范标准,下一步攻关方向应该是,在完善现场实验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规范的方法技术体系,搭建页岩油勘探快速地质评价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热解 实验流程 测试技术 现场实验 快速地质评价 页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彬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页岩油勘探前景探讨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志明 陶国亮 +6 位作者 黎茂稳 钱门辉 谢小敏 蒋启贵 刘鹏 鲍云杰 夏东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8-570,共13页
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彬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简称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前景,在对B-1井取心段岩心系统观察描述基础上,结合白光和荧光岩心图像扫描等资料,依据典型样品的热解、多温阶热释(解)和有机岩石学分析结果,系统评价了... 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彬长区块三叠系延长组7段3亚段(简称长73亚段)页岩油勘探前景,在对B-1井取心段岩心系统观察描述基础上,结合白光和荧光岩心图像扫描等资料,依据典型样品的热解、多温阶热释(解)和有机岩石学分析结果,系统评价了长73亚段典型岩性的含油性及其赋存形式。研究结果表明:长73亚段取心段主体是一套优质烃源层系,处于主生油窗早期阶段,黑色纹层状页岩、层状泥岩含油性好但以束缚油为主,油饱和指数OSI平均为45 mg/g(n=116),含油级别主要属中含油,不具页岩油潜力;灰褐色纹层状、薄层状及块状凝灰岩、凝灰质(泥质)粉砂岩夹层含油性好,并以游离油为主,有运移油贡献,主要赋存于微裂缝与碎屑矿物的粒间孔和粒缘缝中,油饱和指数OSI平均为200 mg/g(n=28),具有页岩油潜力。彬长区块伊陕斜坡范围区长73亚段褐灰色凝灰岩、凝灰质(泥质)粉砂岩夹层是页岩勘探的有利层段,具有一定页岩油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性 延长组 页岩油 彬长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成熟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性及赋存形式——以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罗63井和义21井沙河街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李志明 钱门辉 +5 位作者 黎茂稳 蒋启贵 刘鹏 芮晓庆 曹婷婷 潘银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8-456,466,共10页
为揭示中-低成熟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性及其赋存形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罗63井和义21井沙一段取心段为例,采用轻烃校正后的氯仿沥青"A"含量、油饱和指数(OSI)开展了含油性定量评价,采用光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 为揭示中-低成熟湖相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性及其赋存形式,以渤海湾盆地沾化凹陷渤南洼陷罗63井和义21井沙一段取心段为例,采用轻烃校正后的氯仿沥青"A"含量、油饱和指数(OSI)开展了含油性定量评价,采用光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以及多温阶热释分析技术,开展了滞留油赋存形式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含油性较好,经轻烃校正后的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和油饱和指数(OSI)分别达到1.0%以上和中等含油至油气显示级别,个别层段达到具有页岩油潜力级别;富有机质泥页岩内滞留油除以有机显微组分(沥青质体和层状藻类体等)吸附-互溶态形式赋存外,还赋存于层理缝、构造微裂缝、矿物粒间(晶间)孔隙、粒缘缝以及溶蚀孔隙内。以有机质吸附-互溶态和无机矿物吸附态赋存的重质油占总滞留油的68%~84%(平均达75%),而以游离态赋存的轻质和中质油则占总滞留油的16%~32%(平均25%)。现实可动油量(轻烃校正量与200℃热释轻质油量之和)介于0.62~1.76 mg/g(平均1.12 mg/g),可动油率(现实可动油量与总滞留油量之比)5.39%~9.10%(平均7.06%)。利用200℃时热释放的轻质油量和轻烃校正量之和,可以较合理地对富有机质泥页岩层系的页岩油资源潜力进行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性 中-低成熟 富有机质泥页岩 沙河街组 渤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甜点”段评价关键参数界限探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志明 刘雅慧 +10 位作者 何晋译 孙中良 冷筠滢 李楚雄 贾梦瑶 徐二社 刘鹏 黎茂稳 曹婷婷 钱门辉 朱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3-1467,共15页
合理确定陆相页岩油“甜点”段评价关键参数的界限,是实现经济效益开发的关键。根据陆相页岩油探井现场观测与室内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勘探开发实践成效,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页岩油“甜点”段TOC(总有机碳含量)、Ro(镜质体反射率)、... 合理确定陆相页岩油“甜点”段评价关键参数的界限,是实现经济效益开发的关键。根据陆相页岩油探井现场观测与室内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与勘探开发实践成效,系统研究了不同类型页岩油“甜点”段TOC(总有机碳含量)、Ro(镜质体反射率)、S1(游离烃含量)、孔隙度、渗透率、OSI(含油饱和度指数)以及脆性矿物含量等关键参数的界限。研究表明:①源-储一体的混积型和页岩型页岩油“甜点”段TOC最低门限应大于1.0%或2.0%,最高门限值不宜超过6.0%。②盐水-咸水、咸化-半咸水和微咸水-淡水湖盆地烃源层系页岩油“甜点”段Ro最低门限分别为0.50%,0.60%和0.80%。③S1受分析样品处置方式等因素影响,建议“甜点”层段TOC下限取1.0%时,“甜点”段常规热解S1和密闭冷冻碎样热解S1下限分别取1.0 mg/g和2.0 mg/g。当“甜点”层段TOC下限取2.0%时,“甜点”段常规热解S1和密闭冷冻碎样热解S1下限分别取2.0 mg/g和4.0 mg/g。④夹层型页岩油“甜点”段的孔隙度和渗透率最低门限分别为5.0%和0.01×10^(-3)μm^(2)。纹层状、层状构造及裂缝发育的页岩型和混积型页岩油“甜点”段孔隙度和水平渗透率最低门限分别为4.0%和0.01×10^(-3)μm^(2)。⑤页岩型和混积型页岩油“甜点”段,OSI取值下限为100 mg/g或200 mg/g。夹层型页岩油“甜点”段,OSI取值下限为300 mg/g或400 mg/g。⑥页岩油“甜点”段脆性矿物含量下限为65.0%。研究结果可为低油价时期页岩油勘探开发聚焦到真正的页岩油“甜点”段并实现规模效益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值 关键参数 “甜点”段 烃源层系 页岩油 陆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可动性分子地球化学评价方法——以济阳坳陷页岩油为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蒋启贵 黎茂稳 +5 位作者 马媛媛 曹婷婷 刘鹏 钱门辉 李志明 陶国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9-854,共6页
目前,对于页岩油的可动性评价还没有规范的方法和标准,常使用热解S_1、S_1/w(TOC)及中值孔喉半径等多参数的组合并结合勘探开发实际来进行综合表征,相关地质解释理论依据相对缺乏。通过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岩心样品的实验分析及研究,利用... 目前,对于页岩油的可动性评价还没有规范的方法和标准,常使用热解S_1、S_1/w(TOC)及中值孔喉半径等多参数的组合并结合勘探开发实际来进行综合表征,相关地质解释理论依据相对缺乏。通过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岩心样品的实验分析及研究,利用页岩油分子组成与页岩含油性及页岩油赋存空间的耦合关系,建立了表征页岩油可动性的分子地球化学评价参数模型。研究表明,当∑nC_(20^-)/∑nC_(21^+)比值小于1时,页岩孔喉中值半径一般大于20 nm,此时,热解S_1一般大于3 mg/g,S_1/w(TOC)>100 mg/g,且随S_1、S_1/w(TOC)及页岩孔喉中值半径的增大,∑nC_(20^-)/∑nC_(21^+)比值基本不变,反映了页岩孔喉半径达到一定级别后,喉道中大、小烃类分子扩散运动不受扩散能垒的影响,孔喉道中页岩油分子组成相对均质,页岩油可动性强;当∑nC_(20^-)/∑nC_(21^+)比值大于1时,页岩孔喉中值半径一般小于20 nm,此时热解S_1一般小于3 mg/g,S_1/w(TOC)<100 mg/g,且随S_1、S_1/w(TOC)及页岩孔喉中值半径的减少,∑nC_(20^-)/∑nC_(21^+)比值快速升高,反映了页岩孔喉半径小于一定级别后,大分子烃类组分在喉道中扩散运动受到扩散能垒的抑制,页岩油可动性差,易流动的主要是低分子量烃,此时页岩游离油含量也较低。济阳坳陷页岩油流动孔喉下限半径在20 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组成 孔喉半径 扩散能垒 分子地球化学 页岩油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探讨--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志明 孙中良 +9 位作者 黎茂稳 曹婷婷 钱门辉 马晓潇 刘鹏 鲍云杰 蒋启贵 陶国亮 张隽 芮晓庆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67-775,共9页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 陆相基质型页岩油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油增储上产的主力页岩油类型。鉴于成熟度是控制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分布的重要因素,在分析我国典型陆相不同有机质类型富有机质泥页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基础上,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为例,探讨了陆相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成熟度界限。陆相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有机质类型越好,其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_(o)值抑制程度越显著。东营凹陷的洼陷区沙三下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现今真实成熟度(等效镜质体反射率EqVR_(o))主要介于0.69%~1.05%,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EqVR_(o)值则主要介于0.74%~1.20%;综合地质与工程甜点条件的剖析,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基质型页岩油甜点区的现今真实成熟度EqVR_(o)值为0.74%~1.20%,4个洼陷的深洼区均具有良好的基质型页岩油商业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界限 基质型页岩油 甜点区 沙三下—沙四上亚段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间页岩油形成有利条件与地质甜点评价关键参数--以潜江凹陷潜江组潜3^4-10韵律为例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志明 钱门辉 +8 位作者 黎茂稳 蒋启贵 吴世强 鲍云杰 曹婷婷 陶国亮 刘鹏 徐二社 刘伟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3-523,共11页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潜3^4-10韵律盐间细粒沉积岩是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系。基于页岩油专探井/兼探井取心段分析结果与前人资料,阐述潜3^4-10韵律盐间细粒沉积岩总体是一套好—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以腐泥组无定形体组分为主,类型主要...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潜3^4-10韵律盐间细粒沉积岩是页岩油勘探开发有利层系。基于页岩油专探井/兼探井取心段分析结果与前人资料,阐述潜3^4-10韵律盐间细粒沉积岩总体是一套好—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以腐泥组无定形体组分为主,类型主要为Ⅱ1、Ⅰ型,现今处于生排油高峰期;其储集条件优越,与国内外主要页岩油产层储集条件相当,尤以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相最佳;盐间细粒沉积岩上部和下部连续分布的厚层盐岩构成了盐间页岩油优质的顶板和底板封盖层。潜34-10韵律盐间细粒沉积岩层系发育层内侧向运移富集型和原位—近源聚集富集型2类页岩油,前者发育于王场背斜构造带,后者发育于蚌湖洼陷的深洼与南斜坡带。提出了2类页岩油富集类型的地质甜点评价关键参数与指标,为潜江凹陷其他盐间细粒沉积层系页岩油勘探开发评价提供依据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烃源岩 甜点评价 页岩油 潜江组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泥页岩中可动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强 李志明 +5 位作者 钱门辉 蒋启贵 曹婷婷 刘鹏 鲍云杰 陶国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6-652,共7页
针对泥页岩基质型页岩油有效开发面临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典型含油泥页岩样品为例,开展了地层温度下密闭压裂改造后一定负压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吞吐萃取可动油实验研究。实... 针对泥页岩基质型页岩油有效开发面临的问题,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典型含油泥页岩样品为例,开展了地层温度下密闭压裂改造后一定负压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吞吐萃取可动油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揭示:地层温度与一定负压下仅微量轻质组分(<C15)可流动;在相同地层温度与流体压力下,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吞吐作用时间增长,可动油主要组分的碳数呈现增高趋势;随着流体压力的增大,超临界二氧化碳吞吐萃取可动油量显著提高,不仅以游离态赋存的轻质油组分和中质油组分被有效萃取出来,而且部分以束缚态(吸附—互溶态)赋存的重质组分也被萃取出来。超临界二氧化碳技术在提高泥页岩基质型页岩油采收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地层温度 压力 泥页岩 页岩油 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L69井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取心段页岩油勘探有利层段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志明 陶国亮 +6 位作者 黎茂稳 蒋启贵 曹婷婷 刘鹏 钱门辉 谢小敏 李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47,共12页
为探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L69井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取心段页岩油勘探有利层段,对L69井沙三下亚段取心段典型岩相样品和获工业页岩油产量的XYS9井沙三下亚段取心段典型岩相样品,开展了常规热解和多温阶热释法分析,... 为探讨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L69井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沙三下亚段)取心段页岩油勘探有利层段,对L69井沙三下亚段取心段典型岩相样品和获工业页岩油产量的XYS9井沙三下亚段取心段典型岩相样品,开展了常规热解和多温阶热释法分析,对比研究其含油性与不同赋存形式油含量特征,结合其他影响页岩油产量的因素综合评价页岩油勘探有利层段。结果表明:L69井埋深3 040. 35~3 072. 10 m富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段,其游离油总量尤其是轻烃校正后游离油S1-1含量显著低于获工业页岩油产量的XYS9井沙三下亚段的含量,并且油饱和指数(OSI)均值仅为67 mg/g,不具有页岩油勘探潜力;埋深3 116. 90~3 126. 70 m含有机质纹层状泥质灰岩段,虽其油饱和指数(OSI)均在100 mg/g以上,平均达204 mg/g(样品数n=8),但游离油总量和轻烃校正后游离油S1-1含量显著低于获工业页岩油产量的XYS9井沙三下亚段的含量,页岩油勘探潜力较低;埋深2 994. 10~3 010. 90 m富有机质层状泥质灰岩、灰质泥岩段,其游离油总量尤其是轻烃校正后游离油S1-1含量和油饱和指数(OSI),与获工业页岩油产量的XYS9井沙三下亚段的含量基本相近或相等,并且该层段微裂缝发育、具异常压力、脆性矿物含量高和存在成熟运移油的贡献,为页岩油勘探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走滑构造带 郯庐断裂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潜3^4油组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与物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文明 蒋启贵 +6 位作者 刘伟新 陶国亮 张文涛 钱门辉 曹婷婷 鲍云杰 李志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5-574,共10页
以X衍射、薄片、常规扫描电镜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三维孔隙重构等手段,结合压汞及氮气吸附孔体积定量分析,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潜3~4油组页岩油储层微观结构及与物性的关系。按矿物含量的高低,把储层划分为云质泥岩、泥质... 以X衍射、薄片、常规扫描电镜及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FIB三维孔隙重构等手段,结合压汞及氮气吸附孔体积定量分析,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盐间潜3~4油组页岩油储层微观结构及与物性的关系。按矿物含量的高低,把储层划分为云质泥岩、泥质云岩及含泥云岩三大类。该储层矿物组成、结构非均质性强,常规柱孔隙度变化大,在1%~13%之间。其中云质泥岩孔隙度低,泥质云岩、含泥云岩孔隙度高,钙芒硝含量高的泥岩孔隙度较低。储层微观结构变化大,云质泥岩具定向排列结构,以狭长状或扁平状微孔隙为主;孔径小,以直径20~50 nm的孔隙体积为主,最大连通喉道小,在22~42 nm之间。泥质云岩以残余粒间孔及粒间充填的黏土片间孔为主,孔径变大,以直径20~80 nm的孔隙体积为主,最大连通喉道变化大,在16~158 nm之间。含泥云岩以均匀晶粒结构、多边形等轴状晶间微孔为主;孔径大,以直径80~180 nm的孔隙体积为主,最大连通喉道大,在158~196 nm。云质泥岩、泥质云岩、含泥云岩的孔隙连通分别具有"缝—缝、孔—缝、孔—孔相连"的特征,含泥云岩孔隙度大、连通喉道宽、孔隙结构优,具最好的页岩油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组成 孔隙度 微观结构 页岩油储层 潜江组 潜江凹陷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南洼陷页岩生烃组分动力学分析及其对页岩油气勘探的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蒋启贵 申宝剑 +3 位作者 仰云峰 李志明 马媛媛 钱门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1-239,共9页
中国东部古近系页岩层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成烃生物以浮游藻为主,主要为Ⅰ型有机质。利用热解色谱仪对Ⅰ型有机质进行了烃源岩生烃组分动力学分析,并结合热史外推地质过程,对渤南洼陷烃源岩层段页岩油气生成潜力、组分及含油饱和度... 中国东部古近系页岩层系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成烃生物以浮游藻为主,主要为Ⅰ型有机质。利用热解色谱仪对Ⅰ型有机质进行了烃源岩生烃组分动力学分析,并结合热史外推地质过程,对渤南洼陷烃源岩层段页岩油气生成潜力、组分及含油饱和度进行了研究。渤南洼陷沙三中亚段烃源岩层系轻烃及重烃生烃转化率分别为31.1%和43.8%,已进入主生油期,如排烃不畅,则层系油饱和指数为273.24,有一定的页岩油潜能,但油质重,不利于页岩油开发;沙三下亚段(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层系轻烃及重烃生烃转化率分别为73%和83.5%,原油已大量生成,甲烷生烃转化率为33.2%,已进入大量生成甲烷阶段,湿气生烃转化率为58.1%,是生成湿气的高峰,如排烃不畅,则层系油饱和指数达571.17,且油气并存,弹性驱动力强,是页岩油开发重要目标区;沙四中及下亚段,生油已结束,是甲烷生成高峰期,如排烃效率低,已生成的原油将会裂解,除非形成超压体系,此时烃源岩层系主要是以气为主,应以页岩气勘探开发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烃组分动力学 含油饱和度 页岩油气 烃源岩 沙河街组 渤南洼陷 沾化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