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一华 张锦 +3 位作者 蒋玉娇 门冰欣 胡娜娜 张亚苹 《中国循环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条主要冠状动脉存在CTO病变的患者30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条主要冠状动脉存在CTO病变的患者30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Rentrop标准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n=109)和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n=19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系统性免疫炎症指数(SII)、脂蛋白(a)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显著高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淋巴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显著低于侧支循环形成良好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水平升高(OR=1.004,95%CI:1.003~1.006)、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OR=1.546,95%CI:1.038~2.301)均与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独立相关(P均<0.05)。结论:SII、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独立相关,可能是CTO病变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 侧支循环 危险因素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一华 蒋玉娇 +3 位作者 门冰欣 胡娜娜 张亚苹 张锦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9期816-820,共5页
铁死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铁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物积累为特征的细胞死亡过程,涉及铁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三个过程。细胞内铁超载可通过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途径对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造成... 铁死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是一种铁依赖的、以脂质过氧化物积累为特征的细胞死亡过程,涉及铁代谢、脂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三个过程。细胞内铁超载可通过脂质过氧化、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途径对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就HFpEF与铁死亡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性进行概述,为进一步研究HFpEF发病机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期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铁超载 氧化应激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蒋玉娇 王一华 +4 位作者 胡淑文 门冰欣 胡娜娜 张亚苹 张锦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2期1084-1089,共6页
目的针对现有冠心病预测模型在年轻人群中适用性不佳的问题,探讨早发冠心病(P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PCHD风险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连续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疑诊为冠心病的年轻患者共130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 目的针对现有冠心病预测模型在年轻人群中适用性不佳的问题,探讨早发冠心病(P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PCHD风险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方法连续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疑诊为冠心病的年轻患者共130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PCHD组(745例)和非冠心病(NCHD)组(560例),以8∶2比例随机纳入训练集与验证集。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使用LASSO回归初筛危险因素,在训练集中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继而构建PCHD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进行模型验证及评价。结果LASSO回归共筛选出22个非零系数,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低水平载脂蛋白AI(ApoAI)、脂蛋白a[Lp(a)]、随机葡萄糖(RG)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是PCH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PCHD列线图模型,ROC曲线显示训练集AUC=0.786,(95%CI 0.758~0.813),验证集AUC=0.796,(95%CI 0.742~0.849)。Hosmer-Lemeshow显示,训练集(P=0.795)和验证集(P=0.558)的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良好。DCA显示使用该模型进行临床决策时,当训练集和验证集阈概率处于8%~72%和8%~60%时,患者净获益>0。结论在有冠心病相关症状的年轻人群中,基于男性、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家族史、ApoAI、Lp(a)、RG及AST构建的PCHD风险预测模型在区分度、较准度及临床适用性方面均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心血管疾病 年轻人群 风险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一华 蒋玉娇 +3 位作者 门冰欣 胡娜娜 张亚苹 张锦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75-680,共6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通过抑制泡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细胞和炎症、抑制氧化应激在AS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SCFAs对AS的具体影响及... 动脉粥样硬化(AS)所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s)通过抑制泡沫细胞活性、调节免疫细胞和炎症、抑制氧化应激在AS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SCFAs对AS的具体影响及作用机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SCFAs的一般特性、SCFAs在AS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干预SCFAs防治AS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短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氧化应激信号通路
5
作者 胡娜娜 门冰欣 +3 位作者 张亚苹 王一华 蒋玉娇 张锦 《生命的化学》 CAS 2024年第12期2235-2244,共10页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IHD的有效治疗策略包括通过药物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血运重建。然而,这些血运重建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IHD的有效治疗策略包括通过药物溶栓、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进行血运重建。然而,这些血运重建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MIRI是IH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挑战,目前尚无针对MIRI的既定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导致MIRI的关键因素,在MIRI相关的细胞死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总结了氧化应激在MIRI中的作用,并介绍了MIRI中抑制和加剧氧化应激的相关信号通路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发现为进一步探索MIRI的发病机制以及制定更有效的IHD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原文传递
预后营养指数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张亚苹 陈丽蓉 +5 位作者 胡娜娜 蒋玉娇 王一华 门冰欣 刘永铭 张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6期30-36,共7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3月—2024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的中老年EH患者30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IMT...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厚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3月—2024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老年心血管科住院的中老年EH患者30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IMT增厚情况将患者分为增厚组及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中老年EH患者C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309例中老年EH患者中,检出CIMT增厚136例(44.01%)。增厚组年龄大于正常组,入院时心率慢于正常组,高血压分级、有脑血管病史者占比、肌酐、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正常组,总蛋白、白蛋白、三酰甘油(TG)、PNI低于正常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房横径(LATD)、左心房上下径(LASID)大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9,95%CI(1.018~1.102)〕、入院时心率〔OR=0.974,95%CI(0.949~0.999)〕、血钠〔OR=0.856,95%CI(0.740~0.991)〕、PNI〔OR=0.857,95%CI(0.769~0.956)〕是中老年EH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EH伴CIMT增厚患者PNI降低,PNI是中老年EH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 预后营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