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孟建华 高怡瑾 +3 位作者 陆凤娟 陆翠娥 王宏胜 李军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180-183,共4页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治疗失败 原因分 发达国家 治疗疗效 恶性肿瘤 儿童时期 联合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中微量杂质氟元素的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陆翠娥 《无机盐工业》 CAS 1999年第3期30-31,共2页
对磷酸中微量氟元素的控制进行了实验,选择出有效的脱氟剂和脱氟工艺条件,并成功地用于生产实际。使磷酸中的氟含量由10×10-6~25×10-6降至1×10-6以下。
关键词 磷酸 脱氟剂 微量杂质 氟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皮肤科门诊用药分析
3
作者 阙敏 周莲宝 陆翠娥 《上海医药》 CAS 2010年第4期182-184,共3页
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会给患者造成机体不适和心理压力,而对其及时治疗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关于皮肤科用药情况的分析较少,且大多为成人患者的用药数据,至于儿童皮肤科用药分析的报道更少。本文统计复旦大学... 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会给患者造成机体不适和心理压力,而对其及时治疗则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关于皮肤科用药情况的分析较少,且大多为成人患者的用药数据,至于儿童皮肤科用药分析的报道更少。本文统计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9年1-6月的皮肤科用药资料,探讨儿科医院皮肤科门诊用药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皮肤科门诊 用药分析 成人患者 临床合理用药 皮肤科用药 2009年 心理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横筋膜阻滞对3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VAS及术后恢复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康焕菊 曹苏 陆翠娥 《中外医疗》 2020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探究腹横筋膜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方法方便选取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自控镇痛静脉泵镇痛,观察组采用腹横筋膜阻滞法镇痛,对... 目的探究腹横筋膜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方法方便选取从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就诊的71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自控镇痛静脉泵镇痛,观察组采用腹横筋膜阻滞法镇痛,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6 h、24 h静息时VAS评分分别为(3.1±1.7)分、(2.5±1.6)分、(1.7±0.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4、2.182、1.982, 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h、6 h、24 h咳嗽时VAS评分分别为(4.7±2.3)分、(4.1±1.2)分、(3.5±1.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1、2.824、1.818,P<0.05);观察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0.5±12.5)h、下床活动时间(33.6±12.7)h以及进食时间(43.1±11.5)h,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8、2.973、3.234,P<0.05);观察组(15.79%)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P<0.05)。结论腹横筋膜阻滞法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表现出较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好,预后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横筋膜阻滞 VAS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在无痛EBUS-TBNA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佘庆 陆翠娥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在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淋巴结活检的患...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麻醉在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行无痛纤维支气管镜肺淋巴结活检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分别观察麻醉前(t0)、插气管镜时(t1)、插气管镜后30 min(t2)、检查结束后(t3)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比较麻醉起效时间、镜检时间、苏醒时间。结果:A组患者t1时血压、心率明显升高,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均P<0.05),t2时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均P<0.05),t3时恢复正常。B组患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B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A组(均P<0.05)。结论:无痛EBUS-TBNA前雾化吸入利多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丙泊酚静脉泵注,具有相对较高的安全性,能有效提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利多卡因 丙泊酚 右美托咪定 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蛋白激酶C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与NR1磷酸化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刘玥 周瑜 +5 位作者 陆翠娥 张伟 侯百灵 刘明 顾小萍 马正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 评价脊髓蛋白激酶C(PKC)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其与含R1亚基NMDA受体(NR1)磷酸化的关系.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 目的 评价脊髓蛋白激酶C(PKC)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及其与含R1亚基NMDA受体(NR1)磷酸化的关系.方法 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22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Ⅰ组)、瑞芬太尼组(R组)、Gt7874+切口痛组(G组)和G67874+瑞芬太尼组(G+R组).除C组外均做右足底切口痛模型,R组和G+R组切皮同时经皮下输注瑞芬太尼(0.04 mg/kg,1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30 min,G组和G+R组术前30 min鞘内注射PKC抑制剂Gt7874 10μl(12.5 nmol溶于10 μl 10%二甲基亚砜中),余组鞘内注射10%二甲基亚砜10μl.于术前24 h、术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术侧足底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术后24 h各组随机取3只大鼠取L3-5节段右侧脊髓背角,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NR1(p-NR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R组和G+R组T1-4时、G组T3,4时MWT降低,TWL缩短,Ⅰ组、R组、G组和G+R组T3时右侧脊髓背角p-NR1表达上调(P<0.05);与Ⅰ组比较,R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G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G+R组T3,4时MWT升高,T1-4时TWL延长,R组T3时右侧脊髓背角p-NR1表达上调,G组和G+R组T3时右侧脊髓背角p-NR1表达下调(P<0.05);与R组比较,G+R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T3时右侧脊髓背角p-NR1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PKC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过程,与降低脊髓背角NR1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脊髓 哌啶类 疼痛 手术后 痛觉过敏 受体 N-甲基-D-天 冬氨酸
原文传递
糖皮质激素对焦虑大鼠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璐 殷智宇 +3 位作者 代淑红 陆翠娥 孙绕 马正良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481-484,493,共5页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在焦虑诱导的机械性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①行为学检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单次延长应激(single prolong...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在焦虑诱导的机械性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①行为学检测.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单次延长应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组(A组)、SPS模型+美替拉酮组(M组),每组8只.A组和M组给予大鼠SPS进行造模,M组在SPS造模之前1h腹腔注射25 mg/kg美替拉酮.在SPS造模后1d进行高架十字迷宫检测3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同时在SPS前1 d(T0)及SPS后1 d(T1)、4 d(T2)、7 d(T3)、14 d(T4)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②Western blot检测.共48只大鼠,A组在T0、T1、T3、T4时点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的表达,每个时间点3只;在T1、T2、T3、T4时点取各组大鼠脊髓进行GR蛋白表达检测,每组3只.结果 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A组大鼠进入开放臂次数[(4.6±1.5)次]和开放臂停留时间比[(12.0±1.9)%]显著低于C组[(12.3±1.8)次、(17.8±2.5)%]和M组[(9.9±1.5)次、(16.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PWMT在T1~T4时点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M组PWMT在T1~T4时点出现明显升高(P<0.05).在SPS造模之后,大鼠脊髓GR表达明显增高(P<0.05),并增高持续到造模后14 d;与A组比较,M组GR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 GCs参与了焦虑诱导的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发展,腹腔注射美替拉酮可以缓解焦虑引起的痛觉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单次延长应激 焦虑 痛觉过敏 美替拉酮 大鼠
原文传递
脊髓神经元Mas相关基因受体C在小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
8
作者 孙玉娥 雷艺珊 +2 位作者 陆翠娥 顾小萍 马正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评价脊髓神经元Mas相关基因受体C(MrgC)在小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3H/HeJ小鼠132只,8—10周龄,体重18~22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3):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MrgC高选择性激动剂牛肾... 目的评价脊髓神经元Mas相关基因受体C(MrgC)在小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3H/HeJ小鼠132只,8—10周龄,体重18~22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3):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CP组)、MrgC高选择性激动剂牛肾上腺素髓质8—22肽(BAM8—22)组(BAM组)和MrgC抗体组(MA组)。采用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含有2×105个NCTC2472纤维肉瘤细胞的α-MEM20μl制备小鼠骨癌痛模型;S组注射20μl α—MEM。S组和BCP组在接种后第14天分别定时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5μl,BAM组和MA组分别注射BAM8—228nmol/5μ1及MrgC抗体5μl。连续给药7d,1次/d。分别于接种前1d(T0)、给药前(T1)、接种后14、16、19、21d(T2-5)时(首次给药前0.5h及每次给药后2h)测定自发抬足次数(NSF)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每组于各时点随机取5只小鼠处死,取脊髓腰膨大,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神经元MrgC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BCP组、BAM组和MA组T1-5时NSF增加,MWT降低,脊髓神经元MrgC表达上调(P〈0.05);与BCP组比较,BAM组T2-5时NSF降低,MWT升高,脊髓神经元MrgC表达上调(P〈O.05),MA组T2-5时NSF增加,MWT降低,脊髓神经元MrgC表达下调(P〈O.05)。结论脊髓神经元MrgC参与了小鼠骨癌痛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G蛋白偶联 骨肿瘤 疼痛 神经元 脊髓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牛肾上腺素髓质肽8-22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
9
作者 孙玉娥 陆翠娥 +2 位作者 雷艺珊 顾小萍 马正良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02-904,共3页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Mas相关基因受体C(MrgC)高选择性激动剂牛肾上腺素髓质8-22 (BAM8-22)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雄性C3H/HeJ小鼠50只,8~ 10周龄,体重18~22 g,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Sham组(S组)、癌痛模型组BCP组...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Mas相关基因受体C(MrgC)高选择性激动剂牛肾上腺素髓质8-22 (BAM8-22)对骨癌痛小鼠痛行为的影响.方法 雄性C3H/HeJ小鼠50只,8~ 10周龄,体重18~22 g,随机分为5组(n=10):假手术Sham组(S组)、癌痛模型组BCP组:分为人工脑脊液对照组(B0组)和BAM8-22组(B1、B2、B3组).BCP组(B0 ~ B3组)小鼠右侧股骨远端骨髓腔接种含有2×105个NCTC 2472纤维肉瘤细胞的20μl α-MEM,建立骨癌痛模型;S组小鼠骨髓腔注入不含NCTC 2472细胞的20μl α-MEM.在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4天S组和B0组鞘内注射5μl人工脑脊液,B1~B3组分别鞘内注射溶于人工脑脊液的BAM8-22 0.8 nmol/5μl、2.4 nmol/5μl、8.0 nmol/5μl,连续给药7d,1次/d.各组于首次给药前0.5h及每次给药后2h检测小鼠的自发抬足次数(NSF)、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PWMT).结果 与S组[(1.80±0.20)次、(1.87±0.22)g]比较,BCP组接种后7~21 d时NSF[(14.67±2.65)次]显著增多(P=0.000),PWMT[(0.42±0.22)g]显著降低(P=0.002);与B0组[(12.38±1.12)次、(0.48±0.22)g]及14 d给药前[(12.65±1.10)次、(0.46 ±0.19)g]比较,给药后2h,B2[(7.28 ±0.82)次、(1.01±0.13)g]和B3组[(4.18±1.02)次、(1.38±0.12)g]NSF显著减少(P=0.012、0.011、0.001、0.001),PWMT显著增高(P=0.027、0.025、0.013、0.009),且B3组比B2组对痛行为学的改善更显著(P =0.007、0.031);B1组[(12.03±1.22)次、(0.51±0.16)g]给药后痛行为学无明显变化(P =0.096、0.074、0.527、0.474).结论 鞘内注射BAM8-22能够剂量依赖性改善骨癌痛小鼠的痛行为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牛肾上腺素髓质肽8-22 行为学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