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港口城市的集体记忆“码头遗产”--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22
1
作者 陆邵明 刁嘉辉 +3 位作者 赵浩林 李钊 叶荔 汪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9-49,共11页
拯救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的历史性场所有助于维系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对国内外码头遗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码头遗产是港口城市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现象。论文以上... 拯救普遍存在于保护名录之外的富有集体记忆的历史性场所有助于维系城市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本文对国内外码头遗产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码头遗产是港口城市集体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新现象。论文以上海为例,从遗产本体与语义两个方面阐述了黄浦江沿岸的近代码头遗产的要素与价值。论文指出,这些记忆场所不仅是上海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缩影,也是海派文化与都市生活图景的独特语言,建议从建筑遗存、历史场地、设施道具与图像资料等方面进行保护与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码头遗产 可识别性 多样性 记忆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蒙太奇 被引量:21
2
作者 陆邵明 王伯伟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0-125,共6页
空间设计与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通常不只是关心单个的空间场景,若干空间场景ABCD之间的结构编排:彼此空间的前后关系,即哪些先说、哪些后说等等,就如同在文学中段落与段落的前后关系、句子与句子的组织、词与词的连接。... 空间设计与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设计)通常不只是关心单个的空间场景,若干空间场景ABCD之间的结构编排:彼此空间的前后关系,即哪些先说、哪些后说等等,就如同在文学中段落与段落的前后关系、句子与句子的组织、词与词的连接。本文关注的是借用影视剧作中的蒙太奇手法来巧妙编排空间的结构顺序,来改变空间体验历程,提升空间的意义;并探讨怎样的空间蒙太奇手法,让空间主题的表现最有力,更具感染力,更具张力,有助于场所感的建立,同时也有助于增强空间体验的曲折性、丰富性与趣味性,更好地突出了空间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蒙太奇 体验 艺术感染力 场所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愁的时空意象及其对城镇人文复兴的启示 被引量:52
3
作者 陆邵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0,共9页
"记得住乡愁"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对于"乡愁"缺乏学理性的基础研究。事实上,一百年来相关文献勾勒了中国人的乡愁的本质特征,呈现了唤起乡愁的主客观要素,描绘了中国人近现代乡愁的时空意象。... "记得住乡愁"成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对于"乡愁"缺乏学理性的基础研究。事实上,一百年来相关文献勾勒了中国人的乡愁的本质特征,呈现了唤起乡愁的主客观要素,描绘了中国人近现代乡愁的时空意象。通过文本综述、调研与辨析,发现:中国人的乡愁不同于西方人的怀旧与恋地情结,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人文情怀,隐含了主体性、空间性与时间性三个特征。研究试图揭示乡愁的人文内涵,即对主体的情感、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关注,倡导全方位多维度构建跨时空的文化共同体,探索城镇人文复兴的时空路径与策略,进而实现中国城镇的人文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愁 记忆 时空性 主体性 城镇人文复兴 文化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叙事学的缘起 被引量:68
4
作者 陆邵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5-31,共7页
通过追寻、类比、分析叙事与建筑之间的互动关系、相互影响的历史与理论背景,文章探讨了建筑叙事学的概念、内容、关联学科及其对于建构空间秩序、建筑语义、文化认同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建筑叙事 空间 意义 地域文化 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叙事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特色与认同性建构探索——以上海滨水历史地段更新为例 被引量:52
5
作者 陆邵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7,共7页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 论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场所的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城市文化特色塑造的基础性的新方法"场所叙事"。论文阐述了相关的定义与内容,探索了城市文化特色与其认同性建构的场所叙事策略与路径。相比传统基于物质形象塑造模式,场所叙事更倾向于将场所中隐含的非物质的社会文化信息展现到物质空间之中,来凸显城市亚文化;同时,场所叙事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框架来建构文化认同,培育场所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论文对上海滨水历史街区"老码头"更新进行考查,从场所叙事角度,来诠释与验证其策略在历史街区重构中的适用性。本文的贡献在于为当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塑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叙事 城市文化特色 历史地段 认同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所叙事:城市文化内涵与特色建构的新模式 被引量:54
6
作者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76,共9页
如何建构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特色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将"场所叙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引入这一命题的研究之中,探索相应的场所叙事策略、路径与规律,阐述了"物体-空间-事件"的场所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记忆信息... 如何建构城市的文化内涵与特色是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将"场所叙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引入这一命题的研究之中,探索相应的场所叙事策略、路径与规律,阐述了"物体-空间-事件"的场所叙事模式及其历史记忆信息的呈现、关联与活化策略。同时,论文结合上海徐家汇地区更新案例,对地域文化整合再现的场所叙事策略进行了相应的验证与探讨,指出了应用场所叙事的注意要点。本论文的价值在于为全球语境中建构地域特色文化提供可操作的空间路径,同时为都市更新中城市文化的永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叙事 城市文化 物体-空间-事件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聚焦:记忆场所保护与活化利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陆邵明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共1页
30年来,人居环境的巨大变迁一方面成就了中国城乡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带来史无前例的“乡愁”危机。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活化好维系地方情感的记忆场所,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种共识。
关键词 活化 保护 场所 记忆 利用 聚焦 城乡现代化 城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场—事”:城市更新中码头遗产的保护再生框架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陆邵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9-114,共6页
英国码头遗产及其滨水区的保护再生实践构建了"物—场—事"的保护策略与框架体系,并得出:保护主导下的码头遗产适应性再利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更新的层面上,还要注重事件的再现与营造,从而创造一种有特质的生态的滨水生活模... 英国码头遗产及其滨水区的保护再生实践构建了"物—场—事"的保护策略与框架体系,并得出:保护主导下的码头遗产适应性再利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更新的层面上,还要注重事件的再现与营造,从而创造一种有特质的生态的滨水生活模式;同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城市语言,通过情境塑造、空间的社会实践来建构城市特色和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码头遗产 适应性再利用 “物—场—事” 英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被引量:38
9
作者 陆邵明 《规划师》 2006年第10期13-15,共3页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与景观,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人文与生态效益。对待已认定或尚未认定的工业遗产,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层面、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进行保护,挖掘工业遗产潜在的价值,正视民族发展进程中的... 工业遗产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与景观,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人文与生态效益。对待已认定或尚未认定的工业遗产,我们需要从更广泛的层面、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进行保护,挖掘工业遗产潜在的价值,正视民族发展进程中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工业景观 保护 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古典园林曲水园空间结构中的网络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陆邵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0-64,共5页
通过运用网络和语言学的一些方法与理论,揭示了上海古典园林曲水园空间结构的网络特征及其三要素:单元空间(结点)/边界/联结。正是这种网络结构中的相似性和复杂性形成了曲水园中"藏与寻"的不尽之美。如果没有这种网络系统,... 通过运用网络和语言学的一些方法与理论,揭示了上海古典园林曲水园空间结构的网络特征及其三要素:单元空间(结点)/边界/联结。正是这种网络结构中的相似性和复杂性形成了曲水园中"藏与寻"的不尽之美。如果没有这种网络系统,园子将会失去诗意的连贯性、整体性以及内在情感表达的依存。尽管这一几何模型不能解释园林中所有的复杂现象和深层意义,但是这一网络模型不仅提供了一种重新洞察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结构的手段和巧妙利用有限的土地空间资源的策略,而且为如何处理自然和人工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重构人居环境的相似性、多样性与复杂性提供一种灵活可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复杂性 网络 空间结构 环境认知 上海古典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景观重构中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的耦合路径与其界面 被引量:5
11
作者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9,共10页
探讨全球性与地方性的耦合机制对于丰富城镇地方特色建构理论及其创新发展十分必要。作为地方性的典型文本——城镇景观在我国正面临着经济一体化与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严重不协调与冲突危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全球文化的进程不可阻挡,... 探讨全球性与地方性的耦合机制对于丰富城镇地方特色建构理论及其创新发展十分必要。作为地方性的典型文本——城镇景观在我国正面临着经济一体化与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严重不协调与冲突危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全球文化的进程不可阻挡,地方文化的传承不能断裂;城镇建设不可能全盘的全球化,也不可能一味地复制传统;共时性与历时性、共性与个性或者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二者并非对立。本文在理清全球性与地方性关系的相关研究后,认为:对于全球性与地方性相互关系的认知转变与其耦合要素、策略、路径、界面的建构是应对城镇地域文化危机的必要条件,有利于规避全球文化对地方文化的负面影响,为城镇景观文化的多元共生与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 全球性 城镇景观 物品 场所 叙事 界面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结空间──传统园林艺术在现代都市聚居环境中的再现 被引量:8
12
作者 陆邵明 张慧姝 《规划师》 2001年第4期58-62,共5页
如何在现代都市聚居环境设计中再现中国传统园林艺术?许多设计师在孜孜不倦地探索这一课题。作者通过空间体验来解读传统江南园林,归纳为“情结空间”,并试图结合实践进行创作。
关键词 情结空间 江南园林 聚居环境 景观设计 园林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是废墟,还是景观?──城市码头工业区开发与设计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陆邵明 《华中建筑》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文章阐述了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一些城币码头工业区的衰落,而这些城市遗留物往往是城市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工业文明,是城币历史性地段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作者认为工业景观则是城市码头工业区再开发的价值所在。如何... 文章阐述了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一些城币码头工业区的衰落,而这些城市遗留物往往是城市的工业遗产,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工业文明,是城币历史性地段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作者认为工业景观则是城市码头工业区再开发的价值所在。如何对待这些老工业区是我们自己文明的一种度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码头工业区规划 工业景观 旧区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造激动人心的共享空间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邵明 朱健 《新建筑》 2008年第5期120-125,共6页
针对在公共建筑与综合体设计课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应制定详细策略以塑造激动人心的共享空间。通过一些案例分析来具体阐述,如通过空间事件、形态元次、性格等要素的编排,可以建构空间中激动人心的高潮,引导积极的交往活动。
关键词 激动人心 共享空间 高潮 编排 积极生活 空间-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现代化变迁中的城市文化密码探寻 被引量:3
15
作者 陆邵明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3-58,共6页
城市文化的塑造与传承需要密码。上海作为一个以港兴市的城市,演绎了从"滩"的自然景观到"港"的都市景观,超越了既有地理框定的文化景观。近代码头遗产是上海都市文化进程的一个密码和象征符号。基于文献综述、基地... 城市文化的塑造与传承需要密码。上海作为一个以港兴市的城市,演绎了从"滩"的自然景观到"港"的都市景观,超越了既有地理框定的文化景观。近代码头遗产是上海都市文化进程的一个密码和象征符号。基于文献综述、基地考察,从历史物像、场所与事件等三条基因链,来探索这一城市密码的文化内涵、表征体系与历史价值。码头遗产这一密码的可编辑性对于海派文化遗存的再生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码头遗产 城市文化 密码 集体记忆 物-场-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以无锡市环城四座公园的景观规划为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陆邵明 张慧姝 《中国园林》 2003年第5期22-25,共4页
以无锡市环城四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探讨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宗旨为:水脉、绿脉、文脉,三脉合一其中水脉、绿脉是古运河的生态主体、景观空间载体,文脉则是体现古运河的精髓、底蕴景观时间的载体,三脉融为一体才能再... 以无锡市环城四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探讨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宗旨为:水脉、绿脉、文脉,三脉合一其中水脉、绿脉是古运河的生态主体、景观空间载体,文脉则是体现古运河的精髓、底蕴景观时间的载体,三脉融为一体才能再创古运河的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环城公园 景观规划 风景园林 景观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化都市建筑学——从2004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看当代先锋建筑与教育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邵明 王利民 《华中建筑》 2006年第9期113-116,共4页
该文通过对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部分建筑作品的解读,剖析了当代先锋建筑的一种倾向——景观化都市建筑,即打破了传统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学三者之间严格的界线,将曾被视为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 该文通过对2004年威尼斯双年展部分建筑作品的解读,剖析了当代先锋建筑的一种倾向——景观化都市建筑,即打破了传统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学三者之间严格的界线,将曾被视为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且进一步阐述了这类建筑的特征及其相应的学科发展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化都市建筑学 威尼斯双年展 先锋建筑 变型 空间整合 建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一种再生的开发设计方式——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陆邵明 《新建筑》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热门话题,在城市改造和建筑设计中该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和思想? 许多学者已开始从事此问题的研究。试图对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再生”进行探讨,寻求一种有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设计方式。
关键词 再生 再利用 工业建筑 改造设计 设计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古典园林诗意生成的机制——以古漪园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邵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3-80,共8页
以嘉定古漪园为例探索了上海古典园林中诗意的生成机制。通过创新性地运用环境心理学、网络和语言学一些方法与理论,开拓性地揭示了古漪园诗意的双重特征:物质结构中的诗性格律、文化语义中的诗情隐喻,并集中体现在花园建构和环境认知... 以嘉定古漪园为例探索了上海古典园林中诗意的生成机制。通过创新性地运用环境心理学、网络和语言学一些方法与理论,开拓性地揭示了古漪园诗意的双重特征:物质结构中的诗性格律、文化语义中的诗情隐喻,并集中体现在花园建构和环境认知的过程中;两者相辅相承。同时,论文阐明了古漪园"绿竹漪漪"的诗意建构机制是以使用者美学体验为导向;这对当前上海城市人居环境改造建设是一种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意 环境认知 叙事情节 使用者导向 上海古典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溪香行月中缘——上海闸北不夜城公共绿地景观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陆邵明 张慧姝 唐旗生 《中国园林》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公共绿地已成为当前我国“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都市绿地景观设计中体现本土文化和城市文脉,是笔者关注的设计焦点。通过对我国古代“香佩疗法”的探究以及对上海闸北历史文化“交通情结”的研究,笔者以“绿溪香行月中... 公共绿地已成为当前我国“美化”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在都市绿地景观设计中体现本土文化和城市文脉,是笔者关注的设计焦点。通过对我国古代“香佩疗法”的探究以及对上海闸北历史文化“交通情结”的研究,笔者以“绿溪香行月中缘”作为不夜城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主题,来再现闸北地域文化,谱写上海绿地景观新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公共绿地 景观设计 城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