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页岩油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及主控机制——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1
作者 韩登林 陈丽丘 +5 位作者 马斌玉 王晨晨 杜皓 闫康 王镜敏 林一鹏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2-20,共9页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混积岩,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大。为明确“甜点”控制因素,通过镜下观察、微区扫描、氦孔隙法、背散射扫描电镜成像技术(MAPS)等实验,对储层类型进行划分,并对比不同储层物性差异及主控机...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混积岩,不同类型储层物性差异大。为明确“甜点”控制因素,通过镜下观察、微区扫描、氦孔隙法、背散射扫描电镜成像技术(MAPS)等实验,对储层类型进行划分,并对比不同储层物性差异及主控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储层可根据沉积构造-岩石类型组合特征划分出4种类型:纹层状粉砂岩、块状粉砂岩、纹层状白云岩和块状白云岩。其中纹层状储层中溶孔更为发育,溶蚀作用更强且物性更好。分析认为,差异溶蚀是导致不同类型储层在物性和孔隙类型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矿物成分和有机质影响了储层的溶蚀作用强度。砂屑和长石是溶蚀的物质基础,有机质生烃产生的有机酸是溶蚀流体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砂屑、长石及有机质的含量与储层物性均呈正相关。其次,储层中的沉积构造特征对物性也有一定影响,在纹层状储层中,各种矿物成分呈条带状互层产出,有机质条带中产生的有机酸与周围粉砂质条带或砂屑条带充分接触,使得酸性流体可高效运移至储层中,从而产生大量溶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作用 纹层状储层 陆相页岩油储层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