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方式下单季稻田间肥料利用率对比试验
1
作者 陈伟男 巩梦梦 奎秀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3期6-10,共5页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单季稻田间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本试验以冠两优华占为材料,设置了9种不同施肥处理(PK,常规施肥无氮区;NK,常规施肥无磷区;NP,常规施肥无钾区;NPK,常规施肥全施区;PK1,侧深施肥无氮区;NK1,侧深施肥无磷区;NP1,侧深... 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下单季稻田间施肥的吸收利用情况,本试验以冠两优华占为材料,设置了9种不同施肥处理(PK,常规施肥无氮区;NK,常规施肥无磷区;NP,常规施肥无钾区;NPK,常规施肥全施区;PK1,侧深施肥无氮区;NK1,侧深施肥无磷区;NP1,侧深施肥无钾区;NPK1,侧深施肥全施区;空白区,不施肥),测定各施肥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施肥种类及施肥量条件下,机械侧深施肥区的穗长、穗总粒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常规施肥区,以NPK1处理的株高、穗长、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最高。与常规施肥相比,机械侧深施肥在同一施肥水平下的籽粒产量均有所提高;以NPK1处理的籽粒和茎叶产量最高。常规施肥的氮、磷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6.95%、31.07%和42.50%,机械侧深施肥的氮、磷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5.18%、38.59%和49.99%。综合来看,应用机械侧深施氮、磷和钾肥可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肥料利用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机械侧深施肥 水稻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伟男 裴先治 +7 位作者 刘成军 李瑞保 李佐臣 魏博 胥晓春 刘图杰 王元元 任厚州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1-755,共15页
为了探讨西秦岭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的物源特征及形成时代,本文选取该套地层中碎屑锆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界定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太阳寺岩组的沉积下限为(... 为了探讨西秦岭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的物源特征及形成时代,本文选取该套地层中碎屑锆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界定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的形成时代,并探讨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太阳寺岩组的沉积下限为(437±4)Ma,结合前人对周边地质体研究情况,其主体形成时代为志留纪.舒家坝地区太阳寺岩组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个年龄组段:(1)437~526Ma,峰值为458Ma,年龄较为集中,呈现最为强烈峰值特征,指示其物源可能来自于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2)601~978Ma,可细分为601~651Ma、738~978Ma 2个亚组,峰值分别为650Ma、814Ma,年龄也相对比较集中,这一时期受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和裂解的影响,在秦岭造山带和祁连造山带产生了一系列的构造岩浆活动,为研究区提供物源奠定了可能性;(3)1032~1245Ma,峰值为1092Ma,这组年龄反映其物源主要来自于北祁连造山带;(4)1668~2546Ma,该组可细分为1668~2019Ma、2304~2546Ma 2个亚组,其峰值分别为1920Ma、2418Ma,反映了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二者的结晶基底以及华北板块结晶基底都存在为研究区提供物源的可能性.综合分析显示太阳寺岩组碎屑沉积物质来源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性,有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北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3个物源区,其中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为主要物源区,二者相比,北祁连造山带应为最主要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寺岩组 LA-ICP-MS锆石U-PB年龄 物源 西秦岭北缘 北祁连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陈伟男 叶雄俊 +4 位作者 刘士军 熊六林 黄晓波 徐涛 王晓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开放肾盂成形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以及腔内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疗效,并比较各项相关围手术期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 目的:探讨开放肾盂成形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以及腔内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疗效,并比较各项相关围手术期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手术的109例UPJO病例,分为开放肾盂成形术组(32例)、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31例)和腔内手术组(46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1.9!40.1)个月(6~132个月)。将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腹腔镜手术均未中转开腹,全部腔内手术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手术时间为(195.97!55.22)min,开放肾盂成形术组为(121.19!33.95)min,腔内手术组为(74.04!33.95)min,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放肾盂成形术组出血量为105(15,815)m L,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为50(10,495)m L,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腔内手术组为5(0,310)m L,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开放肾盂成形术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5,18)d,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为7(3,15)d,腔内手术组为6(1,25)d,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肾盂成形术组的成功率(93.8%)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90.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8),而腔内手术组(69.6%)则低于另外两组(P=0.010,P=0.032)。开放肾盂成形术组、腹腔镜肾盂成形术组、腔内手术组3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6%(5/32)、16.1%(5/31)和13.0%(6/46),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和开放肾盂成形术相比手术时间更长,但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放肾盂成形术组;腔内手术治疗UPJO的成功率低于开放肾盂成形术和腹腔镜肾盂成形术,但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恢复时间方面均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成形术 手术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伟男 胡文纲 彭澄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67-1872,共6页
为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水平,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该系统由监控终端、通信网络和信息中心三部分组成,综合采用了通信、地理信息系统和分布式处理等技术,并通过硬件冗余、软件容错等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已... 为提高城市消防安全水平,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城市火灾自动报警信息系统.该系统由监控终端、通信网络和信息中心三部分组成,综合采用了通信、地理信息系统和分布式处理等技术,并通过硬件冗余、软件容错等方法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该系统已在上海市消防行业中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报警 监控 地理信息系统 通信协议 容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率构造算法与遗传算法融合的可重构计算系统硬件任务划分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伟男 周博 彭澄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960-965,共6页
提出一种概率构造算法与遗传算法融合的算法,通过引入表示划分结果多样性的度量方法,利用概率构造算法产生具有多样性的较优的初始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寻求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比已有的基于列表的划分算法更... 提出一种概率构造算法与遗传算法融合的算法,通过引入表示划分结果多样性的度量方法,利用概率构造算法产生具有多样性的较优的初始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寻求最优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比已有的基于列表的划分算法更优的划分结果,比采用完全随机初始群体的遗传算法缩短了运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计算系统 有向无环图 图划分 任务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内静脉自发显影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伟男 张春梅 张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29-233,237,共6页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自发显影(Internal jugular vein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IJVSE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50例无脑卒中病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卒... 目的:研究颈内静脉自发显影(Internal jugular vein 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IJVSEC)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50例无脑卒中病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及卒中危险因素分析,采用美国公立卫生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病例组脑卒中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根据急性卒中抗凝治疗实验(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将卒中患者按病因分为5个亚型,分析不同病因分型与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及超声检测指标的关系,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D2聚体、内中膜厚度(IMT)、NIHSS评分、斑块积分、自发显影(Spontaneous echo contrast,SE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双侧颈内静脉平均流速(Mean velocity,MV)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积分、IMT在不同亚型的卒中患者中不同,SEC评分与双侧颈内静脉MV在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组中与在其他亚型卒中组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C评分与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D2聚体、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274,P<0.001;r=0.330,P<0.001;r=0.421,P<0.001;r=0.731,P<0.001),与斑块积分、IMT不相关(r=0.049,P=0.547;r=0.025,P=0.759);SEC评分与颈内静脉瓣反流(Jugular venous reflux,JVR)呈正相关(r=0.409,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IJVSEC,两者之间关联密切,且IJVSEC严重程度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脑卒中患者的IJVSEC现象很可能通过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以外的其他机制形成,IJVSEC是否可作为脑卒中的标志物或治疗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颈静脉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蜂巢结构快速样机平台的可测试性设计
7
作者 陈伟男 周博 +1 位作者 彭澄廉 吴荣泉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32-233,256,共3页
类蜂巢结构快速样机平台(HLRESP)是一个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通用样机平台,采用类似蜂窝状的系统结构。根据该样机平台特点,采用边界扫描技术进行板级和系统级的可测试性设计,扫描链路可以灵活配置,不仅能实现边界扫描测试,还... 类蜂巢结构快速样机平台(HLRESP)是一个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通用样机平台,采用类似蜂窝状的系统结构。根据该样机平台特点,采用边界扫描技术进行板级和系统级的可测试性设计,扫描链路可以灵活配置,不仅能实现边界扫描测试,还能实现对可编程器件的在线编程,方便了样机平台的测试和调试工作,缩短了系统开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样机原型 可测试性设计 JT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舒家坝地区泥盆纪舒家坝群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源区特征与形成时代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元元 裴先治 +7 位作者 刘成军 李瑞保 李佐臣 魏博 任厚州 陈伟男 刘图杰 胥晓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15-1027,共13页
以西秦岭舒家坝地区泥盆纪舒家坝群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组成和构造背景。所测样品最小锆石年龄组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3Ma,代表了舒家坝群的沉积下限,结合前人研究的古生物资料... 以西秦岭舒家坝地区泥盆纪舒家坝群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物源组成和构造背景。所测样品最小锆石年龄组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13Ma,代表了舒家坝群的沉积下限,结合前人研究的古生物资料将其形成时代限定为中泥盆世。所获碎屑锆石年龄可划分为4个谱段:震旦纪—古生代年龄谱段619~409Ma,峰值为445Ma;新元古代年龄谱段930~735Ma,峰值为849Ma;中元古代年龄谱段1760~1033Ma;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年龄谱段3095~2478Ma。综合研究认为,舒家坝群的物源具多元性,包括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和华北板块基底,其中北祁连造山带东段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是舒家坝群沉积的主要物源区,且后者占主导地位。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其物源组成特征判断,舒家坝群形成于陆—陆或弧—陆碰撞后由挤压转换为伸展环境的局部裂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舒家坝群 形成时代 物源 构造环境 西秦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天水地区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魏博 裴先治 +9 位作者 刘成军 裴磊 李瑞保 李佐臣 陈有炘 胥晓春 刘图杰 王元元 任厚州 陈伟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70,共20页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作为西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之间的区域韧性构造边界,带内构造样式复杂多样,多期构造叠加,不同部位韧性变形强度不同,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但以右行为主,宏观构造显示由NNE向SSW斜向逆冲特征,且...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作为西秦岭造山带与北祁连造山带之间的区域韧性构造边界,带内构造样式复杂多样,多期构造叠加,不同部位韧性变形强度不同,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但以右行为主,宏观构造显示由NNE向SSW斜向逆冲特征,且多被后期构造改造。EBSD组构分析结果显示,石英C轴优选方位指示非共轴变形,显示明显的中温柱面<a>-中低温菱面-低温底面组构的右行剪切及不太明显的低温底面组构(偶见中低温组构)左行剪切特征;方解石C轴组构显示e1双晶滑移与r1平移滑动,兼具左行、右行剪切特征。组构特征反映该剪切带可能经历了中温—中低温—低温、以右行韧性走滑为主并曾出现过左行逆冲的复杂变形过程,综合分析推断该韧性剪切带经历了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韧性变形环境。区域对比分析认为,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响应古生代构造演化的构造变形记录主要为2期:一是志留纪天水—武山洋闭合导致大规模NNE-SSW向的陆-弧或陆-陆碰撞逆冲造成的左行逆冲剪切变形;二是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秦祁结合部位强烈的大规模右行走滑拼贴运动形成的右行剪切变形和反"S"构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构造变形 EBSD组构分析 变形温压环境 秦祁结合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时序物候特征的耕地非粮化多模式监测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悦 杨贵军 +4 位作者 龙慧灵 张静 陈伟男 高美玲 杨耘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294,共12页
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精准监测不同的耕地非粮化类型对制定针对性的农业管理政策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为研究区,首先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提取果园和耕地范围,然后利用Google Ear... 耕地非粮化对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精准监测不同的耕地非粮化类型对制定针对性的农业管理政策至关重要。该研究以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为研究区,首先采用最大类间方差算法(OTSU)提取果园和耕地范围,然后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构建了基于Sentinel-2遥感数据的特征集,包括光谱特征、物候特征和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序特征。结合面向对象分割和随机森林(radom forest, RF)、时间加权的动态时间规整(time-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 TW-DTW)算法,构建了4种不同的分类模式用于提取粮食作物和露天蔬菜、大棚种植等非粮食作物。通过选择最优模式,提取了研究区2019-2022年间不同非粮化类型的空间分布信息,并探讨了不同模式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表明:1)采用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模式进行耕地内作物分类的精度最佳,两个生长季内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3.23%和90.10%,Kappa系数分别达到0.91和0.88;2)基于时间序列匹配的模式在区分粮食作物和其他地类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冬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用户精度分别高于95.60%、74.70%、82.70%,制图精度分别高于97.70%、86.40%、93.10%;3)利用面向对象的机器学习模式进行耕地非粮化信息提取,在两个作物生长季的总体精度为87.00%和81.00%。分析耕地非粮化结果发现,藁城区2019-2022年的年际性非粮化面积为2 753.09 hm^(2),其中果园占比最高;而季节性非粮化结果显示,秋粮非粮化面积(3 174.86 hm^(2))明显高于夏粮非粮化面积(1 060.27 hm^(2))。该研究利用Sentinel-2时序遥感数据,为一年两熟区耕地非粮化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可以为制定差异化农业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时间序列 耕地非粮化 机器学习 时间加权的动态时间规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娟 张春梅 陈伟男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住院的ACI患者27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及有斑块组,其中有斑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病房住院的ACI患者27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及有斑块组,其中有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及易损斑块组,比较各组一般资料,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值的差异。结果斑块组吸烟史、NLR、中性粒细胞计数高于无斑块组,淋巴细胞的计数低于无斑块组(P<0.05)。易损斑块组NLR、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低密度脂蛋白高于稳斑块组,而淋巴细胞的计数低于稳定斑块组(P<0.05)。NLR、低密度脂蛋白是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值每增加1个单位,斑块为易损斑块的可能性是原来的1.400(95%CI:1.124,1.744)倍,低密度脂蛋白每增加1个单位,斑块为易损斑块的可能性是原来的2.867(95%CI:1.238,6.640)倍。NLR对ACI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95%CI:0.567,0.728),最佳截断点为2.79,此时的敏感性为0.69(95%CI:0.593,0.777),特异性为0.59(95%CI:0.465,0.684)。结论NLR增高对于评估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脑梗塞 急性病 淋巴细胞 核细胞 颈动脉易损斑块/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微血流成像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 被引量:26
12
作者 郭玉平 张春梅 +2 位作者 吴向菊 董丹 陈伟男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00-40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流成像(Superb-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颈动脉低回声、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及等回声斑块33个,术前行常规超声、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 目的:探讨超声微血流成像(Superb-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价值。方法:选取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30例,颈动脉低回声、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及等回声斑块33个,术前行常规超声、SMI及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术后采用CD3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结果:30例患者中,SMI检出新生血管24例,CEUS检出新生血管27例,病理检测33个斑块内均存在新生血管;SMI技术及CEUS检测低回声及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位置及密度与病理结果有较好一致性,其灵敏度分别为86.3%、90.9%;等回声斑块内新生血管显示较少,病理结果显示等回声斑块内虽均存在新生血管,但新生血管较前两者明显减少。结论:新生血管主要存在于低回声及低回声为主混合回声斑块中,SMI技术可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并同样可反映斑块内血流动力学特征,初步评估斑块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配置实时任务的快速动态调度算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博 邱卫东 +1 位作者 陈伟男 彭澄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531,共7页
提出一种快速动态定位和实时任务调度算法,采用最早最迟开始时间优先、最优化空白区域管理和配置重用的调度原则,能够反映实时任务的紧迫度,快速地调度实时可配置硬件任务,同时有效地管理可重构资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 提出一种快速动态定位和实时任务调度算法,采用最早最迟开始时间优先、最优化空白区域管理和配置重用的调度原则,能够反映实时任务的紧迫度,快速地调度实时可配置硬件任务,同时有效地管理可重构资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总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配置器件 最优化空白区域 配置重用 动态定位 实时任务调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的腔内治疗:13例报道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凯 曲星珂 +5 位作者 许清泉 熊六林 叶雄俊 安立哲 陈伟男 黄晓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腔内技术处理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ureterovesical junction,UVJ)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8年7月因肾移植术后移植肾UVJ狭窄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腔内治疗的13例患者,共完成15次手术... 目的:探讨利用腔内技术处理肾移植术后移植肾输尿管膀胱吻合口(ureterovesical junction,UVJ)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8年7月因肾移植术后移植肾UVJ狭窄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腔内治疗的13例患者,共完成15次手术(其中2例患者分别接受2次腔内治疗),通过分期或同期行肾造瘘术,再以软输尿管镜顺行探查输尿管腔处理狭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人口学特征,以及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肌酐变化水平、术后并发症、远期再狭窄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5.0岁(34~57岁),均通过B超、CT、磁共振水成像或肾造瘘后顺行造影明确诊断。4例患者为早期狭窄,其余9例均为术后远期狭窄。15例次手术中,14例次成功解除梗阻,失败1例次。早期8例次患者行一期肾造瘘、二期处理狭窄,后期7例次患者在肾造瘘同时处理狭窄,两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95.4 min、68.9 min,即刻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7.5%、100.0%。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平均下降0.6 g/L,肌酐均能在短期内恢复至积水出现前水平,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发热、严重血尿、漏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2.8 d。术后仅3例患者在拔除支架管后随访期间无复发,随访时间分别为9、17及82个月,远期再狭窄发生率为76.92%(10/13)。结论:运用腔内技术处理移植肾UVJ狭窄取得较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较高,需要特别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输尿管梗阻 吻合术 外科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PT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军 曹庆飞 +6 位作者 叶雄俊 陈伟男 赵海岳 佟明 王银银 黄晓波 常智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2-557,共6页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ell-cycle-related and expression-elevated protein in tumor,CREP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纳入90例于2014至2016年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并经组织...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中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ell-cycle-related and expression-elevated protein in tumor,CREP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纳入90例于2014至2016年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术并经组织学证实的肾癌患者,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这些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REPT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REPT表达水平与患者TNM分期和Fuhrman分级的关系。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EPT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46.7%(42/90)的患者癌组织中CREPT表达为高水平,而在癌旁组织中所有患者CREPT表达均为低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EPT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P=0.001)和Fuhrman分级(P<0.001)有关联,但与性别(P=0.149)、年龄(P=0.605)、肿瘤大小(P=0.673)和组织学类型(P=0.756)无关。截至2018年12月,有85例患者完成随访。Kaplan-Meier分析显示,CREPT高表达患者总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均低于CREPT低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无瘤生存时间与CREPT的表达水平有关(P<0.05)。结论CREPT在肾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分级以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肿瘤细胞周期相关蛋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展的航天器电子系统架构模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游红俊 陈伟男 +3 位作者 周学功 卫新国 成飞 蔡曦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3-269,共7页
航天器电子系统架构是航天器能够进行在轨模块外部更换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航天器电子系统架构不具备可扩展性,难以满足航天器在轨服务期间功能模块改变、有效载荷等下位机数量和类型的功能变换和功能扩展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 航天器电子系统架构是航天器能够进行在轨模块外部更换的关键技术之一。传统的航天器电子系统架构不具备可扩展性,难以满足航天器在轨服务期间功能模块改变、有效载荷等下位机数量和类型的功能变换和功能扩展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可扩展的航天器电子系统架构模型。该架构遵循层次化总线通信原则,通过电子数据表格(electronic data sheet,EDS)和下位机任务桩来对下位机进行动态维护管理,将下位机的电源配置和管理功能从硬件模块层提升到平台软件层实现,为不同的在轨服务需求提供了实用解决方案。该模型可以有效实现不同功能模块和下位机之间的自动集成,使在轨外部模块更换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级设计 体系结构 接口综合 即插即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计算中的负载可分应用性能分析与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颖 陈伟男 +1 位作者 周学功 彭澄廉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68-1674,共7页
以参数化的硬件线程执行模型对负载可分应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预测.重点讨论包含多个可重构处理单元(RPU)在内计算平台的负载可分调度问题,分析了配置因素对调度结果以及应用处理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配置与通信操作不完全重叠,存在... 以参数化的硬件线程执行模型对负载可分应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预测.重点讨论包含多个可重构处理单元(RPU)在内计算平台的负载可分调度问题,分析了配置因素对调度结果以及应用处理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若配置与通信操作不完全重叠,存在最大可用RPU数和最优RPU数,进而可得出优化的调度方案及应用处理时间,指导应用的设计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计算 可重构处理单元 负载可分应用 负载可分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春梅 郭玉平 +2 位作者 陈伟男 张娟 吴长君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3期84-86,共3页
超声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规范的超声诊断报告对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超声医生应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使... 超声医学作为医学的一个分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准确规范的超声诊断报告对指导临床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超声医生应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超声诊断报告的书写,使超声成为高标准的、规范化的、可信赖的临床检查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超声报告 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水解联合生物转化对剑麻皂素提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温岚 朱作华 +2 位作者 陈伟男 彭源德 谢纯良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以剥制后的剑麻残渣为材料,筛选对其具有降解功能的菌株,并对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酸水解联合微生物发酵技术体系,以提升剑麻皂素提取率。结果表明:在剑麻渣中分离获得14个菌株,其中黑曲霉、哈茨木霉和里氏木霉对剑麻皂素具有较高... 以剥制后的剑麻残渣为材料,筛选对其具有降解功能的菌株,并对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酸水解联合微生物发酵技术体系,以提升剑麻皂素提取率。结果表明:在剑麻渣中分离获得14个菌株,其中黑曲霉、哈茨木霉和里氏木霉对剑麻皂素具有较高的生物转化能力;对黑曲霉、哈茨木霉和里氏木霉进行发酵,发酵时间3 d,初始pH6、发酵温度30℃、添加体积分数0.1%的吐温-80时皂素提取率分别达到42.56、61.70、73.53 mg/g;在上述条件上,当添加1.0 mmol/L Fe^(2+)时,对黑曲霉和里氏木霉进行发酵,皂素提取率分别达到55.14、89.45 mg/g;当Fe^(2+)添加量为0.5 mmol/L,对哈茨木霉进行发酵,皂素提取率达到78.64 mg/g;单独酸水解试验结果表明,盐酸浓度为4.5 mol/L,水解时间为60 min时剑麻皂素提取率达到92.249 mg/g;采用1.5 mol/L盐酸结合黑曲霉、哈茨木霉和里氏木霉发酵对剑麻残渣进行提取,3个菌株提取剑麻皂素的提取率分别为78.70、95.40、107.3 mg/g。综上所述,采用酸水解联合微生物发酵法提取剑麻皂素,减少了2/3的酸消耗,且提高了剑麻皂素的提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皂素 生物转化 酸水解 里氏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的初步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叶雄俊 刘军 +5 位作者 张一帆 陈伟男 王焕瑞 赵海岳 熊六林 黄晓波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39-43,共5页
目的初步评价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肾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男11例,女2例,中位年龄为58.9(48~66)岁。所有患者均发生远处... 目的初步评价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晚期肾细胞癌(肾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晚期转移性肾癌患者13例为研究对象,男11例,女2例,中位年龄为58.9(48~66)岁。所有患者均发生远处转移,其中单一脏器转移8例,多脏器转移5例。10例患者既往行原发肿瘤切除术确诊,3例患者经穿刺病理确诊,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癌。帕博利珠单抗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连续口服。联合用药至少2个周期后进行1次疗效评价,分析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9.1(4~13)个月,13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2例。总体客观缓解率为61.5%(8/13)、疾病控制率为84.6%(11/13)。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7/13)、疲劳(6/13)、腹泻(5/13)、食欲减退(4/13)、手足皮肤反应(4/13)、转氨酶水平升高(3/13)、蛋白尿(2/13)、皮疹(2/13)、甲状腺功能减退(1/13)、免疫相关性肺炎(1/13)。本组未见重症肌无力患者。结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一线靶向治疗进展后的后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肿瘤转移 帕博利珠单抗 阿昔替尼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