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服务对制造业升级影响研究:理论框架与未来趋势
1
作者 陈旭升 曲乐晴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服务主导逻辑形成,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服务战略、产品—服务系统、数智联动不同服务阶段对... 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服务化中的广泛应用,促进制造业服务主导逻辑形成,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以SSCI文献为研究样本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分析服务战略、产品—服务系统、数智联动不同服务阶段对制造业的影响,基于个体和系统整合视角将12聚类划分为4个主题。研究发现:①数智服务中“数”与“智”具有不同特征,两者相互作用促进制造业升级;②构建“动因—机理—绩效”理论框架,发现用户需求响应是数智服务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生产系统和服务过程并行重构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共同推动制造业服务效率提升和模式创新;③数智服务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要素融合、精益化与全过程服务具有促进作用。为厘清数智服务特征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服务 制造业升级 理论框架 作用机理 未来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赋能区域传统工业企业创新路径研究--基于TOEP理论框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旭升 汪鹏飞 张旭东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8,共11页
数智化是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其要素配置方式是赋能传统工业企业创新的关键。以“技术—组织—环境—进程”框架构建影响因素维度,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数据进行组态分析,探究数智赋能传统工业企业... 数智化是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其要素配置方式是赋能传统工业企业创新的关键。以“技术—组织—环境—进程”框架构建影响因素维度,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中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数据进行组态分析,探究数智赋能传统工业企业创新路径。结果发现:前因变量中不存在必要条件,数智赋能传统工业企业创新存在5条典型组态路径,其中“技术—组织”侧重技术研发推动,“环境—进程”由需求拉动引发,两者形成互补性赋能模式;进程维度在4条赋能路径中作为有效条件,与以往忽视进程维度不同,数智应用对传统工业企业创新发挥关键作用;高创新绩效区域均选择“技术—组织—环境-进程”路径,其它区域可依据自身资源条件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路径,通过增强要素间协同能力优化赋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赋能 传统工业企业 创新 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驱动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路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旭升 姬艺菡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9-90,共12页
用户个性化需求、技术快速进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驱动数字技术创新,但多因素驱动共演机制及路径研究较为匮乏,探讨多要素如何驱动数字技术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华为公司进行单案例纵向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各阶段发展是通过... 用户个性化需求、技术快速进步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驱动数字技术创新,但多因素驱动共演机制及路径研究较为匮乏,探讨多要素如何驱动数字技术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华为公司进行单案例纵向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各阶段发展是通过场景不同维度交替主导三螺旋机制实现的,而场景是利益相关者、技术水平和应用环境三维度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系统;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技术突破—产业生态”阶段性场景转换下,企业数字技术创新由低端模仿到协同价值创造;由于场景要素作用差异,数字技术创新路径具有多样性,包括全产业路径、突破性创新路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将多因素纳入一个系统,构建场景驱动数字技术创新路径理论框架,给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路径选择依据,以期为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创新 场景驱动 利益相关者 双元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抗虫与抗草甘膦基因的分子聚合及经济性状相关分析
4
作者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637-2642,共6页
培育抗棉铃虫兼抗草甘膦的棉花,可以同步提高品种的抗虫与抗除草剂能力,降低植棉的除虫、除草用工成本,提升植棉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自育的高产优质陆地棉品系、国产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以及转GR79+GAT基因的抗草甘膦陆地棉品系为... 培育抗棉铃虫兼抗草甘膦的棉花,可以同步提高品种的抗虫与抗除草剂能力,降低植棉的除虫、除草用工成本,提升植棉综合经济效益。本研究利用自育的高产优质陆地棉品系、国产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以及转GR79+GAT基因的抗草甘膦陆地棉品系为杂交亲本,配置复交组合。在繁殖的复交分离群体后代,通过在苗床喷洒0.2%草甘膦,去除不抗草甘膦棉苗;并在大田不防治棉铃虫的条件下,筛选抗虫棉株。而后在实验室利用特异引物对抗虫基因与抗草甘膦基因进行分子跟踪检测,将同时具有Bt基因与GR79+GAT基因的单株繁殖成株系,经大田筛选获得9个抗虫兼抗草甘膦的优良品系。然后对育成品系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其中品系BG-6不但实现了抗虫与抗草甘膦基因的聚合,而且该品系的皮棉产量水平较高、纤维品质表现良好:纤维长度达30.9 cm、比强度30.1 cN tex^(-1)、马克隆值4.9。对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相关分析显示,只有衣分与棉纤维整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0.838**),其他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文章最后得出结论:在复合杂交组合的分离后代,通过在苗床喷洒草甘膦筛选抗性棉苗,再结合大田不治虫筛选抗虫单株;而后在室内对2种抗性基因进行PCR分子跟踪检测,再在大田对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进行系统选育,可实现抗虫与抗草甘膦基因以及高产与优质性状的多元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BT基因 GR79+GAT基因 产量性状 纤维品质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自然早落叶突变系的激素含量分析
5
作者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作物研究》 2024年第3期202-204,217,共4页
为研究陆地棉自然早落叶性状的激素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自然早落叶突变系落叶棉501为试验材料,以叶片功能期长的近等基因系N065、陆地棉品系N002作为对照1与对照2,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不同组织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 为研究陆地棉自然早落叶性状的激素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自然早落叶突变系落叶棉501为试验材料,以叶片功能期长的近等基因系N065、陆地棉品系N002作为对照1与对照2,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定量测定不同组织的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ZR)和生长素(IAA)含量。从种胚激素含量看,落叶棉501的A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1与对照2的2.86倍和2.39倍;其GA3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仅为对照1、对照2的21.4%、23.6%;其ZR含量也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1、对照2的70.7%、60.4%;但其IA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从叶片激素含量看,落叶棉501的AB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是对照1与对照2的2.65倍和5.63倍;其GA3含量则极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1与对照2的21.8%、31.8%;其ZR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IAA的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分别为对照1、对照2的21.7%和31.6%。综合分析,陆地棉早落叶性状与种胚、叶片中的ABA及GA3含量存在明显关系,可根据陆地棉顶端小真叶或种胚中的ABA、GA3含量,初步预判其是否具有早落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自然早落叶 突变系 激素 ABA 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陆杂交长绒棉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陈旭升 赵亮 狄佳春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 【目的】明确海陆杂交长绒棉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及相关性,为选育高产海陆杂交长绒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自主选育的抗虫陆地棉种质系为母本、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疆长绒海岛棉品种为父本,配制海陆杂交棉新组合,分析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代的棉铃、纤维品质性状以及相关性。【结果】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F1代单铃重变幅为3.7~5.0 g,单铃重超过4.2 g的组合有12个,变异系数为9.0%;衣分变幅为20.1%~36.7%,衣分超过30.0%的组合有5个,变异系数为10.7%。不同组合F1代纤维长度变幅为34.5~38.5 mm,纤维长度在35.0 mm以上的组合有22个,变异系数为2.6%;纤维比强度变幅为34.8~41.8 cN/tex,纤维比强度超过39.0 cN/tex的组合有9个,变异系数为5.3%;马克隆值变幅为2.8~4.2,马克隆值A级的组合有10个,变异系数为11.8%。海陆杂交棉的单铃重与不孕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83**)、与每囊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660**)、与每铃囊数呈显著正相关(r=0.495*);海陆杂交棉的纤维整齐度与纤维长度、纤维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578**、r=0.639**),与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6*);衣分与纤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r=-0.475*)。在23个海陆杂交棉组合中,W042×新海53号、W046×新海54号、W047×新海54号的棉铃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已呈现同步改良。【结论】利用陆地棉与长绒海岛棉的杂交互补优势,可以实现长绒棉产量性状与纤维品质性状的同步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陆杂交长绒棉 棉铃重 衣分 纤维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服务赋能工业企业创新路径研究
7
作者 陈旭升 张旭东 刘洪予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数智服务改变产品研发、制造和交付方式,为探究其对工业企业创新影响,本文将“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与“需求拉动”理论结合,构建“技术-组织-环境-市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30个省级统计数据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 数智服务改变产品研发、制造和交付方式,为探究其对工业企业创新影响,本文将“技术-组织-环境”理论框架与“需求拉动”理论结合,构建“技术-组织-环境-市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30个省级统计数据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①数智服务前因变量不存在必要条件,赋能工业企业创新共有4类路径,“技术-环境”路径侧重于技术推动,“市场”路径由需求拉动引发,形成“殊途同归”赋能模式;②环境维度可作为所有路径前因条件,是数智服务赋能基础,其中“政策支持”影响大于“基础设施”;③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区域为“技术-组织-环境-市场”路径,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排序处于高绩效水平,形成数智多要素赋能协同效应;④路径中存在共同变量基础上的替代关系,使得路径间可进行转换避免资源错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服务 模糊集定性比较 赋能 工业企业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车定位方法
8
作者 陈旭升 代勇 +3 位作者 温承超 秦冠一 周智晨 吴佳欣 《沈阳理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34-40,47,共8页
无人车单一传感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鲁棒性较差,现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则较少考虑车辆运动约束,导致横向定位漂移。为此,提出一种基于ORB-SLAM的视觉-惯性-车轮紧耦合优化方法,将三者... 无人车单一传感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算法鲁棒性较差,现有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则较少考虑车辆运动约束,导致横向定位漂移。为此,提出一种基于ORB-SLAM的视觉-惯性-车轮紧耦合优化方法,将三者约束统一纳入后端的捆集优化(bundle adjustment,BA)。首先给出视觉里程计、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和基于阿克曼车辆模型的车轮里程计残差模型,然后建立基于ORB-SLAM的单目视觉-惯性-车轮融合的SLAM系统优化框架。在KAIST数据集和实际校园场景下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常用SLAM方法相比,本文改进算法有效减少了误差累积,定位与地图构建结果更稳健且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 无人车 视觉-惯性-车轮定位技术 多传感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法提高麦芽四糖糖浆纯度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佳明 张宏建 +2 位作者 王靓 陈旭升 张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2-187,195,共7页
该研究拟采用膜分离法将麦芽四糖糖浆中麦芽四糖的纯度提高到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麦芽四糖糖浆经截留分子质量为1000 Da的膜超滤后,大部分糊精被去除,但小分子糖含量几乎没有损失;以渗透通量、各糖截留率、分离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 该研究拟采用膜分离法将麦芽四糖糖浆中麦芽四糖的纯度提高到8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麦芽四糖糖浆经截留分子质量为1000 Da的膜超滤后,大部分糊精被去除,但小分子糖含量几乎没有损失;以渗透通量、各糖截留率、分离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最适合用于提高麦芽四糖纯度的纳滤膜的截留分子质量为150~300 Da;实验确定的纳滤膜最优工艺参数为跨膜压差1.0 MPa,操作温度35℃,进料质量浓度15 g/L,纳滤后麦芽四糖纯度由73.40%提升至78.20%;进一步采用浓缩因子为2的五阶段间歇渗滤,截留液中麦芽四糖的纯度达到87.14%。膜分离工艺不能完成相近分子质量低聚糖的绝对分离,但利用各糖截留率的差异,可以提高产品中麦芽四糖的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芽四糖 超滤 纳滤 间歇渗滤 糊精分子质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乳杆菌与枯草芽孢杆菌协同发酵玉米淀粉糖渣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少雷 陈旭升 +2 位作者 张宏建 王靓 张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2-267,共6页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风味,并消除营养抑制因子,从而实现玉米淀粉糖渣的高价值利用。该文采用嗜酸乳杆菌单菌固态发酵糖渣,乳杆菌活菌数为5.24×10^(8)CFU/g,进一步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协同发酵,嗜酸乳杆菌活菌数提升到1...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以改善风味,并消除营养抑制因子,从而实现玉米淀粉糖渣的高价值利用。该文采用嗜酸乳杆菌单菌固态发酵糖渣,乳杆菌活菌数为5.24×10^(8)CFU/g,进一步利用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协同发酵,嗜酸乳杆菌活菌数提升到1.50×10^(9)CFU/g,是单菌发酵的2.86倍。对双菌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在种子液接种量为7.8%,含水量为72%,初始pH为7.26时嗜酸乳杆菌活菌数达到5.05×10^(9)CFU/g,是优化前的3.37倍,对双菌发酵和单菌发酵产物进行组分、风味、口味等指标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发酵可以提升营养价值,同时还可以降低植酸含量并提高抗氧化能力。双菌发酵可获得更高的益生菌活菌数,并减少异味,增加类似坚果和脂肪的香气,改善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乳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协同发酵 抗营养因子 风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pH适应性进化策略提高小白链霉菌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天一 张越 +3 位作者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工业生产菌,其在发酵生产过程中遭受低p H胁迫,易造成ε-PL合成能力下降。因此,该文采用一种逐级增加选择压力的低p H适应性进化策略,经过连续93 d的适应性进化,实现S.albulus GS114耐受p H值由4.0降低到3.6。经过大量筛选,获得了低p H适应性进化菌株S.albulus ALE4.0、S.albulus ALE3.8和S.albulus ALE3.6;结合低p H耐受性和摇瓶发酵实验,确定最优适应性进化菌株为S.albulus ALE3.6。进一步考察不同p H值对S.albulus ALE3.6合成ε-PL的影响发现,S.albulus ALE3.6在不同p H值条件下,较出发菌株S.albulus GS114均表现出发酵优势。最后,采用恒定p H 4.0补料分批发酵方式,在5 L发酵罐水平实现S.albulus ALE3.6的ε-PL产量达到43.7 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63%。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通过适应性进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S.albulus的低p H耐受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通过增强S.albulus低p H耐受性是提高其合成ε-PL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酸耐受 适应性进化 Ε-聚赖氨酸 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链霉菌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聚赖氨酸的体系构建与优化
12
作者 朱道君 刁文娇 +4 位作者 张佳微 王靓 张宏建 张建华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天然抗菌肽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的主要生产菌株。为了提高小白链霉菌生产ε-PL效率,该文构建并优化了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合成ε-PL体系:葡萄糖质量浓度80 g/L,菌龄12 h,反应温度30℃,L-赖氨酸质量浓度15 g/L,柠檬酸浓度15 g/L,初始反应p H 4.0,硫酸铵质量浓度6 g/L,湿菌体量为1900 g/L。基于该转化体系,实现小白链霉菌在96 h合成ε-PL产量和底物转化率达到13.80 g/L和38.9%,分别是常规摇瓶发酵的4.1、3.2倍。最后,在小白链霉菌中异源表达来自大肠杆菌的L-赖氨酸特异性通透蛋白基因lysp,获得的重组菌S.albulus OE-lysp实现L-赖氨酸利用能力和底物转化率较出发菌株分别提升26%和33%,ε-PL产量增加至17.21 g/L,约为常规摇瓶发酵ε-PL产量的6.4倍,这是文献报道的最高摇瓶规模ε-PL产量。该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了通过全细胞转化L-赖氨酸生产ε-PL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S.albulus转化大宗氨基酸L-赖氨酸生产高值ε-PL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链霉菌 Ε-聚赖氨酸 全细胞转化 异源表达 L-赖氨酸通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在乙醇SBR出水资源化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李子奇 王靓 +2 位作者 陈旭升 张宏建 张建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为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提出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SBR)出水回用于乙醇生产拌料工序。实验结果表明,SBR出水直接回用将导致乙醇发酵被抑制,对SBR出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20 min... 为节约水资源,降低生产成本,该研究提出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SBR)出水回用于乙醇生产拌料工序。实验结果表明,SBR出水直接回用将导致乙醇发酵被抑制,对SBR出水进行臭氧氧化处理20 min后,SBR出水回用乙醇发酵的抑制性完全解除。研究证明NO_(2)-是SBR出水中的主要抑制物,当NO_(2)-质量浓度达到5 mg/L时就会对发酵产生抑制,表现为酵母细胞数减少且死亡率升高,细胞形态被破坏,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转录组学研究结果表明,酵母细胞经NO_(2)-胁迫处理后,三羧酸循环与磷酸戊糖途径通量减小,使细胞代谢被抑制,生命活动减弱,因而抑制乙醇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盐氮 SBR出水 臭氧氧化 乙醇发酵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链霉菌中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14
作者 开朗 杨昊 +1 位作者 朱道君 陈旭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17,共8页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工业上生产ε-聚赖氨酸的主要菌株。为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基于诱变和抗性筛选的传统育种方法被普遍应用。然而,由于传统育种存在“疲劳效应”,当前S.albulus的育种陷入了瓶颈。为... 小白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ulus)是工业上生产ε-聚赖氨酸的主要菌株。为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基于诱变和抗性筛选的传统育种方法被普遍应用。然而,由于传统育种存在“疲劳效应”,当前S.albulus的育种陷入了瓶颈。为利用代谢工程方法进一步提高S.albulus的ε-聚赖氨酸合成能力,亟需建立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方法。为此,该文以S.albulus GS114为研究对象,以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为靶基因,构建了CRISPR-Cas9基因敲除系统,成功敲除了pls,编辑效率为100%。为进一步提高获得的敲除株数量,对S.albulus GS114结合转移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获得的最优结合转移条件为:供受体比例1∶1,镁离子浓度30 mmol/L,55℃热激孢子10 min,培养20 h后覆盖抗生素。在最优转移条件下,结合转移效率达到2.5×10^(-8),较优化前提高了78%。该研究结果一方面为后续S.albulus的代谢工程改造提供了重要工具,另一方面为其他工业链霉菌构建CRISPR-Cas系统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小白链霉菌 CRISPR-Cas9系统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杂种优势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2 位作者 刘剑光 许乃银 肖松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3-46,共4页
本文对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现状作了回顾 ,指出杂种优势研究利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并对未来杂种优势研究的可能发展方向提出看法 ,认为化学杀雄技术。
关键词 研究现状 发展趋势 棉花 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超矮杆突变性状质量遗传规律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2 位作者 许乃银 肖松华 刘剑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71-474,共4页
分析了陆地棉超矮突变体的质量遗传规律,结果显示,该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在国内外未见陆地棉中同类突变的报道,暂将它的基因符号定为du。该突变体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最终株高仅10.5cm,不能正常开花、结铃和吐絮;但... 分析了陆地棉超矮突变体的质量遗传规律,结果显示,该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在国内外未见陆地棉中同类突变的报道,暂将它的基因符号定为du。该突变体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最终株高仅10.5cm,不能正常开花、结铃和吐絮;但通过外源激素处理,最终株高可以达57.8cm,并能正常结铃吐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超矮杆突变 质量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耐盐性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旭升 邹奎 +3 位作者 许乃银 狄佳春 刘剑光 肖松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68-72,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棉花耐盐性遗传与育种研究进展,指出耐盐性状由于受主基因控制,通过遗传改良在实践上是完全可行的,并分析了转基因技术在棉花耐盐性改良方面的潜力,列举了目前耐盐性的多种鉴定方法,并提出了选育耐盐棉花新品种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棉花 遗传育种 转基因技术 基因控制 耐盐性状 遗传改良 鉴定方法 国内外 新品种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8
作者 陈旭升 陈永萱 黄骏麒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83-187,共5页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维管束系统病害。而今 ,国内外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以及抗病育种方面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除了客观上缺乏免疫抗源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关黄萎病菌致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尚处于相对滞后状态。文章总结了国... 棉花黄萎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维管束系统病害。而今 ,国内外在棉花黄萎病防治以及抗病育种方面没有取得明显进展 ,除了客观上缺乏免疫抗源外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有关黄萎病菌致病机理的基础研究尚处于相对滞后状态。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生理生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对黄萎病菌毒素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致病性 生理 生化 生理分型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亚红株突变的质量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旭升 殷剑美 +4 位作者 狄佳春 肖松华 许乃银 刘剑光 吴巧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5-199,共5页
分析了陆地棉亚红株突变体的淡红叶性状与当日红花性状的质量遗传规律,结果显示,淡红叶性状是受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连锁分析表明:淡红叶性状与当日红花性状完全连锁,是受同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淡红叶与棕絮性... 分析了陆地棉亚红株突变体的淡红叶性状与当日红花性状的质量遗传规律,结果显示,淡红叶性状是受一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连锁分析表明:淡红叶性状与当日红花性状完全连锁,是受同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淡红叶与棕絮性状符合两对性状完全独立分离规律,不存在连锁遗传关系。等位性测定显示,淡红叶性状与经典红叶性状杂交后代,符合两对显性基因控制的独立分离理论比例,表明控制亚红株突变的基因与控制经典红叶的R1基因不在同一基因位点。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推定陆地棉亚红株突变是一个新的质量突变性状,暂将它的基因符号定为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亚红株突变 淡红叶性状 红花性状 质量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无腺体性状的遗传及低酚棉产业化前景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旭升 狄佳春 +2 位作者 刘剑光 许乃银 肖松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3-47,共5页
综述了棉花无腺体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并对具有无腺体性状的低酚棉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选育转基因或具有生化抗病虫的显性低酚棉品种(或杂交棉)是低酚棉品种进入市场的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关键词 棉花 无腺体性状 低酚棉 产业化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