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警惕止痛药越吃越头痛
1
作者 陈爱敏 《健康向导》 2025年第1期26-27,共2页
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在神经科门诊经常会碰到患者抱怨:“我头痛很多年,开始时吃止痛药还能止痛,可最近发作次数增多了,止痛药越吃越多,从吃1片到2片,现在吃4片也止不了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类患者很可能是继发了药物过度使用... 头痛是临床的常见症状,在神经科门诊经常会碰到患者抱怨:“我头痛很多年,开始时吃止痛药还能止痛,可最近发作次数增多了,止痛药越吃越多,从吃1片到2片,现在吃4片也止不了疼。”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类患者很可能是继发了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门诊 常见症状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止痛药 发作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微分方程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2
作者 陈爱敏 《高教学刊》 2025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常微分方程课程是数学类专业基础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后继课程。在学生构建专业的数学理论体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分设的四个专业各自的不同特点,从课程教学... 常微分方程课程是数学类专业基础课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解析几何的后继课程。在学生构建专业的数学理论体系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基于河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分设的四个专业各自的不同特点,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关于常微分方程课程分类、分层等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优势,借助在线教学平台,最大可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在合适的节点融入思政元素,加强课程思政引领。力争通过改革实现更加适应当今教育理念和更加符合学生时代特征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微分方程 核心课程 分类教学 分层教学 团队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开放、包容到拥抱现实:论20、21世纪之交30年美国戏剧走向
3
作者 陈爱敏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4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有学者认为美国戏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衰落,至21世纪初到了快要死亡的边缘。本文通过对1990—2020年这30年美国戏剧的考察,认为美国戏剧在经历了20世纪中叶开始的短暂衰弱之后,于90年代开始重拾升势。世纪之交30年间族裔戏剧、女性戏... 有学者认为美国戏剧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衰落,至21世纪初到了快要死亡的边缘。本文通过对1990—2020年这30年美国戏剧的考察,认为美国戏剧在经历了20世纪中叶开始的短暂衰弱之后,于90年代开始重拾升势。世纪之交30年间族裔戏剧、女性戏剧、同性恋戏剧等竞相争艳,“天线剧团”等实验与先锋剧场相继诞生,沉浸式、互动式、互联网戏剧等与时俱进。戏剧反映性别、性向、身份、9·11创伤与记忆等时代问题,表达了对疾病、老龄化、非法移民等问题的现实关切,展现了“后时代”戏剧的开放、包容的姿态与现实担当。总体上看,世纪之交30年美国戏剧非但没有衰亡,反而变得更加兴盛、斑斓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戏剧30年 开放包容 拥抱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话语策略与话语权威
4
作者 杜洪晴 陈爱敏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24年第4期63-67,共5页
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呈现出时空错置、多层重叠的话语空间,揭示了话语与权力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权力话语,以奥芙弗雷德为代表的使女们,通过创造女性语言代码、捍卫姓名权、诉诸回忆和讲... 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呈现出时空错置、多层重叠的话语空间,揭示了话语与权力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权力话语,以奥芙弗雷德为代表的使女们,通过创造女性语言代码、捍卫姓名权、诉诸回忆和讲述、运用倒置话语和对抗话语等一系列话语策略,以隐蔽的方式对权力话语进行讽刺、反驳和控诉,一定程度上瓦解了统治者宏大历史叙事的话语权威,巧妙地建构出女性话语空间和话语权威。使女们的故事不是代表父权制的“他”历史,而是一部“她”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女的故事》 女性话语策略 话语权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主义”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建构 被引量:29
5
作者 陈爱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83,共6页
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一种话语 ,通过表征实践生产出有关“他者”的知识 ,为帝国主义权力的运作提供帮助。在一些美国文学作品中就是凭借这种“东方主义”话语 ,将华人男子制作成被“阉割”的、“女性化”的、甚至是专搞“同性恋”... 赛义德认为“东方主义”是一种话语 ,通过表征实践生产出有关“他者”的知识 ,为帝国主义权力的运作提供帮助。在一些美国文学作品中就是凭借这种“东方主义”话语 ,将华人男子制作成被“阉割”的、“女性化”的、甚至是专搞“同性恋”的“他者” ,从而在法律、意识形态等方面合法地将华人移民排斥在美国公民的行列之外。这种现象在美国华裔女子中也严重地存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美国华裔文学 男性形象 他者 美国文学 话语 女性化 存在 赛义德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方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华裔文学 被引量:44
6
作者 陈爱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2-118,共7页
赛义德指出: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关于‘东方’与‘西方’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区分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东方主义”的一个重要支点在于东西方关系的二分法上,具体来说就是先进与落后、优与劣之分。如果从东方主义的视角阅读美国华裔文... 赛义德指出:东方主义是“建立在关于‘东方’与‘西方’的本体论与认识论区分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东方主义”的一个重要支点在于东西方关系的二分法上,具体来说就是先进与落后、优与劣之分。如果从东方主义的视角阅读美国华裔文学,那么读者就会发现其中包含了美国华裔作家对“东方主义”的建构、解构和超越。本文着重讨论华裔作家是如何通过文学文本来建构和解构“东方主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华裔文学 建构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金的《移民作家》与“家”之情愫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爱敏 陈一雷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5-160,共6页
哈金新近之作《移民作家》通过对旅居海外移民作家的讨论,重在指出移民作家应该成为本民族的代言人;他们在用他国语言创作时应汲取本民族语言之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书写之中,从而形成移民作家自己独特的风格;移民作家应该用笔在故土之... 哈金新近之作《移民作家》通过对旅居海外移民作家的讨论,重在指出移民作家应该成为本民族的代言人;他们在用他国语言创作时应汲取本民族语言之精华,将其融入自己的书写之中,从而形成移民作家自己独特的风格;移民作家应该用笔在故土之外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纵观哈金的作品,"家"之主题总是贯穿其中,这一情结的产生与作者特殊的移民身份不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金 《移民作家》 “家” 情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女关系主题再回首——谭恩美的新作《接骨师的女儿》解读 被引量:29
8
作者 陈爱敏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81,共6页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 2 0 0 1年 3月推出的新作《接骨师的女儿》由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母女间的感情纠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作品的始终 ,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对方身份的认同以及感情交流的障碍是驱使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动力。作品虚...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 2 0 0 1年 3月推出的新作《接骨师的女儿》由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母女间的感情纠葛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作品的始终 ,两代人之间的文化差异、对对方身份的认同以及感情交流的障碍是驱使小说情节向前发展的动力。作品虚构中蕴涵着真实 ,个案中折射着全部 ,是作者自己母女关系的再现 ,是千千万万个移民母亲在异国的土地上苦苦挣扎史的真实写照 ,是中美两国友好交往史的回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女关系 记忆与失忆 文化差异 虚构与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他者语言中求生存:哈金访谈(英文)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爱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很少有作家像美国华人移民作家哈金这样在美国文学界突然声名大噪,便受关注。哈金出生于1956年,1985年去美国留学,攻读美国文学,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哈金是个多产作家,到目前为止他出版了3部诗集、3部小说集、5部... 很少有作家像美国华人移民作家哈金这样在美国文学界突然声名大噪,便受关注。哈金出生于1956年,1985年去美国留学,攻读美国文学,1993年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哈金是个多产作家,到目前为止他出版了3部诗集、3部小说集、5部长篇小说。这些作品给他带来各种各样的奖项,其中最有名的是他凭借小说《等待》获得1999年"美国图书奖"。这次2004年进行的访谈涉及了许多话题:他作品中的事件是否真实?他为什么谢绝耶鲁大学英文系给他的教授职位?他对待华裔作家在美国文学界获得的成功以及亚裔文学未来前景的展望?这次访谈中哈金坦露了他用英文创作的三点理由:1.为了表明他在英语中的存在;2.为了个人的生存;3.为了谋求美国作家的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金 存在 真实性 思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呈现的中国文化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爱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1-74,共4页
赛义德将东方主义发展的轨迹和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学者与作家们在建构与强化东方主义中做出了“贡献”。在今天,某些西方人一方面仍然抱着他们亘古以来的偏见东方人是不讲科学、迷信、非理性的、愚昧、幼稚;另一方面... 赛义德将东方主义发展的轨迹和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刻的分析,指出学者与作家们在建构与强化东方主义中做出了“贡献”。在今天,某些西方人一方面仍然抱着他们亘古以来的偏见东方人是不讲科学、迷信、非理性的、愚昧、幼稚;另一方面还利用媒体和其他手段来强化东方文化的“他者”形象。一些华裔作家不自觉地步入了这个行列。本文通过对三个华裔女作家文学文本的分析,从祖先崇拜、阴阳五行说、风水术等方面来剖析她们是如何向西方读者呈现中国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 中国文化 呈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谭恩美新作《接骨师的女儿》中的母女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爱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25-130,共6页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灶神之妻》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它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追寻引起母女冲突的直接与终极因素,指出理解是打开两代人感情交流之门的钥匙... 《接骨师的女儿》是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继《喜福会》、《灶神之妻》之后推出的又一部力作。它叙述了美国一个华人移民家庭中三代女性之间错综复杂的母女关系,追寻引起母女冲突的直接与终极因素,指出理解是打开两代人感情交流之门的钥匙。小说虽叙说的是一个特殊家庭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民族身份和信仰的几代人从冲突走向融合的故事,但折射出来的道理与寄予的希望却发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的女儿》 母女关系 文学评论 小说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视野中的中西方爱情悲剧 被引量:11
12
作者 陈爱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100-104,共5页
本文从文化视角入手,在揭示中西方文化本质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方爱情悲剧中的男女主人公的行动、性格、婚恋观和价值取向作一分析,揭示出造成男女主人公悲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文化视野 文化差异 爱情悲剧 人格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散者的困惑——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母亲形象解读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爱敏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30-32,共3页
美国华裔女作家作为海外流散华人的一部分,对祖先文化一方面表现出深深的眷恋,想通过创作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但另一方面,为了融入主流话语,建构自己的身份,又不免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在她们的作品中,中国文化/母亲被视为... 美国华裔女作家作为海外流散华人的一部分,对祖先文化一方面表现出深深的眷恋,想通过创作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但另一方面,为了融入主流话语,建构自己的身份,又不免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疏离。在她们的作品中,中国文化/母亲被视为“他者”,而被扭曲。本论文从分析一些华裔女作家的身份入手,指出她们如何将中国文化/母亲塑造为与她们对立的他者,而予以拒斥。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意在说明:为了融入主流文化,获得“美国作家”的身份,一些华裔女作家自觉与不自觉地成了美国新“东方主义”的同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华裔文学 “东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散书写与民族认同——兼谈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中的民族认同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爱敏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7-81,共5页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相对自由和多元化的影响,使得美国华裔流散文学写作中文化身份、族性认同成为焦点,同时成为我们研究流散写作和族裔散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散文学建构认同的尺度,既要坚持"变化着的同一"的民族...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相对自由和多元化的影响,使得美国华裔流散文学写作中文化身份、族性认同成为焦点,同时成为我们研究流散写作和族裔散居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散文学建构认同的尺度,既要坚持"变化着的同一"的民族认同原则,又不能犯民族主义错误;既要反对殖民逻辑和对抗意识,又要有一种开放、多元、包容的后民族主义胸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诗学 民族认同 华裔文学 后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观照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爱敏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6-120,共5页
美国华裔文学的创作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交融的历史 ,折射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对中美文化所持有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两代人围绕着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透过华裔文学 ,我们... 美国华裔文学的创作反映了中美两国文化相互碰撞、吸收和交融的历史 ,折射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对中美文化所持有的截然不同的态度和两代人围绕着文化认同、民族身份的得与失所表现出来的矛盾与冲突。透过华裔文学 ,我们还可以看出变化的文化语境对改革开放之后赴美的新移民对“文革”题材创作与作品的接受所产生的影响 ,追寻历代在美华人为维护和弘扬中国文化而进行斗争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裔文学 异域 寻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与反表征——兼论美国华裔文学的表征实践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爱敏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3,共5页
霍尔认为表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语言,而语言又受到说话主体的操控使得表征出现正确、真实或者扭曲、错误的再现;表征与权力、意识形态、种族和性别等紧紧连在一起。美国华裔文学书写是一种自我表征实践,它既有对主流话语现存表征系统... 霍尔认为表征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语言,而语言又受到说话主体的操控使得表征出现正确、真实或者扭曲、错误的再现;表征与权力、意识形态、种族和性别等紧紧连在一起。美国华裔文学书写是一种自我表征实践,它既有对主流话语现存表征系统的颠覆,对原有表征史的调停、纠正,也有对西方原有表征史的附和、加强和迎合。本文在探讨霍尔表征理论与华裔文学书写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华人自我表征过程中围绕语言所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再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表征 美国华裔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个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谈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误读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爱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8-133,共6页
《玩偶之家》问世已有百年历史,受众普遍认为该剧表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其实这乃是对剧作者思想和剧作本身的误读。通过对文本、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逐一检视,可以发现该作品所要表达的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体系下,以追求个人价... 《玩偶之家》问世已有百年历史,受众普遍认为该剧表现了强烈的女性主义思想。其实这乃是对剧作者思想和剧作本身的误读。通过对文本、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逐一检视,可以发现该作品所要表达的是在资本主义框架体系下,以追求个人价值为目标的个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玩偶之家》 女性主义 个人主义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谋的异国情调:谭恩美儿童作品的背后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爱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2-156,共5页
《中国的暹罗猫》是由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撰文,著名画家谢兹配图的儿童小说,它向西方读者再现了"古老"的中国形象——既神秘美丽、令人向往,又衰朽落后、缺乏理性。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将其改编成儿童电视连续剧,使得"古老&... 《中国的暹罗猫》是由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撰文,著名画家谢兹配图的儿童小说,它向西方读者再现了"古老"的中国形象——既神秘美丽、令人向往,又衰朽落后、缺乏理性。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将其改编成儿童电视连续剧,使得"古老"的中国形象放大,加强了西方读者心目中被扭曲的中国形象。小说作者、画家和电视制片人凭着想象,共同建构了一个神秘、充满异国情调,但又原始落后的他者,展示了根植于西方人心目中的东方刻本印象,其目的就是要加强和夸大中国的负面形象,从而疏离、排斥、诋毁中国和中国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猫 刻本印象 “古老”中国 东方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尔德悲剧形象塑造的审美追求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爱敏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2-24,共3页
虽然英国作家、批评家王尔德的悲剧作品不多,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悲剧角色的死亡结局与习惯上以死亡为悲剧题材的作品大异其趣.本文拟从分析一些主要悲剧角色入手,探讨作者塑造这些悲剧形象的审美追求.
关键词 王尔德 悲剧形象 《莎乐美》 审美追求 唯美主义 车尔尼雪夫斯基 现实主义小说 美学思想 “美” 《道连·葛雷的画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中不协调的景观——论《欲望号街车》的空间建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爱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8-134,共7页
《欲望号街车》巧妙地运用舞台空间,建构了一幅幅生动、别致、蕴意深刻的景观,将贫民窟、同性恋与外来移民等边缘群体的生活状态呈现给观众,并以音乐作为媒介,营造了一组诗意化的景观,让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从而引发人们对城市发展与边... 《欲望号街车》巧妙地运用舞台空间,建构了一幅幅生动、别致、蕴意深刻的景观,将贫民窟、同性恋与外来移民等边缘群体的生活状态呈现给观众,并以音乐作为媒介,营造了一组诗意化的景观,让人物的内心世界外化,从而引发人们对城市发展与边缘群体生存、本土人与外来族、南方与北方等多重社会问题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号街车》 景观 空间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