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警惕止痛药越吃越头痛 |
陈爱敏
|
《健康向导》
|
2025 |
0 |
|
2
|
常微分方程核心课程教学改革 |
陈爱敏
|
《高教学刊》
|
2025 |
0 |
|
3
|
从开放、包容到拥抱现实:论20、21世纪之交30年美国戏剧走向 |
陈爱敏
|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
2024 |
0 |
|
4
|
《使女的故事》中的女性话语策略与话语权威 |
杜洪晴
陈爱敏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24 |
0 |
|
5
|
“东方主义”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男性形象建构 |
陈爱敏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9
|
|
6
|
“东方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华裔文学 |
陈爱敏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4
|
|
7
|
哈金的《移民作家》与“家”之情愫 |
陈爱敏
陈一雷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8
|
母女关系主题再回首——谭恩美的新作《接骨师的女儿》解读 |
陈爱敏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3 |
29
|
|
9
|
在他者语言中求生存:哈金访谈(英文) |
陈爱敏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4
|
|
10
|
论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呈现的中国文化 |
陈爱敏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1
|
|
11
|
论谭恩美新作《接骨师的女儿》中的母女关系 |
陈爱敏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1
|
|
12
|
文化视野中的中西方爱情悲剧 |
陈爱敏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11
|
|
13
|
流散者的困惑——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的母亲形象解读 |
陈爱敏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1
|
|
14
|
流散书写与民族认同——兼谈美国华裔流散文学中的民族认同 |
陈爱敏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15
|
当代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观照 |
陈爱敏
|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6
|
表征与反表征——兼论美国华裔文学的表征实践 |
陈爱敏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17
|
女性主义、个人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谈对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误读 |
陈爱敏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8
|
共谋的异国情调:谭恩美儿童作品的背后 |
陈爱敏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9
|
王尔德悲剧形象塑造的审美追求 |
陈爱敏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20
|
都市中不协调的景观——论《欲望号街车》的空间建构 |
陈爱敏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