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蒋介石对韩国的认知
1
作者 陈红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4,共8页
韩国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邻国。蒋介石对韩国的认知随着其地位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内地时期,蒋介石同情韩国被日本殖民的悲惨命运,支持韩国独立运动,其心态兼有大国对弱小民族的怜悯与扶助;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寻求... 韩国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邻国。蒋介石对韩国的认知随着其地位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内地时期,蒋介石同情韩国被日本殖民的悲惨命运,支持韩国独立运动,其心态兼有大国对弱小民族的怜悯与扶助;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寻求与处境相同的韩国互相支持,一同结成东亚“反共战线”;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蒋介石将韩国作为中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竞争对手与学习榜样,同列“亚洲四小龙”。蒋介石能够逐渐面对现实,不得不以平等伙伴的视角来处理与韩国的关系,尽管有时心犹不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韩国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收台湾地区过程中美国军人艾文思侵占黄金案钩沉
2
作者 陈红民 陈怡 《台湾历史研究》 2024年第3期19-31,共13页
抗战胜利后,协助接收台湾地区的美军联络组中校艾文思以职务之便侵占了属于中国的黄金。中方发现后提出引渡艾文思来华受审,为美方所拒绝。中方研判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由美方审理更为有利,同意移交美国审理此案。在美国法庭审理过程中,... 抗战胜利后,协助接收台湾地区的美军联络组中校艾文思以职务之便侵占了属于中国的黄金。中方发现后提出引渡艾文思来华受审,为美方所拒绝。中方研判在当时的法律框架下由美方审理更为有利,同意移交美国审理此案。在美国法庭审理过程中,中方积极协助担任公诉人的检察官提供证据,但艾文思巧妙利用美国的陪审制度漏洞而逃脱惩罚。在国民党政权即将崩溃的背景之下,中方通过外交渠道重启审判的努力也无疾而终。本文运用档案资料揭示美国军人侵占中国黄金案件的经过、在美国法庭审理进程及结局,钩沉此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接收 侵占黄金案 艾文思 美国庭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实践--以《毛泽东选集》中“农民”一词的运用为中心
3
作者 陈红民 王锦涛 《苏区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5-24,共20页
毛泽东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对农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重要性有准确的认识,并在民主革命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政策与策略,动员与组织农民加入其中。毛泽东十分看重作为群体的农民的阶级属性与行动,他注意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民主... 毛泽东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全面了解,对农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重要性有准确的认识,并在民主革命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政策与策略,动员与组织农民加入其中。毛泽东十分看重作为群体的农民的阶级属性与行动,他注意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民主革命的目标相结合,激发其“革命性”,也注意改造农民的“落后性”。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观及其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 认知 实践 民主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革命期间中共之宣传策略初探——以1923—1925年之《向导》为中心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红民 魏兵兵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3-70,114,共9页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对国民革命的进程和国共两党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923—1925年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考察,分析中共在此时期宣传策略的转变和宣传话语的特点,即中共如何将“左派... 国民革命时期,中共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对国民革命的进程和国共两党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1923—1925年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周报的考察,分析中共在此时期宣传策略的转变和宣传话语的特点,即中共如何将“左派”、“右派”、“阶级斗争”等概念引入国民革命的过程,从而勾勒出国民革命期间中共在宣传上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到宣传强势,并最终将阶级斗争理论与国民革命结合起来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革命 中共 国民党 《向导》 宣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1950年在台湾之“复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红民 傅敏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63,共10页
国民党政权逃离大陆前夕,蒋介石即开始积极谋划"复职"。面对李宗仁仗恃宪法避居美国的阻挠,他既有决心"复职",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利用民意置李于受谴责的地位,分化了桂系势力,统合了内部,规避了法律上的障碍,最终... 国民党政权逃离大陆前夕,蒋介石即开始积极谋划"复职"。面对李宗仁仗恃宪法避居美国的阻挠,他既有决心"复职",亦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利用民意置李于受谴责的地位,分化了桂系势力,统合了内部,规避了法律上的障碍,最终在国民党内"民意"的支持下,成功"复职"。而李宗仁不敢面对蒋的挑战,应对失据,失尽人心,他虽在美国积极活动,试图以美制蒋,却未能获取美国的支持,最终在这场政争中落败。蒋介石在台湾复任"总统"事件,不仅是蒋介石政治生涯中起死回生的一步,而且对当代台湾史与两岸关系也影响甚巨。通过对该事件的梳理、研究,既可以了解1950年初台湾政治的基本状况,也可以了解蒋介石在国民党内进行政治斗争时的基本立场、心路历程与政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复职” 李宗仁 美国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汉民·西南政权与广东实力派(1932—1936) 被引量:15
6
作者 陈红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19-27,共9页
“西南—南京”的对抗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地方—中央”对抗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而西南政权内部又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联合体:一方面因政治取向基本相同、利益上有互相依赖关系而结合,另一方面又因政治目标与策略的不同而相互争斗。这种... “西南—南京”的对抗模式是20世纪30年代“地方—中央”对抗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而西南政权内部又是一个充满着矛盾的联合体:一方面因政治取向基本相同、利益上有互相依赖关系而结合,另一方面又因政治目标与策略的不同而相互争斗。这种既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在国民党派系斗争中颇具普遍性。当前新史料的发掘为深入考察西南政权内部的结构提供了可能性,相关的分析能深化对国民党派系史的认识,进而推动民国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民 西南政权 广东实力派 陈济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与1961年联合国“外蒙入会案”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红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31,共9页
1961年台湾与大陆关于联合国内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争论发生重大转折,台湾在联合国的地位受到威胁。蒋介石在如何应对"外蒙入会案"的问题上与美国产生分歧,他先是要求美国协力阻止外蒙古加入联合国,态度强硬,后来迫于美国压力与... 1961年台湾与大陆关于联合国内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争论发生重大转折,台湾在联合国的地位受到威胁。蒋介石在如何应对"外蒙入会案"的问题上与美国产生分歧,他先是要求美国协力阻止外蒙古加入联合国,态度强硬,后来迫于美国压力与国际现实,又不得不作出让步而改变政策,默认外蒙古加入联合国的事实。蒋介石的日记中详细记载了他与美国交涉的过程及心理变化。在处理"外蒙入会案"的过程中,蒋介石在政务处理中的策略与技巧、蒋的独断专行事必躬亲以及将个人好恶情绪带入政务处理等惯常的行事风格亦表露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中国代表权 “外蒙入会案”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佛燕京图书馆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介绍 被引量:6
8
作者 陈红民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4-73,52,共11页
美国所收藏与民国史有关的资料,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宋子文等人的档案、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历史”等是学术界所共知并广为利用的,而藏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国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胡汉民的一批私人往来函电手稿,知之者却甚少,这... 美国所收藏与民国史有关的资料,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宋子文等人的档案、哥伦比亚大学的“口述历史”等是学术界所共知并广为利用的,而藏于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国民党早期重要领导人胡汉民的一批私人往来函电手稿,知之者却甚少,这也是研究民国史和中国国民党史极为珍贵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汉民 往来函电稿 陈济棠 哈佛燕京图书馆 “新国民党” 蒋介石 福建事变 李宗仁 冯玉祥 中国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约法之争”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5
9
作者 陈红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关键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国民会议 蒋介石 胡汉民 基本过程 相关内容 民国 政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戴季陶1925—1926年间致胡汉民等几封信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红民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共7页
戴季陶(1891年-1949年),祖籍浙江吴兴,初名良弼,后改名传贤,字季陶,别号天仇。他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执会常务委员,任宣传部长等职。1924年底随孙中山北上,... 戴季陶(1891年-1949年),祖籍浙江吴兴,初名良弼,后改名传贤,字季陶,别号天仇。他早年留学日本,参加中国同盟会,1924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执会常务委员,任宣传部长等职。1924年底随孙中山北上,不久南返。孙中山逝世后,戴季陶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到处演讲,并在上海设立“季陶办事处”,专心著述,反对阶级斗争与国共合作。1925年6、7月间,戴相继撰写了《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两本小册子,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对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与工农运动进行攻击,被称为“戴季陶主义”。戴季陶主义曾广泛传播,对国民革命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遭到瞿秋白等共产党人的严厉批评,进步的国民党人也予以抵制。1926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戴季陶仍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但其与西山会议派的暧昧关系受到大会批评。同年10月,戴受命主持中山大学校政。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所藏“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中,收有戴季陶1926年前后与胡汉民等人的若干通信,较详细地叙述其写作《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等书的动机与经过,也涉及到“廖仲恺案”、国民党地方党务、戴季陶与胡汉民的关系等。现辑录于下,以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戴季陶的生平与思想、“戴季陶主义”的形成过程及当时国民党上层人物间的关系。另有同时期汪精卫、邵元冲分别致胡汉民的信,与此主题有关,一并附收于后。原件无标点,无标题,顺序由辑注者编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季陶 胡汉民 邵元冲 《孙文主义之哲学的基础》 汪精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战争时期立法院的调整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红民 陈书梅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2008年第3期130-136,共7页
抗战爆发以后,立法院因国家进入战时体制,在人员构成、权限、立法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总的趋势是立法院权力受到更多的削减与限制,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减缓甚至倒退。立法院一般侧重于非常时期的立法工作,颁布了大量有关的战时法令,随... 抗战爆发以后,立法院因国家进入战时体制,在人员构成、权限、立法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调整,总的趋势是立法院权力受到更多的削减与限制,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减缓甚至倒退。立法院一般侧重于非常时期的立法工作,颁布了大量有关的战时法令,随时修正各部门提交的法案,以适应抗战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院 抗日战争 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国民党”在海外的活动:1932—1936年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红民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73,共10页
关键词 国民党 胡汉民 抗日 燕京 蒋介石 反对 研究成果 党中央 海外 组织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介石与希特勒关系论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红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02-106,共5页
蒋介石与希特勒关系论陈红民在中国现代史上,蒋介石和德国的希特勒(Hitler)两个人常被联系在一起:蒋介石一意仿效希特勒,要在中国推行法西斯主义。这是写人教科书的不易之论。那么,历史上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言之凿... 蒋介石与希特勒关系论陈红民在中国现代史上,蒋介石和德国的希特勒(Hitler)两个人常被联系在一起:蒋介石一意仿效希特勒,要在中国推行法西斯主义。这是写人教科书的不易之论。那么,历史上两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有人言之凿凿,却也拿不出直接而又确实的证据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介石 希特勒 中德关系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纳粹德国 师范大学出版社 蒋介石政权 中国青年出版社 国民党 易货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以南岳军事会议和长沙会战为中心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红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5-112,共8页
详细研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军事战略的学术成果不多,且以否定居多。通过研究三次南岳军事会议和四次长沙作战的具体史实,可归纳出此时期国民政府军事战略的四个特点:持久战的总体构想;重视湖南战场,屏蔽大后方;不再一味死守重... 详细研究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军事战略的学术成果不多,且以否定居多。通过研究三次南岳军事会议和四次长沙作战的具体史实,可归纳出此时期国民政府军事战略的四个特点:持久战的总体构想;重视湖南战场,屏蔽大后方;不再一味死守重要城市;应战而不求战的策略。据此可以认为,国民政府基本把握了抗战相持阶段的特点,其军事战略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以持久战对抗日本的速决战,以空间换时间。尽管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国民政府在相持阶段的军事战略显得有些保守,但是不加分析地责难其"消极、妥协、退让",是有些苛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军事战略 南岳军事会议 长沙会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中国大陆地区的民国史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红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8-125,共8页
近30年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的学术研究在大陆地区从无到有,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丰硕、相对完整的学科。大陆民国史研究的主导史观大致经过了从革命史观到民族主义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民国史研究更... 近30年来,中华民国史(1912-1949)的学术研究在大陆地区从无到有,有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成果丰硕、相对完整的学科。大陆民国史研究的主导史观大致经过了从革命史观到民族主义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历程。进入21世纪后,民国史研究更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表现为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与新史料的运用。民国史研究若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研究对象与范围进行重新界定,构建新的解释体系与加强国际学术界的合作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地区 民国史研究 史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革命史”学术概念的省思:何为新,为何新,如何新? 被引量:17
16
作者 陈红民 《苏区研究》 2018年第5期9-13,共5页
感谢会议组织者邀请我参加会议,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我曾在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中心工作多年,之后又调到浙江大学,个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国民党史与蒋介石。对于革命史的研究我虽关注,但没有任何的研究成果。本想来听听会,学些知识的,但收... 感谢会议组织者邀请我参加会议,有这个学习的机会。我曾在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中心工作多年,之后又调到浙江大学,个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国民党史与蒋介石。对于革命史的研究我虽关注,但没有任何的研究成果。本想来听听会,学些知识的,但收到会议议程一看,居然被安排大会发言,有些紧张。请会议组织者发来会议论文集的电子版,这两天抓紧时间学习,边学习边思考一个外行如何在这么多专家面前发言。昨天晚餐时还向几位相关领域的年轻学者请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史 学术概念 何新 中华民国史 中心工作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研究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导》周报与中共早期国民党左派、右派概念的建构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红民 胡馨仪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9-167,共9页
国民党左派、右派是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概念,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实践。《向导》周报在此概念形成与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共合作伊始,中共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共合作的实际,形成了国民党内有左派与右派... 国民党左派、右派是中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概念,并以此来指导革命实践。《向导》周报在此概念形成与传播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共合作伊始,中共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国共合作的实际,形成了国民党内有左派与右派的基本判断,并逐渐形成完整概念。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分化日趋严重,中共适时提出“新右派”概念,完善理论,并根据形势变化,制定对国民党内“扶持左派”与“斗争右派”的策略方针。中共的国民党左派与右派概念,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对蒋介石的派别划分,是典型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 国民党左派 国民党右派 《向导》周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汉民与张学良关系述论:1931—1936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红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本文以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资料 ,研究了 1 93 1年后胡汉民与张学良关系的三个阶段 :激烈反张、拉拢联络与松散结盟 ;揭示其关系演变的历史线索及其原因 ,指出胡汉民等人的争取工作对张学良的影响 。
关键词 胡汉民 张学良 抗日 蒋介石 反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蒋廷黻与夭折的“中国自由党”(1947-1951)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红民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73,共11页
1947年之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日渐式微,直至彻底失败。在此过程中,已加入国民党政权的蒋廷黻对既有体制产生了疏离倾向。他从1947年起,开始联络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试图建立"中国自由党"来取代国民党,实现其政治抱负。194... 1947年之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日渐式微,直至彻底失败。在此过程中,已加入国民党政权的蒋廷黻对既有体制产生了疏离倾向。他从1947年起,开始联络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试图建立"中国自由党"来取代国民党,实现其政治抱负。1949年下半年,蒋廷黻等人的组党活动进入高潮,他们完成了党纲的草稿,并在美国宣布新党即将成立。1950年初,"中国自由党"的组织纲领出现在台湾的《自由中国》上。然而,随着蒋介石在台湾统治的渐趋稳定,蒋廷黻的组党活动中止,"中国自由党"最终终胎死腹中,蒋廷黻则继续留在了国民党的体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廷黻 “中国自由党” 国民党政权 蒋介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胡汉民往来函电稿”看“新国民党”在北方的活动(1932—1936)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红民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40,共7页
“新国民党”是 1 93 0年代初期胡汉民等人在国民党内建立的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的政治团体。本文作者已以藏于美国哈佛一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为基本史料 ,对“新国民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为... “新国民党”是 1 93 0年代初期胡汉民等人在国民党内建立的以“抗日”、“反蒋”、“剿共”为主张的政治团体。本文作者已以藏于美国哈佛一燕京图书馆的“胡汉民往来函电稿”为基本史料 ,对“新国民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为系列论文之一。它重点探讨“新国民党”在北方的活动 ,内容包括 :“新国民党”在北方的主要成员及其以天津为中心的基本活动 ;地方实力派 (冯玉祥、方振武等 )与“新国民党”的关系 ;并对北方“新国民党”活动的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国民党” 北方 胡汉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