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开前人吾辈意,独步儒林得三法——访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陈美林
1
作者 天一 陈美林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113-124,I0004,共13页
一、漫漫崎岖治学路陈天一(以下简称“天一”):先生您好!素仰您在戏曲、诗文、古典小说、文化史等方面具有深厚学养、精微洞识,受《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委托特来向先生讨教,请先生先介绍一下您的治学经验。陈美林(以下简称“陈”):虽... 一、漫漫崎岖治学路陈天一(以下简称“天一”):先生您好!素仰您在戏曲、诗文、古典小说、文化史等方面具有深厚学养、精微洞识,受《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委托特来向先生讨教,请先生先介绍一下您的治学经验。陈美林(以下简称“陈”):虽然有一些微不足道的成果,但并无什么可供参考的价值,更谈不上治学经验。何况那些成果都已成为过去。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前进,学术也在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文学研究 文艺评论 治学经验 古典小说 文化史 陈美林 诗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古渔《所知集》中有关吴敬梓交游资料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美林 《江海学刊》 1982年第6期91-96,共6页
《学林漫录》初集刊有王孟白同志《关于吴敬梓的侠诗》一文,介绍了吴敬梓的一首佚诗:五律《江上阻风,同王蔗田、李蘧门作》。竺万同志在《杂考二则》“吴敬梓集外诗又一首”中也曾介绍过这首五律。
关键词 吴敬梓 游资 所知 《学林漫录》 佚诗 同志 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的教化意识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美林 李忠明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3年第3期50-60,共11页
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无论其是否明确提出过“寓教于乐”的创作意图,但他们的创作实践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种文艺观。古代小说几乎无一部不蕴涵着劝戒说教之意,强烈的教化意识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主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贯穿着整个中国... 中国古代小说的作者.无论其是否明确提出过“寓教于乐”的创作意图,但他们的创作实践最大限度地体现了这种文艺观。古代小说几乎无一部不蕴涵着劝戒说教之意,强烈的教化意识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主题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贯穿着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不可回避的课题。本文拟从作家、作品和接受者三方面来讨论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小说 教化作用 小说家 小说作品 中国小说发展史 创作意图 意识 创作实践 文艺观 儒林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嵊与且居批评《息宰河》传奇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美林 一民 冯保善 《文献》 1987年第3期25-36,2,共13页
一沈嵊所作传奇《息宰河》刻本传世极少,但屡见于有关著录。如清黄文旸原编、无名氏重订《曲海总目》'国(清)朝传奇'著录'唵庵孚中道人'传奇两种,一为《绾春园》,一即《息宰河》。《曲海总目》后又附有焦循《曲考》中... 一沈嵊所作传奇《息宰河》刻本传世极少,但屡见于有关著录。如清黄文旸原编、无名氏重订《曲海总目》'国(清)朝传奇'著录'唵庵孚中道人'传奇两种,一为《绾春园》,一即《息宰河》。《曲海总目》后又附有焦循《曲考》中逸出《总目》之外的作品,在'明人传奇'中著录《宰戌记》一本,并标明作者为'沈孚中,钱塘人'。清支丰宜《曲目新编》载《息宰河》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批评 农民起义 眉批 著录 西南地区 作者 起义领袖 总目 明万历
原文传递
分形及分维在单轴向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美林 张实 《纤维复合材料》 CAS 2006年第1期44-48,共5页
基于分形几何的计盒维数研究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实验的断裂样照,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断裂曲线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在不同的尺度范围内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而计盒维数定量地表征了其尺度变化规律;准静态和低应变率加载条件下材料的... 基于分形几何的计盒维数研究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拉伸实验的断裂样照,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断裂曲线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在不同的尺度范围内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而计盒维数定量地表征了其尺度变化规律;准静态和低应变率加载条件下材料的分维数较大,表明其空间占据程度较大,曲线弯曲结构复杂,这是因为低应变率加载时材料内部结构断裂时间不同造成;而高应变率加载时,断裂曲线分维数较小,曲线空间占据小,弯曲结构比较简单,这是由高应变率加载时材料内部结构断裂时间差异缩小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分维 应变率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吴敬梓的生活环境与《儒林外史》的地域特色 被引量:8
6
作者 陈美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7-183,共7页
吴敬梓有年五十四,在江苏(赣榆、南京、淮安、扬州、仪征等地)活动和生活长达卅余年。江苏尤其是南京的社会环境孕育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产生了《儒林外史》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儒林外史》中所洋溢着的江苏尤其是南京的地域特色,... 吴敬梓有年五十四,在江苏(赣榆、南京、淮安、扬州、仪征等地)活动和生活长达卅余年。江苏尤其是南京的社会环境孕育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作家,产生了《儒林外史》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儒林外史》中所洋溢着的江苏尤其是南京的地域特色,是与作家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敬梓 生活环境 《儒林外史》 地域特色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思想家的小说”的作者吴敬梓的思想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美林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2-98,共7页
吴敬梓的思想内涵十分丰赡 ,传统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和魏晋六朝风尚对他的影响至大 ,而时代思潮中的颜李学说以及自然科学学风也同样影响了他。吴敬梓之所以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 ,是与他的家庭传统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而研究他的思想必... 吴敬梓的思想内涵十分丰赡 ,传统思想中的儒家思想和魏晋六朝风尚对他的影响至大 ,而时代思潮中的颜李学说以及自然科学学风也同样影响了他。吴敬梓之所以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 ,是与他的家庭传统和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而研究他的思想必须从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着手 ,重视形象思维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想 进步思想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小说创作 形象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林外史》研究三题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美林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3-162,共10页
先就如何使《儒林外史》这部“伟大”作品让“人懂”尚待努力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继而就既往对它的思想内涵的两种理解(是否具有民族思想、是否是反儒尊法)作了一些回溯和探讨,以期引导读者正确读“懂”这部“伟大”小说。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吴敬梓 中国 小说 文学研究 民族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及版本说略 被引量:3
9
作者 陈美林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0期64-67,共4页
《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及版本说略陈美林《儒林外史》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各个时代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评论。作者至友程晋芳说它“穷极文士情态”(《文木先生传》),闲斋老人在序《儒林外史》时又认为“某书以功名富贵为... 《儒林外史》的思想、艺术及版本说略陈美林《儒林外史》究竟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各个时代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评论。作者至友程晋芳说它“穷极文士情态”(《文木先生传》),闲斋老人在序《儒林外史》时又认为“某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卧闲草堂本评语则将上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知识分子 吴敬梓 结构艺术 功名富贵 生活模式 中国小说 科举制度 社会理想 思想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撰写《儒林外史》研究史的再思考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美林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6,共7页
和研究文学史、小说史一样,对一部专书的研究史也应重视原创精神,提供新资料、新见解和新思路;理清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历史经验,以供后来者借鉴。
关键词 《儒林外史》研究史 原创精神 发展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敬梓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美林 《中华文化论坛》 2002年第3期84-89,共6页
回顾《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逝世二百余年来对他的思想状况研究的进展 ,评述各个时期的重要研究成果 。
关键词 吴敬梓 思想研究 《儒林外史》 作者 时期 述评 评述 逝世 研究成果 思想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林外史》研究与《儒林外史》研究的研究——论《〈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撰作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美林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9-163,共5页
《儒林外史》研究与《儒林外史》研究的研究,是相互关联而又不同层次的课题。《〈儒林外史〉研究史》是评述《儒林外史》研究成果的著作,不同于《儒林外史》研究,但只有对《儒林外史》有研究的学人,方能进行《〈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撰作。
关键词 吴敬梓 儒林外史 研究 研究的研究 研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丁耀亢的戏剧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美林 吴秀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85-90,共6页
丁耀亢目睹身历了易代之际国破家亡的惨痛,因此,其作品流露了较强的民族意识,反映了一位封建士子在历史剧变时期的复杂心态。丁氏剧作在内容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浓厚的“遗民情结”,其具体表现为:控诉清兵的残暴,推崇民族气... 丁耀亢目睹身历了易代之际国破家亡的惨痛,因此,其作品流露了较强的民族意识,反映了一位封建士子在历史剧变时期的复杂心态。丁氏剧作在内容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浓厚的“遗民情结”,其具体表现为:控诉清兵的残暴,推崇民族气节,抒发故国故人之思;二是入世精神与出世情怀的矛盾交织,其具体表现为:知识分子心存用世的思想、独立的人格与由清兵野蛮屠杀所激起的民族意识三者间的交互作用。在艺术上,丁氏戏剧“远胜于《六十种曲》中之寻常作品”,在语言、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耀亢 戏剧 民族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林外史》中的师生关系——吴敬梓笔下的士人性格与命运探索系列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美林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3-108,共6页
明清两朝推行的科举制度,其实是一种教育考试制度。在朝廷设立的各级学校中存在着师生关系,在主持各级考试的朝廷命官与应试士子之间也存在着师生关系。而且后一类师生关系更为一般士人所看重。在这两类师生关系中,由于社会地位、经济... 明清两朝推行的科举制度,其实是一种教育考试制度。在朝廷设立的各级学校中存在着师生关系,在主持各级考试的朝廷命官与应试士子之间也存在着师生关系。而且后一类师生关系更为一般士人所看重。在这两类师生关系中,由于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家庭出身和个人品行等因素,士人的表现千姿百态,显示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命运所系。吴敬梓根据切身的体验,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剖析,既有历史的认识价值,也有现实的烛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科举 师生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专著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美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54-155,共2页
陈翔华同志在小说《三国志演义》众多的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诸葛亮为研究对象,撰写出一部三十六万字的煌煌巨著——《诸葛亮形象史研冗》,真正体现了“题目要小,研究要透”(夏丞焘先生语)的宗旨。这部专著有着显明的特色:一、... 陈翔华同志在小说《三国志演义》众多的人物形象中,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诸葛亮为研究对象,撰写出一部三十六万字的煌煌巨著——《诸葛亮形象史研冗》,真正体现了“题目要小,研究要透”(夏丞焘先生语)的宗旨。这部专著有着显明的特色:一、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学术研究文史互证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文化学术向来是文史一家,因而形成了文史互证的治学之道。陈翔华同志深得这一传统方法的三昧,但又有所发展。《诸葛亮形象史研究》(下称《形象史》)一书并非仅仅在片段章节中援史证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古代 历史事实 历史人物 宋元时期 诸葛亮形象 三国志演义 文史互证 章节 艺术形象 治学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儒林外史》主题探讨之回顾——纪念吴敬梓诞辰300周年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美林 《中华文化论坛》 2001年第3期74-80,共7页
本文先回溯了《儒林外史》面世之初关于其“主旨”的两种重要观点,它们影 响了整个20世纪学人对该书主题的评述。具有现代意义的批评是从世纪之初鲁迅、胡适开 始的。直至建国前,学人的研究基本上沿着这一途径不断深入。建国后尤其... 本文先回溯了《儒林外史》面世之初关于其“主旨”的两种重要观点,它们影 响了整个20世纪学人对该书主题的评述。具有现代意义的批评是从世纪之初鲁迅、胡适开 始的。直至建国前,学人的研究基本上沿着这一途径不断深入。建国后尤其是在1954年前 后,发表了一批论文,显示了学人努力运用进步的政治观念和先进的文艺理论研究这部小说 的水平和成绩。进入60年代后学术研究开始冷寂。“文革”期间,少数人对这部小说的“主 题”进行曲解。粉碎“四人帮”后,学术界拨乱反正,对《儒林外史》的研究渐趋正常并逐 步走向繁荣,对《儒林外史》主题的概括力求体现出时代精神,又符合作品本身的蕴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吴敬梓 小说主题 探讨回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稿本《秣陵秋传奇》作者和创作时代考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美林 《文献》 1988年第1期36-51,共16页
一《秣陵秋传奇》写鱼甫卿与王云仙悲欢离合之事,[提纲]出中[满庭芳]一曲述其剧情梗概如下:参政清标,云英姿态,相逢白下秋风。香囊画扇,表赠两情通。信是三生夙契,送殷勤云雨巫峰,还相约他年玉镜,定与照芙蓉。群花同放艳,兰幽莲静,馥淡... 一《秣陵秋传奇》写鱼甫卿与王云仙悲欢离合之事,[提纲]出中[满庭芳]一曲述其剧情梗概如下:参政清标,云英姿态,相逢白下秋风。香囊画扇,表赠两情通。信是三生夙契,送殷勤云雨巫峰,还相约他年玉镜,定与照芙蓉。群花同放艳,兰幽莲静,馥淡娥浓。尽青溪十里,竞绿争红。可奈酒阑人散,蓦回头各自西东。黄茅店潇潇夜雨,离合梦魂中。结诗亦云:'鱼甫卿画梅订约后,王云仙置酒送归舟。季山樵情锺萍水遇,涂小鹤梦破秣陵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稿本 秣陵秋 南京图书馆 抄本 乾隆 鸦片战争前夕 十七年 作者 兴亡之感
原文传递
20世纪《儒林外史》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美林 《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儒林外史》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创作方法以及人物等各方面的系统研究。
关键词 吴敬梓 《儒林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撰写学术史的思考 《儒林外史》研究史漫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美林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7-242,共16页
在回顾对前人成果进行研究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撰 写《儒林外史》研究史的思考。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古代小说 学术史 吴敬梓 研究成果 文学史著作 纪传体 编年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儒林外史》中的势利描写——纪念吴敬梓逝世250周年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美林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2期82-87,共6页
《儒林外史》中所描写的势利之风 ,历久不衰 ,遍及各地 ,在不同阶层中都存在 ,较之同时期其它小说为猛烈。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生平际遇有关。吴敬梓虽对之深恶痛绝 ,但也无可奈何。
关键词 儒林外史 势利 吴敬梓 科举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