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HPLC-UVD法测定 被引量:14
1
作者 陶昕晨 黄和 +5 位作者 李志清 高平 廖建萌 黄国方 罗林 陈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80-83,共4页
建立同时检测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HPLC-UVD法。以2%碱性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正己烷脱脂后直接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在0.10~10.0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添加浓度为0.25~5.0... 建立同时检测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HPLC-UVD法。以2%碱性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正己烷脱脂后直接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在0.10~10.00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在添加浓度为0.25~5.00mg/kg时,平均回收率在81.00%~102.93%之间,RSD在1.95%~7.10%之间。氯霉素的检出限为0.01mg/kg,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的检出限为0.02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氯霉素 甲砜霉素 氟苯尼考 水产品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陶昕晨 黄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4-98,共5页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养殖中的抗生素,它在水产品中的残留将会影响水产品出口和人体健康。作者综述了氯霉素类药物在水产品中的前处理技术和残留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其他方法,并分别对... 氯霉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畜禽、水产养殖中的抗生素,它在水产品中的残留将会影响水产品出口和人体健康。作者综述了氯霉素类药物在水产品中的前处理技术和残留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法、免疫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其他方法,并分别对其检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最后对氯霉素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霉素类 多残留检测 水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化妆品中氢醌、苯酚和防腐剂等10种限用物质 被引量:8
3
作者 陶昕晨 彭超慧 +4 位作者 吴忠富 唐志斌 梁毅 欧阳步青 陈彪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0期123-125,共3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氢醌、苯酚和防腐剂等10种物质的方法,以甲醇-乙腈-0.025 mol/L磷酸二氢钠(pH=3.8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10种物质在0.2~20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在84.15%~101.02%之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氢醌、苯酚和防腐剂等10种物质的方法,以甲醇-乙腈-0.025 mol/L磷酸二氢钠(pH=3.8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10种物质在0.2~200μ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0),平均回收率在84.15%~101.02%之间,RSD在0.91%~3.84%,精密度良好。此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实用性强,适合检测化妆品中氢醌、苯酚和防腐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醌 苯酚 防腐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虾肉和猪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 被引量:22
4
作者 陶昕晨 黄和 +3 位作者 廖建萌 高平 黄国方 曾丹丹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238,共7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虾肉和猪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以2%碱性乙酸乙酯提取,省去固相萃取(SPE)和液-液萃取(LPE)脱脂,浓缩后采用甲醇和5mmol/L乙酸铵以0.25mL/min流...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虾肉和猪肉中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残留。以2%碱性乙酸乙酯提取,省去固相萃取(SPE)和液-液萃取(LPE)脱脂,浓缩后采用甲醇和5mmol/L乙酸铵以0.25mL/min流速梯度洗脱,LC—MS/MS电喷雾电源(ESI),负离子,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检测。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物在0.1~20μg,L的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尺。在0.9997~0.9998之间。在添加量为1.00。5.00μg/kg时,平均回收率在78.17%~99.86%之间,RSD在2.18%。9.27%之间。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检出限分别为0.001,0.020,0.002,0.003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串联质谱 氯霉素 甲砜霉素 氟苯尼考 氟苯尼考胺 虾肉 猪肉 残留
原文传递
加工方法对对虾中三种氯霉素类药物残留消除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和 陶昕晨 +2 位作者 廖建萌 高平 罗林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2-206,234,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法对对虾中氯霉素类药物消除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蒸、煮、烤、炸和微波等五种加工方法对对虾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消除的影响。空白虾肉分别添加含2.0μg/g三种氯霉素类药物的标准溶液,然后制成5g大小的虾肉丸... 为了探讨不同加工方法对对虾中氯霉素类药物消除的影响,本文研究了蒸、煮、烤、炸和微波等五种加工方法对对虾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消除的影响。空白虾肉分别添加含2.0μg/g三种氯霉素类药物的标准溶液,然后制成5g大小的虾肉丸。分别用蒸、煮、烤、炸和微波等五种加工方法进行处理,虾肉丸中残留的三种氯霉素类药物含量用HPLC-UVD法检测。结果表明:虾肉丸蒸8min后三种氯霉素类药物下降了41.99%-44.50%,煮8min后三种氯霉素类药物下降了53.93%-56.19%,烤4min后氯霉素类药物下降了93.31%-95.47%,炸4min后三种氯霉素类药物下降了93.30%-94.91%,微波2min后三种氯霉素类药物下降了29.37%-41.86%。采用蒸、煮、烤、炸和微波等五种加工方法,烤、炸使虾肉丸中三种氯霉素类药物降至最大残留限量(MRL)以下需要的时间最短,其次是微波,蒸、煮最长。采用烘烤和油炸方法对减少虾肉丸中三种氯霉素类药物的残留最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加工方法 氯霉素 甲砜霉素 氟苯尼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