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碎片时间管理的教学在神经外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林晓霞 陶浙燕 王飞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1年第11期81-81,83,共2页
目的:研究基于碎片时间管理的教学在神经外科护生带教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带教管理的护生92名依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6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带教管理,实验组采用基于碎片时间管理的教学。比较两组护理能力考... 目的:研究基于碎片时间管理的教学在神经外科护生带教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带教管理的护生92名依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6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带教管理,实验组采用基于碎片时间管理的教学。比较两组护理能力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医患沟通、文献检索及团队协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带教满意度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P<0.05)。结论:基于碎片时间管理教学可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护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等考核成绩,提高其对神经外科带教管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时间管理 神经外科 实习护生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式引流导管固定贴在小儿头部引流管固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陶浙燕 张巧萍 谢嫦嫦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第3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隧道式引流导管固定贴在小儿头部引流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颅脑手术患儿84例,按照引流管不同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传统头部引流管固定法,观察组予隧道式引流管固... 目的观察隧道式引流导管固定贴在小儿头部引流管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的颅脑手术患儿84例,按照引流管不同固定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予传统头部引流管固定法,观察组予隧道式引流管固定贴固定头部引流管。观察两组固定材料更换频率、引流管折叠、意外滑脱率及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固定材料更换频率为(2.4±0.3)次/周,低于对照组的(3.1±0.3)次/周;观察组引流管折叠率(2.3%)、意外滑脱率(0)及不良反应发生率(7.0%)明显少于对照组(19.5%、14.6%、24.4%)。结论隧道式引流导管固定贴在小儿头部引流固定中的效果好于传统固定法,可降低引流管折叠率及意外滑脱率,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式引流管固定贴 头部 小儿 意外脱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管理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飞飞 谢嫦嫦 +2 位作者 陶浙燕 谢诚诚 竺海静 《医院管理论坛》 2019年第6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护士专科考核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住院者146例,按照护理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76例,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对神经外科住院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护士专科考核成绩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住院者146例,按照护理管理模式,分为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和观察组(76例,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护士专科考核成绩.结果 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后,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8名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际操作技能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护一体化管理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DVT发生率,提高护士护理考核成绩和服务水平,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管理 神经外科 深静脉血栓 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应用不同方法消毒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张巧萍 林晓霞 +1 位作者 陶浙燕 木冬妹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21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方法92例行脑室出血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穿刺点周围皮肤表...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和葡萄糖酸氯己定醇在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方法92例行脑室出血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脑室储液囊外引流穿刺点周围皮肤表面,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比较两组的皮肤局部感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脑脊液细菌学指标阳性率、消毒后皮肤细菌学指标以及每次消毒更换脑室储液囊外引流装置所需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皮肤局部感染、颅内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消毒后皮肤细菌学培养为(3.12±1.79)CFU/cm^(2),对照组为(5.03±2.18)CFU/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消毒更换脑室储液囊外引流装置所需的时间为(7.47±1.05)min,对照组为(9.21±1.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葡萄糖酸氯己定醇用于脑室出血患者脑室储液囊外引流中的消毒效果优于聚维酮碘,且可以节省时间、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室储液囊外引流 消毒 葡萄糖酸氯己定醇 聚维酮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家庭为中心的陪护制度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木冬妹 陶浙燕 +1 位作者 王飞飞 张春梅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陪护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治疗的416例患者,其中2015年1—12月住院的19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探视制度;2016年1—12月住院的21...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陪护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治疗的416例患者,其中2015年1—12月住院的19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探视制度;2016年1—12月住院的219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陪护制度。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和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两组患者住NICU时间及费用、两组患者接受镇静治疗及约束带使用者占比、两组患者在NICU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评分为(52.76±5.21)分,明显高于研究组的(34.61±5.98)分;研究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调查“获取信息”维度和“接近患者”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工作中的状态”维度和“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NICU时间及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接受镇静治疗和约束带使用者占比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13.7%,27/197)高于研究组(6.8%,15/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限制性探视制度相比,在NICU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陪护制度对护、患双方均有益,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的探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神经外科 以家庭为中心 陪护制度
原文传递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木冬妹 张巧萍 +1 位作者 陶浙燕 尹波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44-446,455,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征。方法应用细菌学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神经外科305例气管切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及其药敏试验并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05份痰...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特征。方法应用细菌学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神经外科305例气管切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及其药敏试验并分析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305份痰标本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84株,检出率为60.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11株,占60.3%,以铜绿假单胞菌(17.39%)为主,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16.3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3.04%)。革兰阴性杆菌除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有较好的敏感性外,对其他抗菌药有很强的耐药性。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患者的GCS评分、使用呼吸机、肺部基础疾病、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关。结论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多重耐药菌耐药性严重,应从阻遏耐药菌传播和产生着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手卫生,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和多环节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获得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
原文传递
脑卒中患者预测跌倒的4m-步行速度测试临界值确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陶浙燕 王飞飞 木冬妹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31期3765-3768,共4页
目的 探讨预测脑卒中患者跌倒的4 m-步行速度测试临界值,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1 07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量表收集患者体格... 目的 探讨预测脑卒中患者跌倒的4 m-步行速度测试临界值,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1 079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量表收集患者体格检查、体成分测量、血生化、肌力、4 m-步行速度等相关资料。根据4 m-步行速度测试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脑卒中患者4 m-步行速度临界值,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4 m-步行速度临界值对跌倒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 脑卒中患者跌倒发生率为37.5% 。男性脑卒中和女性脑卒中患者4 m-步行速度分别为(0.75±0.02) m/s和(0.82±0.06) m/s。ROC结果显示,男性脑卒中患者用于预测跌倒发生的4 m-步行速度临界值为0.84 m/s,曲线下面积(AUC)为0.71(0.65,0.75),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65.9%;女性脑卒中患者用于预测跌倒发生的4 m-步行速度临界值为0.79 m/s,AUC为0.68(0.62,0.73),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78.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BMI、吸烟、饮酒、运动锻炼、疾病史混杂因素后,与低于4 m-步行速度临界值的老年人群相比,高于4 m-步行速度临界值的男性和女性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风险OR值分别为2.97(1.94,4.56)和2.25(1.40,3.60)。结论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率较高;预测男性和女性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4 m-步行速度临界值分别为0.84 m/s和0.79 m/s,4 m-步行速度临界值确定可为脑卒中患者跌倒预防提供借鉴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跌倒 4m-步行速度 临界值
原文传递
护士完美主义倾向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陶浙燕 王飞飞 木冬妹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8年第11期1491-1494,共4页
目的:了解护士完美主义倾向与工作投入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实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28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完美主义倾向总分为(112.86±17.38)分,工作投入总分为(24.... 目的:了解护士完美主义倾向与工作投入的现状,并分析两者间相关性,为护理管理者实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3所三级甲等医院28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完美主义倾向总分为(112.86±17.38)分,工作投入总分为(24.39±6.25)分,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相关系数为6.192(P<0.01)。其中学历、婚姻状况以及"完美主义倾向"中"高标准"、"秩序"、"差异性"为护士工作投入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完美主义倾向与工作投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完美主义倾向 工作投入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