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腺泡细胞癌新辅助化疗前后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鞠仙莉 柯晓康 +3 位作者 阎红琳 黄奥玲 赵芳蕊 袁静萍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腺泡细胞癌(ACCA)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诊断的1例乳腺AC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47岁。化疗前肿瘤组织形态多样,呈巢状、腺泡状或条索... 目的探讨乳腺腺泡细胞癌(ACCA)新辅助化疗前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诊断的1例乳腺AC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47岁。化疗前肿瘤组织形态多样,呈巢状、腺泡状或条索状分布,并向周围的纤维脂肪组织中浸润性生长;癌细胞核多形性明显,染色质粗糙,胞质嗜碱性。化疗后仅见腺泡状或微腺样结构,腺腔内可见嗜酸性胶样分泌物;癌细胞形态温和,核小较均一,胞质透亮,间质可见明显纤维化及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在乳腺ACCA新辅助化疗中,中-低分化成分(实性巢状、条索状结构)相比于高分化成分(正常腺泡状结构)对化疗更敏感,需与分泌性癌、大汗腺癌、嗜酸细胞癌等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腺泡细胞癌 新辅助化疗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鞠仙莉 袁修学 +1 位作者 阎红琳 袁静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23-327,共5页
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新辅助化疗已逐渐成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重要部分,然而仍有患者不能从中获益甚至疾病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找与确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 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新辅助化疗已逐渐成为乳腺癌全身治疗的重要部分,然而仍有患者不能从中获益甚至疾病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找与确定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标仍是临床上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已报道多种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如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子分型、肿瘤增殖指数、肿瘤微环境、基因突变等都可作为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但具体与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对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各种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因素和预后指标进行总结,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预测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鞠仙莉 阎红琳 袁静萍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407-411,共5页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又称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的慢性乳腺炎症,病因不明,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的乳房肿块,引流窦道,瘢痕和乳房萎缩等,在组织学切片上以小叶坏死和非干酪化肉芽肿性炎症...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又称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良性的慢性乳腺炎症,病因不明,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的乳房肿块,引流窦道,瘢痕和乳房萎缩等,在组织学切片上以小叶坏死和非干酪化肉芽肿性炎症为特征。特殊染色显示GLM常与棒状杆菌有关联,免疫表型上可见IgG4^(+)浆细胞和CD4^(+)淋巴细胞增多,鉴别诊断仍需根据病理学诊断确定,治疗方法上手术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对GLM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特殊染色、免疫表型、鉴别诊断等内容进行综述,并对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临床表现 病理诊断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甲状腺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诊断模型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严丹丹 饶洁 +5 位作者 尹修恒 鞠仙莉 黄奥玲 陈正卓 夏良兵 袁静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8-1452,共5页
目的探索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甲状腺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682例甲状腺疾病组织HE切片(包括良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扫描成数字切片,按照8∶2... 目的探索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甲状腺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辅助诊断系统,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682例甲状腺疾病组织HE切片(包括良性病变、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扫描成数字切片,按照8∶2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和内部测试集,训练集由高级职称病理医师进行像素级标注,使用基于VGG图像分类算法建立甲状腺癌区分类模型。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将乳腺疾病术中冷冻切片图像癌区分类模型的参数作为初始值,通过深度迁移学习算法对甲状腺癌区分类模型进行二次训练优化。再利用内部测试集和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人民医院633例甲状腺疾病术中冷冻HE切片图像作为外部测试集对已建立的辅助诊断模型进行性能评估。结果内部测试集中,在未使用乳腺癌区识别模型迁移学习的情况下,甲状腺癌病理辅助诊断模型的准确率为0.88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938;而在使用迁移学习模型中,甲状腺癌病理辅助诊断模型的准确率为0.926,AUC值为0.956。在外部测试集中,从零学习模型的准确率为0.872,AUC值为0.915,而迁移学习模型的准确率为0.905,AUC值为0.93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甲状腺疾病术中冷冻切片AI辅助病理诊断模型表现出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推广性。随着AI在病理图像领域研究的不断发展,深度迁移学习有助于提高AI辅助诊断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提高诊断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术中冷冻切片 人工智能 迁移学习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阻抗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研究
5
作者 黄奥玲 黄文雯 +3 位作者 董鹏伟 鞠仙莉 严丹丹 袁静萍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提高,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等术前检查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诊断性手术及过度诊疗的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生物阻抗及深度学习技术对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类的可行性。方法为了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一套适... 目的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显著提高,超声和细针穿刺活检等术前检查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诊断性手术及过度诊疗的现象。本研究旨在探讨利用生物阻抗及深度学习技术对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类的可行性。方法为了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我们设计一套适合甲状腺组织的电阻抗测量系统,采集来自321例患者的331个离体甲状腺标本共1340项数据集。随后,建立一个基于多特征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one dimensional convolution neural,1D-CNN)结合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混合模型对甲状腺组织进行分类。其中80%(1072/1340)的数据用于训练,另外20%(268/1340)用于测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宏平均ROC、微平均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等指标对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进行评价。此外,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比较该分类模型与超声的诊断价值。结果甲状腺组织两分类(恶性/非恶性组织)模型的ROC-AUC=0.94,总体准确率达到91.4%。进一步建立三分类(恶性/良性/正常组织)模型,其中正常、良性和恶性组的ROC-AUC分别为0.91、0.85和0.92,微平均ROC-AUC和宏平均ROC-AUC分别为0.91和0.90。且与超声相比,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基于生物阻抗及CNN-LSTM建立的甲状腺组织分类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较好的稳定性,该技术有望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有用的补充信息,从而有助于甲状腺疾病的治疗决策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癌 生物阻抗谱 电极
原文传递
残余肿瘤负荷评估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鞠仙莉 阎红琳 +3 位作者 柯晓康 管枫 黄奥玲 袁静萍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采用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评估系统分析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RCB评估在新辅助治疗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364例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采用残余肿瘤负荷(residual cancer burden,RCB)评估系统分析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并探讨RCB评估在新辅助治疗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364例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RCB分级,采用χ^(2)检验分析RCB分级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RCB分级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方法评估累积生存期。结果364例经新辅助治疗患者中,术后获得RCB 0级者129例、RCBⅠ级46例、RCBⅡ级109例、RCBⅢ级80例。新辅助治疗前患者的组织学分级(χ^(2)=21.757,P=0.000)、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χ^(2)=52.837,P=0.000)、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χ^(2)=55.658,P=0.000)、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χ^(2)=89.040,P=0.000)的表达情况,Ki67表达(χ^(2)=12.927,P=0.005),分子分型(χ^(2)=80.793,P=0.000)及术前淋巴结状态(χ^(2)=25.764,P=0.000)均显示与患者术后的RCB分级相关;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r=-0.229,P=0.000)、HER2表达情况(r=-0.465,P=0.000)及Ki67表达量(r=-0.179,P=0.000)与RCB分级呈负相关,而ER(r=0.352,P=0.000)、PR(r=0.379,P=0.000)及淋巴结转移情况(r=0.214,P=0.000)与RCB分级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术前高组织学分级,ER、PR、AR阴性表达,HER2阳性表达,Ki67高增殖指数,淋巴结未发生转移是术后获得pCR的有利因素,且PR、AR、HER2是术后获得pCR的独立预测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同RCB分级患者术后的累积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乳腺癌的术后RCB分级与其新辅助治疗前诸多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密切相关,与RCB分级密切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同时也是影响新辅助治疗pCR的重要影响因素,故RCB分级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残余肿瘤负荷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成人胃孤立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希 袁静萍 +4 位作者 赵丽娜 何惠华 敖启林 鞠仙莉 陈芳芳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4-936,共3页
目的探讨成人胃孤立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病理、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胃孤立性LCH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等,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23岁,胃镜发现胃窦体交... 目的探讨成人胃孤立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分子病理、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3例胃孤立性LCH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等,并总结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23岁,胃镜发现胃窦体交界前壁有一息肉样隆起;例2男,22岁,胃镜发现胃体小弯侧有一隆起糜烂灶;例3男,46岁,胃镜发现胃体上段有一充血糜烂灶、中段有一息肉。3例镜下均见异常增生的朗格汉斯细胞,细胞中等大小,胞质略嗜酸性,核卵圆形,可见核沟,背景里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CD1α、Langerin、S‐100蛋白均为阳性。例2、3检测出BRAF V600E基因突变。3例均行胸腹部CT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排除其他系统LCH。结论胃孤立性LCH非常罕见,预后良好,经验不足的医师对本病的诊断要点往往了解不充分,应注意与低分化腺癌鉴别,避免误诊为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朗格汉斯细胞 分子病理 低分化腺癌 异常增生 免疫表型 息肉样 胃体小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