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氨酸棒杆菌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定向进化改造研究
1
作者 黄新燕 孙慕娇 +7 位作者 杜穆花 潘越 张心语 张瑶函 徐宁 刘君 鞠建松 魏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6,共8页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PGDH)是L-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是影响L-丝氨酸高效合成的关键。该研究以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PGDH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测试分...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PGDH)是L-丝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限速酶,是影响L-丝氨酸高效合成的关键。该研究以来源于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PGDH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酶学性质进行测试分析发现,Cg-PGDH的酶活性仅为1.98 U/mg,而且热稳定性较差,严重制约了L-丝氨酸的高效生物合成。针对这一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定向进化和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对Cg-PGDH进行改造,提高酶的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通过多轮筛选,最终获得了5个催化活性显著提升的突变体,P85Q、D365Y、A389T、A183V、I231V。其中,突变体P85Q的酶活性提升了1.55倍,并显著提高了酶的温度稳定性,最适催化温度达到60℃。随后该研究对P85Q、D365Y、A389T、A183V、I231V等5个突变体的突变位点进行组合突变,获得了温度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的突变体P85Q-D365Y。通过对Cg-PGDH突变位点的三维结构解析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实验发现,尽管突变体P85Q与D365Y的突变位点不位于Cg-PGDH催化活性中心,但是可通过蛋白结构形变增强Cg-PGDH活性中心130~140区间loop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酶的底物亲和性和催化活性。相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解析PGDH催化机制,提高PGDH催化活性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定向进化 高通量筛选 温度稳定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工程教学经验探索 被引量:6
2
作者 鞠建松 薛张伟 +1 位作者 徐书景 赵宝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第9期139-141,共3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工程技术作为当前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正在迅猛发展。而今,《酶工程》课程在我国各类生物学专业的教学中已经普及。为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高酶工程的教学质量,作者总结个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酶工程技术作为当前世界各国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正在迅猛发展。而今,《酶工程》课程在我国各类生物学专业的教学中已经普及。为了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提高酶工程的教学质量,作者总结个人教学经验,抛砖引玉,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发展对酶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工程 教学质量 自主授课 自主性设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钠盐调酸发酵生产D-乳酸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媛 徐书景 +4 位作者 张庆 王丽敏 于波 鞠建松 赵宝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300,共5页
对芽孢乳杆菌CASD采用钠盐调酸发酵生产D-乳酸的工艺进行了探索.以廉价花生粕为唯一氮源,采用氢氧化钠为中和剂,D-乳酸的发酵质量浓度达到118.2g/L,糖酸转化率为89.1%,光学纯度达到99.3%,满足乳酸聚合要求.钠盐调酸适用于电渗析分离纯... 对芽孢乳杆菌CASD采用钠盐调酸发酵生产D-乳酸的工艺进行了探索.以廉价花生粕为唯一氮源,采用氢氧化钠为中和剂,D-乳酸的发酵质量浓度达到118.2g/L,糖酸转化率为89.1%,光学纯度达到99.3%,满足乳酸聚合要求.钠盐调酸适用于电渗析分离纯化乳酸工艺,该研究为开发新型的连续发酵-分离耦合生产D-乳酸工艺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乳酸 氢氧化钠 芽孢乳杆菌 高光学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激后冰浴时间与复苏时间对化学转化法转化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姣洁 薛永常 +2 位作者 徐书景 马书娜 鞠建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041-5042,共2页
[目的]研究化学转化过程中热激后冰浴时间和复苏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确定简便快速的转化方法。[方法]采用2种缓冲溶液制备感受态,以热激后冰浴时间或复苏时间为变量,研究这2个因素与转化效率的关系。[结果]冰浴2 min,复苏30或40 min... [目的]研究化学转化过程中热激后冰浴时间和复苏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确定简便快速的转化方法。[方法]采用2种缓冲溶液制备感受态,以热激后冰浴时间或复苏时间为变量,研究这2个因素与转化效率的关系。[结果]冰浴2 min,复苏30或40 min达到最佳转化效率;冰浴和复苏时间为0 min时仍能获得相当数量的转化子。[结论]热激后冰浴和复苏时间对转化效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在一般性转化试验中可以省略这2个步骤以节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受态细胞 转化效率 冰浴时间 复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消旋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彩凤 徐书景 +4 位作者 李艳红 薛张伟 马宁 赵宝华 鞠建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836-8839,共4页
简要介绍了丙氨酸消旋酶的分类、结构特征和催化机制。
关键词 丙氨酸消旋酶 催化机制 D-丙氨酸 5'-磷酸吡哆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壳体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林钟祥 鞠建松 孙建民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38,154,共14页
本文采用文[1]提出的曲壳单元,根据Prandtl-Reuss塑性流动理论和Mises等向强化屈服准则,建立了壳体的弹塑性有限元格式,同时按照罚单元原理建立了组合壳体的连接条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具体计算了带接管球壳和等径三通等算例,取得... 本文采用文[1]提出的曲壳单元,根据Prandtl-Reuss塑性流动理论和Mises等向强化屈服准则,建立了壳体的弹塑性有限元格式,同时按照罚单元原理建立了组合壳体的连接条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具体计算了带接管球壳和等径三通等算例,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壳 弹塑性 有限元 曲壳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中丙氨酸消旋酶的酶学特性及菌株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牛晓平 韩卿卿 +2 位作者 何广正 鞠建松 徐书景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67-75,共9页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目前各种医院内感染最广泛、最严重的致病菌之一.以分离自公共场所洗手液的菌株6-3为研究对象,其16S rRNA基因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 DSM 50071的16S rRNA基因的一致性为99.8%,初步确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目前各种医院内感染最广泛、最严重的致病菌之一.以分离自公共场所洗手液的菌株6-3为研究对象,其16S rRNA基因与Pseudomonas aeruginosa DSM 50071的16S rRNA基因的一致性为99.8%,初步确定其为铜绿假单胞菌;根据同源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设计菌株6-3中丙氨酸消旋酶的扩增引物,通过PCR从6-3菌株中克隆获得了丙氨酸消旋酶基因(alrPa),基因序列与P. aeruginosa PAO1中丙氨酸消旋酶Alr_(PAO1)的氨基酸同源率为98.9%,存在4个不一致的氨基酸位点;经原核表达、Ni-NTA亲和层析法纯化获得了蛋白PaAlr,酶学特性分析表明,重组蛋白PaAlr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反应pH=10.0;最适底物是L-Ala,具有严格的底物特异性,K_(m,L-Ala)=10.96mmol/L,V_(max,L-Ala)=1 562μmol/(L·min),K_(m,D-Ala)=8.45mmol/L,V_(max,D-Ala)=881.9μmol/(L·min),其最大反应速率约为Alr_(PAO1)的7倍;以铜绿假单胞菌中丙氨酸消旋酶为检测对象,以PCR和Western-blotting 2种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检测,实验发现,在目的基因序列已知的前提下,采用PCR法具有较好的检测灵敏性和专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丙氨酸消旋酶 16S RRNA基因 菌株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he Ice Bath Time after Heat Shock and the Incubation Time on the Efficiency of Chemical Transformation Method 被引量:2
8
作者 郭姣洁 薛永常 +2 位作者 薛张伟 徐书景 鞠建松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0年第9期198-200,共3页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ice bath time after heat shock and the incubation time on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acy,and to establish a simple and quick transformation method.[Metho... [Objective] The aim of the research was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ice bath time after heat shock and the incubation time on the transformation efficacy,and to establish a simple and quick transformation method.[Method]Competent cells were prepared with two buffer solutions;with the ice bath time after heat shock and the recovery time as the variable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factors and transformation efficacy was studied.[Result]The transformation efficacy was the best when the ice bath time was 2 min and the recovery time was 30 or 40 min;when the ice bath time and the recovery time was 0 min,a certain amount of transformants still could be obtained.[Conclusion]The ice bath time after heat shock and the recovery time had certain impact on transformation efficacy,but they were not the decisive factors.Therefore,in the general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these two steps could be omit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etent cell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Ice bath time Recovery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类培养模式下《食品工艺学》理论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5
9
作者 徐书景 鞠建松 王会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3772-3773,3776,共3页
结合该校实际与自己的教学经验,依托《食品工艺学》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3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以期为同类应用性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类培养 食品工艺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假单胞菌TM5-2中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鉴定和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书景 鞠建松 马延和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4-638,共5页
从荧光假单胞菌TM5-2中得到一个含丙氨酸消旋酶基因的DNA片段(8.8kb),相邻的一个开读框(ORF)与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相似。该ORF经过克隆、表达,并没有检测到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的活性,推导而得的氨基酸序列与D-型氨基酸脱... 从荧光假单胞菌TM5-2中得到一个含丙氨酸消旋酶基因的DNA片段(8.8kb),相邻的一个开读框(ORF)与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基因相似。该ORF经过克隆、表达,并没有检测到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的活性,推导而得的氨基酸序列与D-型氨基酸脱氢酶序列比较发现,ORF含有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所有重要的保守序列。经TTC培养基鉴定,其具有D-型氨基酸脱氢酶的活性,并对一系列D-型氨基酸有作用,最佳作用底物是D-组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D-型氨基酸氧化酶 D-型氨基酸脱氢酶 TTC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氨酸脱氢酶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广正 徐书景 +2 位作者 马宁 刘东 鞠建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32,共6页
丙氨酸脱氢酶(alanine dehydrogenase,ALD,EC 1.4.1.1)是一种以烟酰胺腺嘌呤(NAD)为辅酶的氨基酸脱氢酶。丙氨酸脱氢酶可逆催化丙氨酸氧化脱氨生成丙酮酸、氨及NADH。丙氨酸脱氢酶也是调节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的重要酶类,其催化反应的产... 丙氨酸脱氢酶(alanine dehydrogenase,ALD,EC 1.4.1.1)是一种以烟酰胺腺嘌呤(NAD)为辅酶的氨基酸脱氢酶。丙氨酸脱氢酶可逆催化丙氨酸氧化脱氨生成丙酮酸、氨及NADH。丙氨酸脱氢酶也是调节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的重要酶类,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丙酮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农药和食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介绍丙氨酸脱氢酶的纯化及活力检测、酶空间结构(底物结合位点),以及催化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脱氢酶 催化机理 丙酮酸 烟酰胺腺嘌呤 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脯氨酸羟化酶转化反应工艺条件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素亚 郑豆豆 +3 位作者 何广正 张琳琳 徐书景 鞠建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7-164,共8页
通过优化脯氨酸羟化酶表达条件和转化反应条件,提高其转化反应效率。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脯氨酸羟化酶的最佳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转化反应条件,并采用响应面法预测影响转化反应各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经过筛选和验证,蛋白表达最适... 通过优化脯氨酸羟化酶表达条件和转化反应条件,提高其转化反应效率。采用单因素法筛选脯氨酸羟化酶的最佳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和转化反应条件,并采用响应面法预测影响转化反应各因素的最佳条件。结果显示,经过筛选和验证,蛋白表达最适诱导温度为28℃,IPTG浓度为0.2 mmol/L;转化反应最佳条件为:120 mmol/L 2-(N-吗啡啉)乙磺酸(pH 6.6)、1.5%Nonidet P-40、200 mmol/L L-脯氨酸、200 mmol/Lα-酮戊二酸,6 mmol/L L-抗坏血酸、6.0 mmol/L硫酸亚铁,最适反应温度为27℃,振荡速率为152 r/min。在最佳条件下,转化反应进行48 h后产物反式-4-羟基-L-脯氨酸的转化率可达100%,为合成反式-4-羟基-L-脯氨酸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4-羟基-L-脯氨酸 脯氨酸羟化酶 响应面法 转化率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氨基酸氧化酶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冉冉 冯利伟 +2 位作者 张金秀 徐书景 鞠建松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7-35,共9页
D-氨基酸氧化酶氧化D-氨基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氨,还原型黄素被氧化生成过氧化氢。D-氨基酸氧化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和D-氨基酸检测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主要就结构已解析的几个D-氨基酸氧化酶的序列同源性、结构... D-氨基酸氧化酶氧化D-氨基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氨,还原型黄素被氧化生成过氧化氢。D-氨基酸氧化酶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和D-氨基酸检测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主要就结构已解析的几个D-氨基酸氧化酶的序列同源性、结构组成、活性中心、抑制剂以及与辅酶FAD结合能力等方面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酸氧化酶 结构组成 活性位点 抑制剂 F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式-4-羟基-L-脯氨酸羟化酶基因密码子优化及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琳琳 张庆 +3 位作者 李莉 徐书景 张金秀 鞠建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4期341-347,共7页
L-羟脯氨酸用途非常广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利用反式-4-羟基-L-脯氨酸羟化酶能将L-脯氨酸通过生物转化法生成反式-4-羟基-L-脯氨酸.对指孢囊菌(Dactylosporangiumsp.)RH1的反式-4-羟基-L-脯氨酸羟化酶基因密码子优化及蛋白可溶性表达... L-羟脯氨酸用途非常广泛,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利用反式-4-羟基-L-脯氨酸羟化酶能将L-脯氨酸通过生物转化法生成反式-4-羟基-L-脯氨酸.对指孢囊菌(Dactylosporangiumsp.)RH1的反式-4-羟基-L-脯氨酸羟化酶基因密码子优化及蛋白可溶性表达条件进行了探索.基因p4hy的GC摩尔百分含量由73.63降至61.45;在23℃下,加入1mmol/L IPTG及分子伴侣pG-KJE8后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多;密码子优化后的酶蛋白P4HY具有较好的催化生产羟脯氨酸的能力,反应40h后转化率达到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4-羟基-L-脯氨酸羟化酶 密码子优化 指孢囊菌 羟脯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合成D-丙氨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哲 何广正 +1 位作者 徐书景 鞠建松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76-83,共8页
D-丙氨酸不仅是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中四肽尾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药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及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游离形式的D-丙氨酸,因此,D-丙氨酸合成工艺的开发正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不同的D-丙... D-丙氨酸不仅是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中四肽尾的重要成分之一,在药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及农业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自然界中并不存在游离形式的D-丙氨酸,因此,D-丙氨酸合成工艺的开发正受到广泛关注.介绍了不同的D-丙氨酸合成技术的优缺点,如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和酶法合成等,并展望了酶法合成D-丙氨酸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丙氨酸 合成工艺 酶法合成 丙氨酸消旋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氨基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辉欣 鞠建松 +1 位作者 张琳琳 徐书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2,共5页
自然界中存在20种基本氨基酸,除甘氨酸外都有两种互成镜像的对映体D-型和L-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D-氨基酸仅存在于微生物中,参与构成细胞壁肽聚糖层。但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人们相继在多种生物体中(包括人体)发现了多种D-氨基酸,D-氨... 自然界中存在20种基本氨基酸,除甘氨酸外都有两种互成镜像的对映体D-型和L-型。长期以来,人们认为D-氨基酸仅存在于微生物中,参与构成细胞壁肽聚糖层。但随着分析方法的发展,人们相继在多种生物体中(包括人体)发现了多种D-氨基酸,D-氨基酸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并意识到它们在医药、农药和食品等的组成中起着重要作用。D-氨基酸检测方法还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认识D-氨基酸的重要作用。主要介绍酶法、气相层析法、高效液相法及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酸检测 高效液相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氢嘧啶羟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庆 王青青 +1 位作者 鞠建松 徐书景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4年第5期719-722,733,共5页
作为相容性物质,5-羟化四氢嘧啶不仅可以调节渗透压,还可以稳定蛋白结构,在医药、生物制造和化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四氢嘧啶羟化酶属于Fe2+与2-酮戊二酸依赖型双加氧酶超家族,主要催化四氢嘧啶生成5-羟化四氢嘧啶。我们简要介绍... 作为相容性物质,5-羟化四氢嘧啶不仅可以调节渗透压,还可以稳定蛋白结构,在医药、生物制造和化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四氢嘧啶羟化酶属于Fe2+与2-酮戊二酸依赖型双加氧酶超家族,主要催化四氢嘧啶生成5-羟化四氢嘧啶。我们简要介绍了四氢嘧啶羟化酶的基因来源、活性检测、蛋白结构、催化机理及活性中心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嘧啶羟化酶 四氢嘧啶 5-羟化四氢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芽孢杆菌WSH-002丙氨酸脱氢酶066晶体制备及X-射线衍射分析(英文)
18
作者 胡平雄 王青青 +3 位作者 关婉怡 鞠建松 董辉 徐书景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71-1076,共6页
丙氨酸脱氢酶可逆催化丙氨酸脱氨生成丙酮酸,在氨基酸和酮酸的合成及代谢中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PCR从巨大芽孢杆菌WSH-002中克隆并构建了丙氨酸脱氢酶基因(aldBM066)的原核表达载体,经原核表达后,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 丙氨酸脱氢酶可逆催化丙氨酸脱氨生成丙酮酸,在氨基酸和酮酸的合成及代谢中至关重要.本研究通过PCR从巨大芽孢杆菌WSH-002中克隆并构建了丙氨酸脱氢酶基因(aldBM066)的原核表达载体,经原核表达后,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和阴离子交换色谱法纯化获得蛋白AldBM066,在289 K下以座滴法进行晶体生长条件筛选和制备.通过对蛋白质结晶条件的筛选,最终在蛋白质浓度为15 mg/mL及含有0.1 mol/L乙酸钠(p H 5.0)和2.4 mol/L甲酸钠的缓冲液中获得了理想的蛋白质晶体,晶体大小约为210μm×180μm×150μm,X-射线衍射数据显示,该蛋白质晶体衍射分辨率为2.88,空间群为三方晶系,晶胞参数为a=b=118.71,c=150.51,α=β=90°,γ=120°,每个不对称单位中含有1个AldBM066单体,马修斯系数为2.623/Da,溶剂含量约为53.02%.衍射数据的成功收集为解析巨大芽孢杆菌WSH-002中丙氨酸脱氢酶的三维结构奠定了前期基础,将有助于阐明以单体存在的丙氨酸脱氢酶的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氨酸脱氢酶 结晶 巨大芽孢杆菌WSH-002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自养同化二氧化碳研究概述
19
作者 刘洪豆 鞠建松 《生物学教学》 2021年第1期7-9,共3页
微生物合成自养同化CO_(2)的研究旨在利用基因工程、代谢重组和定向进化等技术和方法,培育能够同化CO_(2)、实现完全自养的工程菌,实现对CO_(2)的直接固定和利用。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解决可持续性食品和燃料的生产以及CO_(2)排放引起的全... 微生物合成自养同化CO_(2)的研究旨在利用基因工程、代谢重组和定向进化等技术和方法,培育能够同化CO_(2)、实现完全自养的工程菌,实现对CO_(2)的直接固定和利用。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解决可持续性食品和燃料的生产以及CO_(2)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等重大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生物合成自养同化CO_(2)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合成自养 CO_(2)同化 异养模式生物 自养工程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染废水高效脱色菌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熙 谢经良 +1 位作者 鞠建松 姚明修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66-69,共4页
论述了从印染厂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5株有脱色能力的菌株(T1、T2、T3、T4、T5),其中T4菌株降解能力最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等对菌株的脱色效果影响较大,当培养时间为3 d、培养温度34℃、投菌量10%时,脱色效果最好,脱... 论述了从印染厂污水处理站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5株有脱色能力的菌株(T1、T2、T3、T4、T5),其中T4菌株降解能力最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等对菌株的脱色效果影响较大,当培养时间为3 d、培养温度34℃、投菌量10%时,脱色效果最好,脱色率可达84.5%.实验表明,混合菌的脱色效果要优于T4单菌株,脱色率可提高至8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蓝KR 印染废水 脱色 生物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