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韩治宇 徐靓 +2 位作者 安力春 李岩密 刘方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手术所见和大体标本特点以及其中的18例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10例为胰腺来源,仅占55.6%(10/18),其中只有1例诊断为良性可能性... 目的:探讨超声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患者手术所见和大体标本特点以及其中的18例超声检查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10例为胰腺来源,仅占55.6%(10/18),其中只有1例诊断为良性可能性大,而且,也未能就对肿瘤包膜、与周围界限及其与邻近大血管或脏器的关系做出比较明确的描述。只有6例胆总管轻至中度扩张,3例伴有主胰管扩张,1例伴有肝内转移。结论:SPTP的临床及病理特点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如果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知程度,超声检查对SPTP的诊断会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证实偏倚校正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韩治宇 梁萍 +1 位作者 李欣 邵秋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评估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证实偏倚校正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超声诊断的结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值法对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证实偏倚进行校正,并对其校正前后的95%置... 目的评估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证实偏倚校正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客观而全面地认识超声诊断的结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最大似然估计值法对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证实偏倚进行校正,并对其校正前后的95%置信区间进行对比。结果超声诊断恶性的患者接受手术证实的几率为35.10%(206/587),而超声诊断良性的患者接受手术证实的几率为11.31%(306/2705),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诊断的未校正敏感性为87.67%(95%置信区间:82.34%~93.00%),校正后的敏感性下降到69.63%(95%置信区间:59.69%~79.57%),两者95%置信区间不存在交集,说明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未校正特异性为78.69%(95%置信区间:72.05%~85.33%),校正后的特异性提高到91.97%(95%置信区间:90.50%~93.44%),两者95%置信区间也不存在交集,说明两者的差异也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经校正后,超声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低于校正前,特异性却较校正前显著提高。结论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较低,但其排除恶性病变的特异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实偏倚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射频和微波热消融治疗的肿瘤免疫学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韩治宇 董宝玮 梁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39-142,共4页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B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肝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随机对照研究的存活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同样能达到根治性治疗效果,...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BFA)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是肝癌的微创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与手术治疗随机对照研究的存活率和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同样能达到根治性治疗效果,Ⅰa期小肝癌的近期疗效尚优于手术切除。射频和微波消融对比研究表明,两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临床疗效指标和并发症等均无明显差异。射频和微波消融治疗不仅能直接使肿瘤细胞凝固坏死,原位彻底灭活肝癌组织,而且还能提高肿瘤局部和外周血中免疫细胞数量及其抗肿瘤功能,现就它们在肝癌治疗中的有关肿瘤免疫学方面进展做以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射频消融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淋巴结圆形指数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韩治宇 梁萍 +2 位作者 于晓玲 李欣 邵秋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406-1408,共3页
目的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评价圆形指数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8例经穿刺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浅表淋巴结超声测量的圆形指数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并通过圆形指数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 目的用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模型综合评价圆形指数在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8例经穿刺病理及随访证实的浅表淋巴结超声测量的圆形指数进行分析,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并通过圆形指数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贡献及分类判对率探讨其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圆形指数判断淋巴结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与其t检验结果一致。然而,虽然良恶性淋巴结的圆形指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1.985vs1.504(P<0.001),但其ROC曲线下面积只达到0.770±0.039,当取值为大于1.691时,诊断为良性淋巴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7%和72.0%。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圆形指数经前进法逐步回归后引入方程,在模型中对良恶性判断有明显的影响(圆形指数的偏回归系数为-2.550±0.601,χ2值为46.515,模型分类判对率为74.4%,优势比为0.078)。结论超声测量的圆形指数是简便判断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有一定鉴别诊断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指数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二分类Logistic回归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淋巴结肉芽肿性炎声像图及其鉴别诊断 被引量:2
5
作者 韩治宇 梁萍 +2 位作者 王湛博 李欣 邵秋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7期402-404,共3页
目的提高对浅表淋巴结肉芽肿性炎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分析41例肉芽肿性炎和127例恶性及其他原因淋巴结肿大的声像图,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声像图鉴别指标。结果淋巴结肉芽肿性炎声像图特点为内部回声减低,甚至... 目的提高对浅表淋巴结肉芽肿性炎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方法分析41例肉芽肿性炎和127例恶性及其他原因淋巴结肿大的声像图,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声像图鉴别指标。结果淋巴结肉芽肿性炎声像图特点为内部回声减低,甚至出现透声区,部分有不规则钙化,淋巴门结构消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其内血流信号欠丰富,分布不规则。与恶性淋巴结鉴别要点为内部是否有透声区、长短径的比值、是否有淋巴门结构和血流信号是否丰富;与其他淋巴结病变的鉴别要点为内部是否有透声区、回声分布是否均匀和是否有淋巴门结构,其诊断正确率均可达到80%。结论超声检查对浅表淋巴结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淋巴结 肉芽肿性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治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90-39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造影 超声心动图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诊断结果
7
作者 韩治宇 李欣 邵秋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171例经穿刺病理及随访证实良恶性的浅表淋巴结声像图进行分析,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超声检查指标,并检验这些指标是否有统计...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超声鉴别诊断。方法:对171例经穿刺病理及随访证实良恶性的浅表淋巴结声像图进行分析,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超声检查指标,并检验这些指标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前进法逐步回归的多变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引入方程的超声检查指标包括:有无淋巴门结构、长短径比值的赋值、是否有透声区、血流是否丰富、血流类型以及协变量年龄和性别,所有这些指标均为良恶性淋巴结比较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同时显示,血流信号类型变化,淋巴结为恶性可能性也有变化。结论:二分类Logistic回归多元分析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和分析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鉴别诊断的过程,并能筛选出有意义的鉴别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系统疾病 超声检查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组织成像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8
作者 韩治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6期446-449,共4页
关键词 超声波 组织成像 原理 心血管系统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消融技术在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8
9
作者 孔月 程志刚 +3 位作者 韩治宇 刘方义 于晓玲 梁萍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60-662,691,共4页
目的研究移动消融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61例共72个结节,结节平均直径3.0±1.4cm。按照消融方式分为固... 目的研究移动消融技术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61例共72个结节,结节平均直径3.0±1.4cm。按照消融方式分为固定针消融组(n=39)和移动消融组(n=33),比较两组消融手术参数、消融范围及缩小率的差异。结果移动消融组消融单位体积用时较固定消融组短(P〈0.01),完全消融率高于固定消融组(P=0.044)。随访1~12个月移动消融组结节各阶段体积缩小率均高于固定消融组,其中3~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结论移动消融技术疗效确切,见效快,较固定消融技术对甲状腺良性病变治疗的效率高,且消融范围更适形、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消融 固定消融 甲状腺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脾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于杰 梁萍 +4 位作者 于晓玲 程志刚 韩治宇 穆梦娟 刘艳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37,共5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脾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例患者共8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病理诊断分别为卵巢转移癌2个,肺、胃、肝、直肠转移癌各1个,血管瘤1个,炎性假瘤1个,肿瘤最大直径1.3~6.2(3.1±1.9)cm。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脾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7例患者共8个病灶行微波消融治疗,病理诊断分别为卵巢转移癌2个,肺、胃、肝、直肠转移癌各1个,血管瘤1个,炎性假瘤1个,肿瘤最大直径1.3~6.2(3.1±1.9)cm。水冷微波天线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植入肿瘤内,消融中一根20 G热敏电偶测温针植入瘤周5 mm处实时监测热场温度。微波辐射功率设置50~60 W。治疗后1、3、6月以及之后每隔6个月行增强影像(超声造影、CT/MRI)检查评判疗效。结果所有肿瘤均经1次微波消融治疗达到完全坏死。在中位随访13(4~92)月内无肿瘤局部进展发生。影像检查消融区边界清晰且随时间延长逐渐缩小。1例卵巢癌脾转移患者消融后11月脾脏新生另一病灶,再次行微波消融后完全坏死。转移癌患者消融后中位生存期13.0(4.0~92.0)月。除发热和腹痛外无治疗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波消融治疗适合的脾脏肿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融 超声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杨晓伟 于晓玲 +3 位作者 程志刚 韩治宇 刘方义 于明安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110例(156个病灶)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0例(156个病灶)均穿刺置管成功,置...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在肝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患者110例(156个病灶)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10例(156个病灶)均穿刺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100%。其中86例在穿刺置管引流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超声检查肝内脓腔消失,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正常,痊愈率达到78.2%(86/110)。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5/110)。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临床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具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超声引导 置管引流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12
作者 陈超男 梁萍 +4 位作者 程志刚 韩治宇 于晓玲 刘方义 于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651-653,678,共4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特征,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12月75例患者的82个甲状腺结节,其中男14例,女61例,年龄17~80(46.23±12.47)岁。46枚甲状腺实性结节行... 目的观察甲状腺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特征,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12月75例患者的82个甲状腺结节,其中男14例,女61例,年龄17~80(46.23±12.47)岁。46枚甲状腺实性结节行超声检查及超声造影检查,36枚仅行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各病灶的二维超声特征及超声造影特征,对其常规超声征象及超声造影表现与活检病理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结果甲状腺癌造影后主要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增强,而甲状腺良性结节造影则表现为弥漫均匀的等增强或高增强。以病理为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结节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对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及诊断甲状腺癌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小肾癌的长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穆梦娟 于杰 +6 位作者 梁萍 于晓玲 韩治宇 程志刚 刘方义 翟红燕 李鑫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2-627,632,共7页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小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6年4月~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0例小肾癌患者151个病灶(平均直径2.8±0.8 cm)经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小于2 cm的肿瘤使用一根微波消融针,大于... 目的:评估微波消融治疗小肾癌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从2006年4月~2015年10月,我科收治的140例小肾癌患者151个病灶(平均直径2.8±0.8 cm)经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小于2 cm的肿瘤使用一根微波消融针,大于或等于2 cm的肿瘤使用2根微波消融针。术后1,3,6月及之后每6个月行超声造影和CT/MRI检查进行随访。并通过时序检验统计分析评估短期及长期效果(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局部进展率)。结果技术有效率(微波消融后1月增强影像显示完全消融)达到100%(151/151)。1、3、5年局部进展率分别为0.9%、2.0%、7.1%,1、3、5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2.5%、7.9%。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8.4%、94.8%、89.5%,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4%、93.0%,83.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数量(P=0.015)和肿瘤生长模式(P=0.049)是影响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该大样本长期随访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微波消融治疗肾细胞癌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微波消融 小肾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微波消融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灰阶声像图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芳 张晶 +2 位作者 韩治宇 周洪雨 程志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1-255,共5页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在经皮微波消融(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例接受PMA治疗的患者,共21个病灶(13个子宫肌瘤,8个子宫腺肌病)。消融前常规观察病变位置、回声及血供特点,消融中以灰阶超声监测...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在经皮微波消融(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消融期声像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例接受PMA治疗的患者,共21个病灶(13个子宫肌瘤,8个子宫腺肌病)。消融前常规观察病变位置、回声及血供特点,消融中以灰阶超声监测消融区高回声范围,消融后即刻测量、计算高回声体积,并与CEUS测量无增强区体积进行比较。结果灰阶超声显示消融前病变均为偏低回声。微波辐射开始约3s,辐射点周围组织回声即增高,并随时间延长而呈球形或类球形增大,子宫肌瘤以高回声达到肌瘤被膜时停止微波辐射,子宫腺肌病以高回声达到病灶内缘0.3cm时停止消融,高回声范围不再增大。消融后即刻灰阶超声高回声范围[(97.94±72.88)cm3]与CEUS无增强区范围[(88.82±70.06)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呈正相关(r=0.859,P<0.01)。结论PMA子宫肌层良性病变围手术期灰阶声像图变化特点鲜明;高回声范围可粗略代表凝固坏死区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子宫 平滑肌瘤 子宫腺肌病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引导近瘤颈部收缩期分次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溶液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志刚 韩治宇 +2 位作者 刘方义 于杰 陈洪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引导近瘤颈部收缩期分次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溶液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3年12月CDFI引导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PSA患者18例,共18个瘤腔,平均最大径(3.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引导近瘤颈部收缩期分次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溶液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2013年12月CDFI引导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PSA患者18例,共18个瘤腔,平均最大径(3.2±1.0)cm(1.3~5.7 cm)。两位操作者配合,CDFI引导下将21G PTC针进针至近瘤颈部,收缩期分次注射凝血酶溶液(浓度250IU/m L),每次注射0.05或0.1m L。CDFI示瘤腔内无血流信号时结束治疗,必要时另行择点进针重复上述操作。术后评价疗效并密切观察并发症。结果一次治疗成功率为100.0%(18/18),平均注射凝血酶为(102.8±45.3)IU(25~200 IU)。术后即刻CDFI示瘤腔内血流信号消失率为100.0%(18/18),1例(5.6%)仅瘤颈部仍可见血流信号的患者,经加压包扎后第2日复查时瘤腔内及瘤颈部均未显示血流信号。术中、术后即刻和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远端动脉栓塞征象和过敏反应,术后瘤腔局部无复发。结论 CDFI引导近瘤颈收缩期分次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溶液治疗股动脉PS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超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凝血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16
作者 战勇 于晓玲 +4 位作者 梁萍 刘方义 程志刚 韩治宇 房立柱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及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3月我科穿刺活检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2例,其中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者(US组)55例,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者(CEU...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US)及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3月我科穿刺活检的肝占位病变患者62例,其中行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者(US组)55例,超声造影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者(CEUS组)7例,以所取组织能够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随访≥6个月,以术后病理诊断或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最终临床诊断并随访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穿刺病灶共64个,穿刺成功率100%,其中US组中55灶明确了病理学诊断,定性诊断率96.5%(55/57)。穿刺定性诊断符合率100%(55/55)。穿刺患者中有5例出现一过性术中疼痛,1例疑似出现针道少量出血,经对症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CEUS组中7灶明确了病理学诊断,定性诊断率100%(7/7)。穿刺定性诊断符合率100%(7/7)。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对肝占位性病变的穿刺成功率以及病理诊断准确率高,是获得病理诊断的首选方法。超声造影指导穿刺活检,有助于确认病变的活性、坏死液化区域以及常规超声分辨不清的微小肿瘤,能更准确地定位取材,从而提高穿刺检出阳性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肝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穿刺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 被引量:10
17
作者 魏莹 于晓玲 +5 位作者 梁萍 刘方义 程志刚 韩治宇 于杰 于明安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3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因胰腺占位性病变需行穿刺活检、但常规超声定位困难的49例患者行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所取组织能够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随访至少6个月,以术后病... 目的探讨应用CEUS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因胰腺占位性病变需行穿刺活检、但常规超声定位困难的49例患者行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所取组织能够作出明确病理诊断为取材满意;随访至少6个月,以术后病理诊断或随访影像学检查结果为最终临床诊断。结果本组穿刺活检满意率为95.92%(47/49),取材满意者穿刺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97.87%(46/47)。术后恶心呕吐、发热及胆汁性腹膜炎各1例(1/49,2.04%)。结论对于常规超声不能准确定位的胰腺占位性病变,以CEUS引导穿刺可以提高取材的准确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胰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建立兔肺VX2肿瘤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欣 张宏 +5 位作者 盛林 任贺 鲁通 王旸 韩治宇 董宝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建立适合微波消融的兔肺肿瘤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CT引导下穿刺,将载有VX2肿瘤组织悬液的亲水凝胶接种于右肺内。结果接种后14~26d,CT检查证实34只新西兰大白兔肺内有肿瘤生长,其中26只呈单发结节,直径0.5~0.8cm,兔肺VX2... 目的建立适合微波消融的兔肺肿瘤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CT引导下穿刺,将载有VX2肿瘤组织悬液的亲水凝胶接种于右肺内。结果接种后14~26d,CT检查证实34只新西兰大白兔肺内有肿瘤生长,其中26只呈单发结节,直径0.5~0.8cm,兔肺VX2肿瘤模型成功率为72.2%(26/36);另有2只肺内呈多发结节生长,并出现胸腔积液;4只累及纵隔;2只出现胸壁种植转移。接种过程未出现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本实验建模方法安全、有效,并可在肺内局部形成较大体积的实体瘤,能满足微波消融治疗肺癌的研究需要,因此所建兔肺VX2肿瘤模型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凝胶 动物模型 肺肿瘤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邵秋杰 秦桂莲 +4 位作者 石文媛 王知力 李欣 韩治宇 梁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并与8例腹膜转移癌及5例结核性腹膜炎声像图对比分析。结果腹膜间皮瘤超声表现为腹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腹膜上可见低回声小结节,部分患... 目的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并与8例腹膜转移癌及5例结核性腹膜炎声像图对比分析。结果腹膜间皮瘤超声表现为腹膜弥漫或局限性增厚,腹膜上可见低回声小结节,部分患者腹水内见大量强回声分隔。腹膜转移癌及结核性腹膜炎声像图与其相似。结论恶性间皮瘤的超声表现不具特异性,很难与腹膜转移癌及结核性腹膜炎相互鉴别,超声引导下对腹膜增厚区或腹膜可疑结节穿刺活检及腹腔镜腹膜活检是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恶性间皮瘤 超声检查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对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雪娟 于晓玲 +2 位作者 韩治宇 于杰 梁萍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肝功能、胆碱酯酶、白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地研究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单发HCC患者343... 目的比较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肝功能、胆碱酯酶、白蛋白等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地研究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解放军总医院介入超声科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单发HCC患者343例,其中老年组(年龄〉60岁)131例,中青年组(年龄≤60岁)212例。结果老年组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白细胞(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血清白蛋白(Alb)及胆碱酯酶(Ch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中青年组HCC患者微波消融治疗后WBC、AIJT、AST、TB显著升高(P〈0.01),而消融治疗后ChE轻度升高及Alb轻度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组患者消融治疗前后WBC、ChE、AIJT、AST、Alb、TB的差值进行组问比较,发现中青年组患者ALT升高较老年组患者明显(P=0.048),余指标消融治疗前后改变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反映肝功能的指标明显升高,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的ChE和Alb在老年患者较中青年患者下降更加明显,说明老年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胆碱酯酶 白蛋白 肝癌 微波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