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质建模技术在狮子沟N_1油藏开发地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项燚伟 柳金城 +4 位作者 谢梅 郝小梅 马凤春 姜明玉 李霞魁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01-904,共4页
针对柴达木盆地狮子沟N1油藏高含水阶段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储量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综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概率储量计算以及历史拟合一体化研究.研究表明,N1油藏主力小... 针对柴达木盆地狮子沟N1油藏高含水阶段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储量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综合地质、测井等资料,建立了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在模型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概率储量计算以及历史拟合一体化研究.研究表明,N1油藏主力小层含水突破是由于存在渗流优势通道,II-39小层非均质性强;储量分布不确定性大,用100口井的资料计算得到储量为230×104~264×104t;通过历史拟合一体化研究,精确的拟合SZ23井含水突破过程.应用地质建模技术开展开发地质研究,信息量大、精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高含水期剩余油挖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狮子沟N1油藏 层间矛盾 地质建模 非均质性 渗流优势通道 概率储量 历史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翼山油田三维地质建模及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项燚伟 谢梅 +3 位作者 马凤春 常琳 李兴彦 姜明玉 《青海石油》 2013年第1期58-62,共5页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浅层油藏是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储层岩性为湖相碳酸盐岩。针对其储集层特点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原则,基于地质概念,集成多种数据,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高精度的...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浅层油藏是为背斜构造控制的岩性层状油藏,储层岩性为湖相碳酸盐岩。针对其储集层特点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多学科综合一体化原则,基于地质概念,集成多种数据,采用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高精度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并应用模型进行水平井设计,为油藏的后续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南翼山 地质建模 水平井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个泉油田水平井地质优化设计
3
作者 项燚伟 郭宁 +2 位作者 谢梅 白金莲 唐群英 《青海石油》 2014年第2期65-68,共4页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是一个中低孔、低渗油藏,属于近物源砂砾岩沉积,储层岩性复杂,岩相变化快,油砂体发育规模小,含油井段长,储层非均质性强的难采油田。在该油田二区块规模应用水平井获得了成功,为了研究应用水平井挖潜主体区块次主...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是一个中低孔、低渗油藏,属于近物源砂砾岩沉积,储层岩性复杂,岩相变化快,油砂体发育规模小,含油井段长,储层非均质性强的难采油田。在该油田二区块规模应用水平井获得了成功,为了研究应用水平井挖潜主体区块次主力层潜力、提高油藏单井产量的可行性,探讨柴达木盆地低渗难采油藏的有效开发模式,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整体开发效益,通过开展油藏精细描述、三维地质建模、地质条件适应性评价,地质、地震和油藏工程等多学科优化设计论证,优选层位,针对主力区块部署5口水平井,目前完钻1口,预计日产油是区块内同层位直井无阻流量的3.5倍。开发试验证实应用水平井技术开发低渗难采油田是可行的,可推广应用水平井技术,同时探索利用水平井开发其他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难采油田 水平井 优化设计 七个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区特高含水期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项燚伟 宋考平 +1 位作者 朱君琼 王雨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7-100,共4页
结合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块目标区的开发实践,通过对存水率、综合含水、耗水量以及采收率等指标的计算,对北二西目标区域注水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找出了其主要问题和矛盾,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挖掘剩余油提供了一种思路。计算结果表... 结合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块目标区的开发实践,通过对存水率、综合含水、耗水量以及采收率等指标的计算,对北二西目标区域注水开发效果进行了评价,找出了其主要问题和矛盾,为进一步提高开发效果、挖掘剩余油提供了一种思路。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注入水排出量变大,注水开发效果变差,随着找水、堵水的进行,关闭高含水井,注水利用率有所改善;根据目前的开发状况,预测北二西区块的最终采收率可达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注水 开发效果 采收率 萨尔图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煤型气成藏条件及勘探领域 被引量:19
5
作者 马峰 乐幸福 +3 位作者 王朴 黄成刚 谢梅 项燚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14年第3期87-94,共8页
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古今构造、输导条件等关键成藏条件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研究表明,盆地煤型气具备四大有利成藏条件:侏罗系烃源岩呈现多凹共存、广泛分布特征,重新评价资源潜力达13100×108m3,具备煤型气大型化成藏物质基础;关键成... 柴达木盆地烃源岩、古今构造、输导条件等关键成藏条件及其时空配置关系研究表明,盆地煤型气具备四大有利成藏条件:侏罗系烃源岩呈现多凹共存、广泛分布特征,重新评价资源潜力达13100×108m3,具备煤型气大型化成藏物质基础;关键成藏期盆地呈现"盆缘古斜坡及鼻隆带和盆内凹陷带"的二级结构,盆缘区是油气运移的长期指向,形成良好的成藏背景;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储集空间的基岩风化壳大范围分布且不受埋深影响;具备"控源断裂纵向运聚,不整合面横向输导"的油气面状运聚模式,利于天然气规模聚集。油气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的认识为煤型气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形成了盆缘大型古斜坡构造—岩性控藏新认识,提出盆缘不整合面上下为重点勘探新领域,阿尔金山前古鼻隆及斜坡为重点勘探新区带,并在油气勘探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新增控制+探明天然气储量1104×108m3,实现了柴达木盆地煤型气勘探的新突破和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型气 成藏条件 勘探领域 大型化成藏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土沟油田产量递减规律分析
6
作者 项燚伟 《青海石油》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通过一种最优化的方法来求取Arps递减基本方程中的递减指数n,以此作为判别递减类型的依据。针对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油藏特点,建立最优化模型,编制了优化的计算机程序,只需输入范围及产量数据,即可获得最优化拟合结果。应用表明,该方... 通过一种最优化的方法来求取Arps递减基本方程中的递减指数n,以此作为判别递减类型的依据。针对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油藏特点,建立最优化模型,编制了优化的计算机程序,只需输入范围及产量数据,即可获得最优化拟合结果。应用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简单实用,在预测递减油井的产量时,能够使给定方式的预测误差最小化,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和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ps递减 递减类型 柴达木盆地 花土沟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单元的多油层储层参数计算和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凤春 柳金城 +5 位作者 吴颜雄 梁晓宇 姜营海 王琳 周艳 项燚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0-377,共8页
针对英东地区含油储层井段长、非均质性严重、传统渗透率模型无法满足储层评价精度要求这一矛盾,在综合试油、MDT资料,深入分析油、气、水、干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流动带指数按照“单元化分类评价”的思路分地层对储层渗... 针对英东地区含油储层井段长、非均质性严重、传统渗透率模型无法满足储层评价精度要求这一矛盾,在综合试油、MDT资料,深入分析油、气、水、干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流动带指数按照“单元化分类评价”的思路分地层对储层渗透率进行表征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性参数下渗透率流动带指数计算模型。工区实际生产资料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流动带指数渗透率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相对误差低于25%,绝对误差也能控制在半个数量级以内,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非均质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符合储层实际情况,能够满足油藏描述及生产的需要,对该地区后续长井段复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后期层间吸水矛盾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井段 渗透率 非均质性 流动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有水气藏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应用
8
作者 项燚伟 彭港珍 +3 位作者 温中林 熊宇 王微 谭晓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12524-12530,共7页
水驱特征曲线在有水气藏动态储量和可采储量计算上的应用饱受争议,传统水驱特征曲线认为地层压力保持不变的假设条件与有水气藏地层压力下降的事实不符,且相对渗透率曲线在低、高含水饱和度时拟合不准确。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对气水相... 水驱特征曲线在有水气藏动态储量和可采储量计算上的应用饱受争议,传统水驱特征曲线认为地层压力保持不变的假设条件与有水气藏地层压力下降的事实不符,且相对渗透率曲线在低、高含水饱和度时拟合不准确。为解决上述两大问题,对气水相渗比与含水饱和度半对数曲线进行了重新拟合,提出了气水相渗表征新方法,提高曲线拟合精度。在此基础上,从气水两相渗流规律与物质平衡原理出发,考虑有水气藏水体活跃程度,引入水侵常数,推导出了适合有水气藏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采用遗传算法自动拟合确定水侵常数与动态储量。根据拟合得到的水侵常数与动态储量,结合废弃水气比,还能实现生产水气比预测和可采储量标定。通过涩北气田4口真实产水气井的生产数据对新型水驱特征曲线的准确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气水相渗表征新方法更加准确,新型水驱特征曲线拟合相关系数大于0.85;新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得到的动态储量与物质平衡法误差为3.52%,且避免了有水气藏水侵后压降曲线下掉造成的计算误差。可见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对有水气藏储量计算及生产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水气藏 气水相渗表征方法 水驱特征曲线 动态储量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东油田一号构造N2^2-N2^1地层储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凤春 李程程 +5 位作者 梁晓宇 黄麒钧 钟亚梅 吴凤梅 项燚伟 于航 《青海石油》 2012年第4期24-29,共6页
英东油田一号构造为青海油田2010年新发现勘探部署区块,主要含油气在N2^2-N2^1地层.按照2012年初试采方案编制要求准备进行注水试验工作。为研究该区块储层注水开发时可能潜在的敏感性,对该区块岩样进行了室内8口井40块岩样的储层敏... 英东油田一号构造为青海油田2010年新发现勘探部署区块,主要含油气在N2^2-N2^1地层.按照2012年初试采方案编制要求准备进行注水试验工作。为研究该区块储层注水开发时可能潜在的敏感性,对该区块岩样进行了室内8口井40块岩样的储层敏感性实验分析评价。分析表明,储层岩石类型分布相对稳定,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喉道较发育,总体呈中孔中渗,但粘土矿物绝对含量相对较高,达到18.5%,区块主要表现为强水敏、强速敏和一定程度盐敏性;建议储层钻井、开采等作业时,应对储层进行防膨和注人流体流速、临界盐度的优选;流速控制在1-1.5ml/min之间、盐度不低于152481mgL、PH不高于8.5,以及在酸化等作业中不宜使用HF;同时储层潜在一定的“增渗速敏”.油田正式注水开发时应注意其带来的“孔内指进”、“单层突进”等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实验 敏感性 敏感性评价 储层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新增储量的采收率方法应用
10
作者 李兴彦 严志锋 +3 位作者 秦涛 苏静 张娟 项燚伟 《化工管理》 2013年第22期213-213,共1页
我国针对新增储量的技术采收率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先进的评价体系。对于石油勘探或申报储量阶段的油田(油藏),预测可采储量基本采用静态法,主要方法有:经验公式法、类比法、地质综合评价法等。本文以红柳泉为例,利用本油田的地质特... 我国针对新增储量的技术采收率研究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先进的评价体系。对于石油勘探或申报储量阶段的油田(油藏),预测可采储量基本采用静态法,主要方法有:经验公式法、类比法、地质综合评价法等。本文以红柳泉为例,利用本油田的地质特征和可采储量计算阶段划分,采用静态法中地质综合评价、经验公式等方法确定了油田的技术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采收率 红柳泉 地质综合评价法 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预测
11
作者 白金莲 张庆辉 +4 位作者 姜明玉 姜明忠 项燚伟 高树芳 李程程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1期168-169,共2页
压裂水平井的产能预测往往不同于常规水平井,本文通过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压裂水平井的产能进行预测,考虑了裂缝长度和宽度对产能的影响,分析了水平井与直井的指标对比,为同类油藏水平井的产能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产能预测 压裂水平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江涛 项燚伟 +7 位作者 陈汾君 邓成刚 徐晓玲 程鑫 杨会洁 谢梅 唐启银 王海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1-152,共12页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是国内最为典型的规模最大的多层边水疏松砂岩气藏,气田开发过程中,受出水、出砂影响,采收率偏低,提高采收率工作始终贯穿于该气田开发的全过程,但仍然存在瓶颈问题和不适应性。为此,在系统梳理涩北气田试采、建产、... 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是国内最为典型的规模最大的多层边水疏松砂岩气藏,气田开发过程中,受出水、出砂影响,采收率偏低,提高采收率工作始终贯穿于该气田开发的全过程,但仍然存在瓶颈问题和不适应性。为此,在系统梳理涩北气田试采、建产、稳产、调整阶段开发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影响气藏采收率的关键因素,围绕“层间储量均衡动用、平面边水均衡推进、降低井筒压损与废弃压力”思路,提出了提高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并在评价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影响采收率的因素是储层强敏感性使渗流通道闭塞、边水非均衡指进式侵入、划分单元与开发井网对储量动用控制差、排采与集输工艺不适宜导致气藏废弃压力高等;②低丰度剩余气挖潜、人工干预边水侵入、细分加密提高储量动用、积液积砂助排清堵降阻、增压外输是提高采收率主体技术;③调补建产、内控外排、砂水同治、三级增压等取得显著效果,持续精细挖潜、精准治水和井网重构、注剂驱替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关键。结论认为,形成的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高效支撑了涩北气田实现了年产天然气超过50×108m3,连续稳产12年的创举,为打造青海“绿色能源高地”,保障甘青藏三省区天然气供给需求和能源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疏松砂岩气田 边水侵入 细分层系 剩余气挖潜 提高采收率 技术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岸水下扇储层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常海燕 严耀祖 +3 位作者 陈更新 郭宁 项燚伟 杨会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为了解决近岸水下扇储层相变快和非均质性强而导致的开发难题,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通过取心井岩性精细描述和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级次划分及多井联合对比,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密井网动态资... 为了解决近岸水下扇储层相变快和非均质性强而导致的开发难题,以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E_3~1油藏为例,通过取心井岩性精细描述和分析,结合铸体薄片和测井曲线特征,进行储层构型单元级次划分及多井联合对比,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密井网动态资料辅助验证,明确了储层构型单元砂体剖面展布特征和规模,建立了各级构型单元的识别特征图版及近岸水下扇内部构型模式。结果表明:目的层E_3~1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亚相,并细分出5个5级构型要素和9个4级构型要素;E_3~1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包括断层遮挡形成的剩余油、非主流线滞留区的剩余油、不同构型单元间韵律性差别形成的剩余油、坝间低渗缓冲带遮挡形成的剩余油、注采井网不完善形成的剩余油等5种类型。研究结果为七个泉油田进一步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水下扇 单砂体 储层构型 构型界面识别 剩余油分布模式 七个泉油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水侵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岳世俊 刘应如 +5 位作者 项燚伟 王玉林 陈汾君 郑长龙 景紫岩 张婷静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以均质径向地层边水气藏为例,基于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理论,推导了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引入存水体积系数,建立了平均含水饱和度与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的联系,计算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将该方法运用于柴达木盆... 以均质径向地层边水气藏为例,基于水驱气藏的物质平衡理论,推导了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的关系;引入存水体积系数,建立了平均含水饱和度与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的联系,计算气藏动态储量和水侵量;将该方法运用于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第四系涩北组第6小层,以视地质储量法验证了动态地质储量,以数值模拟法验证了水侵量的计算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均质径向地层边水气藏中,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与出口端含水饱和度呈线性正相关;(2)通过平均饱和度计算气藏动态储量时,应选取开发中后期趋于稳定的数据,此时地层压降波及到储层边界,能反映全工区真实的动态储量,而早期数据计算的结果偏小;(3)通过平均饱和度计算的柴达木盆地台南气田第四系涩北组第6小层的动态地质储量为80.1×10^(8)m^(3),与视地质储量法计算的动态地质储量误差为1%,通过平均饱和度计算的水侵量与数值模拟法计算的水侵量误差约为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侵气藏 动态储量 物质平衡 分流理论 地层平均含水饱和度 水侵量 径向地层 台南气田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kalman滤波判断注水开发效果
15
作者 常琳 张煜 +4 位作者 史玉成 谢晓媛 许姗姗 项燚伟 李兴彦 《青海石油》 2013年第1期52-57,共6页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整体注水开发是主要的开发方式,注水开发效果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油水井间是否连通即注水是否见效,二是波及是否均匀即注水利用率如何。本文将kalman滤波技术引入到注水效果判断中,建立了适用于判断油水井间... 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整体注水开发是主要的开发方式,注水开发效果的评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油水井间是否连通即注水是否见效,二是波及是否均匀即注水利用率如何。本文将kalman滤波技术引入到注水效果判断中,建立了适用于判断油水井间关联性的kalman滤波初始模型,推导出了油水井关联系数的具体函数形式,并进行了编程求解,利用油水井动态数据,可以计算出油水井关联系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计算注水量与产液量的关联系数,可以判断注水是否见效。通过计算注水量与产水量的关联系数,可以判断出是否发生了水窜,根据数值大小,可以判断优势水窜方向,根据数值的变化,可以判断水窜发生的时机。利用典型数值模拟模型和实际油田开发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说明此方法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MAN滤波 动态油水井关联系数 水窜方向 注水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多油层油藏层系及井网适应性研究——以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为例
16
作者 陈晓冬 郑永仙 +2 位作者 张庆辉 李国艳 项燚伟 《中国化工贸易》 2013年第10期1-2,共2页
花土沟油田是典型的非均质多油层油藏,油层的物性变化大,分布很不均匀。通过开发层系适应性分析及现有井网适应性分析,选择贴近于油田实际需要的层系、井网划分方法,减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提高油田储量动用程度,达到提高最终采... 花土沟油田是典型的非均质多油层油藏,油层的物性变化大,分布很不均匀。通过开发层系适应性分析及现有井网适应性分析,选择贴近于油田实际需要的层系、井网划分方法,减少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提高油田储量动用程度,达到提高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多油层 层系适应性 井网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气藏水淹风险描述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江涛 孙凌云 +3 位作者 项燚伟 李润彤 王海成 陈芳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84,共6页
水淹问题已成为我国气田开发过程中影响气藏上产、稳产的难题。为此,对导致气田水淹的客观、非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水淹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控对策;在此基础上,以某基岩气藏的开发为例,深入剖析了造成该气藏水淹的主要原因,并... 水淹问题已成为我国气田开发过程中影响气藏上产、稳产的难题。为此,对导致气田水淹的客观、非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水淹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控对策;在此基础上,以某基岩气藏的开发为例,深入剖析了造成该气藏水淹的主要原因,并总结了经验教训。研究结果表明:①针对气藏开发须树立水淹风险管理意识,为规避水侵失控,应开展水淹风险描述,并制订避水、控水、治水的阶段性措施方案,进行全过程控水管理;②强化气藏水文地质勘察研究,在开发早期利用探井获取相关资料,寻找邻近气藏水体周边的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集体及纵横向压力亏空的储集体作为侵入水转移的场所;③开发过程中,分井区优化配产并适时调整,力求边水、底水和层间水均衡推进;④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规范进行修订,识别边水、底水水源,评价渗流通道及水体大小,评估和预测气藏水淹风险,增加气藏先期控水的专题方案,使水侵受控,以最大限度地规避水淹风险;⑤对复杂气藏的储量采用容积法和多种动态法进行计算,互为参考,并且在进行试采评价后正式提交探明储量,在开展可动用储量评估后再提交开发项目建议书,谨慎大规模投资建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气藏 水淹风险 因素分析 规避控制 转移对策 防控意见 可动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中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凤春 沙鹏 +7 位作者 项燚伟 王琳 梅华 唐丽 王靖茹 王宝利 姜营海 柴京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8,共9页
英东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近几年发现并高效勘探开发的典型长井段多油层断块油藏,针对油藏开发矛盾,利用岩心、扫描电镜、岩石薄片等分析资料,对工区3个含油层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分类评价。结果表... 英东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近几年发现并高效勘探开发的典型长井段多油层断块油藏,针对油藏开发矛盾,利用岩心、扫描电镜、岩石薄片等分析资料,对工区3个含油层段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储层分类评价。结果表明:英东油田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中等,原生粒间孔、溶蚀孔及残余粒间孔是重要储集空间,由上至下粒度逐渐变细,储集及渗流能力逐渐变差;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浅水湖平面频繁变化,砂体具有浅水低分异特征,目的层垂向上发育多个相互叠置的间断正韵律,总体上沉积微相、岩矿组分及胶结物含量的不同是影响本区域先天储层物性分布差异的内在条件,而压实作用则是后期储层物性演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对储层孔渗损失作用强于胶结作用,后续油藏综合治理应结合储层分类评价优选水下分流河道、滩坝砂、席状砂等Ⅰ、Ⅱ类有利储层砂体进行措施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东地区 长井段 储层物性 成岩作用 控制因素 沉积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井段互层油藏单井产量劈分研究——以青海花土沟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晓冬 郑永仙 +2 位作者 项燚伟 张庆辉 李国艳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89-91,共3页
对于开发历史长、油水关系复杂的油藏,搞清楚储层动用程度及采出程度是提高该油藏的最终采收率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常用的传统产量劈分方式为KH值劈分法,该方法未考虑层间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劈分结果误差较大,以青海花土沟油田为例,通... 对于开发历史长、油水关系复杂的油藏,搞清楚储层动用程度及采出程度是提高该油藏的最终采收率的前提条件。目前国内常用的传统产量劈分方式为KH值劈分法,该方法未考虑层间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劈分结果误差较大,以青海花土沟油田为例,通过引入储层动用判断方法,结合动、静态综合劈分方法,增加了长井段互层油藏产量劈分的准确性,在油田实际开发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土沟油田 产量劈分 长井段互层油藏 储层动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个泉油田水平井开发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群英 姜明玉 +4 位作者 王靖茹 吴军 郭宁 项燚伟 杨玥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7年第12期154-155,共2页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二区块为中低孔-低渗油藏,由于其储层单一,物性较差,先后实施了12口水平井挖潜剩余油,提高了区块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笔者根据油井开采典型特征将其分为三类,分类总结了水平井开发效果,及同类水平井与直井开发效... 柴达木盆地七个泉油田二区块为中低孔-低渗油藏,由于其储层单一,物性较差,先后实施了12口水平井挖潜剩余油,提高了区块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笔者根据油井开采典型特征将其分为三类,分类总结了水平井开发效果,及同类水平井与直井开发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两类井型的开发效果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个泉油田 水平井 开发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