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魏氏拟尾柱虫休眠包囊及其细胞器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1 位作者 季玲妹 隋淑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06-410,共5页
为研究纤毛虫休眠状态下细胞的分化及其胞器的特征, 本文以透射电镜术显示, 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 休眠包囊中, 颗粒层壁内有小泡, 表膜位置也偶见小泡样结构, 大部分线粒体以多个相互聚集在一起, 自噬泡将线粒体等胞器... 为研究纤毛虫休眠状态下细胞的分化及其胞器的特征, 本文以透射电镜术显示, 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 休眠包囊中, 颗粒层壁内有小泡, 表膜位置也偶见小泡样结构, 大部分线粒体以多个相互聚集在一起, 自噬泡将线粒体等胞器包裹在内经历消化过程, 细胞内膜系统十分发达。作者推测, 颗粒层及表膜小泡可能是休眠细胞经由表膜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 自噬泡消化现象可能是细胞中物质和能量来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氏拟尾柱虫 休眠包囊 线粒体 自噬泡 内膜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游仆虫腹面皮层细胞骨架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6
2
作者 顾福康 邹士法 +1 位作者 李艺松 倪兵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4-521,共8页
应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显示了镰游仆虫的腹面皮层细胞骨架 ,详细描述了处于毛基体和毛基体下水平的口围带、口侧膜、额腹横棘毛骨架 ,以及口围带小膜托架、口侧膜托架、额腹横棘毛托架的主要附属... 应用非离子去垢剂抽提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显示了镰游仆虫的腹面皮层细胞骨架 ,详细描述了处于毛基体和毛基体下水平的口围带、口侧膜、额腹横棘毛骨架 ,以及口围带小膜托架、口侧膜托架、额腹横棘毛托架的主要附属纤维和非纤毛区表膜下皮层骨架的立体图形。作者据所述各种纤毛器托架附属纤维的定位和分布特征推测 ,这些附属结构可能与细胞内各种纤毛器间的联系 ,以及包括纤毛器运动在内的整个细胞运动的协调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游仆虫 腹面皮层 细胞骨架 扫描电镜观察 纤毛器托架 托架附属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期和形成包囊期间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8
3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1 位作者 杨振云 杜宝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1-257,共7页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细胞中含有轴杆样结构。细胞形成包囊期间 ,胞质内发生自噬作用 ,并产生由许多膜管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高尔基体 ,在高尔基体内其分泌物质聚集成高电子密度的嗜锇晶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含颗粒层、内层壁和外层壁的“尾...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细胞中含有轴杆样结构。细胞形成包囊期间 ,胞质内发生自噬作用 ,并产生由许多膜管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高尔基体 ,在高尔基体内其分泌物质聚集成高电子密度的嗜锇晶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含颗粒层、内层壁和外层壁的“尾柱虫类包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伪尾柱虫 营养期 包囊 超微结构 营养细胞 自噬作用 高尔基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顾福康 季玲妹 +1 位作者 倪兵 李恭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质内出现条带状或管道样的内质网和由不同大小的囊泡组成的包囊壁前体。并且,前体的产生与内质网有关;细胞质内发生自噬泡消化现象,这是细胞将原有结构和能量进行贮存、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核向细胞...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质内出现条带状或管道样的内质网和由不同大小的囊泡组成的包囊壁前体。并且,前体的产生与内质网有关;细胞质内发生自噬泡消化现象,这是细胞将原有结构和能量进行贮存、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核向细胞质突出形成阿米巴形结构,这与大核向细胞质排出部分核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阔口尖毛虫 包囊壁前体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游仆虫皮层纤维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一种游仆虫皮层纤维结构。结果显示,口围带托架由横向组排在一起的小膜托架单元组成,每个小膜托架是由40—50nm直径的纤维编织成的长方形薄片,波动膜托架是横向平行排列和纵向平行排列的两部分共60多股纤维交错编织... 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一种游仆虫皮层纤维结构。结果显示,口围带托架由横向组排在一起的小膜托架单元组成,每个小膜托架是由40—50nm直径的纤维编织成的长方形薄片,波动膜托架是横向平行排列和纵向平行排列的两部分共60多股纤维交错编织成的网状结构;额腹横棘毛区表膜下含有纵纤维层、球形纤维层和深部纤维层三层纤维,其纵纤维层在相应于游仆虫皮层脊(或脊和唇)之间的表膜下方被纵沟分成几部分;背面表膜下含有纵纤维层,这层纤维下似乎也有球形纤维层。此外,作者也推测了这些皮层纤维结构在游仆虫皮层形态的保持,支持纤毛器和纤毛器运动及形态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仆虫 皮层 纤维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纤毛器的分化 被引量:12
6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形成包囊时,各类纤毛器中的纤毛杆被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毛基体被保留下来。休眠包囊中,背纤毛器的定位无明显变化,但原腹面纤毛器中的口围带和波动膜、额腹棘毛和横棘毛,以及左、右尾棘毛都按序陷入在... 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形成包囊时,各类纤毛器中的纤毛杆被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毛基体被保留下来。休眠包囊中,背纤毛器的定位无明显变化,但原腹面纤毛器中的口围带和波动膜、额腹棘毛和横棘毛,以及左、右尾棘毛都按序陷入在细胞质内深处,并相互汇聚在一起。脱包囊时,纤毛结构在原毛基体上再分化,新纤毛器按口围带、横棘毛、额腹棘毛和左、右尾棘毛的顺序从细胞内显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包囊 纤毛器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毛类原生动物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顾福康 孙军 +1 位作者 何远 田沁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前已经在 10 0多种纤毛虫中观察到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等共生体。对纤毛虫中宿主 -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 ,双小核草履虫中卡巴粒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理论提供了例证 ;含细菌共生体的许多厌氧纤毛虫无线粒体 ,共生体对宿主代谢有重... 目前已经在 10 0多种纤毛虫中观察到细菌、藻类和其他微生物等共生体。对纤毛虫中宿主 -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 ,双小核草履虫中卡巴粒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理论提供了例证 ;含细菌共生体的许多厌氧纤毛虫无线粒体 ,共生体对宿主代谢有重要作用 ;尾草履虫 -钝状全孢螺菌共生作用中 ,共生菌感染形式的 39kDa、15kDa周质蛋白可分别与IF 3 1、IF 3 2两种单抗反应 ,其共生体早期感染过程中两种抗原的量发生显著变化 ,并且共生体生殖形式选择性地合成 6 3kDa蛋白质 ,该蛋白质可能是与共生作用有联系的关键分子 ;绿草履虫 -小球藻共生系统中 ,共生藻中存在葡糖胺硬性壁是其与草履虫发生共生关系的基本条件 ,其中 ,共生藻参与宿主代谢 ,与宿主形成相互受益的专一性关系 ,并且藻类共生体的作用可能影响了宿主草履虫基因组有关结构 ,改变了其基因表达。作者推测 ,探索共生体对宿主基因结构及其表达产物的影响可能是对纤毛虫中共生作用研究的主要趋势 ,这对于深入了解真核细胞中宿主 -共生体双方的相互作用、物质交流在分子水平上的调控机理、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细胞生命活动规律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类原生动物 细菌共生体 藻类共生体 共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皮层和营养核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顾福康 季玲妹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研究纤毛虫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结构的分化及其调节机理,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营养期包囊游仆虫背、腹面皮层表膜下合3种方式排列组成的纵微管层以及深部微管;口区皮层内含高电子密度的杆状小体;口围带小膜基部含电子致密带和小... 为研究纤毛虫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结构的分化及其调节机理,本文应用透射电镜术显示,营养期包囊游仆虫背、腹面皮层表膜下合3种方式排列组成的纵微管层以及深部微管;口区皮层内含高电子密度的杆状小体;口围带小膜基部含电子致密带和小膜托架,棘毛基体基部及基体下微管束形成围棘纤维篮;背纤毛基体下方也含微管结构;大核染色质附着在核膜上,核膜其他区域有规则排列的核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皮层 营养核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游仆虫棘毛基部纤维的形态及其在形态发生过程中的演化 被引量:13
9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9-96,共8页
游仆虫皮层棘毛基部纤维包括纵纤维、前纵纤维和放射纤维: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一般长而粗大,前纵纤维次之,放射纤维较细小;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几乎纵贯额腹横棘毛区皮层,而放射纤维较为细小;尾棘毛基部仅与一类更为细小的放射纤维相联... 游仆虫皮层棘毛基部纤维包括纵纤维、前纵纤维和放射纤维: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一般长而粗大,前纵纤维次之,放射纤维较细小;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几乎纵贯额腹横棘毛区皮层,而放射纤维较为细小;尾棘毛基部仅与一类更为细小的放射纤维相联系。不同额腹棘毛基部的同种纤维大小、形态不尽一致,各种纤维由棘毛基部区向皮层细胞质多个方向伸展,表现出极性和不对称性。并且额腹横棘毛基部纤维相互交联在一起,导致这一皮层区域形成强大的棘毛基部纤维网络。 游仆虫形态发生中,横棘毛原基向皮层裂口上方伸出一束粗大的纤毛芽时,先后发生模棘毛原基前纵纤维芽、额腹棘毛原基后纵纤维芽,以及这些棘毛原基放射纤维芽。纤维芽的发育顺序是从左列棘毛原基开始,到右侧的棘毛原基。这种纤维物质生长的顺序性,与新棘毛原基的发生和分化是相一致的。并且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和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形成中显示出极性和方向性,纤维物质生长伸长的方向与相应的新棘毛迁移方向相反。 老棘毛基部纤维在游仆虫形态发生过程中必然要退化。我们推测,其瓦解过程与细胞分化中老棘毛逐渐失去功能是有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仆虫 棘毛基部纤维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生动物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24
10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25-529,共5页
以腹毛目纤毛虫棘尾虫、尖毛虫和游仆虫,膜口目纤毛虫草履虫以及腰鞭目鞭毛目角藻为材料,对原生动物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作了探讨,提出了样品制备过程中取材固定、脱水、干燥后原生动物在样品台上的定位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取得成功的关... 以腹毛目纤毛虫棘尾虫、尖毛虫和游仆虫,膜口目纤毛虫草履虫以及腰鞭目鞭毛目角藻为材料,对原生动物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方法作了探讨,提出了样品制备过程中取材固定、脱水、干燥后原生动物在样品台上的定位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取得成功的关键及一些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动物样品 SEM 生物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毛虫形成包囊和脱包囊的研究及其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48-53,共6页
原生动物纤毛虫的生活史中,经常涉及到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过程,这是众所周知的。而除此之外,许多纤毛虫生命活动受到阻碍时,又往往发生形成包囊(encystment)的过程。此封,纤毛虫由活动状态变为静止不动,在细胞团缩并逐渐失去某些结构的... 原生动物纤毛虫的生活史中,经常涉及到无性生殖或有性生殖过程,这是众所周知的。而除此之外,许多纤毛虫生命活动受到阻碍时,又往往发生形成包囊(encystment)的过程。此封,纤毛虫由活动状态变为静止不动,在细胞团缩并逐渐失去某些结构的同时,分泌物质形成包囊壁(cyst wall),成为圆球形或近圆球形的包囊(cyst)。一旦环境适宜,形成包囊的细胞则会脱包囊(xcystment),恢复正常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包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贻贝棘尾虫休眠包囊胞质的电镜酶细胞化学 被引量:3
12
作者 顾福康 杜宝剑 +1 位作者 倪兵 季玲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7-91,共5页
该文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 ,贻贝棘尾虫休眠包囊中 ,在胞质嗜锇粒和拟糖原粒区 ,酸性磷酸酶反应颗粒聚集于具有消化泡作用的泡状体上 ,葡萄糖 6 磷酸酶反应也定位在自噬泡膜位置。作者据所得结果推测 ,嗜锇粒可能是棘尾虫休眠... 该文应用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显示 ,贻贝棘尾虫休眠包囊中 ,在胞质嗜锇粒和拟糖原粒区 ,酸性磷酸酶反应颗粒聚集于具有消化泡作用的泡状体上 ,葡萄糖 6 磷酸酶反应也定位在自噬泡膜位置。作者据所得结果推测 ,嗜锇粒可能是棘尾虫休眠包囊中用于自噬作用的主要结构成分 ,休眠细胞代谢过程中胞质膜结构也具有补充形成消化泡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贻贝棘尾虫 休眠包囊 电镜酶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足鞭毛类原生动物中宿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福康 隋淑光 杨振云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前已在20多种变形虫和70多种鞭毛虫中发现细菌内共生体。大部分细菌内共生体位于宿主细胞质共生泡中,仅少数鞭毛虫的内共生体位于核质中。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形成后,共生体影响宿主细胞基因,对其基因缺陷产生互补作用。灰胞藻类... 目前已在20多种变形虫和70多种鞭毛虫中发现细菌内共生体。大部分细菌内共生体位于宿主细胞质共生泡中,仅少数鞭毛虫的内共生体位于核质中。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形成后,共生体影响宿主细胞基因,对其基因缺陷产生互补作用。灰胞藻类鞭毛虫-蓝绿藻共生体系统的研究表明,叶绿体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共生蓝细菌。锥体亚目鞭毛虫细胞质内普遍含有双心体,该共生体可能是由来自波豆亚目的锥体类鞭毛虫遗传的。作者推测,继续研究鞭毛虫和原校生物共生关系起源的基本阶段,可阐明原生动物的共生系统起源的基本原则,并为真核细胞起源的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深入研究变形虫-细菌共生系统,可在遗传精细结构和代谢调节的进化方面为真核细胞内共生起源的理论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虫 鞭毛虫 细菌 共生体 真核细胞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 包囊游仆虫休眠包囊中,各类纤毛器的纤毛基体上方的大部分纤毛杆退化,或仅保留毛基体,有时部分额腹棘毛的毛基体也瓦解消失。残留纤毛的纤毛杆周围微管和中央微管仍具有“9+2”结构特征,也有少数纤毛杆出现2套“9+2”微管共处于一层纤毛膜内的现象。毛基体中周围三联体微管的中央形成微管形结构聚合体,基体附属结构仅存在基体间连接及纤毛器托架的残余物;非纤毛区皮层表膜下未见微管层。纤毛区皮层含纤毛器腔周围微管层(相当于表膜下微管层)、纤毛器深部及附近的微管束和分散的微管群。并且,纤毛区皮层囊泡内含有呈不同形态的纤毛杆结构;大核核孔明显变大,核孔数目减少,核孔内膜附着染色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休眠包囊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口尖毛虫无性生殖和生理改组过程的比较 被引量:3
15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75-380,共6页
阔口尖毛虫无性生殖中先后发生后口围带原基,前、后的波动膜原基,额腹横棘毛原基和左、右缘棘毛原基,老口围带也在此期间更新,结果形成2套新纤毛结构,原老结构瓦解消失;生理改组时按同样顺序产生口围带原基等几类腹面纤毛原基,结果形成... 阔口尖毛虫无性生殖中先后发生后口围带原基,前、后的波动膜原基,额腹横棘毛原基和左、右缘棘毛原基,老口围带也在此期间更新,结果形成2套新纤毛结构,原老结构瓦解消失;生理改组时按同样顺序产生口围带原基等几类腹面纤毛原基,结果形成1套新纤毛结构,替换老结构。在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过程中,新纤毛结构的分化和老纤毛结构退化时也表现出某些相似的特征。作者据此推测,这种纤毛虫无性生殖和生理改组中,纤毛原基的发生、发育和定位在细胞控制机理上可能是相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口尖毛虫 无性生殖 腹毛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DNA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4期77-83,共7页
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和定量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 DNA 含量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游仆虫细胞周期分成 G_1期、S 期和 D 期,各个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速率分别为36%、59%和5%。(2... 应用光学显微镜、显微光度计和定量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一种游仆虫无性生殖周期中大核及其 DNA 含量的变化特征,获得如下结果:(1)游仆虫细胞周期分成 G_1期、S 期和 D 期,各个时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速率分别为36%、59%和5%。(2)游仆虫细胞周期中,G_1期大核迅速增大,但此时大核无 DNA 合成现象,DNA 分布密度随大核增大而降低;S 期大核前期增大,此后变小,大核 DNA 含量连续增加,大核 DNA 分布密度也随着增高。8期结束后,大核 DNA 含量相当于 G_1大核的两倍;D期大核又显著增大,DNA 分布密度稍高于 G_1期大核的水平。(3)由游仆虫孚尔根反应大核的形态,大核 DNA 三维吸收图像和显微光度术定量分析数据表明,游仆虫大核 DNA 含量的变化仅发生在 S 期,S 期大核中 DNA 合成与大核改组带相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仆虫 无性 生殖 大核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尾虫对折右纵断片的再生和纤毛模式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顾福康 邹士法 张作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应用切割嫁接方法获得的棘尾虫完全对折和部分对拆右纵断片都经历了一面调整极性、一面再生和形态发生的过程。推测这两种断片在纤毛模式形成中发生的诸多现象可能与所在断片再生时的极性调整变化状态有关。
关键词 棘尾虫 再生 纤毛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毛虫大核和小核的形态及其发育过程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福康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4-59,共6页
纤毛虫细胞内同时含有大核(macronucleus)和小核(micronucleus)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和小核在结构和功能等诸方面有明显差异。但一些进化程度较低的纤毛虫大核和小核没有进一步的分化,甚至极少数纤毛虫仅含一种类型的细胞核。本文就... 纤毛虫细胞内同时含有大核(macronucleus)和小核(micronucleus)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和小核在结构和功能等诸方面有明显差异。但一些进化程度较低的纤毛虫大核和小核没有进一步的分化,甚至极少数纤毛虫仅含一种类型的细胞核。本文就纤毛虫大、小核的形态及其发育过程的基本特征,以及某些低等纤毛虫核器的特殊情况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细胞 大核 小核 形态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似旋毛草履虫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
19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83-88,共6页
上海采集的似旋毛草履虫为我国首次记录。该虫含无周围收集管系统的伸缩泡2个。表膜下刺丝泡按规则排成约60列,每列含50个左右刺丝泡。细胞质尤其中央细胞质内分布有形态、大小不一的折射晶体。细胞表面覆盖有总数不少于3000... 上海采集的似旋毛草履虫为我国首次记录。该虫含无周围收集管系统的伸缩泡2个。表膜下刺丝泡按规则排成约60列,每列含50个左右刺丝泡。细胞质尤其中央细胞质内分布有形态、大小不一的折射晶体。细胞表面覆盖有总数不少于3000个、以周边突起成长方形居多的网格(网格平均长、宽为1.69、1.07微米),每个网格中央有1根纤毛(纤毛平均长、粗为6.96、0.22微米)。前庭右侧第1列网格以其纵长与左侧的网格列末端相接成口后腹缝,在口后腹缝中后端有一个约长6微米、宽1.5微米的胞肛,该结构与其他草履虫中的曲线形胞肛不同,可能为结构撑开时的形态。位于前庭和口沟区的纤毛相互聚集成紧密排列的状态及纤毛的运动形态等与其他体纤毛表现出一定差异,这在其他草履虫中未见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旋毛草履虫 前庭 网络 草履虫 光镜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产飞燕角藻虫的形态特征
20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77-82,共6页
飞燕角藻虫外壳有1个顶角和2个底角。除横沟和纵沟外,其壳壁分化成前壳板、后壳板和中央壳板。左、右侧前壳板含4块壳板,每块壳板中由纵行的带形平滑区分隔成2个壳区。左、右侧后壳板含3块壳板,每块壳板各被分隔成2个壳区。中... 飞燕角藻虫外壳有1个顶角和2个底角。除横沟和纵沟外,其壳壁分化成前壳板、后壳板和中央壳板。左、右侧前壳板含4块壳板,每块壳板中由纵行的带形平滑区分隔成2个壳区。左、右侧后壳板含3块壳板,每块壳板各被分隔成2个壳区。中央壳板1块,它仅含1个壳区。全部壳板中各个壳区表面形成网纹样的环形突起,每个环形突起中央有1个刺丝泡孔,两者组成一个壳网小区。整个外壳表面约分布有750个壳网小区。在壳区间纵行的带形平滑区内有许多与刺丝泡孔相似的圆形小孔,这些可能是处于发育中未成熟的刺丝泡上方的孔,相应的平滑区可能是壳板的发育生长区。并且,作者据纵沟内频繁出现盘绕聚集的细胞质线和不规则细胞质团的现象推测,这两种结构可能与角藻虫取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燕角藻虫 前壳板 后壳板 中央壳板 形态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