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触角电位反应、交配和繁殖的影响
1
作者 李颖 曹炜晔 +5 位作者 刘昌念 牛国飞 王怡 李捷 马瑞燕 孔维娜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一种世界性的蛀果害虫,对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作为一种特异性强、高效、无毒和生态效益高的防治手段,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性信息素的剂量和迷向丝的悬挂密度。本研究旨在探索性... 【目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是一种世界性的蛀果害虫,对果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作为一种特异性强、高效、无毒和生态效益高的防治手段,其效果主要取决于性信息素的剂量和迷向丝的悬挂密度。本研究旨在探索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准确使用方法,为有效提升梨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水平、实现我国果业的安全生产提供数据支撑。【方法】本研究将含有4种成分(顺-8-十二碳烯醇醋酸酯、反-8-十二碳烯醇醋酸酯、顺-8-十二碳烯醇和十二碳-1-醇)的性信息素,设置5种剂量(0.0131,0.131,1.31,13.1和131 mg)处理梨小食心虫成虫,测试未交配和交配1次雄成虫对不同剂量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EAG)反应,通过室内笼罩试验测定雌、雄成虫的交配对数、交配持续时间、交配日龄和单雌产卵量以及卵的孵化量与孵化率的变化特点,并在田间验证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和蛀果防效。【结果】EAG反应结果表明,随着性信息素剂量增加,未交配雄成虫的EAG反应增强,在剂量为13.1 mg时达到最强;而性信息素剂量对交配1次雄成虫的EAG反应无显著影响。在笼罩试验中,性信息素剂量为1.31~131 mg时,雌、雄成虫的交配对数较对照(正己烷)显著降低。尽管性信息素处理组成虫交配持续时间、交配日龄以及单雌产卵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5种剂量性信息素均显著降低了卵孵化量和孵化率。不同剂量性信息素直接对孕卵雌成虫进行刺激时,与对照相比,单雌产卵量无显著变化,但0.131~131 mg性信息素显著降低了卵的孵化量和孵化率。剂量为131 mg的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迷向率和蛀果防效显著高于13.1 mg剂量性信息素,悬挂60和90根/667 m2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和蛀果防效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综合考虑防治效果和经济成本,适用于梨小食心虫田间迷向技术的性信息素剂量是131 mg,每667 m2悬挂60根迷向丝。本研究结果为精确使用迷向技术防控梨小食心虫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性信息素 嗅觉反应 交配行为 剂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园中梨小食心虫的引诱剂及诱捕器改进
2
作者 张博军 李依然 +4 位作者 韦肖红 李先伟 赵龙龙 马瑞燕 相会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9,共9页
性信息素防治已成为梨小食心虫的主要生防手段。在迷向果园中或虫口密度较大时,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监测诱捕受到影响且无法监测雌蛾。本研究在常规桃园和性信息素迷向处理的桃园,探究了乙酸松油酯、E8,E10-12:OH与梨小性信息素对梨小... 性信息素防治已成为梨小食心虫的主要生防手段。在迷向果园中或虫口密度较大时,梨小食心虫的性信息素监测诱捕受到影响且无法监测雌蛾。本研究在常规桃园和性信息素迷向处理的桃园,探究了乙酸松油酯、E8,E10-12:OH与梨小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的引诱效果并配套改进诱捕装置。结果表明,乙酸松油酯以水溶式在三角-水杯形诱捕器下诱捕效果最佳,诱捕量为38.22头;E8,E10-12:OH、乙酸松油酯与梨小性信息素结合使用均表现为协同引诱,相较于单纯梨小性信息素,三者组合处理的捕获量可达2.38倍。含有乙酸松油酯的处理可捕获雌虫,诱雌率可达18.6%;迷向桃园中,梨小性信息素和E8,E10-12:OH均较难监测害虫发生,仅含有乙酸松油酯的处理组捕获了梨小食心虫并捕获雌虫,诱雌率可达37.6%。研究表明这三种物质的组合在高密度虫口或迷向处理时,捕获了更多的(雌性)梨小食心虫,提高了种群评估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迷向 诱捕器 食物源引诱剂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新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以“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
3
作者 刁红亮 马瑞燕 王德龙 《教育教学论坛》 2025年第7期169-172,共4页
基于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与战略布局对生物农药人才的需求,针对新农科建设任务要求,结合山西农业大学办学定位与优势特色,提出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新工科”的新型农学专业“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1年获批,为我国首个... 基于生物农业产业发展与战略布局对生物农药人才的需求,针对新农科建设任务要求,结合山西农业大学办学定位与优势特色,提出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新工科”的新型农学专业“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21年获批,为我国首个生物农药本科专业。专业以培养生物农药领域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OBE(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与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原则,构建了紧密围绕生物农药“科学+工程”主题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工农融合的新型农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人才培养体系 生物农药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技术组建生命表:以梨小食心虫为例
4
作者 孔维娜 王怡 +6 位作者 梅文浩 魏明峰 马敏 刘明蕾 张烨 齐心 马瑞燕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72-1387,共16页
【目的】针对一些昆虫在进行生命表研究时由于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数据无法连续记录或难以记录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引入一种适宜该类昆虫的生命表组建技术,并证明该技术的可靠性。【方法】将24个以传统方式组建的昆虫连续... 【目的】针对一些昆虫在进行生命表研究时由于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数据无法连续记录或难以记录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引入一种适宜该类昆虫的生命表组建技术,并证明该技术的可靠性。【方法】将24个以传统方式组建的昆虫连续记录生命表拆分为未成熟期与成虫期生命表,再利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技术重新组建新的完整生命表,与原始生命表的主要种群参数进行比较与验证。利用该技术重新组建包含滞育期的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生命表,并借助模拟软件预测越冬种群增长趋势,将预测的种群数据与田间取样数据进行对比。【结果】24个种群基于0.5百分位净增殖率(R_(0))和周限增长率(λ)采用自我重复取样匹配构建的生命表的种群参数与原始生命表一致。梨小食心虫自我重复取样匹配生命表无滞育期与含180 d滞育期的生命表周限增长率(λ)、内禀增长率(r)与平均世代周期(T)有显著差异,但净增殖率(R_(0))与平均繁殖率(F)无显著差异。进行种群增长预测时,忽略滞育期会高估田间种群的增长潜力,呈现不现实的快速增长,而包含180 d滞育期的同时降低繁殖率并增加越冬期幼虫的死亡率的生命表,可得到更接近田间观察的实际种群结构。【结论】本研究展示了分别独立收集未成熟期和成虫期数据,利用两性生命表软件经100000次自我重复取样和匹配,进而组建完整生命表的技术。借助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理论的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害虫种群增长,有助于确定防治的最佳时期和制定有效的害虫管理方案,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表 自我重复取样技术 随机匹配 滞育昆虫 计算机模拟 梨小食心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爪哇虫草菌与巴氏新小绥螨组合防控二斑叶螨技术初探
5
作者 赵钰 毛瑞霞 +3 位作者 邢培翔 刁红亮 李先伟 马瑞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0-1259,共10页
为明确生防真菌爪哇虫草菌IJ-tg19联合巴氏新小绥螨防治二斑叶螨的应用潜力,在室内测定了菌株IJ-tg19对二斑叶螨和巴氏新小绥螨的致病力,并开展了菌+捕食螨防控温室二斑叶螨的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浓度为1×10^(8)个孢子/mL... 为明确生防真菌爪哇虫草菌IJ-tg19联合巴氏新小绥螨防治二斑叶螨的应用潜力,在室内测定了菌株IJ-tg19对二斑叶螨和巴氏新小绥螨的致病力,并开展了菌+捕食螨防控温室二斑叶螨的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浓度为1×10^(8)个孢子/mL孢子悬浮液处理下,菌株IJ-tg19对二斑叶螨成螨的致死中时LT50为3.23 d,接种后5 d致死中浓度LC_(50)为1.67×10^(5)个孢子/mL;两种生防措施无论单独应用还是联合应用,均可控制害螨虫口,但联合防治防效更高(96.74%、98.90%);“爪哇虫草菌-捕食螨”的田间应用试验中,对照区和处理区的二斑叶螨虫口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区早于处理区24 d监测到二斑叶螨,对照区和处理区虫口密度峰值分别为102头/叶(11月29日)、7.3头/叶(12月5日)。本研究表明联合应用爪哇虫草菌IJ-tg19和巴氏新小绥螨防控温室二斑叶螨相比于两者单独应用效果更好,明确了菌+捕食螨防控温室二斑叶螨的生防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虫草菌 二斑叶螨 巴氏新小绥螨 田间试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饲养生命表:资料分析理论与转化为个体生命表的方法
6
作者 马敏 任芳旭 +5 位作者 王怡 孔维娜 魏明峰 齐心 Mehmet Salih ÖZGÖKCE 马瑞燕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7-1162,共16页
本文介绍群体饲养生命表的资料分析基本原理及转换为个体生命表的方法。每日群体饲养生命表的记录实际上即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矩阵N,而每日所有雌虫的总繁殖力记录即为矩阵F_(total)。利用矩阵N与矩阵F_(total)可以计算年龄-龄期存... 本文介绍群体饲养生命表的资料分析基本原理及转换为个体生命表的方法。每日群体饲养生命表的记录实际上即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的矩阵N,而每日所有雌虫的总繁殖力记录即为矩阵F_(total)。利用矩阵N与矩阵F_(total)可以计算年龄-龄期存活率矩阵S、繁殖力矩阵F及各种群参数。以桃蚜Myzus persicae和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为例,阐明群体饲养生命表分析的理论依据,证明群体饲养生命表得到的各项参数可靠,并介绍了一种将群体饲养生命表转化为个体生命表的方法。比较了群体饲养生命表和个体饲养生命表的特点。利用群体饲养研究昆虫生命表可以节省大量人力、时间与经费,群体饲养生命表可用于设计大量饲养生物防治天敌、鱼与鸟的饲料昆虫以及可供人类食用的昆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龄期两性生命表 群体饲养 电脑模拟 种群预测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木虱若虫的盾形构造对异色瓢虫捕食效率的影响
7
作者 薛涪 纪心如 +4 位作者 高欣 赵龙龙 杨金宇 冀佳悦 马瑞燕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7-986,共10页
猎物的形态构造可能影响到天敌的捕食效率。本研究旨在揭示梨园重要害虫梨木虱的“盾形”外形构造对天敌异色瓢虫捕食的影响。研究了异色瓢虫对不同形态猎物梨木虱(盾形)和梨二叉蚜、绣线菊蚜(椭球形)若虫的捕食差异,进一步通过设置不... 猎物的形态构造可能影响到天敌的捕食效率。本研究旨在揭示梨园重要害虫梨木虱的“盾形”外形构造对天敌异色瓢虫捕食的影响。研究了异色瓢虫对不同形态猎物梨木虱(盾形)和梨二叉蚜、绣线菊蚜(椭球形)若虫的捕食差异,进一步通过设置不同姿态(背部朝上、腹部朝上,自由活动)的梨木虱若虫改变其盾形保护作用,分析了异色瓢虫对三者在不同选择处理下的捕食差异。结果表明:在混合猎物条件下(梨木虱和梨二叉蚜;梨木虱和绣线菊蚜),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梨木虱和梨二叉蚜若虫的捕食量分别为37.00和42.20头,对梨木虱和绣线菊蚜若虫的捕食量分别为21.40和42.80头;异色瓢虫雌成虫对梨木虱和梨二叉蚜若虫的捕食量分别为10.25和55.00头,对梨木虱和绣线菊蚜若虫的捕食量分别为21.80和48.20头,异色瓢虫对蚜虫捕食偏好明显。非选择条件下,异色瓢虫2~4龄幼虫和雌成虫对腹部朝上梨木虱若虫的捕食量分别为9.40、27.40、66.75和40.00头,对背部朝上梨木虱若虫的捕食量分别为7.60、15.60、46.00和25.60头;各龄期异色瓢虫对腹部朝上梨木虱若虫的捕食量均大于背部朝上处理。选择条件下,各虫态异色瓢虫的捕食偏好由大到小为腹部朝上的梨木虱若虫,自由活动的梨木虱若虫,背部朝上的梨木虱若虫。4龄异色瓢虫对背部朝上姿态的梨木虱若虫平均取食时长(背部朝上:31.71 min,腹部朝上:21.64 min)和瞬时取食时长(背部朝上:37.38 min,腹部朝上:23.13 min)均显著大于腹部朝上处理。结果表明,梨木虱若虫背部朝上的正扣“盾形”外形构造会增加异色瓢虫的捕食难度、降低其捕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梨木虱 虫体结构 捕食偏好 捕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3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8
作者 皇甫鸿雁 付淑慧 +3 位作者 贾栋 王苑馨 胡军 马瑞燕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89-96,共8页
气味结合蛋白昆虫嗅觉通讯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参与昆虫气味识别的第一步反应,在昆虫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产卵场所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为明确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BP)表达特征,初步了解其功能,对3... 气味结合蛋白昆虫嗅觉通讯过程中的重要蛋白质,参与昆虫气味识别的第一步反应,在昆虫觅食、聚集、求偶和寻找产卵场所等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为明确莲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气味结合蛋白基因(OBP)表达特征,初步了解其功能,对3个OBP基因进行了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AhygOBP27、AhygOBP32与AhygOBP44的开放阅读框分别为351、408、423 bp,其编码的蛋白质是分子量较小的酸性可溶性蛋白质。其中,AhygOBP27主要在雌雄虫的触角、头、足、翅中表达;AhygOBP32主要在雌雄虫的触角、足、翅以及雄虫的头中表达;AhygOBP44主要在雌雄虫的触角、头、足中表达。这3个基因在雌雄成虫触角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其中AhygOBP27与AhygOBP44在雌性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AhygOBP32在雄性触角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雌性。推测这3个基因在莲草直胸跳甲嗅觉识别过程中起重要作用,AhygOBP27和AhygOBP44可能与识别寄主植物挥发物和寻找产卵地相关,AhygOBP32可能参与雄虫识别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莲草直胸跳甲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传统生物防治控制外来杂草的入侵 被引量:62
9
作者 马瑞燕 王韧 丁建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677-2688,共12页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 ,外来有害植物入侵 ,严重威胁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利用从原产地引入食性较专一的天敌来控制外来杂草是杂草生物防治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保护环境一劳永逸的效果。简要介绍了国际生物防治概况 ,统计表明...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 ,外来有害植物入侵 ,严重威胁我国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利用从原产地引入食性较专一的天敌来控制外来杂草是杂草生物防治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保护环境一劳永逸的效果。简要介绍了国际生物防治概况 ,统计表明全世界至少有 1 33种目标杂草进行生物防治 ,主要分布在菊科、仙人掌科和含羞草科 ,63科 369种无脊椎动物和真菌作为杂草生物防治的天敌 ,利用最多的天敌是鞘翅目象甲科和叶甲科昆虫 ,其中大多数项目是治理外来杂草的。杂草生物防治最活跃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加拿大和新西兰。重点论述了利用传统生物防治方法防治外来杂草的经典项目、国内外研究概况 ,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应用前景。我国杂草生物防治起步晚 ,传统杂草生防的目标杂草有 4种 ,紫茎泽兰、空心莲子草、豚草和水葫芦 ,其中 ,空心莲子草的生物防治获得成功。共引进天敌 1 4种 ,输出天敌 2 3种 ,与世界上生物防治先进的国家比尚有距离。中国应充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 ,对外来杂草开展生物防治。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在世界上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外来杂草 入侵物种 生物多样性 控制 杂草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草直胸跳甲在不同生态型空心莲子草上的化蛹适应性 被引量:21
10
作者 马瑞燕 丁建清 +2 位作者 李佰铜 吴珍泉 王韧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4-58,共5页
对莲草直胸跳甲在不同生态型空心莲子草上化蛹能力的研究表明:美国和重庆种群对不同生态型空心莲子草的化蛹适应性无显著差异;空心莲子草的生态型是影响莲草直胸跳甲化蛹能力的重要因子,在水生型草上化蛹能力显著高于湿生型和旱生型;水... 对莲草直胸跳甲在不同生态型空心莲子草上化蛹能力的研究表明:美国和重庆种群对不同生态型空心莲子草的化蛹适应性无显著差异;空心莲子草的生态型是影响莲草直胸跳甲化蛹能力的重要因子,在水生型草上化蛹能力显著高于湿生型和旱生型;水生型空心莲子草的直径大小不影响跳甲的化蛹能力,而陆生型空心莲子草的直径是影响其化蛹能力的重要因子;在陆生型草上,随着生长环境水分的降低,莲草直胸跳甲对直径较大的空心莲子草有很强的选择性;该虫在不同生态型草上的化蛹率与化蛹位置有关。莲草直胸跳甲能有效地控制水生型空心莲子草,对陆生型草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草直胸跳甲 生态型 空心莲子草 化蛹适应性 化蛹能力 杂草 专食性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螟黄赤眼蜂对真空保鲜米蛾卵的搜寻和寄生行为研究
11
作者 梅文浩 李欢 +4 位作者 范睿 朱文雅 王怡 马瑞燕 张烨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2-1429,共8页
米蛾卵是螟黄赤眼蜂室内繁育的优良中间寄主,其保存方式与保存时间会影响赤眼蜂对卵粒的选择偏好。本试验借助体视显微镜和视频采集系统观察记录螟黄赤眼蜂对常规冷藏以及真空包装兼低温冷藏米蛾卵的搜寻和寄生行为。结果显示,当保存时... 米蛾卵是螟黄赤眼蜂室内繁育的优良中间寄主,其保存方式与保存时间会影响赤眼蜂对卵粒的选择偏好。本试验借助体视显微镜和视频采集系统观察记录螟黄赤眼蜂对常规冷藏以及真空包装兼低温冷藏米蛾卵的搜寻和寄生行为。结果显示,当保存时间为0、3、6和9 d时,赤眼蜂对米蛾卵所在区域的进出次数较少,且在6 d时的总寄生卵数和单次寄生卵数均最高,分别为7.65粒和6.44粒;25 d时进出次数最多,但总寄生卵数和单次寄生卵数最低,分别为4.00粒和1.08粒。当保存时间为15、20和25 d时,赤眼蜂在真空包装兼低温冷藏活卵上的检测时间和寄生时间相对较长,且寄生卵数较多,其中15 d时检测时间和寄生卵数分别为20.37 s和2.24粒;20 d时寄生时间和寄生卵数分别为50.27 s和1.95粒;25 d时寄生卵数为1.70粒。当寄生次数为0~11次时,在同一寄生次数下赤眼蜂对不同保存方式卵的寄生比例无显著差异;12和13次时,偏好选择真空包装兼低温冷藏活卵。研究表明,赤眼蜂对米蛾卵的搜寻效率整体随着保存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当保存时间较长时,赤眼蜂偏好寄生真空包装兼低温冷藏的活卵。相较于常规冷藏,真空包装兼低温冷藏可作为米蛾卵货架期延长的一种新型保存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螟黄赤眼蜂 米蛾卵 真空包装 低温冷藏 搜寻和寄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室白粉虱对几种园艺植物的偏好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马瑞燕 孔维娜 郝利军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1-304,共4页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是世界性害虫,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了温室白粉虱在多种园艺植物混栽温室内对不同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2 0种常见蔬菜和花卉中,可危害其中1 3种;温室白粉虱对其中6种寄主植物(旱金莲、... 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vaporariorum是世界性害虫,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了温室白粉虱在多种园艺植物混栽温室内对不同植物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2 0种常见蔬菜和花卉中,可危害其中1 3种;温室白粉虱对其中6种寄主植物(旱金莲、一品红、菊花、番茄、小白菜和羽叶甘蓝)的选择性有显著差异,其种群数量为旱金莲和番茄显著多于小白菜、一品红和菊花,羽叶甘蓝显著少于其它5种植物;不同的虫态之间排序有小变动;温室白粉虱在番茄植株上部的垂直分布表现为卵和成虫在第3叶居多,若虫在第5叶居多,伪蛹在第9叶居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白粉虱 园艺植物 偏好性 经济损失 寄主植物 种群数量 旱金莲 一品红 小白菜 世界性 番茄 分布表 菊花 甘蓝 害虫 混栽 花卉 蔬菜 虫态 成虫 植株 若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在中国的入侵机理及其生物防治 被引量:96
13
作者 马瑞燕 王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6-250,共5页
喜旱莲子草为全球性恶性杂草,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中首批9种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本文综述了喜旱莲子草的起源、分布以及在我国的传播扩散和危害,并分析了入侵机制.鉴于这是我国生物防治外来杂草最成功的项目,还介绍了利用昆虫... 喜旱莲子草为全球性恶性杂草,也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国家报告中首批9种重要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本文综述了喜旱莲子草的起源、分布以及在我国的传播扩散和危害,并分析了入侵机制.鉴于这是我国生物防治外来杂草最成功的项目,还介绍了利用昆虫天敌生物防治的过程、实践和经验,讨论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入侵植物 生物防治 莲草直胸跳甲 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对莲草直胸跳甲化蛹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1
14
作者 马瑞燕 王韧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30,共7页
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外来杂草 ,我国 1986年从美国引进了该草的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 (Agasicleshygrophila)进行生物防治。该天敌的化蛹能力受喜旱莲子草不同生态型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其生物防... 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是一种水陆两栖的外来杂草 ,我国 1986年从美国引进了该草的专食性天敌莲草直胸跳甲 (Agasicleshygrophila)进行生物防治。该天敌的化蛹能力受喜旱莲子草不同生态型的影响 ,从而影响到其生物防治的效果。从形态解剖的角度结合天敌和寄主植物的田间生理生态学研究了其机理。结果表明 :水生型喜旱莲子草无次生结构 ,而陆生型则具紧密的次生结构和丰富的晶体 ;不同生态型的喜旱莲子草茎秆形态和结构特征有显著差异 ,同一生态型草不同位置结构特征也存在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λ =3.5 6时 ,不同生态型不同节间位置可分为 3类 ,这 3类正好可解释田间喜旱莲子草受控制的情况。相关分析表明莲草直胸跳甲的化蛹率与茎秆节间长、茎秆外直径、髓腔成简单正相关 ,与皮层薄壁细胞厚度和密度、维管束厚度及髓腔薄壁细胞的厚度成简单负相关 ;用逐步回归建立了化蛹率与形态和解剖结构特性的模型 (y =1.5 332 -0 .2 4 83x3 - 0 .0 5 12x4- 1.6 349x5- 0 .95 77x6 R2 =0 .9999) ,表明茎秆直径大小不是影响莲草直胸跳甲化蛹能力的最重要因子 ,主要原因为维管柱的厚度 ,其次髓部薄壁细胞厚度、皮层密度和皮层厚度也不同程度影响了莲草直胸跳甲的化蛹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草直胸跳甲 喜旱莲子草 生态型 植物解剖 入侵植物 杂草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研讨式教学法的实践与理论探讨 被引量:16
15
作者 马瑞燕 孔维娜 +2 位作者 张朝霞 乔洁 王建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55-257,共3页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本文着眼于高校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阐述了“群体研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结合高校高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改进群体研讨式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并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本文着眼于高校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阐述了“群体研讨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结合高校高年级学生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改进群体研讨式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并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系大三 (2 0 0 0级 )的《昆虫研究法》教学中进行了实践 ,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研讨式教学法 实践 理论探讨 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园地被植物与昆虫的多样性及时序动态
16
作者 冀佳悦 马莉 +1 位作者 马瑞燕 赵龙龙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对自然生草果园的地被植物和昆虫构成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地被植物对梨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山西省太谷区自然生草梨园为研究对象,对梨园地被植物和昆虫的种类、数量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对自然生草果园的地被植物和昆虫构成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地被植物对梨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昆虫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山西省太谷区自然生草梨园为研究对象,对梨园地被植物和昆虫的种类、数量以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梨园地被植物上共采集到昆虫7623头,分属10个目51个科,其中植食性昆虫占比最大;地被植物7080株,分属个26科59种,其中以活血丹数量最多,菊科种类最多。昆虫群落和地被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有一定相似性,而不同类别的地被植物对不同昆虫类群发生的作用不同。【结论】梨园地被植物上昆虫种类丰富,植被多样性影响昆虫多样性及类群构成,可通过调整地被植物种类以吸引天敌昆虫并对害虫的发生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生境调控 地被植物 昆虫 梨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长翅卷叶蛾行为、习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马瑞燕 荆英 +2 位作者 李佐 李永清 张应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20-23,共4页
黄斑长翅卷叶蛾 ,是我国北方果园重要害虫之一 ,在山西晋中为害尤其严重。本文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的取食、化蛹、羽化、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行为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分布在东南方位较西北多 ,第一代成虫雌雄... 黄斑长翅卷叶蛾 ,是我国北方果园重要害虫之一 ,在山西晋中为害尤其严重。本文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的取食、化蛹、羽化、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行为习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黄斑长翅卷叶蛾幼虫分布在东南方位较西北多 ,第一代成虫雌雄性比 1 :1时为羽化高峰。一日内 ,8~ 1 0、1 8~ 2 0时两个羽化高峰 ,凌晨 4:30~ 5 :30为求偶、交尾高峰期。雌虫求偶行为发生与光照强度有关 ,约 1 0~ 5 0 0Lux时 ,求偶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长翅卷叶蛾 行为 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长翅卷叶蛾性信息素生物学研究初报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瑞燕 荆英 贺铁梅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339-341,共3页
黄斑长翅卷叶蛾是我国北方果园中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确定了其性信息素腺体位于雌虫腹部8—9节节间膜;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了雄虫触角对1—5FE性信息素浓度有明显反应;大型风洞行为研究表明5FE可诱导的定向... 黄斑长翅卷叶蛾是我国北方果园中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确定了其性信息素腺体位于雌虫腹部8—9节节间膜;触角电位进一步证明了雄虫触角对1—5FE性信息素浓度有明显反应;大型风洞行为研究表明5FE可诱导的定向行为反应与3头活雌蛾基本一致,1FE抽提物与5FE诱导效果在低级反应中有显著差异,在高级反应中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长翅卷叶蛾 腺体部位 生物测定 E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斑长翅卷叶蛾性信息素腺体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瑞燕 李连昌 沈炳贵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1993年第4期318-320,323,共4页
黄斑长翅卷叶蛾性信息素腺体呈背囊状,由半环状体和囊状体两部分组成。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二者之间有一凹陷沟,且两部分的超微结构很不相同。环状体表面有许多较大波折,且无乳状突起;囊状体是起伏不平的复杂的折皱,有大小不一的乳状突起... 黄斑长翅卷叶蛾性信息素腺体呈背囊状,由半环状体和囊状体两部分组成。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二者之间有一凹陷沟,且两部分的超微结构很不相同。环状体表面有许多较大波折,且无乳状突起;囊状体是起伏不平的复杂的折皱,有大小不一的乳状突起布满这些折皱。因此,囊状体是性腺体的关键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长翅卷叶蛾 性信息素 腺体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性信息素对枣镰翅小卷蛾雄蛾田间诱捕试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瑞燕 韩桂彪 李连昌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6-128,共3页
1981~198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激素研究室合作,对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sativaLiu)性信息素的成分、结构进行了测定,证明其成分为E912∶Ac和Z912∶Ac,二者以E... 1981~1984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山西农业大学激素研究室合作,对枣镰翅小卷蛾(AncylissativaLiu)性信息素的成分、结构进行了测定,证明其成分为E912∶Ac和Z912∶Ac,二者以E/Z为8∶2比例在田间的诱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镰翅小卷蛾 性信息素 田间诱蛾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