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走向“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期”--高小康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9
1
作者 廖明君 高小康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6-52,共7页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小康兄好!我注意到你到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关注和研究,并已产生较大影响。我更注意到,在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中.是以对当下非物质... 廖明君(以下简称“廖”):小康兄好!我注意到你到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了持续深入的关注和研究,并已产生较大影响。我更注意到,在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中.是以对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动态为中心的。201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开始实施,你怎么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小康 访谈录 名录 申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教授 保护问题
原文传递
延川南区块深部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评价及有利区优选
2
作者 李鑫 陈贞龙 +5 位作者 郭涛 高小康 肖翠 金晓波 吴财芳 王芳芳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共11页
【目的和方法】煤炭地下气化(UCG)地质条件评价将极大降低其工程风险,科学选址则是UCG工程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为研究延川南区块深部UCG地质条件评价和优选有利区域,对研究区2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煤层赋存、围岩、水文地质、构造等指标... 【目的和方法】煤炭地下气化(UCG)地质条件评价将极大降低其工程风险,科学选址则是UCG工程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为研究延川南区块深部UCG地质条件评价和优选有利区域,对研究区2号煤层的煤岩煤质、煤层赋存、围岩、水文地质、构造等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利用TOPSIS法,对各开发区域进行数学评价和等级划分,最终形成有利区、较有利区以及潜在有利区的综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2号煤层属于三角洲平原相沉积环境,大部分属于中煤级煤,焦煤、贫煤和瘦煤均有分布;平均水分和灰分平均含量较低,挥发分产率较高,硫分含量则是从低硫煤到高硫煤都有一定发育;煤层厚度较大,稳定性较好,平均夹矸层数和夹矸系数相对较小,煤层结构简单,属于稳定的中厚−厚煤层,煤体结构较完整。2号煤层的顶底板岩性多为泥岩类,围岩综合岩性指数较大,封闭性能好;总体断层分形维数值中等,断层发育程度简单,开发条件较好;研究区地表水部分发育,水文分形维数值中等,地下水封闭系数较大。【结论】整体而言,研究区2号煤层的资源条件和地质条件适合进行UCG工程实施。依据构造、埋深、河流和矿井边界等分布特征,结合地勘资料描述,将目的煤层划分为11个开发单元,有利区主要集中在北部,最有利区域是中北部的单元Ⅴ和Ⅲ,较有利区主要为Ⅰ、Ⅱ、Ⅳ、Ⅵ、Ⅶ、Ⅸ、Ⅹ,区域Ⅷ和Ⅺ为煤炭地下气化开发的潜在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UCG) 深部地质条件评价 TOPSIS法 有利区优选 延川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煤层气主要地质特点、勘探开发进展及策略
3
作者 郭涛 周亚彤 +2 位作者 金晓波 高小康 彭兴平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3,共10页
【目的和方法】中国南方多、薄煤层叠置条件下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近年来煤层气产业取得长足进展,但要实现全面效益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助推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总结南方煤层气主要地质特点,梳... 【目的和方法】中国南方多、薄煤层叠置条件下煤层气资源丰富,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近年来煤层气产业取得长足进展,但要实现全面效益开发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进一步助推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总结南方煤层气主要地质特点,梳理勘探开发现状与进展,基于存在问题提出开发对策。【结果】结果表明:南方地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具有“煤层层数多而薄、累厚大、中−高热演化、高含气,深部高饱和、富含游离气;构造条件与煤体结构复杂”典型特征。勘探开发经历了资源调查与技术借鉴(1989−2009年)、技术探索(2010−2020年)与技术升级及深部煤层气攻关(2021年至今)3个阶段,当前正处于南方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认识提升、适应性有效支撑压裂技术升级优化阶段,有望支撑南方煤层气快速发展。【结论】针对南方煤层气地质特点,提出“加大地震勘探投入,优选构造稳定区,边评价边建产,井组式滚动开发;优化产层组合实施多层大规模压裂合采;优选主力煤层实施水平井分段压裂;加快深部煤层气勘探评价”4项开发建议。发挥多煤层优势、实施有效支撑压裂改造、加快深部煤层气地质评价与选区是南方煤层气走向规模化开发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煤层气 多煤层 地质特点 勘探开发 技术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厂房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分析
4
作者 高小康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5年第3期023-026,共4页
钢结构施工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以钢材为主要承重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结构承载着建筑的重力荷载、活荷载及风荷载等,同时也承担了提供空间布局、保障建筑稳定性等核心功能。钢结构... 钢结构施工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它以钢材为主要承重材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结构承载着建筑的重力荷载、活荷载及风荷载等,同时也承担了提供空间布局、保障建筑稳定性等核心功能。钢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韧性及较强的适应性,这使得其在建筑施工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工业厂房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厂房 钢结构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对比的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高小康 宋岩 +3 位作者 柳少波 洪峰 姜林 郑永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4,共4页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有别于常规天然气,具有总体偏轻的特征,其δ13C1分布比较分散,与煤岩成熟度存在一定联系,低煤阶偏轻程度较大。煤层气解吸过程发生同位素分馏,导致δ13C1存在不确定性,给对比分析带来干扰。通过研究不同采集方式(... 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值有别于常规天然气,具有总体偏轻的特征,其δ13C1分布比较分散,与煤岩成熟度存在一定联系,低煤阶偏轻程度较大。煤层气解吸过程发生同位素分馏,导致δ13C1存在不确定性,给对比分析带来干扰。通过研究不同采集方式(密闭解吸、密闭粉碎解吸和井口采集)下δ13C1的变化特征,结合不同的煤层气成因类型和煤岩成熟度,建立不同尺度解吸之间δ13C1的联系。研究表明:δ13C1随解吸程度增加而升高,孔隙游离气影响早期解吸气特征,低煤阶影响表现更明显。采集方式和解吸时间对δ13C1对比结果影响很大,晚期解吸气或较长时间的井口采集气能够代表原地煤层气的特征。对比δ13C1对认识煤层气的运移和富集成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因类型 甲烷碳同位素值 成熟度 采集方式 解吸 分馏 井口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油气运移方向和成藏体系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小康 胡文? +3 位作者 曹剑 张越迁 唐勇 陶国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0-256,共7页
运用无机地球化学元素示踪方法,对储层方解石胶结物中的MnO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就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开展比较系统地研究,揭示了盆1井西凹陷、昌吉凹陷和东道海子北凹陷的油源对该区都有贡献,但在油源组成、... 运用无机地球化学元素示踪方法,对储层方解石胶结物中的MnO含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就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开展比较系统地研究,揭示了盆1井西凹陷、昌吉凹陷和东道海子北凹陷的油源对该区都有贡献,但在油源组成、充注范围和强度上有所不同,可以划分出3个成藏体系:盆1井西凹陷-东环带、昌吉凹陷-莫索湾、东道海子北凹陷北坡成藏体系,并认为莫索湾凸起的南东翼和东道海子北凹陷的西北斜坡区是有利探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胶结物 MNO 元素示踪法 成藏体系 油气运移方向 莫索湾-莫北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西部织金区块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开发序列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小康 马军 +1 位作者 路艳霞 熊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31-37,共7页
贵州西部地区二叠系含煤层系广泛发育,但单层薄、层数多,多煤层分布导致煤层气藏多层叠置,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煤层气井的生产潜力、提高煤层气田的开发效益,明确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的开发序列就显得尤为... 贵州西部地区二叠系含煤层系广泛发育,但单层薄、层数多,多煤层分布导致煤层气藏多层叠置,煤层气地质条件复杂、开发难度大。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煤层气井的生产潜力、提高煤层气田的开发效益,明确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的开发序列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以该区织金区块为例,根据煤层间距和岩性组合,将煤层划分为上、中、下3个煤组,分析了煤层的含气性、煤体结构和煤层顶底板封闭性,结合煤层探井试采结果,确定了该区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的开发序列。结论认为:(1)地层岩性变化与煤层纵向分布限制了该区单层煤层气的开发;(2)下煤组作为优先开发层系;(3)采用整体开发,直井和定向井结合,逐层压裂的思路,首先动用下煤组4层(23号、27号、30号、32号煤层)煤层气资源,而将中、上煤组作为后备接替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西部 织金区块 多煤层 煤层气 开发序列 含气性 煤体结构 试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土文化复兴 被引量:58
8
作者 高小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104,共9页
在进化论支配下的现代化发展观念追求的是资源的不断开发和财富的持续增长,而乡土文化是以边际效益递减和精细化为特征的内卷化文化,因而被进化论者视为即将消亡的文化。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史证明不断扩张的进化式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片... 在进化论支配下的现代化发展观念追求的是资源的不断开发和财富的持续增长,而乡土文化是以边际效益递减和精细化为特征的内卷化文化,因而被进化论者视为即将消亡的文化。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历史证明不断扩张的进化式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片面的城市化正在导致农村文化的衰败,也使整个社会的认同危机日趋严重。因此必须转向进化与内卷统一的发展观,必须认识传统乡土文化对于农村文化复兴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传统的乡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在于重建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归属感,从而实现传统乡土文化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内卷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土文化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美学:传承、创意与互享 被引量:50
9
作者 高小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7-185,2,共10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依附、蕴涵在文字记载和物质遗迹内部的精神内涵,主要是特定文化群体通过民间口传、实践和习俗传承的感知、体验与叙述等活态审美经验。以活态方式传承的民间审美文化具有不同于经典艺术和美学的特殊美学形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是依附、蕴涵在文字记载和物质遗迹内部的精神内涵,主要是特定文化群体通过民间口传、实践和习俗传承的感知、体验与叙述等活态审美经验。以活态方式传承的民间审美文化具有不同于经典艺术和美学的特殊美学形态、内涵和价值,因而需要建设基于活态传承的非遗美学。非遗的审美特质在于它体现的是民间文化内在生命力,活态传承就意味着给文化发展带来生命活力的创新,文化创意生产就是从埋藏在集体无意识的历史记忆资源中不断地采掘、提炼和重新创造生成新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非遗美学的审美创意来自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文化群体各具特色的文化生产,表达的是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这种文化多样性创造的意义在于唤醒当代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化群体自身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不同文化之间通过交互镜像化的自我反省和批判寻求文化互享的交互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美学 活态传承 文化创意 文化互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遗活态传承的悖论:保存与发展 被引量:71
10
作者 高小康 《文化遗产》 CSSCI 2016年第5期1-7,共7页
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非遗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对于活态传承的认识中一直存在着关于非遗保存的本真性与发展演变之间的冲突问题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首先在于如何认识非遗保护中保存文化基因与保持文化传统生命活性这二者... 活态传承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非遗保护工作的进程中,对于活态传承的认识中一直存在着关于非遗保存的本真性与发展演变之间的冲突问题的争论。争论的核心首先在于如何认识非遗保护中保存文化基因与保持文化传统生命活性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意义;同时需要认识非遗保护行为产生的"原生态"与"非遗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传统文化主体建设的意义;在进入具体保护形态时需要认识活态传承与在当代空间构建传统文化生态壁龛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生命体 原生态 非遗化 生态壁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审美文化的消费本质与时代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高小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0-121,共2页
当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兴起之后,当90年代审美文化日益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时,“文化批评”和“消费时代”话语便先后在文学评论界悄然流行开来,学界已就有关问题讨论了一段时间,但至今它们还是两个有纷议的概念,值... 当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兴起之后,当90年代审美文化日益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因素时,“文化批评”和“消费时代”话语便先后在文学评论界悄然流行开来,学界已就有关问题讨论了一段时间,但至今它们还是两个有纷议的概念,值得深究和澄清。为此,借2005年广东省文学理论研究会和比较文学研究会年会之机,本刊与学会有关组织者便酝酿相关论题展开讨论,以推动研究的深入发展,因而有这组笔谈呈献给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审美文化 肯定性评价 消费 审美经验 中国学术界 观念问题 审美活动 美学观念 概念 审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悟悲剧——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高小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36,共9页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的两百多年中,批评、议论的文字可谓汗牛充栋,其中不乏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见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是被视为标新立异的论著之一.《红楼梦评论》的标新立异之处在于它是借用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的两百多年中,批评、议论的文字可谓汗牛充栋,其中不乏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见解.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就是被视为标新立异的论著之一.《红楼梦评论》的标新立异之处在于它是借用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作为研究、分析《红楼梦》的理论基础.这种研究方法在今天固然早已司空见惯,但在本世纪初不啻是惊世骇俗之举.至于这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如何,似乎就连王国维自己也吃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红楼梦》 《红楼梦评论》 悲观主义色彩 叔本华 脂砚斋 叙事艺术 才子佳人小说 悲剧精神 悲剧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文化建设与非物质遗产 被引量:15
13
作者 高小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33,共4页
关键词 都市文化建设 非物质遗产 20世纪80年代 都市社会 文化环境 中国 行政机构 文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审美文化研究到审美文化生态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高小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7-134,共8页
审美文化生态研究提供了不同于文本化的审美文化研究的另一种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从地域差异、传承演变、群落认同和文化空间的联系中考察审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现实活态特征与当代中国的特殊性问题,为审美文化研究打开新的... 审美文化生态研究提供了不同于文本化的审美文化研究的另一种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从地域差异、传承演变、群落认同和文化空间的联系中考察审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现实活态特征与当代中国的特殊性问题,为审美文化研究打开新的视域和研究空间。比如,作为大众重构的想象性体验,乡土文化正在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因此民俗美学不仅要关注作为乡土文化传统的审美体验,而且要研究乡土文化传统如何进入日渐都市化的当代文化空间并且在生成着新的审美文化特征。审美活动的群落化为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提示了一种非经典的社会学视野,在此视野下研究审美活动的目的不是要寻找普适性的规律或普遍的美学理想,而是要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审美活动差异,在不同群体的冲突与对话交流中导向对当代审美文化生态的全面认识。同样,空间转换成为当代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都市美学如果不是制作都市乌托邦的理论蓝图,而是关注当代空间的审美文化生态研究的话,就必须正视和研究都市文化空间的内在矛盾和非整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文化 文化生态 乡土 群落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后申遗时期”的传统文化保护 被引量:39
15
作者 高小康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9-46,共8页
"后申遗时期"是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认识的结果。非遗保护的第一个时期是以"申遗"活动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开端。这个时期提高了政府和社会对非遗保护的认识,扩大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 "后申遗时期"是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展的一种阶段性认识的结果。非遗保护的第一个时期是以"申遗"活动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开端。这个时期提高了政府和社会对非遗保护的认识,扩大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但也产生了许多问题。进入"后申遗时期"意味着对前一阶段工作的反思,要求把非遗保护从重申遗转向重保护,重新认识生产性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反思生产性保护中的权益以及非遗衍生品的经营问题,反思文化生态保护观念与措施,从而推进传统文化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申遗时期 生产性保护 文化生态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线”:非遗保护观念的确定性 被引量:25
16
作者 高小康 《文化遗产》 CSSCI 2013年第3期1-7,157,共7页
非遗保护的法制化需要有保护限制的确定性即"红线",但非遗的活态性质又与限制性之间有矛盾。非遗的保护面临的是连续、不确定的对象,因而保护的确定性是在不确定的渐变过程中找到限制范围。在文化生态保护中可以用生态壁龛概... 非遗保护的法制化需要有保护限制的确定性即"红线",但非遗的活态性质又与限制性之间有矛盾。非遗的保护面临的是连续、不确定的对象,因而保护的确定性是在不确定的渐变过程中找到限制范围。在文化生态保护中可以用生态壁龛概念来寻找确定性;在"生产性保护"中,商业价值与文化传承价值之间的关系是保护确定性的基础;而在作为保护内容的非遗教育中,则要注意教育内容与文化传承的关系,避免把传统文化教育变成普通技能教育,因而逐渐远离非遗教育的文化传承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线 确定性 生态壁龛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批判回到学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高小康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5,26-29,共5页
20 0 3年 11月 2日 ,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美学学科反思”研讨会 ,与会学者就我国文艺学美学学科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广泛讨论。本组关于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的论文即... 20 0 3年 11月 2日 ,本刊编辑部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艺学美学学科反思”研讨会 ,与会学者就我国文艺学美学学科的研究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广泛讨论。本组关于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的论文即在会议讨论基础上编辑而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文艺学 学科反思 文化批判 学术研究 意识形态 商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冲突时代的都市美学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小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关键词 都市建设 美学研究 文化冲突 《判断力批判》 上海世博会 “美” 美学思考 古典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 被引量:46
19
作者 高小康 《文化遗产》 2009年第1期2-8,157,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从狭义的消极保护到传承发展等一整系列的文化复兴工程。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涉及对象非常广泛而多样的概念,因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也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行研究。比如对传统...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实际上包括了从狭义的消极保护到传承发展等一整系列的文化复兴工程。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个涉及对象非常广泛而多样的概念,因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也必须根据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行研究。比如对传统工艺的保护,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公众的文化素养和消费观念。应当着力于培养社会对传统工艺劳动过程的关注、理解与兴趣。对民俗活动的保护,重要的是重构都市社区的文化交流环境,使得传统民俗活动逐渐成为当代都市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一个有机成分。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的保护,实质上是对特定文化群体生活方式个性的保护。把传统民间艺术的核心民俗因子植入新的文化活动和传播空间,创造出与时尚文化共生的新的民俗文化活动形态,也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总之,从文化发展的意义上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有机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是多层次、多形态,能够满足各个文化群体文化个性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共同体。从这种文化建设理念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就有可能摆脱想象的困境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复兴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消费文化与空间冲突 被引量:12
20
作者 高小康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历史发展过程中,消费文化是构建社会空间重要因素。近年来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对认识和解释当代消费文化与当代空间生产提出了新的问题:当代消费文化正在成为公共化、群体化的文化形态。一方面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造成的集体消费把社会空... 历史发展过程中,消费文化是构建社会空间重要因素。近年来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对认识和解释当代消费文化与当代空间生产提出了新的问题:当代消费文化正在成为公共化、群体化的文化形态。一方面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造成的集体消费把社会空间也变成了消费对象,产生了都市空间集体消费;另一方面则是电商由大数据处理产生的大规模的隐形消费群体和"云空间"消费。几乎每个人都同时在两个不同的空间活动着:集体消费的都市地理空间与大数据构建的云空间混合造成了都市空间的混杂化和每个人生存环境的双重空间并置与互渗,并进而导致个人的身份分裂,这种身份分裂是当代社会矛盾冲突的重要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消费 空间消费 云空间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