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迟退休、生育支持政策与人口出生率
1
作者 孙思栋 高文书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0,共15页
基于一个纳入法定退休年龄、隔代照料、内生出生率和生育补贴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生育支持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的综合影响。基于世代交叠模型,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基于比较静态分析的政策实验方法;二是基于参数校准的数值模拟方法。... 基于一个纳入法定退休年龄、隔代照料、内生出生率和生育补贴的三期世代交叠模型,研究了生育支持政策和延迟退休政策的综合影响。基于世代交叠模型,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基于比较静态分析的政策实验方法;二是基于参数校准的数值模拟方法。其中,基于政策实验方法,发现生育支持政策对提高人口出生率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该政策可以抵消延迟退休通过提高年轻人自己承担的育儿成本等渠道对人口出生率产生的负面影响。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延迟退休政策和生育支持政策相结合将可以在提高人口出生率的同时改善家庭福利;第二,“发展托育服务体系”“推动生育观念转变”“婴幼儿照护和子女教育费用专项附加扣除”和“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等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人口出生率,而其中“发展托育服务体系”的效果最好;第三,低生育偏好社会对延迟退休的接受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支持政策 延迟退休 人口出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数字化转型、人力资本与内部薪酬差距 被引量:3
2
作者 高文书 万诗婕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44,共14页
企业是推动数字技术发挥经济效应的重要微观主体,也是平衡资本和劳动分配关系的关键所在。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Python爬虫技术评估了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及... 企业是推动数字技术发挥经济效应的重要微观主体,也是平衡资本和劳动分配关系的关键所在。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Python爬虫技术评估了上市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程度,实证研究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管与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扩大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会通过提升员工人力资本水平缩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也会通过提升管理层人力资本水平扩大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低议价能力企业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更大。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超额薪酬差距的原因在于员工薪酬涨幅小于管理层。因此,数字经济时代,为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政府应推动劳动力知识技能升级,优化劳动力结构,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在推动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公平方面的作用,进而缩小企业内部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 内部薪酬差距 收入分配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流动减贫效应的争论与回应——《减贫: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多重效应》评介
3
作者 高文书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西方传统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可以实现劳动力及附载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并缓解贫困。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与贫困演进的特征事实与之形成了“典型悖论”:劳动力流动不仅未缩小城乡差距,反而带来农村人口结构的“畸形... 西方传统理论认为劳动力流动可以实现劳动力及附载要素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并缓解贫困。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与贫困演进的特征事实与之形成了“典型悖论”:劳动力流动不仅未缩小城乡差距,反而带来农村人口结构的“畸形化”和产业的“空洞化”,农村贫困依然突出。那么,中国劳动力流动对贫困影响究竟如何?其特殊性何在?需要何种顶层设计和政策调整?劳动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南京审计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樊士德教授的新著《减贫: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多重效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出版)对此进行了系统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减贫效应 空洞化 特征事实 农村贫困 缓解贫困 多重效应 中国人口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普及与低龄老年人就业挤出:事实、机制与政策含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蔚金霞 李民 +1 位作者 倪晨旭 高文书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9期137-149,共13页
提高老年劳动力的参与率和经济自主性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然而,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自动化技术发展对老年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造成了一定冲击。文章结合城市层面机器人渗透度数据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老年追踪调查数据,首次实... 提高老年劳动力的参与率和经济自主性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然而,以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自动化技术发展对老年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造成了一定冲击。文章结合城市层面机器人渗透度数据与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老年追踪调查数据,首次实证检验了机器人普及与低龄老年人就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普及对我国低龄老年人就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挤出效应。在影响机制上,文章发现机器人普及不仅通过改变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形成了不利于老年人就业的环境传导效应,还通过加剧老年人的老龄化观念,降低了他们的社会适应力,从而直接降低了其就业概率。此外,机器人普及通过改变老年人的福利配置效应,间接影响其就业意愿。文章进一步发现这种挤出效应在不同的老年群体间存在显著异质性,对男性、较高龄、已婚、有养老金以及生活在经济发达程度高、公共服务完备地区的老年人挤出影响更大。文章研究为充分激发老年劳动力潜力,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平衡技术发展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积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 老年就业 机器人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年龄歧视及其影响——基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蔚金霞 高文书 倪晨旭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10,共14页
劳动力市场歧视不利于实现平等就业和高质量充分就业,损害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利于劳动者福利的增进。近年来,“35岁就业危机”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目前针对国内劳动力市场中年龄歧视的系统研究还十分缺乏。基于人力资本... 劳动力市场歧视不利于实现平等就业和高质量充分就业,损害了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不利于劳动者福利的增进。近年来,“35岁就业危机”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然而,目前针对国内劳动力市场中年龄歧视的系统研究还十分缺乏。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歧视理论,首先分析了年龄歧视的现状及来自劳动供需双方的成因。研究发现,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歧视高峰期较早,主要集中在步入中年后的35—40岁,这主要与劳动力市场对技能更新的青壮年群体的偏好有关。进一步运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年龄歧视的劳动力市场后果。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年龄歧视显著提高了劳动者的失业风险,降低了其劳动收入水平。就业类型方面,年龄歧视显著降低了劳动者进入正规部门的可能性。此外,年龄歧视还对劳动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产生了负向影响。研究揭示了中国年龄歧视的特殊性、普遍性和不利影响,指出了这种与人力资本结构变迁和雇主用工策略相关的中青年偏好可能造成的社会经济成本和福利损失。基于此,提出了消除年龄歧视的政策建议,包括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加强反歧视法律建设,以及完善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歧视 劳动力市场歧视 中年危机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员工健康?--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证据
6
作者 蔚金霞 高文书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9-61,共13页
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在对就业结构和工资水平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影响着员工健康。本文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分析了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员工健康的内在机理,并以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情... 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在对就业结构和工资水平产生冲击的同时,也影响着员工健康。本文基于Grossman健康需求理论分析了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员工健康的内在机理,并以2018年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入手,考察了制造业部门员工健康所受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将会改善员工健康。异质性结果显示,从企业异质性来看,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员工健康的改善效应更明显;从年龄异质性来看,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年员工健康的改善效应更明显;从时期异质性来看,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长期健康效应更大。机制分析表明,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降低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增进员工健康福利和提升工资收入水平,改善员工健康。本文的结论为坚定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态度,推进通过技术创新优化工作环境,进而改善员工健康水平,延长员工工作寿命,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微观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 员工健康 工作强度 健康中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高文书 高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共6页
中国城镇有大量的灵活就业者,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向城镇本地灵活就业者开放;但在城镇从事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其社会保险仍是一个制度"真空"。本文利用"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描述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的... 中国城镇有大量的灵活就业者,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已向城镇本地灵活就业者开放;但在城镇从事灵活就业的农民工,其社会保险仍是一个制度"真空"。本文利用"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数据,描述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的缺失状况,分析其原因和症结所在,并提出对策建议。针对目前存在的覆盖面窄、断保率高、逆向选择、缴费水平高、参保险种不完整等问题,城镇灵活就业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应不断放宽参保条件、改革缴费基数、扩充险种、提高参保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农民工 灵活就业 社会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力资本与进城农民工职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高文书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8-43,共6页
为适应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新变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迫切需要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层次。教育、培训、迁移等人力资本因素是影响进城农民工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使用多元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过培训、在城市... 为适应中国劳动力供求形势新变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迫切需要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层次。教育、培训、迁移等人力资本因素是影响进城农民工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使用多元logit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过培训、在城市工作的年限越长的进城农民工,其从事具有更高社会声望职业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些职业有诸如办事人员和生产操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等。提出了加强进城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职业选择 教育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应——基于陕西省宝鸡市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高文书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2年第4期61-68,共8页
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很多国家社会保障都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对陕西省宝鸡市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使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了4.5%,其中城... 社会保障具有重要的收入再分配功能,在很多国家社会保障都是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重要的手段。本文对陕西省宝鸡市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使城乡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下降了4.5%,其中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下降22.8%,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下降1.82%。但由于农村居民获得的社会保障转移性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上升23.17%。为抑制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中国应重视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尤其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尽快扭转社会保障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逆向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 城乡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分析——对成都市的实地调查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高文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1,共7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内容。本文利用2010年成都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对参保有正的影响,但当年龄增大到一定阶段以后参保概率开始下降;从事纯农业...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一项重大内容。本文利用2010年成都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年龄对参保有正的影响,但当年龄增大到一定阶段以后参保概率开始下降;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农村居民,参保的倾向更高;家庭外出务工人员越多,参保的可能性越大;户主的年龄越大,参保的概率越高。同时还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参保的概率反而越低;家庭规模越大,参保的可能性越小;健康状况越好的人,参保的概率越低。出乎意料的是,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资产对参保并没有显著影响。另外,性别、婚姻状况、党员身份、户主受教育程度和户主性别等,对参保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发现对我国推进新农保工作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成都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收入预期与进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对上海等12个城市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高文书 Russell Smyth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33,共13页
进城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既便在生活和工作条件很艰苦的条件下,进城农民工为何还继续留在城市?利用2005年全国12个城市的大样本调查数据,通过研究进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发现,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进城农民... 进城农民工是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既便在生活和工作条件很艰苦的条件下,进城农民工为何还继续留在城市?利用2005年全国12个城市的大样本调查数据,通过研究进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决定因素发现,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是进城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很多进城农民工对未来的收入甚至生活状况都有良好的乐观预期,这对他们当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一发现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含义,因为保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对于保持中国高速的经济增长非常重要,而对未来收入的积极预期对于在经济转型时期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预期 生活满意度 进城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人力资本需求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文书 谢倩芸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50,共10页
中国产业结构正在快速升级,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出更高需求。本文首先利用统计数据,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状况,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劳动力素质的代理变量,描述产业结构变化... 中国产业结构正在快速升级,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出更高需求。本文首先利用统计数据,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状况,测算了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然后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劳动力素质的代理变量,描述产业结构变化过程中中国劳动力素质发展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依据经济和人口预测,估算中国未来的人力资本需求和差距;同时,使用OECD人力资本直接测量方法和河南调查数据,对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现状和差距进行调查和研究;最后,从技能培养和教育发展两大方面,提出中国提升人力资本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劳动力素质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的系统广义矩估计——基于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高文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31,共7页
利用全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出口对中国的就业有正的影响,出口依存度每增长10%,会带动就业增长0.35%;进口对中国的就业有负的影响,进口依存度每增长10%,就业会减... 利用全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出口对中国的就业有正的影响,出口依存度每增长10%,会带动就业增长0.35%;进口对中国的就业有负的影响,进口依存度每增长10%,就业会减少0.19%。经济增长对扩大就业有重要影响,但资本存量对就业没有明显影响。阐述了实证发现的政策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 就业 出口 进口 广义矩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学习视角下的中国继续教育现实需求分析 被引量:35
14
作者 高文书 《继续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从终身学习理念的视角出发,利用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从自我发展、"文凭补课"和技能提升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继续教育的现实需求。文章还描述了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关注社会公平、终身教育立法、转变政府职能、开放办学... 从终身学习理念的视角出发,利用调查数据和统计资料,从自我发展、"文凭补课"和技能提升等方面阐述了中国继续教育的现实需求。文章还描述了中国继续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从关注社会公平、终身教育立法、转变政府职能、开放办学体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继续教育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 终身教育 继续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人力资源国际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文书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36,254,共11页
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要进展,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快速发展,直接投资明显增长,进出口贸易波动前行。同时,中国面临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低的制约,表现为对外劳... 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要进展,面临的人力资源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承包工程快速发展,直接投资明显增长,进出口贸易波动前行。同时,中国面临人力资源国际化水平低的制约,表现为对外劳务人员不断下降,人力资源外派增长乏力,引进沿线国家人才数量少、占比低。因此,需要积极施策,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升级,鼓励人力资源外派,大力引进相关国家人才,更好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力资源国际化 人力资源外派海外人才引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收入阶段的人力资本积累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文书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2,共7页
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理论和国际经验均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重要条件。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面临着教育激励下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高等教育机会... 随着"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面临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理论和国际经验均表明,人力资本积累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重要条件。中国的人力资本积累,面临着教育激励下降、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和高等教育机会不足等突出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借鉴日本和韩国积累人力资本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经验,中国需要加大公共教育投入、优化教育投入结构、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等,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阶段 人力资本积累 优化教育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文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9-12,共4页
一、什么是贸易技术壁垒 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又称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通过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及相关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对国际贸易形成不合理的障碍,从而实... 一、什么是贸易技术壁垒 贸易技术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简称TBT),又称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通过强制性或非强制性地确定商品某些特征的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及相关的认证、审批和试验程序对国际贸易形成不合理的障碍,从而实现本国的贸易保护.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协议)将其定义为"各国或地区对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标签标志制度等技术要求的制定或实施不当,而可能给国际贸易造成的不必要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技术性贸易壁垒 非关税壁垒 中国 对外贸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高文书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7年第5期66-71,42,共7页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同制度模式之间难以互通互联及其自身的缺陷,是制约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制度性因素;性别、城市工作年限、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收入、所在城市等则是影响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非制度性因素。从制... 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不同制度模式之间难以互通互联及其自身的缺陷,是制约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重要制度性因素;性别、城市工作年限、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收入、所在城市等则是影响进城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障的非制度性因素。从制度创新和强化执法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移与发展:中国乡城劳动力迁移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6
19
作者 高文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0期39-42,共4页
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看,中国乡城劳动力迁移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中国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仍很巨大。中国... 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等方面看,中国乡城劳动力迁移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由于中国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城市化水平依然很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仍很巨大。中国劳动力乡城迁移远未完成,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农民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国外人才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文书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44,共6页
利用200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国外人才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引进国外人才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0325,即引进国外人才每增加1%,可带来中国GDP增长0.0325%。分地区的研究表明,国外人才引进对经济增... 利用200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国外人才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引进国外人才的经济增长弹性为0.0325,即引进国外人才每增加1%,可带来中国GDP增长0.0325%。分地区的研究表明,国外人才引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非常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并未表现出来。量化分析了中国引进国外人才的主要进展,并提出促进中国引进国外人才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外人才 人才引进 引智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