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控释尿素和有机物料添加提高黄壤冬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全全 张萌 +4 位作者 芶久兰 饶勇 顾小凤 柳玲玲 肖华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黄壤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地力改善以及冬油菜丰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2022年连续4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长期定位试验,以冬油...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黄壤冬油菜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黄壤地力改善以及冬油菜丰产提质提供科学依据。于2018—2022年连续4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控释尿素和不同有机物料添加长期定位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不施氮肥(U0)、控释尿素(CRU180)、普通尿素(U180)以及在普通尿素施用下配施3种有机物料[秸秆(U180+S)、生物炭(U180+B)和商品有机肥(U180+O),均为3000 kg/hm^(2)],在冬油菜收获后,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冬油菜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生物量、养分吸收和利用。结果表明,与U0处理相比,CRU180和U180处理冬油菜产量分别提高732.5和588.8 kg/hm^(2),配施有机物料后,U180+S、U180+B和U180+O处理冬油菜产量较U180处理分别增加516.9、662.6和622.0 kg/hm^(2),其中以U180+B处理冬油菜产量最高,为2646.8 kg/hm^(2)。与U0处理相比,CRU180和U180处理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显著增加;与U180处理相比,配施有机物料显著提高冬油菜地上部生物量,4年均以U180+B处理最优,但与U180+S和U180+O处理差异不显著。冬油菜氮磷钾累积量均以U180+B处理最大,4年平均值分别为164.7、31.9和139.1 kg/hm^(2)。CRU180处理氮素农学效率(AEN)、偏生产力(PEPN)和吸收利用效率(REN)高于U180处理;配施有机物料后,U180+S、U180+B和U180+O处理冬油菜AEN、PEPN和REN较U180处理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以U180+B处理最高,分别为6.95 kg/kg、14.70 kg/kg和38.43%,高于其他处理。U180+S处理冬油菜经济效益为7109.9元/hm^(2),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控释尿素和有机物料(秸秆、生物炭和商品有机肥)添加均能提高冬油菜产量和养分吸收及利用,且以配施生物炭冬油菜产量最高,但配施秸秆冬油菜经济效益最优,建议在贵州黄壤区冬油菜生长季,正常肥料施用量情况下,可施用控释尿素替代常规尿素,且适当增施外源有机物料以保证冬油菜的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有机物料 黄壤 冬油菜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遥感的马铃薯植株氮素累积估测与验证
2
作者 魏全全 芶久兰 +5 位作者 李飞 郭松 张萌 顾小凤 尹旺 陈明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3-2010,共8页
为探究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马铃薯氮素营养的可能性,于2020—2022年在贵州省威宁县开展马铃薯不同氮肥梯度大田试验,设置7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获取... 为探究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快速、无损监测马铃薯氮素营养的可能性,于2020—2022年在贵州省威宁县开展马铃薯不同氮肥梯度大田试验,设置7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300和360 kg·hm^(-2)),利用无人机搭载可见光传感器获取不同年份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冠层RGB高清影像,并同步测定马铃薯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等氮素营养指标,以2020—2021年数据作为建模数据,以2022年数据作为验证数据,建立氮素营养指标估测方程模型并绘制实测值和预测值的1∶1线性关系图。结果表明,与其他冠层光谱参数相比,红光和蓝光比值(R/B)能更好地表征马铃薯氮素营养指标,其与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二次函数模型相关性均优于其他函数模型。利用2022年相同独立试验验证该模型准确性,地上部氮素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9、0.977、0.977,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MRE)分别为0.368、0.149、0.073和10.42%、6.05%、8.85%,表明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综上,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可用于马铃薯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块茎形成期最佳预测参数为R/B,二次函数模型为最佳预测模型。本研究为马铃薯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可见光遥感 马铃薯 氮素 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肥药模式对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凡迪 魏全全 +5 位作者 肖华贵 饶勇 杨斌 冯泽蔚 冯文豪 曾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2,共9页
为优化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肥药模式,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贵州省11个冬油菜主产县(市、区)连续2 a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药模式(T1:传统肥药模式、T2:优化肥药模式、T3:优化肥药模式下不施用化肥和T4:优化肥药模式下... 为优化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肥药模式,于2018—2019年和2019—2020年在贵州省11个冬油菜主产县(市、区)连续2 a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肥药模式(T1:传统肥药模式、T2:优化肥药模式、T3:优化肥药模式下不施用化肥和T4:优化肥药模式下不喷施农药)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探讨适合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生产的高产高效肥药技术。结果显示,与T1相比,T2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9.9%,农药投入量减少69.5%。T2模式(直播冬油菜)株高、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角果密度、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均低于T1处理,2018—2019年T2处理的株高、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角果长度和角果密度分别比T1处理低9.8%、26.4%、10.9%、10.2%和24.2%,2019—2020年分别低9.5%、28.3%、12.8%、10.9%、23.9%;但T2处理有群体优势,2 a收获密度较T1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99.0%、194.2%。2 a T2冬油菜产量分别为2224.4和2103.3 kg/hm^(2),较T1分别增加10.1%和3.7%。T2化肥利用效率和农药防治效率2 a分别为2.20、2.14和141.82、106.23 kg/kg,显著高于T1。T2冬油菜2 a产值和净收益分别为11121.8、10516.4和5286.8、4681.4元/hm^(2),较T1分别增加1020.0、371.6和2625.0、1976.6元/hm^(2),实现节本增收。结果表明,当前优化肥药模式(T2)能够满足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生长,能有效提高冬油菜产量、肥料和农药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此优化肥药模式可作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直播冬油菜生产的主推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冬油菜 肥药模式 喀斯特山区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冬油菜氮素营养诊断 被引量:45
4
作者 魏全全 李岚涛 +5 位作者 任涛 王振 王少华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877-3886,共10页
【目的】利用田间氮肥梯度试验探讨数字图像技术对冬油菜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的可行性,明确该技术的最佳数码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无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不同施氮处理田间... 【目的】利用田间氮肥梯度试验探讨数字图像技术对冬油菜氮素营养无损评估预测的可行性,明确该技术的最佳数码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油菜氮素无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开展不同施氮处理田间试验,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270和360kg·hm-2),分别于六叶期、十叶期、蕾薹期和开花期,利用数码相机获取冠层数字图像数据,同时采集植株样品分析其生长特征值,研究其相关性并建立氮素营养参数的方程模型。利用2014—2015年独立氮肥水平试验,对上述方程模型拟合精度进行验证并绘制1﹕1线性关系图。【结果】数字图像红光值(R)、红光标准化值(NRI)和绿光与蓝光比值(G/B)与冬油菜氮营养状况常规诊断指标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和叶绿素浓度等呈负相关关系,而绿光值(G)、蓝光值(B)、绿光与红光比值(G/R)、蓝光与红光比值(B/R)、绿光标准化值(NGI)和蓝光标准化值(NBI)则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红光标准化值(NRI)与其他数码参数相比能更好地表征冬油菜的氮素营养状况,蕾薹期红光标准化值NRI与氮肥用量、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氮素吸收量和氮营养指数之间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方程y(t·hm-2)=-8.003x+2.706、y(t·hm-2)=-106.072x+38.200、y(g·kg-1)=-692.99x+261.84、y(mg·g-1)=-12.750x+5.665、y(kg·hm-2)=-4087.416x+1414.274和y=-27.198x+9.812来表达,其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4—2015年独立试验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叶片氮浓度、叶绿素浓度和氮营养指数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17**、0.746**和0.953**;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21、0.330和0.228;相对误差RE%分别为26.32%、28.57%和28.39%,模型预测精度较好。【结论】数字图像技术可以用于冬油菜氮素营养的评估预测,评估时期为蕾薹期(包括)之前均可,最佳预测参数为红光标准化值NRI,参数的最佳方程模型为直线方程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数字图像 氮素 营养诊断 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渍水和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刘波 魏全全 +6 位作者 鲁剑巍 李小坤 丛日环 吴礼树 徐维明 杨运清 任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4-153,共10页
【目的】秋涝是冬油菜生产中的常见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苗期渍水和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渍水胁迫下直播冬油菜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华油杂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播栽培方式... 【目的】秋涝是冬油菜生产中的常见限制因子,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苗期渍水和氮肥用量对直播冬油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渍水胁迫下直播冬油菜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华油杂9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直播栽培方式。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土壤水分状况,包括排水处理和苗期渍水处理,副处理为6个氮肥水平,施氮量分别为0、60、120、180、240和300 kg/hm^2。研究各试验处理直播冬油菜在苗期、薹期、花期和成熟期的生长状况,各时期的干物质、氮素累积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同时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做了相应调查。【结果】苗期渍水明显抑制了直播冬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相同氮肥水平下,与排水处理相比,渍水处理冬油菜各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和SPAD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育期干物质量降幅为19.1%~26.5%,收获指数减少了5.2个百分点。渍水处理显著降低了籽粒产量,减产达23.6%,成苗密度和单株角果数下降是引起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分别下降7.6%和20.4%。此外,渍水处理明显影响了冬油菜氮素吸收,渍水处理冬油菜生育期植株氮含量较排水处理下降了8.0个百分点,氮素累积量降幅为23.2%~32.4%。渍水处理引起了氮肥偏生产力、农学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的下降,降幅分别为22.8%、20.4%和18.6%。氮肥可以缓解苗期渍水造成的产量损失,并且缓解效应与氮肥投入量存在直接关系。施氮显著提高了冬油菜叶片数、叶面积和SPAD值,增加了冬油菜成苗密度,提高了冬油菜氮素含量,改善了群体质量,进而提高了籽粒产量,降低了油菜产量的相对受害率(RIR),其中产量相对受害率随施氮量增加从35.3%下降到13.8%。高氮量(240~300 kg/hm^2)水平下各时期干物质量和氮素累积量的下降幅度显著低于中低施氮量(0~180 kg/hm^2),其中高氮量水平下平均降幅分别为9.5%和15.0%,而中低氮水平下的平均降幅分别为27.6%和32.9%。一定范围内增施氮肥对苗期渍水后直播冬油菜生长恢复具有很好的补偿效应。在保证产量(2500 kg/hm^2)不下降的情况下,排水处理要比渍水处理节省氮肥59.2 kg/hm^2。【结论】苗期渍水胁迫对油菜生长的抑制不仅作用于渍水期,其负面效应同样会延伸至整个生育阶段,最终导致产量损失。施氮可以明显缓解渍害的负面效应,优化冬油菜群体质量,实现高产。因此,合理氮肥用量和实时排水可以达到施氮减渍和排水减氮的双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冬油菜 渍水 氮肥用量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用量专用生物炭基肥对贵州朝天椒提质增效的影响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萌 魏全全 +4 位作者 肖厚军 赵欢 芶久兰 赵洪 朱方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57-1464,共8页
为探究生物炭基肥对贵州黄壤朝天椒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以自制生物炭基肥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生物炭基肥施用量[1 758(BCF1)、2 167.5(BCF2)、2 550(BCF3)、2 932.5(BCF4)和3 315 kg·hm^(-2)(BCF5)]对贵州朝天椒产量、品质、... 为探究生物炭基肥对贵州黄壤朝天椒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以自制生物炭基肥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生物炭基肥施用量[1 758(BCF1)、2 167.5(BCF2)、2 550(BCF3)、2 932.5(BCF4)和3 315 kg·hm^(-2)(BCF5)]对贵州朝天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习惯施肥(FP)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基肥可以显著提高朝天椒产量,其中鲜椒增产12.0%~32.8%、干椒增产12.6%~31.6%,且以BCF2处理效果最佳;施用生物炭基肥对朝天椒的硝酸盐和Vc含量影响显著,其中硝酸盐含量降低了3.9%~14.4%、Vc含量提高了1.0%~19.3%,但对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无影响;与FP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基肥使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4.97~13.93、8.49~26.41 kg·kg^(-1),BCF1、BCF2和BCF3处理的钾肥农学效率提高了3.12~8.32 kg·kg^(-1),以BCF1处理为最高,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4.11~43.90、2.63~7.76、7.50~44.60个百分点,其中BCF2处理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和钾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55.0%和74.1%,BCF1和BCF2处理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最高,均为10.3%;与FP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基肥后的朝天椒纯收入提高了19.4%~74.8%,以BCF2效果最佳。综上,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基肥施用量为2 167.5 kg·hm^(-2)时朝天椒生物效应和经济效益最好,可作为贵州朝天椒种植的最佳施用量。本研究结果为生物炭基肥在贵州黄壤朝天椒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基肥 朝天椒 提质增效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壤区烤烟轮作与连作根系形态、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变化 被引量:18
7
作者 魏全全 芶久兰 +6 位作者 赵欢 张萌 周开芳 左明玉 苟世新 邵代兴 肖厚军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94-2299,共6页
【目的】为贵州黄壤烤烟主产区烤烟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稻烟-轮作和烟-烟连作两种种植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和钾施用总量一致,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根系形态、... 【目的】为贵州黄壤烤烟主产区烤烟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稻烟-轮作和烟-烟连作两种种植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和钾施用总量一致,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根系形态、水稻和烤烟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分析了烤烟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烟-烟连作相比,稻-烟轮作烤烟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显著提高5601. 1 cm、1976. 3 cm2和59. 17 cm3,平均直径降低0. 17 cm。连作后,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098 kg·hm2和28 548元·hm-2,显著低于轮作模式。烤烟对氮、钾的吸收轮作模式高于连作模式,两季作物收获后,连作模式下0~20和20~40 cm土壤深度的除土壤pH降低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较轮作模式均升高。【结论】稻-烟轮作中烤烟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烟-烟连作,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烤烟与水稻等其他作物轮作,以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促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烤烟 轮作与连作 根系形态 产量 养分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贵州黄壤朝天椒减氮的生物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萌 魏全全 +2 位作者 肖厚军 赵欢 芶久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1209,共9页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贵州黄壤朝天椒减氮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CF100B0(化肥氮100%)、CF90B10(化肥氮90%+生物质炭氮10%)、CF85B15(化肥氮85%+生物质炭氮15%)、CF80B20(化肥氮80%+生物质炭氮20%))对贵州...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贵州黄壤朝天椒减氮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CF100B0(化肥氮100%)、CF90B10(化肥氮90%+生物质炭氮10%)、CF85B15(化肥氮85%+生物质炭氮15%)、CF80B20(化肥氮80%+生物质炭氮20%))对贵州黄壤朝天椒产量、品质、养分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F100B0)处理相比,CF90B10处理可提高朝天椒产量,其中鲜椒增产7.3%、干椒增产2.5%,但是增产效果并不显著,而CF85B15和CF80B20处理的产量略有降低;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处理可显著影响朝天椒果实中的硝酸盐和Vc含量,其中,CF90B10、CF85B15和CF80B20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4.8%~8.9%,而CF90B10处理的Vc含量则较CF100B0处理提高了9.6%,但还原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无差异;此外,与CF100B0处理相比,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可使氮肥偏生产力(PFPN)提高2.08~2.62kg·kg^-1,以CF90B10处理最高,而氮肥农学效率(AEN)和氮肥表观利用率(REN)则随着生物质炭替代化学氮肥比例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以CF90B10处理的AEN和REN最高,分别为7.70kg·kg^-1和40.3%。综上,生物质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可有效保证贵州朝天椒稳产增效,因此,短期条件下推荐生物质炭替代化学氮肥10%作为贵州黄壤朝天椒氮肥减施替代的最适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减施氮肥 产量 朝天椒品质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壤旱地豆科绿肥养分释放特征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全全 张萌 +3 位作者 陈龙 秦松 周春火 芶久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69,共7页
在贵阳市黄壤旱地内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绿肥在直接还田和添加生物炭后翻压还田情况下的养分释放特征,以期为黄壤旱地绿肥科学还田及化肥合理减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腐解速率趋势相同,均呈现先快速腐解、再... 在贵阳市黄壤旱地内采用尼龙网袋法,研究不同含水量的绿肥在直接还田和添加生物炭后翻压还田情况下的养分释放特征,以期为黄壤旱地绿肥科学还田及化肥合理减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腐解速率趋势相同,均呈现先快速腐解、再缓慢腐解、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总腐解速率表现为风干绿肥+生物炭>新鲜绿肥+生物炭>风干绿肥>新鲜绿肥。经过180 d的腐解,新鲜绿肥、风干绿肥、新鲜绿肥+生物炭、风干绿肥+生物炭腐解速率分别为74.77%、83.13%、92.69%和95.83%,添加生物炭处理绿肥腐解速率高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风干绿肥腐解速率高于绿肥腐解速率。与腐解速率相似,不同处理的氮和磷的累积减少率均先快速腐解,再缓慢腐解,最终腐解平稳,到达平衡,经过180 d的腐解,新鲜绿肥、风干绿肥、新鲜绿肥+生物炭、风干绿肥+生物炭的氮素释放率分别为73.55%、83.80%、92.00%和95.00%,磷素释放率分别为76.40%、87.13%、93.31%和96.27%;钾素腐解率高于氮素和磷素,不同处理的绿肥在腐解30 d后释放率均在80%以上。综上,不同含水量的绿肥腐解速率不同,风干绿肥的腐解速率高于新鲜绿肥,同时添加生物炭能提高风干和新鲜绿肥的腐解速率。绿肥还田后,可适当减少氮和钾的施用量,还田初期可不调整氮磷肥的施用量,钾肥可适当延后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旱地 豆科绿肥 腐解 养分 释放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用量对贵州旱作覆膜马铃薯生长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萌 魏全全 +5 位作者 徐永康 马智黠 张荣华 芶久兰 陈龙 何佳芳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为探明保水剂(SAP)对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为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水肥高效施用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马铃薯威芋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5个保水剂用量(0、37.5、52.5、67.5和82.5kg/hm^2)对贵州覆膜栽培马... 【目的】为探明保水剂(SAP)对贵州高海拔地区马铃薯生长的影响,为贵州马铃薯高产栽培、水肥高效施用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马铃薯威芋5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5个保水剂用量(0、37.5、52.5、67.5和82.5kg/hm^2)对贵州覆膜栽培马铃薯产量、结薯性状、养分与品质以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施用保水剂马铃薯出苗率最高可达93.37%,且较对照(不施用保水剂)相比,产量提高7.96%~13.37%,单株结薯数提高6.81%~45.45%,单株产量提高34.92%~83.31%;显著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2.49~5.35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氮、磷、钾、水分和还原糖含量无明显影响。从土壤养分变化看,与对照相比,施用保水剂能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4.61%~27.01%、0%~19.01%、7.83%~15.65%、5.73%~22.49%和5.08%~25.42%。【结论】在贵州高海地区覆膜栽培马铃薯,推荐施用保水剂52.5~82.5kg/hm^2,有利于高产及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马铃薯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钾运筹对高寒地区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李飞 魏全全 +6 位作者 尹旺 张萌 童安毕 罗小波 曹贞菊 陈明俊 芶久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8-66,共9页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氮钾配施对高寒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高寒马铃薯高产的科学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201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田间试验,控制磷肥的施用量一致,设置不同的氮钾运筹,研究不同氮钾运筹下马铃薯的产...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氮钾配施对高寒马铃薯产量、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的影响,为贵州高寒马铃薯高产的科学推荐施肥提供理论基础。2018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开展田间试验,控制磷肥的施用量一致,设置不同的氮钾运筹,研究不同氮钾运筹下马铃薯的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动态及利用。不同养分处理马铃薯产量不同,T8处理(N3P2K2,N∶P2O5∶K2O=270∶150∶240 kg/hm^2)马铃薯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分别为30 145 kg/hm^2、33 159.5元/hm^2和29 823.5元/hm^2,高于其他处理1 294~12 967 kg/hm^2、1 423.3~14 263.2元/hm^2和2 068.3~10 927.2元/hm^2;不同处理马铃薯薯块生物量随生育期呈持续增加的趋势,T8处理为最大,总生物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相似,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值,T8处理总生物量为6 619 kg/hm^2,高于其他处理;相同处理不同部位马铃薯养分累积量变化不同,相同部位不同处理的马铃薯养分累积量变化相似,相同部位的马铃薯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变化趋势相似,其中地上部氮素和钾素累积量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薯块氮素和钾素累积量随生育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马铃薯氮素和钾素累积总量与地上部养分累积量相似,呈现先升高后缓慢降低趋势;不同处理的氮钾养分利用效率不同,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以T4处理(N1P2K2,N∶P2O5∶K2O=90∶150∶240kg/hm^2)和T8处理(N3P2K2,N∶P2O5∶K2O=270∶150∶240 kg/hm^2)最大,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以T5处理(N2P2K1,N∶P2O5∶K2O=180∶150∶120 kg/hm^2)和T7处理(N2P2K3,N∶P2O5∶K2O=180∶150∶360 kg/hm^2)最大。综合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T8处理(N3P2K2,N∶P2O5∶K2O=270∶150∶240 kg/hm^2)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氮钾运筹,在实际生产中应注重氮钾合理运筹,促进高寒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钾运筹 高寒 马铃薯 产量 养分吸收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药施用量对贵州春马铃薯病情指数和生物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芶久兰 张萌 +5 位作者 何佳芳 陈龙 魏全全 秦松 徐永康 张荣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6-310,共5页
【目的】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旱作春马铃薯高效施用农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威芋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农药不同用量(习惯剂量的100%、80%、60%和40%)对贵州威宁春马铃薯病情指数和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喷施农药... 【目的】为贵州高海拔地区旱作春马铃薯高效施用农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威芋5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农药不同用量(习惯剂量的100%、80%、60%和40%)对贵州威宁春马铃薯病情指数和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喷施农药后马铃薯的出苗率为89.63%~93.37%,病情指数为2.71%~6.17%,与不喷施(CK)相比,产量、单株结薯数和单株产量分别提高1.55%~22.97%、2.50%~30.00%和12.29%~42.68%,以习惯喷施剂量80%的表现最佳;喷施农药可以显著改善马铃薯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还原糖含量较CK提高0.01~0.14百分点,淀粉含量提高0.76~7.43百分点,但对马铃薯块茎中氮、磷、钾和水分的含量无明显影响;喷施农药后土壤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的含量分别较CK提高6.96%~15.47%、1.75%~36.84%、3.57%~56.09%和10.00%~14.99%。【结论】贵州旱作春马铃薯高产栽培过程中农药施用以习惯喷施剂量的80%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施用量 春马铃薯 病情指数 生物效应 威宁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营养诊断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冬油菜上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魏全全 芶久兰 +3 位作者 张萌 肖厚军 饶勇 肖华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0-308,共9页
影响农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关键因子。结合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发展进程,本文总结了作物传统的土壤和植株诊断方法以及前沿的无损诊断方法,综述了诊断方法的应用现状、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分析了在油菜生产中开展氮素营养诊断的必要性及其... 影响农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关键因子。结合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发展进程,本文总结了作物传统的土壤和植株诊断方法以及前沿的无损诊断方法,综述了诊断方法的应用现状、优缺点及其发展前景。分析了在油菜生产中开展氮素营养诊断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油菜的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展望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传统诊断 无损诊断 冬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图像技术估测冬油菜氮素营养拍摄参数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魏全全 李岚涛 +5 位作者 任涛 王振 王少华 李小坤 丛日环 鲁剑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01-1709,共9页
【目的】数字图像技术可以用来快速无损地预测冬油菜的氮素营养,建立标准化的拍摄参数获取方法,可为不同作物、不同型号相机间结果的互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肥水平(N:0、90、180、270和360 kg/hm^2)田间试... 【目的】数字图像技术可以用来快速无损地预测冬油菜的氮素营养,建立标准化的拍摄参数获取方法,可为不同作物、不同型号相机间结果的互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冬油菜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氮肥水平(N:0、90、180、270和360 kg/hm^2)田间试验,于苗期(移栽后79~83天),利用数码相机(NikonD7000,1620万像素)以不同光照强度、时间、高度、角度、照片像素尺寸和拍摄模式进行拍摄,并以不同储存格式进行保存。比较了不同拍摄条件下获取的冠层数字图像信息差异显著性,同时测定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和叶绿素浓度,分析冠层图像数字化指标(红光标准化值,NRI)与测定的氮素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晴天与阴天获取的冠层NRI均可较好的表达冬油菜冠层数字信息,晴天效果稍好于阴天;中午获取的冠层NRI与叶片氮浓度相关系数为–0.802**,优于上午和下午;1.5、2.0和2.5 m拍摄高度获取的冠层NRI差异不显著;30°、60°和90°拍摄角度下获取的冠层NRI与地上部生物量、叶片氮浓度和叶绿素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30°~60°时获取冠层数码信息可操作性较强;拍摄模式为自动曝光模式获取冠层NRI与叶片氮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802**,高于其他拍摄模式;三种照片像素尺寸(4928×3264、3696×2448和2464×1632)下获取的冠层NRI差异不大;储存格式为JPEG精细格式时获取的冠层NRI优于其他储存格式。【结论】综合分析认为,数字图像技术估测冬油菜氮素营养指标最佳操作范围为拍摄时间为晴天太阳高度角相对较大的中午;拍摄高度为近地面均可;拍摄角度为易于操作的30°~60°;相机拍摄模式为自动曝光模式;照片像素尺寸为图片相对较为清晰的高分辨率;存储格式为压缩格式且占用空间较小的JPEG精细格式。本研究为无人机低空遥感的氮素营养无损诊断技术提供了理论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数码相机 冠层图像 拍摄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贵州黄壤生长的高氮绿肥品种筛选 被引量:8
15
作者 芶久兰 魏全全 +3 位作者 张萌 肖厚军 陈龙 秦松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7-131,F0004,共6页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明确适宜贵州黄壤种植的绿肥品种,为贵州黄壤区绿肥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于2017-2018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田间试验,以不同品种冬种绿肥(箭筈豌豆、苕子)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生育期与分枝数,测定不同... 利用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绿肥品种的生长,明确适宜贵州黄壤种植的绿肥品种,为贵州黄壤区绿肥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于2017-2018年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田间试验,以不同品种冬种绿肥(箭筈豌豆、苕子)为试验材料,调查其生育期与分枝数,测定不同绿肥品种生物量及氮素含量,折算氮素累积量,测定留种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绿肥的生育期不同,苕子品种生育期高于箭筈豌豆品种,箭筈豌豆品种分枝数高于苕子品种;鲜草产量以6625号箭筈豌豆为最大,达到24927kg·hm^-2,高于其他处理52~5120kg·hm^-2,6625号箭筈豌豆干草产量为3630kg·hm^-2,高于其他处理39~741kg·hm^-2;氮素累积量以6625号箭筈豌豆最大,为61.90kg·hm^-2,高于其他处理;6625号箭筈豌豆留种产量为1254kg·hm^-2,高于其他品种1~740kg·hm^-2。在贵州黄壤区,箭筈豌豆和苕子均适合收割后还田改土,但苕子不适合留种种植,推荐6625号箭筈豌豆和S79-6箭筈豌豆为贵州黄壤区种植还田的绿肥品种,6625号箭筈豌豆和333/A号箭筈豌豆为适合贵州黄壤区种植还田的留种绿肥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黄壤 高氮 绿肥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对贵州黄壤区露天茄子生物效应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全全 张萌 +4 位作者 芶久兰 胡华群 何池 卢宗云 刘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3-61,共9页
为给聚谷氨酸增效肥料(PAF)在茄子上的科学施用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同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聚谷氨酸增效肥料1875 kg/hm^(2)(PAF1)、聚谷氨酸增效肥料2250 kg/hm^(2)(PAF2)、聚谷氨酸增效肥料2625 kg... 为给聚谷氨酸增效肥料(PAF)在茄子上的科学施用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设置不同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FP)、聚谷氨酸增效肥料1875 kg/hm^(2)(PAF1)、聚谷氨酸增效肥料2250 kg/hm^(2)(PAF2)、聚谷氨酸增效肥料2625 kg/hm^(2)(PAF3)、聚谷氨酸增效肥料3000 kg/hm^(2)(PAF4)],研究不同PAF施用量对贵州露天茄子产量、品质、养分积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可以使露天茄子产量显著提高3.65%~13.76%,以PAF2处理产量最高;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使茄子果实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了12.37%~14.88%,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则分别显著提高了13.97%~22.52%和7.77%~13.57%;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其中以PAF2处理的氮、磷、钾肥料表观利用率最高,分别为29.35%、19.00%、34.22%;施用聚谷氨酸增效肥料处理的茄子产值和纯收入分别提高了3.65%~13.76%和2.46%~12.09%,均以PAF2处理的效果最佳。综合来看,聚谷氨酸增效肥料能够实现茄子增产提质、肥料增效和效益增收,推荐2250 kg/hm^(2)作为贵州黄壤区露天茄子栽培种植的最适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增效肥料 茄子 产量 品质 肥料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烤烟种植模式对贵州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7
作者 芶久兰 顾小凤 +2 位作者 张萌 魏全全 柳玲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5-1484,共10页
贵州是我国第二大烤烟种植省份,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烟区常采用连作的种植模式。本研究采取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个处理:烤烟连作(T)、白菜-烤烟轮作(C-T)、豌豆-烤烟轮作(P-T)、绿肥-烤烟轮作(GM-T),分析不同烤烟种植模式对贵州土壤养... 贵州是我国第二大烤烟种植省份,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烟区常采用连作的种植模式。本研究采取大田试验,通过设置4个处理:烤烟连作(T)、白菜-烤烟轮作(C-T)、豌豆-烤烟轮作(P-T)、绿肥-烤烟轮作(GM-T),分析不同烤烟种植模式对贵州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轮作使土壤有机质(SOM)、阳离子交换量(CEC)、全氮(TN)、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量磷(MBP)分别提高了0.77%~12.44%、10.78%~38.51%、11.76%~17.65%、10.65%~20.67%、36.58%~160.36%和14.66%~36.21%;土壤中铵态氮(AN)、硝态氮(N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分别降低了1.01%~71.67%、19.29%~24.32%、23.09%~52.21%和6.18%~10.09%。与T处理相比,烤烟轮作提高了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提升幅度为12.38%~42.96%和4.00%~22.67%,以GM-T处理效果最佳。同时,烤烟轮作提高了细菌OTU数量,并改变了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但未对细菌群落组成产生影响。此外,轮作还增加了土壤中有益细菌类群数量,尤其是杆菌类细菌。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MBP是驱动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且与黄杆菌属和褚氏杆菌属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通过烤烟轮作可以均衡土壤养分、改善土壤微环境,以GM-T处理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烤烟的种植提供理论参考,为解决烤烟连作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轮作 土壤养分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对稻-烟轮作水稻季不同施氮后效的响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肖厚军 魏全全 +4 位作者 赵欢 周开芳 左明玉 张萌 邵代兴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81,95,共8页
探讨烤烟对稻-烟轮作水稻季不同施氮后效的响应,为下季烤烟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稻-烟轮作试验,水稻季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和270 kg/hm^2),烤烟季所有处理均不施氮肥,测定烤烟生物性状、生物量、产量... 探讨烤烟对稻-烟轮作水稻季不同施氮后效的响应,为下季烤烟氮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稻-烟轮作试验,水稻季设置不同氮素水平(0、90、180和270 kg/hm^2),烤烟季所有处理均不施氮肥,测定烤烟生物性状、生物量、产量、叶片养分含量、叶片品质及收获后供试土壤的养分含量,并计算烤烟的经济效益。结果显示,在施氮0~270 kg/hm^2范围内,水稻季施氮肥越多,烤烟季养分的后效越强,烤烟株高、茎围、最大叶长、最大叶宽、总叶片数和干重均以N270处理为最大,但均低于优质烟标准;烤烟产量N180处理最高(1 193 kg/hm^2),但只有常年产量54%;烤烟产值N90处理最大,为21 234元/hm^2;与种植前相比,烤烟收获后土壤氮素养分含量均有所降低,施氮量增加,土壤中剩余氮素增多,相应烤烟吸收氮素增多,后效明显。本试验研究表明,水稻季施氮90 kg/hm^2,其后效的烤烟产值最高,烤烟生长季应该在充分考虑前茬水稻氮肥后效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推荐施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稻-烟轮作 氮肥后效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及保水剂配施对贵州辣椒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萌 赵欢 +3 位作者 肖厚军 魏全全 芶久兰 王丽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2-1239,共8页
为探究生物炭与不同土壤添加剂配施在贵州黄壤辣椒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选用酒糟生物炭、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生物炭(FB)、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FBU)或保水剂(FBW)两两配施、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FBUW... 为探究生物炭与不同土壤添加剂配施在贵州黄壤辣椒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选用酒糟生物炭、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生物炭(FB)、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FBU)或保水剂(FBW)两两配施、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FBUW)三者同时施用对辣椒产量、品质、养分吸收累积、肥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可显著增加辣椒鲜产,增加幅度17.91%~28.74%,产值增加20 351~29 700元·hm^(-2),增幅为167.14%~243.93%,其中以三者同时施用(FBUW)效果最佳,达到20 938 kg·hm^(-2);生物炭与脲酶抑制剂或(和)保水剂配施可降低辣椒果实中硝酸盐含量6.32%~34.00%,以FBUW降幅最大,且三者同时施用还可显著提高果实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与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使氮、磷、钾肥的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13~10.80个百分点、-0.98~8.72个百分点和6.36~27.56个百分点,而氮、磷、钾肥的农学效率则分别提高了8.09~12.98、16.18~25.97和8.99~14.42 kg·kg^(-1),均以FBUW最佳;与F相比,增施土壤添加剂后的辣椒纯收入提高了0.83%~23.21%,以FBUW效果最佳。综上,在常规施肥基础上,生物炭、脲酶抑制剂和保水剂三者同时配施产生的协同效应优于单独施用或两两配施。本研究结果为土壤添加剂在贵州黄壤辣椒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生物炭 脲酶抑制剂 保水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量和播种方式对冬油菜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魏全全 高英 +6 位作者 芶久兰 张萌 饶勇 杨斌 凡迪 冯文豪 肖华贵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2-191,共10页
为探究黄壤土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及播种方式对冬油菜养分吸收及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连续2年在贵州省黔西县黄壤田以‘阳光13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设置撒播(SB)、条播(TB)和穴播(XB)3种方式;以播种量为副区... 为探究黄壤土条件下不同播种量及播种方式对冬油菜养分吸收及养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连续2年在贵州省黔西县黄壤田以‘阳光131’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区,设置撒播(SB)、条播(TB)和穴播(XB)3种方式;以播种量为副区,设置3.0、4.5、6.0、7.5和9.0 kg·hm^(-2)共5个水平,测定不同播种量及播种方式下冬油菜生物量、养分吸收利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结果表明,相同播种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冬油菜的生物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条播优于撒播和穴播;相同播种方式下,冬油菜的生物量、养分累积量、肥料利用效率和产量均表现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以播种量为6.0 kg·hm^(-2)时最高。TB6.0处理2年的生物量分别为9 798和10 351 kg·hm^(-2),较其他处理提高615~3 196和254~2 714 kg·hm^(-2);且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平均为129.8、32.6和213.9 kg·hm^(-2),均高于其他处理;2年的平均产量为2 657 kg·hm^(-2),较SB6.0和XB6.0处理分别提高14.6%和7.6%。综上所述,在不间苗、不匀苗的情况下,条播为贵州冬油菜的最优直播方式,播种量以6.0 kg·hm^(-2)为宜,研究结果为贵州黄壤田冬油菜的科学种植提供了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壤 冬油菜 播种量 播种方式 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