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炭对镉铅污染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1
作者 马振华 时倩茹 +5 位作者 宁欣杰 魏宏杨 王璨 张静静 张彪 杨素勤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0,共10页
为研究连续施用改性生物质炭对农田镉铅污染土壤修复及线虫群落的影响,以改性生物质炭为材料,开展连施改性生物质炭2、3、4和5年的定位试验。通过测定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探究改性生物质炭持续钝化土壤镉铅的能力,并利用高通... 为研究连续施用改性生物质炭对农田镉铅污染土壤修复及线虫群落的影响,以改性生物质炭为材料,开展连施改性生物质炭2、3、4和5年的定位试验。通过测定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探究改性生物质炭持续钝化土壤镉铅的能力,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改性生物质炭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生物质炭能显著降低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其中,小麦籽粒镉含量降幅为21%~35%,小麦籽粒铅含量降幅为27%~39%;土壤有效态镉铅含量降幅分别为21%~43%和15%~28%。施用改性生物质炭降低食真菌土壤线虫滑刃属(Aphelenchoides)丰度,而植物寄生性土壤线虫默林属(Merlinius)、针属(Paratylenchus)等占比均增至40%以上。土壤中线虫c-p2类群的比例大幅降低,而c-p3类群占比增加;自由生活线虫成熟指数减少,植物寄生类线虫成熟指数增加,表明不同营养类群、不同生活史的土壤线虫对重金属污染的反应特性不同。整体而言,连施不同年限处理间线虫群落变化不明显。以上表明,小麦籽粒镉含量在连续施用改性生物质炭4年达到最低,小麦籽粒铅含量施用改性生物质炭2年即可低于GB 2762-2017限值0.2 mg·kg^(-1)。施入改性生物质炭可调节线虫群落结构,从而影响土壤环境,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综合利用与修复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生物质炭 土壤重金属 土壤线虫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程整合策略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宏杨 王雪松 孙雁 《高等建筑教育》 2007年第2期67-69,共3页
当前建筑设计课程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国建筑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两类课程走向整合是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教学改革实践的分析,对两类课程整合的目标、原则进行分析梳理,并归纳总结出两类课程整合的3个层次,初步建立... 当前建筑设计课程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国建筑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两类课程走向整合是改革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国内外教学改革实践的分析,对两类课程整合的目标、原则进行分析梳理,并归纳总结出两类课程整合的3个层次,初步建立了两类课程整合的方法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整合 整合策略 建筑设计 建筑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贵港君子垌客家传统民居聚落空间安全意义解读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宏杨 潘洌 廖宇航 《新建筑》 2018年第2期123-127,共5页
当今村落之防御,已由防御特征明显、边界明确、群体协防转向防御特征内隐、边界模糊、个体自防,为了厘清其中变与不变的因子与缘由,就需要对人的基本安全需求及安全空间图示进行分析。就此,对广西贵港君子垌客家聚落及围城防御空间从环... 当今村落之防御,已由防御特征明显、边界明确、群体协防转向防御特征内隐、边界模糊、个体自防,为了厘清其中变与不变的因子与缘由,就需要对人的基本安全需求及安全空间图示进行分析。就此,对广西贵港君子垌客家聚落及围城防御空间从环境大格局到围城群体中格局、单体空间小格局乃至构造处理微格局进行一次系统抽象分析,其中对空间要素就向心空间、边界围合、高密度领域,对空间结构就迷路空间、依山就势、保持距离,对空间形态就半月围合、方城形态、凹空间逐一进行研究,以期为现代空间设计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需求 空间要素 空间结构 空间形态 安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住宅中交往空间层次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宏杨 熊健 《住宅科技》 2000年第2期21-25,共5页
根据不同的人聚规模及空间尺度 ,高层住宅交往空间可划分为住区圈、生活圈、邻里圈三个层次 ,并有其各自特点。
关键词 高层住宅 交往空间 住区圈 生活圈 邻里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场中庭空间营造中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宏杨 李竹 《室内设计》 2004年第1期3-8,24-25,共8页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目前商场中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营造健康的商业购物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再只满足于温饱。就商场而言,消费者的目光也逐渐从过去单一的对商... 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目前商场中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对策,营造健康的商业购物环境。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不再只满足于温饱。就商场而言,消费者的目光也逐渐从过去单一的对商品的需求转移到对购物环境的需求上来。据调查,现代消费者对购物环境明亮宽敞的商场的亲睐程度明显高于不具备上述条件的商场。于是,中庭成为各大商场建设中争相仿效的要素,不但新建商场趋之若骛,旧有商场为了吸引客源,也不惜血本进行加建和改造,好像谁有了中庭、谁就上档次。改善购物环境的初衷固然美好,但如果只局限于形式上的照抄,而不与商场的功能和具体情况相结合,那形式无异于换汤不换药的空壳,不但不符合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有时还会恶化购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场 中庭空间 购物环境 室内空气 中央空调 回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人居环境设计的缘地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庆顺 马跃峰 魏宏杨 《新建筑》 2011年第5期76-80,共5页
缘地策略既是一种技术策略,又是一种文化策略。针对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复杂性,指出山地人居环境设计应从狭义的缘地策略走向广义的缘地策略,并对相应的生态整体规划、生物气候设计、适宜性生态技术设计等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强调通过形态... 缘地策略既是一种技术策略,又是一种文化策略。针对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复杂性,指出山地人居环境设计应从狭义的缘地策略走向广义的缘地策略,并对相应的生态整体规划、生物气候设计、适宜性生态技术设计等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强调通过形态、生态、文态的深度整合,实现山地人居环境的整体适应性,体现缘地性的生态内涵、美学价值、地域文化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人居环境 形态 生态 文态 整体适应性 缘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与规划专业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兴国 杜春兰 +2 位作者 魏宏杨 赵万民 蔡静 《高等建筑教育》 2004年第4期36-38,共3页
文章对我院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教学管理改革措施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重点强调了在阶段目标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系、教学环境建设与信息网络化管理等方面的举措 ,以便不断总结 ,逐步完善。
关键词 教学管理 改革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设计的时空延续探析——以广西桂林市荔浦县旧城区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潘洌 廖宇航 魏宏杨 《南方建筑》 2012年第6期36-39,共4页
旧城,因其历史与人文的厚重感,对其进行城市设计应注重时间与空间的延续。对构成其人类时空发展记忆的所有重要遗产,如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旧城风貌、旧城格局、旧城建筑的物质空间遗存及其具有时间特性的生活遗存进行保护与开发,... 旧城,因其历史与人文的厚重感,对其进行城市设计应注重时间与空间的延续。对构成其人类时空发展记忆的所有重要遗产,如人文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旧城风貌、旧城格局、旧城建筑的物质空间遗存及其具有时间特性的生活遗存进行保护与开发,从而产生巨大的场所聚集效应,增加其历史时空文化的吸引力,这也是旧城保护与更新的目标与动力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旧城 时空延续 保护 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传统建筑“内涵信息”——以“丽江现象”为例谈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琪 魏宏杨 钟纪刚 《小城镇建设》 2005年第9期52-53,共2页
面对当今世界纷繁的建筑风格,何以延续我们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何以在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保留下更多的内涵信息,应当成为今天中国建筑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不应只局限于建筑结构、外观等物质形态,还应把目光... 面对当今世界纷繁的建筑风格,何以延续我们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何以在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保留下更多的内涵信息,应当成为今天中国建筑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不应只局限于建筑结构、外观等物质形态,还应把目光投向传统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信息”等非物质形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文化 信息 保护 更新 丽江 建筑遗产 物质形态 建筑风格 建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表达的“形”与“神” 被引量:2
10
作者 覃琳 魏宏杨 《高等建筑教育》 2007年第2期134-136,共3页
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件的形式与内容。文章从课件制作入手,结合教学团队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针对课堂教学的使用,对课件制作的组织、对表达的结合以及技术细节问题等进行分析,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给出建议。在多媒体... 课堂多媒体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件的形式与内容。文章从课件制作入手,结合教学团队成功的教学经验总结,针对课堂教学的使用,对课件制作的组织、对表达的结合以及技术细节问题等进行分析,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给出建议。在多媒体已经广泛普及的今天,研究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件 课件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概念 重新认识——重庆部分建筑工程防火实践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庆顺 魏宏杨 章孝思 《新建筑》 2009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在重庆的现代城市建设中,一些大型、复杂建筑突破现行的防火规范在所难免。专家论证会上提出一个重要的整改原则:"改变概念,重新认识",即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对疑难工程整改后,使原有的常规概念得以改变,并从防火设计的角度对... 在重庆的现代城市建设中,一些大型、复杂建筑突破现行的防火规范在所难免。专家论证会上提出一个重要的整改原则:"改变概念,重新认识",即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对疑难工程整改后,使原有的常规概念得以改变,并从防火设计的角度对其重新认识和定性,从而使其更加简明合理且符合山城实际。通过三个方面的例证阐述的这些工程实践经验,将为重庆和其他山地城市类似工程及我国现代化建筑防火科学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 突破法规 改变概念 防火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夯土聚落的未来--以广西上林鼓鸣寨国际夯土建筑设计竞赛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洌 魏宏杨 +1 位作者 廖宇航 雷斌 《新建筑》 2018年第1期86-89,共4页
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在古村落及建筑时空中如何共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借广西上林2015鼓鸣寨国际学生设计竞赛之契机,以多元的空间需求为出发点,从古村落及建筑的空间核心、领域、边界、路径着眼,总结提取竞赛中富创意、有远见... 传统与现代、保护与发展在古村落及建筑时空中如何共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借广西上林2015鼓鸣寨国际学生设计竞赛之契机,以多元的空间需求为出发点,从古村落及建筑的空间核心、领域、边界、路径着眼,总结提取竞赛中富创意、有远见和具可操作性的设计构思与概念,以期为传统村落及建筑在新形势下寻找新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需求 空间核心 空间领域 空间边界 空间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Cascade R-CNN的安全帽检测算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佩云 钱育蓉 +3 位作者 范迎迎 魏宏杨 秦雨刚 莫王昊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1期63-73,共11页
针对安全帽检测中,目标形状、尺度变化大,易出现漏检、误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级联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Cascade R-CNN)的安全帽检测算法。首先,对ResNet50进行改进形成D-ResNet50,利用可变形卷积仅增加少量参数就可增大感受... 针对安全帽检测中,目标形状、尺度变化大,易出现漏检、误检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级联基于区域的卷积神经网络(Cascade R-CNN)的安全帽检测算法。首先,对ResNet50进行改进形成D-ResNet50,利用可变形卷积仅增加少量参数就可增大感受野的特性,对特征提取网络的C2~C5卷积层进行重塑,提高网络对目标几何变换的适应能力和特征提取能力。其次,将D-ResNet50作为主干网络引入Cascade R-CNN,形成级联目标检测器,在每个阶段对正负样本重采样,抑制误检问题。再次,对递归特征金字塔进行改进,更高效地进行多尺度特征融合,并且基于反馈信息对特征进行二次处理,增强特征表达,提高网络的分类和定位能力。最后,使用Soft-非极大值抑制(Soft-NMS)进行后处理,进一步解决漏检问题。提出的方法在Hard hat workers数据集上的AP值相比检测基线提高了3.5%,与Sparse R-CNN、TridentNet、VFnet等先进算法相比分别提升了4.7%、5.9%、2.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帽检测 多尺度特征融合 反馈连接 可变形卷积 Cascade R-CNN CARAF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减灾防灾”课程教学改革及实践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庆顺 马跃峰 魏宏杨 《室内设计》 2012年第4期30-34,共5页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灾减灾"课程为实现深化专业知识培养、与主干设计课程衔接以及教学模式从认知型向研究型转轨,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包括:结合"安全+建筑+设计"专业特色、以建筑防火为核心形成课程...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灾减灾"课程为实现深化专业知识培养、与主干设计课程衔接以及教学模式从认知型向研究型转轨,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包括:结合"安全+建筑+设计"专业特色、以建筑防火为核心形成课程架构和关键环节;以防火规范为根本依据、高层建筑为关键突破、建筑设计为主要目标,来推进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施;运用案例分析、加强实践环节以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建筑减灾防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建筑安全设计综合素质,强化了新教学体系的社会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减灾防灾课程 教学改革及实践 建筑防火设计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技术系列课程创新建设与实践
15
作者 周铁军 魏宏杨 +2 位作者 陈仲林 王雪松 覃琳 《高等建筑教育》 2008年第5期35-38,共4页
建筑技术系列课程是建筑技术教育中核心课程和扩展课程组成的教学课程体系。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使建筑技术教育在多学科的教育背景中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宽口径学科发展要求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程体系、教... 建筑技术系列课程是建筑技术教育中核心课程和扩展课程组成的教学课程体系。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使建筑技术教育在多学科的教育背景中面临新的挑战。为适应宽口径学科发展要求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课程体系、教学团队、教材、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多层次建设,解决大学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共性与个性问题,使课程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技术 课程体系 教学共性与个陛 课程建设基础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传统建筑“内涵信息”——以“丽江现象”为例谈传统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16
作者 王琪 魏宏杨 钟纪刚 《中国建设信息》 2005年第11X期16-18,共3页
面对当今世界纷繁的流派与风格,何以延续我们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何以在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保留下更多的内涵信息,应当成为今天的中国建筑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了。本文认为,对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不应只局限于建筑结构、外观等物质... 面对当今世界纷繁的流派与风格,何以延续我们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何以在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中保留下更多的内涵信息,应当成为今天的中国建筑师们认真思考的问题了。本文认为,对传统建筑遗产的保护不应只局限于建筑结构、外观等物质形态,还应把目光投向传统建筑本身所具有的“内涵信息”等非物质形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传承 内涵信息 非物质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住区设计的生态适应性策略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教师住区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庆顺 张译文 魏宏杨 《住区》 2016年第5期94-99,共6页
以重庆科技学院教师住区的设计实践为例,主要从营造山水园林的景观构架、组团结构的生态关联、流线组织的因地制宜、住宅设计的绿色创意、适宜技术的地域创新等多方面,论述山地住区的生态适应性设计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 山地 住区设计 生态适应性 重庆科技学院 教师住区
全文增补中
山城高层建筑防火实践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建刚 李敏 +1 位作者 魏宏杨 张庆顺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2年第3期22-25,共4页
文章介绍了重庆市在实现总体防火计划的环节中 ,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工程实践。例如巧妙设置消防车道的“西三街”和“望龙门”工程 ;按上层道路判定建筑高度的“少年宫”工程 ;合理解决沿街长度超标的“拓展大厦”工程和力争地下室自然排... 文章介绍了重庆市在实现总体防火计划的环节中 ,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工程实践。例如巧妙设置消防车道的“西三街”和“望龙门”工程 ;按上层道路判定建筑高度的“少年宫”工程 ;合理解决沿街长度超标的“拓展大厦”工程和力争地下室自然排烟的“得意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防火 消防车道 建筑高度 自然排烟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生态系统观指导下的小学被动太阳能建筑设计初探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菁 魏宏杨 《建筑节能》 CAS 2011年第3期39-41,共3页
如果把建筑、人、绿地归属同一"建筑生态系统",则太阳能、建筑、植物的生长、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以2009年台达杯太阳能小学设计竞赛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建筑方案的生成过程就是对这个系统中... 如果把建筑、人、绿地归属同一"建筑生态系统",则太阳能、建筑、植物的生长、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模式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以2009年台达杯太阳能小学设计竞赛为例对此进行了研究。建筑方案的生成过程就是对这个系统中各要素作用的分析及方案优化过程,建筑最终的形态布局和立面处理手法则是经过分析后所寻求的一种最优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生态系统 小学 被动式太阳能 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提高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街活力的设计策略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珠颖 魏宏杨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3年第6期51-56,共6页
地下商业街是地下空间利用的一种常见形式,往往位于城市各大商圈与交通枢纽附近。然而,大多数地下商业街面临活力不足的困境。人是城市空间的使用主体,人的活动是地下商业街活力的根源,从地下商业街中人的需求、行为认知心理特点与建筑... 地下商业街是地下空间利用的一种常见形式,往往位于城市各大商圈与交通枢纽附近。然而,大多数地下商业街面临活力不足的困境。人是城市空间的使用主体,人的活动是地下商业街活力的根源,从地下商业街中人的需求、行为认知心理特点与建筑环境的关系的角度来思考其设计能有效地激发人的活动积极性,进而提高地下商业街的活力。文章分析地下商业街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地下商业街中人的需求与行为心理特点,并提出提高城市中心区活力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商业街 活力 人性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