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新型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被引量:7
1
作者 黄从付 肖政祥 +4 位作者 陈诚 何旭 张旭光 卢士仰 周翔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03-605,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达到上机指征的28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后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30例... 目的探讨新型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进行研究,其中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并达到上机指征的28例患儿为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后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30例患儿为观察组。两组患儿都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患儿达到上机指征后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组患儿生后便给予NCPAP加强呼吸支持,达到上机指征则改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结果对照组开始平均上机时间为(9.23±1.3)h,观察组开始平均上机时间为(0.85±0.2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5,P<0.01);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58.5±45.8)h,观察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4.8±3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4,P<0.01);对照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6例,发生率21.4%,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发生率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1);对照组平均吸氧时间为(13.2±4.7)d,观察组平均吸氧时间为(6.4±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P<0.05);对照组治愈出院19例,治愈率67.8%,观察组治愈出院26例,治愈率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5)。结论早期应用新型NCPAP治疗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以缩短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降低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尤其是呼吸机相关肺炎,提高撤机的成功率,进而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NCPAP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技术及病因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从付 柳国胜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78-480,483,共4页
综述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技术及病因研究现状 ,如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基因的突变、缺陷的研究现状以及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某些酶的活性情况等。
关键词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诊断技术 病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致幼儿红人综合征1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黄从付 卢仕仰 +1 位作者 汪培勤 肖政祥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I0001-I0002,共2页
患儿,男,1岁8月,因“发热7d”入院。查体:T38.6℃,体重10kg,反应稍差,咽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双肺呼吸音粗,
关键词 红人综合征 静脉滴注 万古霉素 幼儿 肺呼吸音 咽充血 扁桃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常用退热药的作用机理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4
4
作者 黄从付 黄列虎 +1 位作者 卢仕仰 王强 《现代医院》 2011年第5期39-41,共3页
发热是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是人类抵抗疾病反应的一种生理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病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神经系统也... 发热是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常见症状,是人类抵抗疾病反应的一种生理防御功能,但持续高热(腋温≥39℃)会直接威胁病儿健康,它不仅使机体耗氧量和各种营养素的代谢增加,还可使人体消化功能及防御感染的能力降低,神经系统也会受到侵害,甚至可诱发高热惊厥,适当应用退热药可以快速降低体温。退热药物品种也很多,有单一成分的,也有各种复方制剂,但主要有效成分基本相同或相似。退热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何合理选用退热药物并了解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是儿科医生及病儿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退热药 作用机理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儿童急性肝功能损害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黄从付 李秀云 +3 位作者 汪培勤 饶福光 林凤姬 吴英娆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葡醛内酯(肝泰乐)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GSH 30 mg/(kg·d)及葡醛内酯每次0.1~0.2 g静脉滴...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联合葡醛内酯(肝泰乐)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肝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GSH 30 mg/(kg·d)及葡醛内酯每次0.1~0.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仅给予葡醛内酯每次0.1~0.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周。分别比较用药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0%,高于对照组的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轻度肝功能异常治疗后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重度肝功能异常患儿中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下降值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H联合葡醛内酯治疗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所致肝功能损害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谷胱甘肽 葡醛内酯 肝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转运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从付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期180-181,共2页
通过文献检索,对新生儿转运的研究进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了解国内外新生儿转运研究的现状。结果发现,国外通过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转运过程中患儿病情稳定的运用STABLE技术等进行评价,国内也参考上述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对新生儿转运的研究进展、前景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了解国内外新生儿转运研究的现状。结果发现,国外通过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转运过程中患儿病情稳定的运用STABLE技术等进行评价,国内也参考上述方法,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而且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有重要意义,但转运技术仍需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转运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 STABLE技术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剂量安定及维生素C救治20例小儿毒鼠强中毒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从付 杨慧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4年第1期27-28,共2页
毒鼠强是一种毒性剧烈的神经毒性杀鼠剂,目前仍无特效解毒药。采取超大剂量安定迅速控制抽搐,并给予超大剂量维生素C清除自由基,为进一步有效救治患儿赢得了保贵的时间。
关键词 超大剂量 安定 维生素C 毒鼠强 中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非换血疗法临床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麻莉 陈诚 +6 位作者 周翔 张旭光 王强 吕深 黄从付 何旭 卢仕仰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12期1268-1269,共2页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采用蓝光照射、静脉注射用丙球蛋白等非换血疗法治疗45例血总胆红素>432μmol/L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结果43例治疗痊愈,占95.6%;1例因肺出血死亡,1例自... 目的探讨光照疗法(简称光疗)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采用蓝光照射、静脉注射用丙球蛋白等非换血疗法治疗45例血总胆红素>432μmol/L的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结果43例治疗痊愈,占95.6%;1例因肺出血死亡,1例自动出院。治愈的43例患儿经随访复查,均未发现有后遗症。结论光疗治疗早期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作为非换血疗法和基层医院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换血疗法 重度高胆红素血症 光照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熊彪 饶福光 +3 位作者 汪培勤 黄从付 张旭光 肖政祥 《当代医学》 2014年第7期129-130,共2页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不同方案在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I2年9月~013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i0mg/kg...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不同方案在治疗小儿支原体感染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I2年9月~013年7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90例小儿支原体感染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i0mg/kg,静脉滴注,i次/d,首次加倍,持续治疗8d,停药4d,再持续治疗5d。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注射液10mg/kg,静脉滴注,1次/d,首次加倍,持续治疗7d,停药4d,再持续治疗3d。待两组患儿病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后,均给予口服阿奇霉素10mg/kg,1次/d,治疗3d,停4d,总治疗3~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1343);观察组的发热、咳嗽时问、干湿性哕音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的(JD〈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7.41±2.49)d,低于对照组的(8.85±2.37)d(t=2.810,P〈0.05);观察组的住院费用为(2832.58±526.43)元,低于对照组的(3183.42±514.48)元(t=3.197,P〈0.05)。结论对于小儿支原体感染,持续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5d,停药4d,再持续治疗5d,有助于尽快帮助患儿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支原体感染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秀云 黄从付 +3 位作者 罗建军 唐艳丽 吴英娆 朱春婵 《中国当代医药》 2016年第10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0例重症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吸氧方式及对症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喘憋缓解时间及总吸氧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 h后的呼吸频率、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cS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 h后的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可改善婴儿重症毛细支气管炎的通气、换气功能,减轻免疫损伤,快速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毛细支气管炎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唐艳丽 李万乐 +2 位作者 熊升华 黄从付 伍根峰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第5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8、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初次发作喘息患儿为轻症组(A组),合...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8、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本院儿科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初次发作喘息患儿为轻症组(A组),合并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患儿为重症组(B组),另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8、IL-4和IL-10表达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前,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D4^+CD25^+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Treg细胞呈现增高趋势,A组Treg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血清TNF-α、IL-8水平较前明显下降,IL-4、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与Th1/Th2平衡的紊乱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调节性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淑华 王强 +1 位作者 黄从付 肖政祥 《海南医学》 CAS 2011年第8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97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193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实验组给予母乳喂养。结果 3个月后,两组早产儿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目的探讨母乳及配方奶喂养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197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组,另选193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配方乳喂养,实验组给予母乳喂养。结果 3个月后,两组早产儿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实验组在NBNA、PDI、MDI和疾病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显著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是值得广大家长考虑和选择的哺育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配方奶 早产儿 智能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地区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秀云 万智 +2 位作者 黄从付 朱春婵 李梅芬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1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产妇1000例及其出生的婴幼儿,首先对所有婴幼儿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评估语言和社交发育情况。随后采...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0~6岁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孤独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产妇1000例及其出生的婴幼儿,首先对所有婴幼儿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评估语言和社交发育情况。随后采用自编问卷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依据孤独症筛查量表对出生18个月、24个月的小儿进行筛查,对筛查结果为阳性的患儿由专科医生问诊和行为观察,并行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进行孤独症行为评定及明确诊断。根据病情诊断结果将1000例婴幼儿分为2组:孤独症组56例,男48例、女8例;非孤独症组944例,男495例、女449例;收集2组一般情况,通过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0~6岁儿童孤独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婴儿性别、父母性格、喂养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文化、母孕期情绪、父母关系、产后抑郁、父母性格和喂养方式等均为0~6岁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父母文化、母孕期情绪、父母关系、产后抑郁、父母性格和喂养方式等均为深圳市0~6岁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因此需早期开展及时预警干预,有效地减少发病率,维护婴幼儿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 危险因素 患病率 深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剂在儿科临床的合理使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灵 黄从付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钙剂 微量元素 儿童 合理用药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2368例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旭光 卢仕仰 +3 位作者 黄从付 汪培勤 饶福光 万智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4年第6期543-544,共2页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L)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 36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体。结果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病例为695例(29.35%),其中细菌阳性标本为151例(2...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L)的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选择2 368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非典型病原体及病毒抗体。结果呼吸道病原总阳性病例为695例(29.35%),其中细菌阳性标本为151例(21.73%),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为193例(27.77%);病毒阳性标本为217例(31.22%),混合感染为134例(19.28%)。细菌阳性前6位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产气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标本中,血清支原体抗体呈阳性者为133例(68.91%),血清衣原体抗体呈阳性者为58例(30.05%),血清支原体、衣原体同时阳性为22例,嗜肺军团杆菌阳性为2例(1.04%)。病毒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为102例(47.00%),腺病毒阳性为73例(33.64%),柯萨奇病毒阳性为8例(3.69%),混合病毒感染阳性为34例(15.67%)。结论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其次为非典型病原体,细菌感染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诊断 病原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及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余灵 黄从付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90-1092,共3页
本文综述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及基因研究现状,如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最新研究 进展及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基因的突变、缺陷的研究现状等。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高胆红素血症 诊断 基因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秀云 黄从付 罗建军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12期19-21,共3页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观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该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来院健康检查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组织两组儿童采集血液标本,观察血清维生素A与维生素E等指标检查结果... 目的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观察检测结果。方法选取该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来院健康检查的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组织两组儿童采集血液标本,观察血清维生素A与维生素E等指标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维生素A(1.20±0.01)μmol/L、维生素E(29.71±1.58)μmol/L、Ig G(7.00±0.21)g/L、Ig A(0.71±0.35)g/L、补体C3(1.01±0.10)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常伴随维生素A及维生素E缺乏症状,患儿免疫功能异常,对其成长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维生素A 维生素E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秀云 黄从付 罗建军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21期242-244,共3页
目的观察药物对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4月至我院进行治疗80例患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儿童,每组40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追加2g/kg的丙种球... 目的观察药物对于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4月至我院进行治疗80例患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儿童,每组40例,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双号为对照组单号为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追加2g/kg的丙种球蛋白,其余治疗方案同前。观察组在使用2g/kg的丙种球蛋白的基础上,在追加泼尼松片2mg/(kg·d)分次口服,2~4周后逐渐减量至停药。待体温恢复正常后,改为口服泼尼松片。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的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手足肿胀消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黏膜充血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3个月之内观察组人员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概率为12.5%,共发生5例。对照组发病率为17.5%,共发生7例。冠状动脉发生的概率比较,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适量的激素治疗对丙种球蛋白无反应设为川崎病患儿具有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无反应性川崎病 泼尼松 临床症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尔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淑华 黄从付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顺尔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肺炎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 目的探讨顺尔宁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9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肺炎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比较患儿在治疗前后潮气量和达峰时间比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人数22例,有效人数17例,无效人数9例,总有效率81.25%;对照组患者显效人数25例,有效人数10例,无效人数13例,总有效率72.92%,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尔宁辅助治疗支原体肺炎,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病情的反复发作,改善患者的小气道功能,药物不良作用少,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支原体肺炎 顺尔宁 肺功能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HbG病2例
20
作者 余灵 黄从付 +2 位作者 肖政祥 柳国胜 宋元宗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HbG 家族性 APGAR评分 血红蛋白电泳 出生体重 脐带绕颈 胎膜早破 出生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