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通过调节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毒性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登科 张伟 黄从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457-465,共9页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阿霉素(Dox)诱导的H9c2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50μmol/L黄芩苷预处理H9c2细胞24 h,然后1μmol/L Dox处理H9c2细胞24 h,建立体外Dox心肌毒性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收集细胞上清检测各组心肌损伤标...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阿霉素(Dox)诱导的H9c2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内在机制。方法采用50μmol/L黄芩苷预处理H9c2细胞24 h,然后1μmol/L Dox处理H9c2细胞24 h,建立体外Dox心肌毒性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收集细胞上清检测各组心肌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以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的水平;使用DHE试剂盒检测各组活性氧(ROS)的含量;使用TUNEL染色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RT-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用于检测氧化应激和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Dox组相比,黄芩苷能提高H9c2细胞活力,降低LDH、cTnI、CK-MB水平;DHE染色显示黄芩苷能减少ROS的生成,增加SOD、GSH-Px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TUNEL染色结果显示黄芩苷能减少阳性细胞数量;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黄芩苷能上调Nrf2、HO-1、SOD2、Bcl-2的表达,降低Cleaved-caspase 3和Bax的表达。然而,Nrf2的特异性抑制剂ML385可逆转黄芩苷引起的上述变化。结论黄芩苷通过上调Nrf2/HO-1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和凋亡,减轻Dox诱导的H9c2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H9C2细胞 黄芩苷 氧化应激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宋恩峰 刘晶晶 +3 位作者 贾汝汉 高苹 丁国华 黄从新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糖尿病肾病组、黄芪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5ml/kg灌胃)。于实验12周末观察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肾重/体重、免疫组化观察肾脏CTGF和转化生... 目的:探讨黄芪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糖尿病肾病组、黄芪治疗组(予黄芪注射液5ml/kg灌胃)。于实验12周末观察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肾重/体重、免疫组化观察肾脏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大鼠血糖、Ccr、肾重/体重、肾脏CTGF和TGF-β1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18.6±3.2)vs(4.2±0.3),(1.82±0.03)vs(0.67±0.02),(0.95±0.05)vs(0.37±0.01),(0.52±0.03)vs(0.28±0.02),(0.65±0.04)vs(0.27±0.02)],肾组织CTGF的表达与TGF-β1表达呈正相关(r=0.793,r=0.823)。黄芪治疗组可显著降低以上指标[(15.1±2.1),(1.43±0.11),(0.62±0.04),(0.38±0.03),(0.41±0.03)]。结论:2型糖尿病肾组织CTGF表达升高,黄芪注射液可抑制其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结缔组织生长因长 黄芪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15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特点 被引量:2
3
作者 郑雅格 袁早送 +3 位作者 石少波 杨礼文 粱飒 黄从新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401-1404,共4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黄石市铁山区15岁及以上常驻居民1 925例,利用问卷调查及现场体格检查等方式获取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及体检数据,分析该地区居民的高... 目的了解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1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其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黄石市铁山区15岁及以上常驻居民1 925例,利用问卷调查及现场体格检查等方式获取调查对象的一般信息及体检数据,分析该地区居民的高血压患病情况以及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情况。结果该地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28.3%(544/1 925),男性与女性患病率分别为27.2%、29.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患病率、男性及女性患病率均随年龄上升而升高(P<0.05),各年龄段男女性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中吸烟、饮酒、超重、肥胖、家族高血压病史、内脏脂肪指数异常、腰围异常及家族高血脂病史者的比例均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47.24%、38.42%、23.53%,高血压患者以单一用药为主(77.03%),药物类型以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类药物为主(70.33%),近20%患者使用非处方药。结论铁山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不够理想,吸烟、肥胖等因素可能与高血压有关,且存在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需要对该地居民大力宣教高血压危害因素,积极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患病 知晓 治疗 控制 湖北省 黄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6
4
作者 黄从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第5期9-17,117,共9页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我国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房颤的患病率约0.8%,其中男性患病率0.9%,女性患病率0.7%,80岁以上患病率可达7.5%[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估计房颤患者在800万以上,据预测20年后房颤患... 心房颤动(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我国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房颤的患病率约0.8%,其中男性患病率0.9%,女性患病率0.7%,80岁以上患病率可达7.5%[1]。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估计房颤患者在800万以上,据预测20年后房颤患者可能增加一倍。房颤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外周血管栓塞、心力衰竭等可以给患者带来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增加医疗经济负担。所以,对房颤机制和治疗学的研究是各国学者最为关心的热点。我国在近十年来对房颤的研究逐步深入,在许多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消融治疗 经导管 黄从新 心房纤颤 房颤 神经节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T1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中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登科 张伟 黄从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3期257-260,共4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过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中发挥保护作用。现总结SIRT1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中的作...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过介导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调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内质网应激、纤维化等病理生理过程,在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中发挥保护作用。现总结SIRT1介导的信号通路在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信号通路 阿霉素 心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学科年度发展报告——华中地区
6
作者 黄从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年第5期90-101,共12页
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包括快速性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前者主要包括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颤)、心室颤动等,后者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 心律失常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包括快速性及缓慢性心律失常。前者主要包括房室折返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颤)、心室颤动等,后者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心房纤颤 起搏器植入 周胜华 房颤 黄从新 心电生理 房室结折返性 心脏起搏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三维标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华中地区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登科 王凤媛 黄从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各种CVD的临床终末阶段为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无禁忌证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1])。然而,心脏移植面临着供者不足、免疫排斥等诸多困难。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出现为再生医学提... 心血管疾病(CVD)是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各种CVD的临床终末阶段为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是无禁忌证晚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1])。然而,心脏移植面临着供者不足、免疫排斥等诸多困难。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的出现为再生医学提供了可能,且避免了胚胎干细胞(ESC)引起的伦理问题,因而受到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 心脏 诱导多能干细胞 心肌缺血 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黄从新 王德胜 +4 位作者 杨波 尹丽娅 王晶 江洪 李庚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49-350,共2页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了人 CMV对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本实验分为 5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组 ,无...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CMV)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计数仪观察了人 CMV对离体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本实验分为 5组 ,分别为正常对照组 ,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组 ,无血清培养细胞凋亡组 ,CMV感染 +肿瘤坏死因子细胞凋亡组 ,CMV感染 +无血清培养细胞凋亡组。  结果 :实验发现无血清培养和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而 CMV感染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 ;细胞计数的结果表明 CMV感染后 3天的 HUVEC细胞数是未感染的 5倍。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表明 :CMV感染细胞的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CMV可使细胞耐受无血清培养条件 ,保持细胞增殖。  结论 :人 CMV感染 HUVEC后能够改变 HUVEC的细胞增殖过程 ,抑制细胞凋亡 ,HUVEC的过度增生及 HUVEC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可能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 ,甚至破坏内皮细胞 ,导致血栓形成、脂质代谢紊乱 ,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脐静脉 内皮细胞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提取液对豚鼠心室肌细胞钠、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黄从新 丁仲如 +3 位作者 李庚山 蒋锡嘉 王腾 唐其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2期96-98,共3页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当归提取液(EAS)对酶解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当EAS为132,116和18时,使INa峰值(INamax)从6.98±...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当归提取液(EAS)对酶解分离的单个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钠通道电流(INa)、L型钙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当EAS为132,116和18时,使INa峰值(INamax)从6.98±1.32nA分别降至5.77±1.33,5.28±1.15和3.82±1.45nA(n=6,P<0.01);使ICa-L的峰值(ICa-Lmax)从1005.0±196.5pA分别降至880.1±105.8,597.0±110.5和364.2±98.3pA(n=6,P<0.01)。EAS使INa、ICa-L的电流-电压曲线上移,但均不改变其激活、峰值和反转电位。以上结果表明EAS对INa和ICa-L具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这可能是EAS具有某些药理效应的离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膜片钳 离子通道 心室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从新 李庚山 +2 位作者 李建军 许家利 江洪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45-247,共3页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47 例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塞11 例,心绞痛36 例) 血CMVDNA,同时选择17 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冠心病患者47 ... 探讨巨细胞病毒(CMV) 感染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 技术检测47 例冠心病患者( 心肌梗塞11 例,心绞痛36 例) 血CMVDNA,同时选择17 例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作对照。冠心病患者47 例,血CMVDNA阳性者34 例,占72 .3 % 。对照组17 例,血CMVDNA 阳性者4 例,占23 .5 % ,二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1) 。冠心病心肌梗塞亚组11 例,血CMVDNA 阳性者9 例,占81 .8 % 。冠心病心绞痛亚组36 例,血CMVDNA 阳性者25 例,占69 .4% ,二亚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5) 。冠心病心绞痛亚组又细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血管病变组,各组CMVDNA 阳性检出率无差异( P> 0 .05) 。本研究表明C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室晚电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从新 毛焕元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8-33,共6页
心室电不稳定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致猝死。因此,众多的研究都在试图寻求尽早捕捉到心室电活动信号的有效方法。迄今研究心室电活动有四种途径:(1)常规心电图及/或长程动态心电图监护;(2)心室电生理研究;(3)心室内、外膜标测;(4)心室晚... 心室电不稳定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甚致猝死。因此,众多的研究都在试图寻求尽早捕捉到心室电活动信号的有效方法。迄今研究心室电活动有四种途径:(1)常规心电图及/或长程动态心电图监护;(2)心室电生理研究;(3)心室内、外膜标测;(4)心室晚电位(Ventricular Late Potentials,VLP)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晚电位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室慢旁道的电生理表现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从新 江洪 +2 位作者 唐其柱 李庚山 陈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6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报道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1例。电生理检查和静脉注射ATP(7例)试验发现:①增频刺激右室心尖部时,VA文氏点为183.2±22.6(160~230)bpm,达11室房传... 报道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慢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1例。电生理检查和静脉注射ATP(7例)试验发现:①增频刺激右室心尖部时,VA文氏点为183.2±22.6(160~230)bpm,达11室房传导的最高刺激频率时最早心房激动部位的室房传导时间较基础频率刺激时最早心房激动部位的室房传导时间(BVAE)延长68.8±29.8(46~109)ms,P<0.01。心室程控刺激时旁道阻滞前最早心房激动部位的室房传导时间较BVAE延长107.6±41.8ms,P<0.01,表明慢旁道传导表现为传导速度慢以及出现频率依赖性递减传导和文氏阻滞。②连续心室刺激时静脉注射ATP7例中有5例于注射后20.6±2.0(18~23)s出现完全性室房阻滞,另2例室房传导时间逐渐延长。提示ATP可使慢旁道的室房传导发生阻滞或传导时间延长。③心动过速时逆传激动顺序异常,与H波同步刺激心室均能夺获心房。④RFCA可成功阻断慢旁道,有效靶点的室房传导时间为133.6±21.1(128~160)ms,A波超前最早参照点为26.4±8.4(20~40)ms,有效靶点逆传房波前有旁道电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房室慢旁道 电生理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藤碱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钾离子通道的阻滞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从新 丁仲如 +4 位作者 李庚山 许家耽 蒋锡嘉 王腾 唐其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1997年第1期36-38,共3页
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青藤碱(Sin)对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发现1μmol/L和5μmol/L的Sin使IKmax(去极化终末最大IK)从355.9&... 利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研究青藤碱(Sin)对分离的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膜内向整流钾电流(Ik1)和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发现1μmol/L和5μmol/L的Sin使IKmax(去极化终末最大IK)从355.9±21.9pA分别降至317.6±20.1pA和233.1±18.7pA(n=7,P均<0.05),分别降低了10.8%和34.4%;外向尾电流从155.1±9.3pA分别降至129.4±6.2pA和91.8±6.9pA(n=7,P均<0.05),分别降低了16.6%和40.8%。当维持电压-40mV,超极化-100mV时,1μmol/L和5μmol/L的Sin使Ik1从3.157±0.794nA分别降至2.735±0.799nA和2.411±0.581nA(n=8,P均<0.01),抑制率分别为13.4%和23.6%。5μmol/LSin于不同膜电位水平均能抑制Ik1,且使Ik1I-V曲线零电位从-80mV降至-70mV。结果表明Sin对IK和Ik1均具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其延长心肌细胞的复极效应可能与钾通道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膜片钳 钾通道 心肌细胞 中药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清HCMV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从新 江洪 +5 位作者 王德胜 尹丽娅 杨波 王晶 伍远雄 李庚山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60-361,366,共3页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子与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学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术后血浆抗HCMV抗体的水平。结果 :术前、术后HCMV的急性感染率较低 (2 5 /2 6例术前术后HCMV的IgM抗体均为阴...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子与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学方法测定冠心病患者PTCA术前术后血浆抗HCMV抗体的水平。结果 :术前、术后HCMV的急性感染率较低 (2 5 /2 6例术前术后HCMV的IgM抗体均为阴性 ) ,但慢性感染率较高 (2 1/2 6例抗HCMV的IgG抗体为阳性 ) ,11例患者PT CA术后的IgG抗体水平较术前均有提高 ,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SCA组的患者的IgG抗体水平与术前比较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TCA患者中抗HCMV抗体IgG水平的差别 :HCMV抗体阳性的患者中 3/12例IgG抗体的OD值很高 ,最高的可达 1.871,提示部分患者对HCMV的免疫反应较强烈。结论 :HCMV感染可能是AS与冠心病患者PTCA术后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巨细胞病毒 抗体 血清诊断 冠心病 HCMV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的现代观点(2)心房颤动发病机制的现代观念 被引量:17
15
作者 黄从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02-405,共4页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发病机制 临床 心室 常见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血栓栓塞 观点 现代观念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早搏诱发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被引量:41
16
作者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9-190,共2页
长期频发的室性早搏(PVC)可引起心肌病,其心脏征象和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一致,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临床案例和不太多的病例研究证实射频消融PVC可逆转TCM。关于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类似于长期快速性右室心尖部起搏导... 长期频发的室性早搏(PVC)可引起心肌病,其心脏征象和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一致,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TCM)。临床案例和不太多的病例研究证实射频消融PVC可逆转TCM。关于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类似于长期快速性右室心尖部起搏导致的心功能不全。目前诊断PVC诱发的TCM,多是回顾性诊断,消除PVC逆传TCM即能确诊。因此,对于每天PVC≥5%的人,即使没有任何症状,需要跟踪随访,以防PVC诱发TCM;如果左室功能已经降低,而没有其他的心力衰竭病因,应考虑PVC诱发的TCM,并采用射频消融PVC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病 综述 室性早搏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1)心房颤动治疗在我国的现状及未来(待续)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从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04-406,共3页
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各种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植入型心房除颤仪、起搏治疗等在我国均有开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药物治疗,发展最快的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未来房颤治疗有下列发展趋势:①经导管消融治疗将会得... 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各种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经导管射频消融、外科迷宫术、植入型心房除颤仪、起搏治疗等在我国均有开展,其中应用最多的是药物治疗,发展最快的是经导管射频消融。未来房颤治疗有下列发展趋势:①经导管消融治疗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复合术式将成为主流,多种新型标测系统将用于临床,循证医学的研究也将大力开展;②基因治疗将会成为房颤治疗策略的重要研究方向;③应积极研制既能使房颤律转复为窦律,且同时又可降低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有效、方便、出血副作用少的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药物治疗 经导管射频消融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Haissaguerre和Pappone方法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认识和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从新 向晋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关键词 Haissaguerre Pappone方法 消融治疗 心房颤动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酰心胺对心室晚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从新 毛焕元 +1 位作者 曹林生 涂源淑 《临床荟萃》 CAS 1991年第1期10-11,共2页
心室晚电位(VLP)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VT)、室颤(VF)关系密切.因此,寻找能遏止VLP的药物或方法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试用氨酰心胺(Atenolol)遏止VLP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择我院门诊或... 心室晚电位(VLP)与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VT)、室颤(VF)关系密切.因此,寻找能遏止VLP的药物或方法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试用氨酰心胺(Atenolol)遏止VLP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 择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中VLP阳性且无氨酰心胺禁忌症者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34~77岁,平均53.8岁.其中,心绞痛4例,心肌梗塞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例,原因不明性晕厥1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原因不明性频发室性早搏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酰心胺 心室晚电位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1) 对房室交界区解剖生理的认识现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从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房室交界区 解剖学 电生理学 房室结双径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