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肉碱的生理功能、生物学制备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月英 黄娇芳 +2 位作者 顾金杰 史吉平 王红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05-211,共7页
L-肉碱即左旋肉碱,又叫维生素B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部分微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构体,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近年来,L-肉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新型的功能食品和降血脂新药的开发,因此,其生产方法和检测都面临更高的技术... L-肉碱即左旋肉碱,又叫维生素B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以及部分微生物体内的活性异构体,其主要功能是参与脂肪酸的代谢。近年来,L-肉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新型的功能食品和降血脂新药的开发,因此,其生产方法和检测都面临更高的技术要求。文章重点综述了L-肉碱的生理功能、生物法制备以及检测方法,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肉碱 脂肪酸代谢 生物合成法 活性异构体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L-肉碱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改造及生物转化
2
作者 杨月英 黄娇芳 +1 位作者 史吉平 王红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3-166,172,共5页
L-肉碱在脂肪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的过表达质粒p ET28a-cai BCD和p ACYCD-cai F-cai T,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简写DE3)中,得到基因工程菌BL21(DE3)/cai BCD+cai F+cai T(简写DE3/BCD+F+T)。将此菌株接... L-肉碱在脂肪代谢中起重要的作用,本文构建了T7启动子控制下的过表达质粒p ET28a-cai BCD和p ACYCD-cai F-cai T,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简写DE3)中,得到基因工程菌BL21(DE3)/cai BCD+cai F+cai T(简写DE3/BCD+F+T)。将此菌株接种到生长培养基中,并用终浓度为1 mmol/L的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培养,然后收集菌体细胞加入到含有巴豆甜菜碱盐酸盐的转化液中进行转化。结果显示,IPTG诱导4 h比诱导10 h后转化得到的L-肉碱量要高,转入了过表达质粒的工程菌DE3/BCD+F+T(7.244 g/L)比野生型DE3(0.5 g/L)提高了15倍。该巴豆甜菜碱盐酸盐转化生成L-肉碱的反应在2 h后基本达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肉碱 巴豆甜菜碱 大肠杆菌 生物转化 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98中性蛋白酶的色谱柱纯化与分子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赵忠润 陈超 +3 位作者 黄娇芳 俞峰 史吉平 孙俊松 《生物技术进展》 2014年第3期201-206,共6页
1398食品级蛋白酶是一种由枯草芽胞杆菌1398发酵产生的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中性蛋白酶。目前国内生产工艺制取的固体酶制剂存在菌体未分离、产品颜色深、酸臭味大等缺点。本文以开发无色无臭的液体蛋白酶制剂为目的,对蛋白酶的发酵后提... 1398食品级蛋白酶是一种由枯草芽胞杆菌1398发酵产生的用于食品加工处理的中性蛋白酶。目前国内生产工艺制取的固体酶制剂存在菌体未分离、产品颜色深、酸臭味大等缺点。本文以开发无色无臭的液体蛋白酶制剂为目的,对蛋白酶的发酵后提取、纯化工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分别考察了离子交换树脂层析和工业级大孔树脂对发酵液中1398中性蛋白酶的分离纯化效果,对纯化后的蛋白酶进行了Maldi-Tof质谱分析,并对编码该蛋白酶的基因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生产该蛋白酶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98中性蛋白酶 枯草芽胞杆菌 蛋白质纯化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污染修复中活体功能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燕 赵纯骏 +6 位作者 娄思雨 彭孜怡 周斌辉 陈林 黄元培 项沁媛 黄娇芳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3年第4期379-389,438,共12页
土壤污染是现今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国内外研究者将各类性能优异的材料和具备修复能力的微生物结合,构建了不同的活体功能材料,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活体功能材料兼具活体生物细胞和静... 土壤污染是现今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国内外研究者将各类性能优异的材料和具备修复能力的微生物结合,构建了不同的活体功能材料,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活体功能材料兼具活体生物细胞和静态材料的双重特性,具备环境响应性、可自我复制、可编程化和智能化等优势,在污染修复方面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本文着重围绕土壤污染的有机化合物和重金属污染问题,简述了土壤污染修复的物理化学方法以及常见的生物修复方法,重点综述了近年来活体功能材料在有机化合物污染和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活体功能材料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功能材料 生物被膜 土壤修复 重金属污染 有机化合物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改造微生物及生物被膜用于重金属污染检测与修复 被引量:4
5
作者 常璐 黄娇芳 +3 位作者 董浩 周斌辉 朱小娟 庄英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71,共10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尤其是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污染修复。相比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因为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生物被膜具有动态可... 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重金属污染日益加剧,尤其是水体的重金属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污染修复。相比传统物理和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具有绿色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因为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生物被膜具有动态可调节和环境适应性好等特点,使其能更好耐受胁迫环境,在环境修复中有重要作用。合成生物学改造微生物及生物被膜用于环境污染生物修复近年兴起,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主要概述了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和方法,结合可编程微生物被膜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合成生物学改造微生物及生物被膜的分类与功能应用,以及在重金属铅、汞和镉等污染修复中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物修复 合成生物学 微生物 生物被膜
原文传递
GacA对假单胞菌株M18两个phz基因簇和菌群传感的调控 被引量:1
6
作者 史鸣奇 李雅乾 +3 位作者 王沂 黄娇芳 黄显清 许煜泉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06-1316,共11页
【目的】假单胞菌株M18(Pseudomonassp.M18)是从甜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在菌群传感(quorumsensing)系统的调控下,能分泌吩嗪-1-羧酸(PCA)以及多种吩嗪(phz)类衍生物的抗真菌物质。全局性... 【目的】假单胞菌株M18(Pseudomonassp.M18)是从甜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的一株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在菌群传感(quorumsensing)系统的调控下,能分泌吩嗪-1-羧酸(PCA)以及多种吩嗪(phz)类衍生物的抗真菌物质。全局性因子GacA是M18菌株吩嗪类物质的合成与菌群传感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本文将就GacA对上述两者的调控做进一步研究。【方法】PCR基因扩增和测序研究M18菌株中PCA合成基因簇,运用RT-PCR及构建phzA-lacZ转录融合手段研究M18菌株中两个phz基因簇各自的转录特征以及受全局性因子GacA的调控作用,运用翻译融合手段进一步研究M18菌株中GacA对菌群传感系统的调控作用。【结果】M18菌株的染色体中存在着两个PCA合成基因簇phzA1-G1和phzA2-G2,与铜绿假单胞菌株(P.aeruginosa)PAO1的一致性达99%。但是,M18菌株phzA2-G2基因簇下游的非编码区与PAO1菌株不同,存在着三段单位长度为144 bp的重复序列;在野生菌株M18中,phzA1-G1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phzA2-G2,GacA促进phzA1-G1转录,抑制phzA2-G2转录,区别性地调控两个phz基因簇的转录,GacA在整体上抑制phz基因簇的转录,与PAO1菌株中,GacA对phz的调控方式相反;gacA基因突变对菌群传感系统中lux家族基因中的lasI表达量无显著影响,但正调控las系统下游的rhlI表达量,GacA对phz基因簇表达的调控部分通过菌群传感系统实现。【结论】在M18菌株和PAO1菌株中,GacA对吩嗪类产物合成的调控方式相反,对菌群传感系统的调控也存在着差异性,这些差异可能是两个菌株在各自不同生境下长期进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吩嗪-1-羧酸 phz合成基因簇 GACA 菌群传感 假单胞菌株M18
原文传递
“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的建设改革与思考 被引量:2
7
作者 罗远婵 张晓彦 +7 位作者 王启要 黄娇芳 胡凤仙 高淑红 叶蕊芳 左鹏 庄英萍 吴辉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99-3109,共11页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生物工程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学”以中文授课为主,但随着“双一流”建设等教改政策的推进及学生求学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全英文“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已势在必行。华东...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生物工程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微生物学”以中文授课为主,但随着“双一流”建设等教改政策的推进及学生求学多元化需求的增加,全英文“微生物学”课程建设已势在必行。华东理工大学自2016年即开始“微生物学”全英文授课,并在授课方式和课程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开设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方面也领先于同年级其他同学,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英文授课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专业英语 科研能力
原文传递
微生物学全英文教学的意义、问题以及促研促教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娇芳 童阿康 +4 位作者 罗远婵 钱江潮 吴辉 王启要 庄英萍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649-2654,共6页
微生物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微生物学是各类高校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农业、林业、食品等有关专业开设的本科生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国际化和一流学科发展趋势下,全英文授课具有重要意义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在如今面向... 微生物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微生物学是各类高校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农业、林业、食品等有关专业开设的本科生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国际化和一流学科发展趋势下,全英文授课具有重要意义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在如今面向人类生命健康、强调学科交叉的时代,如何结合本学校专业优势,开展微生物学英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将微生物学与医药、农业、环境、健康等充分结合,力争做到以学促研、以学促教,打造出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将有关实践探索与微生物学教学工作者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课程改革 英文教学 促研促教 实践探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