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震惊·姿势·免疫:本雅明论“文明综合症”
1
作者 黄念然 王子铭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7,共9页
本雅明认为现代社会患上了“文明综合症”,并将“文明综合症”视为人们遭遇震惊的后果,这使得作为由震惊体验而引发的身体姿势成为“文明综合症”的突出症候所在。“震惊的姿势”分为显性的身体颤动和隐性的惯常行为,二者都是非自然的... 本雅明认为现代社会患上了“文明综合症”,并将“文明综合症”视为人们遭遇震惊的后果,这使得作为由震惊体验而引发的身体姿势成为“文明综合症”的突出症候所在。“震惊的姿势”分为显性的身体颤动和隐性的惯常行为,二者都是非自然的姿势。“震惊的姿势”实际上是真正姿势的丧失。面对“文明综合症”,本雅明不仅深入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体姿势所呈示出的身心困境,而且以其精准而独到的眼光发掘、展示了现代艺术中对病毒震惊具有抗体的“现代性英雄”图谱,并为现代文明发展之路开出了免疫学药方:以“姿势的震惊”对抗“震惊的姿势”。他对“姿势的震惊”的解放潜力的发掘,以及对权力和资本侵袭下“文明综合症”的形成之因和治愈之路的思考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雅明 震惊 姿势 免疫 文明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与中国古代艺术创造
2
作者 黄念然 黄天飞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器”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创造之内涵界定、实践原则和精神跃迁密切相关的理论范畴。其出于形而下之形态、表象、方法的语义指向而成为艺术形象可感性与功能适用性的集中凝聚。而于具体艺术批评中,“器”则生发出以“器识”“形器”“器... “器”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创造之内涵界定、实践原则和精神跃迁密切相关的理论范畴。其出于形而下之形态、表象、方法的语义指向而成为艺术形象可感性与功能适用性的集中凝聚。而于具体艺术批评中,“器”则生发出以“器识”“形器”“器具”为中心的三个主要话语层面,分别指向艺术实践过程的素质论、构思论与表现论。此外,“器”与“道”的逻辑互通又能进一步塑造出从构成元素到表现对象再到思想资源的多重审美张力,于此张力关系中可以审视、体认出中国美学精神日愈精致与渐趋内敛的发展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 艺术 美学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西方文论中的互文性理论 被引量:137
3
作者 黄念然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21,共7页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范畴。本文对互文性理论的发生发展、阐释和运用方式作了梳理,着重论述了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中互文性理论的差异,区分了互文性概念的广义、狭义之分,共时性...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是当代西方后现代主义的重要范畴。本文对互文性理论的发生发展、阐释和运用方式作了梳理,着重论述了在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中互文性理论的差异,区分了互文性概念的广义、狭义之分,共时性、历时性之分,探讨了互文性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多种可能性。扼要评述了互文性理论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文学自觉”说的现代性语境及其局限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念然 叶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6-171,共6页
鲁迅关于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的看法是在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形成的,是中国文学观念西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中西比较视域、形式美感视域和情感视域三重视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自觉"说,其论断的局限... 鲁迅关于文学自觉的时代始于魏晋的看法是在中国文学观念的现代转型中形成的,是中国文学观念西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中的中西比较视域、形式美感视域和情感视域三重视域影响了鲁迅的"文学自觉"说,其论断的局限主要在于:一、鲁迅对"文学自觉"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并不清楚;二、文学史研究中的自相矛盾;三、不能有效解释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功利主义与审美主义的内在关系;四、对文学自觉的标志的看法也并不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文学自觉”说 现代性语境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维度在当代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展开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念然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4-198,239,共6页
文学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和文学从来就不能分割。2 0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学理论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历史维度的重新发现。历史维度在文学批评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呈现出多向展开的特征,诸如理解的历史性、互文的历史性、对话的历... 文学本来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和文学从来就不能分割。2 0世纪下半叶西方文学理论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历史维度的重新发现。历史维度在文学批评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并呈现出多向展开的特征,诸如理解的历史性、互文的历史性、对话的历史性、文学文本与历史文本、话语的历史性等。历史维度对文学批评的介入,有着深刻的现实作用和重要的理论价值,诸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破除文学批评中理论体系建构的欲望与冲动;重建文学批评的语境意识;使一些新的文学研究理论形态在实际运用中更具现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理论 历史维度 20世纪下半叶 文学批评 当代 历史性 历史文本 文学文本 理论价值 现实作用 体系建构 语境意识 实际运用 理论形态 文学研究 文学本 介入 欲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和谐论美学的生态智慧及现实意义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念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87,共7页
和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基调。中国古典美学中的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宇宙意识、超越意识包含丰富的生态智慧,能为现代生态伦理精神的形成、生态化的美学思想平台的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的建构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和谐 古典美学 生态智慧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当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强制阐释”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念然 高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1,共7页
理论立场上的文本自足论与形式目的论,研究方法的还原主义与唯科学主义倾向,理论走向的反历史主义与反人文主义,构成了现当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局限。它们又逻辑延伸为批评实践中的"强制阐释",其显著特点是:在悬置了... 理论立场上的文本自足论与形式目的论,研究方法的还原主义与唯科学主义倾向,理论走向的反历史主义与反人文主义,构成了现当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局限。它们又逻辑延伸为批评实践中的"强制阐释",其显著特点是:在悬置了与"文学性"无关的一切因素之后,强制性地把文本意义的决定权交给了语言及其内在结构;利用语言学、符号学等学科理论的核心观点与主要方法,强制性地驱使文学研究走向"科学崇拜"的道路;强制性地提升"形式"而贬斥"内容"。对作为个案的现当代西方形式主义文论中的诸多"强制阐释"现象的剖析将有助于学界更好地认识20世纪西方文论各派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文论 理论局限 文本自足论 形式目的论 强制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瞿秋白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探索 被引量:9
8
作者 黄念然 王诗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6,共10页
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的传播者和宣传家,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见解及其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不仅对五四后期的左翼新文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方面为... 作为中国早期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经典的传播者和宣传家,瞿秋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见解及其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不仅对五四后期的左翼新文艺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也在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学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方面为后世树立了可资借鉴的轨范。从其早期的俄乡心程中,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作用有着"清醒的现实主义"认识;他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畅想,既有对新大众语言的原型想象,也有对普洛大众文学之现实与未来的宏观剖析,更有对中国文学出路的积极探讨;他对马列主义文艺原典的阐释与发扬,既有"直取心肝"的准确,也有因激进而带来的误读;他以革命现实主义为立场的文艺批评实践因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战斗性和高度的针对性而显现了鲜明的"政论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历史叙述问题——以几部批评史著作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念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2-110,共9页
本文以二十世纪几部重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为例 ,分析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中的历史叙述这一为学者关注甚少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 ,从历史观、历史解释范式、话语特征三个方面对此作了深入的分析 。
关键词 批评史 历史叙述 历史观 解释范式 话语特征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主义文论内在矛盾的语言学成因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念然 韩文革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1213-1217,共5页
索绪尔将语言符号看作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任意联结关系的思想,对形式主义文论各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能指与所指的对立中用文学语言的"自我指涉"性切断了文学同现实的联系;结构主义文论主张文本意义是... 索绪尔将语言符号看作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一种任意联结关系的思想,对形式主义文论各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在能指与所指的对立中用文学语言的"自我指涉"性切断了文学同现实的联系;结构主义文论主张文本意义是依赖于文本的深层结构或能指系统而生成的,将文本意义降格为结构或符号的功能;与形式主义的语言本体论有深刻关联的后结构主义文论,其"能指的漂浮"促生文本的主张,则使创作与阅读最终成为能指的游戏活动。形式主义文论走向自我解构与终结的根本原因在于对索绪尔语言学中关于符号构成的思想的不加批判地吸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主义 文学理论 自足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味象·观气·悟道——中国古代审美体验心路历程描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念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2期96-99,共4页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是在体验、领悟和瞥视本真存在与生命终极意义的过程中建构并发展起来的,这使得中国传统美学表现出极强的体验特征,因此,审美体验论构成了中国美学体系中最富民族特色与阐释价值的理论形态之一.然而研究成果表明,...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体系是在体验、领悟和瞥视本真存在与生命终极意义的过程中建构并发展起来的,这使得中国传统美学表现出极强的体验特征,因此,审美体验论构成了中国美学体系中最富民族特色与阐释价值的理论形态之一.然而研究成果表明,对这一核心课题的当代阐释还停留在心理要素与结构等枝节性问题的分析上,尚未上升到从生命本体论的高度上加以阐发。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超出一般认识论层面上的个别纠缠,从生命本体论角度来审视、描述古代中国人的审美体验心路历程,力图敞现这一心路历程下所隐含的审美文化本相,进而对这一塑铸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诗心、文心与人格襟怀的生命存在方式作诗性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体验 生命体验 心路历程 中国古代 气之审美 古代中国人 味象 审美化 生命本体论 艺术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性与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念然 杨瑞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8-93,共6页
间性是事物的非实体性因素、性质或作用的总称。间性论注重寻求各种事物及其生成过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间性哲学。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呈现出鲜明的间性思维特征,其间性理念突出体现在:相"几&quo... 间性是事物的非实体性因素、性质或作用的总称。间性论注重寻求各种事物及其生成过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国传统哲学本质上是一种间性哲学。中国古代艺术结构创造呈现出鲜明的间性思维特征,其间性理念突出体现在:相"几",即深刻洞察艺术结构形式感之可能开启的几微;得"势",即强调对艺术结构之运动力的把握;折"中",即以辩证视镜处理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尚"通",即倡导艺术结构的有机整体性。间性理念从观念论上支撑了中国传统美学对圆满通达的艺术境界和生命境界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性 中国 古代 艺术结构 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念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7-114,共8页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现代转型的基本态势与内在规律。近代以来中国文学文体的革新意识和新批评文体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现代转型的重要契机;这种转型的向路不仅表现在批评本体意识的... 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现代转型的基本态势与内在规律。近代以来中国文学文体的革新意识和新批评文体实践构成了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现代转型的重要契机;这种转型的向路不仅表现在批评本体意识的凸现中,更表现在对传统批评文体的现代改造和新的批评文体样式的创造中。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促成了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的新变,使得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言说方式呈现出从隐喻性言说和召唤性言说向归纳性言说和演绎性言说转型的基本势态。而在文学批评的现代性扩张中进行的这种现代转型所造成的可能性负面因素也是批评界必须加以正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批评文体 批评话语方式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形式”论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念然 刘芳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3-120,共8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探索的一个重要截面,抗战时期文艺理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形成了论争产生之原因或背景、内容与形式的构成问题、"旧形式利用"问题、"民间形式"问题、"民族形式&qu... 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探索的一个重要截面,抗战时期文艺理论界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形成了论争产生之原因或背景、内容与形式的构成问题、"旧形式利用"问题、"民间形式"问题、"民族形式"问题之学理性质等核心问题域。"民族形式"论争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性意识的觉醒、形成与深化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通过这一系列争论和探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观注入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并将民族形式的创造放到民族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在民族形式创造问题上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理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形式 论争 马克思主义 文学批评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钟嵘《诗品》研究述评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念然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6期94-98,共5页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 ,其研究代不乏人。 2 0世纪的《诗品》研究主要集中在诗人品第、“滋味”说、批评观 ,以及与其他经典著作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整个研究历程形成了“两高一低”的发展态势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 钟嵘的《诗品》是中国古代文论的经典 ,其研究代不乏人。 2 0世纪的《诗品》研究主要集中在诗人品第、“滋味”说、批评观 ,以及与其他经典著作的比较研究等方面。整个研究历程形成了“两高一低”的发展态势 ,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有待改进的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诗品》 研究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念然 高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9,共7页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去解决中国文艺实际问题的重要理论阐释者和党的文艺政策宣传者。他在捍卫毛泽东文艺思想、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中国形态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突出表现...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文艺思想去解决中国文艺实际问题的重要理论阐释者和党的文艺政策宣传者。他在捍卫毛泽东文艺思想、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中国形态等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与时俱进的实践思维品格去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时代化问题;用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理的科学理解与完整把握去探讨文艺的内外在规律;通过坚持政治民主、思想民主、艺术民主来反对政治、文化专制主义,为文艺创作和批评开辟广阔的天地;通过坚持"以中为主"、"以我为主"的原则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民族化之路。"时代化"、"科学化"、"民主化"、"民族化"是周恩来文艺思想体系的支柱,也是他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根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探索评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念然 高越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131-138,共8页
周扬是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史上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先驱者之一。建国前,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探索主要表现为对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引介与阐发。他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 周扬是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史上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先驱者之一。建国前,周扬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化探索主要表现为对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引介与阐发。他进一步阐释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特征与实践原则,深化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的关系。"鲁迅论"是周扬灵活运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进行文学批评的实例。他创造性地探讨了鲁迅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客观总结了鲁迅的历史功绩和思想演变历程。不过,由于受到阶级论文艺观的限制,周扬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探索依然存在和"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类似的以世界观决定文艺创作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扬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话语批评学:关于一种文艺批评新模式的思考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念然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2-335,共4页
话语理论作为一种同人类文化活动或表意实践密切相关的当代理论形态,已经深深渗透到哲学思考、文学研究、历史叙述等各种活动中,成为一种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的理论形态。将话语理论导入文学批评学领域,有可能改变现有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 话语理论作为一种同人类文化活动或表意实践密切相关的当代理论形态,已经深深渗透到哲学思考、文学研究、历史叙述等各种活动中,成为一种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的理论形态。将话语理论导入文学批评学领域,有可能改变现有中国文学批评的现状,并进而确立一种关于文学批评的更具针对性、批判性、整合性的新的文学批评模式——话语批评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 话语理论 文艺批评 批评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文化研究的当代西方文学批评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念然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2期63-69,共7页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于多元化。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90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已不再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当代西方文化思潮更趋于多元化。解构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90年代渐趋兴盛的后殖民主义等各种理论相互影响,构织了一幅多元化的当代西方文化理论景观。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文本分析,它已经广泛地吸引了政治学、语言学、历史学、精神分析、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艺术史等学科的理论成果,变成了一种文化的创造与再创造活动,其要害在于“对所有被视为自然的东西进行批判,从而表明被称为自然的东西实际上是历史和文化的营造”,其共同特征是跨学科性、批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当代 文化研究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接受美学的本文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念然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是阐释学在西方文艺论坛上的继续发展。它基于这样的认识:传统的纯本文主义和纯语言结构运动将艺术符号系统化了:研究者的历史性完全淹没于他的所谓“客观性”中;人的历史经验被排斥在外。对本文结构的唯本文主... 接受美学或“接受理论”是阐释学在西方文艺论坛上的继续发展。它基于这样的认识:传统的纯本文主义和纯语言结构运动将艺术符号系统化了:研究者的历史性完全淹没于他的所谓“客观性”中;人的历史经验被排斥在外。对本文结构的唯本文主义和绝对化使对文学艺术的研究走向了困境和危机。因此,它起而抗之,用—种新的理论视点表达了改造传统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愿望。这种新的视点的丰富理论内涵又集中体现在其本文观中,对接受美学的本文观从意义、结构、效果、类型等方面作一管窥之见,或许有助于我们对接受美学的理论内涵有一个意向性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接受理论 艺术本文 “期待视野” “成见” 接受者 俄国形式主义 不确定因素 理论内涵 意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