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壳体绝缘失效触发热失控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黄怀宇 黄思林 +3 位作者 赵荣超 肖质文 侯军辉 闫力玮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3,共11页
储能系统发生绝缘失效会导致电池外壳与电极之间存在过高电压,危及电池安全。本研究针对储能系统中52Ah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引发的热失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不同幅值高压直流... 储能系统发生绝缘失效会导致电池外壳与电极之间存在过高电压,危及电池安全。本研究针对储能系统中52Ah磷酸铁锂电池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引发的热失控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在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不同幅值高压直流电诱发电池热失控,分析铝塑膜外壳在高压下绝缘失效诱发电池热失控的故障现象以及电热行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施加500V电压时,电池会发生热失控,其热失控过程经历了四个阶段:高压击穿铝塑膜阶段、熔融铝与负极过渡短路阶段、过充阶段和触发热失控阶段。借助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CT)、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热失控后电池形貌进行观察,发现其热失控最剧烈的区域是在铝塑膜外壳被电击穿的位置,且热失控不会扩散到整个电池。此外,在该电池正极与铝塑膜外壳之间施加100V和300V电压时铝塑膜不会被击穿,而施加400V及以上时铝塑膜会被击穿并发生热失控,且电压幅值越高,热失控程度越剧烈。研究结果对提高储能系统安全性和电气绝缘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系统 磷酸铁锂电池 铝塑膜 绝缘失效 热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2
作者 黄怀宇 黄志东 +2 位作者 喜新 朱又春 朱良春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0年第4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人参再造丸 美多巴 治疗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黄怀宇 赵晓晖 +2 位作者 黄志东 顾承志 周永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观察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PD鼠 80只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美多巴组、人参再造丸组、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组。于喂养 4个月后取黑质纹状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TH... 目的 :观察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PD鼠 80只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美多巴组、人参再造丸组、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组。于喂养 4个月后取黑质纹状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TH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结果 :美多巴组黑质TH阳性神经细胞及纹状体TH阳性终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 ,而人参再造丸组略有增多达5 %~ 8% ,联合组增多较显著达 2 0 %~ 2 5 %。结论 :人参再造丸对PD大鼠黑质纹状体毒性作用较轻 ,人参再造丸联合美多巴可改善TH阳性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 人参再造丸 美多巴 黑质纹状体 TH阳性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及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怀宇 顾承志 +1 位作者 黄志东 赵晓晖 《微循环学杂志》 2003年第2期41-42,共2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甲襞微循环及全血粘度、血浆粘...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脑梗塞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通心络治疗组 ,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检测。结果 :通心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甲襞微循环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通心络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能改善脑梗塞患者的微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 脑梗塞 血液流变性 甲襞微循环 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疾病急性期的甲襞微循环状况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怀宇 朱公悦 黄志东 《微循环学杂志》 1998年第2期52-52,共1页
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均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1]。为了探讨ACVD和其它疾病以及正常人之间微循环的关系,我们对本院1990年7月至1996年3月的ACVD患者在未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1资料与方法1.1方... 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均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1]。为了探讨ACVD和其它疾病以及正常人之间微循环的关系,我们对本院1990年7月至1996年3月的ACVD患者在未治疗前的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1资料与方法1.1方法所有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手指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甲襞微循环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鼠模型旋转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怀宇 赵晓晖 +4 位作者 黄志东 顾承志 朱顺星 邵义祥 倪衡建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4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观察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PD)鼠模型的旋转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 6 羟基多巴胺用立体定向法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制作PD大鼠模型 ,并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抗帕颗粒组、抗帕颗粒与美多巴联合组 4... 目的  观察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disease ,PD)鼠模型的旋转行为的影响。  方法  将 6 羟基多巴胺用立体定向法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制作PD大鼠模型 ,并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抗帕颗粒组、抗帕颗粒与美多巴联合组 4组 ,由阿朴吗啡诱发PD鼠旋转行为 ,观察各组 15d、1月、2月、3月旋转圈数 ,2月时启动时间、最高转速及持续时间等。  结果  抗帕颗粒组旋转圈数随时间延长下降明显 ,2月时行为学改善尤显著 ;抗帕颗粒联合小剂量美多巴组 15d旋转圈数即有下降 ,并随时间延长下降显著。  结论  抗帕颗粒联合小剂量美多巴治疗PD ,不仅起效较迅速 ,且疗效持久 ,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抗震颤麻痹药 旋转行为 大鼠模型 6-羟基多巴胺 美多巴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发作前后即刻血浆NO、ET_1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怀宇 黄志东 +4 位作者 顾承志 沈均 王增辉 史春兰 马鹏林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2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观察NO、ET_1在癫痫发作的即时血浆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精神疾病符合电休克(ECT)治疗标准患者,ECT诱发癫痫发作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5分钟测定患者血浆NO、ET_1。结果癫痫发作后NO、ET_1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NO可能参与... 目的 观察NO、ET_1在癫痫发作的即时血浆浓度的变化。方法 对精神疾病符合电休克(ECT)治疗标准患者,ECT诱发癫痫发作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5分钟测定患者血浆NO、ET_1。结果癫痫发作后NO、ET_1均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 NO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发生、扩散,ET_1在缺氧状态下体内会加速释放,更加剧了组织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癫痫 电休克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即时血浆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帕颗粒”对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怀宇 顾承志 +2 位作者 赵晓晖 黄志东 朱连海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6期346-347,共2页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32例健康志愿者予以“抗帕颗粒”7.5 g,2次/日冲服,疗程15 d。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下降... 目的探讨“抗帕颗粒”对健康志愿者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32例健康志愿者予以“抗帕颗粒”7.5 g,2次/日冲服,疗程15 d。于用药前后分别测定相关指标。结果用药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显著下降,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下降,肝肾功能及血象无明显变化。结论 “抗帕颗粒”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新药,明显改善健康志愿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甲襞微循环,且无肝肾损害及抑制血细胞等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帕颗粒” 健康志愿者 血液流变学 甲襞微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再造丸对帕金森病鼠模型旋转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怀宇 赵晓晖 +4 位作者 黄志东 顾承志 朱顺星 邵义祥 倪衡建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观察人参再造丸对帕金森病 (PD)鼠模型的旋转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 6 羟基多巴胺用立体定向法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制作PD大鼠模型 ,并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人参再造丸组、人参再造丸与美多巴联合组 4组 ,由阿朴吗啡诱发P... 目的 观察人参再造丸对帕金森病 (PD)鼠模型的旋转行为的影响。方法 将 6 羟基多巴胺用立体定向法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被盖腹侧区制作PD大鼠模型 ,并分为对照组、美多巴组、人参再造丸组、人参再造丸与美多巴联合组 4组 ,由阿朴吗啡诱发PD鼠旋转行为 ,观察各组 15d、1月、2月、3月旋转圈数 ,2个月时启动时间、最高转速及持续时间等。结果 人参再造丸组旋转圈数随时间延长下降明显 ,2个月时行为学改善尤为显著 ;人参再造丸联合小剂量美多巴组 15d旋转圈数即有下降 ,并随时间延长下降显著。结论 人参再造丸联合小剂量美多巴治疗PD ,不仅起效迅速 ,且疗效持久 ,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再造丸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旋转行为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血浆NO、ET和甲襞微循环改变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怀宇 朱公悦 黄志东 《中国微循环》 199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系统 TIA 微循环 血浆 NO 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粘附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怀宇 陈文煜 《中国微循环》 2002年第3期187-189,共3页
关键词 细胞粘附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12
作者 黄怀宇 赵晓晖 +2 位作者 黄志东 顾承志 周永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第12期709-711,共3页
目的 :观察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帕金森病(PD)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美多巴组、抗帕颗粒组、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组。于喂养 4个月后取黑质纹状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TH阳性... 目的 :观察抗帕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帕金森病(PD)大鼠 80只 ,随机分为 4组 :对照组、美多巴组、抗帕颗粒组、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组。于喂养 4个月后取黑质纹状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TH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密度。结果 :美多巴组黑质TH阳性神经细胞及纹状体TH阳性终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 ,而抗帕颗粒组增多 2 0 %~ 3 0 % ,联合组增多最显著达 40 %~5 0 %。结论 :抗帕颗粒可改善PD大鼠黑质纹状体TH阳性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抗帕颗粒联合美多巴治疗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帕颗粒 帕金森病 动物模型 大鼠 黑质纹状体 TH阳性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血流中微栓子信号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连海 黄怀宇 +2 位作者 汪芳 范松松 凌卓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414,共1页
颈动脉狭窄和脑血流中的微栓子信号均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脑血流中微栓子阳性率的关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 微栓子信号 颈动脉狭窄 斑块性质 脑血流 独立危险因素 脑梗死患者 脑血管病 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1
14
作者 郭啸鸣 曹志勇 +2 位作者 陆珍辉 丁妹 黄怀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年第6期67-69,共3页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于患者开始治疗前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 目的分析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别于患者开始治疗前检测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FIB、D-二聚体(D-D)水平,并于治疗后90天复查时将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为观察组(45例),其余患者纳为对照组(15例)。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评价上述指标对预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脑梗死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部位分布及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FIB、血Hcy、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PT、APTT、TT、D-D差异无显著性(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始治疗前FIB、血Hcy、hs-CRP均是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评估模型,以该模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5(P<0.05),最佳截断值为232分。结果血HCY、hs-CRP、FIB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检测上述指标并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可能有助于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提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同型半胱氨酸 纤维蛋白原 超敏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5
作者 曹志勇 丁妹 +3 位作者 凌卓敏 李燕 朱向阳 黄怀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大于6 h)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58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分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组(58例)及应用常... 目的观察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治疗超出溶栓时间窗(发病时间大于6 h)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58例,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分为应用尤瑞克林治疗组(58例)及应用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按照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将病人分为完全性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后循环梗死(POCI),治疗前及治疗14 d均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Barthel指数。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两组治疗14 d后脑侧支循环情况,观察药物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结果尤瑞克林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型急性脑梗死病人,尤瑞克林组PACI、POCI、LACI组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TCD评估治疗后尤瑞克林组脑侧支循环开放优于对照组(P<0.0.5);尤瑞克林组治疗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出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开放侧支循环药物尤瑞克林能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尤瑞克林 侧支循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BARTHE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预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新玲 黄怀宇 +3 位作者 朱连海 朱向阳 陆珍辉 汪志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于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入院时及入院24 h对86例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根据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采用免疫透...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对于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方法 于入院时及入院24 h对86例急性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头颅CT,根据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 根据有无早期血肿扩大将患者分为早期血肿扩大组22例及血肿稳定组64例。早期血肿扩大组[(52.75±27.59)mg/L]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血肿稳定组[(19.69±11.56)mg/L](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水平与早期血肿扩大呈正相关(r=0.544,P〈0.01)。早期血肿扩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752-0.968,P〈0.0001)。Youden指数显示,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和58%,hs-CRP16.65 mg/L为最佳。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以预测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16.65 mg/L为最佳,且敏感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脑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边缘叶脑炎的临床和脑电图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汪芳 邵良 +2 位作者 黄怀宇 盛美红 凌卓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探讨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表现有NCSE的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为急性起病,5例为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PSE)7例,轻微发作癫痫持续状... 目的探讨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边缘叶脑炎(LE)的临床及EEG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表现有NCSE的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为急性起病,5例为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CPSE)7例,轻微发作癫痫持续状态(SSE)1例,简单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SPSE)1例。9例患者均有精神症状、记忆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肺癌1例。头颅MRI显示脑实质急性炎症,主要集中于边缘系统,呈双侧对称或不对称信号异常改变,T_1WI为略低信号,T_2WI及Flair呈高信号。EEG表现为θ波背景6例,均可见δ波,其中棘慢波或尖慢波4例;α波背景2例,均可见δ波,表现为δ波背景1例。视频脑电图(VEEG)示1例SSE患者呈持续的痫性放电,在病侧蝶骨电极更显著,但无运动性癫痫发作。1例SPSE患者在皮质和颞近中央区有不同频率的局灶性棘波或棘慢综合波持续发放。7例CPSE患者呈颞区为主的各种形式癫痫性电活动广泛持续发放或反复阵发性出现,如节律性的棘波、尖波、δ或/和θ节律,可向邻近区域或对侧半球扩散,或左右交替;在无凝视反应或刻板自动症时呈现扩散至双侧半球的高波幅棘慢综合波或δ节律爆发。结论表现有NCSE的LE的临床和EEG有特征性改变,EEG和VEEG是LE是否存在NCSE的主要诊断依据。左右半球边缘叶病变出现的精神症状并不相同。各型LE对治疗反应不一,非副肿瘤性LE疗效较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叶脑炎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EEG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燕 黄怀宇 +5 位作者 顾承志 黄志东 周永 刘文华 呙登峻 刘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微栓子(microembolus,MES)阳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经颅多普勒监测100例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74例MES阴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卒中高危因素与MES的关系。结果MES阳性与年... 目的探讨微栓子(microembolus,MES)阳性与缺血性脑卒中高危因素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经颅多普勒监测100例MES阳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74例MES阴性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各卒中高危因素与MES的关系。结果MES阳性与年龄、性别、超重、吸烟、酗酒、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卒中家族史无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红细胞压积、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显著相关(P<0.05)。结论病变的颈动脉、异常的血流及血液成分是颅内微栓子主要促成因素,其阳性说明患者有活动性栓子,易发生或易再发缺血性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经颅多普勒 微栓子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嘉 顾承志 +2 位作者 秦婧 黄志东 黄怀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2104-2106,共3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丁苯酞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预处理组(均n=12);预处理组制模前给予丁苯酞80 mg/(kg.d)灌胃14 d。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丁苯酞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预处理组(均n=12);预处理组制模前给予丁苯酞80 mg/(kg.d)灌胃14 d。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24 h行Zea Longa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测量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观察Caspase-3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和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和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和预处理组的Caspase-3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预处理组的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丁苯酞可以减轻S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缩小梗死体积,减少Caspase-3表达;预防性应用丁苯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Caspase-3表达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缺血再灌注 大脑中动脉阻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测定 被引量:5
20
作者 邵良 宋卫华 +3 位作者 冯新云 黄怀宇 汪芳 刘文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进展性卒中 卒中患者 测定 高半胱氨酸 含硫氨基酸 Hcy 中间产物 致病作用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