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气道内吸痰的临床护理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文伶 梁平华 曹彬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79-280,共2页
关键词 人工气道 吸痰管 气道湿化 湿化液 护理进展 气管插管 持续湿化 呼吸道通畅 上呼吸道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73例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22
2
作者 黄文伶 梁平华 彭爱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15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在不同时间段的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7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2010年10月之前收治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8例),2010年10月及之后收治的患者归为治疗组(35例),两组都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措...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在不同时间段的急救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73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将2010年10月之前收治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8例),2010年10月及之后收治的患者归为治疗组(35例),两组都采用积极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紧急处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安全快速转运等,不过治疗组在一些急救程序与硬件上作了改进。结果:治疗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平均为(12.6±3.6)min,对照组的院前急救时间平均为(20.8±3.1)min,治疗组的院前急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9个月,调查显示治疗组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情况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救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必须分秒必争,这样才能为进一步救治患者赢得时间,为患者的康复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GC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管内滴注湿化液后不同时间吸痰对改善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环境的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文伶 汪莉 +1 位作者 李宗燕 熊国栋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16-718,共3页
目的观察滴注湿化液后不同时间再吸痰对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及气道环境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均采用西门子-900C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气道内滴入2%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A组气... 目的观察滴注湿化液后不同时间再吸痰对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及气道环境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20例,均采用西门子-900C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气道内滴入2%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A组气道湿化后立即吸痰,B组气道湿化1 min后吸痰,C组气道湿化2 min后吸痰,D组气道湿化3 min后吸痰。观察各组患者的痰液黏稠度,观察吸痰前、吸痰后1 min、5 min、10 min各组血氧饱和度和气道压力的变化。结果 C组及D组患者痰液稀释效果均优于A组(均P<0.05);4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均有随时间延而升高的趋势,而气道压力均有随时间延长而降低的趋势(P<0.05),并且C组和D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均高于A组和B组,气道压力均低于A组和B组(均P<0.05)。结论气道湿化2~3 min后再吸痰可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液黏稠度及气道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痰液黏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文伶 汪莉 +2 位作者 熊国栋 莫诚航 李宗燕 《微创医学》 2018年第6期790-79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呼吸机自动加水加湿器连接呼吸回路至人工气道3~5 cm处改善人工气道周围湿化环境;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 目的观察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采用呼吸机自动加水加湿器连接呼吸回路至人工气道3~5 cm处改善人工气道周围湿化环境;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对照组痰液黏稠度明显大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吸痰后1 min、5 min、10 min的Sp 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启动呼吸机加温加湿器连接呼吸回路至人工气道处湿化方式可以减轻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所致的低氧血症程度,减少气道内痰痂形成,减少刺激性咳嗽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湿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血氧饱和度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早期急救护理 被引量:8
5
作者 黄文伶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8期114-115,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急救护理原则及要点。方法:早期控制患者的活动性出血,并根据规范化的"ABCD"链式流程,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对5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 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早期急救护理原则及要点。方法:早期控制患者的活动性出血,并根据规范化的"ABCD"链式流程,通过保持呼吸道通畅、静脉通畅、监测生命体征、药物治疗等综合护理措施,对57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压力而改善预后。结果:本组57例患者经积极处理,成功救治54例,死亡3例。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是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救 护理体会 链式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文伶 《内科》 2007年第4期707-70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MS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采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对24例IMS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4例IMS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4例。结论IMS以呼吸肌麻痹较多见,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早建立人工...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IM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MS患者的救治水平。方法采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对24例IMS患者进行治疗。结果24例IMS患者中,治愈24例,死亡4例。结论IMS以呼吸肌麻痹较多见,并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及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有机磷中毒 中间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护士综合能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文伶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17期278-278,共1页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强化急救意识。方法: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拟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观察模拟演练前后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结果:急诊科护士的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成绩... 目的:提高急诊科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强化急救意识。方法: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模拟演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观察模拟演练前后护士的急救综合能力。结果:急诊科护士的临床护理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和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抢救配合满意度均较演练前提高(P<0.01)。结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情景演练,能够稳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综合素质,更好地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预案 演练 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职业暴露分析与防范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文伶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第04Z期119-119,共1页
近些年来,医疗卫生系统对生物安全越来越重视。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医院护理人员逐渐认识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职业暴露的危险。如果在防护工作上处理不好,很容易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这种医... 近些年来,医疗卫生系统对生物安全越来越重视。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医院护理人员逐渐认识到,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很多职业暴露的危险。如果在防护工作上处理不好,很容易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这种医院的职业危害向来备受关注,对于作为急诊科的护士来说,面临的职业危害更大。本文就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做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文伶 《医学文选》 2006年第4期761-762,共2页
硫化氢是一种毒性比较剧烈的窒息性毒物,具有细胞窒息作用以及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当病人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时,可立即失去知觉,甚至停止呼吸,造成死亡。2004年9月17日,4名农民在酸菜池作业时中毒昏倒,接到报警后我市7名武警官兵... 硫化氢是一种毒性比较剧烈的窒息性毒物,具有细胞窒息作用以及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当病人吸入高浓度的硫化氢时,可立即失去知觉,甚至停止呼吸,造成死亡。2004年9月17日,4名农民在酸菜池作业时中毒昏倒,接到报警后我市7名武警官兵奋不顾身进入酸菜池救人,均导致硫化氢中毒。4名农民当场闪电式死亡,7名武警官兵由“120”急送我院抢救,经我院急诊科及时正确的抢救,并收住急诊ICU精心治疗护理,均顺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中毒 中毒患者 急救护理 急性 武警官兵 “120” 急诊ICU 毒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刀刺伤合并心包填塞8例抢救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文伶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8期4148-4149,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于心脏刀刺伤合并心包填塞的患者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2010年我院收治8例心脏刀刺伤合并心包填塞的伤者,并对伤者进行积极有效救治和护理。结果:经医护人员积极救治,8例刀刺伤患者6例治愈,2例死于循环衰竭。结论:对... 目的:探讨对于心脏刀刺伤合并心包填塞的患者抢救及护理方法。方法:2007年-2010年我院收治8例心脏刀刺伤合并心包填塞的伤者,并对伤者进行积极有效救治和护理。结果:经医护人员积极救治,8例刀刺伤患者6例治愈,2例死于循环衰竭。结论:对伤者积极采取有效救治和合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刀刺伤 心包填塞 抢救及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医务人员工作场所发生暴力事件现状研究
11
作者 黄文伶 江巧莉 +4 位作者 熊国栋 梁宏 韦丹 甘元坚 韦红李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0期176-177,共2页
目前,医疗暴力已经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及社会问题,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这也是引起医疗工作职业危害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国内外工作场所所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有助于医护人员作出预防及改善职场暴力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医院 医务人员 工作场所 暴力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春香 韦涌初 +3 位作者 汪莉 石娟 梁艺 黄文伶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第1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转运的136例急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转运的148例急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FMEA模式转运管...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模式)在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转运的136例急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转运的148例急危重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FMEA模式转运管理。比较两组转运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RPN值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接收科室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将FMEA模式应用于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管理中,可有效解决转运的监护难题,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转运风险,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提高接收科室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A模式 急危重患者 转运风险 防范管理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现况调查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李涤凡 尹德荣 +5 位作者 黄文伶 杨益鹏 戴付敏 姚红梅 兰红霞 彭幼清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5区域的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2所医院的6124名老年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华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5区域的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02所医院的6124名老年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总分为49.00(43.00,54.00)分,得分率为61.25%,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对患者自我管理有影响(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受不同年龄、民族、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制订系统化、个性化的老年CHF患者自我管理教育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老年人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间综合征的历史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小波 梁平华 黄文伶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6期2492-2494,共3页
中间型综合征多在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后1~4 d出现,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于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之前,出现屈颈肌、颅神经支配肌肉及呼吸肌无力。自1987年Senanayake等报道了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出现的中间综合征以来,人们在认识... 中间型综合征多在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后1~4 d出现,急性胆碱能危象消失后,于迟发性多发性神经病之前,出现屈颈肌、颅神经支配肌肉及呼吸肌无力。自1987年Senanayake等报道了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出现的中间综合征以来,人们在认识中间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等方面逐步有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综合征 急性有机磷中毒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宁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术掌握情况调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黄文伶 汪莉 +4 位作者 闫钢 梁宏 何雪华 黄玲丽 罗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6期188-191,共4页
目的:了解南宁市居民对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的普及人群、普及方式与培训考核的看法,为合理有效地组织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南宁市江南区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将调查回收的问卷整理后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居... 目的:了解南宁市居民对心肺复苏急救培训的普及人群、普及方式与培训考核的看法,为合理有效地组织开展心肺复苏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在南宁市江南区随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将调查回收的问卷整理后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居民认为青少年(15~25岁)和中青年(26~45岁)都应该参加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居民对接受培训的时间倾向于周末或依具体情况另行协商,培训的方式主要以集中培训为主,也可以依不同职业的特点专门组织;居民认为对培训效果需要不定期再次考核,时间以0.5~1年为宜。结论:南宁市的城市居民认为非常有必要开展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培训应该依据受训对象的年龄层段、职业以及对培训期望等具体情况合理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普及医疗急救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急救培训 居民 年龄层 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急救模式与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对比 被引量:12
16
作者 兰学文 梁宏 +2 位作者 郭哲 杨家朝 黄文伶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55-85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一体化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一体化急救模式治疗的16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147例接受传统急救模式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救治... 目的:对比分析一体化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一体化急救模式治疗的16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147例接受传统急救模式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家属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急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急救模式,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急救模式 传统急救模式 严重创伤 救治效果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管理应用于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的实践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莉 李建民 +6 位作者 甘泳江 李若琳 黄文伶 莫小云 罗倩 韩菲 黄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问题日益突出,为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其生命安全,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管理是将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本文旨在介绍此模式应用于医护人员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感染控制、职业性肌肉骨骼有害因素与工... 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问题日益突出,为减少职业危害、保障其生命安全,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项目管理是将计划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本文旨在介绍此模式应用于医护人员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感染控制、职业性肌肉骨骼有害因素与工效学解决方法、应对工作场所发生暴力的成效,并对其展开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管理 运作模式 医护人员 职业卫生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和临床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兰学文 梁宏 +5 位作者 向明权 黄文伶 杨家朝 唐瑞康 郭哲 覃桦 《蛇志》 2021年第3期286-289,303,共5页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临床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9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对重症创伤患者炎症反应、临床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9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进行急救。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消耗时间、救治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以及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手术室间隔时间、术前特殊检查时间、手术准备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8.2%(4/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5%(12/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P=0.029)。观察组的残疾率为8.9%(4/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1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3,P=0.03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接到患者时(T_(0))、收治48 h(T_(1))、收治72 h(T_(2))]血清TNF-α、IL-6、IL-8水平均在T_(1)时升高,T_(2)时下降,两组不同时间点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方面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能明显缩短患者救治时间,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救治效果,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救一体化 重症创伤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互联网脑卒中急救护理管理体系的实践 被引量:9
19
作者 庞舒娴 汪莉 +4 位作者 李建民 李通 方金菊 阮贞 黄文伶 《全科护理》 2020年第35期4981-4985,共5页
就某三级甲等医院高级脑卒中中心的脑卒中急救护理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探索。医院通过院前快速识别转运系统APP的初步运行,配置脑卒中急救护士岗位,“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脑卒中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了科学、... 就某三级甲等医院高级脑卒中中心的脑卒中急救护理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探索。医院通过院前快速识别转运系统APP的初步运行,配置脑卒中急救护士岗位,“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脑卒中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建立了科学、有效的脑卒中急救护理管理体系。院前快速转运系统APP推动脑卒中绿色通道前移,为脑卒中急救信息化管理注入了新的力量。脑卒中急救护士通过全程协调,促进院内脑卒中救治多学科团队、救护流程多环节无缝链接。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急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结构、过程和结果3个部分,不断改善护理质量。体系的实践使脑卒中急救效率和护理质量关键指标都获得明显提升,为脑卒中急救护理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急救护理 互联网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脑卒中专科护士发展现状综述 被引量:2
20
作者 庞舒娴 李建民 +4 位作者 黄文伶 阮贞 熊国栋 苏婵 汪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5期205-208,共4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脑卒中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借助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思路,探讨了脑卒中专科护士在国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脑卒中专科护士的发展有满足专业化发展、良好国家政策环境等优势助力,还有拓展职业范围和职业...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脑卒中专科护士的发展现状,借助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分析思路,探讨了脑卒中专科护士在国内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脑卒中专科护士的发展有满足专业化发展、良好国家政策环境等优势助力,还有拓展职业范围和职业路径、提升学科影响力等多种机会,但是培训体系和资格认证不成熟、专科人才发展路径不明确、专科人才使用不合理等现象为脑卒中专科护士的发展带来了问题和挑战。科学的评价可以给管理决策层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更有利于解决其角色岗位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在医疗服务岗位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专科护士 应用现况 SWO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