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症指标检测联合血培养对血流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尹春琼 黄本林 +4 位作者 耿娅萍 倪樱祝 祖亚 包艳 孟雪斐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2期144-14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指标检测联合血培养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70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培养,根据结果不同分为血培养阴性组(170例)和阳性组(10... 目的 探讨血清炎症指标检测联合血培养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2年12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70例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血培养,根据结果不同分为血培养阴性组(170例)和阳性组(100例)。采用流式荧光发光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半导体激光光学检测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全血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各组上述指标水平差异。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各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L-6、PCT、WBC联合血培养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血培养阴性组比较,阳性组的IL-6、PCT水平均显著升高[IL-6(ng/L):330.38(135.07,2 084.30)比198.76(89.37,501.98);PCT(μg/L):3.99(0.53,32.64)比0.68(0.12,6.95);均P<0.05],WBC水平亦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L:11.11±6.98比9.61±5.78,P>0.05)。IL-6、PCT、WBC单独与联合检测诊断血流感染的AUC分别为0.619、0.664、0.569、0.673,多指标联合检测诊断血流感染的敏感度为44.00%,特异度为82.40%,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 IL-6、PCT、WBC联合检测应用于血流感染的诊断中能够提高检出率,更有利于后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降钙素原 白细胞计数 血培养 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RLP-C与TyG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杨美玲 黄本林 李才信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195-200,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与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 glucose,TyG)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瑞丽市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与三酰甘油葡萄糖(triglyceride glucose,TyG)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3年5月就诊于瑞丽市人民医院的389例绝经后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计算RLP-C和TyG指数,以TyG指数中位数(9.23)为界限将研究对象分为低TyG指数组(n=194)和高TyG指数组(n=19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代谢相关指标间的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诊断价值分析采用ROC曲线。结果与低TyG指数组相比,高TyG指数组患者高血压史(79.49%vs 70.62%)、高脂血症史占比(22.05%vs 13.40%)、血红蛋白(Hb)(120.34±19.96g/L vs 114.97±21.32g/L)、空腹血糖(FBG)[3.97(3.03,5.10)mmol/L vs 3.64(2.99,4.74)mmol/L]、总胆固醇(TC)[5.00(4.40,5.95)mmol/L vs 4.36(3.78,5.30)mmol/L]、三酰甘油(TG)[2.11(1.60,3.00)mmol/L vs 1.20(0.91,1.5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9(2.43,3.93)mmol/L vs 2.71(2.13,3.38)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3.94(3.22,4.82)mmol/L vs 3.15(2.53,3.94)mmol/L]、RLP-C浓度[0.76(0.52,1.08)mmol/L vs 0.44(0.29,0.59)mmol/L]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8(0.91,1.25)mmol/L vs 1.17(1.00,1.43)mmol/L]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99;t=-2.56;Z=-2.34,-5.15,-12.08,-3.04,-6.23,-9.15,-3.99,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总体而言,TyG与TC,TG,LDL-C,RLP-C,nonHDL-C呈显著正相关(r=0.304,0.769,0.179,0.386,0.571,均P<0.001),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r=-0.306,P<0.001);在高TyG指数组中,TyG与TC,LDL-C之间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史、高脂血症、HDL-C,LDL-C和RLP-C是TyG水平的影响因素[OR(95%CI)=1.61(1.01~2.51),1.83(5.71~30.37),0.28(0.14~0.54),1.21(1.02~1.43),17.58(8.11~38.11),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RLP-C是TyG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3.17(5.71~30.37)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LP-C诊断TyG指数升高的曲线下面积(95%置信区间)[AUC(95%CI)]为0.768(95%CI:0.721~0.816),截断值为0.59mmol/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9.71%和75.77%。结论RLP-C是绝经后T2DM患者TyG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残余脂蛋白胆固醇 三酰甘油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内脏利什曼病死亡病例诊治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鸿娟 黄本林 +1 位作者 杨雪婷 苏艳丹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083-1086,共4页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一般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伴畏寒、寒战,肝、脾肿大,渐进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及消耗症状;面部、四肢及腹部皮肤颜色变深,故名黑热病。该病误... 内脏利什曼病,又称黑热病,一般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引起。该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伴畏寒、寒战,肝、脾肿大,渐进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及消耗症状;面部、四肢及腹部皮肤颜色变深,故名黑热病。该病误诊率高,易与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混淆,如未经治疗,病死率超过90%[1]。本研究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黑热病患者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 死亡病例 实验室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和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潇 徐秋月 +2 位作者 黄本林 张慧 段勇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662-666,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实验室检查建立的Logistic回归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以胸闷、胸痛为主诉就诊的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实验室检查建立的Logistic回归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以胸闷、胸痛为主诉就诊的1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诊断冠心病的Logistic回归和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并验证模型诊断和预测的准确率,进一步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意义。结果建立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Logit(P)=-24.641+0.105×年龄+1.520×糖尿病+0.286×BMI+1.209×LDL-C+0.614×PDW+4.131×(Mono/HDL-C);建立的Fisher分类判别分析函数为:1(冠心病)=-69.314+0.629×年龄+2.378×BMI+1.985×PDW+5.123×LDL-C+0.304×Ln(TG)+1.972×Ln(HDL-C),2(非冠心病)=-52.184+0.527×年龄+2.164×BMI+1.660×PDW+4.104×LDL-C-0.149×Ln(TG)+3.818×Ln(HDL-C)。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冠心病和非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0%和84.0%,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1.4%和70.0%;回顾法、留一法交叉验证及外部数据验证法检验Fisher判别函数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82.0%、81.5%和81.3%。结论Logistic回归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模型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均具有较好的鉴别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LOGISTIC回归 FISHER判别分析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本林 段勇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9-244,共6页
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的深入研究,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为重要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占所有肺癌的15%-20%,恶性程度高,早期易转移... 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的深入研究,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为重要代表的肿瘤免疫疗法在实体肿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占所有肺癌的15%-20%,恶性程度高,早期易转移,暂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SCLC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多项临床试验显示了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 1/ligand 1, PD-1/L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 CTLA-4)对SCLC的持久的疗效和临床活性,但目前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暂不十分确切,且有效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一直没有定论。为此,本文综述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相关标志物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探讨SCLC免疫治疗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改变SCLC治疗策略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小细胞肺癌 PD-1 PD-L1 CTL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内脏利什曼病的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本林 段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7期2587-2588,共2页
内脏利什曼病也称黑热病,是我国主要的利什曼病类型,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随着我国卫生防疫工作的大力推进,近年来利什曼病发病率已显著降低,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 内脏利什曼病也称黑热病,是我国主要的利什曼病类型,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和婴儿利什曼原虫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随着我国卫生防疫工作的大力推进,近年来利什曼病发病率已显著降低,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等流行区依然有部分病例报道。云南省作为非流行区域,此种病例更是较为罕见,本文将本院诊断的1例内脏利什曼病报道分析如下,旨在为同行们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什曼病 杜利小体 骨髓穿刺 马尔尼菲青霉菌 组织胞浆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死亡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本林 付瑞 +4 位作者 王宁 李晓东 孙继芹 朱星成 段勇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1期112-116,共5页
作为参与能量转换、铁收集、氧运输和细胞内氧化代谢必需酶的催化辅助因子,细胞中适量的铜对生命活动是不可替代的[1]。然而,通过稳态机制可以确保细胞内的铜浓度维持在低水平,以防止细胞内有害游离铜的积累[2]。另一方面,铜固有的氧化... 作为参与能量转换、铁收集、氧运输和细胞内氧化代谢必需酶的催化辅助因子,细胞中适量的铜对生命活动是不可替代的[1]。然而,通过稳态机制可以确保细胞内的铜浓度维持在低水平,以防止细胞内有害游离铜的积累[2]。另一方面,铜固有的氧化还原特性使其对细胞既有益又有潜在毒性。Cu^(2+)和Cu^(+)是铜的两种氧化态,其中Cu^(+)被认为是细胞质还原环境中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死亡 肿瘤 细胞毒性 三羧酸循环 铜死亡相关基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算法和测量法在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评估中的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本林 王宁 +2 位作者 王妮 冷丽 朱星成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估算法与测量法检测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LP-C)的差异。方法选取67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者和325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法定量检测血清RLP-C,再用Bland-Altman法和组内相关系数(ICC)法评估RLP-C定量测定值与... 目的观察估算法与测量法检测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LP-C)的差异。方法选取671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患者和325例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法定量检测血清RLP-C,再用Bland-Altman法和组内相关系数(ICC)法评估RLP-C定量测定值与Friedewald方程估算值的一致性。结果Bland-Altman法的结果显示:7.0%个体(70/996)位于95%一致性界限外。相对于定量测定法,Friedewald方程估算法的平均阳性偏倚为0.2 mmol/L[95%CI(0.18~0.23)]。ICC法的结果显示,ICC=0.551[95%CI(0.192~0.732),P<0.001]。Friedewald方程估算的RLP-C与RLP-C测量值存在正相关关系(r=0.4,P<0.001)。此外,随着TG及RLP-C_(e)浓度逐渐升高,估算值与测量值的差异越来越大,其平均阳性偏倚为0.2 mmol/L(P<0.001)。结论测量法与方程估算法一致性欠佳,在临床实践中能否替代使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胆固醇 一致性评价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残余脂蛋白胆固醇定量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才信 马志强 +3 位作者 马云珊 黄本林 胡爱萍 王霖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16-21,共6页
目的探索血清测量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定量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 目的探索血清测量残余脂蛋白胆固醇(residual lipoprotein cholesterol,RLP-C)定量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ASCVD患者671例及同期无动脉粥样硬化的健康人群3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部位进一步将ASCVD组分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组(n=339)和冠心病组(n=332)。采用酶法定量测定血清RLP-C(measured RLP-C,RLP-Cm),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探索RLP-Cm筛查该地区ASCVD的切点,并对比分析RLP-Cm,估算的RLP-C(estimated RLP-C,RLP-Ce)、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和三酰甘油(TG)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筛查中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ASCVD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体重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尿酸和血总胆红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08,z=-0.951,-0.798,-1.158,均P>0.05);性别构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年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等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436,84.568,53.301,72.443,-7.456,z=-5.485,4.878,-2.812,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ASCVD组RLP-Cm升高[10.3(6.4,15.5)mg/dl vs 9.2(6.8,11.9)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200,P<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人群相比,外周动脉硬化患者血清RLP-Cm浓度[9.9(5.9,15.9)mg/dl]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926,P=0.057),冠心病患者RLP-Cm水平升高[10.7(6.6,15.4)m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785,P=0.001),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之间的RLP-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24,P=0.416)。RLP-Cm诊断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佳cut-off值为11.75mg/dl,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P<0.0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8%,76.6%。RLP-Cm诊断冠心病的最佳cut-off值为12.70mg/dl,AUC为0.711(P<0.0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4%和76%。RLP-Cm的诊断效能仅次于HDL-C,高于RLP-Ce,LDL-C,TC和TG。结论定量测定RLP-C在筛查ASCVD患者中的诊断效能优于估算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脂蛋白胆固醇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紫外线消毒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宁 张勇 +2 位作者 黄本林 冷丽 朱星成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2年第3期325-328,共4页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重要实验室检测项目。在临床实验室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时,气溶胶传播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019-nCoV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及医疗场所推广运用全自...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重要实验室检测项目。在临床实验室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时,气溶胶传播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2019-nCoV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在核酸检测实验室及医疗场所推广运用全自动紫外线消毒技术,不仅能保证实验室全面自动消毒灭菌效果,避免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还能自动准确记录紫外线灯管使用时间,保证紫外线灭菌灯的使用寿命及消毒效能,解决手动设置开关时间和手动记录不准确带来的潜在风险,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发明了一种实验室全自动紫外线消毒灭菌系统,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 202220568100.4),并用于2019-nCoV核酸检测实验室消毒,使用方便,价格便宜,杀菌作用强、无化学残留、技术简单等优点,值得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普通住院病房、治疗室等所有需要用紫外线灯消毒的场所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紫外线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实验室 传递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模型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戴凤华 杨林芬 +1 位作者 戴宏斌 黄本林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4期359-36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1月以“胸闷、胸痛”为主诉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 目的探讨基于一般临床资料和常规实验室检查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冠心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1月以“胸闷、胸痛”为主诉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2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8例)和非冠心病组(125例)。回顾并分析所有患者的既往史(包括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血常规[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单核细胞计数(MON)、血红蛋白(Hb)、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生化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SCr)],计算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HDL-C)。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考察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TC、TG、HDL-C、SCr、WBC、RBC、PDW、NEU、MON、MON/HDL-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优势比(OR)为1.33,95%可信区间(95%CI)为1.18~1.51,P<0.001]、吸烟史(OR值为3.27,95%CI为1.74~6.24,P<0.001)、糖尿病史(OR值为2.57,95%CI为1.38~4.89,P=0.003)以及高血压史(OR值为1.99,95%CI为1.07~3.71,P=0.03)均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MON/HDL-C(OR值为3.67,95%CI为1.02~14.14,P=0.05)为预测冠心病的强烈独立危险因子。基于上述指标建立预测冠心病的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AUC为0.838,95%CI为0.790~0.857)和校准度(平均绝对误差为0.017)。结论Logistic回归模型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鉴别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LOGISTIC回归 鉴别诊断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朱星成 刘容源 +2 位作者 黄本林 代娇 Fu Rui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细胞外囊泡(EV)是参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物质,大多数细胞均可分泌EV,在感染过程中,EV可在宿主与病原体间行使交互作用,可携带生物信号分子,实现细胞间通讯。受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能释放EV,影响机体微环境,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参... 细胞外囊泡(EV)是参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重要信息物质,大多数细胞均可分泌EV,在感染过程中,EV可在宿主与病原体间行使交互作用,可携带生物信号分子,实现细胞间通讯。受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能释放EV,影响机体微环境,调节炎症免疫反应,参与细胞迁移、细胞生长、细胞分化和血管新生等过程。幽门螺杆菌(Hp)感染被认为是导致胃癌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Hp感染的宿主细胞与Hp源性EV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该文简要综述Hp感染的宿主细胞与Hp源性EV的相互作用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提供Hp感染相关胃癌的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细胞外囊泡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活性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
13
作者 杨继芳 毕天雄 +1 位作者 姚瑞南 黄本林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与冠状动脉(冠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11月收治的334例I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3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血清对氧磷酶1(PON-1)与冠状动脉(冠脉)Gensini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1—11月收治的334例I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同期3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PON-1的活性;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方法分析PON-1活性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的关系;根据Gensini评分不同,将IHD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Gensini≤60分;254例)和严重狭窄组(Gensini>60分;80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ON-1用于筛查严重IHD的诊断效能。结果IHD患者血清PON-1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U/L:115.25(88.50,148.90)比126.40(93.27,161.93),P<0.05]。PON-1活性与冠脉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r值为-0.477,P<0.001)。严重狭窄组PON-1活性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U/L:93.95(58.65,124.88)比135.40(102.85,171.0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利用PON-1筛查冠脉严重狭窄患者的截断值为116.10 U/L时,AUC为0.738[95%可信区间(95%CI)为0.675~0.80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5%、65.9%。结论冠脉Gensini评分与PON-1活性呈负相关,PON-1在严重IHD患者的筛查和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对氧磷酶1 GENSIN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