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0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因工程抗体功能修饰及其在农业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策略
1
作者 徐重新 沈建兴 +6 位作者 金嘉凤 何鑫 谢雅晶 张霄 朱庆 刘媛 刘贤金 《中国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86,共32页
基因工程抗体是抗体人工定向设计的巨大飞跃,其以重组抗原结合片段、单链抗体、纳米抗体等形式,广泛渗透应用到农业和食品安全中的各个领域;相关创新探索研究还在竞先推进,发展极为迅速。本文总结了当前基因工程抗体主要衍生形式及其依... 基因工程抗体是抗体人工定向设计的巨大飞跃,其以重组抗原结合片段、单链抗体、纳米抗体等形式,广泛渗透应用到农业和食品安全中的各个领域;相关创新探索研究还在竞先推进,发展极为迅速。本文总结了当前基因工程抗体主要衍生形式及其依托的噬菌体、酵母、细菌、核糖体、哺乳动物细胞等抗体库搭载展示平台和相应配套的抗原特异性抗体靶向筛选体系;分析它们借助定点突变、链置换、易错PCR、DNA改组以及同源或异源抗体功能片段甚至与其他功能蛋白融合等策略,在体外开展亲和力成熟乃至提升环境胁迫稳定性等特性功能修饰的关键技术特点;概述它们采用昆虫和动物细胞、植物组织、酵母、大肠杆菌以及其他微生物等表达体系制备相应抗体蛋白状况和潜在优化策略。着重梳理基因工程抗体在产地环境危害物、农兽药投入品、真菌毒素、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及其有毒代谢物、食源性过敏原等农业食品安全危害物免疫分析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同时结合笔者团队近年以Ab2β抗独特型抗体具备模拟抗原结构乃至生物活性功能的特性为理论依据,在模拟Bt Cry毒素结构及抗虫功能的Ab2β抗独特型基因工程抗体和模拟万古霉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功能的Ab2β抗独特型基因工程抗体等方面创新研发的系列最新成果和相关研究经验,进一步探讨了基因工程抗体在农业食品安全危害物绿色检测和绿色防控创新应用策略研究上的未来发展动向和可行捷径,为基因工程抗体在农业食品安全乃至营养品质评估等领域相关应用研究提供最新最全面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和潜在启发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工程抗体 抗体亲和成熟 抗体蛋白表达 免疫检测 抗独特型抗体 杀虫抗体 杀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室收缩功能
2
作者 武丽娜 秦俊昌 +5 位作者 师文强 张姗 高路 刘源 安金斗 段会参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5-229,共5页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OCM合并PAF患者29例(HOCM合并PAF组),另选取29例HOCM不合并PAF患者(HOCM组)及29名... 目的: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评价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OCM)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OCM合并PAF患者29例(HOCM合并PAF组),另选取29例HOCM不合并PAF患者(HOCM组)及29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所有HOCM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正常(≥50%)。采集常规超声指标,应用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获取左室心肌力学指标,包括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面积应变(GAS),比较3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OCM组、HOCM合并PAF组最大左室壁厚度、左房前后径、E/e′增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与HOCM组比较,HOCM合并PAF组左房前后径增大(P<0.05)。3组间LVEF、E/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OCM组、HOCM合并PAF组GLS、GRS、GAS均降低,且HOCM合并PAF组上述3指标均低于HOCM组(P<0.05);HOCM合并PAF组GCS低于HOCM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技术所测得的左室心肌力学指标GLS、GRS、GAS较LVEF更为敏感,可早期评价HOCM合并PA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损伤,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四维自动左室定量分析 阵发性心房颤动 左室收缩功能 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圳视角的超大城市气候风险与早期预警应对展望
3
作者 巢清尘 邱宗旭 +7 位作者 冯爱青 韩振宇 杨红龙 韩钦梅 刘远 王秋玲 秦云 王阳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8,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的气候风险已成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重点。文章以深圳为例,分析其历史气候演变特征、未来趋势及对关键领域的风险。结果表明,70年来深圳的气温快速上升、降水年际波动大,但风速整体下降。高温、极端降水及...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的气候风险已成为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的重点。文章以深圳为例,分析其历史气候演变特征、未来趋势及对关键领域的风险。结果表明,70年来深圳的气温快速上升、降水年际波动大,但风速整体下降。高温、极端降水及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极端性变化明显,并且未来将进一步加剧,导致城市气候风险更为复杂。气候变化对深圳生态系统、水资源、人体健康、能源负荷及基础设施都带来一定风险,总体上弊大于利。旱涝灾害影响植被生长,珠江流域西部径流减少,加剧水资源管理压力;热浪对居民健康构成高度风险,尤其是城市西部地区;温湿度上升推高居民用电需求,增加能源负荷;极端降水导致城市排水系统面临更大内涝风险,对基础设施承载力带来挑战。此外,极端灾害的跨系统风险传导将进一步加剧社会经济损失。早期预警是有效应对气候风险的措施之一。深圳气候风险评估及其应对模式对全国大城市的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启示意义。建议进一步加强全国气候风险评估工作,推动灾害普查与隐患排查的制度化,完善跨部门协同的早期预警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气候适应的韧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关键领域 影响与风险 早期预警 深圳 超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质转座酶可及性测序技术在畜禽分子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丁晓玲 刘源 +5 位作者 冯雪 刘爽 贺丽霞 冀国尚 冯兰 马云 《中国畜牧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81,共6页
染色质转座酶可及性测序(ATAC-seq)技术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染色质可及性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分析畜禽的染色质可及性后确定不同品种间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异同中展现了巨大潜力,为复杂的生物系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本文对ATAC-... 染色质转座酶可及性测序(ATAC-seq)技术是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揭示染色质可及性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在分析畜禽的染色质可及性后确定不同品种间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异同中展现了巨大潜力,为复杂的生物系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本文对ATAC-seq技术在畜禽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如肌肉发育、脂肪沉积、育种及繁殖、疾病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染色质可及性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质可及性 畜禽 ATAC-seq 肌肉发育 脂肪沉积 育种及繁殖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作者 戴志辉 耿宏贤 +3 位作者 刘媛 吴道钰 刘悦 杨鑫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8,共9页
在双碳背景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与碳减排已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考虑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与系统功率储备进行系统调度。在预测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损失概率的评估方法,以确定系统运行储备功率。... 在双碳背景下,促进清洁能源消纳与碳减排已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目标。提出了一种优化方法,考虑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与系统功率储备进行系统调度。在预测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荷损失概率的评估方法,以确定系统运行储备功率。将系统运营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建模为优化目标。优化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优化中利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进行确定性优化,生成具有规定功率储备要求的发电机组组合。在第二阶段优化中考虑预测不确定性,对运行计划进行调整,使用可控发电机来处理预测偏差。将不同方法下可用运行储备功率、成本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仿真中进行了对比。与传统大数据技术及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继电保护系统历史数据进行深层次挖掘提供了支撑,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文章针对基于大数据的继电保护运维管理系统进行设计,详细阐述了系统架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系统实现。系统在原始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可视化,从统计分析和动态分析两个角度对保护设备进行评估,实现了设备失效数据的统计计算、设备缺陷关联性分析、运行水平评估以及设备状态检修功能。系统实现了继电保护设备运维全流程管理,最终服务于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能够为运行人员状态检修提供参考,对于减小维修的盲目性、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电保护 ACCESS数据库 关联规则 可靠度函数 状态检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动力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与冲击危害的被动防护包容性
6
作者 杨娟 梁焰彭 +2 位作者 刘媛 刘添添 张青松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热冲击将损坏安装结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是限制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冲击实验平台研究发现,单节电池热冲击对电池包顶板的冲击压力高达13.23 kPa,致使...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热冲击将损坏安装结构,对周围人员和设备安全构成威胁,是限制其在航空领域应用的关键问题。通过自主搭建的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高温冲击实验平台研究发现,单节电池热冲击对电池包顶板的冲击压力高达13.23 kPa,致使其外表面温度高达274℃。为了有效包容锂离子电池热失控造成的高温冲击危害,提出了电池包顶板涂敷防火涂层的被动防护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环氧树脂基膨胀型防火涂层可通过膨胀有效阻隔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冲击压力的影响,通过吸收热量降低并延缓电池包顶板的温度上升。分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包容性验证实验结果可知,1.0 mm厚的E80S20涂层和E85S15B3涂层分别使电池包顶板最高温度下降52.16%和55.80%,结构最高形变分别降低72.2%和44.4%。研究结果表明,防火涂层被动防护技术能够有效提升电池舱体对热失控高温和冲击危害的包容性,可作为航空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性设计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冲击 防火涂层 被动防护 热失控包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年生桉树无性系木材湿胀性与吸水性变异研究
7
作者 刘媛 吴永富 +4 位作者 唐梦云 卢翠香 周料 李蔷薇 陈建波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2-197,共6页
以10年生6个桉树无性系为试材,采用干燥及吸湿的方法对木材的湿胀性和吸水性进行测定,分析无性系间、单株间、树干高度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不同树干高度部位间材性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间... 以10年生6个桉树无性系为试材,采用干燥及吸湿的方法对木材的湿胀性和吸水性进行测定,分析无性系间、单株间、树干高度上的变异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间、不同树干高度部位间材性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无性系间和株间木材弦向、径向线湿胀率,体积湿胀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树干高度对弦向线湿胀率、体积湿胀率有显著影响,但对径向线湿胀率影响不显著;6个无性系中,11号与3号无性系吸水率最高,而14号无性系吸水率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湿胀性指标呈中度至高度正相关,湿胀性指标与吸水性相关度不高,在桉树无性系良种选育时可以进行独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无性系 湿胀性 吸水性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步烧结改善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性能研究
8
作者 周利斌 刘远 +3 位作者 陈红霖 苟晨源 曹文斌 刘建科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5,162,共8页
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通过单一变量法控制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T_(1)、T_(2)和保温时间t_(1)、t_(2)来改善压敏陶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d随着T_(1)的增大而增大,漏电流密度J_L随着T_(2)的增大而减小;t... 采用两步烧结法制备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通过单一变量法控制烧结过程中烧结温度T_(1)、T_(2)和保温时间t_(1)、t_(2)来改善压敏陶瓷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d随着T_(1)的增大而增大,漏电流密度J_L随着T_(2)的增大而减小;t_(1)增大会使压敏陶瓷本征缺陷锌间隙和氧空位的数量增大,t_(2)时间过长会抑制锌间隙的生成;所有样品在低频时的损耗比高频时小很多;样品的击穿场强E_(1mA)与d的变化规律相反;非线性系数α与漏电流密度J_L的变化规律相反.当T_(1)为950℃,t_(1)达到30min,T_(2)为925℃,t_(2)达到45 min时,α为最大值67.91,J_L为最小值0.48μA/cm^(2),E_(1mA)为最大值477.32 V/mm.本研究对提升ZnO压敏陶瓷性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ZnO-Bi_(2)O_(3)系压敏陶瓷 两步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模拟器联合记忆口诀协助快速判断可逆性心跳骤停病因的临床培训研究
9
作者 何婧瑜 赵芯晨 +1 位作者 柳渊 翟文亮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148-153,共6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模拟器联合记忆口诀协助快速判断可逆性心跳骤停病因诊疗的系统培训,提高医师临床针对病因治疗技能及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轮转的30名临床住院医...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模拟器联合记忆口诀协助快速判断可逆性心跳骤停病因诊疗的系统培训,提高医师临床针对病因治疗技能及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轮转的30名临床住院医师,通过记忆口诀结合床边超声模拟器模拟培训,提高住院医师快速确定可逆性心跳骤停病因的能力。自制调研问卷调查住院医师培训前基线情况及培训后教学效果,通过肺栓塞、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心包填塞、心室颤动、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休克、张力性气胸、中毒和低体温10种临床可逆性心跳骤停案例,检测住院医师培训后对可逆性心跳骤停病因的掌握情况。结果:培训后住院医师对可逆性心跳骤停病因的快速复述时长为(15.07±3.68)s,少于培训前的(47.27±10.2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63,P<0.05),可逆性心跳骤停病因知晓率为100%,高于培训前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29,P<0.05)。培训前住院医师对超声图片识别为零基础,识别率为0,培训后住院医师均能100%识别模拟器内正常超声、心搏停止、心包填塞和心室颤动,对肺栓塞、张力性气胸、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夹层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86.67%、63.33%、70%和66.67%。培训后住院医师对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正确识别时长分别为(58.77±19.61)、(69.05±10.47)和(75.52±10.51)s,均少于非正确识别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3、2.781、2.124,P<0.05)。结论:超声结合记忆口诀有助于帮助住院医师快速建立可逆性心跳骤停病因的临床思维模式,有助于强化提高临床医师可逆性病因快速判断的实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模拟器 可逆性病因 心脏骤停 临床培训 急诊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及对肩外旋角的影响
10
作者 王昭琦 周秋燕 +1 位作者 刘元 赵耀 《上海针灸杂志》 2025年第3期272-276,共5页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针刺法与肩胛带稳定性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外旋角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单一组采用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干预方案,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法。...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针刺法与肩胛带稳定性训练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肩外旋角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50例。单一组采用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干预方案,联合组在单一组的基础上采用苍龟探穴针刺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肩周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数量、肩关节活动度及健康调查简表(MOS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单一组的70.0%(P<0.05)。两组治疗后ASES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MTrPs数量均减少(P<0.05),且联合组少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均增大(P<0.05),且联合组大于单一组(P<0.05)。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肩胛带稳定性训练可有效缓解肩袖损伤患者肩部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苍龟探穴 肩袖损伤 肩胛带稳定性训练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于SiO_(2)表面的NiO/MgO催化剂用于CO_(2)甲烷化反应
11
作者 刘源 范鑫强 +1 位作者 姜雅楠 张弦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0,共9页
CO_(2)甲烷化反应被认为是解决CO_(2)利用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NiO/MgO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高NiO/Mg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成为其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沉淀法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载体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制备出了... CO_(2)甲烷化反应被认为是解决CO_(2)利用难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NiO/MgO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何提高NiO/MgO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成为其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通过沉积-沉淀法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载体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制备出了NiO/MgO/SiO_(2)催化剂.研究了MgO含量、催化剂煅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甲烷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程序升温还原、N2吸附-脱附等温线、程序升温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适的MgO含量既能够对SiO_(2)形成较好的阻隔以避免NiO与SiO_(2)的反应,又可与NiO形成对甲烷化有利的Ni_(1-x)Mg_(x)O固溶体.适当的煅烧温度能够在形成Ni_(1-x)Mg_(x)O固溶体的同时避免对反应不利的NiMgSiO4的形成.此外,通过调控还原温度还能够调变Ni^(0)和Ni_(1-x)Mg_(x)O的比例,从而使二者在催化体系中起到协同作用,促进CO_(2)甲烷化反应.30%MgO含量、550℃煅烧、550℃还原后的Ni30MgSi-550-550R催化剂在CO_(2)甲烷化反应催化剂性能测试中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且在350℃、30000mL/(g·h)空速的测试条件下展现出200 h的稳定性,这是由于在催化剂表面具有适当的Ni^(0)/Ni_(1-x)Mg_(x)O比例和对应的充足的H2和CO_(2)活化位点.在高比表面积的SiO_(2)上负载NiO/MgO催化剂、在SiO_(2)表面进行固相反应和通过还原温度调控Ni^(0)-Ni_(1-x)Mg_(x)O活性对的策略为用于CO_(2)甲烷化反应的催化剂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甲烷化反应 NI基催化剂 MGO 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同质性假设的双通道属性图聚类
12
作者 安俊秀 柳源 杨林旺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属性图聚类的研究近些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现有方法大多基于同质性假设,忽略了异质图的应用场景,导致在聚类过程中高频信息的丢失和聚类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双通道属性图聚类方法(DCAGC)。该方法采用混合高斯模型... 属性图聚类的研究近些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现有方法大多基于同质性假设,忽略了异质图的应用场景,导致在聚类过程中高频信息的丢失和聚类效果不佳。为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双通道属性图聚类方法(DCAGC)。该方法采用混合高斯模型预测节点连接的同质性,并基于这一预测构建同质和异质两种视图,以便从不同角度捕捉图中的低频和高频信息。同时,通过融合对比学习和聚类,实现了更精准的节点嵌入。与其他方法相比,DCAGC在处理异质图数据集时聚类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强的抗异常连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图聚类 自监督学习 异质图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的研究
13
作者 刘源 侯楠 高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方法:按倾向性评分匹配“邻近法”,比例为1∶1∶1,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胃上皮内瘤...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性。方法:按倾向性评分匹配“邻近法”,比例为1∶1∶1,选取我院2022年9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胃上皮内瘤变(GIN)患者45例(癌前组)、胃癌患者45例(胃癌组)以及健康体检中心的健康志愿者45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大便16S 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通过操作分类单元(OTU),比较3组肠道菌群α多样性分析、β多样性分析、菌落结构差异和线性判别效应分析(LEfSe),比较3组粪便PI3K/AKT/mTOR信号通路;采用Pearson法分析肠道菌群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粪便样本测序共得到572个不同的OTU,其中3组共有的OTU287个,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hao、Shannon、Simpson、Observed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和构成较为分散,对照组则较接近,癌前组居于中间,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显著性分析显示,在门水平上,胃癌组、癌前组放线菌门、厚壁菌门丰度低于对照组,且胃癌组低于癌前组,而变形菌门、弯曲杆菌门、拟杆菌门丰度增加,且胃癌组高于癌前组;在属水平上,胃癌组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丰度高于对照组,拟杆菌属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癌前组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高于对照组,且癌前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肠杆菌目、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与PI3K mRNA、AKT mRNA、mTOR mRNA呈正相关,拟杆菌属与之呈负相关。结论:肠道菌群多样性、结构、丰度与胃癌癌前病变及其发生、进展相关,肠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均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临床判断癌前病变、了解胃癌发展机制以及早期干预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肠道菌群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DCA的病案数据质量风险治理研究
14
作者 刘媛 汪刚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某院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病案数据面临的质量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提高病案数据质量。方法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病案首页中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梳理与追踪分析,实施了包括流程再造、完善标准数据库与质控规则、建设病案数据指标... 目的分析某院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病案数据面临的质量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提高病案数据质量。方法采用PDCA管理方法,对病案首页中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梳理与追踪分析,实施了包括流程再造、完善标准数据库与质控规则、建设病案数据指标可视化平台以及针对相关人员专业培训等改进措施。结果病案首页患者基本信息的完整性得到显著改善,数据缺失与错误现象大幅减少,病案首页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结论通过信息采集流程同质化管理,系统设置智能校验机制,加强数据质量培训,建立多部门协助机制等措施,可以提升病案首页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病案 PDCA 数据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绣纺织机操控界面与机构设计研究
15
作者 刘源 刘润洁 +2 位作者 邓涵月 蒲蔓 尹坤鹏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0-24,共5页
以传统蜀绣纺织工艺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研究用户需求,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构建蜀绣纺织机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完成集产品外观设计、操控界面设计、机构智能化设计、界面交互设计于一体的数智化蜀绣纺织机。该纺织机不仅可以实... 以传统蜀绣纺织工艺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入研究用户需求,运用现代设计理念,构建蜀绣纺织机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完成集产品外观设计、操控界面设计、机构智能化设计、界面交互设计于一体的数智化蜀绣纺织机。该纺织机不仅可以实现智能化操控,还能对整体性能进行优化,从而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其他传统纺织业的提档升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绣纺织机 操控界面 机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早期断奶广丰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和血清生理及免疫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16
作者 王海波 谷志勇 +7 位作者 刘远 贾浩滨 江浩筠 潘月 李文杨 赵生国 霍俊宏 占今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选择36只45d左右、健康、体质量(6.30±0.54)kg的广丰山羊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ON),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mg/kg(Q100)和200 mg/kg(Q200)的槲皮素,饲喂15 d,在60日龄断奶,断奶后再饲喂15 d,分... 选择36只45d左右、健康、体质量(6.30±0.54)kg的广丰山羊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CON),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0 mg/kg(Q100)和200 mg/kg(Q200)的槲皮素,饲喂15 d,在60日龄断奶,断奶后再饲喂15 d,分别于断奶前15 d、断奶当日、断奶后15 d测定羔羊体尺指标,同时,测定断奶当日和断奶15 d羔羊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基础日粮添加槲皮素对断奶广丰羔羊的体高、胸围、体长、体质量、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2)断奶当日,Q200组羔羊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是CON组的1.89倍(P<0.05);断奶15 d,Q200组羔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是CON组的1.02倍(P<0.05)。3)断奶当日,Q100组羔羊血清IgA浓度是CON组的1.48倍(P<0.05),而IgM和IL-1β浓度则分别降低26.97%和50.81%;断奶15d,Q200组羔羊血清IgG浓度是CON组的1.28倍,而IL-1β浓度则降低46.71%(P<0.05)。4)断奶当日,Q100组和Q200组羔羊血清CAT活性分别是CON组的1.61倍和1.82倍,断奶15 d时,分别是CON组的2.98倍和2.84倍(P<0.05);断奶15 d,Q100组羔羊血清T-SOD和GSH-Px含量分别是CON组的1.59倍和1.24倍(P<0.05),Q200组羔羊血清T-SOD和GSH-Px含量分别是CON组的1.65倍和1.32倍(P<0.05)。综上所述,槲皮素能够提高早期断奶广丰山羊羔羊的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力、抑制炎症反应来缓解早期断奶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广丰山羊断奶羔羊 血清生化指标 免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结扎法用于脊髓损伤造模的优势分析
17
作者 李道辉 徐晓霜 +5 位作者 李郑涛 田新鹏 毕航川 刘源 戴永文 陈凌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9-384,共6页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 背景:目前根据脊髓损伤的损伤方式不同衍生出不同的模型构建方法,传统物理损伤造模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尚缺乏较为有效和稳定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目的:建立一种可复制、可调控、创伤小、死亡率低、模型更稳定、适用范围广、术后护理时间短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方法:将体质量和鼠龄相似的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20只,对照组采用钳夹造模法构建脊髓损伤模型,改良组选用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在开窗的基础上使用缝线结扎的方法进行脊髓损伤的造模。比较两组大鼠的排尿行为、血尿、脓尿(感染率)、死亡率、脊柱畸形率及术后1,3,5,7 d的BBB运动功能学评分。结果与结论: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建立的脊髓损伤大鼠模型比常规建模方法排尿行为恢复较快、血尿率低、感染率低、死亡率低、脊柱畸形率低,BBB评分结果更集中稳定(1周内均<2分),由此可证明基于压迫法改良的结扎法更适用于脊髓损伤大鼠模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脊髓损伤模型 钳夹造模法 结扎法 排尿反射 排尿行为 脊柱畸形 BBB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圈养马来熊肠道细菌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周红燕 尹彦强 +7 位作者 刘媛 李燕 洪明生 滕明生 刘智豪 袁施彬 王乐 张泽钧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144,共13页
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探明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对其饲养管理的意义,本研究对重庆动物园8只圈养马来熊的粪便微生物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门水平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 马来熊Helarctos malayanus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探明肠道菌群组成及多样性对其饲养管理的意义,本研究对重庆动物园8只圈养马来熊的粪便微生物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发现,门水平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优势菌群为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苏黎世杆菌属Turici‐bacter和梭状芽孢杆菌属1 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老年个体中厚壁菌门细菌丰度偏高而变形菌门丰度偏低,且具有较高丰度的八叠球菌属Sarcina细菌;配对饲养个体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在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同圈舍环境下表现出差异;在1例异常粪便中,厚壁菌门细菌丰度偏低而变形菌门细菌丰度偏高,并检测出了较高丰度的机会致病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同时PICRUSt2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异常粪便个体的排泄系统与其他个体的差异极显著。研究结果提示,马来熊圈养管理应加强对动物排便行为、粪便形态和气味,以及粪便正常菌群和特定病原体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熊 圈养 肠道微生物 16S rRNA测序 异常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场外交通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研究
19
作者 王建 陈炜韬 +6 位作者 黄鹏 吴学智 于丽 王雪 刘媛 李俊麒 王松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8,共13页
为明确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高原螺旋隧道内人员疏散速度计算公式和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方法,分析螺旋隧道内不同风速下横通道几何参数对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给出不同风速下满足人员安全疏... 为明确螺旋隧道横通道设计参数,采用资料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确定高原螺旋隧道内人员疏散速度计算公式和人员疏散时间预测方法,分析螺旋隧道内不同风速下横通道几何参数对人员疏散速度的影响,给出不同风速下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横通道参数建议。结果表明:1)恐慌心理、火灾烟气、隧道照度、坡度和海拔因素对人员疏散速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考虑多因素影响,建立高原地区大纵坡螺旋隧道人员疏散速度计算方法;2)基于分区疏散的思想,考虑火灾发生在车行横通道洞门口这一最不利情况,建立螺旋隧道非拥堵和拥堵情况下的人员疏散理论计算模型;3)基于性能化分析,考虑水电工程场外交通隧道人员疏散参数特性,明确横通道参数对人员疏散时间的影响,给出不同通风风速下横通道设计参数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螺旋隧道 横通道设计 水电工程 坡度 曲线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栖息地土壤-食物-粪便中矿物元素的分布特征
20
作者 舒彦 黄玉龄 +7 位作者 刘媛 朱大鹏 刘坤 谭晋超 王凤梅 方婷婷 袁施彬 王乐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7,共12页
为了解大熊猫栖息地内土壤-食物-粪便中矿物元素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2年3月和8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采集大熊猫栖息地土壤、食物和粪便样本。对样本中的钙(Ca)、镁(Mg)、磷(P)、钠(Na)、钾(K)、铁(Fe)、锰(Mn)、锌(Zn... 为了解大熊猫栖息地内土壤-食物-粪便中矿物元素分布特征,本研究于2022年3月和8月,在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采集大熊猫栖息地土壤、食物和粪便样本。对样本中的钙(Ca)、镁(Mg)、磷(P)、钠(Na)、钾(K)、铁(Fe)、锰(Mn)、锌(Zn)、铜(Cu)9种动物必需矿物元素绝对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各元素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相对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绝对含量高的元素,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绝对含量不一定高;土壤中绝对含量低的元素,在食物和粪便中绝对含量不一定低。土壤和竹叶中,各矿物元素之间存在广泛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粪便中各矿物元素呈现显著正相关。竹叶经大熊猫消化利用之后,各个元素的相对含量在粪便中发生变化。当大熊猫采食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叶时,P和Na的相对含量表现为粪便低于食物,Ca、Mg、K、Mn、Cu和Zn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而Fe在粪便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食物;当主食秦岭箭竹(Fargesia qinlingensis)叶时,Mn在食物和粪便中的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Fe的相对含量表现为粪便高于食物,其他7种元素在粪便中的相对含量均显著低于食物。矿物元素在土壤-食物-粪便中的绝对含量不完全一致;大熊猫采食不同主食竹竹叶时,对不同矿物元素的利用率不同,在9种元素中对Fe的吸收率均最低。这些结果阐明了野外大熊猫栖息地土壤-食物-粪便中矿物元素含量和分布特征,以及大熊猫对必需矿物元素的利用存在差异,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野生大熊猫的营养对策,并为圈养大熊猫矿物质营养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矿物质 栖息地土壤-食物-粪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