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2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mer 1a过表达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神经损伤
1
作者 王远 王孟阳 +1 位作者 张修民 罗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7,共7页
目的探讨Homer蛋白同源物1a(Homer 1a)过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TBI组、空载慢病毒(Lv-NC)组、Homer 1a过表达慢病毒(Lv-Homer 1a)组和Lv-Homer 1a联... 目的探讨Homer蛋白同源物1a(Homer 1a)过表达对创伤性脑损伤(TBI)小鼠神经损伤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TBI组、空载慢病毒(Lv-NC)组、Homer 1a过表达慢病毒(Lv-Homer 1a)组和Lv-Homer 1a联合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激动剂740 Y-P(Lv-Homer 1a联合740 Y-P)组,每组12只。于造模前5 d原位注射相应慢病毒至小鼠大脑皮层内,而740 Y-P于造模前1 d经腹腔注射。采用自由落体打击法构建TBI模型,并于术后72 h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测定小鼠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和Nissl染色分别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损伤、神经元丢失情况;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脑组织细胞自噬小体形成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Homer 1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LC3B)、Beclin 1、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和磷酸化的mTOR(p-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TBI组小鼠mNSS和脑含水量显著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元大量丢失,自噬小体形成增加,脑组织中Homer 1a、Beclin 1蛋白表达和LC3B-Ⅱ/LC3B-Ⅰ蛋白比值显著升高,而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比值显著降低。与TBI组比较,Lv-Homer 1a组小鼠mNSS和脑含水量降低,脑组织病理损伤和神经元丢失得到改善,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增加,p-PI3K/PI3K、p-AKT/AKT和p-mTOR/mTOR蛋白比值降低。与Lv-Homer 1a组比较,Lv-Homer 1a联合740 Y-P组小鼠神经损伤加重,自噬小体形成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减少,而PI3K/AKT/mTOR信号通路被激活。结论过表达Homer 1a可有效减轻TBI小鼠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TBI) Homer 1a 自噬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特征研究
2
作者 王涛 李其发 +2 位作者 张茜 王媛 陈建生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8,共10页
为解决采用单一来源数据研究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的局限性,综合利用TNIP数据、文献数据、C-Isoscape数据和GCMs数据,构建了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组成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其温度和降水... 为解决采用单一来源数据研究柴达木盆地降水同位素组成时空分布特征的局限性,综合利用TNIP数据、文献数据、C-Isoscape数据和GCMs数据,构建了当地大气降水线(LMWL),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组成的年内、年际变化及其温度和降水量效应。结果表明:LMWL的斜率和截距低于GMWL,在空间分布上斜率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归因于云下二次蒸发的差异;降水δ^(18)O在年内尺度上呈现夏高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德令哈、小灶火、茫崖、大柴旦、乌兰站的降水δ^(18)O呈现逐年富集的变化趋势,温度是影响降水同位素年际变化的重要因素;柴达木盆地区域降水同位素温度效应显著,而降水量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特征 大气降水 多源数据 水文循环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通道交叉密集连接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3
作者 王庆荣 王媛 +1 位作者 朱昌锋 周禹潼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70,共9页
针对传统卷积网络学习关键故障能力不足、诊断准确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并行ECA模块的双通道交叉密集连接故障诊断模型(DCCNN)。该模型在密集连接网络的基础上搭建双通道结构,设计了多卷积残差模块和多尺度密集连接网络对故障特征... 针对传统卷积网络学习关键故障能力不足、诊断准确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并行ECA模块的双通道交叉密集连接故障诊断模型(DCCNN)。该模型在密集连接网络的基础上搭建双通道结构,设计了多卷积残差模块和多尺度密集连接网络对故障特征进行提取,实现故障信息的交互与整合;网络内嵌并行通道注意模块,通过通道注意力机制重赋权重,形成的多权重特征能够从多个角度抑制噪声以及无关信号的干扰;最后在凯斯西储大学的轴承数据和齿轮数据上进行训练;实验结果表明:轴承故障识别准确率为99.31%,验证了模型具有自适应诊断能力;在噪声和负载的工况环境中,网络模型也保持较好的诊断性能,相比于其他方法,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性和抗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连接网络 注意力机制 故障诊断 残差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对谷子氮素累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王媛 许佳茵 +4 位作者 董二伟 王劲松 刘秋霞 黄晓磊 焦晓燕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9-160,共12页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 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是一种实现化肥减量的可持续农业生产措施。本研究于2020和2021连续2年以“沁黄2号”为供试材料,设不施氮(CK)、常量化肥氮(NPK)、有机肥替代25%化肥氮(25%M)、有机肥替代50%化肥氮(50%M)、有机肥替代75%化肥氮(75%M)和有机肥替代100%化肥氮(100%M) 6个处理,研究不同替代率对谷子产量构成和氮素吸收的影响,并分析氮素吸收调控小米米色、糊化特性和类胡萝卜素组分的效应,明确谷子生产中有机肥最佳替代率。结果表明,2年中较低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显著提高了谷子植株氮素累积,但随着替代率的持续增加,植株氮素累积量呈降低趋势,最终影响谷子产量和小米品质。2020年, 25%M处理显著提高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较NPK处理提高9.6%;2021年,25%M处理谷子地上部氮素累积量、生物量、穗粒数和产量达到最高,较NPK处理分别提高6.1%、12.0%、15.4%和12.0%。50%M处理显著影响了小米的米色、糊化特征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NPK相比,小米籽粒红绿值、橘色值、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小米糊化最终黏度、叶黄素含量、玉米黄质含量和黄色素含量的增幅分别可达6.0%、6.0%、7.4%、4.3%、7.8%、20.7%、17.4%和2.8%。但有机肥完全替代化肥降低了谷子地上部氮素吸收、地上部生物量、穗粒数及谷子产量,也抑制了小米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含量的提升。2年均表现出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与小米单粒重、直链淀粉含量和小米糊化回升值呈显著的负相关。且2021年谷子地上部氮吸收量还与小米总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小米粉糊化峰值黏度和小米黄色素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小米糊化峰谷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综上,施氮总量120 kg hm^(–2)下,有机肥替代25%~50%化肥氮能通过促进植株氮素的吸收,实现产量、米色、蒸煮特性及类胡萝卜素的协同提升,为谷子化肥减量和提质增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有机肥替代化肥氮率 氮素累积 产量 米色 糊化特性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化医学理念的创新性机能学实验模式构建
5
作者 王桐生 李莉 +4 位作者 甘贤兵 童小慧 王雅娟 王媛 刘国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5年第5期6-9,共4页
机能学实验主要研究人、动物或离体器官的正常机能,以及疾病发生规律和药物干预机制,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目前机能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与整合性。转化医学是近年兴起... 机能学实验主要研究人、动物或离体器官的正常机能,以及疾病发生规律和药物干预机制,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目前机能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缺乏创新性与整合性。转化医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崭新的医学研究模式,促进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有机融合,以转化医学理念开展创新性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在新医科发展的背景下有着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根据教学实践,分析机能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出了“经典实验向创新性实验升华、科研成果向创新性实验转化、基于临床实践的机能学实验优化”等模式构建创新性机能学实验,分析开展创新性机能实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能学实验 实践教学 转化医学 新医科 创新性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李敏 王媛 +1 位作者 李震 郑芝欣 《实用癌症杂志》 2025年第2期218-222,226,共6页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水平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09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 目的 探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水平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109例NSCLC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18例)和非转移组(91例)。比较两组基础资料、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分析HIF-1α、PD-L1、VEGF-C、VEGFR-3与NSCLC临床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明确HIF-1α、PD-L1、VEGF-C、VEGFR-3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分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肿瘤直径、TMN分期差异显著,P<0.05。转移组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均高于非转移组,差异显著(P<0.05)。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分叶无关,与肿瘤直径、TMN分期可能有关,肿瘤直径≥2 cm、TMN分期为Ⅲ+Ⅳ期患者的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均高于肿瘤直径<2 cm、TMN分期为Ⅰ+Ⅱ期患者,差异显著(P<0.05)。HIF-1α、PD-L1、VEGF-C、VEGFR-3的预测阈值分别为:68.960 ng/L、361.070 pg/ml、507.730 ng/L、1202.645 ng/L。HIF-1α、PD-L1、VEGF-C、VEGFR-3联合预测NSCLC淋巴结转移的AUC最高,为0.843,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结论 HIF-1α、PD-L1、VEGF-C、VEGFR-3水平均在NSCLC淋巴结转移下异常增加,四者联合对NSCLC淋巴结转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临床上的NSCLC淋巴结转移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HIF-1Α PD-L1 VEGF-C VEGFR-3 淋巴结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外周血REV-ERBαmRNA、miRNA-296-3p表达与心房重构的关系
7
作者 王伟鑫 刘雪霞 +3 位作者 王媛 陈佳 周志明 陈健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2期283-286,290,共5页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外周血REV-ERBαmRNA、miRNA-296-3p表达与心房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NVAF患者262例作为NVAF组,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一... 目的探究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外周血REV-ERBαmRNA、miRNA-296-3p表达与心房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的NVAF患者262例作为NVAF组,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100名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一般资料及血糖、血脂等实验室指标,并比较两组外周血REV-ERBαmRNA、miRNA-296-3p水平、超声心电图,分析外周血REV-ERBαmRNA、miRNA-296-3p对NVAF的诊断价值。将NVAF患者分成阵发性心房颤动组(n=68)、持续性心房颤动组(n=99)、永久性心房颤动组(n=95),比较三组的外周血REV-ERBαmRNA、miRNA-296-3p水平,分析外周血REV-ERBαmRNA、miRNA-296-3p水平与心房重构指标的关系。结果NVAF组的REV-ERBα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miRNA-296-3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AF组的LVEF、LVE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LA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外周血REV-ERBαmRNA、miRNA-296-3p联合诊断NVAF时的AUC为0.922,高于单一指标的0.856、0.862;三组REV-ERBαmRNA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miRNA-296-3p比较: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永久性心房颤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VAF组患者外周血REV-ERBαmRNA与LVEF、LVEDD成正相关(P<0.05)、与LAD成负相关(P<0.05),miRNA-296-3p水平与LVEF、LVEDD成负相关(P<0.05)、与LAD成正相关(P<0.05)。结论NVAF患者的外周血REV-ERBαmRNA水平低于健康人群,miRNA-296-3p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两指标与患者病情进展相关,联合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瓣膜性房颤 REV-ERBα miRNA-296-3p 心房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敏感性分析
8
作者 孟晓静 李延鹏 +1 位作者 王媛 阿鑫 《建筑节能(中英文)》 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降低西宁市居住建筑的供暖能耗,明确围护结构节能工作的重点,研究围护结构性能参数对供暖能耗影响的敏感程度。以西宁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平衡保温理念,采用能耗模拟与局部敏感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围护结构性能参... 为了降低西宁市居住建筑的供暖能耗,明确围护结构节能工作的重点,研究围护结构性能参数对供暖能耗影响的敏感程度。以西宁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基于非平衡保温理念,采用能耗模拟与局部敏感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围护结构性能参数屋面及外墙、外窗的传热系数和外窗太阳得热系数作为影响因素,研究不同朝向围护结构性能参数对供暖能耗的影响,分析其对供暖能耗影响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对供暖能耗影响最大的是南向外窗太阳得热系数和传热系数,敏感性因子权重占比为43.6%及17.9%;其次是北向外墙和外窗传热系数;东西朝向外窗传热系数及太阳得热系数对供暖能耗的影响可以忽略。研究结果可为西宁市居住建筑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建筑 供暖能耗 朝向 围护结构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地区居住建筑不同朝向外墙保温层经济性分析
9
作者 孟晓静 王媛 +1 位作者 李延鹏 阿鑫 《新型建筑材料》 2025年第2期79-83,共5页
以青海省西宁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EnergyPlus软件进行模拟,针对不同朝向外墙,分析了保温材料类型及厚度对建筑供暖能耗的影响。结合全生命周期成本法,得到了4个朝向3种保温材料的保温层经济厚度及总费用。结果表明:增加北墙保温... 以青海省西宁市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EnergyPlus软件进行模拟,针对不同朝向外墙,分析了保温材料类型及厚度对建筑供暖能耗的影响。结合全生命周期成本法,得到了4个朝向3种保温材料的保温层经济厚度及总费用。结果表明:增加北墙保温层厚度可以有效降低建筑供暖能耗,采用石墨聚苯板保温材料建筑节能率最高,与岩棉板相比提高约1%;在朝向相同时,保温层经济厚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玻璃棉板、岩棉板、石墨聚苯板;在保温材料相同时,南墙的经济厚度最小,总费用最高,北墙的经济厚度最大,总费用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温材料 供暖能耗 朝向 保温层经济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氏体钢轨磨损与接触疲劳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顺顺 王文健 +1 位作者 汪渊 丁昊昊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5-265,共11页
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是轮轨接触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形式,对铁路轨道安全与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贝氏体钢轨疲劳损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磨损与疲劳损伤在近年来的... 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是轮轨接触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形式,对铁路轨道安全与维护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加,贝氏体钢轨疲劳损伤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危及行车安全。本工作综述了国内外贝氏体钢轨磨损与疲劳损伤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贝氏体钢轨的磨损和滚动接触疲劳性能及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与珠光体钢轨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总结了不同因素(显微组织、服役条件、环境介质)对贝氏体钢轨磨损及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未来重点研究方向建议:基于化学成分调控与热处理工艺参数优化的稳定残余奥氏体组织制备,贝氏体钢轨在不同服役条件下的适用性研究,贝氏体钢轨在腐蚀、高低温等复杂恶劣环境下的使用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体钢轨 磨损 滚动接触疲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F网络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鲁棒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
11
作者 刘金华 王远 +1 位作者 张智轩 李涛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42,共7页
针对存在干扰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系统,设计了一种RBF网络鲁棒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在反步滑模控制的基础上,通过RBF网络逼近和补偿标称控制律,采用神经网络最小参数学习法,取神经网络的权值上界估计作为神经网络的估计值,通过设计参数... 针对存在干扰的四旋翼无人机姿态系统,设计了一种RBF网络鲁棒自适应反步滑模控制器.在反步滑模控制的基础上,通过RBF网络逼近和补偿标称控制律,采用神经网络最小参数学习法,取神经网络的权值上界估计作为神经网络的估计值,通过设计参数估计自适应律来代替神经网络权值的调整,并用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反步滑模控制方法,在有干扰的情况下,有更短的调节时间,更好的跟踪精度,验证了本方法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旋翼无人机 姿态控制 反步滑模控制 RBF神经网络 鲁棒自适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关系研究
12
作者 游敏 付金存 +5 位作者 王远 王震 陈思蒙 李斌 邓国栋 吴恺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1,共7页
为研究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的关系,测定烟丝的结构分布(长丝率、中丝率、短丝率等)、形态参数(长度、宽度、卷曲度)等指标,并根据前述数值对烟丝总体形态进行表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烟丝形态特性与烟支填充密度... 为研究烟丝形态特性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的关系,测定烟丝的结构分布(长丝率、中丝率、短丝率等)、形态参数(长度、宽度、卷曲度)等指标,并根据前述数值对烟丝总体形态进行表征,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烟丝形态特性与烟支填充密度均匀性系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模型,通过求取模型最优解以寻求烟丝结构的最佳调控方向,并进行生产验证。结果表明:再造梗丝宽度设定为0.8~1.0 mm时,与实际生产符合性较好,且中丝率、短丝率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再造梗丝的宽度符合性;烟丝的总体长度、总体宽度、总体卷曲度、中丝率、短丝率与细支卷烟填充密度均匀性系数的回归方程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再造梗丝掺配比例为2%~8%时,模型的线性度较好;依据模型最优解对烟丝结构进行生产调控,烟丝总体长度降低了5.9%,总体卷曲度降低了4.4%,中短丝率上升了57.9%,烟支填充密度均匀性提高了4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支卷烟 填充密度均匀性 形态特性 烟丝结构分布 形态参数 定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次、围产前期在圈天数对规模化牧场奶牛生产性能及产后健康的影响
13
作者 李霞 刘娜 +5 位作者 扎拉嘎 安晓萍 王小艳 王园 齐景伟 王文文 《黑龙江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3,共5页
为了研究胎次、围产前期在圈天数(days in the prepartum group,DPG)对规模化牧场奶牛生产性能及产后健康的影响,试验采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某大型规模化牧场2022年11月份—2023年2月份产犊的2470头1~6胎次、平均体重为(... 为了研究胎次、围产前期在圈天数(days in the prepartum group,DPG)对规模化牧场奶牛生产性能及产后健康的影响,试验采集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某大型规模化牧场2022年11月份—2023年2月份产犊的2470头1~6胎次、平均体重为(650±50 kg)荷斯坦奶牛的生产数据,根据胎次将奶牛分为1胎次组、2胎次组及3~6胎组,根据DPG将奶牛分为7~10 d组、11~14 d组、15~18 d组、19~22 d组、23~26 d组、27~30 d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胎次、DPG对牧场平均奶牛产奶量和犊牛初生重的影响,并分析了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和产后60 d淘汰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胎次组平均产奶量和犊牛初生重显著低于2胎次组和3~6胎次组(P<0.05);2胎次组和3~6胎次组的平均产奶量和犊牛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DPG 11~14 d组、15~18 d组、19~22 d组平均产奶量显著高于7~10 d组、23~26 d组和27~30 d组(P<0.05);DPG 7~10 d组、23~26 d组和27~30 d组间的平均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DPG 15~18 d组、19~22 d组、23~26 d、27~30 d组所产犊牛的初生重显著高于7~10 d组和11~14 d组(P<0.05),DPG 11~14 d组奶牛所产犊牛的初生重显著高于7~10 d组(P<0.05)。随着胎次的增加,奶牛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逐渐下降,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和产后60 d淘汰率逐渐增加;随着DPG的增加,奶牛产后首次配种受胎率大体呈增加趋势,产后胎衣不下发病率和产后60 d淘汰率逐渐降低。说明通过调整奶牛的胎次和DPG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产后健康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次 围产前期在围天数 奶牛 产奶量 产后健康
原文传递
C12orf65基因变异致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7型1例并文献复习
14
作者 陈晓轶 朱永杰 +4 位作者 邓劼 马燕丽 索军芳 王媛 马远宁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探讨C12orf65基因变异相关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7型(combine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deficiency type 7,COXPD7)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诊断的1例COXPD7患儿及... 目的探讨C12orf65基因变异相关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7型(combined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deficiency type 7,COXPD7)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21年诊断的1例COXPD7患儿及文献报道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基因型和临床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1例COXPD7患者,均为C12orf65基因变异,9例为纯合变异,2例为复合杂合变异。起病年龄为生后1 d至2岁,临床均表现为视神经萎缩、智力运动发育落后,8例存在眼外肌麻痹,5例存在痉挛性瘫痪。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示11例均存在视神经萎缩,10例有脑干异常信号,3例脑干磁共振波谱分析成像可见乳酸峰。结论C12orf65基因相关的COXPD7为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所致,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视神经萎缩和智力运动发育落后,部分患者存在痉挛性瘫痪、眼外肌麻痹,头颅影像学可见双侧基底节、脑干对称性异常信号,脑干磁共振波谱分析成像可见乳酸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氧化磷酸化缺陷症7型 LEIGH综合征 C12orf65基因 线粒体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舍自主巡检机器人设计与试验
15
作者 赵宁磊 程曼 +2 位作者 袁洪波 王媛 蔡振江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针对规模化羊舍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羊舍自主巡检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基于2D激光雷达的即时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自主导航系统使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的AMCL定位算法实现机器人的定位,采用Gmapping算法构建... 针对规模化羊舍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等问题,设计羊舍自主巡检机器人系统。该系统基于2D激光雷达的即时定位与建图(SLAM)技术,自主导航系统使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的AMCL定位算法实现机器人的定位,采用Gmapping算法构建羊舍环境地图,并采用A^(*)和DWA算法规划机器人巡检路径,最终实现舍内地图构建、系统实时定位、多目标点路径规划以及动态避障。机器人导航精度试验表明,巡检机器人横向偏差均值不超过8.3 cm,纵向偏差均值不超过7.1 cm;航向偏差的均值不超过6.1°。该系统构建的环境地图精度较高,能够实现对机器人的有效定位,并且能够以实现羊舍的循环巡航和自动躲避周边障碍物,导航精度满足羊舍自主导航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舍 巡检机器人 多传感器融合 路径规划 扩展卡尔曼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本土非酿酒酵母菌株酿酒学特性差异
16
作者 徐彬艳 张璇 +3 位作者 石琳 王媛 祝霞 杨学山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27,共10页
适应了产区风土条件的非酿酒酵母菌株,能够与酿酒酵母共接种发酵生成多元化的次级代谢产物,改变葡萄酒口感和香气特征。因此明确本土非酿酒酵母菌株的酿酒学特性差异,对定向调控葡萄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以筛选自河西走... 适应了产区风土条件的非酿酒酵母菌株,能够与酿酒酵母共接种发酵生成多元化的次级代谢产物,改变葡萄酒口感和香气特征。因此明确本土非酿酒酵母菌株的酿酒学特性差异,对定向调控葡萄酒风味品质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研究以筛选自河西走廊葡萄产区的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HX-1、HX-3,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HX-2、HX-4和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HX-6、HX-7为供试菌株,测定其生长曲线与酿酒因子耐受性后,分别接种于‘美乐’葡萄汁中进行纯种发酵,分析各菌株对酒样酿酒学参数及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种属的菌株生长曲线相似,对高质量浓度葡萄糖和SO_(2)均有较好的耐受性;但在不同培养温度、pH值及乙醇体积分数条件下,菌株之间具有明显差异。HX-1、HX-3、HX-6和HX-7菌株表现出良好的低温耐受性,HX-1、HX-2、HX-3和HX-4菌株在低pH值条件下能正常生长,HX-6、HX-7菌株的乙醇耐受性最强。纯种发酵试验显示,HX-6、HX-7菌株在‘美乐’葡萄汁中发酵能力强、乙醇和甘油生成量较高。其中HX-7菌株与正庚醇、异戊醇、乙酸异戊酯等挥发性化合物的生成强相关,HX-6菌株能有效增加葡萄酒中癸酸乙酯、辛酸乙酯等酯类化合物的含量。2株H.uvarum均显著(P<0.05)增加了葡萄酒中总酸与苹果酸含量,并有助于葡萄酒中C_(13)-降异戊二烯的生成;但HX-1菌株的还原糖利用率较差,酒精发酵在第8天停滞。HX-4菌株相对高产挥发酸,HX-2菌株能够显著增加葡萄酒中香茅醇、柠檬烯等品种香气化合物的含量。综合分析,本土T.delbrueckii和H.uvarum菌株在纯种发酵过程中的酿酒学参数及香气特征具有种内相似性,而M.pulcherrima的发酵特性呈现菌株依赖性。研究结果可为精准设计葡萄酒混菌酒精发酵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纯种发酵 挥发性化合物 层次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对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
17
作者 江琴 周敏 +2 位作者 王媛 尹丹 张馨月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3-360,共8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3—2018年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收集...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和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在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2013—2018年温江区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收集病人病历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预测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分析病人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96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随访时间为54(38,62)个月,随访期内死亡54例(56.25%),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0(33,61)个月,3年和5年总生存时间生存率分别为70.83%和45.83%,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45.00(27.25,56.75)个月,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时间生存率分别为61.46%和43.75%。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预后营养指数预测病人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和0.904,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71.70和46.35。全身免疫炎症指数≥671.70组实际生存时间短于<671.70组,预后营养指数≥46.35组实际生存时间长于<46.35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为Ⅲ期是病人总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HR=0.562,95%CI(0.349,0.748),P=0.011],全身免疫炎症指数≥671.70[HR=2.427,95%CI(1.731,6.109),P<0.001]和预后营养指数<46.35[HR=10.869,95%CI(5.311,22.244),P<0.001]是病人总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AJCC分期Ⅳ期[HR=2.035,95%CI(1.404,5.072),P=0.014]和预后营养指数<46.35[HR=10.344,95%CI(5.080,21.062),P<0.001]是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结论:预后营养指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和AJCC分期是晚期前列腺癌病人总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预后营养指数和AJCC分期也是病人无进展生存时间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预后营养指数 KAPLAN-MEIER法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促进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的恶性病理学过程
18
作者 曹周芳 汪元 +2 位作者 王梦娜 孙玥 刘菲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病理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和RA-FLS,构建LINC00837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FLS)、... 目的探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FLS)病理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选用正常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和RA-FLS,构建LINC00837的过表达质粒和干扰质粒转染至RA-FLS中,实验分为对照组(FLS)、模型组(RA-FLS)、pcDNA3.1-NC组、pcDNA3.1-LINC00837组、siRNA-NC组、siRNA-LINC00837组。采用双荧光素酶验证LINC00837靶向miR-671-5p及miR-671-5p靶向SERPINE2关系;使用qRT-PCR实验检测各组细胞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表达量;Edu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划痕愈合实验检测RA-FLS迁移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增殖、迁移相关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LINC00837与miR-671-5p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而miR-671-5p与SERPINE2的3'非翻译区(3'UTR)结合,两两之间具有结合位点(P<0.01)。同一时间段,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LINC00837和SERPINE2表达量升高,而miR-671-5p表达量降低,细胞增殖、迁移能力提高,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pcDNA-LINC00837组细胞增殖、迁移活跃,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siRNA-LINC00837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下降,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下降,抑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P<0.01)。结论RA-FLS中存在LINC00837/miR-671-5p/SERPINE2功能轴,该功能轴促进RA-FLS增殖、迁移及炎症因子分泌等恶性病理学过程,干预LINC00837有望成为调控RA-FLS病理学过程的潜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 LINC00837 增殖迁移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铆钉动态模型的民机侧壁板抗鸟撞研究
19
作者 陈晓峰 朱小龙 +2 位作者 龙舒畅 汪远 张晓刚 《应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3,共10页
为了研究民机侧壁板结构抗鸟撞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航空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并通过模拟铆钉动态加载试验、民机侧壁板鸟撞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了铆钉紧固件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和民机侧壁板的鸟撞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民机侧壁板结构... 为了研究民机侧壁板结构抗鸟撞性能,基于Abaqus建立了航空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并通过模拟铆钉动态加载试验、民机侧壁板鸟撞试验和仿真分析,研究了铆钉紧固件动态模型的准确性和民机侧壁板的鸟撞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民机侧壁板结构鸟撞冲击下主要表现为铆钉紧固件的大量破坏导致加强肋脱离。结构纵框、加强肋和蒙皮均未出现撕裂破坏。基于Abaqus的铆钉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其动态加载下的应变率强化效应,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拉剪耦合加载下的损伤破坏行为,并且应用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鸟撞冲击下铆钉紧固件的失效形式,从而获得与试验较为一致的应变结果;可见该铆钉模型能够为民机结构抗鸟撞问题研究提供基于Abaqus的铆钉紧固件建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铆钉 动态模型 民机侧壁板 鸟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特色饮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基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
20
作者 王媛 肖斐 +4 位作者 张宇馨 周恩慧 钟建琴 胡宇欣 洪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8-696,共9页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引起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病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鲜见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对CVD影响的研究。目的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CVD的流行现状,探讨民族特色饮食与CV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西南...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引起死亡及致残的主要慢病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鲜见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对CVD影响的研究。目的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CVD的流行现状,探讨民族特色饮食与CVD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西南区域少数民族聚集地世居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2018年7月—2019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18790名30~79岁世居三代的侗族、苗族、布依族居民进行基线调查,最终共有17085人纳入分析,根据调查对象是否患有CVD将其分为两组:CVD组(530名)和非CVD组(16555名)。由专业调查员使用该项目组开发的专用电子问卷进行面对面访谈,包括基本情况、生活习惯、疾病史、饮食情况等调查。根据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研究可知,要求调查对象回忆过去1年中吃腌制蔬菜、糯米及其制品、腌制鱼/肉类、腊/熏肉、白酸汤、红酸汤、牛/羊瘪菜、紫血肉、鱼腥草、蕨菜、油茶这11种食物的频次(次/月)。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民族特色饮食与CVD的关系。结果贵州省少数民族CVD总患病率为3.20%(530/17085),各民族CVD患病率为侗族3.14%(207/6599)、苗族3.13%(158/5043)、布依族3.03%(165/5443),男性患病率(3.68%)高于女性(2.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720,95%CI=0.553~0.937,P=0.015)是CVD的保护因素。在侗族人群中,蕨菜≤1次/月(OR=2.172,95%CI=1.162~4.059,P=0.015)是CVD的危险因素;在苗族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563,95%CI=0.340~0.933,P=0.026)、油茶>1次/月(OR=0.442,95%CI=0.202~0.967,P=0.041)是CVD的保护因素;在布依族人群中,牛/羊瘪菜≤1次/月(OR=1.935,95%CI=1.046~3.579,P=0.035)是CVD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男性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639,95%CI=0.427~0.957,P=0.030)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60岁的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656,95%CI=0.443~0.971,P=0.035)、鱼腥草<1次/月(OR=0.642,95%CI=0.418~0.986,P=0.04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而蕨菜>1次/月(OR=1.655,95%CI=1.011~2.709,P=0.045)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在体质量正常的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584,95%CI=0.393~0.868,P=0.008)、1~3次/月(OR=0.666,95%CI=0.452~0.981,P=0.039)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超重人群中,紫血肉≤1次/月(OR=0.658,95%CI=0.453~0.955,P=0.027)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肥胖人群中,红酸汤1~3次/月(OR=0.592,95%CI=0.360~0.973,P=0.039)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不吸烟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次/月(OR=0.716,95%CI=0.532~0.965,P=0.028)、1~3次/月(OR=0.711,95%CI=0.530~0.955,P=0.02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已戒烟人群中,蕨菜>1次/月(OR=7.507,95%CI=1.324~42.556,P=0.023)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而油茶>1次/月(OR=0.319,95%CI=0.103~0.990,P=0.048)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在不饮酒人群中,糯米及其制品1~3次/月(OR=0.710,95%CI=0.531~0.948,P=0.020)、红酸汤1~3次/月(OR=0.775,95%CI=0.613~0.980,P=0.033)均可降低CVD的患病风险,而腊/熏肉1~3次/月(OR=1.400,95%CI=1.040~1.884,P=0.027)可增加CVD的患病风险。糯米及其制品、腌制鱼/肉类和紫血肉与CVD的患病风险均存在非线性量效关系(P<0.05,P_(非线性)<0.05)。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CVD的患病率较低。糯米及其制品、油茶、鱼腥草、紫血肉、红酸汤、牛/羊瘪菜、腊/熏肉的食用频次可能会影响CVD的患病风险。应对少数民族特色饮食的摄入频率知识进行宣传,从饮食方面对贵州省少数民族人群CVD进行防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少数民族 特色饮食 贵州 LOGISTIC模型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