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4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仕宦家训的政德教化及其当代价值
1
作者 陈延斌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传统仕宦家训之所以重视政德教化,受中华民族政德建设思想的影响,由家训撰作训家教子宗旨决定,也与家训作者仕宦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传统仕宦家训政德教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核心思想包括清廉自守、仁爱百姓、勤勉为政、宽法省刑、执政公... 传统仕宦家训之所以重视政德教化,受中华民族政德建设思想的影响,由家训撰作训家教子宗旨决定,也与家训作者仕宦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传统仕宦家训政德教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核心思想包括清廉自守、仁爱百姓、勤勉为政、宽法省刑、执政公允、笃守名节等。为提高教化实效,传统仕宦家训政德教化形成了日常训诲、箴铭镜鉴、建章立制、家风濡染、罢祭削谱等方式方法。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但传统仕宦家训的政德教化无论内容还是方式方法,仍具有跨越时空的参考价值,可以为当前政德政风建设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仕宦家训 政德 政德教化 党风政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义门家风的基本内蕴及其时代借鉴
2
作者 陈延斌 陈星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70-181,共12页
义门是中国传统社会崇德尚义、累世同居的大家族,是传统社会被统治者表彰的道德楷模。在义门数百至数千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江州陈氏义门、浦江郑氏义门、会稽裘氏义门等若干义门典范。义门家族建设强调“共”的理念导向,家族... 义门是中国传统社会崇德尚义、累世同居的大家族,是传统社会被统治者表彰的道德楷模。在义门数百至数千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江州陈氏义门、浦江郑氏义门、会稽裘氏义门等若干义门典范。义门家族建设强调“共”的理念导向,家族管理体系建构完整,注重家族声誉。义门家族格外重视家风培养和义门子弟的道德教育,积淀了以“孝义立家”“耕读传家”“和睦兴家”“勤俭持家”为基本内蕴的家风文化。孝义是义门家族立家之本,耕读是延续家族荣光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要求,和睦族众是义门兴盛不衰的关键一环,勤俭戒奢是家族长久的重要保证。中华民族义门家风延续千年,至今依然发挥着教化族众、激励后人的重要作用,具有积极的时代价值:汲取义门家风孝义为先、勤劳节俭的思想,为当前孝道建设和价值观建构提供参考;借鉴义门家风耕读传家的教家治家路径,为青少年“知行合一”教育提供参照;吸纳义门家风文化敦亲睦族的齐家理念,为和睦家庭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丰富滋养,激发优秀义门家风文化的时代活力,将其积极融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门 孝义 家风 耕读传家 敦亲睦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素范无改,诗礼秀出:博罗韩氏家风家训研究
3
作者 陈友乔 陈增铭 曹标 《惠州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26-36,共11页
博罗韩氏是岭南著名的科举世家。韩氏科第连绵,人才辈出,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其重要因素。韩氏家风家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秉礼尚义,礼以治家,行义积德;二是世敦孝友,孝为立身之本,力申兄弟式好之道;三是耕读传家,俊秀者读书,... 博罗韩氏是岭南著名的科举世家。韩氏科第连绵,人才辈出,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其重要因素。韩氏家风家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秉礼尚义,礼以治家,行义积德;二是世敦孝友,孝为立身之本,力申兄弟式好之道;三是耕读传家,俊秀者读书,拙朴者力田;四是治家以严,重祭祀之典,严学行之督,谨闺闱之教,申族规之禁;五是敬爱乡梓,不以富贵傲视乡里,不倚仗权势鱼肉乡里,兴利除弊,造福乡梓。由于韩氏家风家训产生于农耕时代,有些内容诸如权威主义、重男轻女、愚忠愚孝等,与现代文明相悖。因此,可在对韩氏家风家训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科举世家 博罗韩氏 家风家训 创造性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子尽心以孝——以“后丧逾前丧”争论为中心
4
作者 王佳仪 《今古文创》 2025年第5期46-48,共3页
孟子因“后丧逾前丧”的问题使得一些人对他的德行和礼制观念产生了质疑。面对争议,孟子提出了“尽心以孝”的孝道观点,他认为孝更重要的是内心与道德的内在统一。孟子提高丧礼规格的做法,强调了礼制应该根据个人身份、经济条件和社会... 孟子因“后丧逾前丧”的问题使得一些人对他的德行和礼制观念产生了质疑。面对争议,孟子提出了“尽心以孝”的孝道观点,他认为孝更重要的是内心与道德的内在统一。孟子提高丧礼规格的做法,强调了礼制应该根据个人身份、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调整,是对传统礼制的超越与重构。孟子的行为具有进步意义,也为后世孝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尽心以孝 心性论 礼制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孝文化精髓融入我国现代家庭养老路径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布权 李卓凡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传统孝文化精髓对现代家庭养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家庭孝道失范、学校重智轻孝、社会孝风不佳以及政府孝法缺位等因素的制约,传统孝文化精髓融入现代家庭养老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我国部分家庭子女缺乏对传统孝文化精髓的理论... 传统孝文化精髓对现代家庭养老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家庭孝道失范、学校重智轻孝、社会孝风不佳以及政府孝法缺位等因素的制约,传统孝文化精髓融入现代家庭养老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我国部分家庭子女缺乏对传统孝文化精髓的理论认知、情感认定、意志认可以及行为认同。为此,必须通过营造孝慈家风氛围、挖掘孝德育人元素、培育孝亲社会风气、推进孝道制度建设等多种路径,促进传统孝文化精髓融入现代家庭养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家庭养老 传统孝文化精髓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明浦江《郑氏规范》编撰考论
6
作者 赵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2,共8页
浦江郑氏义门家族历经宋、元、明三代,绵延二百五十余年不衰,无疑得益于郑氏家规的编纂和执行。从第六代家长郑文融开始撰《家规前录》定其大纲,中间经第七代家长郑钦与郑铉分别撰《家规后录》和《家规续录》加以补充,最后由第八世孙郑... 浦江郑氏义门家族历经宋、元、明三代,绵延二百五十余年不衰,无疑得益于郑氏家规的编纂和执行。从第六代家长郑文融开始撰《家规前录》定其大纲,中间经第七代家长郑钦与郑铉分别撰《家规后录》和《家规续录》加以补充,最后由第八世孙郑涛协同众兄弟修订编成《郑氏规范》定稿,前后经历了三代人、数十年时间,最终修成了一部内容广泛、条款细密的家法族规,为郑氏家族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制度保障,并成为中国传统家法族规的典范之作,对后世家法族规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 浦江郑氏家族 郑氏规范 形成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家风家训的现代传承——以博罗车村车氏家族为例
7
作者 穆静 张燕娴 童淑娴 《惠州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南宋年间,车氏家族迁至博罗县泰美镇东部,并以姓氏立村。该家族始终坚守“重文勤读、铁面无私、恪尽职守、孝立其本、敦族睦邻”的家风家训,且演变为家族品格,更为家族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种家族... 南宋年间,车氏家族迁至博罗县泰美镇东部,并以姓氏立村。该家族始终坚守“重文勤读、铁面无私、恪尽职守、孝立其本、敦族睦邻”的家风家训,且演变为家族品格,更为家族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当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这种家族品格焕发出新的活力,助力车村在凝聚力、文化振兴和产业发展上取得成就。重视家族品格的提炼与传承,家风家训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弘扬家族品格,可以激发村民的归属感和创造力,共同书写乡村发展的美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风家训 家族品格 乡村振兴 车氏家族 现代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新时代孝道伦理的重塑与践行
8
作者 向丽璇 《西部学刊》 2025年第4期60-64,共5页
随着整个社会向老龄化迈进,传扬孝文化被作为解决老龄化难题的重要伦理期待之一。所谓“孝”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亲亲之情,它体现在晚辈对长辈的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国,孝是家庭道德和封建宗法等级的伦理精神基础。新时代孝道伦... 随着整个社会向老龄化迈进,传扬孝文化被作为解决老龄化难题的重要伦理期待之一。所谓“孝”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亲亲之情,它体现在晚辈对长辈的行为规范。在古代中国,孝是家庭道德和封建宗法等级的伦理精神基础。新时代孝道伦理必须以新的时代精神为导向,进行转变性创造:(一)将孝道伦理从社会的公领域回归家庭伦理的私领域;(二)新时代孝道伦理应强调亲子关系本身,形成一种“平等型孝道”;(三)行孝的方式以赡养、敬养为主。重塑和践行新时代孝道伦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家庭教育、学校德育、政府推动、传统媒体与网络传播进行孝的传承,对学生、公务员、企业家、农民工、上班族、军人等差异群体在践行的方式上提出不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新时代 孝道伦理 困境 践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韩孝道故事比较研究——以《董永传说》和《孝女知恩》为例
9
作者 孙鸣阳 朴明 《西部学刊》 2025年第3期122-126,共5页
选取中国的《二十四孝》和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列传》《三国遗事》之《孝善篇》和《高丽史·列传》之《孝友传》中记载的孝道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将两国共有的孝道故事类型归纳为牺牲本人型、牺牲子女型、木像奉安型、虎... 选取中国的《二十四孝》和朝鲜半岛的《三国史记·列传》《三国遗事》之《孝善篇》和《高丽史·列传》之《孝友传》中记载的孝道故事,根据故事情节内容将两国共有的孝道故事类型归纳为牺牲本人型、牺牲子女型、木像奉安型、虎患对处型、孝感动天型和弃官寻母型等类型。以牺牲本人型孝道故事中最为典型的《董永传说》和《孝女知恩》文本为核心,梳理并分析中韩孝道故事的叙事逻辑及其异同。尽管二者在母题上相似,但在孝行主体、实施对象,孝行过程和结果等具体情节和内涵表达上彰显了两国各自本土化的特质。此外,通过比较分析中韩孝道故事的类型与叙事情节,揭示了两国在家庭、社会和信仰三个方面体现的伦理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传说 孝道故事 《二十四孝》 《董永传说》 《孝女知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儒家传统的“孝”文化
10
作者 姜雪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9期70-72,共3页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被延传几千年之久,“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根据与源头,其中敬养父母、抚育后代、推己及人、忠孝两全、祭拜祖先等,这是一个由个体延展至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流程。而被传承至今的孝道文化也...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被延传几千年之久,“孝”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根据与源头,其中敬养父母、抚育后代、推己及人、忠孝两全、祭拜祖先等,这是一个由个体延展至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流程。而被传承至今的孝道文化也绝不是凭空产生,它的出现与传承实际上与人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人有性,性延情,情至孝,如此以来,孝道文化就依据人性而产生,跟随人情而发扬。然而,基于人性产生的“孝”却不仅仅是性情的外在表现,它还可以对人性进行超越,于是便有了修身养性,推己及人,个人操守的提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亲情之爱 推己及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中的孝道文化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晶晶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3,152,共12页
构建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必须重视养老的文化面向,深入挖掘传统孝道文化中的养老资源。家庭照护和社区居家照护是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的两大核心内容,两者相辅相成赋能家庭形成有弹性的照护安排。情感纽带和类差秩序是孝道文化得以传承发... 构建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必须重视养老的文化面向,深入挖掘传统孝道文化中的养老资源。家庭照护和社区居家照护是中国式老年照护模式的两大核心内容,两者相辅相成赋能家庭形成有弹性的照护安排。情感纽带和类差秩序是孝道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内在机制。情感纽带在当前家庭照护中仍发挥重要作用,而以代际类差秩序为前提的孝道刚性约束已被打破,继而凸显出社区居家照护的补充性和保障性意义。充分发挥社区养老共同体的情感价值和资源聚合优势,尤其是数智技术在照护需求响应、资源供需对接、云社区建设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式老年照护体系,推动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孝道文化 家庭照护 社区居家照顾 数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孝道”思想的新开展
12
作者 孙向晨 杨海文 白彤东 《天府新论》 CSSCI 2024年第5期35-46,158,共13页
儒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命运究竟是沦为“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还是“游魂”?如何以时代精神激活儒学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儒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但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命运究竟是沦为“博物馆中的陈列品”还是“游魂”?如何以时代精神激活儒学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无疑是返本开新的使命所在。为此,《天府新论》编辑部策划了“激活儒学生命力”系列笔谈,拟围绕当下社会尤为关注的孝道、婚姻、生育、教育等热点问题,组织专家学者展开讨论。数月前,凤凰网的一篇《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的文章刷屏,胡泳教授“在做自己和做个孝子之间寻求平衡”的照护经历引发无数人的共鸣。当代社会如何做孝子或者说如何践行孝道,既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实践命题。孙向晨教授认为,要在当代社会呵护“孝道”,需要在现代性结构中找到“孝道”可能存在的位置,正确认识“孝道”是我们克服现代社会个体性危机的力量所在。杨海文教授认为,百善孝为先,世态道德化以孝敬父母为第一义,通过孝敬父母的方式来抵达善的境界,最是彰显了行稳致远、事半功倍的文化自信。白彤东教授认为,孔子以父母与子女的亲情重构了“三年之丧”的封建之礼,在当下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保守孔子的精神,通过订立新的丧葬礼仪来扶持和强化亲情这种自然情感。笔谈根据主题需要编排次序,作者排名不分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返本开新 时代精神 当代文化 孝道 中华文明 永恒魅力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家礼文化及其时代价值
13
作者 陈延斌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8,共8页
礼是基于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典章制度与文化样态,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中华礼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由礼义、礼仪、礼节、礼制、礼器、礼乐、礼教、礼法、礼治、礼俗构成的体系... 礼是基于民族心理、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典章制度与文化样态,是维护家庭和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重要手段。中华礼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由礼义、礼仪、礼节、礼制、礼器、礼乐、礼教、礼法、礼治、礼俗构成的体系,家礼亦然。家礼文化是传统家礼在价值理念、仪式、制度、器物以及教化等行为活动等多层面的体现,比家法、族规、家训等其他家文化形式更具有仪节的庄严性、礼义的教育性和制度的规范性等特点,在家文化和中华民族整个礼文化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家礼文化是中国传统社会治家、齐家、教家的重要制度文化,也是当代优良家德、家风培育和公民礼仪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借鉴传统家礼以仪立范路径涵养公民个人品德,吸收传统家礼伦理内涵滋养良好家风与淳朴世风,继承弘扬传统家礼称情立文的撰订原则助推社会礼仪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礼 家礼文化 礼仪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伦理的道德起源与未来面向——基于对家庭伦理限度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燕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家庭伦理作为伦理的一个原初性元素,对于伦理的整体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学科归属来看,家庭伦理只能以伦理学为唯一的学科归属,即只能以伦理学为限。在伦理前冠以“家庭”二字,只是表明讨论伦理问题可以以家庭为切入点,但不意味... 家庭伦理作为伦理的一个原初性元素,对于伦理的整体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学科归属来看,家庭伦理只能以伦理学为唯一的学科归属,即只能以伦理学为限。在伦理前冠以“家庭”二字,只是表明讨论伦理问题可以以家庭为切入点,但不意味着家庭伦理可以独立于伦理学之外,否则,伦理学就会出现内部分裂和自我否定。在早期西方,血缘纽带被早早冲破,伦理的原初含义尽管保留着与家庭相关的“居留”、“住所”之意,但指向的是有精神寓意的“好生活”。因此,关于“居留”、“住所”的伦理学通向的是存在的真理。在古代中国,家庭是血缘共同体,由此衍生出父权至上、孝德为先的家庭伦理。在强大的血缘背景之下,以孝德为先的家庭伦理进而推演出以忠君为先的国家伦理。通过对中西家庭伦理的缘起以及未来面向的考察可知,以血缘为底色的家庭伦理排斥他者的照面,具有内敛性,从而表现出一定的限度。在逐渐步入现代化的今天,只有明确家庭伦理的限度,才能够有参照地保留住传统家庭伦理中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部分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伦理在全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伦理 “好生活” 孝德 伦理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足石刻孝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
15
作者 陈琳 沈萧霜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8期I0039-I0039,共1页
课题调研情况大足石刻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出成就。其中,孝文化作为大足石刻蕴含的重要元素,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基石。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功,不经意间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 课题调研情况大足石刻是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杰出成就。其中,孝文化作为大足石刻蕴含的重要元素,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基石。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职业成功,不经意间忽略了家庭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孝文化的传统价值。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孝道的实践方式也在随之改变。因此,深入探究大足石刻孝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承,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还能够为当代社会道德建设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足石刻 文化传承 社会道德建设 石窟艺术 现代生活节奏 道德基石 家庭养老模式 传统美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三十年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研究的三重辨析
16
作者 吴根友 傅佳一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47,共8页
面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活跃在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家庭伦理有着持续性的讨论和反思,试图开辟一条重构现代家庭伦理的道路。近三十年来,当代研究者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亦给予了多方面关注,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新儒家家庭... 面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活跃在20世纪的现代新儒家对传统儒家家庭伦理有着持续性的讨论和反思,试图开辟一条重构现代家庭伦理的道路。近三十年来,当代研究者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亦给予了多方面关注,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进行掘发,既有肯定、认同,也有否定、批判。依照传统性、现代性、个体性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有关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的研究进行学术梳理与辨析,一方面,可为继续深入研究现代新儒家家庭伦理思想提供学术前缘,另一方面,也可借助对这些研究成果的辨析和反思,为当代及未来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思想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家庭伦理 三重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婚姻伦理建设研究
17
作者 李桂梅 周雯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8,共8页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婚姻道德关系的革新与进步,建立起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的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大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婚姻伦理运用于对中国实际的分析,... 1921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婚姻道德关系的革新与进步,建立起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婚姻自由的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大革命时期,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将马克思主义婚姻伦理运用于对中国实际的分析,建立革命根据地后即确立并推行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规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根据革命情势对婚姻伦理建设的方针措施作出灵活调整,以强化新民主主义婚姻伦理规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婚姻伦理建设在新旧交替、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展开,呈现出人文性与政治性相糅合、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婚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孟子人学思想的三重维度
18
作者 周晓莹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人与自然分离是孟子人学思想的前提,人意识到自我在自然中的独特性,意味着人理性的觉醒。孟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自然是人对象化的存在,人应该善用自然,厘清自身欲望的限度,以保证人对自然的可持续利用。孟子人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义道德... 人与自然分离是孟子人学思想的前提,人意识到自我在自然中的独特性,意味着人理性的觉醒。孟子认为人是宇宙的中心,自然是人对象化的存在,人应该善用自然,厘清自身欲望的限度,以保证人对自然的可持续利用。孟子人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义道德,他将人作类上的疏解,其终极价值在于完成群体意志,即维护群体的秩序,实现群体的最大化发展。以此为立场,从主体修养来看,人的终极价值在于实现宗法制度下的伦常道德;从王道政治来看,王权的合法性和仁政的具体内涵都指向群的意志与存在。孟子的人学思想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本立场,研究孟子人学思想的理论特点有助于勾勒儒家哲学的思考视域,把握儒家传统的精神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学 仁义道德 政治 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家训的立德树人意蕴
19
作者 安丽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3-30,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统家训作为古代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以培育个体品德为基点、以厚植家族伦理为基石、以坚定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立德树人教化理念,形成了家训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传统家训作为古代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了以培育个体品德为基点、以厚植家族伦理为基石、以坚定政治伦理为基础的立德树人教化理念,形成了家训目标德育化、家训主体层次化、家训内容伦理化、家训方式生活化的历史智慧。在“第二个结合”视域下,借鉴传统家训立德树人历史智慧,就需要明确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极端重要性,强化党员和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内涵,实施科学家教,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家训 立德树人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湾汉简《孝经》残文考论
20
作者 张固也 田雅宁 《出土文献》 CSSCI 2024年第2期80-88,172,共10页
《地湾汉简》编号为86EDHT∶17的残简正面为《孝经·诸侯章》经文,背面为其传文。残简经文语句顺序与今本《孝经》有异,而与今本《文子》相同,但后者为东汉时人所伪造,故残简不可能是“《文子》残章”,而应该属于汉代的今文本。《... 《地湾汉简》编号为86EDHT∶17的残简正面为《孝经·诸侯章》经文,背面为其传文。残简经文语句顺序与今本《孝经》有异,而与今本《文子》相同,但后者为东汉时人所伪造,故残简不可能是“《文子》残章”,而应该属于汉代的今文本。《孝经》与今本《文子》分别对竹简《文子》相关论述进行过改编,其将王者不骄不溢的论述,改造为诸侯“制节谨度而能分施”的主张,反映出晚周天子衰微诸侯力征的时代背景,也适应了汉代王侯“制节谨度以翼天子”的时代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湾汉简 孝经 文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