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上香”动机的社会形塑
1
作者 刘亚琼 张蕊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3,共14页
近年来,青年中出现“香火热”现象。这些青年的“上香”动机可分为三类:以“神圣感”为轴心的传统型动机、以“实用性”为轴心的现代型动机和以“娱乐性”为轴心的后现代型动机,且存在三类动机多元共存的情况。动机差异源于不同社会物... 近年来,青年中出现“香火热”现象。这些青年的“上香”动机可分为三类:以“神圣感”为轴心的传统型动机、以“实用性”为轴心的现代型动机和以“娱乐性”为轴心的后现代型动机,且存在三类动机多元共存的情况。动机差异源于不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环境的形塑:家乡香火文化土壤和家庭信仰延续着神圣性动机;风险社会与原子化生存构成的现代性生存困境引发实用性动机;社交媒体和商业资本联合营造的禅意网红文化推动娱乐性动机。当代中国处于“时空压缩”环境中,上香折射出青年成长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和精神困惑,对这一现象不应过分指责,要客观分析,加强对青年精神生活进行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上香”动机 社会形塑 时空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贫地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理论探析与发展关注点
2
作者 程绍珍 程麟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8-75,共8页
农村留守困境以及某些脱贫地区道德文化失调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仍然是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受到社会各方重点关注。现阶段,脱贫地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构建层面,促进积极发展理论未能与时俱进... 农村留守困境以及某些脱贫地区道德文化失调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仍然是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重大风险因素,受到社会各方重点关注。现阶段,脱贫地区留守儿童积极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理论构建层面,促进积极发展理论未能与时俱进,缺失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积极发展理论探讨;实践应用层面,忽视了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一些脱贫地区道德文化失调带来的各种社会风险挑战,社会适应促进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不能有效结合。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发展关注点需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构建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理论体系与实现机制;第二,从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个维度优化脱贫地区乡村留守儿童积极发展的外部资源;第三,注重个体心理韧性、意向性自我调节及行为的培养,优化积极发展的个体资源,开发留守儿童自身优势和潜能,减少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积极青少年发展 外部资源 内部资源 积极发展关注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地理学视域下留守和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路径探析
3
作者 杨川 冯艳娇 《少年儿童研究》 2025年第1期45-51,共7页
本文基于儿童与空间关系的视角,从留守与流动儿童的具身情境出发,探讨留守和流动儿童在空间认知、空间体验及空间实践方面的现实特征,发现留守和流动儿童存在空间认知与空间想象相对受限、空间体验与空间主体性相对缺失及空间情感联结... 本文基于儿童与空间关系的视角,从留守与流动儿童的具身情境出发,探讨留守和流动儿童在空间认知、空间体验及空间实践方面的现实特征,发现留守和流动儿童存在空间认知与空间想象相对受限、空间体验与空间主体性相对缺失及空间情感联结与情感空间相对剥夺三方面困境。对此,在空间认知方面,应当建构主体空间,深化留守和流动儿童的空间认知;在空间体验方面,应当丰富日常生活空间,增强留守和流动儿童的空间体验;在空间实践方面,应当健全政策空间,拉近留守和流动儿童的情感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流动儿童 儿童地理学 关爱保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青年研究热点议题与学术启示(2024)
4
作者 张志安 龚沈希 《青年探索》 2025年第1期16-26,共11页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青年发展有了更加多元的面貌,青年研究也日趋丰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为青年研究理...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青年发展有了更加多元的面貌,青年研究也日趋丰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为青年研究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注入了鲜活动力,也为青年研究如何顺应新形势和新要求设定了更高标准。文章尝试以具有启发意义的热点议题为切入视角,勾勒2024年国内学界关于青年研究的知识版图。通过研读筛选中文主流期刊的研究论文,将当下青年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概括为八个主题:青年研究的基础理论、青年就业、青年婚恋与家庭、青年流动与社会融入、青年教育、青年媒介使用、青年社会心态与观念、青年工作与政策。在此基础上,从强化核心概念的使用规范、保持鲜明的经验取向、拓展经典范式的问题域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对青年研究的深入推进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青年研究 研究热点 学术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卷”“躺平”语境下青年劳动观的异化与纾解之道
5
作者 李忠 王文雅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当前,“内卷”“躺平”等叙事话语体系在网络中引发热议,折射出青年群体存在劳动认知薄弱、劳动精神式微、劳动斗志消弭、劳动实践懈怠的时代症候。在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变革弱化劳动“存在论”、思潮泛滥消解劳动“价值论”、数字异化... 当前,“内卷”“躺平”等叙事话语体系在网络中引发热议,折射出青年群体存在劳动认知薄弱、劳动精神式微、劳动斗志消弭、劳动实践懈怠的时代症候。在现代化进程中,产业变革弱化劳动“存在论”、思潮泛滥消解劳动“价值论”、数字异化重构劳动“自由论”,降低了青年对主流意识形态和劳动崇高价值的认同效度,从而对青年劳动观造成了畸形化、深层次的消极影响。要廓清“内卷”“躺平”符号表征下的青年劳动观的异化本质,有必要从多重维度加强青年劳动观的培育:一是维护劳动公平,关切劳动观培育的现实性;二是厚植劳动价值,彰显劳动观培育的时代性;三是助推劳动解放,提升劳动观培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精神 劳动观 异化 “内卷” “躺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时间社会学视角下不婚意愿青年与“婚姻错配”格局
6
作者 张舒婷 李泽西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推进,青年婚恋以及生育决策从传统的“单一脚本”向“多维脚本”转变。在此背景下,探问不婚意愿青年的婚恋观、不婚缘由以及决策动因过程成为理解中国婚姻与家庭结构变革的重要视角。基于时间社会学理论,不婚意愿青...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推进,青年婚恋以及生育决策从传统的“单一脚本”向“多维脚本”转变。在此背景下,探问不婚意愿青年的婚恋观、不婚缘由以及决策动因过程成为理解中国婚姻与家庭结构变革的重要视角。基于时间社会学理论,不婚意愿青年形成的过程印证了不婚意愿青年正在反思与反抗“恋爱-结婚-生育”的传统社会时钟规训,延迟或规避个人生命历程里婚姻这一重要事件成为青年主体性实践新现象。青年采取“主体性表达”“重塑适婚时间”“情感补偿”等多种行动策略重建个人时钟。同时,工作时间挤压、“内卷化”就业文化共因导致了青年群体不婚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 时间社会学 社会时钟 不婚意愿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拥有兄弟姐妹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主观幸福感?
7
作者 梁文艳 何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5,共15页
本研究对兄弟姐妹数量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探讨,并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识别兄弟姐妹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拥有1个兄弟姐妹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 本研究对兄弟姐妹数量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探讨,并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识别兄弟姐妹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微观证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拥有1个兄弟姐妹对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效应随年龄增长而加强,并且在成年后依旧保持稳定;拥有兄弟姐妹可能对青少年的数学类认知能力产生负向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较低学段样本中,并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本研究为父母制定生育决策时更有效地开展成本收益分析提供了支持,也为缓解养育焦虑、完善生育政策以及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稀释 群聚理论 同胞互动模型 认知能力 主观幸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数字时代罪错未成年人风险评估的协同治理
8
作者 孙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9,共11页
作为一种风险预测算法实践,数字时代的罪错未成年人风险评估植根于从“惩罚”“福利”到风险控制的少年司法理念转向,顺应了从“算数司法”到“算法司法”的数字司法时代浪潮,因循着从“风险数据”到“风险画像”的算法应用技术机理。... 作为一种风险预测算法实践,数字时代的罪错未成年人风险评估植根于从“惩罚”“福利”到风险控制的少年司法理念转向,顺应了从“算数司法”到“算法司法”的数字司法时代浪潮,因循着从“风险数据”到“风险画像”的算法应用技术机理。但是数字化运行的罪错未成年人风险评估在为未成年人司法赋能的同时,也存在着因数据孤岛与算法黑箱产生的前置偏见与公信危机等算法风险。基于协同治理的行动范式,下一阶段应以“数据—算法”的协同治理为主线逻辑,通过“司法—社会”的主体协同与“法律—技术”的手段协同,保障罪错未成年人风险评估的数据供给与算法可信,使其实现法治化建构与规范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错未成年人风险评估 未成年人司法 数字司法 算法规制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警征象筛查在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段琳琳 吕莹 +3 位作者 李秋菊 董丽娜 冀蓉蓉 苗秀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2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社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水平,探寻儿童心理行为在社区的筛查模式。方法使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对2023年1—12月在潘家园社区接受健康检查的2139名0~3岁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的筛...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社区0~3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水平,探寻儿童心理行为在社区的筛查模式。方法使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象筛查表对2023年1—12月在潘家园社区接受健康检查的2139名0~3岁儿童进行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的筛查,统计分析儿童相应年龄的发育偏异情况,并对筛查阳性儿童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在2139名儿童中,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阳性的儿童70例,阳性率为3.27%;男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阳性率为4.38%,女童阳性率为2.0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阳性率为0.56%,≥1岁且<2岁组儿童阳性率为2.38%,≥2岁且<3岁组儿童阳性率为6.86%,≥3岁且<4岁组儿童阳性率为2.58%,不同年龄组儿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预警征象筛查在社区基层儿童的健康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能够早期发现心理行为发育偏异的儿童,以便对其进行有效干预,促进儿童早期全面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心理行为发育 预警征象 健康管理 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断亲”现象的形成机理与社会影响
10
作者 许加明 徐婷 《江汉学术》 2025年第1期27-37,共11页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出生并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的“90后”和“00后”Z世代青年群体与亲戚之间的日常交往越来越少,感情色彩也愈发淡薄,从而形成了具有特定时代和特定世代双重烙印的青年“断亲”现象。青年“断亲”现象反映了当...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出生并成长于网络信息时代的“90后”和“00后”Z世代青年群体与亲戚之间的日常交往越来越少,感情色彩也愈发淡薄,从而形成了具有特定时代和特定世代双重烙印的青年“断亲”现象。青年“断亲”现象反映了当代青年亲情意识的淡化和中国传统亲戚关系的现代性嬗变,其形成是多种结构性力量共同形塑的结果,主要包括社会结构的孕育、市场经济的助推、人口流动的规制、内卷环境的裹挟和网络时代的浸染,它们不仅改变了当代青年的亲缘结构和关系网络,而且重构了当代青年的亲疏认知和交往模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青年“断亲”可能导致人情社会褪色、家庭模式改组和文化价值转向,带来利弊并存的社会影响。“断亲”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亲情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而言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重塑当代青年的新型亲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断亲 亲情观 亲戚关系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1
作者 杨旭宇 宋健 《青年探索》 2025年第1期76-88,共13页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指标,对青年就业有着复杂的影响。文章从数字认知能力、数字应用素养、数字创新素养、数字风险意识四个维度构建青年数字素养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描... 数字时代,数字素养成为衡量国际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指标,对青年就业有着复杂的影响。文章从数字认知能力、数字应用素养、数字创新素养、数字风险意识四个维度构建青年数字素养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描述我国青年数字素养的现实特征与人群差异,考察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青年的数字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人群间差异,农业户口、乡村地区、较低教育水平的青年数字素养水平偏低。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提升人力资本两个路径促进青年就业。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青年就业的正向作用也具有明显的人群差异,其对于非农业户口、城镇地区、较高教育水平的青年作用更为显著,增加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积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数字素养的正向作用。研究结论为理解与应对青年就业问题提供重要的经验依据,也为培育青年数字素养、促进高质量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就业 数字素养 数字不平等 信息不对称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饭圈”乱象看中国青年网络社群的建构和行为逻辑——以“CP粉”群体社交平台互动为例
12
作者 武亦文 奥利维耶·贝洛·马丁 王鲲 《青年探索》 2025年第2期88-100,共13页
新时代的青年是网络原住民,既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求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饭圈”乱象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对“饭圈”的研究具... 新时代的青年是网络原住民,既推动了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求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饭圈”乱象是网络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对“饭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认为,“饭圈”群体建构和行动逻辑的特殊性是导致乱象的根源。以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CP粉”群体为例,依据法国社会学家麦克雷的网络群体建构理论,通过非参与式观察法,聚焦“饭圈”的微观层面即内部构成,分析以“CP粉”为代表的网络社群的建立、维护以及群体认同的传递等机理。文章基于当下“饭圈”发展现状提出网络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即国家层面加强立法,建立网络追责制度,并加强对“粉丝”群体的教育以及引导青少年自我身份构建,丰富网络文化,促进网络空间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乱象 网络空间 青年网民 网络文化 社交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升机教养与初中生同一性危机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3
作者 王小霖 石建军 +1 位作者 张安慰 王树青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济南市94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父母直升机教养与初中生同一性危机的关系以及自主性的中介作用和同伴互动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直升机教养可以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同一性危机;(2)自主性在直升机教养与同一性危机... 采用方便抽样法对济南市947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父母直升机教养与初中生同一性危机的关系以及自主性的中介作用和同伴互动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直升机教养可以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同一性危机;(2)自主性在直升机教养与同一性危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父母的直升机教养会降低初中生的自主性,进而增加同一性危机;(3)同伴互动调节了直升机教养通过自主性影响同一性危机的前半路径,在高水平同伴互动下,直升机教养对初中生自主性的负向影响减弱。本研究发现,父母的直升机教养方式通过降低自主性进而导致同一性危机,其间高水平同伴互动起保护作用,能够减弱直升机教养对自主性的消极影响,从而为初中生同一性危机的教育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教养 同一性危机 自主性 同伴互动 初中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零糖社交”现象:多元表征、成因透视与引导策略
14
作者 杨鑫 王岩 《新疆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177-186,188,共11页
“零糖社交”是当代青年群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交新模式。这一社交模式具体表征为青年在社交活动中“自给自足”的情绪价值、“去伪存真”的交往方式、“追求悦己”的现实结果、“自主自在”的联络沟通等多个方面。从实质上看,青年社... “零糖社交”是当代青年群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交新模式。这一社交模式具体表征为青年在社交活动中“自给自足”的情绪价值、“去伪存真”的交往方式、“追求悦己”的现实结果、“自主自在”的联络沟通等多个方面。从实质上看,青年社交极度倦怠后的“主动选择”、加速社会背景下的“压力传导”、不良社会思潮的“蓄意煽动”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催化作用”构成了青年“零糖社交”现象的生成动因。鉴于此,科学引导青年“零糖社交”现象,需要从自我祛魅、外界关切、思想赋能与法治监督等多个维度共同发力,助推青年社交生活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零糖社交 社会交往 青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寺庙热”现象的群体特征、成因与对策
15
作者 贾欣昊 刘亚琼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大学生“寺庙热”属于新兴旋风式亚文化现象,参与主体不同于传统宗教信徒,他们呈现出“类信仰式”、解压式、感悟文化式和娱乐式等特征。“寺庙热”现象是当代大学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加速社会的自愈式表现,一定程度隐喻了大学生... 大学生“寺庙热”属于新兴旋风式亚文化现象,参与主体不同于传统宗教信徒,他们呈现出“类信仰式”、解压式、感悟文化式和娱乐式等特征。“寺庙热”现象是当代大学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加速社会的自愈式表现,一定程度隐喻了大学生调适个体与社会失衡的行为实践和追求自我实现的生活态度。“寺庙热”是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奋斗的行为回音,社会须警惕“寺庙热”带来的潜在思想风险和奋斗动力消磨风险,但也不应让大学生泯没于社会的冷漠指责,应通过他们的具身在场透视其心态变迁,让他们找到奋斗的幸福感和意义感,在奋斗道路上走得更有底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寺庙热 大学生群体 社会心态 青年亚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乡小镇青年社会化的“脱栓”困境及其生成路径
16
作者 万书润民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6,共11页
返乡小镇青年进则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实现扩大化的家庭再生产,退则不甘于在乡土社会重复简单的家庭再生产,同时呈现出自我中心、社交收缩、婚姻“脆化”、身份失焦、价值规范内化不足等社会化困境。其根源在于返乡小镇青年在社会化... 返乡小镇青年进则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实现扩大化的家庭再生产,退则不甘于在乡土社会重复简单的家庭再生产,同时呈现出自我中心、社交收缩、婚姻“脆化”、身份失焦、价值规范内化不足等社会化困境。其根源在于返乡小镇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持续地被分隔在各个社会子系统内部,并始终与家庭、学校、地方社会、同辈群体等主要社会化结构缺乏深度交互,使得他们生命体验单调、社会支持缺如、主体性受抑制与社会化不充分。于是,返乡小镇青年与曾经连接城乡社会经济体系的农民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脱栓”,是他们在城乡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深刻的结构性困境,而走出“脱栓”依赖于社会关联的重建与再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青年 返乡青年 社会化 脱栓 城乡社会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主流电影的青年文化意义与奇观影像
17
作者 章文哲 廖思毓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3,共7页
新主流电影概念的形成与争论折射出中国电影在努力融合电影形态“三分法”的进程中,积极吸收并整合国内外先进电影艺术、文化、技术、制度和产业等成果的进取姿态。新主流电影内涵的青年文化在历时性上折射出时代的差异与进步,在共时性... 新主流电影概念的形成与争论折射出中国电影在努力融合电影形态“三分法”的进程中,积极吸收并整合国内外先进电影艺术、文化、技术、制度和产业等成果的进取姿态。新主流电影内涵的青年文化在历时性上折射出时代的差异与进步,在共时性上又体现为青年精神的延续与重复。青年文化是新主流电影创思想、形象和观念之新的重要动力,其形态是青年群体对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艺术等领域的观念之综合与实践之合力。以新的影像形态回应青年观众在思想、形象和观念层面的新趋势,新主流电影在家庭伦理叙事、身体奇观呈现和共同体美学探索上呈现出青年视角特有的影像形态。新主流电影中的身体奇观影像一方面给观众带来视听新经验,另一方面也存在因奇观消费而产生的情感和观念间离。新主流电影中的青年影像确证了观众的主体性,同时也朝向一种“共同体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主流电影 青年文化 奇观影像 家庭伦理叙事 电影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青年社交的矛盾性特征及其消解
18
作者 卢晓雯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当前,青年社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转型和变迁过程中的普通问题。在社交媒介与现实世界的日常观照下,青年的社会交往呈现出矛盾性、复杂性的特征:在社交环境方面,呈现出虚拟与现实并存;在社交时间向度方面,呈现出加速与减速并存;在社交关... 当前,青年社交问题日益成为社会转型和变迁过程中的普通问题。在社交媒介与现实世界的日常观照下,青年的社会交往呈现出矛盾性、复杂性的特征:在社交环境方面,呈现出虚拟与现实并存;在社交时间向度方面,呈现出加速与减速并存;在社交关系方面,呈现出强关系与弱关系并存;在社交需求方面,呈现出亲密陪伴与独立乐活并存;在社交表征方面,呈现出“社牛”与“社恐”并存。从本质上讲,青年社交特征所表现出的矛盾性既指涉了青年群体在现实空间对社交需求的呼唤,也表征着他们在转型社会中的社交困境。对此,进一步加强对青年群体的理解和包容,从营造良好社交环境、合理引导社交需求、创建新型社交关系和塑造理性社交心态等方面加以纾解、引导和支持,对于青年建立自我认同、优化人际关系和健康自信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矛盾性 数字化 社交需求 社会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媒场域中青年主体意识碎片化问题及其应对
19
作者 王哲 李梓青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1,共8页
当前智媒场域中,青年的主体意识结构存在着较明显的碎片化问题,突出表现在内容体系的割裂化、呈现状态的离散化与发展过程的非线性化这三个方面。造成该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资本宰治算法造成的“流量变现”平台运营逻辑,但在深层次上还... 当前智媒场域中,青年的主体意识结构存在着较明显的碎片化问题,突出表现在内容体系的割裂化、呈现状态的离散化与发展过程的非线性化这三个方面。造成该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资本宰治算法造成的“流量变现”平台运营逻辑,但在深层次上还涉及快速现代化进程引发的青年主体自我矮化心理与以后现代文化为底色的部分青年亚文化的干扰误导。为此应从精准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切实加强对智媒运营的规范与引导工作和着力消除各类不利现实因素等方面加以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体 青年 主体意识 意识形态 思想引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专家”:儿童注意力训练机构的形象塑造
20
作者 李伟玉 谢桂华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95,共15页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现象被医学术语重新定义,比如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被视为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表征,这个过程被称作医学化。本文采用医学化视角,基于在北京市某儿童注意力训练机构的参与观察和对...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现象被医学术语重新定义,比如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会被视为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的表征,这个过程被称作医学化。本文采用医学化视角,基于在北京市某儿童注意力训练机构的参与观察和对工作人员及家长的深度访谈,揭示非专业的市场机构建构专业形象的过程。研究发现,市场机构使用多种策略将不具备专业背景的员工制造为儿童健康领域的“专家”,借助训练课程与技术设备强化机构“专业”形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描绘家长群体面对“专家”的反应与行动,指出其行动逻辑存在实用理性的考量。文章强调消费市场对医学化进程的推动作用,为理解医学化的全球扩散提供基于本土情境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消费市场 “制造”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