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数智化:杭州市“一老一小”社区服务现状、困境与优化路径——以杭州市11个未来社区为例
1
作者 黄杰 徐中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5,共6页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育幼”方式受到影响,“一老一小”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学界以及业界的高度重视,而当前社区建设和数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文章基于杭州市在“一老一小”...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变化,传统家庭“养老育幼”方式受到影响,“一老一小”问题日益受到政府、学界以及业界的高度重视,而当前社区建设和数智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文章基于杭州市在“一老一小”社区服务数智化方面的探索发现,其在建设规模、数智化项目、具体服务内容以及多元参与上取得了成效,但是从实施过程来看,在行政主体、平台主体以及服务主体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现实困境。文章认为杭州市可以通过强化社区服务数智化标准化建设、畅通传播渠道以及探索服务多元化等方式,不断优化“一老一小”社区服务数智化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老一小” 未来社区 社区服务 数智化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行政化到合作化: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转型的价值旨趣和逻辑理路
2
作者 赵大朋 杨欢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受国家权力主导,逐步形成了行政化治理模式。随着城市社区治理整体态势的深刻转变,行政化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进一步暴露,“行政乏力,自治低效”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运...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受国家权力主导,逐步形成了行政化治理模式。随着城市社区治理整体态势的深刻转变,行政化治理模式的内在缺陷进一步暴露,“行政乏力,自治低效”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这不仅影响到城市社区治理体系运转的稳定性,降低了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的适应性和协调性,也制约了党建对于社区治理引领作用的实现。面对新时代和新要求,要有效解决“行政乏力,自治低效”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不能仅仅依赖行政资源的投入和治理技术的创新,更要聚焦制约城市社区治理的“元问题”,重塑城市社区治理的底层逻辑,推动行政逻辑与自治逻辑的双向嵌入、联合驱动,以实现“行政有力,自治有效”为核心目标,以建构社区合作化治理模式为发展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治理模式 行政化 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与模式——基于“内发效能—外源嵌入”的类型分析
3
作者 何继新 刘怡辰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4,共10页
在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各地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模式,展现了多样性治理特征与异质化参与模式。基于“内发效能”与“外源嵌入”两个维度所构建的内生与外源协同嵌合分析框架,可以划分出强内... 在推进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中,各地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模式,展现了多样性治理特征与异质化参与模式。基于“内发效能”与“外源嵌入”两个维度所构建的内生与外源协同嵌合分析框架,可以划分出强内发效能-弱外源嵌入的自我决定型、强内发效能-强外源嵌入的互融共进型、弱内发效能-强外源嵌入的权威引导型三种有效参与模式。永州零陵老年互助、无锡滨湖银发志愿者团队、绍兴柯桥“老年教育共同体”三个典型案例展示了不同低龄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三种模式类型的本质特征、治理结构与制度逻辑。面对三种模式的动态演化,未来自我决定参与模式须加强以“互惠协作”为基础的低龄老年人横向参与密度,互融共进参与模式须构建以“双联共管”为核心的低龄老年人弹性参与机制,权威引导参与模式须增强以“激励增效”为支点的老年人敏捷参与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龄老年人 基层治理共同体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性路径——居民精英的转译策略
4
作者 白淑英 王月 《长白学刊》 2025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微社区因具有地域相连、利益相关、规模适度特性更利于居民参与自治,是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最佳空间载体,微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最能体现社会治理共同体意涵的共同体形态。微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是高度碎片化的业主围绕解决小区的物... 微社区因具有地域相连、利益相关、规模适度特性更利于居民参与自治,是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最佳空间载体,微社区治理共同体是最能体现社会治理共同体意涵的共同体形态。微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是高度碎片化的业主围绕解决小区的物业服务、小区管理、自治等公共性问题而形成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互惠合作的治理行动网络的过程,其本质是小区异质行动者由分散走向协同的动态过程。研究内容:运用转译理论的分析框架,剖析居民精英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中的路径。研究表明,居民精英通过问题的结构化、相关主体的利益界定、多元征召方式、网络的维持和再生产等转译策略促进了微社区治理行动者网络的形成。利益联结、情感流通和价值凝聚是微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内在逻辑。微社区治理共同体将基层社会治理内容具体化和生活化,既满足了居民的内生性治理需求,又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成效。基于主体行动网络连接的微社区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层治理中居民行动者参与社区治理的被动处境,有利于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性活力,使国家资源和市场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基层治理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社区 治理共同体 居民精英 行动者网络 转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慧物业大脑的城市社区健康度评价体系——以上海为例
5
作者 王家宝 梁彪 于晓宇 《科技和产业》 2025年第1期325-332,共8页
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智慧物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上海作为智慧物业的先行者,正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社区健康度评价体系。然而,现有体系在适应性、精确性、公平性和深度分析方面存在挑战,亟待优化。基于现有评价体系存在... 随着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智慧物业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上海作为智慧物业的先行者,正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社区健康度评价体系。然而,现有体系在适应性、精确性、公平性和深度分析方面存在挑战,亟待优化。基于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构建灵活、个性化的评价标准,适应不同社区类型,确保评价全面准确;采用针对性评估方法,关注居民主观体验和满意度,实现评分与实际感受一致,提升公平性和可比性;强化数据分析和挖掘能力,为基层社区治理提供新动能。通过优化上海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推动社区治理数字化,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物业 健康社区 社区治理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角下“三治融合”赋能社区治理模态探索
6
作者 蒋占峰 白渰灏 《河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健全“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围绕基层政府、自治组织、社区居民、社会力量等协同治理主体,观照河南省A社区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在“三治融合”贯穿多主体社区... 健全“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围绕基层政府、自治组织、社区居民、社会力量等协同治理主体,观照河南省A社区多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可以发现,在“三治融合”贯穿多主体社区治理的过程中,党建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能驱动的协同治理模态可以实现基层社区治理上下贯通、协同增效。这不仅丰富了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协同模态,而且可为其他省市社区治理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理论 三治融合 社区治理 模态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社区治理模式创新
7
作者 易丽娅 《农业产业化》 2025年第1期121-123,130,共4页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区治理面临着组织结构不完善、治理方式落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索创新乡村社区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乡村社区治理存在的困境,从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以及治...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区治理面临着组织结构不完善、治理方式落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探索创新乡村社区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乡村社区治理存在的困境,从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现代化以及治理机制系统化等方面提出创新路径,研究表明构建多方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推进智慧治理平台建设,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优化乡村社区治理的关键举措,创新治理模式有助于提升乡村社区治理效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乡村社区 治理创新 协同治理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服务“尊重需求”的管理耦合
8
作者 王建平 林圣乔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7-29,共3页
社区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满足居民的“尊重需求”是其重要的研究议题。文章以万源市秦川社区为例,探讨了“和面书记”如何通过满足居民的“尊重需求”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研究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分析了“尊... 社区服务在社区治理中占据核心地位,满足居民的“尊重需求”是其重要的研究议题。文章以万源市秦川社区为例,探讨了“和面书记”如何通过满足居民的“尊重需求”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研究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和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分析了“尊重需求”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及其对居民认同、感和安全感的促进。研究强调,高质量社区服务应关注居民居住、出行、娱乐、日常便捷服务及儿童友好空间需求,构建分层次、分类型的服务体系,提供差异化、专业化和实时性服务。秦川社区实践表明,将需求理论应用于社区服务,以“尊重需求”为核心,形成“需求-尊重-服务-需求”循环机制,是实现社区服务理论与实践成功结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务 尊重需求 社区管理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性视角下社工站参与社区治理的困境及其出路——基于A市X社工站的实证分析
9
作者 汪小宁 袁梦瑶 《决策科学》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社工站在社区治理服务参与、社区自组织孵化与培育中发挥着专业优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嵌入过程中面临“制度约束”下的权力受限、“主体缺位”下的被动服务以及“客体疏离”下的体系障碍等困境,社工站嵌入社区开展服务过程中缺... 社工站在社区治理服务参与、社区自组织孵化与培育中发挥着专业优势,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由于嵌入过程中面临“制度约束”下的权力受限、“主体缺位”下的被动服务以及“客体疏离”下的体系障碍等困境,社工站嵌入社区开展服务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这需要从政府层面更新理念,转变方式,科学促成长;社工站主体层面创新专业发展,增强自主性;社区客体层面提高认知,激发动力,构建社工站嵌入社区治理服务从“单一嵌入”到“多元嵌合”的长效机制,以期实现“浅层”至“深层”的长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工站 嵌入 社区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与社区智慧养老深度融合探赜
10
作者 李航 刘欣怡 《领导科学论坛》 202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文章阐述了智慧养老理念与社会工作理念的契合点,并探讨了二者深度融合的可行性。通过剖析智慧养老的概念、社会工作与智慧养老的价值观共鸣及专业赋能方法,从个人介入、居家介入、社会介入、政府介...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文章阐述了智慧养老理念与社会工作理念的契合点,并探讨了二者深度融合的可行性。通过剖析智慧养老的概念、社会工作与智慧养老的价值观共鸣及专业赋能方法,从个人介入、居家介入、社会介入、政府介入、社区介入和智慧技术介入等六个层面提出了解决策略,旨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养老 社会工作 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领导力供给: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内在机理
11
作者 毛寿龙 肖敏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M0003,共14页
党建引领已成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并要求深入探讨基层党建何以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议题。以公共领导力为基点,对话统合治理理论,结合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动因—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对... 党建引领已成为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并要求深入探讨基层党建何以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议题。以公共领导力为基点,对话统合治理理论,结合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动因—过程—结果”分析框架,对湖南省长沙市F社区更新治理实践进行单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基层党建立足组织、利益和价值三重统合要素,强化对社区公共领导力的供给,驱动了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具体而言:组织统合下的空间塑造机制在共建层面构建了扁平化治理结构;利益统合下的资源在地性转化机制在共治层面激发了集体行动动力,选择性激励机制保障了集体行动的持续开展;价值统合下的策略性动员机制在共享层面凝聚了共治共识。此过程不仅助推树立政党治理权威,也提升了社区自主治理能力。本研究验证了社区治理中保持多主体合作与治理权力相对集中的可能性,有助于延展统合治理理论的解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建 社区治理共同体 公共领导力 统合治理 空间塑造机制 资源在地性转化机制 选择性激励机制 策略性动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治理”何以可为——基于政府治理能力视角的多案例比较分析
12
作者 季乃礼 张煜彬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3,M0004,M0005,共15页
生活治理愈发成为党和国家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治理模式,其核心在于政府权力对于个人生活的介入,而政府的治理能力是生活治理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与关键。当前,我国生活治理丰富的实践形态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 生活治理愈发成为党和国家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治理模式,其核心在于政府权力对于个人生活的介入,而政府的治理能力是生活治理得以推进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与关键。当前,我国生活治理丰富的实践形态对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差异化的要求。基于多个实践案例的比较分析,从治理场域主要处于公共空间还是私人空间、治理活动的形式手段偏向约束型还是引导型两个维度区分不同类型的生活治理。政府的强制能力、建制能力、动员能力和协作能力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生活治理,也代表了政府公共权力与社会、民众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在生活治理的过程中,不同治理能力不断优化、调适,形成此消彼长、相互融合的动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治理 政府治理能力 强制能力 建制能力 动员能力 协作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转译”:逻辑与进路——基于重庆市3个转型社区的案例分析
13
作者 宋辉 张梦康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7,M0005,共15页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转型社区作为城乡连续谱的中间环节,兼具“社区”“共同体”两种生活形态,其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呈现揭示了转型发展中城乡要素立体融合、互构共生的细节。对重庆市... 转型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是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议题。转型社区作为城乡连续谱的中间环节,兼具“社区”“共同体”两种生活形态,其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逻辑呈现揭示了转型发展中城乡要素立体融合、互构共生的细节。对重庆市3个转型社区的研究发现,治理共同体建设经历了问题化、利益相关化、征召与动员等4个阶段。其中,问题化阶段实现了社区公共问题与行动者自身问题的相互转化,利益相关化阶段完成了多元行动者的利益汇集与共同利益的拆分赋予,征召阶段就可行措施开展民主协商并敲定行动方案,而动员阶段则催生了真正的行动参与。层级“转译”推动并形成了社区空间更新中“现象—问题—议题—协商—行动”的过程闭环。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相应地提出推动“转译者”角色转换、畅通“转译”枢纽空间以及优化“转译”过程机制的实践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治理共同体 转译 行动者网络 转型社区 城乡融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重塑与行为调适:数字技术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实现逻辑
14
作者 刘超 夏湘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
居民参与是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推动社区居民深度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成为数字时代社区公共安全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研究基于技术嵌入理论,构建了数... 居民参与是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重要基石,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支撑。数字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技术赋能作用,推动社区居民深度参与公共安全治理成为数字时代社区公共安全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研究基于技术嵌入理论,构建了数字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结构与行为双维分析框架。并以Y区扁平化治理改革为实践案例,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居民参与社区公共安全治理的实现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技术赋能社区公共安全治理居民参与存在两重逻辑:其一是“结构重塑”逻辑,即数字技术通过重塑政民互动的组织结构、权力结构和时空结构,拓展居民参与的渠道与空间;其二是“行为调适”逻辑,即数字技术通过转变居民理念、提升居民能力、优化居民行为模式,有效激发其参与的意愿和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居民参与 公共安全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组织如何塑造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基于组织-网络-情感框架的分析
15
作者 顾爽 冷向明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68,159,共12页
当前,构建治理共同体是回应城市社区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存的重要举措。基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困境,可引入组织、网络和情感要素,构建组织化整合-网络管理-情感嵌入的分析框架。通过W市H社区党建引领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案例研究发现:党建引... 当前,构建治理共同体是回应城市社区多元性和差异性并存的重要举措。基于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困境,可引入组织、网络和情感要素,构建组织化整合-网络管理-情感嵌入的分析框架。通过W市H社区党建引领治理共同体构建的案例研究发现: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共同体的构建过程是个体的组织化过程,也是组织间网络的形成过程,还是治理机制得以制度化的过程。社区党委可以发挥组织力,创造个体间的联络接点,实现组织化;发挥领导力,引导组织间的耦合互动,促进网络的规范化;发挥动员力,构建群体间情感的圈层结构,促进情感的在地化。通过组织-网络-情感的多重嵌套实现治理的“刚柔并济”,可促进治理共同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 组织化 组织间网络 情感嵌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城市社区共同体:党建何以引领——基于“主体-过程-文化”三维视角的分析
16
作者 周敏晖 郝宇青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60,126,共9页
党建引领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应当从主体、过程和文化三个维度入手。主体是核心,即社区党组织的引领意识和引领能力强,则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主体核心作... 党建引领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应当从主体、过程和文化三个维度入手。主体是核心,即社区党组织的引领意识和引领能力强,则能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的主体核心作用,这是“主体之维”。过程是内核,即党建引领方式恰当和党建引领议题合理,则能保证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构建过程的顺利进行,这是“过程之维”。文化是支撑,即壮大社区主流文化、拓展社区文化资源和提振社区公共精神,则能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营造良好氛围,这是“文化之维”。党建引领城市社区共同体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的过程,需要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城市社区共同体 主体 过程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社区建设的演进态势与基层治理体系的融合发展研究
17
作者 孔子南 苏新宁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0-100,共11页
智慧社区以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为基础,提升了居民生活的智能化与便捷化,为基层智能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文献计量法,梳理国内外关于智慧社区研究的发展态势、热点与挑战,揭示智慧社区与政务大数据平台的互补格局。在政务大数据背景... 智慧社区以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为基础,提升了居民生活的智能化与便捷化,为基层智能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文献计量法,梳理国内外关于智慧社区研究的发展态势、热点与挑战,揭示智慧社区与政务大数据平台的互补格局。在政务大数据背景下,智慧社区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信息高效传递,优化基层治理体系。智慧社区不仅打破了传统治理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还强化了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支撑作用,为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路径与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社区 基层治理 政务大数据 智能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区域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何以推进——基于北京市46个垃圾处理案例剖析
18
作者 谢永乐 袁磊 王红梅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1,共12页
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新时代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共同体的重要引擎。基于协同治理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地区—系统—主体”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体系,通过Python爬虫、聚类统计与ArcGI... 以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新时代构建经济—社会—生态共同体的重要引擎。基于协同治理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构建“双碳”目标导向的“地区—系统—主体”绿色创新协同发展体系,通过Python爬虫、聚类统计与ArcGIS拟合,探究北京市垃圾处理的进展、成效及问题。研究发现:根据设施“小聚居”特征与要素互动网络,已构建起市—区政府联动的网格化组织体系,推进垃圾处理—资源再生—循环利用的工艺创新及应用,分类分级促动多元政策工具融合实施。同时,科学规划“融城”式垃圾处理点迁移及布局、健全设施“按需+按效”组合矩阵、完善嵌入型技术升级与应用机制、激发政策工具配备“帕累托”效应等有待深化解决。研究结论为推进市—区—街道—社区联动、落实生产者履责、优化科技赋能与智慧型管理等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绿色创新 协同发展 垃圾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匮乏型乡村何以激活农民主体性?——基于“价值——制度——组织”分析框架
19
作者 李国梁 梁玲 《长白学刊》 2025年第1期131-146,共16页
农民主体性激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但资源匮乏型乡村却存在外部“输血”模式难以适用、内生“造血”功能发挥有限的问题。广西C市L村立足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现实,从农民与外部主体力量互动关系着手,以农民主体性激活为核心,识别与培... 农民主体性激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但资源匮乏型乡村却存在外部“输血”模式难以适用、内生“造血”功能发挥有限的问题。广西C市L村立足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现实,从农民与外部主体力量互动关系着手,以农民主体性激活为核心,识别与培育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有助于破解其外部资源长期短缺与内部资源不足不活的发展困境,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激活路径的选择上,以价值引领唤醒乡村价值认同,以制度激励注入强劲动力,以组织推动赋予支撑载体,从意识、动力及行动层面持续激活农民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路径选择下的微观实现机制上,全面盘活乡村沉睡治理要素资源,促进外部主体与农民主体有机双向互动,农民逐渐从乡村建设的“局外人”向“局内人”转变,农民主体性得以充分“活化”,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能力实现有效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性 内生动力 资源匮乏型乡村 价值 制度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的社会合作何以可能:一种社区社会组织的尝试
20
作者 葛忠明 丁铭明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创新,单一的科层组织体系在社会矛盾化解、危机治理中出现失灵,社会合作的价值愈益凸显。在促进社会合作的有效组织机制中,具有自治性、专业性、灵活性、开放性特征的社区社会组织将社会合作所需要的权威内化,促进组织... 城市社区治理需要创新,单一的科层组织体系在社会矛盾化解、危机治理中出现失灵,社会合作的价值愈益凸显。在促进社会合作的有效组织机制中,具有自治性、专业性、灵活性、开放性特征的社区社会组织将社会合作所需要的权威内化,促进组织间边界的开放与交流,塑造个体的社会性,以其自身的文化融合与社会资本优势促进社会共识与信任的内生性培育,促进社会共同体的构建。各地要处理好政府引导与社区社会组织自治的关系,凸显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合作的平等伙伴地位,实现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三方有机团结与合作,实现“社企”协同驱动效应,实现党与社会组织精英的充分互动,使社区社会合作更加稳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合作 社区社会组织 内生机制 合作控制 社区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