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7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总统推选制度变化与特朗普的回归
1
作者 李泽生 李嘉健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39,171,共19页
特朗普锁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后,通过竞选辩论逼退拜登,最终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大胜临危受命的哈里斯。他的成功和回归是其对共和党平台极致利用的结果。而美国总统推选制度的去精英化,尤其是初选的去精英化,是特朗普对政党平台进行... 特朗普锁定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后,通过竞选辩论逼退拜登,最终在2024年总统大选中大胜临危受命的哈里斯。他的成功和回归是其对共和党平台极致利用的结果。而美国总统推选制度的去精英化,尤其是初选的去精英化,是特朗普对政党平台进行极致利用的前提。因为去精英化,政党精英们失去对总统推选进程的主导,两党组织功能减退殆尽,沦为由可选性所主导的平台。特朗普将对政党平台的利用推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会诱使更多人效仿,进一步加剧两党政策“因人而异”的倾向。总统的产生已经更多地是基于民众的“任性”选择,而不是政党的组织保障,这是分析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以及观察未来一段时期美国大选政治时不能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总统 特朗普 总统推选制度 政党平台化 去精英化 共和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政府换届,留学生政策会否有变
2
作者 魏南枝 《留学》 2025年第1期6-7,共2页
2024年美国大选结果显示: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不仅夺回了参议院的控制权,还守住了众议院。共和党能够大获全胜,其原因在于,美国社会的“政治光谱”已经悄然改变,自由主义在美国政治中长期占上风的时代正在消退。那么,美国将如何调整其留... 2024年美国大选结果显示:特朗普领导的共和党不仅夺回了参议院的控制权,还守住了众议院。共和党能够大获全胜,其原因在于,美国社会的“政治光谱”已经悄然改变,自由主义在美国政治中长期占上风的时代正在消退。那么,美国将如何调整其留学政策,特别是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政策?分析这一问题,不仅要聚焦特朗普第二任期的政策选项,而且要根据美国政治社会的结构性变化,研判其长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朗普 结构性变化 美国大选 共和党 中国留学生 留学政策 控制权 美国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动还是缓行:异质威胁下的去安全化博弈
3
作者 李骏 陈子懿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118,167,共29页
现有的去安全化理论大多聚焦于一元威胁而非多元威胁的去安全化逻辑,且较为关注存在性威胁的“绝对值”而非“相对威胁”信号在去安全化博弈中的作用。构建多元威胁去安全化博弈理论模型,有助于解释多元异质威胁作用于去安全化治理意愿... 现有的去安全化理论大多聚焦于一元威胁而非多元威胁的去安全化逻辑,且较为关注存在性威胁的“绝对值”而非“相对威胁”信号在去安全化博弈中的作用。构建多元威胁去安全化博弈理论模型,有助于解释多元异质威胁作用于去安全化治理意愿的因果机制。基于威胁的本体性特征,异质威胁可分为原初威胁与比对威胁两大主体。在异质威胁的相关性与紧迫性这两大核心自变量的影响下,施动者对原初威胁的去安全化博弈选择将导向基础路径与演化路径两种模式。其中,施动者在基础路径中对原初威胁进行去安全化施动的意愿最强;在演化路径中,施动者虽然在初始阶段并不会呈现明显的去安全化倾向,但其持续的安全化会使治理逐步演化为基础路径模式,进而使施动者对原初威胁产生较强的去安全化意愿。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与塞内加尔三国政府对其国内气候变化议题的去安全化治理案例,分别验证了基础路径、紧迫性演化路径和相关性演化路径理论假说,并可解释“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气候合作治理中的逆向施动行为,即去安全化施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安全化 多元异质威胁 施动博弈 气候安全 族性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研究类智库对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影响及其启示
4
作者 马方 杨天航 《智库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6,共10页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因其深刻的社会影响而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聚焦以人工智能政策研究为核心的美国智库,分析其对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影响,对我国理解美国人工智能战略及建设我国智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方法/过程]... [目的/意义]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因其深刻的社会影响而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聚焦以人工智能政策研究为核心的美国智库,分析其对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影响,对我国理解美国人工智能战略及建设我国智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通过搜集12家美国智库发表的评论文章和研究报告,提炼、归纳其对美国人工智能战略的认知,并以具体案例分析智库对美国政府战略塑造和发展趋势的主要影响。[结果/结论]美国智库通过支持拜登政府制定人工智能战略、提供政策建议、扩大国际影响力和推动治理理念认同,塑造了美国人工智能战略。该战略旨在提升美国政府技术权力,协助应对中国发展,并通过国际合作巩固领导地位。我国智库应立足中国视角,促进公众参与和意见征集,提升智库参与战略规划的能力,强化政府的规范作用,推进我国智库国际化进程,加强对国际人工智能政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美国智库 技术权力 行政命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wierd”进入政治场域:下沉、反噬与泛化
5
作者 徐行霈 《上海广播电视研究》 2025年第1期71-72,共2页
2024年7月底,美国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蒂姆·沃尔兹在采访中评价特朗普的政策十分“weird”。自此开始,“wierd”一词进入政治传播场域,“Y’all are wierd”的说法也成为了美国社交媒体的最大热门。若将“wierd”翻译成中文,我们似... 2024年7月底,美国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蒂姆·沃尔兹在采访中评价特朗普的政策十分“weird”。自此开始,“wierd”一词进入政治传播场域,“Y’all are wierd”的说法也成为了美国社交媒体的最大热门。若将“wierd”翻译成中文,我们似乎难以找到一个内涵、外延皆准确的语词。将口语化的“wierd”用于攻击共和党,蒂姆所表达的意思,或许接近汉语中的网络用语“逆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民主党 政治场域 社交媒体 特朗普 网络用语 沃尔兹 共和党 口语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
6
《中国报道》 2025年第2期7-7,共1页
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中午,特朗普在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随后发表就职演讲。他说,美国政府面临信任危机。多年来,激进而腐败的既得利益集团从美国公民身上攫取权力和财富,而美国的社... 特朗普宣誓就任美国总统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中午,特朗普在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特朗普随后发表就职演讲。他说,美国政府面临信任危机。多年来,激进而腐败的既得利益集团从美国公民身上攫取权力和财富,而美国的社会变得破碎不堪,“几乎无可救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得利益集团 特朗普 无可救药 就职演讲 信任危机 美国政府 宣誓 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朗普宣誓就职,中美关系或迎来新契机
7
作者 兰辛珍 《中国报道》 2025年第2期82-83,共2页
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中午,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随后,特朗普发表就职演讲。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应邀出席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典礼。从特朗普就职演讲透露出的信息看,其政策恐怕会... 美国东部时间1月20日中午,特朗普在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圆形大厅宣誓就任美国第47任总统。随后,特朗普发表就职演讲。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韩正应邀出席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典礼。从特朗普就职演讲透露出的信息看,其政策恐怕会对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巨大冲击。但就中美两国而言,在经历特朗普和拜登两任总统任期后,中美关系或将迎来新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宣誓就职 特朗普 华盛顿特区 就职典礼 总统任期 中美两国 就职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大选与美国政党政治变局
8
作者 谢韬 《当代世界》 2025年第1期48-54,共7页
2024年美国共和党在总统、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中大获全胜。大选结果折射出美国政党力量此消彼长,共和党虽然在总统选举中对民主党形成强有力的压制,但两党在国会的力量对比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变。与此同时,两党选民的阶层重组进一步固化,... 2024年美国共和党在总统、众议院和参议院选举中大获全胜。大选结果折射出美国政党力量此消彼长,共和党虽然在总统选举中对民主党形成强有力的压制,但两党在国会的力量对比并未出现根本性改变。与此同时,两党选民的阶层重组进一步固化,共和党取代民主党摇身一变成为“工薪阶层的政党”。赢得总统选举的特朗普完全掌控了共和党,标志着共和党“特朗普化”的完成。输掉选举的民主党与工薪阶层渐行渐远,也因此丢掉了罗斯福新政以来的“灵魂”。美国两党的激烈斗争加剧了民主的衰败。2024年大选与特朗普的再次当选,开启了美国政党政治变局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党 美国大选 共和党 民主党 特朗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富汗大支尔格的历史与现状
9
作者 朱永彪 王俊超 苗肖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8,共7页
大支尔格是阿富汗的传统协商机制和议事方式,往往在紧急情况下临时召开。大支尔格通常由国家领导人提议召开,成员主要由部落长老、宗教领袖等组成,决定涉及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现代大支尔格具有多种形式,和平大支尔格是其中一种... 大支尔格是阿富汗的传统协商机制和议事方式,往往在紧急情况下临时召开。大支尔格通常由国家领导人提议召开,成员主要由部落长老、宗教领袖等组成,决定涉及国家、民族命运的重大问题。现代大支尔格具有多种形式,和平大支尔格是其中一种。阿富汗前政府时期,作为大国民会议的大支尔格具有宪法地位,是阿富汗人民意志的最高代表。大支尔格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符合阿富汗国情,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在塔利班重新掌权后,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富汗 大支尔格 协商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缘政治视角下日本参与北极治理的新困境
10
作者 陈起飞 《日本问题研究》 2025年第1期14-30,共17页
日本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其传统能源的进口与运输途径因中东等政治风险因素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北极圈内蕴藏的大量油气资源及北极航道的开通,对日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北极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将对日本的气候、渔业、航运等多个领域... 日本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其传统能源的进口与运输途径因中东等政治风险因素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北极圈内蕴藏的大量油气资源及北极航道的开通,对日本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同时,北极环境的快速变化也将对日本的气候、渔业、航运等多个领域产生显著影响。由于非北极国家的身份限制以及北极理事会制度上的约束,日本长期以来在北极治理事务中不能拥有决策权,遭遇着多重传统困境。俄乌战争爆发后,北极地区地缘政治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分裂。一方面,日本与拥有更多北极航道掌控权及丰富能源的俄罗斯合作的停滞,以及与近北极伙伴中韩等国合作步伐的放缓,使其在实现参与北极治理的国家根本利益方面又陷入了新的困境。另一方面,日本虽进一步加强了与美国在北极安全战略方面的深度合作,并采取多元化立体参与治理模式积极与北欧诸国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但这些举措对于日本解决新困境效果甚微,反而将日本推向海洋军事化的安全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北极治理 日本海洋战略 外交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邦权与州权的平衡:约翰·马歇尔对州治安权的阐释及其运用
11
作者 郭巧华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约翰·马歇尔是美国第四任首席大法官。在早期美国州权主义强势、政党纷争不已的背景下,他带领最高法院的同仁,通过对宪法文本的阐释,极大地加强了联邦权,削弱了州权,引发了州权主义者的猛烈批评。不过,马歇尔并非积极的国家主义者... 约翰·马歇尔是美国第四任首席大法官。在早期美国州权主义强势、政党纷争不已的背景下,他带领最高法院的同仁,通过对宪法文本的阐释,极大地加强了联邦权,削弱了州权,引发了州权主义者的猛烈批评。不过,马歇尔并非积极的国家主义者,他在相关案件中对州治安权的阐释及其案例判决表明,马歇尔及这一时期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都清楚地意识到,各州在其治安权的管辖范围内,依然行使着州内治理等大量政府功能,应该予以肯定和支持。实际上,联邦保有宪法列举的必要且至上的权力,而各州保留剩余的权力,联邦权与州权平衡互动,这不仅是制宪精英们的意图,也是现实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最高法院 约翰·马歇尔 州治安权 联邦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安全思维下的美国反情报战略:愿景、逻辑与启示
12
作者 孙亚洲 李增华 +1 位作者 吕彬 李晓松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9-206,共8页
[目的/意义]大国博弈背景下,反情报工作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视角下分析美国《国家反情报战略》,对我国家安全情报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研究《国家反情报战略》的战略愿景和国家安全动因,分... [目的/意义]大国博弈背景下,反情报工作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国家安全视角下分析美国《国家反情报战略》,对我国家安全情报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研究《国家反情报战略》的战略愿景和国家安全动因,分析其战略发布机构、战略体系背景、情报威胁图景;深入剖析《国家反情报战略》的愿景与任务、支柱与目标;探索其在国家安全思维下的反情报机理,获得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开展反情报工作的战略启示。[结果/结论]《国家反情报战略》以反情报作为国家安全战略基石,强调反情报工作的进攻性与防御性,协调融合情报的艺术与技术,为我国在反情报工作融入国家安全体系建设、制定战略指导与顶层设计、构建反情报工作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安全 反情报 情报战略 大国博弈 国家安全情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情报工作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侧重于美国《情报界指令》的考察
13
作者 王君 高金虎 《情报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目的/意义]过于分散的国家情报工作无法合力产生准确、及时的全源情报。国家情报作为国家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形成和推进一体化建设。[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美国国家情报界一体化改革的形成过程,基于《情报界指令》,系统总结... [目的/意义]过于分散的国家情报工作无法合力产生准确、及时的全源情报。国家情报作为国家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形成和推进一体化建设。[方法/过程]文章梳理了美国国家情报界一体化改革的形成过程,基于《情报界指令》,系统总结美国“9·11”事件后情报一体化改革的主要做法,具体包括重塑组织架构与强化领导力、培育建设信息共享文化与机制、整合统一与高效的情报任务管理、创新与优化技术采办机制。[结果/结论]分析美国情报工作经验得出启示:一体化改革能提升情报系统协调效率和安全性,助力国家有效利用情报保持决策优势,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建议设立专门情报机构、培育信息共享文化、完善任务管理及创新技术采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国家情报工作 美国国家情报界 情报界指令 政策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迪执政以来印俄关系发展的特征与驱动力分析
14
作者 杨胜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7,共9页
莫迪执政以来,实用主义的目标取向以及实现大国梦想的追求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印度尽管与美国的关系更加趋近,但与俄罗斯的传统伙伴关系并未受到较大影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持续发展。综合莫迪执政以来的印俄关系发展现实,主要表现... 莫迪执政以来,实用主义的目标取向以及实现大国梦想的追求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印度尽管与美国的关系更加趋近,但与俄罗斯的传统伙伴关系并未受到较大影响,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持续发展。综合莫迪执政以来的印俄关系发展现实,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政治关系方面有所延续,但也出现了分歧,尤其是双方年度首脑峰会的“中断”;二是在关键的防务安全合作领域呈现出逐渐弱化趋势;三是虽然在经贸合作中持续推动但动力依然显现不足。这些主要特征体现出的是莫迪执政以来的印俄关系虽有不足,但发展态势依然强劲,其驱动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其一是印度追求大国影响的持续动力,需要来自俄罗斯的大力支持;其二是作为印度的传统伙伴,俄罗斯是其持续深化关系的重要对象;其三是共同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驱使两国继续发展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 俄罗斯 印俄关系 莫迪 大国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athering Trump2.0
15
作者 AUGUSTO SOTO 《China Today》 2025年第1期20-21,共2页
While the 47^(th) U.S.president has declared a trade war on all nations,China has the strength to get ahead despite the complex rivalry.“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but it often rhymes.”This saying by celebrated ... While the 47^(th) U.S.president has declared a trade war on all nations,China has the strength to get ahead despite the complex rivalry.“History doesn’t repeat itself,but it often rhymes.”This saying by celebrated American writer Mark Twain,a contemporary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1861-1865)and the Crimean War(1853-1856),resonates uncannily once again as Donald Trump takes charge in the United St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ump saying CONTEMPORA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亚斯-卡内尔主政以来的古巴形势
16
作者 徐世澄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2024年第4期47-57,163,共12页
2021年4月,古共八大选举产生了以迪亚斯-卡内尔为第一书记的中央委员会,领导班子完成了新老交替,在老一辈领导人的支持下政局实现了平稳过渡。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法律,经济社会模式更新进入新的深化阶段。2021-2... 2021年4月,古共八大选举产生了以迪亚斯-卡内尔为第一书记的中央委员会,领导班子完成了新老交替,在老一辈领导人的支持下政局实现了平稳过渡。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通过了一系列重要法律,经济社会模式更新进入新的深化阶段。2021-2023年间,古巴党和政府试图实现货币和汇率的统一,但遭受严重挫折,未能取得成功。最近三年,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加剧,加之受新冠肺炎、俄乌冲突的影响,古巴经济困难重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不满情绪增加,爆发了两次较大规模骚乱。古巴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局势趋于稳定。古共中央和古巴全国人大先后召开多次会议,确定主要任务是稳定宏观经济、纠正经济扭曲现象和重振遭重创的经济。外交方面,古巴既坚持发展传统友好关系,同时寻求与拉美国家推进一体化与合作,并在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的基础上保持策略的灵活性,谨慎处理同西方国家特别是同美国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共八大 迪亚斯-卡内尔 模式更新 理顺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点选编
17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西尔斯案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史学西尔斯案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性别歧视诉讼之一。两位妇女史家爱丽丝·凯斯勒-哈里斯和罗萨琳·罗森博格分别代表控辩双方--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和西尔斯百货公司出庭... 西尔斯案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女性主义史学西尔斯案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性别歧视诉讼之一。两位妇女史家爱丽丝·凯斯勒-哈里斯和罗萨琳·罗森博格分别代表控辩双方--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和西尔斯百货公司出庭,对美国妇女就业历史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该案引起妇女史界广泛关注。控方的败诉引发美国学界对史家公共责任的探讨,以及对妇女与性别史研究长达几十年持续不断的反思,体现了美国女性主义史家对性别关系的新思考,以及对妇女与性别史研究新方向的探索。西尔斯案的史学反思助推性别史兴起,是美国第二波女权运动转入第三波的催化剂。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学者对西尔斯案的关注仍旧停留在女性主义内部分裂与对抗方面,而未关注其背后更广泛的社会政治因素。如果只是将视角局限在女性本身,未免忽略了女性与现实世界的复杂联系。尽管妇女史不可否认的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在通过女性看世界的同时,也不能忘记通过世界看女性。同时,美国妇女与性别史研究还应该摆脱对既定框架的依赖,参考与借鉴域外文明经验,是美国妇女与性别史真正突破本土视角盲区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尔斯 妇女史 控方 公共责任 性别史 凯斯勒 本土视角 控辩双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加强和促进国家网络安全创新的行政命令(译文)
18
作者 美国白宫 吕玮(译)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25年第2期1-16,共16页
2025年1月,美国拜登政府在离任前夕发布其最后一份网络安全行政命令《关于加强和促进国家网络安全创新的行政命令》。该命令高度重视利用人工智能和抗量子密码算法等新兴技术改善美国的网络安全态势,进一步明确了各政府机构和软件供应... 2025年1月,美国拜登政府在离任前夕发布其最后一份网络安全行政命令《关于加强和促进国家网络安全创新的行政命令》。该命令高度重视利用人工智能和抗量子密码算法等新兴技术改善美国的网络安全态势,进一步明确了各政府机构和软件供应商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职责,并从经济和司法层面加大了对恶意网络活动的打击力度。通过全文翻译该行政命令,为我国在网络领域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安全政策 关键基础设施 人工智能 抗量子密码 恶意网络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中国、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政策:现状与合作构想
19
作者 薛瑞凯 《荆楚学刊》 2025年第1期67-74,共8页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的逐渐恢复,中亚正在成为中俄两国联合施加影响力的地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将亚洲和欧洲连接到一起,这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伙伴计划”“欧亚一体化”等概念具...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崛起,以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的逐渐恢复,中亚正在成为中俄两国联合施加影响力的地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将亚洲和欧洲连接到一起,这与俄罗斯提出的“欧亚伙伴计划”“欧亚一体化”等概念具有对接基础,在欧亚经济融合的过程中,欧亚政治将在维持全球战略稳定和地缘安全中发挥更大作用。地缘政治的“零和决斗”或者“乌托邦主义”审视中俄在中亚的存在是不具有事实依据的,中俄对于中亚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两国可以在中亚开展联合行动,表现为融合各自主导的区域组织,建构包容性身份认同。从一个比较的视野出发,探讨中国、俄罗斯对中亚政策的侧重点,凸显俄罗斯的安全整合以及中国的连通性倡议,然后从中亚区域内部视角审视影响两国政策对接的内生性因素,为新时期中俄在中亚地区推动合作提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主义 欧亚政治 俄罗斯 欧亚经济联盟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衡性竞争:土地改革中的国家干预与自由市场——以南非土地改革为研究对象
20
作者 邓大才 徐伟红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36-149,共14页
土地改革在发展中国家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是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和不平等的重要战略。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继承了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带来的土地空间扭曲,失败的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未能实现土地权利转换和空间正义,致使激进土... 土地改革在发展中国家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功能,是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和不平等的重要战略。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继承了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带来的土地空间扭曲,失败的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未能实现土地权利转换和空间正义,致使激进土地改革成为当代南非政治话语的核心议题。以国家干预和自由市场作为南非土地改革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基于类型学的非均衡性竞争理论框架,可以解释南非土地改革结构性失衡的理论根源与现实表征。南非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从温和到激进的演变趋势蕴含深刻的政治逻辑,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议程作为政治精英妥协的结果,为激进土地改革埋下政治根源,此后的政党竞争、公民社会力量扩张以及持续性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后种族隔离时代南非土地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超越新自由主义土地改革窠臼具有一定镜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改革 新自由主义 非均衡性竞争 国家干预 自由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