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的经济学逻辑建构
1
作者 金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是高度创新性和社会供需相宜性的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组织建设,是非常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经济组织行为和企业创新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既有理论突破,也有实践创造。经济学承认企业(经济人)的自利性行为,但最终关切的... 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是高度创新性和社会供需相宜性的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组织建设,是非常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经济组织行为和企业创新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既有理论突破,也有实践创造。经济学承认企业(经济人)的自利性行为,但最终关切的则是社会利益目标如何得以实现。以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主要的价值取向,不是(至少“不仅是”)为自利行为张目,而是为社会理性立据。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只要有社会需要,市场经济机制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供给,以满足相关需要。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创设和发展,则是以市场机制的企业自主自择行为,满足社会重要利益关切的创新性经济组织供给。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社会和未来世界,更需要有更具社会利益关切,以至人类命运关切意识的优秀企业,投入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创新发展的伟大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金融 社会企业 经济学逻辑建构 利益关切 供需相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次生”的交换抽象到再生产过程的“先验”——对马克思抽象劳动概念的再反思
2
作者 谢亚洲 王劲坤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2,共8页
在《资本论》中,抽象劳动作为资本实体的一种社会先验形式,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价值抽象的推动力。但是,马克思对抽象劳动的理解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内在张力。“新马克思阅读”通过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认为抽象劳动是一种在交... 在《资本论》中,抽象劳动作为资本实体的一种社会先验形式,在整个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表现为价值抽象的推动力。但是,马克思对抽象劳动的理解蕴含着一种特殊的内在张力。“新马克思阅读”通过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认为抽象劳动是一种在交换中构建起来的有效关系,其来源于流通过程中以货币为目的的商品交换,只有在交换过程中被耗费的具体劳动才能充当特定量的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从而使构成抽象劳动之基础的抽象得以完成。而价值批判学派则更加重视资本主义的生产形式本身,认为抽象劳动不是一种“次生”的流通关系或社会验证关系所构成的交换抽象,而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一种生产关系,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形式本身所带来的现实抽象。通过对抽象劳动概念的辨析,再反思其在流通关系与生产关系间的论证逻辑,有助于揭示作为社会先验形式的资本主义社会权力的本质,以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劳动 新马克思阅读 价值批判学派 劳动价值论 《资本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内部控制的调适与创新研究
3
作者 俞校明 《商业会计》 2025年第2期50-53,共4页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新流程、新要素等创新方式和数智化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高阶生产力形态的渗透、融合、重塑、...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质生产力是通过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业态、新模式、新流程、新要素等创新方式和数智化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高阶生产力形态的渗透、融合、重塑、转型发展,对内部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文章首先详细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呼唤内部控制的调适创新,随后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下的内部控制边界拓展与要义优化(范围、内容、程序、方法、效果等方面),最后在深化内控调适创新的实施路径方面,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强化调适创新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等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内部控制 要义优化 调适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4
作者 蒋薇薇 朱云鹤 《商业会计》 2025年第3期106-109,共4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抓手之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调研了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现状。调研发现,苏州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实施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数字化转型是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抓手之一,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文章调研了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现状。调研发现,苏州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实施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政府政策向企业的有效传递存在短板。从企业层面看,降本增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动力,在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物质投资优先于思维方式的转变。文章提出了推进苏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的建议。研究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成功首先依赖于观念及管理模式的刷新。此外,将政府投融资平台转化为数字化转型服务供应商,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和资源,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 苏州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测度、时空演变与障碍因子诊断
5
作者 周兵 米英杰 冉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8,共7页
文章基于系统论,构建集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为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可夫... 文章基于系统论,构建集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结构、生产力功能为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马尔可夫模型、障碍度模型等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水平与增速均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格局。(2)区域差异呈微小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3)全国和四大地区区域内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扩大,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省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溢出效应。(4)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企业数字化水平是现阶段影响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指标体系 水平测度 时空演进 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的时空分异特征与影响因素——基于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
6
作者 周丙锋 史静 +2 位作者 谢新水 刘晟 曹倩倩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采用熵值法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新质生产力进行测算,并深入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可解释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 采用熵值法对大运河文化带的新质生产力进行测算,并深入探究其时空分异特征。基于极限梯度提升算法-可解释机器学习(XGBoost-SHAP)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探讨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结果表明: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态势,相比于绿色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数字生产力占新质生产力比例更大。各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北京、江苏、浙江部分地级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峰,河南、安徽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低谷,且2020年各地新质生产力水平均有所提升。其聚集效应沿大运河呈现“三角”分布现象,且表现出“两角聚集夹分异”的发展趋势。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全要素劳动生产率等为影响大运河文化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主导因素,且各个主导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大运河文化带 时空分异 XGBoost-SHAP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投资视角下中国上市公司ESG表现的碳减排效应
7
作者 张小溪 肖志敏 马宗明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1-57,共17页
好的ESG表现是否能够真实带来碳减排?文章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8—202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碳减排的影响和绿色信贷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验证了绿色投资视角下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绿色资产识别及降... 好的ESG表现是否能够真实带来碳减排?文章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18—2022年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对碳减排的影响和绿色信贷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验证了绿色投资视角下中国资本市场对于绿色资产识别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证实:好的ESG表现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减排,但是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大;绿色信贷在其中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促进了ESG的碳减排效应;好的ESG表现有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青睐,但在实践中正向反馈作用有限;上市公司ESG实践有助于降低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成本,但对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更显著。因此,监管机构应制定更严格的ESG信息披露规则、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加强对ESG投资产品的监管,提高上市公司ESG评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投资 绿色资产识别 碳减排 ESG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应用与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全球生产率分化的经验证据
8
作者 王永中 刘东升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共21页
机器人技术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仅直接影响就业需求,还通过就业替代机制和产业结构机制对各国生产率产生分化影响,导致技术红利难以均等惠及所有国家,不利于缩小各国生产率差距。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推断机器人对生产率具... 机器人技术作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不仅直接影响就业需求,还通过就业替代机制和产业结构机制对各国生产率产生分化影响,导致技术红利难以均等惠及所有国家,不利于缩小各国生产率差距。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推断机器人对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且“机器换人”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渠道。基于多个经济体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机器人应用提高了各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但由于高生产率经济体的产业结构与机器人技术的匹配度更高、形成的就业替代效应更强,使其生产率的提升幅度更大,进而总体上加剧了全球生产率分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少数产业结构适宜、政策环境良好的低生产率经济体,也能通过大量引入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与高生产率经济体间的生产率差距,凸显了明确政策导向和优化产业结构以确保机器人等新技术能够带来可持续技术收益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应用 全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分化 产业结构 就业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智慧性因素及其实践举措
9
作者 罗建文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6-124,共9页
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源于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的发展和升级,还源于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劳动资料合理配置和劳动者科学组合方式、人们精神力量和真理性认识等智慧性因素的不断促进。智慧性因素能够深入渗透... 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源于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等实体性要素的发展和升级,还源于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劳动资料合理配置和劳动者科学组合方式、人们精神力量和真理性认识等智慧性因素的不断促进。智慧性因素能够深入渗透生产力实体性要素并发挥重要作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关键因素。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智慧性因素以高素质劳动者、先进劳动工具和生产装备、优质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态跃升为基本趋势,以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效率和生态效益的显著提升为基本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动能。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支持和促进科学知识和创新技能等智慧性因素的形成与渗透,这是发展新质生产力、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智慧性因素 科学知识 创新思维 创新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松绑、数字治理生态与新质生产力——双重机器学习下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10
作者 魏万青 叶秋志 陈永洲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0,共11页
数据具有边际报酬递增乘数效应,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极。通过数据制度松绑将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借助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选取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考察... 数据具有边际报酬递增乘数效应,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新增长极。通过数据制度松绑将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借助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选取2010—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考察制度松绑、数字治理生态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联系与建链路径。研究发现:①以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为代表的制度松绑能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数据管理机构的设立推动数字政策环境、数字经济环境与数字社会环境优化,从而作用于新质生产力发展;②进一步分析发现,制度松绑带来的驱动效应受到异质性因素干扰,其中在高政府效率、高人力资本、高信息化水平地区的作用效果更强。研究结论为新质生产力嵌入制度变迁视角提供理论解读,为通过制度路径和治理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松绑 数字治理生态 新质生产力 大数据管理机构 双重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生态内涵的唯物史观阐释
11
作者 郭飞 方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生态向度是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内涵及理论创新的重要视角。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论断,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生态...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绿色生产力。生态向度是把握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内涵及理论创新的重要视角。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解的论断,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向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以新发展理念为理念先导,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动力支撑,以绿色发展为实现路径,以生态制度为可靠保障。探讨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向度,有助于奠定新质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彰显新质生产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生产力理论、财富理论及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阐明新质生产力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开拓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自然力 生产力 生态向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供给需求约束与全要素生产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
12
作者 赵峰 晏宇翔 李爱军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是解释和衡量生产力进步、经济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理论范畴。这一概念由索洛提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将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提升视为外生的、纯技术的过程。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重新审视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本质含义,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具体实践,指出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不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也与生产关系优化和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紧密相关。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更具系统性特征。作为有效评估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之一,全要素生产率也势必要通过构建中国新型供需关系、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卡点、推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来实现质的提升。面对内需不足、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持续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从供需两侧发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形成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提高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供给需求约束 新质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技术进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方法的存在论属性——以劳动范畴为例
13
作者 夏莹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6,共9页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完成的是诸经济范畴的存在论演绎,而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或认识论演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法”中所提出的两条道路揭示并超越了经济学家的经济范畴演绎和黑格尔纯粹观念论的体系建构。无论是黑...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完成的是诸经济范畴的存在论演绎,而不仅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或认识论演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方法”中所提出的两条道路揭示并超越了经济学家的经济范畴演绎和黑格尔纯粹观念论的体系建构。无论是黑格尔的观念论体系抑或康德的知识学路径,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同样完成的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认知而不是现实批判。因此,马克思通过扬弃康德的知识学与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以完成其改变世界之哲学诉求,即:保持经济范畴与其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二元张力,而非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以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讨论为例,通过区分“劳动一般”(Allgemein与überhaupt)的两种表达方式,对劳动概念作存在论演绎,将黑格尔思辨辩证法中的“一般、特殊与个别”的三元的封闭体系,转变为“一般与一定”的二元对峙的开放性结构,从社会历史现实来理解劳动形式的变化,突出劳动形式中独立于头脑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方法 综合 一般 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态度的代际传递——基因传递还是家庭传授?
14
作者 易祯 刘越 《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1-214,共24页
本文建立局部均衡模型解释了风险态度代际传递的动因,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美国收入动态面板调查(PSID)数据加以验证。理论模型显示,风险态度代际传递的原因是,父母希望子女与自己保持相似的决策。中国样本中父母的风险态度有... 本文建立局部均衡模型解释了风险态度代际传递的动因,并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美国收入动态面板调查(PSID)数据加以验证。理论模型显示,风险态度代际传递的原因是,父母希望子女与自己保持相似的决策。中国样本中父母的风险态度有37.4%通过基因渠道和传授渠道传递给孩子。这种传递存在子女性别差异,不受家庭背景因素、重大家庭冲击、父母对子女偏好的影响,但受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城乡地区差异的影响。风险态度的代际传递存在跨国差异,中国样本的传递系数比美国样本高56.57%。这种差异帮助解释了中国股票价格调整黏性高于美国的现象。随着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金融市场风险结构的“代代相传”特征将减弱,资本市场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大,需提前加以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态度 代际传递 基因传递 家庭传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王峰明同志同我们的分歧
15
作者 荣兆梓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4,共14页
文章讨论公有资本概念的学理依据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基础上,其资本概念具有价值增殖性与阶级剥削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包含了私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和公有制经济的价值... 文章讨论公有资本概念的学理依据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践基础上,其资本概念具有价值增殖性与阶级剥削性不可分割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增殖包含了私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和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两部分。公有制经济的价值增殖与阶级剥削相分离,这是公有资本概念的事实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有资本都是马克思所未曾预见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的创造。公有资本概念的引入要求政治经济学的“术语革命”,一个包含了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在内的资本一般概念必须重新定义。公有资本形态在改革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理论依据之一。改革中的国有企业不仅在商品市场出售全部产品,而且要通过市场获取所有的生产要素;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在“国家辛迪加”的行政指挥链上下移权力,到通过产权改革建立国有股份公司的不同阶段。这些都与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的创新,以及公有资本概念的导入和深化直接相关。在以上一系列理论问题上,王峰明同志同笔者都存在重大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资本理论 公有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双向流动、梯度差异与路径
16
作者 关松立 林淑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3-84,共12页
以新质生产力优化经济布局,促进新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多层次布局和多方面协同,对推动城乡要素双向平等交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逻辑机理探讨,构建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并分析在不同城乡梯度差异情... 以新质生产力优化经济布局,促进新质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多层次布局和多方面协同,对推动城乡要素双向平等交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逻辑机理探讨,构建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并分析在不同城乡梯度差异情况下新质生产力“进城”和“下乡”的路径。研究发现,国家的发展战略决定了城乡要素交换的逻辑起点,也派生了交换主体、要素市场和支撑机制,以及由此衍生的经济制度、政府行为等;新质生产力的拉力大小与城乡差距以及城乡要素交换阻力有关,要素向“乡”的拉力大于要素向“城”的拉力;新质生产力“进城”和“下乡”的路径应根据城乡梯度差异情况进行调整;乡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提高要素在乡村的边际报酬水平,利用比较优势吸引要素“下乡”。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路径包含从政策起点、传导路径、作用渠道到目标反馈的完整链条,通过构建自发型、内驱型城乡统筹发展方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深化要素市场改革,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城乡要素 平等交换 斜面 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财富形态划分和财富价值度量问题的思考
17
作者 欧阳勤 刘秀光 《中国市场》 2025年第6期33-36,共4页
学术界将财富形态划分为使用价值形态、价值形态和社会形态,以及财富形态的演变路径和演变过程的观点值得商榷;关于财富价值度量问题,GDP是度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成就和国民财富的核算方法,不需要附加显示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标准等... 学术界将财富形态划分为使用价值形态、价值形态和社会形态,以及财富形态的演变路径和演变过程的观点值得商榷;关于财富价值度量问题,GDP是度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成就和国民财富的核算方法,不需要附加显示社会制度和社会价值标准等的指标。GDP核算方法存在缺陷也不应该归咎于经济理论的所谓缺陷。虽然每个经济时代的财富形态划分和财富价值度量不尽相同,但正确划分财富形态和准确度量财富价值,则是对社会财富认知的基本前提。同时,文章的现实价值也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富 财富形态划分 财富价值度量 GDP核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兼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底层支撑
18
作者 钞小静 王灿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5年第1期40-48,共9页
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统一市场,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变局的坚实依托,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产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畅通经济大循环,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底层支撑,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 拥有超大规模且极具增长潜力的统一市场,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和应对变局的坚实依托,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共产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有效畅通经济大循环,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底层支撑,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协同匹配效率以及构建“虚拟”网络市场推动商品市场一体化,为新兴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构建更加庞大的市场需求与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和产业变革。另一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有效畅通资本和劳动要素流动并降低市场垄断程度,推动各类新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在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中加快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效率变革。未来要着力于:以新型基础设施布局优化带动区域经济市场联动;形成全国一体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大统一市场的制度供给,形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国统一大市场”合力,激发新质生产力的新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合作复杂网络结构演化与资源配置研究:来自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大数据的实证分析
19
作者 崔圣君 武装 于丽娜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207,共15页
复杂经济和网络经济范式下,将复杂网络分析法和产业链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产业组织方法创新,构建多维产业合作复杂网络;创新提出产业合作指数、产业网络结构集中度、产业合作垄断指数、产业组织复杂性指数等指标。应用二阶段回归模型(IV2... 复杂经济和网络经济范式下,将复杂网络分析法和产业链知识图谱技术应用于产业组织方法创新,构建多维产业合作复杂网络;创新提出产业合作指数、产业网络结构集中度、产业合作垄断指数、产业组织复杂性指数等指标。应用二阶段回归模型(IV2SLS),实证分析企业网络中心性、市场地位、集聚系数与市场绩效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经济 产业合作复杂网络 产业链知识图谱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型发展理论对传统发展理论的批判与拓展
20
作者 丁韶彬 方柏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某种程度上,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新自由主义等传统发展理论都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追求普适性的发展知识,忽视个体、社区和边缘群体的参与和权利,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实践后果。对传统发展理论的批判、反思和拓展产生了反思型发展理论。... 某种程度上,现代化理论、依附论和新自由主义等传统发展理论都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追求普适性的发展知识,忽视个体、社区和边缘群体的参与和权利,产生了一些不良的实践后果。对传统发展理论的批判、反思和拓展产生了反思型发展理论。其中,发展伦理学、发展人类学、后发展理论等发展理论普遍接受文化相对主义,重视地方性知识,强调微观主体参与的重要性;而能力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实质自由或多元能力的扩展。反思型发展理论是发展理论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伦理学 发展人类学 后发展理论 能力发展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