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3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高速度”到“高质量”:中国经济发展10年经验总结、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1
作者 王志章 杨平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9,共10页
进入新时代,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迎来深层次的蜕变。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作用显著,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稳固攀升。这些成就得益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 进入新时代,从“高速度”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迎来深层次的蜕变。消费、投资、出口拉动经济作用显著,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对世界经济贡献率稳固攀升。这些成就得益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当前,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市场预期偏弱、内需动力不足、国内大循环不畅通、产业体系大而不强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精准施策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增长 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波动与保险业流动性创造--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宋建波 曹文成 叶永卫 《现代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31,共16页
本文基于我国保险企业资产负债表构建保险企业流动性创造的度量指标,系统考察经济政策波动对保险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政策波动上升通过提高再保险需求显著促进了保险业流动性创造。同时,经济政策波动上升引致的... 本文基于我国保险企业资产负债表构建保险企业流动性创造的度量指标,系统考察经济政策波动对保险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经济政策波动上升通过提高再保险需求显著促进了保险业流动性创造。同时,经济政策波动上升引致的保险业流动性创造具有规模异质性特征,保险企业规模越小,经济政策波动带来的流动性创造促进作用越强;但资本监管会弱化这一规模异质性特征。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政策波动对寿险企业和经济发达地区保险企业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还发现经济政策波动对保险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呈现“非对称性倒U型”结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波动 流动性创造 再保险 资本监管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政策扩散的网络特征与动力机制研究——基于533份政策文本的社会网络分析
3
作者 魏萍 蔡润雨 颜家琴 《管理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13,共17页
数字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数字经济政策扩散研究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理论经验和方法指导。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构建政策扩散六维度分析框架和测度指标,量化分析533份中国数字经济政... 数字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数字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数字经济政策扩散研究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理论经验和方法指导。以政策扩散理论为基础,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构建政策扩散六维度分析框架和测度指标,量化分析533份中国数字经济政策文本,探究数字经济政策扩散的网络特征和动力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政策网络规模较大,但网络密度稀疏、整体凝聚力较低;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政策扩散效率最高,自上而下的政策扩散方式占主导地位;行政指令、竞争、学习与模仿、社会化等机制是推动数字经济政策扩散的动力来源。要优化数字经济政策扩散体系,政策行动主体需进一步创造政策文本发布适宜条件、健全政策自下而上扩散模式、培育地方政府良性扩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政策 政策扩散 政策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货币政策工具的企业投资水平影响实证研究
4
作者 梁华炜 叶安汛 +1 位作者 鄞心棋 吴庆春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为研究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投资水平的作用和影响,采用文献法、实证法等分析方法分别研讨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渠道及传导机制,并运用投资加速模型分别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两者进行实证... 为研究货币政策工具对企业投资水平的作用和影响,采用文献法、实证法等分析方法分别研讨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渠道及传导机制,并运用投资加速模型分别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利率政策”两者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影响因素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各有不同,呈现多方面联动的相互关系;不论是存款准备金还是利率水平与目标企业的投资水平都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为此提出,一是根据不同的调控对象,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进行合理地权衡,应当选择能够对实体经济本身直接进行调控的货币政策工具,见效更快。二是央行对市场利率应严格监管,持续推进市场利率化的改革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三是注重多种政策工具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传导的效益。四是适当提高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率以及改善其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工具 投资水平 信息技术 传导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土地三权分置产权逻辑
5
作者 李松龄 《学术探索》 2025年第1期127-135,共9页
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能够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增加农业财富,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为维护和保障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完整性排他性和农民的利... 土地三权分置改革能够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有利于资本将新方法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和增加农业财富,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财富支持。为维护和保障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完整性排他性和农民的利益,土地三权分置必须深化改革,构建土地资本化为农村集体股份、生产资料资本化为出资经营者股份和农业劳动力资本化为农民股份相结合的农村新型股份制。农村新型股份制是一种能够推进农民共同富裕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土地三权分置 产权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能力赋能与资源类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以北方稀土为例
6
作者 张江朋 郑梓怡 +1 位作者 边璐 田淼淼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93,共8页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演进,拥有高技能劳动者、智能化劳动资料和多样化劳动对象,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跃升,具有强大的创新发展动能,在矿业资源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形成逻辑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演进,拥有高技能劳动者、智能化劳动资料和多样化劳动对象,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跃升,具有强大的创新发展动能,在矿业资源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形成逻辑值得深入探讨。基于企业动态能力视角构建“动态响应—多维赋能—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框架,并以北方稀土为典型案例,探究资源类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企业在响应动态情景变革中为保持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主动培育与激发企业动态能力适时而变。在感知、吸收、整合、创新四维动态能力的赋能下,企业进行合理化资源配置,使其传统生产力升级为新质生产力,推动新技术、新要素、新产业的演化。持续涌现的新技术、优化配置的新要素以及创造的新产品、催生的新产业共同推动产生多重价值,满足动态情景变革下的企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同时,本文从持续激发与强化自身动态能力、培育并合理利用新质生产力两方面提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动态能力 赋能 创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税制改革
7
作者 岳树民 王荔 王庆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税收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制度,是税收治理能力的载体,税收制度与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税收作为国家治理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力量,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形成... 税收制度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制度,是税收治理能力的载体,税收制度与税收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税收作为国家治理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力量,通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形成恰当收入汲取能力和经济社会调控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扎实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税收治理的基本要求,需要围绕健全税收制度体系、优化完善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征管和厚植税务文化四个方面,进一步深化我国税收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税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干预对大豆供应链安全管理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喜才 肖贵华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3,共14页
“高消费—低生产—高进口”模式对我国大豆供应链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梳理大豆供应链生产、贸易、流通等环节安全风险因素,增加政策干预因子,确立因果关系图,构建系统动力模型,对大豆供应链安全进行评估。设计6组不同政策干预方案进行... “高消费—低生产—高进口”模式对我国大豆供应链安全构成严峻挑战。梳理大豆供应链生产、贸易、流通等环节安全风险因素,增加政策干预因子,确立因果关系图,构建系统动力模型,对大豆供应链安全进行评估。设计6组不同政策干预方案进行仿真分析,分析不同政策干预方案对大豆供应链安全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供应链安全 政策干预 系统动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及实践路径
9
作者 姚树洁 张小倩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2期87-102,共16页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急需通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区域协...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急需通过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在新质生产力的框架下,企业和社会应当通过创新驱动和质量提升,实现生产力的增长。新质生产力与区域协调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区域的协调性、均衡性和可持续性也产生重要影响。区域协调发展是培养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当下,新质生产力以其高新技术和创新驱动的特性,为区域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潜力。我国新时代新质生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效果体现在区域协调发展、研发投入与创新能力、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教育资源与人才储备、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等方面。为应对各种挑战,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探寻一条高效率可持续的绿色区域协调发展之路,我国应加速形成区域性及全国性“马阵跨阱”新格局、通过“板链拉动”战略加强区域合作、培育新兴产业、规划未来产业、促进社会服务均等化、形成绿色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协调发展 绿色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链“链主”培育对本地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熊永莲 张誉夫 《财经论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8,共11页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表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名单测算产业链“链主”指标,采用2007—2022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评估产业链链主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链链主显著提升企业韧性,在考虑样本范围、指标测度等稳健性及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 本文结合投入产出表和制造业龙头企业名单测算产业链“链主”指标,采用2007—2022年上市公司年报数据评估产业链链主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链链主显著提升企业韧性,在考虑样本范围、指标测度等稳健性及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产业链链主通过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创新水平、降低供应链集中度等渠道提升企业韧性,数字化转型强化企业韧性的提升效应;沿海地区、高技术水平及参与国内大循环的企业韧性提升更显著。这一研究对培育链主企业、探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治理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链主” 企业韧性 创新水平 供应链协同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探讨实体企业金融化与研发创新
11
作者 王朝辉 《中国集体经济》 2025年第2期29-32,共4页
以2022-202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于研发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均具有负面影响,说明金融化对研发创新具有“替代”效应;经济政... 以2022-2023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非金融企业为样本,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视角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研发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金融化对于研发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均具有负面影响,说明金融化对研发创新具有“替代”效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加剧企业金融化对研发创新的抑制作用,同时会加大对短期金融资产的投资,说明企业金融化行为主要是出于逐利动机;分样本检验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及非高技术企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资金流动性供给在企业金融化与研发创新之间存在遮掩效应,而金融获利水平在企业金融化与研发创新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实体企业金融化 研发创新 资金流动性供给 金融获利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与实践路径
12
作者 程宇锐 刘晓音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146,共7页
财政是国家配置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分工的制度性工具,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实施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历史演进,财政工作的侧重点也得到适时调整,这表现为不同时期财政管理体制以及财政政策的... 财政是国家配置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分工的制度性工具,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实施国家经济治理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的历史演进,财政工作的侧重点也得到适时调整,这表现为不同时期财政管理体制以及财政政策的变迁。财政政策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巩固了财政之于总体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地位,而且为财政在新时代条件和新发展阶段下更好地助力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引力。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与国家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任务导向高度契合、相辅相成,二者共同推动我国经济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更广领域迈进,为最终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持续的物质支撑和发展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高质量发展 宏观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统计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55
13
作者 李阳 陈海龙 田茂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17,共7页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测算了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大,形成“东高西低... 文章基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主要特征,测算了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研究期内,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地区间差异较大,形成“东高西低”的区域发展格局。(2)新质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内部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差异大于中西部地区,东-西部及东-中部的地区间差异是导致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区域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3)从新质生产力水平的分布及演变特征来看,全国及东西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均存在极化现象。从时空动态演进特征看,中国新质生产力水平不存在跨越式跃迁,整体上呈现梯度上升趋势,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省份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邻近省份的发展,而当邻近省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较低时,该省份将趋于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时空演变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估计 空间Markov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探讨
14
作者 刘凌峰 侯佳盈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5年第4期34-37,共4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不竭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培育高科技人才、坚持全面...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理论为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不竭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培育高科技人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构建良好的国际竞争环境,从各领域、各产业实际情况出发助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 传统生产力 新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三农”理论的发展脉络
15
作者 王苏琪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1期20-24,共5页
马克思主义在阐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既论证了被卷入工业化大生产的农业农村,又指出农民被剥夺成为产业工人的历史真相,科学预见未来社会“三农”的发展图景。列宁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本国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村欠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阐释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时,既论证了被卷入工业化大生产的农业农村,又指出农民被剥夺成为产业工人的历史真相,科学预见未来社会“三农”的发展图景。列宁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解决本国农业生产水平低、农村欠发展、农民贫穷的问题时,大胆探索新理论新措施,引导“三农”走上了集约化、合作化的道路。中国依据独特的国情,始终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创新,构建和完善“三农”基本制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开创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中国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中国式 “三农”理论 发展脉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产融结合与风险承担——基于企业持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研究
16
作者 梁海燕 《现代营销(下)》 2025年第4期16-18,共3页
本文运用2006—2019年深沪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会增强企业在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的风险承担水平,... 本文运用2006—2019年深沪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探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显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显著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会增强企业在面对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的风险承担水平,而企业与非上市金融机构形成的产融结合模式会减弱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风险承担 产融结合 行业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ray—FAHP数学模型的我国农村金融风险评价体系研究
17
作者 李香彬 《现代营销(下)》 2025年第4期22-24,共3页
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正紧锣密鼓地实施,而农村金融在现代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金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存在着许多风险,合适的金融风险评价方法可以对金融起到很好的监督预警作用。本文运用Gray—FAHP数学模型,从定性、... 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正紧锣密鼓地实施,而农村金融在现代农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村金融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又存在着许多风险,合适的金融风险评价方法可以对金融起到很好的监督预警作用。本文运用Gray—FAHP数学模型,从定性、定量的角度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建立多维评估指标体系,分析指标间的权重关系,揭示指标对农村金融安全性的内在影响,以达到对农村金融风险更加准确更加深刻的认知。为政府以及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合理科学的数据支持,弥补农村金融安全性方面的不足,助力农村经济的安全、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y—FAHP 农村金融 风险评价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制度安排 被引量:15
18
作者 师博 魏倩倩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8,共12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数据产权、交易、分配和治理制度不健全、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脱节、寡头垄断平台“一家独大”、数字基础设施供...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数据产权、交易、分配和治理制度不健全、核心技术存在短板、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脱节、寡头垄断平台“一家独大”、数字基础设施供求不匹配、数字鸿沟较大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带来了现实挑战。数据要素制度、数字技术制度、数字产业制度、数字平台制度、数字基础设施制度可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供关键内核、强劲动能、生态体系、中介载体和坚实底座。因此,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走向深度融合需要加强相关的制度安排,未来应完善以“数据二十条”为核心的数据要素制度、“卡脖子”技术攻关制度、数字产业融合制度、数字平台治理制度、数字基础设施共投共建共享制度和数字鸿沟弥合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实体经济 融合发展 制度安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评价、影响因素及其维护策略 被引量:12
19
作者 任保平 邹起浩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5,共11页
经济发展韧性是长期发展视角下经济体适应变革、持续演进和稳定发展的素质和潜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经济发展韧性内涵的理论阐释,从基础韧性、规模韧性、结构韧性、创新韧性和制度韧性5个方面确立经济发展韧性评价维度,测算2000—2021... 经济发展韧性是长期发展视角下经济体适应变革、持续演进和稳定发展的素质和潜力的综合体现。基于对经济发展韧性内涵的理论阐释,从基础韧性、规模韧性、结构韧性、创新韧性和制度韧性5个方面确立经济发展韧性评价维度,测算2000—2021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指数及各分项维度指数,并进一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不同地区间和各个地区内的经济发展韧性差异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基本特征。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影响因素和演化趋势,提出新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维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韧性 新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能力 经济发展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互联是否提升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影响识别和机制检验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彬 贾立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5,共8页
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利用2011~2021年国有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微观计量分析方法,检验数字互联是否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互联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 促进国有企业创新对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利用2011~2021年国有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微观计量分析方法,检验数字互联是否对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互联显著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但是对国有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数字互联对不同技术类别国有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进一步从企业成本、人力资本、公司治理三个方面检验了数字互联对国有企业创新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互联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并不存在明显的所有制差异。在今后的国有企业改革中,应该广泛借助新一代信息数字化技术提升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互联 国有企业 创新能力 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